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5 06: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

第一篇: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

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

--以肺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例

福建省社会医疗保险协会

摘要:本文以文献归纳与实地调研为研究方法,分析福州地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保障模式,提出特需药品保障不足问题,引出特需用药的基本概念,通过调研不同省份特需药品保障模式和保障效果,分析各模式优势和不足,并就福建省特需药品保障提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特需药品,医疗保障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保障职工基本用药需求、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的可及性。在实践中由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基本”、“以收定支”的原则决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只能对医保支付范围内的费用提供有限保障,对重特大疾病--尤其是特需治疗的重特大疾病存在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1],部分大病人员因特需药品未纳入保障而因病返贫。当前国内部分省份开展了特需药品保障研究工作,本文通过文献归纳与实地调研,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特需药品保障模式、保障效果进行梳理,为特需药品纳入医疗保障提供政策参考。

一、调查背景

1.福州地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保障模式

1997年,福建省厦门市作为全省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在推行医改时,为解决大额医疗费用问题,在全国率先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开办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并将补充医疗保险交由保险公司承办。这种模式被誉为“厦门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原有的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以“集体参保”方式,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超出基本医疗保险保障限额的医疗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运作来解决。具体操作流程是,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按照“社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的原则运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线成为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从原有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出,无需职工个人再单独交纳,也不增加企业的负担。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福建省为顺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寻找解决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福建保险业把握时机,不断总结“厦门模式”的经验与教训,自2001年开始参与到福建各地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中,每3年为一轮,现已进入第5轮(2013年-2015年度)承办期,采取混合型合署办公、社商合作(PPP)的经营方式,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商业保险公司根据参保人数情况派驻一定比例的医疗专业稽核人员参与医保中心的日常医疗管理,加强医疗过程风险管控。福州地区城 镇职工商保保障待遇计算与基本医疗保险一样以医疗费用核减乙类自付与目录外费用的医保费用为计费基数,年度内统筹基金支出限额以上20万元以内的医保费用补助90%;居民商保待遇以医保费用核减基金支出后的个人负担金额为计费基数,居民(不含大学生)在医保目录内住院及门诊大病发生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超过统计部门上一年度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上10万元以内给予50%的补偿;大学生大病保险超过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上部分实行分段补助,5万元(含)以内支付比例为60%,5万~15万元(含)支付70%,15万~25万元(含25万元,仅限患恶性肿瘤或白血病)支付80%。福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因两者医疗保障政策差别较大,且跨部门提取数据有困难,故本文未进行调查。

2009年福建省以县为单位开始执行《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办法》、《福建省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并成立省级《福建省红十字城乡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因民政救助以县为单位,救助标准不统一且未与医保数据联网,故本文未进行调查。

2.以EGFR-TKIs为例进行特需药品保障情况调查

特需药品是我国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省份定义略有不同,如江苏省定义为“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谈判机制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外的医疗保险特殊药品”,浙江省定义为“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的、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谈判的目录外高值药品”,吉林省定义为“对临床必需、有明确的适应症和临床诊疗规范、疗效确切、参保患者个人负担重、不在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之内的部分药品”,青岛市定义为“特药特材主要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外,重大疾病治疗必需、疗效显著、费用较高且难以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替代的药品或者医用材料”,等等。各方定义共同点有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部分省份还有谈判机制、有临床诊疗规范、难以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替代等要求。笔者以为,临床必须应以纳入临床规范化治疗指南为标准,部分药品如免疫治疗药物容易滥用故应增加不易滥用条件,各省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相对于国家目录有15%调整权限故限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较合理。另外,各省称呼不同,如“特殊药品”、“高值药品”、“特药”等,在《药品管理法》中“特殊药品”特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高值药品”未体现临床必需特征,“特药”笔者认为过于简略,因本类药物为重大疾病特需治疗的药品,故建议统一为“特需药品”。因此,本文将特需药品定义为:重大(罕见)疾病临床规范化治疗指南推荐的、疗效切确且不易滥用的、价格昂贵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外药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及环境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高达22%,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的重大疾病,近年基因测序技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以及蛋白质生物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恶性肿瘤治疗进入了分子层面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时代。据2015年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肺癌在我国农村及城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在我省发病和死亡率均位列第二。据统计,85%以上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发病率逐年上升,70%~80%患者一旦发现即为晚期,因此提高此类 疾病的治疗反应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建立新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靶向治疗正在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EGFR-TKIs针对EGFR突变晚期NSCLC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自2005年以来的10年间,本类药物使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增加2.4倍(14.1月延长到33.5月),5年生存率从8%增长到18%。因EGFR-TKIs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故没有化疗药物通常带来的包括骨髓抑制、脱发、肾功能损害等显著的不良反应,患者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因此EGFR-TKI类药物被《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版)推荐为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一线治疗,以及之前未使用EGFR-TKI类药物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二线治疗,2015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年会报道EGFR-TKIs除一、二线治疗外在维持治疗、辅助治疗时可显著延长中位DFS,本类药物已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发展方向。

本类药物单价及疗程价格非常昂贵,当前EGFR-TKIs等特需药品主要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援助模式以减轻个人负担,但其高昂的费用即使援助后大部分人还是负担不起,福建省暂未将该类药物以及诊断、治疗必须的配套检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是晚期肺癌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以NSCLC分子靶向治疗EGFR-TKIs为例,考察国内各省份特需药品保障模式。

二、国内不同省份特需药品保障模式实践 1.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保障模式

2013年2月,浙江省针对肺癌患者发病率高、1年生存率低、医疗费用大、个人负担重问题,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邀请NSCLC EGFR-TKIs相关厂家进行公开招标谈判,根据谈判结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发布《关于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57号),以“谈判准入、定额支付、企业承职”的医保创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创了“重大疾病救助”的探索思路[3]。57号文规定参保人员个人自理20%(2015年9月1日之后下调为3%)后按照相关政策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要求凯美纳限用于既往含铂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且具有表皮生长因子敏感突变的患者,2014年扩大为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2015年又调整为“1.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2.用于既往接受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支付期限累计不得超过5个月(每月以30天计),支付总额限定在6万元以内,单日不得超过394元,含个人支付部分;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期满后,由药品生产企业为适用的参保人员终生免费供药。

截止到2015年3月底,浙江省累计享受后续免费用药患者1506人,享受后续免费用药的比例为38%,平均后续用药时间7个月。患者经埃克替尼治疗的疾病控制率达80%,治疗有效率3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达到14个月。医保基金累计支出约11359万元,累计赠药金额15206万元,参保在职职工个人最多花费1.3万元就能获得埃克替尼终生免费治疗。

凯美纳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2012年被收录于国际最大的临

[2]床数据库Citeline发布的该年度新药研发年度报告(Pharma R & D Annual Review)全球上市的33个新药名单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外机构认可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本世纪中国学者对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贡献。与进口的同类产品比较,疗效确切、安全性更优,而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约为进口产品的60-70%);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且整体治疗费用相当,不会明显增加医保基金支出,有助于优化社会医疗资源,较好地满足了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该药研发成功上市,结束了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只能制造仿制药品的历史,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肺癌靶向药物领域的价格坚冰和市场垄断地位,开启了我国抗肿瘤药的新时代。

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是直接降低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减轻了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其次是适用人群用药量将大幅增加,迫使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吉非替尼片(易瑞沙)在国内市场不得不加大慈善援助力度,从而降低了肺癌患者群体总治疗费用,获得了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政府将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惠民”领域,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与关爱,也为我国将创新型新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树立了榜样作用;第四是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型制药企业的积极性,激发生物制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整体制药水平的发展,整体提升了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了“患者、社保、企业”三方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由于本药过于昂贵而且上市时间较短,因此应限用于目前已有证据证明使用该药能明确获益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患者,而临床判断为腺癌但放弃基因检测的妥协性靶向治疗、无法完全排除假阴性治疗、TKI药物试治疗等情况则不应纳入基本保障,这将考验经办机构的医疗管理能力。

除浙江省外,内蒙古也将盐酸埃克替尼片纳入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福建省本级及福州市医保纳入公务员保障范围;吉非替尼被甘肃、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广州市纳入公费医疗报销目录;厄洛替尼被安徽、甘肃、宁夏、新疆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全国多个省份将部分特需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管理。如江苏省2013年将3种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谈判机制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外的医疗保险特殊药品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丙类药品目录),分别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尼洛替尼胶囊(达希纳),纳入统筹地区门诊特定项目,按《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进行管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由职工大病保险资金分别按75%、70%支付;齐齐哈尔市增设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等5种临床常用药品作为医疗保险支付的丙类药品,参保人员自付费用的40%后按甲类药品予以核销;赫赛汀列入广西、海南、宁夏医保目录,格列卫列入福建、海南、广东、陕西和新疆省医保目录,等等。

2.建立大病保险特殊用药目录保障模式

浙江省职工、居民、新农合全部以设区市为单位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122号),参保人员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的、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超过起付标准的合规医疗费用,纳 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统一执行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对部分治疗重大(罕见)疾病临床必须、疗效确切、价格昂贵的目录外高值药品,2015年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谈判将第一批15个物殊用药目录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其中包括NSCLC EGFR-TKIs的吉非替尼片(易瑞沙)。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参照各设区市上一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确定,2015年省级起付标准确定为3万元;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的合规费用,由大病保险基金和个人分担,实行分段报销:高于起付标准且低于起付标准5倍(含)部分,报销比例为60%;高于起付标准5倍且低于起付标准10倍(含)部分,报销比例为70%;高于起付标准10倍以上部分,报销比例为80%;最高补偿限额按起付标准的10—15倍设定,支付比例不低于50%,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因大病保险启动时系统未完善,7月1日起才直接刷卡结算,补助效果仍在统计中。

浙江省将职工、居民、新农合按设区市统一进行大病保险,保障全体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大病保险待遇,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理念,也有利于以大数法则为理论基础的商业保险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虽然职工、居民、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不同,在相同医疗费用时待遇较低的居民、新农合较职工将更早进入大病保障范围,但因较低的收入水平压抑了正常医疗需求,并不会出现全体参保人员缴费仅部分群体享受待遇的局面,因此平等缴费可以部分纠正“穷人补贴富人”现象,更能促进社会公平。

江西省2014年通过建立谈判机制,以基本保障、急需适时、稳妥实施和公平公正为原则,经特药材料申报、特药咨询、专家遴选评审、价格谈判等流程,第一批将甲磺酸伊马替尼等5种价格昂贵、治疗恶性肿瘤的特殊药品纳入城镇职工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支付范围[4]。

3.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模式

珠海市2012年发布《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珠府办〔2012〕68号),用于自付部分补偿、高额医疗费用补偿、特定重大疾病自费项目补偿,所需资金按参保人数及人均费用标准从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安排。其中特定重大疾病自费项目包含22种特病及15种自费药品,其中包括NSCLC EGFR-TKIs的吉非替尼片(易瑞沙)、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参保人因患特定重大疾病社保年度内使用治疗性自费项目累计在3万元以上、15万元以内(含15万元)的医疗费用,由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70%。

深圳市2008年开展基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疗效确切、群众有需求、医保基金能够承受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纳入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目录。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按其缴费基数0.2%-0.5%由用人单位等缴纳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费,用于支付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范围、特殊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的范围、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范围的费用,按门诊、住院及项目使用情况支付30%-80%,2015年新增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尼洛替尼(达希纳)、达沙替尼(施达赛)等5种药品纳入地补目录[5]。

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如新疆油田、电力行业、铁路行业等建立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重特大疾病进一步进行保障。4.根据统筹基金节余情况进行二次补偿的保障模式

为切实减轻重症参保人员医疗负担,2010年,如皋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医疗费用二次补助办法。办法规定,在医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一个自然年度内,凡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以及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透析和器官移植抗排异药物治疗的门诊特殊病专项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待遇后,个人自负费用仍超过一定额度的,可享受大额医疗费用二次补助,该办法己连续实施三年。2013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二次补助办法为超过2万元以上的部分分段按比例补助:超过部分在4万元以下的补助70%,4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补助90%,超过15万元的不予补助。据统计,2014年度如皋市有469名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到医疗保险二次补助计7402258.68元,其中10人分别获得最高补助12.7万元;188名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二次补助计1428349.38元,其中2人分别获得最高补助6万元。

《宜昌市城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二次补助办法》规定宜昌市城镇职工参保人员2014年度内因病住院治疗或严重慢性疾病门诊治疗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医疗费用,对个人负担部分总额累计超过上年度城区职工平均工资(2013年度为33030元)50%的部分实行二次补助。2014年度宜昌市城镇职工二次补助起付标准为16515元,即对个人负担部分总额累计超过16515元的部分补助50%,但最高不超过8万元[7]。

5.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的保障模式

吉林省201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城镇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基本保障层”、“补充保障层”的基础上建立“特殊保障层”,探索建立“特药”保障机制以逐步缓解重特大疾病参保患者的药费负担过重问题[8]。基本和补充保障层体现了统一性,而特殊保障层次则体现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点穴式”、“精准化”的差异性特点。针对因年老、患重特大疾病等导致身体上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不能自理,个人经济负担较重,且需要入住定点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院护理机构接受医疗照顾护理的参保患者,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来缓解个人经济负担较重问题;对临床必需、有明确的适应症和临床诊疗规范、疗效确切、参保患者个人负担重、不在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之内的部分药品,探索建立“特药”保障机制以逐步缓解重特大疾病参保患者的药费负担过重问题;针对已处于生命晚期的重特大疾病参保患者,探索建立舒缓疗护制度,提高患者临终生命质量,引导患者或家属医疗消费趋于理性,减轻负担。

6.建立专项保障基金的大病医疗救助模式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1日颁发《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基础上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并与民政部门的社会医疗救助、工会系统的职工医疗互助、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相衔接,满足参保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9]。其中大病医疗救助主要解决参保人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外费用个人负担过重问题,其资金来源为财政投入,每年纳入预算安排,个人不缴费,《办法》规定不分城乡和人群,实行职工与居民统一待遇。大病医疗救助主要保障内容一是特药特材救助,参保人使用26种特药特材发生的医疗费用统一按70%的比例报销,其中包括NSCLC EGFR-TKIs的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

[6]凯)、吉非替尼片(易瑞沙);二是大额救助,参保人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范围外医疗费用,一个年度内累计超过5万元以上部分按60%报销,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参保患者不设起付标准,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10万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生命绿洲公益基金管委会青岛办公室主要承担特药特材救助的“三定”(定项目方案、定医疗机构、定特供药店)与“两审”(审查患者所患疾病是否符合医学条件,对申请低保医疗救助的患者审查其是否符合低保条件)工作。

据青岛市社保局统计,从2012年7月到2014年底,城镇医保范围外救助4.4万人次,支付1.67亿元,其中特药特材救助5100多人次(1370人),支付7098万元。青岛市实施医保城乡统筹后,今年1-2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支付2800多万元,其中特药特材救助1300余人次(880人),支付1400余万元。

青岛市政府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突破钱本位观念,设计了完善的生命周期全程化的多支柱健康保障体系,除了提供目录范围内保障,还提供目录范围外及医疗健康服务保障,从门诊(中后期)向前延伸至健康管理(预防)、慢病管理(中期),从住院(急性期)向后延伸至康复护理(恢复期)、老年护理(照看期)、临终关怀(照护期)。对于重特大疾病患者,通过特药特材救助的“点”对特定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救助,又通过大额救助的“面”解决了其他重大疾病负担的公平性问题,起到了托底的作用。青岛市人社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引入谈判机制、创建特供机制和共付机制等,充分发挥了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多方共赢;通过整合医保多样性资源,充分发挥了工会系统、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等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协同作用,构建立体式医疗保障网络。

青海省《关于青海省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12]87号)对城乡居民21种疾病(2015年扩大到125种)进行保障,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农村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家庭要求民政部门进行救助。“双特”保障模式对困难家庭救助体现了按家庭收入而不是按病种确定保障对象的科学界定标准,对重大疾病进行保障体现了“特惠”而不是“普惠”的重特大疾病保障特征和功能。重特大疾病有社会慈善组织救助项目的,先由慈善救助项目资金按定额救助标准进行救助,剩余费用按规定报销[10]。

2009年福建省以县为单位开始执行《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办法》、《福建省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对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或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城市、农村经济困难家庭人员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救助对象为第一类城市居民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含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重度残疾人,第二类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住院和特殊门诊进行救助。对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含住院分娩)或特殊门诊发生的、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可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的费用),扣除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后,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的救助。福建省省级财政每年筹集1亿元人民币用于资助福建省红十字城乡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实行“双特”保障模式。特定对象指全省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其中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以内(含两倍)。特 定病程指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尿毒症(含尿毒症门诊透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五种疾病,以及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救助对象因患上述疾病住院治疗而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扣除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及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和接受其他社会救助部分后,所余的由个人负担费用(含目录内药品诊疗及抢救时使用无法替代的目录外药品费用),确实自付困难需要救助者,由“大病救助基金”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根据大病救助基金当年结余情况,可进一步研究确定对已经获得大病救助后自付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家庭特别困难的对象,进行个人救助限额内的二次救助办法。原则上每人每年救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救助对象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红十字会提出救助申请,县(市、区)红十字会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设区市红十字会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复核汇总后报送省红十字会。

三、讨论与建议

1.不同保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从国内其他省份对特需药品的保障情况看,不同保障模式均降低个人负担水平方面保障效果明显。纳入基本保障的模式保障效果最直接,参保人员同使用其他目录内药品一样在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刷卡结算,非常方便,也没有其他保障模式先预付再报销的资金垫付压力,但定点医疗机构可能存在扩大限用范围的问题,需要经办机构加强使用管理,对统筹基金支出有一定影响;纳入大病保险的模式对大病人员保障效果较好,解决了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贵重特需药品保障范问题,对统筹基金的安全运行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于诊疗指南推荐的特需药品适用患者保障力度较弱,在基本医疗保障公平性方面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较重; 纳入大病救助的模式起到了托底的作用,防范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保障不足时参保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参保人员先支付再报销有资金垫付压力;补充保险模式需从企业另筹集资金,加重企业负担,适用于有条件的企业;因城镇退休人员不缴费,在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统筹基金收支压力,二次补助模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不宜推广。因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种保障模式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参保人员特需用药保障问题。

2.福建省特需药品保障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目前我省的医疗保险体系对特需药品纳入医疗保障存在一定困难,笔者认为解决特需药品纳入医疗保障关键是建立突破钱本位的以人为本、“点”“面”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式保障体系,应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分阶段解决特需药品纳入医疗保障问题。根据现实条件和从实际出发,近期目标是完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以签订第6轮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协议为契机,整合参保人群,通过建立特需药品保障目录、将乙类先自付费用纳入商保支付范围以拓宽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范畴;中期目标是建立医保药品目录定期调整机制,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为契机,调出近年使用率过低的药品,将诊疗指南推荐的、经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后并经药物经济学论证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医疗保障基金可承受的特需药品纳进医保目录保障;远期目标是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基础上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医保多样性资源,充分发挥工会系统、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等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协同作用,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医疗保障体系,对重病患者进行托底保障。

参考文献:

[1]康洽福,周灵,商姗,等.重病职工医疗保障效果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某医保中心数据[J].卫生经济研究,2014,02期:32-34.[2] 崔元苑.靶向治疗使肺癌患者生存期十年提升2.4倍[DB/OL].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5/0319/c14739-26720260.html.2015-03-19/2015-10-10.[3]晓黄.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纳入医保浙江医保新举措获肯定[DB/OL].浙江在线健康网.http://health.zjol.com.cn/system/2014/07/21/020152114.shtml.2014-07-21/2015-10-10.[4]唐剑华.建立医保特殊用药谈判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5.[5]庄瑞玉.深圳市地补医保药品新增5种报销药品[DB/OL].深圳特区报.http://.2014-11-30/2015-10-10.[8]于中涛.吉林初步建立城镇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DB/OL].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50522/t20150522_518616611.shtml.2015-05-22/2015-10-10.[9]刘允海.有呼有应彰显民生情怀——青岛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见闻[J].中国医疗保险,2015,第5期:36-39.[10]刘允海.重特大病患者的减负记录--青海省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见闻[J].中国医疗保险,2015,第4期:34-36.9

第二篇:医疗保障应急药品使用管理预案

医疗保障应急药品使用管理预案

【目的】建立医院医疗保障应急药品使用管理预案,以在紧急情况下确保临床用药。【范围】适用于药学部(药剂科)药师、临床科室和功能检查科室医师、护士。【责任人】药师、各临床科室医师和护士。

【内容】为保障紧急情况下的临床用药,特制定本预案。1.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各部门分工 1.1组织指挥机构

负责人:药学部(药剂科)主任。

成员:药学部副主任、药库组长、采购员、库房管理员,西药调到科主任及门诊药房、中心药房、急诊药房组长。1.2职责

1.2.1落实医院部署的各项应急抢救工作,承担医疗救治中伤员救治药品保障工作。

1.2.2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急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卫医字[208]62号)中“综合医院应急物资及药品储备参考清单”制定《应急药品储备目录》,其中常备目录药品由药库、各药房备药,常用急救药品由急诊药房、国际医疗部药房和感染疾病科药房备药,不常用药品目录应详尽记载供应商及联系方式。

1.2.3急诊药房按照《应急药品储备目录》中常用急救药品准备大于20人份1日量的药品。1.2.4药库按照《应急药品储备目录》准备大于50人份3日量的药品,相关人员需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1.2.5组织药学部(药剂科)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对重点人员进行实战演练。2.应急处置

在正常班、节假日白班时使用医院应急药品,可向各药房领取。夜间采取下列原则。2.1一线取药:从病房药柜和功能检查科室急救车的基数药品中取药。

2.1.1基数药品由护士长负责指定专人专柜保管,定期清点,建立交接班手续;

2.1.2基数药品中针剂、贵重药品的长期医嘱以1~2日量为宜,临时医嘱1次量或1日量。领药单上的药名与数量应与医嘱本相符合,除抢救外,严禁口头医嘱和不根据医嘱乱领药品;2.1.3基数药品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由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处方;贵重药品由主治医师和经治医师签名并由其中一人写处方,其他人员不得模仿代签和代写处方,处方书写要完整,医师不得签好空白处方或单据备用;

2.1.4病房加强基数药品周转,药品用后应及时补齐,用药时先用近期的,对有失效期的药品应提前3个月向中心药房交换。“特殊管理药品”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中基数药品管理各环节措施得当,原始记录完整。剩余麻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不能用于其他患者。2.2二线取药:到急诊药房取药。

2.3三线取药:急诊药房和病房药柜和功能检查科室急救车中没有的药品,由总值班工作人员与国际医疗部药房联系并与国际医疗部药师一起去中心药房取药。

2.4四线取药:当遇突发事件或急救患者人数超过20人时,通报药学部(药剂科)主任,必要时由院应急办公室成总值班通知药学部(药剂科)主任,必要时药库工作人员到库房取药或向医药公司紧急采购。

2.5医院卫生应急医疗队备用应急药品由急诊科专人负责,定期清点,药品用后应及时补齐,用药时先用近期的,距药品失效期六个月以上的急救车针剂药品交急诊药房经质检合格后调换远效期药品。

2.6全院各科室(急诊室、病区、手麻料、医技诊疗室)急教等备用药品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药学部(药剂科》和各相关科室有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药品,并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损坏或近效期药品及时报损或更换。药学部(药剂科)药师每月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并有记录,对存在同题及时整改。

第三篇:中国药品市场营销研究

中国药品市场营销研究

在全世界范围内,医药健康是一个庞大而发展潜力无限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药品市场营销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比较成熟。在加入世贸组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药品分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和生物医药工程蓬勃发展等新形势下,我国药品市场的营销情况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我国的药物分类主要分为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和保健品。下面我分别谈谈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各类药物的营销方式。

首先是处方药的营销方式,我国处方药的营销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际,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医药代表,他们带来了国外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以医生为中心一对一的营销手段,走学术推广与医生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医生80%的药品信息来源于医药代表。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个企业仅仅在具体的手段上有所差异,这种模式已被处方药营销所普遍采用。根据美国灵智医药传播对处方药营销模式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处方药最有效的营销还是针对医生进行的传播工作,尤其是专业传播。

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事实上医生成了“第一消费者”,也可认为是最终“消费者”。通过医学传播,利用专业媒介、药品说明会等综合手段去培养并影响医生的用药需求,处方药营销非常强调一对一营销,药品信息要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主治医生,同时由于处方习惯的改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做好大量的维护工作。处方药营销必须做到深入细致,产品信息才会有效地传递。因此,加强针对医生的宣传推广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合资药厂如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产品销售一般比较平稳,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直接面对医院的营销,对医生的宣传工作非常到位。针对医生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临床推广会、上门拜访等。临床推广会就是邀请医院的临床医生参加,由公司医药代表介绍药品相关信息,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劝说活动;上门拜访主要是医药代表的工作内容。

学术推广加强医生对产品的印象以及说明该产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医生服务就是满足医生的某些需求,进行物质与情感的投入,从而建立与目标医生的合作关系,促进医生对产品的处方忠诚。因此,从消费者这个角度去看处方药的营销,营销基本上是“推”的策略,基本上还是以产品导向为主,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功能”研发上。

其次是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方式,由于OTC本身的特点,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不适合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模式,因为不同的产品特性需要使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处方药与自疗OTC药品在品种结构、经营方式、政策限制、消费行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医生决定了处方药的用量,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大而稳定,关系稳定而持续,这决定了处方药营销必须对目标客户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因此,这为高价格的处方药提供了市场营销的空间。而自疗OTC药品的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因素很多,目标分散,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小而不稳定,且自疗OTC药品价格低,这决定了自疗OTC药品的营销不可能像处方药营销那样深入细致。结合我国OTC市场的特征与消费者行为,借鉴国外自我药疗模式,OTC的营销模式为“广告+渠道+终端+服务中心”。该模式的基本内容:1.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选择一个合适的经销商作为总经销商,由他完成企业产品完全流向销售终端的分销工作及费用,达到消费者购药便利的终端覆盖要求。2.企业在该特定区域(与经销商相对应)内投入广告,引导与培育市场。3.企业提供产品,并以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向商业公司支付返利,商业公司把该产品列为核心品种。4.公司上下成立产品专营小组,由企业派驻一名营销代表,负责具体的业务洽谈、铺货、促销、回款等实施工作,经常与商业公司的销售人员沟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5.服务中心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制药企业利用本公司的医学部或市场部通过网站等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健康购药咨询;二是培训终端的专业人员,通过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些专业人员与制药企业保持经常的沟通。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经销商的网络优势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优

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成立战略联盟,合作营销,共同开发市场。模式带有“前向一体化”的性质。而且,有终端跟进、广告的投入,不但有利于在选择商业公司的优势,而且也可避免因上量后商业公司与制药企业的讨价还价,还可规避直接开户多家商业公司带来的资金风险。

最后是保健品的营销方式,我国保健品的基本营销模式为“广告+终端”,通过强大的广告来刺激、说服消费者,满足或创造某一部分群体的需求,配合现场终端的各种促进销售的手段,给人以强力的视觉冲击与激励的竞争氛围。另外,保健品在市场导入时如不迅速启动,以后再启动则难度很大。而且保健品的产出主要集中在大卖场、超市、大型商场食品柜台等,即目标终端市场相对集中,产出大,因此,对批发或代理商的渠道依赖度较小。保健品无法通过一种一对一营销方式到达于消费者,只能通过“批处理”。以下从保健品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此营销模式被普遍采用的原因:领导消费心理:相信概念,求新求异;跟随消费心理:相信他人,见好再用;礼品消费心理:相信品牌,礼轻情重。近年来,由于处方药市场低迷,众多医药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OTC,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异常活跃。2007年OTC市场持续扩大,品牌OTC产品销售普遍增长,各个品类领先的OTC品牌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的OTC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自行选购,不需要经过医生,比处方药显出更多的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愿望和需求反应比较敏捷,因而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OTC销售额可以达到全球药品销售额的30~40%,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全球性跨国公司如杨森、施贵宝、史克、辉瑞已作好抢占中国OTC市场准备,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加速其在华布局。

另外,中国城镇人口每年以2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城镇居民对非处方药的需求将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中国人口老年化趋势加快,这部分人群的医疗消费越来越大;城镇居民收入增加较快,其医药卫生费用也相应快速增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等都大大加快了非处方药品市场的壮大。随着农村“两网建设”、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广,农村药品市场逐渐成为新热点。综上所述,中国的OTC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第四篇: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江汉区委政策研究室

2006年第4期 ——社会发展

近年来,武汉市江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已初步建成了配套政策基本落实、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人力配置基本合理、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监督管理初步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2005年,江汉区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明确工作思路,确保医疗公平。区委、区政府深入调研后认为,当前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三个不到位”,即: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补偿不到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医疗惠民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以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为抓手,明确提出四条工作思路,一是把群众享受基本医疗的权利当作民生问题来抓。在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保和低保)实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对一般疾病、多发病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辖区全体居民。二是建立由政府主办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行基本医疗服务政府补贴,个人合理承担费用的分配形式,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推动基本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三是坚持“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良好的机制,用机制管事、管人、管队伍。四是解决好基本医疗进社区的突出问题。在医疗资源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医疗卫生的监管,理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解决老百姓反映突出的“看病贵”的问题。

实行竞争上岗,养事不养人。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的街道医院转制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统一设置社区医疗部、社区保健部、社区康复部和行政管理部。根据市卫生局的规划指导和《江汉区区域卫生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区设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派出机构,履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二是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江汉区以民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副主任从卫生系统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中心全体人员也都通过竞争重新上岗,并实行全员聘用制;对没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以发放基本生活费的方式实行分流。同时引进10名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册人员87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仅占总数的17%。医护人员中只有50%技能较好,实践经验丰富,而且能够在待遇偏低、相对困难的条件下热心为群众服务。针对这种情况,江汉区确定市十一医院为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培训中心,根据全科医疗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每年对社区卫生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上岗。

试行“医药分家”,真正让利于民。江汉区在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药分家试点,在不改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身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用药需求、保证药品价格与平价药房同步的前提下,将药房从中心剥离出来与万佳乐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共建平价药房。新药房面积由原来的3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药品品种由原来的100余种扩充到3000余种,药品价格低于或同等于社会大型平价药房,药品价格比原来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5%左右。为了加强特殊药品的规范管理,及时满足中心医疗服务的特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一个特殊药柜,专门存放诸如麻醉药品、急救药品等特殊药品,存放药品由中心负责保管和使用。

建立监管机制,强化服务职能。一是加强监督。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起科学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动态监测、评价、反馈机制和考核、激励与惩戒体系,从源头上遏止不正之风的发生。同时,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收受药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检查、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二是加强管理。为确保群众的就医安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及执业范围、医务人员的资质和职业道德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凡有超范围经营或有不符合执业资格的,一律予以取缔。一大批社区实现了辖区内无无证非法行医存在的目标,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实施对口支援。组织开展“千名医务人员下基层”活动,辖区大中型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帮助抓好医疗服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目前,第一批52名医务人员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方便群众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实施“五免六减”,开展医疗救助。“五免”,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免收普通门诊注射费、免收住院诊疗费、免收住院护理费;“六减”,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胸透和心电图等单项检查费用减免20%。2005年全区共减免43万人次,减免群众医疗费用57万元。医疗救助方面,为解决下岗职工、低保居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江汉区制定了《江汉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基本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建立特困救助基金,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低保人员和特殊困难户实施医疗救助,极大地缓解了低保居民因病致贫压力。

提供财政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在财政投入方面,近年来,江汉区卫生事业费由占同级财政支出的3%增加到5%。2005年,全区减免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万元/年的业务用房租金;在卫生事业费中安排近1600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添置医疗设备。

另外,妥善解决基本医疗进社区中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根据武汉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区财政共筹集资金2800万元,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393人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实践证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对于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药品研究开发计划书(框架)

这整上你们公司的标志

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研究开发计划书

起草人: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

一、适应症及临床简介

二、国内外研发和生产情况

三、委托方研究情况

四、合同要求简介

五、专利情况

六、研究计划

研究目的: 研究方案:

一、处方和工艺研究

二、质量研究项目

三、稳定性考察

四、研究计划表

七、人员安排与职责分工

八、申报前研究费用预算

附件

下载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需药品医疗保障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药品市场营销学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职业能力塑造的重要课程,实施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以本土化企业营销实战为内容的案例教学和以现......

    精准扶贫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的研究

    精准扶贫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贫病交加老年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政府出......

    药品GMP实践学习体会(大全)

    药品GMP实施认证学习体会 对于我们学制药的同学来说,GMP一词在很多专业课上都已经涉及过,但对那时的学习来说,我们了解的都比较浅显。在这次短学期的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参观如......

    研究实践报告

    研究实践报告 研究实践报告1 从20xx年7月7号至7月17号,我在武汉丰可思营销咨询公司实习了十天,期间我的工作是公司的调查员,每天在外面针对指定人群做问卷调查,实习期间我和同事......

    研究实践报告

    研究实践报告1 学校坚持“以科研发展教师,以科研发展学校,以科研发展教育”的原则,为了加强学校教学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学校的项目建设和科研工作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通......

    医药企业药品分销渠道的研究

    医药企业药品分销渠道的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老师: 实习单位: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药品的支出也大幅度提高,支出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GDP的......

    医师收受药品回扣法律研究

    【摘要】现在医药领域里,回扣泛滥成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医生收取回扣刑事上能否定罪,医生处方行为的性质定性以及受贿罪还是商业贿赂罪的定位在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完善相......

    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科学方法研究建议

    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农村药品流通渠道,保证农村药品质量,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及时、经济合理,切实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