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我国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关系界定与完善[最终版]
试析我国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关系界定与完善
一、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间法律关系的界定
(一)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劳动关系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到底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在学界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很多学者以现阶段的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的不正常存在的关系为基础,论证出其不属于劳动关系,而应属于雇佣关系或者承包关系。笔者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1.理论上。认定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应当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是否符合“从属性”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界定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核心标准是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别是人格的从属性。
从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的主体资格来看,一方为企业,一方为自然人,主体适格。从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来看,出租车司机付出劳动力进行出租车的日常运营,出租车公司也通过出租车司机的日常劳动行为营利。
界定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核心标准在于从属性。在日本,学界一般认为,劳动法所谓“劳动者从事的劳动”是一种“从属性劳动”,既包括“人的从属性”,又包括“经济的从属性”。“人的从属性”即在“实行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处于服从使用者支配的地位,同时,劳动时间、地点、内容等由使用者单方决定”;“经济的从属性”即“劳动者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签订契约时契约内容的被决定性等”。多数学者认为,从属性指标主要有:“人的从属性”,包括对从事和依赖的工作是否有承诺的自由、工作时间、地点有无拘束性,工作内容和方法是否有使用者的指挥命令,有无第三者代替工作的可能性,报酬与提供的劳动力是否有等性。“经济的从属性”包括生产资料、生产方式是否被使用者所有,有无对他人劳动力的利用,是否由使用者单方决定劳动条件。对上述基准作肯定回答的,说明其劳动者性强,反之则弱。
从“人的从属性”来看,出租车司机虽然从表面特征看来,有比较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但实质上,出租车司机如果想要在交完承包费用和各色管理费用之后,还有一定的盈余作为自己的工作酬劳,那么其势必在每个月内保持一定的工作时间。而工作地点就更不用说了,出租车司机这一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只呆在某个固定的地点进行工作,但这并不能作为其没有人身从属性的理由,退一步说,有些出租车只能在其公司所在地的城市范围内进行运营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租车司机实质上是有工作地的,只不过范围比较广,并不固定在某一点上,而是一个区域。从工作内容和方法上来看,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司机都有一些工作时的要求或规范,如保持车内的环境卫生、不得无故拒载等,都能体现公司对司机的支配地位。
从“经济从属性”来看,出租车这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公司,出租车公司虽然每月从司机处得到的收入是固定的,但其还是一种对司机的劳动力的利用,出租车公司也毫无疑问的站在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对其与司机签订的合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从理论上来看,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主体适格、具有劳动给付与接受行为,且具有典型的从属性的特征,足以区别雇佣关系或承揽关系,应界定为劳动关系。
2.立法上。2004 年 11 月 14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 [2004]81 号),明确要求,“要依法理顺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劳动用工关系,切实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出租汽车企业必须依法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司机详细解释合同的主要条款。出租汽车企业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司机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保险费。”由此可见,政府早已经以行政规章的形式确认了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
一些地方性规章也对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确认。如《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出租车公司应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陕西省出租汽车客运条例》规定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与员工或者驾驶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石家庄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出租汽车客运经营企业、服务企业应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服务合同;《珠海经济特区出租车管理条例》不仅规定了出租车经营者应当与所聘用的驾驶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出租车经营者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非标准劳动关系
相比标准劳动关系,出租车公司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具有依附性。建立标准劳动关系,只要符合用工条件且双方意向一致,即可建立劳动关系,一般不存在其它前置条件。而在有些出租车经营模式中,出租车司机要想与出租车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要以先签订出租汽车承包经营合同为基础,否则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愿望将无从谈起。故该劳动关系对承包合同具有极强的依附性。
2.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公司在经济上的从属性较弱。在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报酬一般在劳动合同订立之初就已经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数目,或有一个比较确定的计算方式。但是,在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关系中,出租车司机日常营运所得减去需要支付给公司的承包费、管理费、成本费用、税费等,就是其的劳动报酬。这个报酬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为负数,这在标准劳动关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且在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多少,一般只受自身工作业绩的影响。而在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关系中,其劳动报酬报酬除受自身工作业绩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承包合同中承包金的直接影响。
就报酬支付方式来说,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报酬都是有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但是在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关系中,出租车公司每月并不向司机支付报酬,而是由司机向公司缴纳承包费等费用。出租车司机的劳动报酬相当于直接截留在了自己手中,并不需要由公司支付。
3.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公司在人格上的从属性较弱。由于出租车司机的酬劳获得方式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间的长短与公司的收入基本没有很大的联系,因此,一般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工作时间并不做硬性要求。因此出租车司机在用工管理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由于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无论是从人格从属性还是经济从属性来说,相对标准的劳动关系都比较弱,因此,这种劳动关系应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也就是非标准劳动关系。
二、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间劳动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出租车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不仅关系着出租车经营者的盈利与否,还关系着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否和市民的出行便利与否等公共利益问题。所以,出租车行业就不能够按照普通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运营。我国现今的做法是将进入出租车行业的审批权赋予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由政府特许经营。本是为了规制出租车行业的做法,却导致了出租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被提高,从政府得到经营权的出租车公司处于一个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因此产生了一种与其他行业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中,出租车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属于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通过缴纳承包费获得对出租车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这里所谓的承包费,也就是俗称的“份子钱”。出租车利用这种经营模式,将本该由公司承担的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全部转移到出租车司机身上,因此被舆论指为“坐收渔利”。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出租车司机的劳动权利也受到了很大的侵害。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间的劳动关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
在早期,很多出租车公司在招聘了出租车司机后,并不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只签订一份承包合同。由于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很多司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近年来,随着一些法规、规章对出租车司机与公司间劳动关系的确定,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是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还是存在,特别是挂靠制经营模式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二)出租车司机的休息权没有得到保障
由于出租车司机劳动报酬支付方式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行的是不定时工作制度,而且出租车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一般劳动者的假期往往是出租车行业的运营高峰期,因此,在出租车行业,基本没有休息权一说。但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如当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因病不能工作时,却仍要支付高额的承包费用,这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近些年来,很多女性逐渐也加入了出租车司机的队伍,但是她们的休产假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保障,女性司机在怀孕后,会不太适合司机这种高强度劳动的工作,因此,大部分女性司机只好选择放弃这一职业。
(三)出租车司机的团结权没有得到保障
在2008年几次大规模的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爆发之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出租车公司中,基本没有工会组织的存在。维护职工利益、协调企业劳动关系、起着上联下达和化解矛盾的桥梁作用的工会组织的缺失,也是导致广大出租车司机采用罢运这种极端方式来表达不满的原因之一。在罢运事件之后,一些城市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出租车公司组织工会,为驾驶员提供权益保障的组织平台。此后,虽然工会组织建立起来了,但是出租车司机大多抱着怀疑的态度,对工会的参与度并不高。一些行业企业的工会管理者都不是真正民选的,管理者的薪水和福利也不是会员筹资养活的,而是由财政和企业供养,虽然工会成员也按期缴纳会费,但这笔钱不是用于工会组织的自主活动,多半成了逢年过节置办福利的钱。缴纳会费,每年领取有限的几次福利品,几乎成为中国多数单位工会的主要政绩。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关系的这种松散关系,决定了现在的工会模式成了象征性的工人组织。对于出租车企业的工会,他们认为很难做到真正的民选,即使一时做到了也难保证长久做到,因此他们认为出租车行业的工会最终也难逃“摆设”的命运。
(四)出租车企业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
在实践中,有一些出租车司机企业以不是劳动关系为借口,拒绝为出租车司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或者即使缴纳了相关费用,也要额外要求出租车司机上交一些管理费,变相的转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责任。或者采用只缴纳部分险种的形式,逃避责任。
三、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间劳动关系的完善
(一)确保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书面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出租车司机作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也就是出租车公司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确认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为可能发生的劳动纠纷时提供解决的依据。
针对实践中出租车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首先劳动部门应加强对出租车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二是要提高出租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对其进行普法宣传,使其明确自己应有的权利。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司法机关在进行裁判时,应以劳动关系论。
(二)保障出租车司机的休息权
休息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出租车司机虽然工作性质特殊,但其也应该享有这一权利。虽然一般的周末、法定节假日不在出租车司机的休息权范围之列。但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假期,应该予以保障。如出租车司机有休病假的权利。若出租车司机因病而长期不能工作,虽然出租车公司不能适用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带薪休假制度或病假期间基本工资制度,但其可以以减免相应的承包费的方式来保障出租车司机的这一权利。另外,由于女性出租车司机越来越多的进入出租车行业,女司机休产假的权利也应受到保障。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女司机一旦怀孕后,就不再适宜继续工作,因此女司机所需要的产假时间会比从事其他行业的女性长的多,单位对此很难接受。因此,很多女司机在怀孕后往往选择辞职。要保障女性司机休产假的权利,一味要求出租车公司也有失公平且不利于女性司机的求职,可以采取折衷的办法,如在法定的产假期间外只保留其生产后恢复工作资格的权利与社会保障的权利等。
(三)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团结权
工会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解决两者间的劳动关系纠纷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租车行业的工作组建的比较晚,有的甚至没有组建工会,因此,出租车司机很难联合起来对抗公司,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即使有的出租车公司组建了工会,但由于其实质上并没有发挥工会应有的核心作用,司机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针对这种情形,首先,在还未组建工会的地区,应尽快组建工会。工会成立后,重点推动以车辆承包费、工资、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为主要协商内容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确保职工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第二,应保证工会经费的相对独立性。工会的经费来自于企业的拨款、劳动者缴纳的会费,有时还包括区县总工会的补助。只有保障工会经费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工会处理事务的独立性,做到真正从劳动者的权益出发。其中,企业的拨款就有赖于劳动部门的监督,否则,工会将受制于企业,失去其为劳动者服务的真正意义。第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工会选举监督机制和民意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在出租车企业工会选举的时候,应当由总工会以及纪检部门出面进行真正的资格审查和全程监督,保证选举出来的工会主席代表的是企业职工,同时建立起正常民意反馈机制,对选出来的工会主席不为企业职工“说话”的,职工可以直接向总工会或者有关政府部门投诉,总工会或政府接投诉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查、处理,这样就建立起了第二层平衡机制。通过选举审查、监督,保证工会选出来的是“职工的人”;通过民意反馈和投诉,确保工会上层不被企业方“同化”和“收买”。
(四)保障出租车司机的社会保障权
出租车司机的社会保障权要得到保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出租车公司对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要确保出租车公司按时为司机缴纳足额社会保险费用,单靠出租车司机个人是做不到的,应联合各方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从企业内部来说,工会应发挥其为劳动者服务的态度,及时督促出租车公司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在公司拒绝为出租车司机缴纳保险费用时,代表广大出租车司机,提起诉讼,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企业外部来说,相关劳动监管部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不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出租车公司进行警告,情节严重时,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四、结语
出租车是一个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行业,出租车行业的稳定与否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联系。明确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劳动关系,并对其进行规制,有利于缓解矛盾,为和谐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终止劳动关系的界定
终止劳动关系的界定.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终止劳动关系的界定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既然建立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终止劳动关系也必须依法办理。
各家媒体对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总务经理兼工会主席唐小东解职一案做了很多的报道。但笔者认为,从法律专业的角度看,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对其总务经理兼工会主席唐小东所做的处理究竟是解除职务,还是解除劳动合同,或是予以开除?各家记者用词不尽相同,说法不一。笔者这里用了“解职”一词,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解职可以理解成解除了唐小东的总务经理的职务,也可以理解成是解除了唐小东的“工职”即解除了职业关系。其实,从法律意义上说,开除、除名,辞职、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所有这些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似乎都是一回事。但是,这些用语的法律意义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仲裁或诉讼的程序中,这些不同对于争取当事人的权益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法律上澄清这些术语,特别是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界定,是极其必要的。
第一,解除职务,是企业管理的权限。依照《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企业有责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职工奖惩制度、经理人员管理制度、公司守则等等都是企业的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对于那些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人员,根据其业绩及过失情况给予奖励和处理。关于对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人员予以行政处理,完全是企业自主权的范围;当然被处理的人员依照有关的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申辩的权利。凡属于这样的企业自主权范围内的行为,法院一般是不受理的。如果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仅仅是对唐小东作出了“解除总务经理职务”的处理,依法唐小东不应当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程序处理,如果一定要走仲裁或诉讼程序,诉讼请求应当集中在违法或违约“变更”劳动合同关于岗位的规定提出主张。2003年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解除其总务经理职务、责令唐小东居家思过的决定,是明确的“解职”。海淀区工会及劳动行政部门与公司协商交涉,公司决定撤销处理决定。这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但这不是司法程序。
第二,开除、除名也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处分或处理。但是,这两种情况要受到法律控制,即必须依法处理,引起争议则纳入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处理。开除和除名不能仅仅依据企业自有的规章制度,还必须依照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作出处理决定方为有效。开除和除名的性质也是不同的。开除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行政性的处分,是《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八项处分之最严重的一种。开除就意味着终止了劳动关系,这也是一种剥夺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因此,如果由此而发生纠纷,视为劳动争议,需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除名也是一种剥夺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但是,除名不是对职工的行政处分而是一种专门性的处理。开除的实体要件一定是职工有错误的行为且情节严重;除名则只是针对那些连续旷工15天或年累计旷工30天者作出的专门性的处理;旷工的理由不是免除处理的充分必要条件。辞职和离职与开除、除名又不同,虽然这两种情况也是在《职工奖惩条例》中作出的规定,但是,这两种行为都是以职工方为主动,企业只能根据这样的事实依法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
第三,解除劳动合同则是指劳动关系依法提前终止的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依法作出决定而不能任由企业自主裁量。《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就是对解除劳动合同要件的具体规定。概括起来包括三个层次:职工与企业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职工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又分为三个层次:即职工
有过错而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职工有原因而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履行法定程序裁减人员。职工单方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两个层次:即职工履行法定程序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和职工无过错而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无论是企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还是职工单方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合同,都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或依据《劳动法》的哪条规定单方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都必须依法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这也是单方面解除与职工劳动合同的无条件程序规定;其根据就是修改后的工会法。《工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劳动合同,要求重新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四,终止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依据约定劳动合同失效,劳动关系不复存在;另一种是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期限届满,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不复存在。一般而言,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是最普遍常见的,也有约定条件终止的情况。综上所述,终止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况有很多,依照法律之规定其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也都不尽相同。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实体和程序要件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仲裁或诉讼请求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对唐小东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分析,如果仅仅属于解除总务经理职务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过上级工会或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予以解决。如果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企业必须在解除其劳动合同前将理由通知工会,因为此案涉及的正是工会主席本人,所以,可以由工会委员会组织的名义提出不同的意见。很显然,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没有将解除唐小东劳动合同的理由通知本企业工会。依据程序法优先适应于实体法的法律原则,此案提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企业都将败诉。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
第三篇:出租车司机与出租汽车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为劳动关系?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汽车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为劳动关系?
出租车司机与出租汽车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为劳动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出租车司机与出租汽车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另外一种情况是,有的出租车公司虽然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另外签订一份《承包合同》,所以导致双方的劳动关系认定存在争议。
北京程芝律师:我们来看两条通知1、200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81号),其中第四条第二段落就明确规定“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理顺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劳动用工关系,切实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出租汽车企业必须依法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司机详细解释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示范合同,加强合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推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依法通过集体协商,保障司机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权益。出租汽车企业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司机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保险费。有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取消其经营权,并予以处罚”。
2、2006年5月,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切实减轻出租汽车司机负担的通知》
(建城[2006]116号)第二条进一步明确“要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企业运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出租汽车企业与司机的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出租汽车司机的合法权益。”
由上面两条通知可见,出租司机与出租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应签订劳动合同。
第四篇: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总结
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总结
自2012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以来,X省按照活动统一部署,紧密围绕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大局,加强规律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以出租汽车行业“五化”建设为抓手,突出载体,注重实效,全力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12月31日,X省共有出租汽车约XXX万辆,其中经营权属公司的车辆数为XXXX辆,占车辆总数的12%,在岗出租汽车驾驶员约9.3万人,年龄构成以中年群体为主,其中40岁-49岁年龄的驾驶员占50%;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占71%。
全省共有出租汽车企业XXX家,个体业户XXX户。企业的车辆数(含自有和挂靠管理)在XXX台以下的企业数有XX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例为37.2%,XXXX台以上的企业为X家,占总数的2.6%。
(二)创建活动主要做法 1.加强摸底调研,制定实施方案
“创建活动”启动后,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运管局立即组
织部分市级运管机构和出租汽车企业人员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并实地走访了省内多家规模大、典型性强的出租汽车企业,对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工作状况、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摸底和调研,掌握辖区内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间的劳动关系状况。在此基础上,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协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制定了《XXX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由三部门联合成立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三个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并下设办公室,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坚持综合施策,增强活动实效
在创建活动开展期间,我省积极推动出台XXX省政府令《XXX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规定》,为全省出租汽车规范有序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制定《XXX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五化”实施方案》,夯实创建活动载体;加强出租汽车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先锋榜样作用;强化出租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3.强化主体责任,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是关键。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及时明确政策导向,出租汽车运力新增坚持以公司化经
营为主导方向,不断提高出租汽车客运企业规范管理的能力。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和落实劳动者合法权益,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推进员工制管理,与驾驶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理顺司企关系。
二、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
(一)出台省政府令,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发展 为深入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我省结合出租汽车管理的实际,积极向省政府有关机构汇报,阐述出台出租汽车管理政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努力,XXX省政府于2012年10月发布了政府令《XXX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为我省出租汽车行业规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据此规定,我省近年来新增出租汽车运力全部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确定中标企业,实施公车公营,使用油气混合或纯电动等环保车型,为我省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省政府令的框架下,我省还推动出台了省地方标准《出租汽车通用技术条件》、《XXX省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管理办法》等配套标准、文件,对出租汽车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从而建立了完善的出租汽车管理体系。两年来,通过省政府令的贯彻落实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开展,我省出租汽车行业的省级接访次数大幅减少,行业发展规范有序。
(二)开展行业“五化建设”,夯实创建活动载体
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XXX省运管局将它落实成为各项具体工作,让创建活动既有载体、又有引领、还有支撑,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活动开展后,XXX省运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实施“五化”建设(合同文本示范化、服务流程规范化、公司管理标准化、运输服务智能化、从业队伍形象化),作为创建活动在我省开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顺应行业规律,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合同文本示范化。本着尊重历史、平稳转换、逐步理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有效防范法律风险,XXX省道路运输协会制定三类适合不同经营模式的合同示范文本,下发到各地供行业参照执行,逐步规范合同使用。2014年已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尚未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经营合同签订率达90%。
二是恪守服务标准,深化文明创建,推动服务流程规范化。通过规范服务流程提升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认真执行《XXX省出租汽车行业“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服务规范》和《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国家标准(GB/T 22485-2013),从出租汽车全过程服务出发,对乘客上车前、中途运营、结束服务以及应急处臵等服务流程加以规范,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
誉考核范围,实行严格的计分考核,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
三是明确企业责任,探索发展模式,推动公司管理标准化。我省出租汽车挂靠经营的比例达88%,大部分出租汽车企业存在着只挂靠不管理的现象。为提高出租汽车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我省在推进出租汽车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员工化管理(企业与出租汽车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驾驶员每天的营收全部上缴公司,企业按月向驾驶员支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为驾驶员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等)。截至2014年12月,我省全面实现员工化管理试点单位已达到3家。在不具备员工化管理条件的企业试点推行“托管模式”,即公司与车主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后,车主不再对车辆的经营进行管理。公司负责聘用和管理驾驶员,并与驾驶员签订相关合同。驾驶员与车主不发生任何关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出租车驾驶员合法权益。出租汽车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切实让企业履行起主体责任,发挥企业管理优势,通过指导企业在营运服务、营运监督、安全技术、继续教育、合同管理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责任到人,逐步实现出租汽车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
四是加快试点培育,强化科技应用,推动运输服务智能
化。在我省宣城市试点建设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集车辆调度、安全防范、信息采集和行业管理“四位一体”的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宣城、蚌埠、滁州等市的出租汽车管理信息中心已经建成。预计到2015年,合肥、宿州等市的出租汽车管理信息中心也将完成建设,从而实现出租汽车运输调度的智能化。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内在素质,推动从业队伍形象化。通过转变出租汽车经营模式,推行员工化管理,探索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工资增长机制,改善出租汽车驾驶员工作环境,提升出租汽车驾驶员整体形象,推动出租汽车驾驶员工作向职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让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体面工作、尊严生活,从而提升出租汽车行业从业队伍的形象建设。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创建活动提供榜样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省花大力气指导各地开展租汽车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将出租汽车行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2013年8月,XXX省委组织部专门到省运管局调研,拟将出租汽车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我省非公组织党建工作的试点。2013年11月,XXX省委组织部和省交通厅联合下发《印发关于开展出租车行业党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我省合肥等七市出租汽
车行业开展党建试点工作。2014年5月,XXX省委组织部、中共XXX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XXX省交通运输厅等4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租汽车行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在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全面开展党建工作。目前,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共建立基层党组织76个,有基层党组织的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60%以上,其中200台车辆以上的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创建活动中,基层党组织联合出租汽车企业工会,开展关爱驾驶员活动,推广实施出租汽车驾驶员休息制度,通过实行驾驶员代替班制度和减免休息日承包费等方法,使驾驶员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引导出租汽车公司建立“驾驶员维权服务联盟 ”、“困难驾驶员救助联盟”,和“的士之家”等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以及出租车司机免费体检等公益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驾驶员的归宿感。同时,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出租汽车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出一大批“的士之星”、“优质服务示范车”、“共产党员示范车”、“爱心车队”等优秀服务品牌,宋世平、吕本恒等4名出租汽车驾驶员还被中国文明网评为“中国好人”。近两年来,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连续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其中,省运管局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蚌埠市万隆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驾驶员徐永梅获“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马鞍山市“太白文明先锋车队”、泾县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爱心车队、淮北市驰方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彩侠热线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通过倡导文明服务,树立行业典型,让出租汽车驾驶员有所感、有所比、有所学,带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保障。我省高度重视出租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大力推行运输调度智能化建设之外,研发了《XXX省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考试、注册、继续再教育、服务质量信誉考核、驾驶员计分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强化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的同时,及时掌握驾驶员的构成、流动等情况。研发并使用《XXX省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稳定预测预警分析系统》,定期对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情况、运营成本变化、市场运营环境以及政策变动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及时疏理和排查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可能性因素,从而做好劳动关系矛盾的预防和针对性解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的和谐稳定。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进,我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形成了政策依据为保障,以“五化建设”为载体、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技术保障的全面发展的局面,驾驶员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企业劳动争议明显减少,行业发展环境得以优化和提升。
三、创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在出租汽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涉及主体多,工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
1.挂靠企业的管理主体责任落实难。我省公司化经营车辆仅占12%,绝大多数出租汽车企业为承包挂靠经营模式,利益主体复杂、驾驶员流动性较大,因车主雇佣驾驶员导致多数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之间无法建立真正劳动关系,加之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挂靠服务费标准较低(每台车50元/月),企业监管与服务不到位。因此,在落实劳动合同,深化企业经营模式改革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出租车企业、车主和驾驶员宁愿维持现状。
2.驾驶员休息休假制度推行难。从我省试点企业情况看,制度上已经确保驾驶员每周可享有1天休息时间,并且减免了休息日的经营承包费用,但驾驶员为获更高收入,自己并不愿休息,仍然坚持每天出车,特别是挂靠经营模式下,保障驾驶员休息休假权难有实质性的落实。因此,如何完善制度体系,引导驾驶员合理休息也是“创建活动”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出租汽车运营设施配套难。目前我省出租汽车运营设施配套不足,专用停车位、加气站、服务站点较少,驾驶员普遍面临“停车难、就餐难、加气难、如厕难”等困难,虽然我省已在积极推动各地加快出租汽车服务中心建设,但在争取地方政府资金和土地支持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4.基层工会组织作用落实到位难。我省266家出租汽车企业中,68家成立了工会组织,占企业总数的25.56%,由于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对入会的认识不够,入会积极性不高,驾驶员工会成员规模难以扩大,部分企业因经费得不到落实,导致工会的各项工作无法开展。此外,个别地区出租汽车企业工会组建过程以企业负责人意向为主导,驾驶员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驾驶员工会组织对企业行政的依附性和隶属性问题较为突出,难以真正代表驾驶员利益。
四、推动出租汽车行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思路和有关建议
XXX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和延伸,通过创建活动和“五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出租汽车行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深化“五化”建设,规范企业管理。
进一步按照《关于印发XXX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五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以规范合同使用为突破口,理顺劳资关系,强化企业管理,引导合理确定出租汽车经营承包费用,建立企业与驾驶员权责对等、风险共
担的机制,切实解决驾驶员在保险、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切实发挥工会作用,进一步完善驾驶员休息休假制度,指导出租汽车企业做好车辆调度和驾驶员代班管理。
二是完善价格机制,探索发展模式。
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营运成本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标准。在出租汽车总量控制政策未发生变化前,要针对出租汽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的定位,细分市场,使出租汽车由其价格来确定其市场定位,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要;研究、探索公车公营等各类出租汽车经营模式,进一步协调规范出租汽车公司挂靠服务费标准,在承包挂靠经营企业中探索“托管经营”等新型管理模式,明晰责任,确保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积极推进出租汽车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并推进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和约租车的经营模式,完善出租汽车多种运营配套和政策扶持,有效缓解“打的难”的矛盾。
三是培育先进典型,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星级驾驶员”和“品牌文明车队”,并做好宣传推广,让先进典型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结合《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严格落实出租汽车驾驶员准入制度、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切实提高每一位从业人
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资金引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加气难等“四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杭州在全国率先打造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建设,较好的解决了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四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由于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的建设用地指标较大,市场化运作难度大,我省争取将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的建设纳入到交通运输行业“十三五”规划,除了单独建设外,拟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城市公交首末站中增加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同时也建议国家层面协调有关部门将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纳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畴,通过适当的资金补助引导各地积极筹建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
五是加强监测分析,维护行业稳定。结合XXX省客运出租汽车行业稳定预测预警分析系统,加强对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情况、运营成本变化、市场运营环境以及政策变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及时疏理和排查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可能性因素,从而做好劳动关系矛盾的预防和针对性解决,特别是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出租汽车企业、车主和驾驶员间利益与权责关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从而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的和谐稳定。
第五篇:出租车司机与车主协议
出租车司机与车主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以下条款:
一、甲方聘请乙方为专职司机。
二、本合同自
****年**月**日经双方协商同意。
三、国家油补归甲方所有与乙方无关
四、乙方经甲方聘用后,自愿将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交给甲方保管,一直到离职为止,押金2000元,在岗不足三个月,押金不予返还。
五、甲方车辆的保养以及车的正常维护由甲方承担。
六、乙方在聘用驾驶员岗位期内应遵守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章程办事。
七、乙方在聘用驾驶员岗位期内,发生车辆违章违纪和车辆碰撞等事故,维修中误工费每天250元均由乙方负责,甲方无责。启动商业险发生上浮由乙方承担。
八、乙方运营中发生抢盗丢失、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责任都由乙方承担,甲方概不负责。
九、岗位聘任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办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原合同效力不变。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