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参加“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创新”论坛的思考0318
关于参加“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创新”论坛的思考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资讯,信息传播的新一轮革命悄然到来。在这种背景下“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在论坛上本人认真听取了各位领导、专家的精彩讲演,初步了解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传播规律、传播方式等内容,接触了“公共外交使命”、“跨界整合”、“SOLOMOCLO(社交+本地化+移动+云计算)”等专业术语。结合处内工作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论坛简介
2012年3月18日中国新闻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秦移动公司在新世纪日航饭店联合主办“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创新”论坛。论坛汇集了产学研业界的远见卓识,共同研讨了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出席论坛并做了重要讲话。全国工商联、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和讯网、诺基亚、北京掌上通等企业界精英共100余人参加论坛。
赵启正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加强公共外交。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遇到了种种障碍。网秦移动是开展公共外交比较成功的企业,它以自身的创新技术营销企业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网秦移动CEO林宇博士简单介绍了公司走出去五年来遇到的酸甜苦辣。他指出网秦受到电影《功夫熊猫》“利用中国文化符号,获得中国观众对影片广泛认同的做法”,引进了业界重量级人物、前三星移动首席产品和技术官奥马尔〃汗,表示奥马尔〃汗将带着他的全球化精英团队,帮助网秦开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他建议国家在实施公共外交战略时应重视新策略,才能快速获得本地民众的认可,让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二、关于参加论坛的几点思考 1.论坛主办形式创新可以借鉴。
中关村管委会宣传处处长孙双琴以私人身份参会,在论坛互动交流环节中指出中国新闻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秦移动公司三者联合主办论坛体现了形式的创新,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整合”、“资源融合”的趋势。政府(官方媒介)、高校、企业合作主办活动,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各主办方优势,扬长补短,值得借鉴。
2.企业加强公共外交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赵启正院长在致辞中特别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加强公共外交。网秦移动是开展公共外交比较成功的企业,在营销企业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他表示全国政协将网秦典型案例作为2012年重点调研项目,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孙双琴处长在发言中也提及今后工作中应该学习企业如何塑造品牌的成功经验。
自1999年底我委确定开展海外联络处工作以来,目前已设立了美国硅谷、华盛顿、日本东京等7个联络处。各联络处在宣传中关村示范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方面成绩显著。今后各联络处在围绕“宣传、联络、服务”开展工作时,建议可以借鉴网秦公共外交的新策略 “通过奥马尔〃汗团队的产品推广,让欧美民众认可”——通过邀请在海外有影响力的回国成功创新创业人才的现身说法,获得海外学人对中关村的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外学人回中关村创业发展。
3.加强对网秦移动公司人才政策的支持。
网秦移动CEO林宇博士2009年2月已荣获“中关村 十大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在我处建议下,网秦移动联席CEO奥马尔〃汗已申报2012年度“外专千人计划”项目。
建议我处密切关注网秦人才新动态,积极协助奥马尔〃汗团队成员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北京市、中关村4.加强与中关村“走出去”企业的对接联系。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关村企业积极“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以网秦为例,总部在北京,在美国硅谷、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分别设立了分公司。建议联络处在宣讲中关村时,可以邀请网秦等企业海外分公司负责人做现身说法,从而增强宣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各级各类人才政策的配套支持项目。
第二篇:移动互联时代高校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摘要: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而衍生的移动阅读对传统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经过分析,移动阅读只适合获取碎片化信息资源,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设置专兼职阅读推广人和搭建高校图书馆平台的方式在移动阅读背景下加大阅读推广的力度,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和读物。
关键词:移动阅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
The Reading Promo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mobile terminal,such as smart phone,and mobile reading,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mode.After analysis,mobile reading is only suitable for acquiring fragmen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can not completely replace traditional reading.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take the way of setting up the part-time reading promoters and building the platform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o strengthen the reading promo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bile reading to help readers choose suitable reading ways and readings.Keywords: mobile reading;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promotion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阅读向碎片化阅读转变。2017年,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率。2017年1月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95亿人,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笔记本、台式机的使用率下降,智能手机成为个人的主要上网设备。阅读选择的方式从纸质图书发展到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阅读,移动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形态,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app应用软件的成熟和完善以及无线网络的普及,阅读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高校学生对新兴事物适应能力强,学习速度快,是新兴技术的主要使用者。近年来高校学生阅读时利用移动设备阅读明显超过传统阅读、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追求更为方便、快捷、高效[3]。然而,当前互联网络中的微阅读资源多为商业化快餐模式,鲜有优质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程缓慢,宣传力度不足,优质的资源得不到推广,读者大量流失。因此,在数字化阅读条件下做好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阅读分析
1.1 智能手机阅读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改变
高校大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数字资源。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阅读终端、无线网络和应用app的成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便于携带,智慧校园工程实现了校园全网覆盖,从而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这种移动阅读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使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数字信息。
[4]1.2 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趋势
碎片化阅读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碎片化的有用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资源。智能手机的发展使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获取网络中的实时动态信息,诸如信息、新闻、热点、微平台信息、小说等信息。阅读节奏快,呈现出随意性、碎片化、快餐式的特征,与传统的系统纸质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更注重直接获取信息和文学娱乐等范畴,缺少专业性、系统性、研究性的阅读。碎片化阅读是迅速获取信息的一种直接方式,但是阅读的层次浅,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不能形成阅读文化和阅读氛围。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读者群体进行正确,充分发挥碎片化阅读和传统阅读的优势,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对于文化的传播、良好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底蕴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读书讲座培训、书目推介、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主题书展、电影展播等形式。在阅读推广的指导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随着微媒体、移动阅读的普及,阅读推广展现出一系列问题。(1)缺乏对移动阅读的正确阅读引导。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阅读终端的阅读迅速发展,移动阅读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但是阅读内容多为信息、资讯等商业化运作产物,属快餐文化,其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垃圾。优质的数字化资源较少,或者宣传力度不够,因此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快基于移动阅读终端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步伐,此外还需做好导读和阅读推广工作,对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从爱读到会读,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2)阅读推广的形式单一。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以阅读活动、专家讲座、图书推荐为主,形式单一,缺乏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对读者的了解,阅读推广内容缺乏新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阅读推广内容丰富多样化。
[6]
[5]3 微阅读背景下阅读推广策略
在移动网络高度发达,移动阅读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满足读者需求,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阅读推广工作。
3.1 图书馆设立专兼职阅读推广人岗位
许多高校阅读推广工作都是临时组织,并没有专人负责,一些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经验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未经过精心策划的阅读推广活动起到适当宣传的作用。当前微媒体迅速发展,阅读推广的难度和复杂度较以往都有提升,因此需要专门的专兼职阅读推广人员。阅读推广人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升大学生阅读人们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专职或兼职人员。高校阅读推广人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潜在读者,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给读者推荐合适读物,策划组织各类图书活动,为读者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专职阅读推广人可由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较强具备活动策划能力和宣传写作能力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推广人员,可由爱好阅读,致力于阅读推广公益事业具备深厚阅读指导能力的老师或学生担任。阅读推广人员,热心于读书文化的传承,主动学习利用新兴技术,提升阅读推广能力。
3.2 搭建图书推广平台
高校图书馆平台是数字图书推广的新服务形式,能够很好地和当前移动互联、信息化、数字资源等高速发展相匹配,图书馆平台需要支持手机阅读服务,大学生可以通过管理平台阅读电子图书、期刊等数字资源。在平台中可以设置互动交流模块,读者可以发表书评,进行互动交流。平台要有读者参与,积极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向互动交流转变,平台集搜书、评书、看书于一身。图书馆可以和学校内各专业合作共同打造和专业切合度高的微教材、微视频资源,利用平台进行推广、推荐。条件允许的高校可建立3D图书馆,增强体验感,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在平台每日热点中发布热点时事、推荐好书、读者个人阅读情况提醒,也可与读者们进行在线交流,增进读书情感。图书馆平台除了阅读功能外,还应该有导读和服务功能,能够根据读者的需要设置智能导航模块,定期推送精品读物。在服务功能模块设置大学生借阅信息、到期催还、借还书信息的提醒等功能模块。图书馆平台要有基于移动终端的APP程序,让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安装相应APP就可使用管理平台,以及和平台接口的知网、万方、维普等等网站的数字资源。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对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影响,选择恰当的阅读推广方式对于高校文化氛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由专兼职阅读推广人为主体,利用高校图书管理平台,采取合适的推广策略,是高校阅读推广行之有效的途径。参考文献
[1]康宁.移动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分析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3):118-121.[2]刘海涛.“阅读推广+”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创新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8(3):72-77.[3]薛丽荣.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2006—2016)[J].图书馆界,2018(1):25-30.[4]高云.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1):108-113.[5]苟廷颐,陈林.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以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17):63-66.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6]刘琳琳.数字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素养构成与培养[J].图书馆学刊,2017,39(4):25.作者简介:姓名 张晓丽,女,辽宁,锦州人,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称:馆员 知贝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移动互联时代能否书写二维码的春天
移动互联时代能否书写二维码的春天?
说起二维码,相信很多读者已经不再陌生。诚然,只要你稍微留意,你就会感觉到二维码应用正在变得无处不在,正在悄然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火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奥运期间央视奥运频道用二维码与观众互动,淘宝将二维码引入电视广告,微信的二维码个人名片功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终端让二维码扫描应用变得易如反掌。二维码正在以飞快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2年是二维码应用元年。为此,我们荣幸地采访到了二维码领域领军企业——灵动快拍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张何先生。以期能为读者更好的普及和扩充二维码的相关知识。
何为二维码?夹缝中的二维码缘何井喷?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在日韩非常流行,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的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从技术标准讲,介于一维码和RFID两种条码技术之间,在提供信息方面有其存储量大、方便快捷和全民化等独特优势,是目前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其实,早在2006年,国内二维码在手机java系统上就有过应用,但当时并没有发展起来,而今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带来,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二维码成为了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的入口。
“安卓的应用系统从2008年推出到现在差不多四年时间,在中国
二维码开发应用跟这个是同步的,另外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就二维码本身来说是普通大众型的应用,二维码的典型应用,比如实名制火车票,企业的销售人员在个人名片上使用二维码,从性价比来讲,用RFID是不太合适的。比如一些大型的工程,RFID因为认可的比较早,受到政府的一些政策引导,本质上来说二维码的应用比RFID应用性价比更高。二维码从诞生起就在邮政系统中用于实现信息跟踪的功能,现在中国邮政的EMS里面还有。RFID和二维码都是物联网的两个传感层,都有各自的标准和优势,在不同领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从全民化的实用角度来说肯定是二维码有更大的优势。”张总讲到。移动互联让企业和用户消费者交互变得更加丰富便捷。此外,物联网的发展规模也为二维码应用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发展技术,“十二五”期间,将分羹物联网带来的5000亿市场。2012年,二维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0亿左右。
政策加之移动终端智能化普及,为二维码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环境,而起技术本身具备的移动新、便捷性和全面性,让其在一维码和RFID两种传感层技术中间呈井喷之势。
满城尽带“二维码”,国内外差异在哪里?
二维码今年进入应用元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对二维码的应用都非常支持,互联网巨头公司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开始大范围运用,淘宝京东商城等大电商,包括火车票机票等都已经越来越广泛使用二维码,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便捷。“这也正好契合我们公司的定位:让信息传递更便捷。现在二维码从前期摸索,到现在我们公司作为平台化产
品,应用肯定会越来越丰富,未来能对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在美国和日韩地区,二维码普及率已经非常高,覆盖率达到80%-90%,在他们生活环境中,二维码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市购物、公交站牌、餐饮,酒店地铁公交甚至衣服标签,二维码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国内和国外在应用上有个时间点差异。相对来讲,国内的机会更多,国内14亿人口,手机拥有量居全球第一,这个市场更大,但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才20%左右普及率,而且应用频率跟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这20%当中可能60%-70%还没有非常频繁地应用。当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时候,比如购物和消费,用二维码获取到优惠信息,消费者就会尝试去用。所以国内机会更多一些,应用空间更大。10年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应用场景在国内还很少,但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应用场景呈现出来。”对于国内市场,张总满怀信心。
而目前,作为二维码领域领军企业的灵动快拍,根据快拍二维码云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快拍二维码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亿,灵动快拍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创始人王鹏飞透露,2012年快拍二维码目标是5000万用户,成为中国二维码行业第一品牌,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从数据可见,整个二维码市场正如火如荼,这块蛋糕很大。
二维码道路一路平坦?有何安全隐患?
前文讲到,二维码技术早在1980年代就已出现,从技术角度
来讲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而且其技术原理比较简单,那么是不是会有新技术取代呢?对此张总讲到,“一定会有新技术出现,但是取代的话包括我们看到的一维条形码,只要把两种技术放到一起时就会有争议说谁取代谁,但是到现在包括未来几年,它们在各自的应用领域都会继续发展和提供服务,很长一段时间它们都会是并行服务的。我们公司定位是自动识别技术型企业,包括二维码、条形码、NFC和图像IR实景展示等,如果有新技术出现,在自动识别领域里,我们肯定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对它进行研究。” 从产品角度来看,我们讲技术取代更替有时候并不重要,不同标准技术的应用都将在各自领域并行服务,从技术取代来讲,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而关注新技术,是以自动识别技术企业灵动快拍的一个任务。总之,在自动识别领域,专注于应用与关注新技术是不会落后的。
任何技术作为一种工具,都有其两面性,为人们提供正向服务同时,也有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安全隐患。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一个重要入口,其安全隐患在哪里?作为领军企业灵动快拍,为此做了哪些防范举措?“安全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快拍二维码’用户增长非常快,条码带也增加了,条码带的有些信息,生成码的人可能植入一些不安全信息,携带病毒,让二维码成为传播病毒的一种方式。所以7月份我们刚刚跟腾讯手机管家合作,通过他们的检测,网址正常的话,给安全链接一个标志,让用户使用更安全更放心。整个安全这块,从整个流程来说,我们专注于每一个环节,尽可能把用户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比如关键词的过滤、手机安全的链接检测等,我们都做了应对的处理方案,会在接下来的版本陆续推出。但是在用户没有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这种安全隐患可能性很小,毕竟传统的造假在接触新东西时候还是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非常快。手机安全以后也会被大家非常关注的,比如很多社交应用可以提取用户手机通信录,安全防范还是很差的。我们不太适合去评价第三方应用工具,但是手机安全以后是重中之重。”从应用来讲,安全问题永远是个话题,也是用户和大众非常敏感的话题。安全是策略与技术的博弈,作为技术和应用提供方的灵动快拍,我们看到他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作为用户,规范个人上网和应用习惯,就是很好安全防范。
灵动领军,未来,路在脚下
关注技术,我们通过应用;关注应用,我们通过做应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灵动快拍在二维码领域处于第一的位置,今年4月得到A轮2000万融资,说明了资本市场对这种技术应用和市场的认可。“第一是创始人王鹏飞,之前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创始人团队是个加分环节。二维码技术从国外到国内,应用正在更普及化,另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资本市场还是比较慎重,投资我们还是看好我们未来两三年的发展情况。”谈到融资张总非常谦虚淡然。至于未来,路在何方?“接下来我们会专注于我们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投资公司会非常关注商业模式,我们会把一些比较成熟的我们已经理清楚的拿
出来为企业做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进行优化,为企业和用户更好的服务。”据灵动快拍资料显示,灵动快拍正在打造一个基于二维码云服务模式的开放平台体系,为各大运营商、手机厂商、品牌企业、传统媒体、广告代理商、应用商店、开发者提供一站式二维码生成、二维码品牌展示、二维码数据分析与挖掘、二维码平台建设与溯源防伪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开放的平台和应用生态链,是每一个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也是难以估量的挑战和机会。二维码的未来,灵动快拍的未来,笔者以一句《西游记》歌词画上句号:但闻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第四篇:移动互联网进入最好时代,移动互联终端崛起
移动互联网进入最好时代,移动互联终端崛起
2011年4月27、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京举行,吸引了2000余人的参会人数,这里面有一半是来自海外的嘉宾,而门票价更是据说炒到了一万元左右。如此热闹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在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新的应用也精彩纷呈。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因为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且发生在世界上各个地方。
由种种迹象看来,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最好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移动互联终端也随之诞生!itc华银成功降耗,实现了Windows7操作系统跟平板电脑的完美结合,应运而生Win7平板电脑。itc华银Win7PAD是国内唯一定制的移动互联终端,采用X86架构的Intel Z530 CPU,运行微软Windows 7操作系统,搭配2G DDR2内存,32G SSD固态硬盘,全面支持Office、Flash、PDF等所有Windows平台下的文件格式。外观设计方面,简单而不单调,轻薄且便携等特点。无论应用程序,还是使用习惯,和传统台式机、笔记本几乎一致,是真正平板化的PC系统电脑。
itc华银旨在打造移动互联网最佳终端,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五篇: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深度解读】社群商业: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图景
2014-07-13 赵大伟 钛媒体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NTA传播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三人分工是:罗振宇是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
一年内,它由一款互联网视频栏目,逐渐延伸为最先锋的中国互联网知识社群品牌。活动、出书、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头采茶、C2B订制等风风火火,一系列创新玩法让行业内外目瞪口呆。
自去年首次试水付费会员制,在6个小时内罗振宇便从粉丝的口袋中“捞”出了160万,在第二次会员招募中募集800万元也仅仅用了一天。VC圈对《罗辑思维》的估值上限已达1亿元。
罗振宇说过,新媒体的本质就是社群,未来《罗辑思维》有可能会形成一个“类交易所”机制,它可以帮创业者融到一切东西:包括钱,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户、包括传播渠道,就是任何人的一点可以商业化的禀赋都应该可以通过类交易所机制完整释放出来。
这种“类交易所”模式,就是社群商业的一种体现。
一、未来的商业图景
1、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标准化和流水线的需要);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范围经济。
所以社群、粉丝自限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玩的就是一种“榴莲精神”——喜欢的会爱到骨髓,不喜欢的会完
全无感。人们根据品牌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小的圈子,不同的社群。
2、商业逻辑:产品售卖到用户运营
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商业形态,人们购物就必须到线下的门店中去,人需要围绕着门店、围绕着物开展活动;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到线下门店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平台、厂商和物流商都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活动。我们的商业由“物围绕着人转”进化到“人围绕着物转”,这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观点: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
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互联网的魅力就是“The power of low end”。
为什么小米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它和传统的手机厂商有什么区别?互联网公司很典型的一个商业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往往不直接通过销售产品赚钱,而把产品当作聚合用户的一个入口,在与用户不断的交互中为用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对小米公司而言,手机只是一个聚合用户的入口而已,它并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运营用户。这就是粉丝经济背后的一个本质区别。
3、消费行为: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社群经济,就是一种用户主导的C2B商业形态。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逐渐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过渡到双向的价值协同,互动即传播。雷军为什么强调小米成功的秘密在于“兜售参与感”?为什么“兜售参与感”就能够获得成功?社群经济之下的品牌,是用户主导的口碑品牌,而不是厂商主导的广告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就是一个个用户评价的产物,是一次次互动中完成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品牌打造方式,一定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厂商,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消费行为的变迁。
二、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1、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
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
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2、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
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
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3、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
未来的商业,是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基于厂商。社群商业本质就是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的C2B商业形态,才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