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第二课
第二次 巧思妙想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成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变成国家栋梁呢?
----新斯文
【开课诵读五分钟】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听故事,说经典】—提升国学素养,打造完美人格 ◎听:关于独立思考的寓言故事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小传——中华儒家创始人的传奇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出生。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名纥,字叔梁,是鲁国有名的武士,曾建立过战功,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又娶妾,生一个儿子,脚有疾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再娶。
叔梁纥66岁时,再娶一个19岁的年轻女子颜征在为妻。由于没有明媒正娶,所以被称为野合,说明颜征在出身低微。老夫少妻结合后,向尼丘的神灵祈祷生一个男孩,果然如愿以偿。孔子刚生下来时,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取名丘。
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孔家由施氏把持,年轻的颜征在在孔家没有容身之地,只好带着儿子离开孔家,到曲阜的阙里居住,过着贫寒低下的生活。
虽然生活艰难,但没有影响孔子好学的本性。他从小喜欢读书学习。也许是生活所迫,他少年早成,15岁就意识到要学习独立生活的本领,立下远大的志向,学习各种技艺。17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
孔子18岁长成魁梧高大的身材,身高九尺六寸(大约190厘米),被人们称为“长人”。经人介绍,孔子在鲁国大夫季氏的门下做事。由于他聪明好学,做事勤快,表现出色,经常受到大人们的赞许。
19岁时,孔子娶宋国人亓官的女儿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下一个儿子。此时,国君鲁昭公正好赐一些鲤鱼给孔子。于是,孔子给儿子起名鲤。
做了父亲的孔子更加成熟,被季氏委任做一个小官吏,负责管理仓库的工作,后来被改派做监督种植和管理畜牧的工作。一直干到27岁。
孔子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工作之余没有放松学习,努力钻研周朝的礼仪制度知识,还练就优美的口才,经常去各种活动场所(如喜庆、死丧、祭祀等)做兼职司仪。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孔子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机遇。
当时有一个小国,叫郯国,国君才华横溢,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令百姓心悦诚服,人们称他为郯子。
鲁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称。郯子对鲁国保留的周朝礼仪文化很感兴趣,十分仰慕鲁国对周代文物典籍的完整传承。于是,他第二次来鲁国访问。孔子得到郯子来访的消息,主动请求拜见,虚心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的情况。孔子的好学受到郯子的赞赏。郯子见孔子年纪轻轻,如此博学好礼,于是询问他的家世。
原来,孔子的远祖是宋国的贵族,商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殷宗室微子启被封宋地。从微子启传到第四代,是泯公共当国君。泯公共的长子弗父何,没有继承君位,让位给弟弚鲋祀,自己做了公卿。
弗父何由诸候转为公卿后,又传四代,有一个曾孙叫正考父,表现非常出息,连续辅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以为人谦恭而著称于世。
按照周礼的规定,公卿下传五世之后,大夫就不能继续用公候的称呼了。因此,孔子的先祖改称孔氏,六世祖叫孔父嘉,曾任宋国的大司马。
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谋反作乱,杀死宋殇公。孔父嘉也被杀。孔氏家族不得不逃难。孔父嘉的后人逃到了鲁国。传到孔子的曾祖父,叫孔防叔,曾任鲁国防邑的行政长官,成为鲁国人孔氏的始祖。
与郯子的交谈,孔子深受教益。也许从郯子那里得到启发,27岁的孔子辞去季氏门下的官职,创办私人学校,开始讲学的生涯。
由于孔子有做司仪的基础,口才极佳,办学十分成功,几年时间就很有名气了。孔子30岁那年,齐国君景公和宰相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主动约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为什么能够称霸的问题。孔子的独立见解,给齐景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后,孔子招收很多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等,名声越来越响,连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等贵族都来孔子学校学习礼仪。
南宫敬叔非常敬佩孔子,对国君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朝都城学习周礼吧!鲁昭公同意他的请求,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镐京洛邑(今陕西洛阳)学习周礼。
据说他们在镐京的时候,见到了老子。老子是周国的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们得到老子在道德和礼仪方面的很多教诲。
孔子对老子非常崇拜,形容老子像天上的龙一样。孔子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的很多思想言论,可以从《道德经》中找到出处。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大夫季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反叛国君,鲁昭公亲自率领军队抗击,但失败了。于是,逃亡到了齐国。
这一年,孔子也到了齐国,在齐国住了两年。国君齐景公经常召见孔子,和他讨论很多问题。据说齐景公十分赏识孔子的才学,打算将一块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宰相晏子阻止。
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讨论音乐,十分投机。当孔子听到《韶》乐的演奏时,被优美的音乐吸引,竟然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被齐国人传为佳话。
然而,孔子备受齐国君赏识,却伤害了一些齐国贵族的利益,有人扬言要杀死孔子。孔子在齐国不得志,只好返回鲁国。
当时鲁国和的很多诸侯一样,国家政权不在国君手上,由大夫操控,而大夫又受制于自己的家臣。这是现代人很难想象的。此时,鲁国的掌权者是季氏。季氏的家臣叫阳货。阳货倚重自己掌控的权柄,打算扩张政治势力,希望孔子出来帮忙。但孔子不满这种政权不在国君手上的状况,不愿意出仕做官。
孔子一边继续讲学,一边整理周朝初期留下的《诗》、《书》、《礼》、《乐》,以及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时,从各地前来求学的弟子越来越多。
孔子50岁那年,一个叫公山不狃的人,占据鲁国大夫季氏的封地费邑,反叛季氏。公山不狃使人召请孔子前往费邑协助他。孔子打算前往,但被子路阻拦。
第二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孔子政绩卓越,引起鲁国正卿(宰相)季恒子的重视。
一年后,孔子被调到朝廷任职,担任小司空的职务(负责建筑工程)。不久之后,提升为大司寇(负责司法监察),代理宰相职务。
期间,孔子随从鲁定公出访,在一个叫夹谷的地方与齐国君相会。孔子对齐国君邀请鲁国君在夹谷相会的意图,事先有所警惕和防范。因此,齐国君原本想劫持鲁定公的阴谋不能得逞。在孔子的交涉下,齐国君还答应归还过去侵占鲁国的几个地方。
在外交上取得成果的同时,孔子在国内大力推行仁德政治,使社会上很快形成礼义风气,商人经营诚信,百姓路不拾遗。于是,他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国君公室的权威,抑制公卿大夫们的势力。
孔子执政,很短时间就使鲁国大治。齐国人对此十分担心。为了消除鲁国强大对齐国可能造成的威胁,齐国君送大批美女乐师到鲁国,离间孔子与国君的关系。糊涂的正卿季桓子不仅接受了齐国的女乐,还和国君一起,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不过五年的努力,就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此时56岁的他,思想成熟,非常期望能施展政治抱负。他规劝鲁定公,但没有效果。他继续劝说,鲁定公却回避不再见他了。
孔子彻底失望。于是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多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的生涯,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们先到卫国,开始时受到国君卫灵公的礼遇,但不久后,卫国出现**,他们被监视。因为担心有人闯祸,孔子决定离开卫国,前去陈国。然而,在前往陈国,途经匡地时,被当地人误认为孔子是鲁国的阳货。阳货曾经欺负过匡地人。因此,他们被围困了五天。在慌乱中,颜回失散,好不容易才会合。
从匡地逃出来后,他们打算前往晋国。但晋国出现内乱,未能前往,只得返回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
在这期间,孔子被卫灵公美丽的少夫人南子召见。孔子应召,会见了南子,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晚年无心政治,不想再用孔子。孔子始终不得志。
孔子60岁那年,卫国又出现内乱。于是一行人前往曹国,然后又去了宋国。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正在一棵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魁闯进来,把大树砍倒,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离开宋国。
孔子一行人打算经郑国去陈国。他们微服过境,进入郑国后,孔子与弟子们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郑国都城东门,等候弟子们前来寻找,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这可以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写照。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期间,陈国几次被晋国和楚国攻打。因此,他们多次往返于陈国和蔡国,在蔡国也住了三年。
有一次,陈国的大夫得到楚昭王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去楚国做官的消息,担心对陈国不利,于是派人包围孔子一行人,使他们在陈国和蔡国边境绝粮七日,许多弟子因饥饿病倒,不能行走。
后来,他们被楚国人前来解救,才脱了险,从蔡地到了叶地。叶地的大夫叶公,向孔子询问如何行政的问题,并与孔子讨论道德问题。
真可谓生不逢时,孔子到楚国后不久,楚昭王就去世了。孔子在楚国无所作为,只好又返回卫国。途中遇见了隐者。
在卫国期间,晋国的赵简子打算出兵攻打范氏和中行氏。中牟城的行政长官叫佛肸,不服赵简子,据守中牟城,反叛赵简子,召请孔子前去议事。孔子有意前去,又被子路阻止。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弟子冉有被季氏聘请,回鲁国做事。冉有率领鲁军在郎地抗击齐军,大获全胜,立下战功。
正卿季康子询问冉有的指挥才能从哪里学来?冉有回答是跟孔子学的。季康子觉得孔子有政治价值。于是派人迎接孔子回鲁国。孔子终于结束颠簸流离的周游列国生活。
这一年,孔子68岁,离开鲁国已经14年了。
孔子回到鲁国后,被鲁国人尊称为“国老”。初期,鲁哀公与季康子经常向孔子询问如何行政的事,但始终没有给孔子委以重任。
回国后,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以及整理文献的工作,喜欢上《易》书,为《易》书撰写十篇解释,被称为十翼。有了十翼的《易》,被后人称为《易经》。
孔子用诗书礼乐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忠诚尽心地教育学生。他一生教授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据说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著名弟子有七十二人,其中冉有最出色。
孔子70岁时,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第二年,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去世。又过一年,孔子听闻卫国政变,预感到身在卫国的子路有危险。子路果然被害。接二连三的噩耗,使孔子深受打击。
鲁哀公十六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因病去世,埋葬在鲁国都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曲阜市孔林)。
孔子去世令弟子们非常难过,不少弟子为他庐墓守孝三年,子贡庐墓六年。很多弟子及鲁国人搬到孔子墓地居住,据说有上百户人家。因此那里得名孔里。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撰文,表彰孔子,并将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陈列孔子生前用过的物品,供前来访问的人参观。
孔子弟子们在孔墓周围庐墓守孝,举行各种追思会,与都城里对民众开放的孔子庙堂,里外遥相呼应,制造 “克己复礼”,要求各国恢复仁德社会的舆论,对各个诸侯国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思想因此传播天下。
○说:课堂讨论话题:孔子如果出生在当代还能成为大圣人吗? ※课后课题作业:我最喜欢的作家
【读文学经典名诗,重构阅读与思维关系模式】——奇思妙想(写作勇于想象联想,方能推陈出新)
【读文学经典名篇,写真情实感美文】 ※读: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写真情实感美文,挖掘人性之美和语言表达潜力】
写作初步:仿写——快速提升自己作文的品位和价值
&写:课堂习作示例:天使 学生作文(源自网络)
海面上的海鸥飞翔着,好像掠过的白云。
天空中的白云移动着,好像翱翔的海鸥。
我想那广袤的蓝天,定然有美丽的天使;
天使展开洁白的双翅,定然在守护人间的美景。
你看,那变幻的云朵,定然是天使们的霓裳;
我想那些穿梭在天堂的天使,定然羡慕人间的热闹与快乐。
第二篇:国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国学课》
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无违为孝》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课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展现了孝的丰富内涵,强调孝的根本在于敬,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每天的“每日一诵”小课程,初步能够正确诵读论语,虽然不能了解它的内涵与实践方法,但确实感受了君子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体察孔子对四人“问孝”回答的异同,理解“孝”的丰富含义,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
教法与学法:
以故事引入课题,留下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入内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阅读,通过“引、读、猜、证、悟、疑、结”七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涵咏中,体会“无违”的涵义,从而理解大意,达成目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时确定: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从第1课《孝为根本》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孝悌”是“为仁之本”。那么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学了第2课后我们就会了解孝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能借此对孔子的教学风格有所了解。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引出课题,一起走近儒家名士关于孝的谈论板书课题:无违为孝。
二、读: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课。做到读音正确、断句规范。1、2、3、4、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指名读,对字音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指名学生验证读,当学生基本通读之后。教师范读。师生配乐读。
提问:这几段选段介绍了哪些人关于孝的疑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相关)。5、6、7、追问:你认为孝应该是怎么样体现?指名答
师:孔子认为什么做法才算是孝的风范?请大家找出来,集体读一读。出示课件:无违。
三、猜:请大家合上课本猜一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先理解字词,再理解讨论句子意思。)
证:翻开课本,结合注释,进入证义环节。教师展示句意,学生齐读。
五、悟:同学们,结合课文,找找孔子关于孝的回答?
四、学生讨论,回答。板书
1、举手读。
2、四个学生都向孔子问孝,但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孝”有丰富的内涵,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针对四人的不同特点,孔子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说明孔子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结合弟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先相互分享,再举手或者指名分享)。
3、六、出示:“无违”(板书)
疑:回到开课,说说孔子在教学中是怎样把自己对“孝”的理解教给学生的呢?
七、结:小结本课内容,本课告诉我们孝顺的行为风范。齐诵经典,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无违
无违为孝 唯其疾之忧 孝敬父母
敬 尊敬长辈
第三篇:四年级国学上册教案第二课《修身为本》(推荐)
第二课 修身为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课修身为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shù)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课文的气势。
2、大体理解课文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3、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且读出课文中推理论证的气势。能够联系实际,知道修身的重要位置。
2、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二)新授
1、出示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找老师、同桌帮忙,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2)、个别读(3)、理解课文 默读课文,看译文理解字词、文意,不懂的地方划记出来。(4)、老师讲解课文,帮助理解课文。(5)、小组合作,谈谈你对“修身文本”的理解,小组汇报。(6)、指导朗读(7)、练读 男女比赛读,接龙读,个别读。
2、遨游汉字王国
了解“德”的演变和古今的意义。
(三)知识拓展
(1)日积月累《“扫一屋”与“扫天下”》,理解扫一屋和扫天下的必然联系。(2)诗歌赏读《杂诗》,了解作者陶渊明,背诵古诗。
(3)读一读 读下面的话,体会古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行,同时结合实际,现代人对品行又什么要求?
(四)总结
第四篇:第二课 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3/5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教学难点: 对文中难懂词句的理解。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倾听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感受时间的飞逝;
2.谈谈听到“嘀嗒嘀嗒”声音时的感受。1.播放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把时间的流逝通过声音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现时生活中时光的“匆匆”
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1.督导学生默读,检查学生默读情况;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叹”、“悔” 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学生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写日常的生活琐事表现时光飞逝的方法,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写; 3.引导学生朗读。从重点段入手,从作者情感的根源入手,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叹?使学生与作者面对同样的刺激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研读课文第2.4自然段
1.学生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
2.抓住“赤裸裸”一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悔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在清楚了作者叹时光飞逝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因碌碌无为的“悔”意,通过强调作者的深深自责的问句来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深思。略读课文第1.5自然段 略读1.5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优美及“;”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并设计简单练习。排比、对比引入正题的妙处。感受全文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3.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给我们的用意──“劝”;
4.引导学生更广地了解“惜时文化”。让学生受到本文的感染,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布置朗读背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诵任务。
板书设计:教后记: 让学生在读中自由品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匆 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第五篇:第二课教案
第二章 水电事故应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停电、停水。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安全用电、健康饮水。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触电急救方法。
4、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电梯故障如何自救。
教学重难点:
安全用电、触电急救方法、电梯故障如何自救。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水和电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经常用到的,停电、停水、触电、水污染都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是灾难。
一、停电事故应急
(一)平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准备
1、要随时注意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及时获得有关突然停电的消息。
2、要养成床边放一支小手电筒、客厅或厨房也须放一盏应急灯的好习惯,以备不时之需。
3、要经常检查手电筒和应急灯的电池是否充足,可多准备一些电池或充足电。
4、如果准备好了蜡烛,应注意远离窗帘等易燃物品,蜡烛最好放在烛台上,以免被碰翻。
5、保险丝熔断,应及时更换,但不能用铜、铁、铝丝代替
6、室内有焦煳味、冒烟和放电等现象,应立即切断所有电源,以免发生火灾。
(二)应对突然停电的措施
1、如果突然发生停电,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慌张,应利用手电筒等照明工具,首先检查内部配电开关、漏电保护器是否跳开;如果不是应拨打电力服务热线电话95598了解情况。了解停电原因、范围,对停电持续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电话使用独立的电源,通常不受停电影响。
2、如果是电线老化易造成停电事故,应尽快报告有关部门由专业电工进行维修或更换。
3、假如你正在家中一定要尽可能关闭停电时处于开启状态的用电器,但冰箱除外。同时至少要开着一盏电灯,这样就可以知道何时恢复供电。
4、不要关掉冰箱的电源,停电时,食物仍可保存至少十二小时不变质,冰箱越满,食物保存得越久,满载的冰箱如果不打开,食物能保存48小时。用毯子和报纸裹住冰箱底部,可防止热气渗透到冰箱里。
5、停电后要预防火灾、燃气泄漏,在室内注意通风。
6、为确保安全,拔掉电源插销,并把电线收好,以免在黑暗中把人绊倒。
7、不要使用电热水器里的热水。如果贮水箱隔热良好,水温能保持一段时间。注意,遇到大范围停电,如果你正在家中或宿舍,千万别跑上街去,此时,家里和宿舍是最安全的。
二、安全用电
(一)如何安全用电?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首先我们必须得对寝室里的电源总开关有所了解。有几个同学知道寝室电源总开关的位置的?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特别是带变压器的用电器(如我们常用的音响,功放,复读机、手机充电器、电脑等),通常情况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是直接和电源插头相接的,当我们把用电器的电源开关关掉时,并不能切断初级线圈和电源的连接,这样如果时间长就会引起变压器过热,使绝缘层老化,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使用电器着火,引起火灾。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更不能私拉电线。寝室里的电源总开关带有漏电保护和过载保护等功能,我们从楼道私拉到寝室的电线,由于楼道里的照明灯开关没有安装这种漏电保护开关,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再有楼道里的线路是按照照明灯泡的功率设计的,如果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很容易使输电线发热,甚至着火的可能。
(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1.不要超负荷用电,最好不要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的快、电饭锅、电炉等,如果使用这些用电器的时候人一定不能离开,发现电器冒烟或闻到异味时,要迅速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2.要选用合格的电器,不要贪便宜购买使用假冒伪劣电器、电线、线槽(管)、开关、插头、插座等。
3.对规定使用接地的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要做好接地保护,不要忘记给三眼插座、插座盒安装接地线;不要随意将三眼插头改为两眼插头。
4.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和插座等。
5.晒衣架要与电力线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将晒衣杆搁在电线上。
6.如果一旦有人触电,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若无法及时找到或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7.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摸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8.施行急救。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另要及时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9.尽快送往医院,途中应继续施救。
10.如果发现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但电视机、电脑着火应用毛毯、棉被等物品扑灭火焰。无法切断电源时,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剂。这期间要迅速拨打“110”或“119”报警电话。且不可莽撞行事,一走了之。
电源尚未切断时,切勿把水浇到电气用具或开关上。如果电气用具或插头仍在着火,切勿用手碰及电气用具的开关。
三、触电事故应急
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a)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b)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c)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d)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e)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f)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得进入断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a)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b)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c)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d)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e)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
当判断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a)通畅气道
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
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c)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四、电梯故障应急
近年来,电梯发生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高,电梯惊魂的报道三天两头就出现在报纸或电视屏幕上,一旦遇到电梯故障该如何保护自己?向大家介绍电梯逃生知识。
(一)一旦遇到电梯故障该如何保护自己?
电梯故障主要有两种:一是电梯突然停止运行;二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
人被困电梯后,最重要的不是救援过程,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外界取得联系,寻求救援。一旦被困电梯内,请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电梯门故障如何求救?
如果电梯突然停下,首先不要惊慌,可尝试持续按开门按钮,并通过电梯内对 讲机或手机拨打电梯维修单位的服务电话求助。也可通过大声呼救等方式向外界传 递被困的信息,不要强行扒门或试图从轿顶天花板爬出。
2、轿厢突坠时如何自保
如果电梯突然下坠,可赶快将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选择一个不靠门的角落,膝盖弯曲,身体呈半蹲姿势,尽量保持平衡,有小孩时要把小孩抱在怀里。
3、请文明安全乘坐电梯
乘坐电梯时,不要用手或身体强行阻止电梯门开合。不要在电梯内蹦跳,不要对电梯使用粗暴行为,如用脚踹轿厢四壁或用工具击打等。不得在电梯里吸烟,电梯对烟雾有一定的识别功能,电梯里吸烟,很可能会让 电梯误以为着火而自动上锁,导致人员被困。
(二)遇到电梯下坠情况的最佳保护措施:
1、快速把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
2、如果电梯内有把手,一只手紧握把手固定位置,防止摔倒。
3、整个背部与头部紧贴不靠门的内墙,呈一直线,运用墙体作为脊椎防护。
4、膝盖呈弯曲姿势,借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
5、把脚跟提起,呈踮脚姿势。
总之,在被困于电梯的情况下,要合理控制情绪,科学分配体力,耐心等待救援,才是成功脱困的最好途径。
五、科学安全饮用水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合理、安全地饮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饮用水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水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全球性的水资源污染,才导致饮用水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1、不能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喝生水的害处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的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容易导致膀胱癌、直肠癌;野外的生水含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人饮用后,易得急性肠胃炎、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常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喝生水更易引起疾病。
2、水不能一烧开就喝。因为我们的自来水都经过氯化消毒,其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氯仿等多种致癌化合物。烧水时,不妨采取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儿再烧;水快开时把壶盖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就能让水里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饮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
3、不喝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饭菜等食物的锅底剩开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者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常随水进入人体,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4、喝水的水温以25到30摄氏度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水温太低会引起肠胃不适,过高可致口腔、咽部、食管及胃的黏膜烫伤而引起充血和炎症等,长期发炎可能成为癌变的诱因。
5、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带卫生的茶杯,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借用,以防疾病的传播。
6、饮水前请先洗净双手。
7、不用脏手触摸水龙头,以防手上的细菌进入到水桶内。
8、不得直接用嘴盛水喝。
9、如果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或杂质应立即停用并报告。
为保障大家的饮水安全,我校为大家提供了直饮水,请放心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