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胡 教学设计
二胡
教学设计
《二胡》重点知识讲解及归纳。
(一)作家作品
高维生,吉林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 1988 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
(二)题目解说
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
(三)篇章结构 节交代最适合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是夜阑人静的夜晚,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写出了二胡绵长委婉的声音特点; 节写自己对于二胡所怀有的情愫,同时籍此写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会与不会,而在于能不能被其触动; 节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通过西洋乐器的华贵与高雅衬托出二胡的平凡与淳朴;节描写江南小镇的温暖和谐、古老宁静与悠久质朴,在精神气质上与二胡达到了共通;节回忆了自己因为姓马的邻居而初识二胡,但由于自己的年幼还无法体会邻居拉二胡时所怀有的情感; 节直抒胸臆,认为二胡是属于自然的,一旦进入了音乐厅,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节描绘了山区夜晚的宁静; 节用颇具哲理的句子结尾,写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
(四)问题分析 .作者为什麽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
作为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的功用基本是相同的。作者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主要是突出其民族性以及其平凡淳朴的特点。西洋乐器更多的是在音乐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演出,而二胡,除了为戏曲伴奏外,更多的是为个体娱乐,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作者说“喜欢江南的二胡”,表现了什麽意思?
作者说他“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江南的“石板路被岁月中的脚步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着时间的尘埃”,江南的二胡“穿越时空”,表现历史的沧桑感。.写姓马的邻居的用意是什麽?
姓马的邻居不是艺术家,只是普通的百姓。他的手“粗糙”,“抡起板斧劈烧柴,是那麽有力量”,好象和精巧的艺术有很大的距离。但就是他,“拉起二胡舒展,自由”,二胡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说明二胡植根于民间,表现着大自然,表现着最本质、最原始的生命。.“电视里播放的独奏音乐会,不可能与大自然中的二胡相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二胡进入了高雅的音乐殿堂,已经脱离了它平凡、质朴的本色。虽然形式上美轮美奂,但是受到更多的束缚和关注,失去了它自由、舒展地表达生命的韵味。、如何理解“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初听二胡之音,却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与承载的梦想。
(五)写法分析
《二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将二胡这种自然的乐器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二是将独奏音乐会中的二胡与自然中的二胡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3、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将情与境结合起来。、利用悬念,引人深思。开头以“一缕声音”将读者引入绵长悠远的情境之中,结尾以“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这样一句玄妙的话收尾,令人读来更觉余味无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维生和他的作品;
2.掌握《二胡》的篇章结构;
3.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
2.理解《二胡》的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高维生,吉林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1988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
(二)题目解说
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
(三)篇章结构
1节交代最适合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是夜阑人静的夜晚,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写出了二胡绵长委婉的声音特点;
2节写自己对于二胡所怀有的情愫,同时籍此写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会与不会,而在于能不能被其触动;
3节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通过西洋乐器的华贵与高雅衬托出二胡的平凡与淳朴;
4节描写江南小镇的温暖和谐、古老宁静与悠久质朴,在精神气质上与二胡达到了共通;
5节回忆了自己因为姓马的邻居而初识二胡,但由于自己的年幼还无法体会邻居拉二胡时所怀有的情感;
6节直抒胸臆,认为二胡是属于自然的,一旦进入了音乐厅,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7节描绘了山区夜晚的宁静;
8节用颇具哲理的句子结尾,写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
(四)问题分析
1.作者为什麽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
作为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的功用基本是相同的。作者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主要是突出其民族性以及其平凡淳朴的特点。西洋乐器更多的是在音乐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演出,而二胡,除了为戏曲伴奏外,更多的是为个体娱乐,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
2.作者说“喜欢江南的二胡”,表现了什麽意思?
作者说他“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江南的“石板路被岁月中的脚步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着时间的尘埃”,江南的二胡“穿越时空”,表现历史的沧桑感。
3.写姓马的邻居的用意是什麽?
姓马的邻居不是艺术家,只是普通的百姓。他的手“粗糙”,“抡起板斧劈烧柴,是那麽有力量”,好象和精巧的艺术有很大的距离。但就是他,“拉起二胡舒展,自由”,二胡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说明二胡植根于民间,表现着大自然,表现着最本质、最原始的生命。
4.“电视里播放的独奏音乐会,不可能与大自然中的二胡相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二胡进入了高雅的音乐殿堂,已经脱离了它平凡、质朴的本色。虽然形式上美轮美奂,但是受到更多的束缚和关注,失去了它自由、舒展地表达生命的韵味。
5、如何理解“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初听二胡之音,却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与承载的梦想。
(五)写法分析
《二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将二胡这种自然的乐器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二是将独奏音乐会中的二胡与自然中的二胡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3、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将情与境结合起来。
4、利用悬念,引人深思。开头以“一缕声音”将读者引入绵长悠远的情境之中,结尾以“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这样一句玄妙的话收尾,令人读来更觉余味无穷。
(六)《二胡》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几方面?
1、民族之色:二胡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它音色悠扬、婉转,不必像听西洋乐器那样,端正肃穆地弘扬着大师的思想,要在正式、隆重的场合演奏,甚至要听者穿上礼服才能将美妙呈现得完整。二胡更多地承载着民间的欢笑悲泣,大众的生老病痛,甚至不需要任何听众,在寂寞的街道,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自悲自喜,内敛自蕴,不需张扬。
2、自然之唱:“二胡属于大自然”,作者下这样的定义并不是赶时髦。二胡不需要神圣的殿堂,它在“山间”“溪畔”“蔓生野草的大地”流淌着天籁;它不需要深刻的思想,它以“悠长的曲调”表达世间凡夫俗子的情感。它是对自然完全质朴的呈现,没有装饰、没有做作,不需要流行,不需要时尚。它和自然合二为一,或者本是一体。
3、历史之韵:二胡常常是忧伤的,这种忧伤也许并不是因为生活的悲苦,而是“穿越时空”,对历史的真切感悟。沧桑历经,岁月消磨,二胡在“品”,在“听”,在“忆”。“琴声湿润,哀怨如泣”,在“敞开”的时间“窗口”中,“柔静”地洞察着历史的韵味。这是怎样的意境呀!
4、生命之吟:二胡契合自然,穿越时空,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洋溢着梦想,抒发着生命的乐章。二胡有着亲切的感召力,即使“粗糙的手”,也能通过二胡表现心灵的“舒展,自由”;二胡又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掠过苦艾的梢头,越过起伏的群山,它和着风声、草香,丝丝缕缕地纠缠”,直达人的生命深处。
第二篇:二胡教学设计
二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维生和他的作品; 2.掌握《二胡》的篇章结构; 3.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2.理解《二胡》的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高维生,吉林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1988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
(二)题目解说
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
(三)篇章结构
1节交代最适合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是夜阑人静的夜晚,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写出了二胡绵长委婉的声音特点;
2节写自己对于二胡所怀有的情愫,同时籍此写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会与不会,而在于能不能被其触动;
3节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通过西洋乐器的华贵与高雅衬托出二胡的平凡与淳朴; 4节描写江南小镇的温暖和谐、古老宁静与悠久质朴,在精神气质上与二胡达到了共通; 5节回忆了自己因为姓马的邻居而初识二胡,但由于自己的年幼还无法体会邻居拉二胡时所怀有的情感;
6节直抒胸臆,认为二胡是属于自然的,一旦进入了音乐厅,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7节描绘了山区夜晚的宁静;
8节用颇具哲理的句子结尾,写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
(四)问题分析
1.作者为什麽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
作为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的功用基本是相同的。作者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主要是突出其民族性以及其平凡淳朴的特点。西洋乐器更多的是在音乐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演出,而二胡,除了为戏曲伴奏外,更多的是为个体娱乐,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2.作者说“喜欢江南的二胡”,表现了什麽意思? 作者说他“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江南的“石板路被岁月中的脚步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着时间的尘埃”,江南的二胡“穿越时空”,表现历史的沧桑感。3.写姓马的邻居的用意是什麽?
姓马的邻居不是艺术家,只是普通的百姓。他的手“粗糙”,“抡起板斧劈烧柴,是那麽有力量”,好象和精巧的艺术有很大的距离。但就是他,“拉起二胡舒展,自由”,二胡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说明二胡植根于民间,表现着大自然,表现着最本质、最原始的生命。4.“电视里播放的独奏音乐会,不可能与大自然中的二胡相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二胡进入了高雅的音乐殿堂,已经脱离了它平凡、质朴的本色。虽然形式上美轮美奂,但是受到更多的束缚和关注,失去了它自由、舒展地表达生命的韵味。
5、如何理解“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初听二胡之音,却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与承载的梦想。
(五)写法分析
《二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将二胡这种自然的乐器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二是将独奏音乐会中的二胡与自然中的二胡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3、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将情与境结合起来。
4、利用悬念,引人深思。开头以“一缕声音”将读者引入绵长悠远的情境之中,结尾以“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这样一句玄妙的话收尾,令人读来更觉余味无穷。
(六)《二胡》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几方面?
1、民族之色:二胡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它音色悠扬、婉转,不必像听西洋乐器那样,端正肃穆地弘扬着大师的思想,要在正式、隆重的场合演奏,甚至要听者穿上礼服才能将美妙呈现得完整。二胡更多地承载着民间的欢笑悲泣,大众的生老病痛,甚至不需要任何听众,在寂寞的街道,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自悲自喜,内敛自蕴,不需张扬。
2、自然之唱:“二胡属于大自然”,作者下这样的定义并不是赶时髦。二胡不需要神圣的殿堂,它在“山间”“溪畔”“蔓生野草的大地”流淌着天籁;它不需要深刻的思想,它以“悠长的曲调”表达世间凡夫俗子的情感。它是对自然完全质朴的呈现,没有装饰、没有做作,不需要流行,不需要时尚。它和自然合二为一,或者本是一体。
3、历史之韵:二胡常常是忧伤的,这种忧伤也许并不是因为生活的悲苦,而是“穿越时空”,对历史的真切感悟。沧桑历经,岁月消磨,二胡在“品”,在“听”,在“忆”。“琴声湿润,哀怨如泣”,在“敞开”的时间“窗口”中,“柔静”地洞察着历史的韵味。这是怎样的意境呀!
4、生命之吟:二胡契合自然,穿越时空,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洋溢着梦想,抒发着生命的乐章。二胡有着亲切的感召力,即使“粗糙的手”,也能通过二胡表现心灵的“舒展,自由”;二胡又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掠过苦艾的梢头,越过起伏的群山,它和着风声、草香,丝丝缕缕地纠缠”,直达人的生命深处。
第三篇:二胡教学总结
二胡教学工作总结
谭飒
经过两学期的二胡教学,不仅使我感到了在教学中经验的日益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还是对教育中的问题的发现与总结。
二胡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技巧以及拉琴基本知识是主要教学内容,但我发现,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速度。在初期教学中,我采用一种鼓励教学,即使学生这周并没有练琴,也采取婉言提醒,这样一来,人性化课堂体现了出来,但对学生学习劲头却无丝毫的帮助。后来换了一种方式,也就是“自尊心比赛”。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说白了就是爱面子,孩子也不例外,都希望在班级里表现,同时受到赞扬.我的职责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作业检查,检查的方式就是每一个学生进行台前展示,面对所有小朋友和家长.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为了自尊心主动练琴,而且还会积累孩子的舞台经验,为日后的上台表演打下很坚实的基础。
我采用“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的上课模式与趣味互动教学的方法相结合,使孩子更容易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还能掌握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全方位提高孩子的音乐专业技能,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初级班:授课对象:零基础。从对二胡的一无所知,到对二胡各部分构造的熟悉;从对两根琴弦的迷茫到对D调1,2,3,4,5,6各音位置的掌握;从单调无味的单音到曲调优美的《小星星》,孩子们开始进入了一个美妙有趣的二胡之旅。本学期初级班的孩子们更是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认真的一遍遍练习,不懂就问,还向拉的好的同学请教,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使我很是感动.
中级班:授课对象:以经掌握二胡演奏基本方法。本学期,他们练习了许多二胡儿童曲目,不仅在演奏技巧上有所提高,并且增加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多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于学生、家长。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课堂。这是我在教学上确定的目标,同时会不断确定新的目标,以便可以加快我在教师这一行业中的成长,让孩子们更快更多的学到知识。在家长公认的好老师-康伟伟老师的精心配合下,我想我校的孩子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二胡工作总结
2011-2012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这一年本人担任初一到高三的二胡教学,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
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
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演奏,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用电脑去欣赏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四中培养出更多的二胡人才。
二胡教师:喻喆
第五篇:二胡音乐
教学目的:
1、通过介绍民乐二胡,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2、通过几首二胡曲的欣赏,体会乐曲所表现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通过介绍几位音乐家,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二胡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
教具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过程
一.老师激情表演导入(师奏3分钟的二胡曲《光明行》)
提问:
1、这是什么?
2、这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3、它有几根弦?
二、介绍二胡:
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 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但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赏音乐《赛马》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你们听了着段音乐能讲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吗?(师生共同讨论,发挥自己的联想)
2、乐曲简析:(略)
四、欣赏音乐《空山鸟语》
1、播放《空山鸟语》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
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3、教师根据引子画出一幅简单的群山图;
4、继续放音乐,完成画面
7、乐曲简析:(略)
五、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
1、导入:(出示女子十二乐坊的图片)
2、介绍女子十二乐坊
3、欣赏音乐《自由》
4、里面的音乐和以上的音乐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6、音乐分析:(略)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绍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乐名人,希望大家象音乐名人那样勤奋努力学习,能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习我们民族乐器,并能够更好的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开拓创新。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发扬光大,永保青春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