诗意化

时间:2019-05-15 05: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意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意化》。

第一篇:诗意化

今天是公元XX年XX月XX日,我来到这个婚礼现场,因为在场有全国将近10个城市的来宾,我知道所有新疆的朋友都会把这一份热情融入到婚礼当中,但是我列想知道是我们新疆人热情能否送给来自各地的朋友一份欢迎的掌声,感谢大家

这场婚礼,我们全场的朋友已经等待了8个月,是的就是这8个月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感受像今天这样的辉煌,在这里让要感谢两位母亲,是曾经的呵护让彼此,却拥有了这样的时光。是那样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呵护,才有了今天他们这样的幸福生活。当然要感谢父母亲因为一路走来他们有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那所有的一切换成今天最美的成果。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今天最优秀的作品。更感觉到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过往。

在今天发婚礼当中,我希望大家和我去感觉这份幸福。当他们走进现场当中,我们要一同的需要安静下来一同的坐在座位当中,一同的把我们的手机关上。聆听他们爱的故事,一起来享受他们幸福的未来。婚礼的主题叫做“瑜见阳光”遇见幸福。8年前一起相遇的那一刻。就在中秋的那个时间,他们让彼此的爱定格,所以他们让8年后这里XX举行他们盛大的婚礼,但是就是在这一刻我们大家可以一同的观看我们舞台上的那对新人,因为在这里将会有一起最美好的时光铸造的最美风景。

结婚是一种承诺,一句誓言一生相伴。它像陈酿的酒,像飘香的茶,像久久不愿意挂断的电话,像你们初见那一次轻轻的吻,那最美的过往和彼此幸福的笑容。苍天之下,命名永远,邀请的是延续一次一生的相离相伴。没有终身相爱的绝心不可望成夫妻。一旦结为夫妻不可以轻意伤害你自己的男人和你自己心爱的女人。今天你们华彩的站在人生精彩的舞台当中要面临的是爱和永远的遇见。所有请你们相对而站。

新郎从今天开始,你是否愿意和你对面这位美丽善良温柔的姑娘结为夫妻,愿意珍惜便永远给他一个呵护和安全,给她一个温暖的家。愿意携手白头直到永远。告诉在场的朋友你愿意吗??

美丽的姑娘,当你下定绝心要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她会非常的艰难和幸福着,这就是我们所说到的婚姻与爱情,人爱常说心随所愿是最完美的幸福,而今天我想告诉现场的朋友们幸福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你们做到了,在这一遇见的开始就遇到了对的人所以做她的妻子余生无悔。你愿意吗??

YES,I DO 一句誓言一生改变我们不防跟着爱的承诺慢慢遥想,遥想当天彼此白发苍苍的时候,仍然愿意走在生命大街之上,回顾那曾经的遇见回顾那句曾经的誓言我愿意。它将共春今生

有人说爱是一片天空爱也是一片海洋。就在爱情最珍贵的地方总会脓缩那那最经典的圆环,像是海豚之子,承载着一世情缘。

斑斑世界,它顶起的是两个人的心,和那一段缠绵的情,当新郎伸手,摘下这小小的圆环。我相信你捧起的是对爱的理解和爱的重量。将这一枚指环交到爱人手中,我相信XX你是男人就像是一座高山。它雄伟壮观而挺拔如果你能用男人的力量来抚慰你妻子的美丽那一份柔情伸出你那承诺之手轻起她的左手。将这一世情缘男人的权利与责任来为她配带无名指上,当你带好指环请留下轻轻一吻。恒定今生

XX女人似海,包容而宽广,如果你能用女人的温柔来换回你丈夫事业的成功,请你轻轻翻转信任的手背,将女人全部的温柔与真诚为你的男人只为你的男人轻轻套牢无名指间。无名指的XX已经浓缩在了最美的一个年纪我相信今天的彩蝶那飞舞的过往将是点缀最美的青春,XX我相信这个男人值得托付。如果相信这个男人值得依靠,还在等待着什么走进他的怀抱你将换回全部的幸福。

新郎请你在嘉宾的见证掌声之中送给你最美丽妻子经典之吻。

花朵是一份最为神奇的礼物,人生得到它的人一定会找到幸福,所以今天会有一位朋友今天会得到新娘手中的手捧花,今天我们可能会利用一点时间提问今天谁能得到手捧花的过程。现场所有的朋友都可以参与。我现在提出问题,如果哪位朋友知道的话,都可以举起手来,只要你回答正确,手捧花可能会装一个红包,送给你的,所以现场的朋友,请大家做好准备啊。

第一个问题:谁知道新郎和新娘要交往的时候新郎对新娘说了些什么?

第二个问题:谁知道新郎新娘第一次接吻是在哪一天?

第三个问题:谁知道新娘XX的生日?

恭喜你来到舞台之上我们来分享新娘手上的手捧花,和新娘拥抱吧,去感谢你们这对真誓的友情,把花朵接到自己的手中,要代替所有的伴郎伴娘团来把这份祝福留在今天的舞台上,来对我们今天的新郎新娘说两句。

第二篇:《诗歌让教学导语诗意化》

论文题目:诗歌让教学导语诗意化

作者:王爱迎

职务:语文教学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职教中心一分校

地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鲁泰文化路511号

电话:*** 邮箱:way7207@126.com邮编:255100

个人简历:王爱迎,女,现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出生于1972年,1989年考入山东淄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92年毕业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2005年调入淄川职教中心任教至今,一直从事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撰写的教案、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

诗歌让教学导语诗意化

摘要:精选诗歌设计教学导语,诗意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其轻松愉悦地走进文本,在诗意氛围里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培养诗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诗文联想,诗文引申,诗文导入 “万事贵乎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课堂教学妙用诗歌导入,创设诗意情境,可使导语诗意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诗文联想,激发学习情趣

教学古诗词,用其他诗歌名句类比导入,引发学生类似联想,可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展开新课。

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教学:我用《诗经》、李商隐、李煜、徐志摩的离别诗句及精到解说导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代离人的愁思如依依杨柳、翩翩飞雪;“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离愁别恨恰似春草无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离别之痛如群芳凋逝。“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一片美好给康桥,是志摩的惆怅与忧伤。真是“多情自古伤离别”。让学生初步体会古人离别之情,体会环境渲染及比喻手法的情景交融,自然导入《雨霖铃》,从情感与知识层面上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诗文引申,创设问题情境

诗文提示问题,引导学生迅速指向学习目标;精心挑选诗句,迅速巧妙地缩短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关联主旨,说明与文本主旨的密切联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如小说《永远的蝴蝶》是一幕爱情悲剧,女友雨中寄信发生车祸,令人眷念痛悔。以伤心离别的爱情诗导入引发学生独特的思绪:“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仲卿与兰芝相依相恋;“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化彩蝶”是山伯与英台的爱情绝舞。美丽的双飞蝶是爱情的化身。现代版的《永远的蝴蝶》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爱情故事。为课堂教学创造哀婉的氛围,为文本教学营造凄美的背景。

《中国古代的服装及其他》旨在说明古代服装及与身份、阶级地位的关系。用《蚕妇》及《卖碳翁》的诗句巧妙导入:“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养蚕人辛劳而贫穷,穿不起“罗绮”;如果有钱呢,可以穿吗?(一问)(逆向思维)。“翩翩一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穿黄衣与白衫的人是谁、什么身份?(二问)“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为什么纱与绫可以充做买碳的钱呢?(三问),通过“三问”直达主旨。

通过诗句选用及引申问题,提高兴趣,以此引起学生急于了解文本的渴望。不但拉开文本教学的诗意序幕,而且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诗文导入,妙在与文本浑然天成

在诗歌的海洋里,捡拾一两粒精美的贝壳,并不算难。关键在于如何巧妙的与文本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或情趣,或意境;或提问,或直入;这需要费一番心思。

譬如《离太阳最近的树》最初设计导语:“万条垂下绿丝绦”是贺知章的柳树的柔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陈毅的青松的高洁,“枝丫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是茅盾的白杨的挺拔,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也写过一篇树,它是怎样的呢?虽设问引发联想思考,但过于散漫,无法指向文本目标。

最后改为:诗人李瑛曾说过“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我能讲许多许多个故事,我能唱许多许多支歌”。而今天我说:我骄傲,我是长在雪域高原上的一棵树,能讲许多个故事,会唱许多支歌。(屏幕展示红柳组诗)“依依红柳满沙滩,颜色何曾似绛霞。自生自长荒野中,吐穗鲜如百日红。最喜迎人开口笑,却羞卖俏依东风。”(师生诵读)指向明确,并让学生认识红柳的生长环境与精神,由此敬佩感叹于荒漠红柳的顽强生命力。

具有抒情意味的诗歌导入,以特有的文学情趣引起感情共鸣,师生诵读中创设出激昂的课堂气氛,且与本文意境紧密关联。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画面由“长城脚下,黄河岸边”到“雪域荒漠”,由泛指的“一棵树”,到实指“红柳”。思维由发散到集中,目标直接锁定红柳,在浓郁诗情中开始了新课学习。这是我最得意的红柳导语,它的文学性,关联性、迅速指向性成为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充满诗意的课堂导入,既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走进文本,又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羽翼,在诗意氛围里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诗情,激发了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第三篇:汪曾祺《受戒》诗意化叙事研究剖析

汪曾祺《受戒》诗意化叙事研究

摘要:汪曾祺的《受戒》小说建构了诗意化的梦境,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诗意意境。诗意化的叙事性在《受戒》小说文本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着重对《受戒》小说的诗意化叙事展开研究,本文一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一个由梦引发的诗意化意境出发、第二部分通过进行诗意化叙事人物分析,刻画了诗意化的田园生活里率真、活泼的主人翁形象,第三部分诗意化叙事语言分析,第四部分对汪曾祺诗意化的叙事进行总结,说明了小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民间生活形态,借鉴了 “中国味儿”的民间语言魅力。

关键字:汪曾祺;小说;《受戒》;诗意化;叙事;研究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我在大体上有了一个设想之后,曾和个别同志谈过。‘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只是带着一点激动说:‘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我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选自《关于(受戒)》汪曾祺】

《受戒》小说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以清新脱俗的诗意化叙事风格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清新风,并在当时的文坛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影响。《受戒》里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的苏北里下河,讲述了小英子和明子两个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懵懂的初恋。汪曾祺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生态系的诗意化社会,在这个高度自由的自然环境里所有的人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舒缓和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又美好,处处都体现着真、善、美的人性。“当时的文学创作,可以大致分析出两大潮流。一是‘伤痕文学’和初见端倪的‘反思文学’,是感伤的、愤怒的、政治化和道德化的、英雄主义的和悲剧色彩的,是以上种种情调的粗糙混合物,前者依据的是50年代理想主义的价值体系,试图恢复所谓‘十七年’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后者直接与两次大战后的西欧文学认同,凭借大劫难中的共同体验表达青春的抗议。突然,出来了一篇充满了内在欢乐的《受戒》,而且这欢乐,是‘四十三年前的旧梦’,是逝去的‘旧社会也不是没有的欢乐’。小说撇开了几十年统帅一切的政治生活的纠缠,用水洗过了一般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单纯无邪的青春和古趣盎然的民俗。悲愤哀伤惶惑、‘愁云密布’的文学天空中蓦地出现了一抹‘亮色’,却不是主张‘走出伤痕’(其实是‘粉饰伤痕’)的批评家们所希望的那种‘亮色’”(选自《受戒汪曾祺的意义》 黄子平)。《受戒》放弃同时代小说所热衷的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竭力塑造一片世外桃源般的乐土并借其还原人性的原始风貌,让小说与其作者在当时代脱颖而出。文中描绘充满诗意的正在离人们远去、被人们渐渐遗忘的纯真与质朴,或许就是作家汪曾祺给予读者的对于人性本善的一丝希望,同时也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各种不尽人意现象的控诉。《受戒》小说作为一部深有影响力的作品,它的诗意化的艺术特点都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叙事描述中体现出来,也会从小说的情感、结构、语言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小说,就是讲故事。《受戒》在向读者讲述一个淳朴、懵懂爱情故事的同时,作者汪曾祺的诗意化的叙事已将故事中蕴藏的情感顺着庵赵庄流淌的河水缓缓驶入各位读者的心中。本文在密切结合汪曾祺的具体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对汪曾祺的《受戒》诗意化叙事展开研究。一、一个由梦引发的诗意化意境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作家汪曾祺就是一位造梦者,他创造了《受戒》这场梦,用诗意化意境将原始的人性美藏身梦中。

(一)水的意象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武陵人误闯桃花源后,再次寻找虽“不复得路”,然世外桃源却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流传至今。人,已变了;物,亦变了。唯有那令人忘路之远近的潺潺溪水载着不变的质朴与诗意画卷静静流过千年。

在小说《受戒》的诗意化意境中,水无疑是最重要的意像之一。在汪曾祺对水的恋爱中,明子与小英子的懵懂情感在碧水间缓缓向读者们驶来。明子划船的与小英子的对话故事情景中,在水田中挖荸荠的时候,小英子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在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的热闹生活情景中,受戒后小英子划船载明子行驶在芦苇丛中时,小说无不体现了水的意象。庵赵庄的村民依水而居,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的地方就没有生物种群,没有人类就没有鲜活的生活形态以及心灵情感。水的意象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一汪汪清澈河水的洗濯下形成了汪曾祺小说清新明快的氛围,他笔下的儿童、女性与水密切相关,有着健康、净朗的人性美,人与水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水意象中和了儒道文化,蕴含了汪曾祺淡泊、宁静的人生理想,营造了小说人物纯净的成长环境,描绘出作者汪曾祺心目中的和谐、安宁。水在《受戒》小说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人们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随处可见,正是这样的环境产生了如含苞待放莲花般清冽的爱情。同时,水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小说行文中无不利用水这一流动的景物展现作者的诗意化的叙事结构的展开,泛舟的场景中船桨推开浪花发出的“哗——许”的声响,河岸两边美丽怡人的风景,清脆的鸟儿时不时在耳边传来,芦苇花随风轻扬,作家汪曾祺将自己深沉的追求大自然的自由和人性的自然流露的感情灌注其中,淳朴自然的夜景与真挚浓郁的事情水乳交融,眼前景色与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怀相互交映,使人不难体会到作者心中蕴藏着的寻求返回到生命的纯净和质朴的状态。河塘中水流潺潺,流入了他们的骨髓里,心灵里,情感深处,水润清凉。小说作品的行文行间也如水般流畅明快,始终是一汪碧波荡漾的水注入到读者的心,轻轻明亮。在多水的生长环境长大,是汪曾祺亲水性形成的关键因素。水之于汪曾祺,意义深远。水不但影响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风格,是汪曾祺曾在《我的家乡》中谈到的。汪曾祺曾说“为了追求一个更好的记忆和梦想,生活的和谐之美,然后来到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和谐时代[1]”,《受戒》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僧侣和民间社会真正的华美乐章的和谐之美,给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和堪称一个完美的范例。

(二)水乡风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仲马笔下的水下藏着仇恨与浪漫,海明威笔下的水下藏着对勇气与意志的考验。而“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京派”最后一位传人笔下的水是质朴水乡人们衣食住行的点滴。这代人第一次认识汪曾祺多数是通过初中语文课本中一篇名为《端午的鸭蛋》的文章。赞叹文章细腻与灵动之美的同时,读者们都会感到自己通过这端午节和鸭蛋便看到了作者整个故乡的模样。文中所写的风俗习惯真实、亲切,是“京派”文学的一大特色。小说《受戒》同样继承且完美呈现了这一风格。

大英子在家绣花鞋,村民打栗子,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的盂兰会,秋天的时候挖荸荠,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等水乡风俗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受戒》第二十二段“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一花一世界、三藐

[2]三菩提。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天井、白果树、房屋、佛像、对联,恬静的乡村生活如诗似画,宁静怡人的房舍、山石与花相间,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乡村自由生活态势,作者叙事化的描写方式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让整篇小说像一首轻快的歌谣。《受戒》小说通过简单生活的叙事描摹给读者呈现一个纯朴自然的诗意化世界。《受戒》诗情画意非常浓,是抒情与叙事的完美交融的结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刻画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文中有画。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体会生活,寓情于事、寄情于景和融情入理的诗意化叙事表现方式,往往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细腻而又朴实感人的体现,整部小说让人觉得随和自在、亲切自然,浑然天成。《受戒》水乡风俗是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然而这里的描写不仅仅告诉读者当地的风俗。小说里写风俗,目的还是突出人物形象。不是为写风俗而写风俗,那样就不是小说,而是风俗志了。

《受戒》在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等艺术特色上更像是一首田园诗歌,《受戒》最后一段“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3]”。富有动态的诗情化表现方式,仿佛一串清脆的风铃吹奏在皎洁明月的夏夜,星月明朗,阵阵回响,不绝于耳。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虽写生活场景,却在情节故事中处处体现出诗意化的叙事之美[3];汪曾祺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的描摹,在诗意化的情境中展开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受戒》在自然生态的乡村生活中描绘了明海与小英子两个纯真的少男少女的朦胧诗情。

二、诗意化叙事人物分析

“我的一些小说不大像小说,或者就不是小说。有些只是人物素描。”(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一)明子

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明子是全文主题的核心,是作家汪曾祺对于美、和谐、纯净心灵阐释所塑造的载体。全文以明子受戒为明线,以明子与小英子的恋情为暗线讲述了一段不受戒的受戒故事,透明,纯洁,不含杂质。

1、苦提庵的小和尚

《受戒》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明子十三岁起就开始在荸荠庵里过着超然世外的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作者以“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这样的写作方式做为叙事开头,这种生活只能在理想的世界里可以实现,这种生活现状是不能用某个标准化的社会道德观去简单定性地评判这种超然的人性解放的自由状态,在小说勾画的诗意化的家乡生活中,出家的和尚与传统意义上的和尚不一样,小说的像明海那样的和尚在庙里不用受什么清规戒律的约束,在任何一个庙里都可以吃饭,可以打牌、杀生、吃肉、还可以通过手艺攥着零花钱留着,还可以还俗结婚,有些和尚已经有了家室,有些还不止一个,在庄严神圣的寺庙法事活动中,和尚们自在悠闲,把放鞭炮当做日常游戏玩耍一样,一些成长中的和尚们在大型活动中还会想办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吸引小姑娘小媳妇的注意力。明子的灵性与聪明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如通过半本《芥子园》学习画画,如学习经书中都体现他的聪明。

2、青春懵懂的少年

明海十几岁就去寺庙了,名义上是个和尚,但是在当地淳朴、单纯的庙里庙外的生活环境中使他的内心纯真明净、不染尘埃,没有经历人生的沧桑变故,一副不堪世事的模样,和小英子是单纯的好朋友,童真的单纯美好使得两人有着更多的话语,在一起活泼轻松玩耍,在日渐接触中,对小英子的爽朗、率真、活泼、聪慧的性格逐渐心生好感,这种好感是青春时期的朦胧的情愫。

在船上小明子和小英子第一次见面时,明海对活泼的小英子不经意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回答地真诚、质朴,没有狡黠圆滑的思想,接过小英子扔的莲蓬,顺手就剥开,一颗一颗地吃了,随和自然,再后来的接触中,如在挖荸荠的时候,淘气美丽的小英子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活泼可爱,嘻嘻哈哈,明子看着小英子的脚印,内心产生了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感觉,这种亲近自然的温馨相处使“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现在疼过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来接你!’

‘好!’ …… ”

短句,是属于孩童的语言,简洁、明快感情丝毫不加隐藏。明子内心的思想情感跃然纸上,有些朦胧却没有丝毫隐瞒。小说诗意化的叙事方式将主人翁的内心的单纯、诚实、懵懂的美好情愫轻而易举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不受戒”的小和尚

《受戒》第四段:“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通过这一段以及后文作者对苦提庵内其他几个大和尚平时所作所为的描述,读者们可以感到文中的“当和尚”的“当”用的很是恰当。在庵赵庄和苦提庵中,没有人出家修行,所有人都认为当和尚是一种营生,与劁猪、织席子一样都是谋生手段。当和尚的人甚至怀着攒钱等还俗娶亲的打算。“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庵里受过戒的和尚照例打牌、开荤、做买卖、娶亲,就连县里善因寺的主持也都有妻子。同样,受戒对于小明子也只是“到处云游,逢寺挂褡”的一份凭证罢了。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

受戒与不受戒,对于这个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小和尚并没有什么分别,都无法改变小明子那颗有着纯真欲望的善良明澈的心。

4.被动的傻小子 在画画、念经方面颇具天赋的小明子在与小英子的初恋中却显得十分木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如“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明子点点头”,“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等,都能反映出在两个人的交往中小明子始终是个被动倾听者、一个羞涩内向的小男孩。小明子的安静性格与木讷,和活泼开朗的小英子形成鲜明对比。两个人的性格反差,让这少男少女的初恋变得可爱、心动。

(二)小英子

“我有一种看法,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受教育的女孩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作家想写一篇作品,总有他创作的契机,不完全是一样的,可能是一句语言而引起,可能是某个时刻,可能是一个愿望。一般来说,引发我的还是人物,先有人物,可加上想像,没有情节可编情节,没有细节可编细节,最后决定作品的是作家的思想。”(选自《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与大陆作家对谈之四》汪曾祺、施叔青著)

小英子是个性格开朗、外向的女孩,她的古灵精怪、热情大方、敢爱敢恨的俏皮可爱个性,让小明子在文中显得更加老实、被动、乖巧,甚至有些怯懦了。在这段懵懵懂懂的恋情中,小明子在画画、唱经方面的聪明才智统统消失,变得呆呆的像是块木头,而小英子的勇敢与聪慧,才让这份朦胧的情愫得以生长。

1、庵赵庄的精灵

小英子大胆、热情,活泼、机灵,在淳朴的乡风中,宛如人间精灵一般,《受戒》第十八段中“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初次与明子相识,小英子热情活泼,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面前,江南水乡里长大的小英子热情大方、天真烂漫、古灵精怪,小说对女主人翁小英子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外貌的秀丽,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依水而居的江南女孩的热情、大胆、刚强美以及勤劳、善良等美德,将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同时《受戒》塑造的“小英子” 形象的整体象征意义透露着勇于追求美好生活、心口一致的一面,这种女性形象的整体象征意义有着教化、启蒙、传承的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丰富了中华的文化底蕴,向大家展示率真质朴的社会。

2、情窦初开的少女

小英子与明海在相处萌生少女情怀,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俏皮精灵。作者的描述将小英子情窦初开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了”。在平淡的言语中将小英子情窦初开的心理特征展现出来。在小明子受戒后的第二天,小英子来看他,两人隔着护城河的一番对话简短明快,却饱含小英子这一情窦初开少女对小明子的关心。受戒结束,小英子来接明海,两人讨论起沙弥尾。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两人间朦胧的情愫在小英子的话语间渐渐清晰明显。小英子和明子之间的对话全部采用等述的叙事方式,使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重叠,更逼真和形象,在于明海的对话中,小英子总是主动打开话匣子,将情窦初开的少女小英子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

3.小英子与翠翠

熟悉汪曾祺的读者们对于汪先生的良师益友沈从文也不会陌生。同为“京派”文学的著名作家,两人在各自的作品《受戒》与《边城》中展现了相似的文学风格,尤其是小说塑造的小英子和翠翠这两个人物,性格、形象颇为相似。粗看之下会误以为是同样的文学形象。但是仔细品读便会发现,两位大师在塑造形象时所用的手段各不相同。翠翠的心理活动频频出现在文中,而汪曾祺则是只运用动作与语言塑造了懵懂少女小英子。因塑造手段的不同,小英子与翠翠相比,前者更加心智单纯、直爽。

三、诗意化叙事中对民间文化的借鉴

(一)民间文化在小说中的运用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引自汪曾祺作品《端午的鸭蛋》)

作家汪曾祺的创作风格在现当代作家中显得十分独特,不涉及政治问题,没有提及伤痕与反思,生在温婉的水乡却又不像作家施蛰存先生那般腻。读汪曾祺的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化的淳朴之风。

1、民间语言

如叠词、量词的运用、戏剧的对白等民间语言在小说中大量存在。如“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青浮萍,紫浮萍” ;“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小说中还有大量的戏剧性对白。民间语言的运用让小说浑然天成,行文如流水。其中“格挣挣的”是汪曾祺家乡的方言,在用这个词时,汪曾祺说他踌躇了很久。后来发现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并在元曲里也发现‘格挣’这个词,才放心地用了。”民间语言没有含糊费解,结构上的平易自然。同时,作者也很注意民间诗歌的运用。

“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听不得就听不得,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

…… ”

令小说更具生活气息,生动、俏皮、原始。汪曾祺认为:一个作家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离开学习民间语言文学是绝对不行的。”因此,汪曾祺的语言风格与其思想内含的民间性是互为表里、协调一致的,正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性的统一,使其小说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2、民间文化中的叙述方式

概述(即叙事时间比故事时间少)是汪曾祺的《受戒》的一大特色,概述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更简洁[4]。全文中不乏“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这类简洁、干净、爽朗、乡村化的语句,而不是冗长地诉说、描述、铺张、陈述故事情节,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自心灵的启发,小说清淡的叙事使行文如流水,淡定沉闲,简洁、干练的语句,将千万思绪化作一句句生动活泼的话语。《受戒》第三十九段“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用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的诗意化语言传输田园式健康、自然、乐观的生活状态 [5]。汪曾祺的《受戒》整部小说都采用诗意化的语言叙事风格,遣词造句均用心独到,简约朴实,少了冗长诉说,少了矫揉造作的雕琢,脱俗明理。清新的田园语言风格,汪曾祺的小说形象描绘清新,韵味十足[6]。从叙事的角度看,穿贯于作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风格,语言淡定从容、娓娓道来,整部小说让人觉得随和自在、亲切自然,浑然天成。平淡的叙事风格在汪曾祺《受戒》小说作品中,直接表现为作品人物情感的平淡追求和生活以和谐的方式被处理,呈现在读者眼前,历久弥香。

《受戒》民间文化的叙事文本作为一种经验的幻象融入了思维活动,活动中的思考——关于事件、行为、记忆、意念等。在小说中汪曾祺营造的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美好,处处都体现着至真至诚的人性。小英子和明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贯穿整篇小说。汪曾祺曾经说过“小说刻画了一群既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的束缚的和尚和不受封建礼教规约的村民,他们最大限度地

[7]保有了人类原生态的质朴、纯真的本性”。

对荸荠庵、小英子家、善因寺的叙事描写,对故事发生的周边环境进行静态描摹,叙事时采用了大量的省略方式。省略是叙事角度的变换,对于同一件叙事,选择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受戒》采用一种低姿态角度叙事,使世俗生活更客观,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种审视。向大家展示憨厚的社会,通过普通百姓的旧社会的善良和简单描述,让人们看到了光明,看到希望。看似散漫淡然,但落笔的深处,无不散发着质朴的氛围,通过自然生态的状态来探索与劳动人民的质朴,纯真,坚忍不拔,勤劳,毅力和其他美德和情感。在读者面前的是积极和健康的人生,生活的美丽,活泼的田然生活。王震说到“ 《受戒》小说重在诗意化的叙事抒情,体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充分显示出作者善描写的艺术才能”[8]。作者在小说中注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情愫,微妙地流露了他内在的思绪和生活情趣,这需读者花费一番工夫去寻觅和体会。

3、民间文化中的修辞方法

民间文化中的修辞方法有排比、对偶、词语解说等。如“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 ” ;“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等。还有比喻、隐喻的修辞手法。《受戒》第三十段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民间风俗和文化在小说中多次运用,汪曾祺以清新,峻秀的景色叙事建立一个理想的桃花源。有诗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间风俗,诗意的人性化,人性化,诗意的结构,构建一个和谐完美的花园世界[6]。这种生活的最高境界的和谐建设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和社会现实的认识。

(二)民间文化诗意化叙事产生的文学艺术影响

金忠波分析了汪曾祺的小说中富有非常浓重的“中国味儿” 的语言文化色彩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民间生活形态;

二、作家所坚守的中国民间立场;

三、塑造了富有民间美德的人物形象;

四、“中国味儿”的语言魅力。

汪曾祺能成功地构建一个这样的叙事空间,应得益于他在其中运用的语言组织方式,其中浓郁的“中国味儿”的语言不仅揭示了他的写作人生的真理透露,还对大量的当代文学爱好者产生更多的影响,引导他们对文学的探索乃至对文化的认知。正如刘海燕曾说“独特的语言和口语化的叙述框架是世俗化的精神表征和产生真实性质的小说”[9]。汪曾祺小说文体采用散文化手法,淡化人物、凸显情节等传统小说中的关键因素,而且他的写作生涯对当代文学的文学爱好者的大量的意识和文化的影响更大。这种独特的个性以及汪曾祺的精神境界的精神面貌,其主要体现在平淡、朴实、无华丽,与现代新潮小说的不同,汪曾祺作品的传统因素是最丰富的诗意化的资源和追求诗情画意的精神内核。《受戒》中国味儿语言是传统文化的这种意识流形式的抒情情绪,提供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值得学习的写作策略。

四、结语 胡清河评论《受戒》:“令人想到齐白石老人晚年的画,一片化机,已经真的返老还童了。汪曾祺写小和尚‘知慕少艾’的微妙心理,就像齐白石画的花果仙桃,没有一丝世故的杂质。这也就是我佩服汪老先生的地方。”(选自胡清河《灵地的缅想》自序)

叙事不仅仅属于形式研究的范围,诗意化的叙事风格对小说的中心思想的突出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化叙事体系能激发和延伸出丰富的想象审美空间,作者通过具体的实象折射出心中的美好虚象,将生活的实景与艺术虚景彻底交织在一起。诗意化叙事呈现给读者 “情景交融”的统一,正如孔金娥所说“汪曾祺的《受戒》在文章的感情抒发、结构安排、意境刻画、语言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诗意化叙事研究的艺术风格”[10]。总观汪曾祺的《受戒》诗意化叙事的艺术特色,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注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中国现代小说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也为现代小说的发展、成熟作出了杰出贡献。学习汪先生的小说, 在欣赏品味其情景交融的诗意化叙事意境、生动绝妙的诗意化叙事语言艺术的同时,在取材、立意以及结构等方面对于创新小说无疑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汪曾祺.关于〈受戒〉[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82~83页.[2]汪曾棋.汪曾棋作品自选集·自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11~13页.[3]汪曾祺.文学语言杂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6~57页.[4]汪曾祺: 晚翠文谈新编[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85~86页.[5]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38页.[6]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2~113页.[7]汪曾祺文集·文论卷[C],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23~24页.[8]王震.论汪曾祺小说《受戒》叙事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2):23~24页.[9] 刘海燕.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其对当代小说的影响[J].山花.2011,(12):45~46页.[10]孔金娥.汪曾祺小说的叙事特点[J].文学教育(下).2007,(1):89~90页.致谢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写作,均离不开老师的名字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不管是论文选题、文献研究、开题报告撰写还是论文的修改,从大方面到小细节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这短暂而有意义的几个月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以及缜密的思维深深地影响着我,也将激励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百折不挠,奋勇前进!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温故了以前掌握的内容,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潜在的不足,并学会在不断战胜困难和努力学习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论文研究和撰写阶段,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在整个论文实验和论文写作过程中,他对我的论文指导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督促,不厌其烦的帮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完善。感谢朋友们和同学们在我面对困难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在此,我要诚挚地说声谢谢!

最后,感谢学校、学院老师们四年的栽培,你们传授的知识以及谆谆教悔我铭记于心,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海角天涯,我都会带着它去追逐梦想!

第四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化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化

2011-06-14 16:45:00 作者:刘秀容 来源: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浏览次数:76 文字大小:【大】【中】【小】

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人们常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经史子集……面对如此意蕴深厚、丰富多彩的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住“诗意” 的灵魂,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渴望,点燃他们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一、优美含蓄——人文与情感产生共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诗意的氛围。

1.课堂流淌着人文美

学生心中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 的人文熏染。

如:学习《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首先情景引入,教师走到教室门,拿了一支竹棍,闭上眼,用竹棍叩击地板,艰难地摸上讲台,说道:“同学们,瞧见了吗?老师扮瞎仅仅走了几步路,就显见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盲人。她是谁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真切地去感受她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吗?”然后,让学生在轻音乐中听课文录音,再自己读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有一男生站起来后,一时语塞,哼哼了半天说不出来。此时,老师微笑着,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是吧?”那男生点点头,老师非常信任地再笑着对他说: “一定是这样的。”并摸摸他的头,请他坐下。

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透视着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流淌着人文美的暖流,其美如诗。

2.课堂流淌着情感美

教育是什么,它可以是唤醒,是等待,是激励,是鼓舞,但教育首先是保护。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极其脆弱的,他们渴望教师真情的滋润,需要教者关爱有加,呵护倍至。因此,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是成全学生发展,保护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是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

二、激情飞扬——自主与互动相得益彰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学生通过互动享受到的是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相互启迪。

1.互动中求感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学而教,为学而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权利,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近”文本,在平和的、无权威的交流中,生成一个个新的视角。

如《黔之驴》一文中,老虎吃掉驴,设定的结果、标准的寓意似乎早已成为定论。但是,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的灵感绝非如此。请看下面一则教学片段:

师: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

(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不能)

学生甲:我反对,我认为驴子完全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学生乙:我认为两种可能都存在。

(师停顿片刻,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很好!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丙:(胸有成竹)驴子无德无能,外强中干,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学生甲:(迫不及待)驴子完全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只要它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可以化解眈眈虎视下的危机的。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都说得挺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如果“好事者”负起责任来,驴的命运又会有怎样的转机?

(学生小组积极讨论探究,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2.互动中求灵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浪漫动人——生活与课堂交相辉映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诗意的事物。教师应将课堂生活化,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这些如诗如画的东西。

1.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在教学朱自清《春》一课中,我就尝到了甜头。《春》描写的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春天景象,但学生们对于生活景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于是,在揭示课题后,我就带着同学们拿着课本来到了操场的草地上,我先是把班上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指导他们分别从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观察周围景象,并分别说说各自的发现。早春时节的风仍带有寒意,但同学们却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盎然,在寻找着自己的发现。而后,我和同学们围坐在草地上,分小组畅谈感受,朗读着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们可以想象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混着清香的春风中,在绿色的草坪上,有一群活泼孩子一边触摸着春的气息,一边朗读着课文,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2.让课堂走进生活。语文课堂相对于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听讲座、逛书店、看展览、观影视,乃至游山玩水,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饱览更深邃的语文视野。实行新课程实验教材后,“积累与运用”方面的检测内容指向大街上的商店标牌、电视上的广告用语、车厢里的宣传标语、风景区的旅游标牌、地方上的风土人情……这些检测内容告诉语文教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让语文的学习走进生活。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无处不在,我们的课堂就快乐、自由、浪漫而诗意。

四、物我两忘——个性与灵性珠联璧合

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和灵性得到发展的港湾。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的情境,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感“情”、动“情”,进入“欲辩已忘言”“物我两相忘”的诗意世界。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后,便戴上画有双峰骆驼的头饰,一瘸一拐地走在课桌之间的过道里,以动作引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很有意思的是,有一位男生扮演起了大公象,背上书包,把两只手放在耳朵下不停扇动,弯着腰跟在 “骆驼”后面行进。接着又有一位男生扮大白鹅,哦哦哦,拍着翅膀兴冲冲地赶路。我顺势鼓励其他同学也来扮小动物,一时间,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扮羊,咩咩咩;有的扮鸡,喔喔喔;有的扮牛,哞哞哞;有的学狮吼;有的在喊“寻宝去”……寻宝路上的热闹、嘈杂在课堂上再现。继而,同学们又按课文内容提示,一一退出表演,最后,“寻宝路上”看到的只有一瘸一拐的,默默行进的 “双峰骆驼”……

好一个让人如临其境的童话世界!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们真切地体验着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体验着骆驼“一路前去”的坚定信念,个性与灵性融入了诗意的课堂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我喜欢和学生们共同营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有时,它会像一首淡雅清丽的小诗,有时它会像一首澎湃激昂的壮歌,有时它会像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学生的奇思妙语,常常会照亮我思想的天空;在很多时候,我不经意中的点拨,往往能收获到学生思维的百花争艳;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倾听彼此的思维涌动不息的声音,看到阳光般的个性与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第五篇: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课堂

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课堂

摘要:通过探究浙江省高考改革背景下将诗歌引入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诗歌引入化学教学,打造诗意化学课堂,展示化学学科之美。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诗歌;化学教学;诗意课堂;学科素养;人文精神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23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于2014年已正式发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面对选择,由于学生缺乏对未来人生的清晰规划和对高中各学科的准确认识,对将哪些科目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有很大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学科素养,打造魅力学科和诗意课堂,以供学生选择。

一、思路的由来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由于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认识的局限,认为化学是有毒、污染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学科,化学知识繁杂无规律很难记忆,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不愿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如何改变学生对化学的片面认识,提高化学学科的吸引力,使更多学生选修化学,培养足够社会所需的化学人才,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将诗歌引入化学教学,打造“诗中有化,化中有诗”诗意化学课堂,展示化学学科之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案例

1.物质的量和布莱克《纯真的预示》

一朵花里有一个世界,一粒沙中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永恒在刹那间得到收藏。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概念,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的桥梁,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对学生而言,物质的量是一个生涩难懂的概念。一花一世界的意象展示了大与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用诗意的语言架起了一座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对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可以克服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不清、学生难理解的困境。

2.物质的量浓度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物质的量浓度是化学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重要化学概念,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物质如矿泉水、牛奶、白酒等浓度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结合“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浓淡意象,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是“浓、淡”,如何准确表达溶液浓度的问题。通过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是纯粹的化学概念,而是学生身边亲切和熟悉的老熟人,对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和误差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3.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和陆龟蒙《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硅在中学化学的元素化合物板块中所占的地位无足轻重,教学内容空洞,教学素材难以加工,难以展示硅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我国古代人民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制陶技术,是人类最早从事的化学工艺之一。瓷器是中国人伟大的发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数精美瓷器,其中越窑的秘色瓷尤为珍贵。雨过天晴,千峰翠色,是多么令人神往和痴迷的色彩。诗歌的引入结合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悟硅世界的神奇和瑰丽,彰显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

4.生活中的有机物――乙醇和李白《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乙醇是一种和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有机物。苏教版《化学2》有机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和酒有缘的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仙李白。诗中郁金香、琥珀光传神的描绘酒的香与色,将乙醇的物理性质用诗意的语言亲切地传递给学生,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诗歌的选择

1.诗歌的关联性

化学教学设计中引入的诗歌要与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关联性。诗歌的引入是为化学教学服务的,只有诗歌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才可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如果偏离了这一主旨,纵使选用的诗歌精彩有趣,也只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选择诗歌时应该特别慎重,反复推敲,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文学修为。

2.诗歌的艺术性

“诗是语言的艺术”。艺术唯美,科学求真,艺术和科学是人类智慧中最耀眼的两朵鲜花。化学是创造的学科,人类利用化学知识重塑了一个化学世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与化学学科特点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引入的诗歌要有传递化学学科之美的艺术性。

3.诗歌的通俗性

从古至今,国内外的诗人留给了我们一个浩繁的诗歌宝库,中国又是诗歌的王国,因此诗歌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通俗的诗歌具有良好的大众基础,比如柳永的诗词较为通俗,就很容易流行,“凡有水井处,必有柳郎词”。化学教学设计中引入的诗歌要通俗易懂,学生耳熟能详。如果选择的诗歌过于怪僻和晦涩,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难度,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引入的诗歌要有良好的通俗性。

四、教学反思

总之,将诗歌作为一种素材引入化学教学中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有效思路和途径。诗歌可以使化学课堂化平淡为神奇,展示化学学科魅力,有效提高课堂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中学化学教师没有高深的化学理论知识,有的只是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将化学知识以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方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学,爱上化学,将来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合格社会公民,用化学知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人类世界。

参考文献

[1] 马晓群.化学:可以诗意的学科[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37-39

[2] 徐元媛.谈化学教学的古诗引入设计[J].化学教学,2012,(2):10-11

下载诗意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意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意童年

    诗意童年 诗意童年 早起读书,不经意间,又回到了童年。 其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的江南,二月的杨柳已经长发飘飘,调皮的......

    诗意课堂

    摘 要: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才情、诗情为学生画出了一道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 关键词:语文;诗意;课堂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

    诗意偶然

    诗意偶然 高二(8)班 孙凌达 想买顾城的诗很久了。 那日逃了补习随意决定去先锋转转。暖黄灯光闪过,三本书静静躺在那儿——《海子的诗》 《食指的诗》 《顾城的诗》。 好巧。......

    诗意普洱茶

    秋风丝丝凉,秋雨滴滴寒。窗外的秋风秋雨盘桓数日,把秋生生地塞进了暖暖的心窝。气温骤降,早已没有了夏的刚猛,更接近了冬的阴柔。这样的时日,虽于行人不便,但于我这闲散之人却别......

    诗意中国

    诗意中国 题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

    诗意网名

    ゛﹏- 得到的终究会失去 |-谁许我一生天荒地老 爱上你〃我无路可退 ╰像笑话般、懓伱那么久 我的骄傲、万劫不复ㄋ 我承认ゝ我们没有结局╮ 最初旳依赖丶只是一厢情愿......

    夜雨诗意

    《夜雨诗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纂集、逼仄、熨帖、憬悟、斫折”等重点词语的读音;理解“顾影自怜、改弦易辙、”等重要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及体会作者颇具......

    诗意七夕

    《诗意七夕》(一)(2009-08-27 08:31:25) 郭霁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华情》栏目的导演,郭霁红。现在为您播出的是中华情传统佳节系列节目中的《诗意七夕》,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