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旅项目成功案例
临沧首个旅游开发PPP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近日,沧源县政府与北京福满铭泰投资有限公司在昆明签订旅游投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发委主任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平,县人大主任胡德扬,北京福满铭泰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平代表县政府与北京福满铭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子龙签订了《投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进行操作,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勐来大峡谷至翁丁原始部落旅游线项目开发建设,主要景点包括:勐来大峡谷(含司岗里溶洞、天坑、湿地国画走廊、崖画);农瓦山谷;南滚河国家公园;翁丁原始部落群(含周边原始村寨);勐卡水库旅游区(含勐卡傣族风情村)等,开发建设内容包括: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双方共同进行景点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沧源县在旅游业发展与招商引资工作中迈出了坚实而崭新的一步,为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简而言之,PPP就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茶乡小镇”的PPP模式
位于湖南长沙市北部的长沙县素有“中部第一县”的美誉。这里聚集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量实力雄厚的企业,人均GDP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也远超国内平均水平。如何让社会资本能够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PPP模式显然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径。
2014年12月6日,长沙县PPP项目推介会正式拉开大幕。本次推介会,长沙县一次性推出21个PPP项目,总投资额达408亿元,是截至目前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次PPP项目的集中推介。其中,金井“茶乡小镇”城镇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5个PPP项目成功签订合作意向书,签约总金额146亿元。
金井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北部,地处“长株潭都市圈”第二圈层的北部发展轴,是“长株潭都市圈”功能、产业、居住外溢的重要城镇,以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闻名三湘。足够的旅游资源是金井镇此次PPP项目成功的资本。随着国家在旅游发展战略上的提速,金井镇的龙头企业湘丰茶叶集团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区的各类资源,以茶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事实上,这次PPP项目包含三个方面的投资:一个是新型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个就是两型产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推动,充分让社会资本参与运营,这样才有更好的回报。”湖南湘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龚威说。
在龚威看来,以往单纯政府投资的项目很可能会变成样板工程,失去了资本的逐利性,很难做好持续的经营和运营。选择PPP模式,可以比较好的调动起内部的需求和外部环境。政府和外部资本可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PPP模式的核心是以契约为核心,成立合资公司,按照《公司法》进行市场化运作,共担经营风险。
例如,金井镇的“茶乡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同时还在开发金井镇的新型城镇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吸引外部资金,和政府投资一起进行建设,有了交通、酒店、娱乐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才得以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和成熟的接待能力。
在具体层面,湘丰茶叶集团有万亩茶园,如何利用这么好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项目?在金井镇政府的支持下,湘丰茶叶集团并不希望停留在农家乐的低层次的做法,而是高起点全面规划“茶乡小镇”的生态旅游资源。
借助PPP模式,随着外部合作伙伴的加入,可以把先进理念、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实力带到金井“茶乡小镇”建设中来,通过完整的一套规划,做出文化的深度。为此,湘丰茶叶集团挖掘和整合本地区的各类资源,以茶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山、水、茶、城”组团开发的思路,开发了湘丰山庄、湘丰茶博园等多个旅游景点并规划了多条自行车骑行线路。
龚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第一步,他们把湘丰茶园打造成种植基地,满足游客参观和体验的需要;而下一步则是要把湘丰茶园打造成茶文化生态园,让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全方位的感受茶叶的种植、采摘、品茶、学习茶文化知识的需要。此外在石壁湖风景区建设茶文化主题雕塑,还将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茶叶博物馆和茶道院,形成以茶文化为主体的“科普+旅游”的生态游模式。
“未来,我们还在茶叶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接待设施的建设,建设露营基地,拓展基地和帐篷酒店,以及推出茶浴的项目。”龚威表示。
第二篇:成功项目管理案例
成功的项目管理案例
项目背景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的信息化建设从2005年起步,经过几年的努力,信息化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公司已构筑起工程承包、资源开发、技术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四大产业结构,尤其施工项目出现了快速扩张。如何进行公司资源的有效管理,如何建立管理创新体系,如何做到有效的风险防范,如何降低工程成本,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等等给二十二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反复论证,公司决定建设综合项目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二十二冶技术管理部广泛收集有关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对一些同行进行了观摩考察,总结和吸取了兄弟单位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比选和考察供应商以后,决定依托广联达公司在专业上的优势,开展公司第二期信息化工程的建设,项目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
建设内容
二十二冶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包括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竣工管理、技术管理、部门(项目)主页等模块。公司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实施范围将涵盖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子(分)公司、事业部、各类项目部等公司所属单位。
应用成效
经过数论的业务调研和系统测试,广联达GEPS5.0系统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应用,通过四个试点项目的应用验证,统一了项目部之间、二级公司之间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以财务和业务管理统一的成本科目为基础,建立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体系;并使得项目管控的过程清晰可见,对加强公司资源的有效管理,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降低工程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造提供强大的支撑作用;实现企业信息的积累和共享,构建了强大的学习和培训平台。二十二冶将借助试点项目成功的良好势头,尽快启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集团内的全面推广,同时借助系统推广实施,还可以为二十二冶培养一批具备先进项目管理知识和掌握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的业务骨干,以及建立起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业务管理和监控检查管理制度,打造以人才为中心,系统为平台,制度为保障的先进项目管理平台,切实落实公司的做强、做大战略!
用户评价
广联达项目管理系统对公司材料业务管理提供了巨大帮助,不但梳理了工作流程,系统的统计分析也简化了繁杂的材料账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使得公司领导能够及时掌握项目的材料管理各种信息,加大材料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材料管理部 部长 徐艳丽)
广联达项目管理系统使得公司领导能够足不出户了解到各项目现场的设备使用情况,提高管理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设备部 部长 王岩 广联达项目管理系统统一了财务和预算管理成本科目,实现了成本管理信息可视化,为公司下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造价部 部长 付文东)广联达项目管理系统不仅为公司的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同时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对广联达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深有感触。(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 部长 项目实施组长 陈雷)
第三篇:项目成功案例分析
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 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的成功范例
黄威 魏群
摘要: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的实施,将使项目由原来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单一旅游业转化为低投入、高产出、节能降耗、增产增收的新兴高效旅游观光区,提高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本地生活条件。
关键词:丘陵山区开发 生态观光
长期以来,农业资源开发较少涉足生态观光领域。连云区拥有大面积的丘陵地区,风景秀美、观光资源丰富并且有一定的基础,利用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支持,来发展生态观光可谓一举多得:既带动了农业产业项目的发展,改善了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连云区农林水利局2014年顺利实施的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项目,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宿城枫树湾,是驰名市内外的观赏红叶胜地。转眼又到了观赏红叶的季节,今年去枫树湾的游客会有更大的惊喜。连云区农林水利局依托省丘陵山区开发项目,2014年投入180多万元实施了枫树湾生态观光园项目,仅枫树、樱桃等景观树就种植了300亩,将会大大增加枫树湾的“红叶量” 1
和层次感,极大地提升了枫树湾生态观光产业发展层次。
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是2014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一,项目占地2000亩,总投资180多万元,以推动生态观光为主要建设目。项目实施地点在宿城街道夏庄社区北面枫树湾,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气候温和,山高林密,碧水长流。建设项目区面积2000亩,其中,现有园区面积500亩,开发面积1300亩。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建蓄水塘1座,提升泵站1座,铺设灌溉管道2公里,农桥1座,涵洞1座,新建石板路2.35公里,380V供电线路1公里,种植枫树、樱桃等苗木300亩。
宿城枫树湾景区位于宿城乡夏庄村后沟,云台山隧道南出口西侧,因山谷方圆500亩遍生原始枫香树而得名。距城区14公里,距疏港高速500米,交通便捷。景区峰岭峻峭、飞瀑流泉、林木繁茂,环境优美。主要景点有:“丹桂坊”雕梁画栋,“古池水”明目去疾,“嫦娥池”澄清碧透,“玉兔洞”巧夺天工,“龙潭瀑布”匹练飞空,“红枫花溪”涧水鸣琴,“龙床”、“巨鲨”、“海狮”、“八戒跳涧”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丹桂传奇”引人入胜,两株丹桂,三棵木瓜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令人叹为观止,枫叶红时,丹桂飘香,金瓜累枝,置身园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宛入桂殿兰宫。枫树湾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枫叶如丹,2
“枫”情万种,层林尽染,灿若明霞,美不胜收,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相媲美,集山、水、林、泉、洞、瀑、坊为一体,被誉为“江苏山水画廊”,是著名的红叶观赏地,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虽然枫树湾是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观赏红叶胜地,但也存在红叶量偏少等缺憾。为此,连云区农林水利局决定在项目区内栽种枫树、樱桃等景观树300亩,进一步增加红叶量,在保证生态资源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加大封山育林和荒山绿化力度,风景园林以保护为主,并适当增色叶树种、野生花卉。对靠近游客活动区域的植被进行梳理,以达到乔灌草多层次搭配。使游览区与外围山林融为一体,并可弱化游览区的边界概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12万人左右。
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的实施,将使项目由原来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单一旅游业转化为低投入、高产出、节能降耗、增产增收的新兴高效旅游观光区,提高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本地生活条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资源,振兴经济,发展产业,改善对外交通的规划布局,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全面满足“食、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以及周边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并留足未来发展空间。
宿城街道枫树湾生态观光园的建设,扩大了枫树湾的植 3
被覆盖面积,控制了水土流失量;丰富了林相结构,处理好植物景观、树种选择与生态稳定发展的关系,能通过营造后云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绿色、环保、生态化项目和园林式景观来赢得游客的青睐,体现“枫林、山水、人文”相得益彰的主题,坚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明显。
项目实施前,当地生产设施配套老化,不能满足现有的生产要求,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农业种植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通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带动项目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项目通过丘陵山区农业的综合开发,将有效带动农村增收,为此,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抓思想,转变农民增收观念。包村领导、干部利用村民大会宣讲,入户走访面对面交心,积极把各种惠民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同时帮助农民算清增收帐,进一步引导他们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把增收致富的方向转移到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加收入渠道。抓培训,提升农民增收水平。积极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对农民及党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
一、两门技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变传统耕作 4
方式,更新产业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创收致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抓项目,加大产业模式经营。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项目分包工作制度,确保山区丘陵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进行。抓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把产业调大、把品质调优、把效益调高的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宣传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化项目建设,实现增收致富。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情况:一方面带动农户参加致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一帮一”提供现金支持,鼓励种植收益高农作物,提高土地使用率。提供适合投资小、风险少项目信息,指导他们上马这些项目。帮助发展农户家庭养殖种植,增加收入。
一位受益茶农说,他家有2亩茶园,因为都在山上,原来没有好的道路,采茶、运输都很不方便,而且危险,现在道路修好了,阴天下雨也不怕了。干活方便了,收成也好了,今年他家2亩茶园收入达到2万多元。据了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新增有效耕地100亩,主导产业生态观光枫树林,能新增产值550万元,带动农户80余户100人,年收入总额可增加100万元。
第四篇:蓝光文旅地产项目软文炒作方案
主标:朝圣峨眉,求财玉堂,蓝光文旅继峨秀湖国际度假区之后,再次布局都江堰
副标:万豪五星级酒店、中国财神小镇、岷江部落大剧院、五星级酒店公寓4大产业汇演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
为使都江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成功转型,助力都江堰升级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由蓝光文旅斥资12亿打造的“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将于9月破土动工。这是蓝光文旅继开发峨眉山峨秀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之后,在文化旅游产业上的又一扛鼎巨制。预计3年内,万豪酒店、财神文化小镇、岷江部落大剧院、五星酒店公寓4大产业将陆续呈现。届时,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餐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超大旅游度假综合体将闪耀都江堰。
追朔财神祖庭
海内外民俗专家祭拜赵公山
2009年7月19日,都江堰玉堂镇龙凤村财神堂人流如潮。来自港澳台、内地及东南亚地区的财神文化学者数百人,参加首届华人财神寻根祭祖暨财神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共同祭拜了赵公财神祖庭——赵公山。自此,都江堰赵公山,深深烙在了世界华人心中,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赵公山“老而年轻”的财神文化。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海外华人心中,都与财神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情愫。“拜财神”成了中国人一个美好寄托和祝愿的符号象征。中国财神分为正财神、文财神、武财神、偏财神、富财神等。尽管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敬奉的财神不同,尽管国内很多地方先后推出了 “N”个财神文化发源地。但是,民间一致公认的财神是烁罗古国大国师、中国道教正一玄坛护法元帅赵公明。当人们在祭拜财神时,或许并没想到,其实被誉为财神至尊、财神元帅的赵公明,所属的烁罗古国就在都江堰大面山,即都江堰玉堂镇赵公山。
有道是,“蜀山西南万千重,仙经最说青城峰”。而赵公山,原都江堰大面山,属于八百里青城主峰,是古西蜀烁罗国所在地。传说中西汉张陵在青城创教时,拜赵公明为道教正一玄坛护法元帅。赵公明羽化后,大面山始称赵公山,《封神榜》封赵公明为财神,统招财、纳珍等四大尊神。赵公山由此成为财神祖庭灵山。
助推旅游升级
蓝光文旅助力都江堰旅游转型升级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一个大休闲时代正在来临。四川作为中国旅游的领跑者,近年更是以井喷之势发展,而青城山-都江堰作为川籍旅游不得不去之风景名胜,遗憾的却是,旅游时段仅限于每年从4月清明放水节开始,到10月黄金周结束。这就意味着,全年,青城山至少有5个月的旅游空档期。
“白天爬山,晚上走人”,单一的观光旅游休闲方式,成了制约都江堰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景区,都江堰拥有傲视群雄的旅游资源,然而遗憾的是,名头虽响,但配套资源和国内其它著名景区相比则相对落后,虽然每年接待游客量不亚于丽江、三亚等国内其它旅游城市,但由于其没有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导致其旅游产业收入远不及上述城市,这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扩大就业、繁荣地方经济都是重要制约。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休闲度假市场上赢得游客的青睐,如何形成与国内三亚、丽江旅游旗鼓相当的格局,如何实现与世界休闲旅游市场的无缝对接,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蓝光文旅投资12亿,打造“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助力都江堰旅游转型升级,引领都江堰进入世界休闲度假目的地之列。聚合四大产业
形成与都江堰水利、青城道教等旅游产品互动局面
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将最大限度地留住游客匆匆的步伐,标志着都江堰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得知蓝光投资打造“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消息后,成都旅游界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四川旅游专家们分析说,该项目将会有效填补都江堰目前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使都江堰真正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与都江堰水利、青城道教等形成互动效果,无疑极大地整合了都江堰旅游资源,形成山上、山下、水上、水岸联动的都江堰大旅游产业格局。
在四川旅游专家们看来,有了都江堰这张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片,有了蓝光这家著名的国内品牌掘金大师,以及蓝光文旅这支最强劲的专业旅游团队,再凭借其占地300多亩的休闲度假旅游配套,都江堰必将成为四川的新名片。
据介绍,目前蓝光文旅完全按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在打造“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整个项目“剑走高端”。蓝光文旅负责人透露,根据规划,蓝光文旅将打造集万豪五星级酒店、财神文化主题小镇、岷江部落大剧院、五星级度假酒店公寓4大产品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
万豪国际五星级酒店集团是全球三大酒店管理集团之一,旗下的万豪品牌是其豪华五星级品牌。万豪的进入,为都江堰创造国际高端会议度假体验提供了一个理想去处。整个酒店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结合现代建筑材料,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性、庄重典雅又不失现代时尚的立面风格。酒店以财神文化为主题,从建筑设计、内部装饰上融入财神元素,从员工服饰、设施设备上传递财神符号,让客户在舒适的居住环境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也给客户一种财运亨通、吉祥如意的一种心理暗示,身心都得到了慰藉和放松。
岷江部落大剧院牵手国内著名的湖南红太阳演艺公司,一起联袂打造千古都江神韵,上演顶级视听盛宴。以岷江文化为主题,包含古老的藏羌文化、古蜀文化、金沙文化等打造高度市场化、大众娱乐化、演绎风情化、产品精品化的旅游文化演出;形成集震撼、惊险、性感、风情、喜剧、互动于一体的精品演出超级秀。以文化为灵魂,以剧目为载体,演绎中华千年的岷江文化传奇,传承千年文明。以现代修饰、演艺、制作、表现手法,活灵活现的再现千古都江神韵,激起现代人对古文化的一种好奇、惊叹。
财神文化旅游商业小镇,精选国内一线品牌商家合作,打造一个以财神文化为主题,以主财神殿和戏台为中心,以偏财神、文财神、武财神和富财神为副中心,把整个财神文化融于财神小镇之中的主题文化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商业业态以大众餐饮及特色名小吃区、风情客栈区、休闲酒吧娱乐区、中高档餐饮娱乐私人会所区、财神衍生品及本地特色精品购物等5大类商业业态为主,以酒楼、风情客栈、休闲酒吧、茶馆、特色风味小吃、财神工艺品等为特色,以财神之都、求财之所为主题,并以岷江文化、财神文化为文化特征,塑造国际一流的中国财神文化旅游商业小镇。
蓝光文旅将凭借打造峨秀湖国际度假区所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际一流资源,按照国际顶级标准打造继峨秀湖之后的又一鸿篇巨著。
融入半小时生活圈
大交通路网让项目跻身世界旅游高地
“大交通,也是助推都江堰旅游产业升级的另一大显著优势。”作为之前成都连接都江堰的交通枢纽,成灌高速公路不过38公里。除了成灌高速公路外,目前还有成青快铁、老成灌路等多条路网,作为连接成都与都江堰两地之间的快速通道。更重要的是,成灌快铁,缩短了人们对都江堰的心理距离,将成都与都江堰之间缩短成为半小时生活圈。作为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就位于这些高速发达的路网核心之中。而正是基于此,让蓝光看到了未来,也让蓝光选择了提升都江堰城市文化的使命。可以预言,有了蓝光文旅集团的介入,将对提升都江堰旅游品质产生质的影响。
据悉,“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中各大子项目,将于明年陆续亮相,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人均消费水平100元左右,项目年经营收入可达2亿元左右。相信,在立体路网的推助下,“岷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第五篇:文旅发展探讨
文旅发展探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就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融合路径是“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这一融合思路无疑是正确的、有指导意义的,但有些理念有待于商榷。如“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
首先,文化不是旅游活动的动因。旅游活动的动因应该是“玩”的心态、娱乐的心态,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观光感知和生活体验,而文化是在旅游活动中体味出来的。如果是以文化为动因,未必是通过旅游而达到的,即使在研学旅行、博物馆、展览馆之类的主题性、文化性比较集中的旅游活动中,也应该是在轻松的体验中感知和感悟,这就是旅游的本质——娱乐。文化需要活化,这种活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化(参阅《旅游开发:自然资源生态化,人文资源生活化》)。如果在旅游中直接奔着文化去了,为文化而文化,那只是文化部,而非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不是文化研究,也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离不开文化内因的生活化体验之旅。
其次,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唯一核心资源。从观光旅游过渡到当下的休闲旅游,文化的成分是加重了,因为有了文化赋能,才有休闲旅游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需要,所谓休闲、度假、康养一定都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旅游活动。但观光旅游核心吸引物,也就是说,自然资源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同一个区域或相近区域,自然才是差异化最大的,而文化是在特定地理自然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无一不带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色彩,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
方人”;其次才是文化资源。至于产生在资源之上的产品,可能要在景观、文化之外,再增加一个业态核心吸引力。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思路。与思路相比,理念才是最根本的,如果理念错了,思路也就跟着错了,所谓路径和措施也就有了差池,出路也就变得狭隘。
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领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总的思路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1、要着力推进理念融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
一是要树立以文促旅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创意的引入,能够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增强产品吸引力,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通过公共文化机构、对外文化交流等平台的使用,能够促进旅游推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二是要树立以旅彰文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发挥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优势,能够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方式、供给渠道、供给类型,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繁荣。发挥旅游公众参与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能够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众群体和覆盖面,对内更好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三是要树立和合共生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的增长点,才能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涌现的新局面,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要着力推进职能融合原文化部门和原旅游部门各有各的职能、各有各的业务,机构合并、人员整合只是开始,重头戏还是职能融合到位。
一是要编制好落实好“三定”规定。“三定”规定是部门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经发布“三定”规定的单位,要将各项职能落到实处,并在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完善。尚未完成“三定”规定编制的单位,在编制“三定”规定时要充分体现融合发展要求,打破文化和旅游行业边界,设计好内设部门职能,确保履职到位。
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始编制,要以此为契机,提前准备、及早谋划,开展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已有经验,研究融合发展新思路,制定体现融合发展、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针对性政策。
三是要整合好已有工作抓手。要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的清理、对接、修订等工作,确保相互兼容、不留空白、不余死角。积极推进资源、平台、工程、项目、活动等融合,坚持从实际出发,该清理的清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扩大的扩大,确保其发挥最佳效益。
3、要着力推进产业融合要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增长点。
一是促进业态融合。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文化主题酒店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
二是促进产品融合。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
三是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消费反馈处理体系。
4、要着力推进市场融合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一是促进市场主体融合。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文化和旅游跨业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和众创空间服务升级,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促进市场监管融合。对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要及时加强关注、引导,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建设信用体系,实施各类专项整治、专项保障活动,开展重大案件评选、举报投诉受理、证件管理等工作,要将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统一考虑,一并研究。
三是全力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组建。要深入推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抓紧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改革制度框架,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任务书推动执法队伍整合到位。
5、要着力推进服务融合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发挥好综合效益,是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的厕所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
二是统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平台,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三是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服务惠民项目。
6、要着力推进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文化和旅游都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先进文化、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必须在交流融合方面下大力气、作大文章。
一是在工作层面,要进一步整合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力量,整合海外文化和旅游工作机构,统筹安排交流项目和活动,同步推进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
二是在渠道方面,要发挥好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和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类导游、讲解员和亿万游客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
三是在载体方面,要综合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走向海外,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展示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精彩生活表达好,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