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时间:2019-05-15 06: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第一篇: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

二胡,在经历了从胡文化、西域文化到中原文化相汇相融的近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后,成为了民乐的一个重要主体。它反映出的不单单是一件乐器的变迁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变迁,二胡的变迁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趋向,并在民乐发展以及民乐思想的演变中形成影响,甚或推波助澜。由此,完全可将二胡文化当作民乐思想的一种基质来看待。二胡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深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二胡的音色,沉闷,高亢,犹如人声,有一种对世事洞察,娓娓道来的内敛。同时二胡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传统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下,出现了如阿炳,刘天华等二胡艺术大师,他们将二胡由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把二胡从民间自流状态逐步引向专业化的道路,他们的艺术创新和主要成就奠定了近代二胡的发展,也最能体现近代二胡的技术和风格特色。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方法进行了改良,既由原来的只有第一把位演奏,改为效仿小提琴,扩展为第二,三,四,甚至第五把位的演奏。从此,二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另外,华彦钧(阿炳),也对二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50~60年代二胡的制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对二胡制作进行了定型。

华彦钧,又名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博采众长,广纳集群,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是创作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是他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并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二泉映月》——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他将此曲视为自己的眼珠一样重要。他仍在不断地修改它,对乐思、节奏加以润色,他要在自己的遭遇上再追加上一段遭遇:音乐的遭遇!同样,他也想在痛苦上再追加一种痛苦:音乐的痛苦。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经典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艰苦的一生也许只是有史以来无数血泪人生其中的一次。

阿炳音乐的成功,有他个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有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也有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特点,所以围绕着阿炳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代表作的创造者,研究应该是立体的、系统的,包括美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掘由其音乐作品传递的深刻内涵。

阿炳是源自草根的艺术家,他的传播途径是街头巷尾的谈唱,比较当下的网络歌手自由的传播模式,乔建中认为,这些有利条件是阿炳当年无法拥有的,但要再出现一个阿炳,却很难。“艺术要不得一点浮躁,阿炳艺术成就的萃成,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对现在的艺术人是一种启发。”

来源于民间的阿炳音乐,每一次弹奏时都有即兴地创造,这来源于阿炳几十年演奏传统音乐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仅仅关注弓法、指法、音准、力度的学院化教学,仅仅一首《二泉映月》的弹奏,无法诠释出阿炳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对阿炳精神、阿炳音乐的传播、研究应该更加细化,使之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一个独特范本。

阿炳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阿炳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深朴苍劲,多以短弓见长,滑音的演奏给旋律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气质淳直、粗犷健朗。阿炳以自己的创作、演奏(包括编唱新曲)等,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表现了被压迫阶层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

刘天华,(1895~1932)中国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他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近代二胡一代宗师,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他把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实践和创作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改进了二胡古老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弦,并吸收提琴很多的演奏方法,还创立了一整套演奏、创作、教学方法,为二胡表现更广泛的音乐内容和时代风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创作了二胡练习曲47首,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用至今。他还改进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他曾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他用近代记谱法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根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他借鉴了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方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其主要作品有:1918年,他在病痛中完成的二胡名曲《病中吟》初稿,此曲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怒心情。其后,他又创作了《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名曲,以委婉动人的旋律,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苦闷、徬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明行》(1931)和琵琶曲《改进操》(1927),音乐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光明行》运用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弦琶音进行和转调手法;《改进操》吸收了古琴上绰、注手法与三度和音的旋律特点,并利用双弦拉奏复音,显示了国乐改进的成果。此外,二胡曲《空山鸟语》(1918~1928)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鸟叫的手法,音乐活泼生动,丰富的二胡的演奏技巧。《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刘天华研究了民族器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学习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二胡上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二胡鼻祖。

在现代二胡的飞速发展中,大量的移植和借鉴西方的技术手法,虽然在民乐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技术体系,从民间的乐器发展为独立的艺术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族特性,今天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融合民族特色,是今后二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持创新与传统的重要思想,更是作为当代民乐工作者值得深思和钻研的问题。

第二篇:二胡工作总结

2011-2012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这一年本人担任初一到高三的二胡教学,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

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

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演奏,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用电脑去欣赏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四中培养出更多的二胡人才。

二胡教师:喻喆

第三篇:二胡音乐

教学目的:

1、通过介绍民乐二胡,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几首二胡曲的欣赏,体会乐曲所表现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通过介绍几位音乐家,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二胡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

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过程

一.老师激情表演导入(师奏3分钟的二胡曲《光明行》)

提问:

1、这是什么?

2、这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3、它有几根弦?

二、介绍二胡:

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 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但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赏音乐《赛马》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你们听了着段音乐能讲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吗?(师生共同讨论,发挥自己的联想)

2、乐曲简析:(略)

四、欣赏音乐《空山鸟语》

1、播放《空山鸟语》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

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3、教师根据引子画出一幅简单的群山图;

4、继续放音乐,完成画面

7、乐曲简析:(略)

五、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

1、导入:(出示女子十二乐坊的图片)

2、介绍女子十二乐坊

3、欣赏音乐《自由》

4、里面的音乐和以上的音乐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6、音乐分析:(略)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绍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乐名人,希望大家象音乐名人那样勤奋努力学习,能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习我们民族乐器,并能够更好的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开拓创新。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扬光大,永保青春魅力。

第四篇:二胡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历史久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胡,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族拉弦乐器。在古代中原的汉族人民把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胡,对他们所用的乐器、音乐以及服饰等等都冠以胡字,诸如胡箜篌、胡笛、胡舞、胡服等。胡琴也是如此。它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由古老的拉弦乐器奚琴(裕琴)、马尾胡琴(胡琴)不断演变、发展并派生出来的一件发音柔和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浓郁的拉弦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二胡演奏艺术,蜚声国际乐坛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刘德波先生认为:“奚琴—稽琴—胡琴(马尾胡琴)—南胡—二胡,是中国二胡源流及发展的重要线索,二胡的鼻祖乃是一千年前的奚琴”沿着这样的思路再次输理二胡发展的脉络。一、二胡历史的发展演变

1、唐代时期 按《现代汉语词典》:胡,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如胡琴。因此,古称胡琴实际上应是泛指少数民族或外来的弹拨乐器。二胡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胡琴古以嵇琴称之,亦称奚琴,乃由紫檀木为筒、以赤链蛇为琴皮、弓弦乃由马尾所制、其琴杆、琴头、琴轴、琴马均也以木制之,是中国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前身。据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考证,唐代出现的奚琴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别称为西奚族人所用的一种乐器。蒙古汗国早期,在许多隆琴亦称“滩琴”,系胡琴的一种。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曾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胡琴铮纵指拨刺,吴桂美丽眉眼长”。另据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的《乐书》记载:“唐玄宗朝,女伶郑中丞善弹胡琴,昭宗末,石善胡琴。即琴一也,而又善扬。然胡汉之异,特其制度珠耳。”(陈旸系11世纪的人,《乐书》于1099年编成、是时,奚琴尚在,故他的记载比较可信)

奚琴(稽琴)这件古老的拉弦乐器依然保留下来,并且广为流传。在日本的《拾芥抄》中,引自《乐器名物》有这样的记载:“奚琴二张,(一张无弦,一张二弦),天庆九年四月定。”日本天庆九年,即公元946年,是我国的五代时期。因此,从奚琴传入日本的年代可以看出,奚琴至少在唐代就已广为流传。在朝鲜《乐学规范》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奚琴是胡中奚部所好之乐”从以上不同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奚琴是由奚族传人中原的说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出处得到了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奚琴(稽琴)演奏技艺、水平方而是很高超的。

2、宋代时期

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它已是很盛行的拉弦乐器,被列为教坊乐队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在《东京梦华录》卷九和《武林旧事》卷

一、卷四巾都有过记载,并且在教坊中演奏裕琴(奚琴)的人数己经超过犷演奏琵琶的人数。说明稽琴在宋代得到重视并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在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有这样的一记载:“稽琴本稽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那么,稽琴又为何称奚琴呢?在《晋书·稽康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稽康本来姓奚,后居稽山这侧,因改姓稽。„奚‟字多有奴仆之意,又以名不雅似,故宋人多用„稽琴‟之名。”据陈旸的《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也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在宋代欧阳修的诗中可看到对奚琴有相似的描述“奚琴太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 这可以看出徐衍在当时楼琴断了一根弦的情况下,能够用仅有的一根弦奏完全曲,说明了他在当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较高难度的换把演奏技艺。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早期它仍处于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过渡阶段,到了宋

代中期,稽琴已广泛以马尾做弓拉奏了。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3、元代时期

元代《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元代,胡琴常用于宴乐,在蒙古族的祭祀和军队里面的使用也比较普遍。在《内蒙古历史概要》中记载:“在12世纪至13世纪时,乐器及舞蹈艺术已出现了……有锣、拍板及祭祀时奏的忽兀儿。”在张星_L所译《马哥李罗游记》中,讲到公元1268年蒙古军队中的情形时写道:“靴靶人又有一种风俗:当他们队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时候,他们唱歌和奏他们的二弦琴,极其好听。”上述的忽兀儿和一二弦琴,是指胡琴种类的拉弦乐器。此外,胡琴还用于蒙古族的一些民间合奏之中。所采用的拉弦乐器有胡琴、轧筝,弹弦乐器有筝、琵琶、浑不似等等。

元代诗人杨维祯曾为著名蒙古族胡琴演奏。张惺惺写了一首诗,从中还可以看出当时演奏胡琴的技艺之高超,音乐艺术的造诣之高深。诗中道:“惺惺帐底轧胡琴。一双银丝紫龙口,泻下骊珠三百斗。划焉火豆爆绝弦,尚觉莺声在杨柳。神弦梦人鬼江秋,潮出摇江江倒流。玉兔为尔停月白,飞鱼为尔跃神舟。西来天宫坐拷佬,羌丝啸惆听者恼。”有关胡琴的形制特征,在元代《元史·礼乐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披之,弓之弦以马尾。”另外,在敦煌榆林窟第十窟中的元代飞天中,也已经发现了手持胡琴的图画。

4、明代时期

到明代,胡琴加上了围定弦长的千斤,已与今天的的形制大体相同。自明末以后拉弦乐器崛起,成为音乐活动(特别是戏曲演出)中的主奏乐器,演奏的技巧已相当高超,展示了特有的魅力。但在传统的音乐体系中,二胡等弓弦乐器的地位还是很低,而且主要用来伴奏,很少作正规场合的独奏,更没有专为二胡写的独奏曲。再从明代《麟堂秋宴图》卷中所见使用的胡琴来看,已经是卷颈龙首、马尾琴弓夹于两弦之中拉奏,也有千斤,与现在龙头二胡的形制特征是比较接近的。随着戏曲音乐的兴起,胡琴的流传越来越广。

5、清朝时期

清代李调元《剧话》(初刻于1784年)有这样的记载:“胡琴腔起于江右,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随着胡琴的广泛流传和各地区地方戏曲的兴起与发展,民间艺人们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语言特点、风俗习惯等等,不断创造,逐步繁衍出许多色彩、功能、形制各异的胡琴。这些胡琴在各地方的戏曲、曲艺、民歌、小曲以及民间音乐的合奏中,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近代时期

到了近代,胡琴已发展为近6个品种的弓弦乐器的大家庭:如京剧伴奏中的京胡、豫剧和河北梆子中的板胡、广东音乐中的高胡、河南曲艺中的坠胡、沪剧中的申胡、越剧中的越胡、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艾捷克等等。而其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就是二胡,民间也有称为南胡、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称虽多,实际上都是同器异名。整体结构通常由琴头、弦轴、琴杆、千斤、琴码、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琴筒蒙以蛇(蟒)皮,筒上装木制琴杆,杆顶设二木轸,木轸至琴底张弦,以竹张弓,马尾纳二弦间。

近百年来,二胡加快了改良的步伐,如将丝弦改为钢丝缠弦,木轴采用机械转轴等。目前普遍使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他还将二胡纳入教学之中,设立了二胡专业,编写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一套练习曲,创作了《病中吟》等10首二胡独奏曲,开创了二胡艺术的新纪元。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

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二胡”名称由来

至于“二胡”这一称谓的出现,已有不少探讨。

1、“二”的内涵

看来二胡之“二”早已内含本身结构之中,此种“内含”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基本核心是“和”,“和”之意,一为两物对比求其统一,二为两物相和而求同一,二胡之结构意识,极具此种韵味,此其一;中国古代道家根本思想为“易”,何谓“易”揭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天人合一,统一、同一,而相生万物,归朴自然,“二”为其根本数。二胡之结构目的,又极具此种神理。此其二。看来,二胡之“二”,不仅仅限于局部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某种背景意义,更重要的是其结构模式早已涵盖特定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同时“二”是以它与高音类胡琴相比而言,高胡比二胡定音高四度或五度。又有说其应用于京剧中,是在京剧传统伴奏形式中排列在第二个席位的胡琴,以及以它的音高效果对比京胡来看,所以有“二胡‟之名。

2、“二胡”名称由来

民间尚有“二嗡子”之说法,有人记为是清代末南方民间艺人所取,概因二胡张有二弦,且擅长模拟鸟鸣虫叫之故;又有„二弦,区别于四弦”之说;还有“二弦”,因其子弦别称二(儿)弦之谓。以上分解图例为当代二胡之必备部件,显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胡是按二或二位数进行分解构造的。不过,对于“二胡”这一称谓较确切的记录可以刘锦藻编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找到。这本书记录的年代是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宣统三军(1911年),其中众乐器之部收录的明清以来各地方音乐,地方戏曲常用的民间乐器有:板胡、板提,南三弦,北三弦、梆胡、广胡、二胡、四胡、潮提(椰胡)等,可见“二胡”这一称谓出现最迟不应晚于1911年。三、二胡社会地位的发展演变

纵观二胡近150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胡三杰(刘天华、华彦钧、吕文成)的崛起为分水岭,其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卑微的传统期

在封建时代的漫漫长夜里,历代统治者眼里的胡琴是一件粗鄙的乐器,不能登大雅之堂。虽然《明史6乐志》曾记有洪武元年(公元4$&7年)建国庆典宴会上,乐手以胡琴、琵琶合奏《四夷舞乐》,但从目前有据可靠的史料里,相比琵琶、笛子等弹拔、吹奏乐器频频出现在宫廷宴乐里,类似有关胡琴的记载实在较为鲜见。而由于其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方便易携等特性,二胡作为胡琴类乐器的代表,相反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但也长期局限于为戏曲、说唱、歌舞、宗教音乐伴奏和参与某些小型传统乐队的合奏,以及一些地位低微的民间艺人用以谋生的工具,因此,二胡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被视为是“叫花子的乐器”而沦落街头。

2、辉煌的现代期

随着封建社会在上世纪初的崩溃解体,音乐文化的环境也进入了历史性的转型期,以“二胡三杰”为代表的一大批二胡艺术酷爱者和演奏家,紧紧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推动二胡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主要有三大标志:一是从伴奏的“配角”上升到独奏的“主角”,自1945年以来,现代二胡开宗立派的大师刘天华先后成功创作出《病中吟》、《月夜》、《良宵》等十

大二胡独奏曲,成为二胡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光辉篇章,同时又巧妙借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极大地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使之彻底从民间伴奏中脱颖而出,成为可登音乐会大雅之堂的专业独奏乐器。四、二胡教学方式的发展演变

1、早期的口耳相传方式

从早期的奚琴到近代民间大量流传的二胡,学习方式都是民间自发性的口耳相传,或者是乐府中师徒相传,完全是一种经验传授,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效率低下,对推动二胡的发展的力度有限,也制约了二胡的流传速度。民间人们学习二胡的目的很多是为了谋生,作为街头艺人卖唱的工具。

2、现代的教育专业方式

二胡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正式进入高等学府,从街头艺人卖唱的工具一跃成为音乐教育的正规专业,成为高等学府的专业教育,自此把二胡的创作、演奏和传承,逐步推向一个教学相长、人才辈出的繁荣局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在艺术修养上的需求日益增加,二胡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非常高,作为中国民乐的典型乐器,虽然还多采用讲解、演奏、模仿、二度创作的方式,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带动二胡的普及和繁荣。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将二胡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被灌成唱片流传到海外后风靡全球,二胡在海外几乎成为中国民乐的标志性符号,史无前例地为中国民乐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如果说以往二胡以演奏慢速深沉、中速抒情旋律为长的话,如今的现代二胡演奏技术则进一步挖掘了二胡的快弓技术,以高速运弓、刚中含柔、快中见长为特征的快弓完全可与小提琴媲美。上世纪4"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背景下,还出现了一些有意与传统风格拉开距离的现代演奏技法,基本特征是力求打破独奏旋律在调式、调性方面的完整性和鲜明性,以其“诡谲”的“语法”追求绚丽的色彩,如谭盾在《双阕》中,以“不是传统的耳朵”所习惯的音调、语汇表达了“反叛”的乐思,何训田的《梦四则》全部以长颤音、大跳音、滑音等指法和破碎的旋律片断,展示了二胡多样化的独特音色。这些虽未成为主流,但使二胡旋律冲出了传统的桎梏,体现了对演奏技法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逐步演变和发展而形成的二胡,直至近现代才真正在演奏技术技巧、演奏艺术、教学科研、乐器改革、乐曲创作、学术技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始全方位地走向世界音乐艺术之林。总结二胡的发展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二胡这件乐器是在不断的流动、吸收、融合和变异中延续着艺术生命的,二胡本身就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期交流的多元综合过程中发展过来的。纵观二胡的发展演变,近一个世纪以来,远远超越了千余年的积累,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昭示出这件民乐瑰宝所具备的无穷魅力和巨大潜力,仍有待后来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二胡艺术唯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师法传统而又不墨守陈规,借鉴西方而又不全盘西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坚守根本的和谐统一,才能流芳溢彩,常盛常青。

第五篇: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万晚年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主张“民本仁政”思想 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荀学派代表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崇礼义、讲法治,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著有《荀子》,今存三十二篇。经典句子:“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孔子,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

2、子思,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

3、孟子,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

4、荀子,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

5、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

6、董仲舒,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

7、扬雄,着《法言》、《太玄》等。

8、韩愈,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9、李翱,着有《复性书》,提出复性说,为宋明理学之先驱。

10、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儒性命之学先声。

11、李觏,批评儒家贵义贱利的观点。有《直讲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礼论》七篇。

12、邵雍,象数之学大师,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为北宋重要思想家。着有《皇极经世》等书。

13、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有《周子全书》。

14、张载,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有《张子全书》。

15、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理学奠基人。程颢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书》、《识仁篇》为着。其学称为洛学,为北宋理学之大宗。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程颐主性即理,于工夫尤多措意。有《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等传世。他们的着作收入《二程全书》。

16、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认为心为仁,为天之理。着有《上蔡语录》。

17、杨时,思想接近大程,有《龟山集》。

18、胡宏,以道为体用总名,倡言「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创湖湘学派。着有《五峰集》、《知言》。

19、朱熹,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20、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

21、薛季宣,创永嘉学派。

22、吕祖谦,有《东莱文集》等。

23、陆九渊,为心学派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观点。有《象山先生全集》。

24、杨简,陆九渊弟子,有《慈湖遗书》。

25、陈亮,永康学派创始人,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有《龙川文集》。

26、叶适,主张功利之学,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等。

27、蔡沈,耽于象数学,有《书经集传》等。

28、真德秀,有《西山文集》等。

29、魏了翁,有《鹤山全集》。30、许衡,有《鲁斋遗书》。

31、吴澄生,与许衡齐名。

32、薛瑄,着有《读书录》,为河东学派代表人物。

33、陈献章,重心性之学,有《白沙集》。

34、罗钦顺,主张理在气中。

35、王守仁,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36、王廷相,主张理根于气,有《慎言》、《雅述》等。

37、王艮,创立泰州学派。

38、钱德洪,王守仁学说的传人,有《绪山会语》。

39、王畿,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

40、何心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何心隐集》。

41、李贽,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见。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及「圣人与凡人一」等,皆别有所见。着有《焚书》、《藏书》等。

42、刘宗周,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43、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

44、陈确,反理学和佛学。

45、黄宗羲,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1662年着《明夷待访录》,1676年《明儒学案》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

46、方以智,着作宏富,有《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等。

47、顾炎武,以音韵治经,开清代朴学之风。1662年着《天下郡国利病书》,1670年始刻《日知录》8卷。

48、王夫之,宋明理学的总结者。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变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观点。着述甚丰,着作被集为《船山遗书》。

49、李颙,讲学关中,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50、颜元,提倡实学。李塨传其学,世称「颜李学派」,二人着作编为《颜李遗书》。

51、李光地,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书。

52、戴震,主张理存于欲,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的工具。有《孟子字义疏证》等。

53、焦循,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有《孟子正义》等。

54、凌曙,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

55、刘宝楠,有《论语正义》等。

56、龚自珍,开近代以公羊议政之风,有《定庵文集》。

57、魏源,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师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与龚自珍相友善,并称「龚魏」。宣传变法,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

58、曾国藩,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

59、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60、孙诒让,着有《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等。

61、康有为,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62、谭嗣同,主张变法,有《仁学》。18 63、章炳麟,古文学大师,有《章氏丛书》等。

64、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65、刘师培,国学大师,着作由钱玄同编为《列申叔先生遗书》。

66、熊十力,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着有《新唯识论》。

67、梁漱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

68、钱穆,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

69、冯友兰,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70、贺麟,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71、唐君毅,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72、牟宗三,当代新儒家大师,与唐君毅并称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学及两层存有论的哲学系统。着有《心体与 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和物自身》、《圆善论》等。[4] 73、何子渊,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从“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到“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再到“求真、尚善、包容”的教育思想,作为其哲学旨归。代表作有《东汉文存》。

下载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主要二胡代表人物简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儒家·易学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

    妇女节代表人物有谁

    妇女节代表人物有谁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又到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妇女节代表人物有谁”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妇女节代表人物 1、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

    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富于诗意的、注重情感体现的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

    山水诗歌代表人物

    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是山水诗歌代表人物。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史论陶诗,一般多以“萧......

    二胡音乐会观后感

    二胡作品音乐会有感段啟诚,二胡教育家。1924年出生于四川温江。1945年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作曲,同时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大提琴演奏家俞朋学习二胡。曾创作二胡......

    二胡概况教案

    《二胡概况》教案 范锐锋 邹竹馨范舒之 教学目标:1、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结构、定弦、记谱、音色、音域以及它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二胡的历史,认识华彦钧和刘天华两位......

    二胡社团活动总结

    二胡社团活动总结 肖佳媛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顾本学期二胡社团的活动,感触颇深。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

    二胡教学总结

    二胡教学工作总结 谭飒 经过两学期的二胡教学,不仅使我感到了在教学中经验的日益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还是对教育中的问题的发现与总结。 二胡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