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二胡教学理念与思考
我的二胡教学理念与思考
21世纪以来,二胡艺术日新月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无论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教学水准的提高、优秀演奏人才的涌现、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乐器制造的精良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对二胡艺术满怀热忱的作曲家们,更应该归功于为二胡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教师和二胡界的同仁们。
当然,二胡艺术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些地区或院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仍趋于保守:在技术训练的方式和对多种音乐风格的把握,对新作品的学习、研究与掌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缺乏相对规范的训练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是制约和阻碍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主要原因。如,一些作曲家偏重追求“最新”的创作手法,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是篇幅过大、结构复杂。同时,过度频繁的转调和离调等也导致部分乐曲的音乐语汇缺失了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和二胡音乐本身的魅力,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普及。此外,在移植作品的过程中,由于舆论导向的偏颇和“炫技式”的演奏心理,一部分人偏离了拓展二胡演奏技巧发展的初衷。由于过分强调快速技巧和“炫技”,而在某种程度上冲淡和忽略了优秀的民间与传统的演奏技巧。一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移植的外国乐曲漫天飞,形成了“唯快为好”和“以快为高”的风气。这种倾向甚至影响到了一些赛事,成为一部分人的评判标准和主导意识。上述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局限和偏离了二胡艺术的健康发展,是需要认真检讨的。
二胡艺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没有规范的训练方法、没有相应科学的训练教材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反对那种全盘西化的训练方式,也反对以“继承传统”为借口的因循和保守的作法。教育乃立国之本,在二胡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做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如何应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精准而丰富的演奏技巧?如何使学生在主动深刻地理解作曲家意图和学习传统及民间乐曲的过程中生动地表现音乐?教师的关键性作用是不言而谕的。
一、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二胡演奏中,技术是乐曲中各种技巧变化和音乐处理的重要基础。一个演奏者如果技术和技巧不过关、不到位,那么纵有再好的乐感和再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
如果按照实际的功能来划分,二胡的演奏技巧可以分为“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和“风格性技巧”。“基础技巧”包含最基本的弓法和指法技巧,这是二胡演奏的基础。各种弓法和指法的掌握首先要从单项的技巧开始。在这个阶段,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曲对各种技巧进行科学的、扎实有效的技术训练,逐渐掌握各种弓指法技巧基本的的演奏方法。“应用技巧”则是在演奏者掌握了各种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之后,再将这些技巧在乐曲中予以变化的应用。比如各种表情化的揉弦、换把、快弓和长弓等的变化奏法。“风格性技巧”是在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时所应用的演奏技巧,比如地域风格、民族风格和古曲中的特殊韵律韵味的奏法等等。
严格地讲,学习和掌握这些演奏技巧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专业的二胡教学首先应该以现代的教学思维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打好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基本功。做为新时代的专业二胡演奏者,不但需要具备很好的音乐天赋和文化修养,而且更需要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掌握全面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上二度创作的能力,使演奏的水平达到预期的高度。因此,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规范的技术训练。鉴于此,我主张以程序化的训练步骤为前提,通过对不同的教材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采用“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含“风格性技巧”)和“音乐表现与创造”的基本程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通过“基础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为学习“应用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通过对不同乐曲的学习,将各种弓指法的复杂变化以复合技巧的形式纳入到音乐的处理当中。这就是从“基础技巧”到“应用技巧”和“风格性技巧”的训练和落实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之后,“音乐表现与创造”就成为他们展示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对乐曲的音乐处理进行二度创作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结合“音乐美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相关的知识启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吸收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而生动地完成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二、突出“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艺术教学中,“因材施教”一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因人施教”。在二胡教学中,以“口传心授”的方法“因人施教”,将简明的语言表述和准确的示范演奏应用在各种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当中,不失为最佳的教学方式。这种“口传心授”甚至是“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学习者与教师产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每一个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演奏时可以更细腻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韵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们在演奏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主张在学生入校的初期首先要经过细致的甄别和“补短”的调整阶段,即准确地判断学生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地分析与调整。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的教材和训练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目的明确地通过调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而后再适时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我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为“先补短、后扬长”。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全面素养至关重要。除了本身对演奏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看不清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拔苗助长”等现象。据我所知,有些教师由于急于求成的教学心理和缺乏因人而异的教学经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常对学生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式,这在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考试得高分、能获得演出的机会等)。但由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因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对他们的进步是不利的,因此这样的“扬长避短”也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教学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对个别学生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和“加工厂”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知,还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和办法,如聆听和分析各种录音资料、观看演奏的光盘(最好是音乐会或比赛等的现场实况)、阅读相关的文章及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辅助式的教学。
三、重视“风格性技巧”
“风格性技巧”是表现特定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二胡在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各具特色、表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音乐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器乐演奏的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比如蒙古族音乐风格中独具特色的三度颤音、大滑音和快速回滑音,河南音乐风格的回滑音和大滑揉,广东音乐中的上下回旋装饰音、绰注音和空弦振音,陕西音乐风格的搂音和原位大滑揉、江南音乐风格的垫指滑音、小颤音、擞音、切分弓和表现古朴典雅音乐风格的“迟到”揉弦和“阵发式”抠压揉等等。严格地说,一个二胡演奏者如果不能相对全面和精准地掌握这些风格性的演奏技巧,那么他的演奏技巧就算不上是高超和上乘,他的音乐表现手法也算不上是丰富多彩。因此,做为二胡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巧落实在学生的演奏中,是关系到他们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大问题。
为了使学生较为全面地学习风格性的演奏技巧,我主张采取兼容并存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以最优化的方法培养人才。换言之,就是有针对性地派学生“走出去”(我称之为“派出游学”),用以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我常常让学生到其他老师和演奏家那里,学习他们的代表性曲目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个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艺术视野、学到了更多的演奏技能,教师也能够间接的受益。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一些有代表性曲目和有鲜明特色的演奏家或民间艺术家“请进来”,通过对他们演奏特色的学习,使师生们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二胡演奏中独特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以便进行更加明确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四、关于“演奏批评”
我这里没有使用“演奏评论”,而用了“演奏批评”这个词汇。坦率地说,就是因为我们以往在演奏评论方面的文章夸奖的话太多而中恳的批评太少了。客观地说,这些年在二胡演奏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深入,但在演奏评论方面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二胡艺术是一个整体,作曲、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要通过演奏来体现。常常看到一些报刊杂志上刊登出来的关于二胡演奏的评论文章,大多是空洞的赞扬和明显带有吹捧意味的语言。不知文章的作者是出于无奈,或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不知深浅”?如果我们的演奏评论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是些违心的忽悠和盲目的吹捧,那么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就很可悲,就陷入了缺乏制约的、盲目的状态。我这样说似乎有点杞人忧天和危言耸听,但是演奏批评的文章确实能够校正方向、促进和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健康发展。当然,观众和听众的反应也是最好的评判,但他们的呼声毕竟敌不过媒体的力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在这里呼吁音乐评论家和一切真正关心二胡艺术发展的朋友们:为了我们民族音乐的前途、为了二胡事业的健康发展,请多讲真话!
五、寄语青年教师
我的老师蓝玉崧先生在《寄意青年民乐家》一文中曾经说过:“青年的专业素质如何,关系到民乐的前途。……首先要提出的,是文化素质问题。……一些粗率无文的青年演奏家,他们多半能掌握一些技巧就沾沾自喜,其实也只能是个年轻的乐匠、小的艺人而已。……”在谈到民乐家的专业修养时,他又说:“当然首先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修养。……绝不能局限在一件乐器的传统曲目内,必须广泛涉猎所有传统音乐领域:古代的、民族的、民间的、声乐的、器乐的。把‘读万卷书’换成‘熟万首曲’,这乃是深入传统的必由之径……除了这些感性的积累,还要学习中国的音乐历史,学习民俗学等等有关的人文科学,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帮助我们把各种零碎的学习融汇起来、贯通起来,化成我们伟大的艺术传统的真知灼见”。蓝先生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今天听来对我们所有从事二胡教学的人、尤其是对青年教师仍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年教师不但要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而且要脚踏实地的掌握专业技能和勤勤恳恳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为民族音乐的未来,为二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刘长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责任编辑荣英涛)
第二篇:二胡教学总结
二胡教学工作总结
谭飒
经过两学期的二胡教学,不仅使我感到了在教学中经验的日益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还是对教育中的问题的发现与总结。
二胡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技巧以及拉琴基本知识是主要教学内容,但我发现,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速度。在初期教学中,我采用一种鼓励教学,即使学生这周并没有练琴,也采取婉言提醒,这样一来,人性化课堂体现了出来,但对学生学习劲头却无丝毫的帮助。后来换了一种方式,也就是“自尊心比赛”。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说白了就是爱面子,孩子也不例外,都希望在班级里表现,同时受到赞扬.我的职责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作业检查,检查的方式就是每一个学生进行台前展示,面对所有小朋友和家长.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为了自尊心主动练琴,而且还会积累孩子的舞台经验,为日后的上台表演打下很坚实的基础。
我采用“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的上课模式与趣味互动教学的方法相结合,使孩子更容易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还能掌握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全方位提高孩子的音乐专业技能,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初级班:授课对象:零基础。从对二胡的一无所知,到对二胡各部分构造的熟悉;从对两根琴弦的迷茫到对D调1,2,3,4,5,6各音位置的掌握;从单调无味的单音到曲调优美的《小星星》,孩子们开始进入了一个美妙有趣的二胡之旅。本学期初级班的孩子们更是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认真的一遍遍练习,不懂就问,还向拉的好的同学请教,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使我很是感动.
中级班:授课对象:以经掌握二胡演奏基本方法。本学期,他们练习了许多二胡儿童曲目,不仅在演奏技巧上有所提高,并且增加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多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贴近于学生、家长。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课堂。这是我在教学上确定的目标,同时会不断确定新的目标,以便可以加快我在教师这一行业中的成长,让孩子们更快更多的学到知识。在家长公认的好老师-康伟伟老师的精心配合下,我想我校的孩子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二胡 教学设计
二胡
教学设计
《二胡》重点知识讲解及归纳。
(一)作家作品
高维生,吉林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 1988 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
(二)题目解说
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
(三)篇章结构 节交代最适合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是夜阑人静的夜晚,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写出了二胡绵长委婉的声音特点; 节写自己对于二胡所怀有的情愫,同时籍此写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会与不会,而在于能不能被其触动; 节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通过西洋乐器的华贵与高雅衬托出二胡的平凡与淳朴;节描写江南小镇的温暖和谐、古老宁静与悠久质朴,在精神气质上与二胡达到了共通;节回忆了自己因为姓马的邻居而初识二胡,但由于自己的年幼还无法体会邻居拉二胡时所怀有的情感; 节直抒胸臆,认为二胡是属于自然的,一旦进入了音乐厅,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节描绘了山区夜晚的宁静; 节用颇具哲理的句子结尾,写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
(四)问题分析 .作者为什麽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
作为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的功用基本是相同的。作者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主要是突出其民族性以及其平凡淳朴的特点。西洋乐器更多的是在音乐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演出,而二胡,除了为戏曲伴奏外,更多的是为个体娱乐,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作者说“喜欢江南的二胡”,表现了什麽意思?
作者说他“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江南的“石板路被岁月中的脚步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着时间的尘埃”,江南的二胡“穿越时空”,表现历史的沧桑感。.写姓马的邻居的用意是什麽?
姓马的邻居不是艺术家,只是普通的百姓。他的手“粗糙”,“抡起板斧劈烧柴,是那麽有力量”,好象和精巧的艺术有很大的距离。但就是他,“拉起二胡舒展,自由”,二胡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说明二胡植根于民间,表现着大自然,表现着最本质、最原始的生命。.“电视里播放的独奏音乐会,不可能与大自然中的二胡相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二胡进入了高雅的音乐殿堂,已经脱离了它平凡、质朴的本色。虽然形式上美轮美奂,但是受到更多的束缚和关注,失去了它自由、舒展地表达生命的韵味。、如何理解“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初听二胡之音,却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与承载的梦想。
(五)写法分析
《二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将二胡这种自然的乐器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二是将独奏音乐会中的二胡与自然中的二胡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3、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将情与境结合起来。、利用悬念,引人深思。开头以“一缕声音”将读者引入绵长悠远的情境之中,结尾以“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这样一句玄妙的话收尾,令人读来更觉余味无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维生和他的作品;
2.掌握《二胡》的篇章结构;
3.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二胡》的写作特点。
2.理解《二胡》的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高维生,吉林人。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华章》杂志社特约编辑。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现任《滨州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编辑。曾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从1988年开始,在《作家》、《美文》、《青年文学》、《朔方》、《雨花》、《岁月》、《西南军事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长城》、《时代文学》、《作家报》、《文艺报》、《华章》、《散文百家》、《文学世界》、《青岛文学》、《胶东文学》、《春风》、《西藏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
(二)题目解说
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
(三)篇章结构
1节交代最适合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是夜阑人静的夜晚,同时用一个比喻句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写出了二胡绵长委婉的声音特点;
2节写自己对于二胡所怀有的情愫,同时籍此写出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态度,即:美好的事物往往不在于会与不会,而在于能不能被其触动;
3节将二胡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通过西洋乐器的华贵与高雅衬托出二胡的平凡与淳朴;
4节描写江南小镇的温暖和谐、古老宁静与悠久质朴,在精神气质上与二胡达到了共通;
5节回忆了自己因为姓马的邻居而初识二胡,但由于自己的年幼还无法体会邻居拉二胡时所怀有的情感;
6节直抒胸臆,认为二胡是属于自然的,一旦进入了音乐厅,便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7节描绘了山区夜晚的宁静;
8节用颇具哲理的句子结尾,写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
(四)问题分析
1.作者为什麽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
作为乐器,二胡和西洋乐器的功用基本是相同的。作者认为二胡不同于西洋乐器,主要是突出其民族性以及其平凡淳朴的特点。西洋乐器更多的是在音乐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演出,而二胡,除了为戏曲伴奏外,更多的是为个体娱乐,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
2.作者说“喜欢江南的二胡”,表现了什麽意思?
作者说他“喜欢江南的二胡”,“琴声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江南的“石板路被岁月中的脚步磨得光滑,纹理中储存着时间的尘埃”,江南的二胡“穿越时空”,表现历史的沧桑感。
3.写姓马的邻居的用意是什麽?
姓马的邻居不是艺术家,只是普通的百姓。他的手“粗糙”,“抡起板斧劈烧柴,是那麽有力量”,好象和精巧的艺术有很大的距离。但就是他,“拉起二胡舒展,自由”,二胡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说明二胡植根于民间,表现着大自然,表现着最本质、最原始的生命。
4.“电视里播放的独奏音乐会,不可能与大自然中的二胡相同。”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二胡进入了高雅的音乐殿堂,已经脱离了它平凡、质朴的本色。虽然形式上美轮美奂,但是受到更多的束缚和关注,失去了它自由、舒展地表达生命的韵味。
5、如何理解“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
夜晚是聆听二胡的最佳时间,但往往开始的时候,初听二胡之音,却因为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很难理解二胡之音所传达的情感与承载的梦想。
(五)写法分析
《二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一是将二胡这种自然的乐器与西洋乐器进行对比;二是将独奏音乐会中的二胡与自然中的二胡进行对比,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
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3、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将情与境结合起来。
4、利用悬念,引人深思。开头以“一缕声音”将读者引入绵长悠远的情境之中,结尾以“夜是梦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不一定有梦”这样一句玄妙的话收尾,令人读来更觉余味无穷。
(六)《二胡》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几方面?
1、民族之色:二胡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它音色悠扬、婉转,不必像听西洋乐器那样,端正肃穆地弘扬着大师的思想,要在正式、隆重的场合演奏,甚至要听者穿上礼服才能将美妙呈现得完整。二胡更多地承载着民间的欢笑悲泣,大众的生老病痛,甚至不需要任何听众,在寂寞的街道,自拉自唱,自娱自乐,自悲自喜,内敛自蕴,不需张扬。
2、自然之唱:“二胡属于大自然”,作者下这样的定义并不是赶时髦。二胡不需要神圣的殿堂,它在“山间”“溪畔”“蔓生野草的大地”流淌着天籁;它不需要深刻的思想,它以“悠长的曲调”表达世间凡夫俗子的情感。它是对自然完全质朴的呈现,没有装饰、没有做作,不需要流行,不需要时尚。它和自然合二为一,或者本是一体。
3、历史之韵:二胡常常是忧伤的,这种忧伤也许并不是因为生活的悲苦,而是“穿越时空”,对历史的真切感悟。沧桑历经,岁月消磨,二胡在“品”,在“听”,在“忆”。“琴声湿润,哀怨如泣”,在“敞开”的时间“窗口”中,“柔静”地洞察着历史的韵味。这是怎样的意境呀!
4、生命之吟:二胡契合自然,穿越时空,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洋溢着梦想,抒发着生命的乐章。二胡有着亲切的感召力,即使“粗糙的手”,也能通过二胡表现心灵的“舒展,自由”;二胡又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掠过苦艾的梢头,越过起伏的群山,它和着风声、草香,丝丝缕缕地纠缠”,直达人的生命深处。
第四篇:二胡教学计划与目标
二胡教学计划与目标
一、总体计划与目标
首先,从持琴姿势入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演奏二胡的方法。其次,在节奏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着节拍器准确的打出和唱出乐谱,并且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
再次,在音准上,培养学生具有辨别音高的能力,从而使其做到能独自调整按音的位置。
最后,在以上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能辨别什么是“美”的音乐。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可以发出悦耳的音色。
二、预期目标
5-7人班(已考三级):以纠正持琴姿势为主,争取在明年暑期前能完成5级考级曲目《赛马》。
2-4人班(已考三级):以音准节奏为主,争取在明年暑期前能完成5级考级曲目《赛马》和《良宵》
1人班:以音色为主,使其具有一定的乐曲表现力,以5级考级曲目《赛马》为最低目标,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此阶段拉开距离,以参加艺术人才大赛获奖为最终目标。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思考6篇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思考6篇
第一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才会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乐于接受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接受。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首先,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的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服务于“学”;其次,由于数学科目的系统性很强,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没理解可能会影响后期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前后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师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二、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消除思维定势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固定思维框架的缺点,消除思维定势,学会寻找规律,用非常规的方法解答,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效率。数学中的推论是关键,学生要突破自己的思维障碍。比如,教师可以用自己设计的诊断性题目让学生暴露自己固定的思维框架,或者以讨论的形式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定势的缺点和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只有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成绩才会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如今的数学教学已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学习数学。在新型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他们求知欲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敢于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有不断思考才会有所提升。
四、因材施教,注重把握关键环节
数学教学实际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这也是数学教学的“脉络”。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分化,分化程度低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由于数学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在初中时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必然会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单纯照本宣科,要全面讲解每一知识的结构要点,正确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认识其局限性,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延,打破狭隘思维定势,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是将现实问题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解答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因为投入很大努力和精力,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甚至发展为厌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了解数学的实践性。数学教学也应同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所有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正确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课外活动。数学教学实际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决定他的思维品质。高中数学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单纯解决数学问题的课程,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是目的,学生要学会灵活地进行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消除思维定势,寻求新的解题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最简便的解题形式。总之,高中数学离不开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要想让学生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姚佳 工作单位:宁城高级中学
第二篇
1融合新大纲的思想精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拥有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这对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成为全社会教育观念转变的重点。由此可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高中数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育教学担当着传道授业的重要使命,只有做到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存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所以,在高中数学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之下,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调整教学方式和转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探求课本以外的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切合数学的最初来源,数学知识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探求,已达到对数学的再学习,再理解、再创造。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增设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教学模式,这种内容的扩展不仅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发散思维是对源于同一个材料的问题探求不同答案的辩证思维过程,具有很大的变通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小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思维定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尤为明显。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基本的就是很多数学问题直接要求学生必须用多种方法作答,这就是所谓的一题多解。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论是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作答的巩固基础知识的一题多解的问题,还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运用问题的共性来解决问题的多题一解的问题,都与学生发散思维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充分拓展数学的想象空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监督学生掌握好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创设各种积极的数学学习情境和想象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诱发学生的灵感,哪怕是学生一点新奇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地进行肯定。最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纵观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始终的有大致两条主线,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就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最起码的数学常识;另一个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基于新时期课改下教学工作的新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人们更多时候侧重的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论证假设的作用,将过多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基本数学知识的教授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往往被人们忽视。由此可见,在高中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重新为学生建立起思维能力培养渠道:一是教师可以将数学课本中反应的数字和图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直觉来简化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念,训练学生选择探究最佳解法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选择判断能力。诸如此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探索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是必须摆上高中数学教学日程的。
4结语
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走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路上,仍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有很多阻碍数学教学发展的绊脚石需要大胆的摒弃。同时,也要注意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用开放的视野看待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尊重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的学科地位,切合好高中时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稳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发展。
作者:张凤侠 工作单位:鱼台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宁愿无限重复,也不愿积极探讨教学技巧。虽然新课改的精神触动了多数的高中数学教学主动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年长的顽固教师,始终不愿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他们认为自己沿用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高中学生,桃李满天下的教学成果充分证明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即使一个人的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理念的丰硕教学成果,但是新课改精神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迈上新的台阶,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应该积极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不断重复的授课方式,积极探讨新的有效教学技巧。
二、高中数学教学具体方法
1.让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体会。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高中数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便更直观、更有趣地向学生呈现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然后让大家根据平面几何凭空想象立体的模样,而采用多媒体的技术完全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给学生呈现具体的立体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会让很多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甚至让很多教学技巧从无到有。
2.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主要是指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如高中教材里数列知识的学习,虽然说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教师真正引领学生感受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总结数列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很难注意到解题的灵活性,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因为在一种轻松真实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从而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在课后对教师讲解的原理更容易消化吸收。
3.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并是不简单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而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是达到数学教学最终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习惯,当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思维,那么头脑里自然会产生某种主动、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解题习惯的关键一步。
三、让师生和谐的关系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不仅表现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譬如教师可以运用在课堂上设问和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设问的沟通方式还可以用来开启新的课堂,这样不但可以在设问中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顺理成章地将两节课内容衔接的设问方式,将给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启发学生主动建立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课上适当地提问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式,因为不定时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大家对讲课内容的思考,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
四、结语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下跟学生有效沟通,从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最终让学生在愉快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作者:彭建涛 工作单位:河北枣强中学
第四篇
1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概述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其次,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要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关注他们学习数学过程中思想的变化,发挥高中数学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同时教学设计也要重视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接着,数学教学设计要具有创新性。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对不同的数学课程进行设计,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通过导入新课、自我测评、课外活动、阅读探究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学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对各种情况充分考虑,对学生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让教学过程具备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2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2.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2.1.1教学设计理念的优化
在新课改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理念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首先,教学设计具备系统性。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该以全面科学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和教学活动等的关系为出发点,争取做到全方面的优化。其次,教学设计具备针对性和双向性。应该以教依据学、学受于教为原则,对学生个人水平、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充分考虑,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关注每位学生,注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原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心理疲劳,引发他们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最后,教学设计具备反馈性。即教学设计中重视对数学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按照数学教学信息反馈的信息来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然后获取反馈数据,使得教学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如果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应该对设计中各个操作环节、组成要素等进行研究,对原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并及时完善教学方案,确保数学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顺畅性。
2.1.2教学设计写作方法的优化
新课改理念下,应该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写作方法进行优化:首先要进行课程分析,对数学课程的关键、意义、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分析其教育价值、理论价值、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学习本节数学内容的学习心态、学习基础、教学中如何适应他们的思维、年龄特征等进行简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充分考虑,重视个体差异和需求,如此才能真正面向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接着是设计理念的确定。通过哪些措施的采取、课程资源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使得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然后是学习目标的确立。通过行为动词来体现学习目标,使得学习过程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在活动后也方便进行教学成果的检验。最后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对于教学思路、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片断要及时记录且点评,使得教师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能充分展示。另外,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后可以总结教训和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捕捉可以引起反思的现象和事件,在理性的加工和检查中,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2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
新课改理念要求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突出重点,适当进行练习。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充分了解,对每章所学的数学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练习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明确的教学目的,以教学目的为中心,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及时检查,从而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教学目的的明确同时包括要求的合理性,不合理的要求会破坏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结构,太高的要求会使得教师深讲、多讲和快讲,导致学生记不住、听不懂,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在学习过后还要补课,事半功倍。同样,要求过低也会使得教学进度太慢,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讲课的进步不能很好的衔接和配合,使得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没有意思,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会受到影响。另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突出重点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一节课应该一个重点,也就是一个方向,重点太多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太乱。对重要的数学问题,应该花费大量时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来向学生传授,指导他们从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巴班斯坦说过,现代数学教学的特色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有目的的进行每个数学课堂主要课题教学方法的选择,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教师应该讲解;可以通过启发探讨法来解决中等难度的数学问题;对简单一些的数学内容,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自学,然后在课堂中讨论;对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可以通过测验和提问的方法进行。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
2.4高中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在包括教师教学的过程的同时,还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应该做到教和学的协调统一,缺少学生的自我组织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无法实现最优化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最优化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向学生提出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最优方法和途径,那么学生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有很大提高,教学效率随之会不断提升。
3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等多方面的优化。本文首先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最后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全面的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闭志贤 工作单位: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
第五篇
1关于理论层面
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指南,理念是关键.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个过程、也是个结果,更是一种方式,需要我们的不断实践,更需要我们用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在这样几个方面加以引领:
一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学科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这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依据.
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能动性、构建性和社会性是建构主义的三要素.[2]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建构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这里的外部环境是相对于认知主体而言的,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等,更包括教师的活动,它们是与主体共存的一个动态的系统.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3],在这样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自然顺利,为学生实现主动的“意义建构”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易量化,易数字化,这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由于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形象来掌握事物的规律和特征,这就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了充分条件.这从理论层面上为信息技术介入数学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关于操作层面
实践是根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了大量的有益素材,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作用.比如,在讲授《数学》(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使用制作好的课件:圆不动,直线由相离—相切—相交靠近圆,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怎样判断两者位置关系?若告诉圆和直线的方程,又怎样判断呢?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教师呈现的画面自然展开.经过这样的“着色”教学,学生开始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渴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轻松而愉快.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数学情境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境,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一般可以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或图象语言表示.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数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这样就能在上课的初始阶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笔者曾听过立体几何部分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课,教师在Authorware平台上嵌入了《几何画板》中制作的文本、图形和动画.根据引入课题的需要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复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着手,提出问题:“已知直线a平行平面α,怎样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b,使得直线b∥a?”这一问题提出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把握或不知从何处着手.这时,教师展示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经过直线a作平面β,使β∩α=b,随着平面β的移动,直线b的位置发生改变,但a,b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平行)不变.通过观察动画过程,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容易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入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生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理解深刻并能牢固记忆而且过渡自然.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感受”,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参数A,ω,φ的值对函数图象有何影响.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教师制作的课件,自己设定参数的值,观察体会函数图象的变化,从中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设定参数值,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受具体目标的约束,思维可以任意驰骋.通过不同的参数值设计方案,对参数A和ω,不仅得出了由正弦曲线所作的伸缩变换,而且得到了由正弦曲线所作的对称变换.既实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第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味和感悟数学的应用.同时,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比如,讲《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某方面的数据,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的道理.不仅让数学教材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从走进教材到走出教材,而且我们的教师也实现了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有效转变,使得数学教学的过程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介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容易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用实验手段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数学教学的整合思想.
3关于反思层面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该格言同样适用于数学学科.事实上,数学自身的研究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思推动了数学的进步.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使教师“教”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到提炼和升华.
反思之一: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信息技术承担了多重角色,既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协作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的工具、探索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都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创设数学教学的“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起到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维能力.从前面的案例可见,“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其流程为:从实例出发—在计算机上做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和论证.这是一个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能体现数学发明、发现中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能充分展示‘真实的数学’.在数学实验室里,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说明到证明,一切均可在眼前发生,数学的抽象变得易于理解,数学的严谨变得合情合理.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而亲近了.同时,数学实验中也将更多的动手、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4]多媒体技术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不仅能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地获得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之二:把多媒体技术介入到数学学科之中,不仅使教师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累积下思维活动运转更灵活,从而学会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谐、愉快,促进了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的探究.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会带来因为强调教学容量大的“电子黑板”,因为追求漂亮美观的“花里胡哨”,以及情境创设的“泛化、滥化”等问题.比如,用了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问题就非常突出.像讲授椭圆的定义,完全可以用木条加钉子的操作方法处理,方便实用,而有的教师却不厌其烦地做成动画,既费时又费力,投入大、收效小.此外,由于教师的上课和学生的学习因为局限在电脑的周围而减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一点,与课标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更是相悖的.
反思之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解决好“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问题.数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介入,更需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一些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基本运算、直观想象、画表作图、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就应该让其自身来完成,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来代替.我们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当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为目标而得到广泛合理的使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做到“四有”,即:有人,上课时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有动,在设计中体现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有度,能控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总量,保持数学学科的特点,能在教学内容中找到最佳整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最佳需求点;有变,能善于把握课堂中出现的思维迸发点,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中有价值的素材,生成课堂亮点.信息技术介入高中数学教学,使“教、学、做”合一这一现代教学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作者:殷堰工 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六篇
一、教学以基础为主,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针对文科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首先,我把高中数学所用到的但高中课本中没有编排且在初中也未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补充旧知识,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解方程中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高次方程;解不等式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知识是高中数学计算中最基本的解题工具。其次,针对文科生做题量少并且知难而退,碰到难题就跳过,甚至放弃的现象进行纠正。“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高一数学很重要。在课堂上,要注重把握课堂节奏,在必要的时候放慢教学速度,大胆放手,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理解和消化,把基础的东西都弄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不仅可以从基础题的训练中逐步建立和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可以切身地体会“差错”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做到“感谢差错,善待差错”。“感谢差错”是指不要因为一做题就错而感到灰心,“善待差错”是指要从做错的题中寻找和分析错误原因,找出关键问题,逐个击破,重新站起来,通过归纳错题类型,总结经验,最终掌握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把高
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打扎实,记牢固,为高三复习奠定基础,才会在高三时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因为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学生的饮食、住宿等状况也予以适当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不论对课堂的管理还是对整个班风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再加之师生间良好的配合,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用心教,学生努力学,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可以脱颖而出。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列宁有句名言:“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文科生学习数学惯用死记硬背公式,死搬硬套公式去做题,这样的学习习惯不仅大大地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这些习惯必须予以改正。在高中的教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常用逻辑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和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这其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数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对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怒斥或讽刺学生。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教师要善于鼓舞学生,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和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滚动练习
课堂练习是消化、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对一些全面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学生常常要反复练习,较长时间才能领会。练习则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练”可以深化认识,可以激发兴趣,“练”可以提高能力。随着知识的累积,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不再是以听教师讲解为主,而是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方法。所以涵盖所学知识点的课堂练习,教师要非常重视,精心准备。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回潮”现象。有些错误学生犯一次,经过教师的提醒、讲解、强调,能够得以理解,但当再出现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一类题目,进行练习,加强滚动练习。除此之外,练习题的编排和选择除重基础外,还要抓住高考的考题类型,考题方向,只有重基础,抓考点,多总结,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五、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反思学习情况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于自我感悟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能力。让学生准备一个清错本,把做过的错题或错误的想法一一改在清错本上,让学生自己认真总结,改正错误。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把教师讲过的好的解题方法,典型的类型题进行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切记“平均适应力量,再炒一次冷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常是以知识点切片的方式进行讲解的,这样,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连贯的知识网络,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反思,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肯定提高。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文科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共勉,共同为数学教学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岑铁在 常瑞芳 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