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为的全球战略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在2006财年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在接下来的2007财年,华为再次超越了自己,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15亿美元,成为华为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目前,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2个研究所和31个培训中心。
华为所在的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激烈,行业领导地位长期被爱立信、诺基亚、思科、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据,这无形中加大了华为参与主流行业竞争的难度。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众多领域,它几乎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领域内与不同优势的跨国公司展开正面竞争。然而,在这些领域,华为拥有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已初步具备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任正非是华为的创始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一直以来,华为被看作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任正非在华为所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众多中国本土企业家所效仿的对象。特别是在实现公司全球化运营方面,“华为模式”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样板,也是许多华为全球竞争对手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案例分析了华为的全球化战略内容。我们的研究表明,任正非有关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方面的一些创新性认知,使其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在看似“独立自主”发展模式背后,任正非的全球视野使华为构建起“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竞争格局。思维上的超越,让华为在进入21世纪之后快速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
一、华为的早年历史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深圳,6年后在那里与朋友创建了华为公司,经营小型程控交换机、火灾报警器、气浮仪开发生产及相关的工程承包咨询。华为最初主要代销香港产HAX交换机。当任正非发现华为依靠贸易模式不能真正与跨国公司竞争,他开始将精力集中于研发与核心技术。华为抵制了“市场换技术”的诱惑,任正非认为: 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交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的。
华为在1992年研制出一台小型交换机。在1994年11月,C&C08大型万门程控交换机诞生,并在首届中国国际电信设备展览会上取得较大成功。那一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超过了亿元。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信业的10年黄金发展期,政府主导下的电信业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了国内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在与跨国公司竞争过程中,华为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华为在国内每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建立省级市场市场办事处和工程服务体系;在每一个地区、市、县都设立客户经理,他们几乎覆盖了中国各运营商的所有相关部门,像计划部门、运营维护部门、总工办和项目建设相关科室,都随时可以看到华为市场或技术人员的身影。随着C&C08程控交换机在1995年大规模商用,华为成为中国农村通信市场主流设备供应商。公司员工达到1800人,年销售收入14亿元,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位列第26位。1998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较1995年又增长了6倍达到89亿元。华为基本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目标――华为的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中国所有发达省份和主要城市。在传统交换机市场,华为超越西门子和朗讯,与上海贝尔并称为国内最大两家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22%。在接入网市场,华为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智能网、接入服务器等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0%。以SDH为核心的光网络产品市场份额为10%。1998年8月,华为全套GSM设备通过信息产业部第二阶段测试,开始向移动通信领域扩展。
为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华为每年都从中国的重点大学招揽优秀人才。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大约有3000名毕业生加盟华为。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被华为录用,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第一年的综合收入可高达10万元。当时,华为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7岁,超过9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公司拥有数千名博士,并在1996年建立起博士后流动站。
任正非坚持企业人力资本增值一定要大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知识资本化”原则,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华为根据员工的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和风险承诺等方面情况,由公司的各级人力资源委员会评定后给定配股额度,以虚拟受限股、期权、MBO等方式,让员工可以拥有公司股份。任正非从一开始就是华为的真正领导者与管理者,他将个人的烙印与秉性深深地注入了华为,而这种“人治”情况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奇怪。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安顺,祖籍浙江浦江。1968年,任正非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14年后以副团级身份转业来到深圳。在创业不久,任正非提出了华为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级通信设备制造商,他将此看作是一种使命感和信念。任正非说:
我们若不树立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导向,就建立不起客户对我们的信赖,也建立不起员工的远大奋斗目标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华为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世界级的概念。
尽管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但任正非认为,所有要完成的事情都有困难,找借口、光喊困难而不去努力克服的人绝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任正非将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要求西点军人始终坚持的三大信念“责任、荣誉、国家”修改为“责任、荣誉、事业、国家”,以此作为华为新员工必须永远牢记的誓言。任正非所加入的“事业”概念,就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追求。
任正非对毛泽东有着深厚情感,他曾是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任正非在华为表现出很多模仿毛泽东的思想、言论甚至是表现方式。我们从当时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刊发的一些文章名称中可见一斑。例如1995年12月26日在市场部整训大会上发表的《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98年的《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等。
二、改造华为
华为在1998年成为中国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任正非意识到,公司规模的快速膨胀与发展是空前的危机和压力。任正非始终牢记华为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当时的华为“取得产品技术突破后,不仅不能打遍全世界,而且在家门口也未必有优势。”任正非说,“现在是有机会也抓不住,最多在中国非主流市场上打了一个小胜仗。”
任正非一直希望了解世界大公司是如何管理的。从1992年开始先后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走访了法国阿尔卡特、德国西门子等行业领先跨国公司。任正非是一位善于观察和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海外访问,给了他很多触动。在1997年圣诞节前后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等4家公司后,任正非深思熟虑与权衡之后对华为提出的一系列改造计划。
研究表明,这些改造奠定了华为全球运营的根基。而任正非的这些改造并非基于“独立自主”或“中国式的”,而是建立在全球视野基础上所勾勒出的“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未来发展战略。
1、改造管理
任正非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改造华为内部管理,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他甚至强调,“要把生命理解成一种灵魂和精神,要将这种灵魂和精神注入到管理中去。没有这种精神的干部都要下岗。”
一部起草3年的《华为基本法》在1998年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企业宪法”和制度体系。任正非开始寻找建立世界级企业的制度保证,他希望通过学习《华为基本法》这种方式,能够将存在于自己大脑之中的价值观有效“移植”到新的管理者大脑之中。任正非曾指出: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十分关心并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怎么使这些动力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的自我优化。这个一同努力的源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所确认,同时接班人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文章中,任正非进一步指出: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技术、人才和资金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摆脱三个依赖,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我们起草基本法,就是要管理构建起一个平台和一个框架,使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与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关注规模经济效益不同,任正非坚信“大规模不能自动地带来低成本,低成本是管理产生的”。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中,任正非指出:
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
任正非希望华为的未来发展能够超越对单一竞争要素――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依赖,而且不以盲目的低成本制造为立命之本。他希望华为能够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商业机构,进而才能成为世界级企业。在向自己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华为基本法》确立了宏观管理的架构,任正非“通过一系列的子法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引进非常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管理目标能够真正实现。”不过,任正非反对在管理问题上故步自封,他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倍加推崇,曾非常明确地指出:我坚决反对搞中国版的管理、华为特色的管理。所谓管理创新,在现阶段就是要去消化西方成熟的管理。
任正非较为欣赏IBM公司,他会经常提及郭士纳领导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并对IBM的管理能力赞赏有加:
IBM是一个具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公司,而华为还处在一个学生娃、课本式的幼稚管理阶段。我们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不希望掉到河里去。我们应该看到IBM已经站在相当高的高度,它的坐标是世界级的,所以IBM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理解。
华为在1998年锁定IBM为自己通向世界级企业道路上的学习榜样和战略合作伙伴。华为首先确定业务模式由电信设备制造商向电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转型,以充分发挥华为产品线齐全的整体优势。这样也可以借鉴IBM自1993年以来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大约50位IBM管理咨询顾问进驻华为。在前后5年时间内,华为为此投入约5000万美元改造内部管理与业务流程。华为还组建了一个300人的管理工程部,以配合IBM顾问的工作。
2、改造流程
华为与IBM的合作项目――“IT策略与规划”在1998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目的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由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项目。
在依靠低成本制造取得一定市场地位后华为意识到,产品成本不仅仅体现在制造成本层面。IBM顾问团队在1999年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华为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与领先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1)华为的订单及时交货率只有50%,行业领先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为94%;2)华为的库存周转率只有3.6次/年,跨国公司平均为9.4次/年;3)华为的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25天,跨国公司平均水平约为10天。IBM顾问指出,华为的供应链管理仅仅发挥了20%的效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华为供应链管理效率的低下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的“通病”。尽管中国企业十分关注降低制造成本,但注意力却只集中在制造环节本身,而很少关注制造环节以外的成本与效率的问题,导致综合运营成本经常处于失控状态。
事实上,我们强调“链条对链条的竞争”理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提示中国企业能够关注如何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端对端的整合力”,即从原料采购到客户管理等各产业价值链环节中,中国企业该如何依靠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来整合原材料、制造、渠道、品牌等资源。
华为在2000年引入IBM集成供应链管理,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统一的供应链管理部,它包括生产制造、采购、客户服务和全球物流。IPD在华为的实施很快引起了很大争议,也一度导致华为的市场反映速度明显放慢。任正非要求,“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推进集成产品开发的实施。”最终,任正非强大的推动力和个人魅力让这个艰巨的流程变革项目不断推进实施,他始终相信,用最教条主义的方法来推进这次变革也许不是最完善的,但的确在华为是最有效的。任正非坚信:只有先将IBM的东西系统性地吸收进来,才能真正搞明白哪些适合华为,也才能够看清楚华为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再从整个企业环境角度将变革持续不断地推动下去。
当华为的业务流程变革在任正非的坚定推动下最终得到实施后,公司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如果说这种变化最初表现在华为内部的动荡,那么在2000年之后华为积极拓展全球业务时期,它对提升华为在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的管理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全球对接性,则相对隐性了许多。或许,这种流程变革就像是一种行业的“世界语言”,当你掌握它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而如果你不掌握它,则只能用一种原始的方式沟通。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从事OEM生产,在任正非看来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产业分工方式。
3、改造企业文化 在流程变革最艰难的1999-2000年间,IBM管理顾问对华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了阶段性总结:华为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性做好,却有足够的时间将事情一做再做。华为公司等级森严,缺乏沟通文化,导致试图通过各种组织调整和会议来解决问题。很快,任正非意识到,华为过去赖以成功的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因素现在变成了管理变革的阻碍。
任正非认为,管理变革的困难真正出现在“体用之争”层面。华为引入IBM的管理方法被看作是纯粹西方的现代管理理念,但公司内部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中国式”的,或者说是“过去的华为式”的。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维方式在员工层面形成了“体用割裂”的行为方式,这种看起来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不过,任正非同样反对“全盘西化”,他认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样,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国际化的正确选择。在2000年,任正非提出了著名的“灰色理论”,这即使他哲学思维的体现,也是华为文化变革方向的概述:
灰色就是黑与白、是与非之间的地带;灰色的含义就是不走极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在坚持原则和适度灵活中处理企业中各种矛盾和悖论。
华为在2002年初对总监级以上的高级管理者进行了为期几天的封闭培训,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8名学者讲授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西方哲学思想。任正非希望借此开拓高层的视野,重塑他们的思维模式,为管理变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思想基础。
任正非相信,日本、韩国等亚洲企业走向世界级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企业文化变革的痛苦历程,也曾经为跨越文化障碍交过高昂学费。因此,只有建立符合世界级企业需要的企业文化,华为的业务流程变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选择自己的企业文化问题上,任正非强调东方智慧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华为的国际化,必须实现“道术合一”;华为要超越“体用之争”,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制度才是企业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而这种企业文化与制度的融合过程本身就需要一种新的催化剂――人的职业化。
2000年起任正非有意识的减少表面“运动量”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不再像过去一样注重以“搞运动”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多时候,他会谈论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管理变革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公司正在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稀释文化和情感的影响。”
任正非说:与国际对手间的巨大差距,如果不首先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流程化组织和职业化的员工队伍的话,则不可能在高端的产品及市场领域与竞争对手抗衡,更无法实施收购兼并策略,因为一群青纱帐里走出来的“农民”绝不可能去运营国际化的现代企业,也无从去消化买回家来的“西式大餐”。
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口号,有人说华为运行得平平静静,没什么新闻,是不是没戏了。我们说这叫“静水潜流”。表面很平静的水流,下面的水可能很深很急。我们现在一步步地改革,就是为了让你们的心情也平静下来,随着潮流慢慢走。华为现在很平静,说明公司已经逐渐规范化了。
华为借助一系列手段,如任职资格制度、5级双通道职业发展路线等,来推动员工职业化水平。最终,华为的员工职业化与管理变革成为一个方向上的两条线。职业化的人与管理创新之间的“排斥反应”大幅度减少。
为了实现世界级企业发展目标,华为对公司“外交”文化也做出了修正。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构想: 和平与发展是国家之间的主旋律,开放与合作是企业之间的大趋势,大家都考虑到未来世界谁都不可能独霸一方,只有加强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获更大的共同利益。
所以他们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些机会。这种广泛对等的合作,使我们的优势很快得到提升,可以迅速推出很多新的产品,使我们能在很短时间提供和外国公司一样的服务。
三、实现全球运营
1996-2000年是华为实现全球运营的探索阶段。任正非始终牢记华为的目标,在2000年他提出,华为要成为世界级企业,海外市场收入要在5年之内超过总收入的50%。这个目标在最初的2年内收效甚微,但从2003年开始,华为海外市场增长明显。到2005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达到48亿美元,占公司全年总收入82亿美元的58.5%。
在2001年“欢送海外将士出征大会”上题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的讲话中,任正非说:
华为正面临着一种机会与危机⋯⋯我们经历了10年的积累,以客户化的解决方案为先导的产品体系有了较大的进步,有希望搏击世界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检验自己。只要勇于自我批判,敢于向自己开炮,不掩盖产品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有希望保持业界的先进地位,就有希望向世界提供服务。我们不尽快使这些产品全球覆盖,其实就是投资的浪费,机会的丧失;随着我们的管理逐步国际化,IPD、ISC、财务四统一、IT、任职资格、虚拟利润方法、述职报告制度⋯⋯的推行,华为将面临内部组织越来越开放,允许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这些优秀人才,将一同与我们奔向战斗的前方,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2001年之后,华为将是否愿意主动投身海外市场作为选拔和晋升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华为也向海外市场人员倾斜,他们的奖金可以是国内人员的3-5倍,津贴会根据地区差别从50美元/天至2000美元/天不等。在一些危险地区,如伊拉克、阿富汗,员工年津贴可能达到几十万元。华为鼓励员工家属到海外探亲,每年报销3次往返机票。如果家属愿意,还可以在海外陪同。对于那些在海外市场待满3年的员工,可一次性获得15万元的安家费。
1、在欧洲市场的拓展
在2000年,华为STM64光传输系统成功应用于德国PFALZKOM本地网和BERLICOM城域网。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产品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2003年的销售额约为3000万美元,2004年达到5000万美元。华为承认,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是把自己送进了学校,任正非将此看作为“把华为送上海外市场去磨练”,他指出:
我们的游击作风还未褪尽,而国际化的管理风格尚未建立,员工的职业化水平还很低,我们还完全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能力,我们的帆船一驶出大洋,就发现了问题。我们远不如Lucent、Motorola、Alcatel、Nokia、Cisco、Ericsson⋯⋯那样有国际工作经验。我们在国外更应向竞争对手学习,把他们作为我们的老师。这段“痛苦的进化过程”更多情况下被看作是对思维方式的挑战,这不仅仅指东西方之间的思维差别,还包括华为一直致力于打造的“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任正非强调超越“体用之争”,这是一个系统地学习全球化商业规则、语言,甚至思维方式的过程。
华为在21世纪初的几年内持续优化自己的管理,这包括建立起执行管理团队、针对全球50大运营商建立一对一的全球系统部、整合产品线以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华为2005年起还在欧美主流商业杂志上投放广告,如《Economist》、《Business Week》、《Total Telecom》、《CRN》、《IT Week》等。华为通过商业广告推广自己的理念――“技术恒变,沟通永存”,广告语为“We hear you.”,据了解,华为的管理层会拿出70%的时间来倾听全球客户的“声音”。
华为最终在2005年12月26日成为英国电信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在成为英国电信“21世纪网络”的供应商后,华为在欧洲市场的名声得到大幅提升、路透社、法新社等欧洲主流媒体称,华为已经迅速崛起,加入到世界级电信设备供应商行列。
华为还在2005年11月与全球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签订了全球采购框架协议。在2006年2月的西班牙巴塞罗那3GSM全球大会上,华为与沃达丰联合宣布,在未来5年内为沃达丰运营的21个国家提供定制手机。
2、“全球合资”战略
美国是任正非认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主流市场。1999年,华为在美国的通讯走廊达拉斯开设了一个研究所,专门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产品。2002年6月4日,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全资子公司Future Wei,向当地企业销售宽带和数据产品。就像它在西欧市场一样,华为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性价比上。华为芯片以前直接进口需要200美元一片,而自己设计、到美国加工生产,只要10多美元。
思科在2002年开始对美国市场中的华为数据产品进行全面围剿。2003年1月22日,思科向美国德克萨斯州州马歇尔镇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指控华为在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方面的21项罪名。
2003年3月20日,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宣布成立一家全球性合资公司――华为3Com通信技术有限公司,3Com投资1.6亿美元获得合资公司49%股权。根据协议,在中国和日本市场将以合资公司的品牌销售数据产品,其他市场则以3Com品牌销售。
一些观点认为,与3Com成立合资公司是华为危机处理的一种权宜之计。不过,更为准确的时间表是早在2002年,华为与3Com就已商议成立合资公司一事。与华为的合资被是3Com重回高端市场的重要战略行动。3Com公司总裁布鲁斯•克勒夫林认为,与华为的合作使他对满足高端企业网用户需求充满信心,华为的价格合理、性能卓越的产品以及训练有素的设备安装和技术维修队伍也使他相信将会帮助3Com 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任正非也相信,与3Com建立全球合资公司对华为具有同样的战略价值,他指出: 3Com的驰名品牌及其全球性经销渠道,对合资公司是直接和长远的贡献合资公司将大大加快华为新兴企业网络业务的全球化进程,这将允许我们在世界几乎每一个主要国家销售我们开发的产品。
华为在2004年8月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组建了另一家全球性合资公司,专注于TD-SCDMA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合资公司取代了思科成为西门子数据产品的制造商,但这曾一度引起3Com公司总裁布鲁斯的不悦。因为按照华为-3Com的协议,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全球市场应该交给3Com来运作。华为说服3Com的方法是:“华为-3Com合资公司每赚100美元中就有3Com的49美元,这100美元如果通过西门子则更容易赚到,为什么非要你们自己去做呢?”很快,通过西门子渠道的销售量超过了3Com,2004年华为欧洲市场数据产品销售额突破了1亿美元。
在2006年2月,华为与电讯巨头北电网络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由北电持有多数股份,总部设在渥太华。合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面向全球市场开发超级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北电网络拥有百年历史,在北美市场拥有较大影响力,与Verizon、Qwest等北美大型电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一直处于简单调整期,2004年曾假账问题险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华为在2005年的销售收入已达到82亿美元,与北电网络差距不大,且保持了良好的赢利性。华为希望,与北电网络的全球合资能够帮助其在北美市场获得更大增长机会。在完成一系列全球合资后布局后,华为对比了花费4年时间、数亿元资金打通英国电信认证体系的收益。思科总裁钱伯斯将华为视作“第四代竞争对手”,华为则看到,“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在实现公司全球化运营方面,华为希望新的增长点会来自于这些全球合资公司,而且会有效化解华为自身在这些领域内的风险。
现在,华为建立起了一对多的全球合资体系,任正非期望能够以全球视野把握好合资公司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平衡,在合适的时候能够完成“金蝉脱壳”。
华为在2005年11月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合资公司2%股权转让给3Com公司,后者以51%股份获得合资公司控制权。华为所得到的承诺是,原来由3Com负责的20多个国家,包括北美市场将全部开放给华为。2006年11月,华为将在合资公司中的49%股权以8.8亿美元出售给3Com。3Com关闭了美国本土路由器和交换机研发队伍,将相关研发任务外包给华为,自身专注于原“华为-3Com”合资公司的运营。
3、华为的全球架构
截至2007年,华为72%的销售额都来自海外市场。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市场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核心网、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如ITU、3GPP、3GPP2、OMA、ETSI和IETF等。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IP QoS和安全领域,华为已经提交了800多篇提案。在过去的4年里,华为也已经成为3GPP和3GPP2的积极参与者,并在核心网络、业务应用和无线接入领域提出了1500多项提案。
华为担任ITU-T SG11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3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术组主席、OMA GS/DM/MCC/POC 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员等职位。华为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6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0,569件,包括中国专利申请22719件、国际专利申请4362件、国外专利申请3488件。
第二篇:宝洁全球战略
宝洁在金融危机中,在雷富礼正式将CEO、董事会主席宝座让位于麦睿博的情况下,仍有着良好的表现。尽管宝洁全球净销售额(net sales)下降了3%,降至790亿美元。织物及家居护理产品的净销售额下降了2%,降至232亿美元。这是10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看起来似乎结束了连续增长,正在进入下行轨道。
但如果我们分析其财务报告就会发现,其营运利润率(operating margin)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2009财年,总利润下滑了80个基点,(毛利率Gross Margin)降至净销售额的50.8%,但这主要是受物价上涨和能源成本提高以及不利汇率的影响。
而2008年底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宝洁业务有所下降的大环境,相对于一些跨国公司在危机中一泻千里的业绩表现,宝洁的表现已属优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宝洁在许多发展指标上都仍然继续发展了前十年优势。
在发展中市场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剥离,终止经营收益(Discontinued Operations)相比上一财年有大幅增长,由2008财年的2.77亿美元升至2009财年的21.43亿美元,这一部分收入多来自剥离出去的业务。这是净销售收入的下降核心因素,美丽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大品牌策略得到进一步贯彻。正如笔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中认为,雷富礼时代制定的宝洁战略仍未过时,仍将长期对宝洁的整体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的指引作用。
2009年开始,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已涌现两个百亿巨头,尽管与宝洁、联合利华全球生意相比仍然力量弱小,但制定更为长期战略的举措需要提上日程。然而本土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应当从何入手?该如何进行?笔者有幸在最早设立战略规划部门的本土日化企业中任职,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承担着关键作用。经过长期的战略研究,笔者发现,本土企业走过的路宝洁们早已走过,本土企业将要走的路,宝洁们也已大多经历。只有研究宝洁们的成功之道,从中找出关键因素,才有可能找到一条持续的成功之路。
一、宝洁的全球战略
宝洁有明确的全球战略,有着明确的战略架构与支持体系,并在各个阶段确定不同的重点去实现其全球战略。
(一)宝洁战略架构
宝洁将其战略架构总结为八点,从宗旨与价值观、目标出发,以CEO主导的策略出发建立优势,以组织架构和系统、创新、领导力、文化作为战略保障体系支持。
1、宗旨和价值观是根本。宗旨是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价值观是正直、信任、领导力、主人翁精神、用服务赢得消费者。
2、设置正确的增长目标,既可实现又可保证竞争地位。公司内设定乐观目标,但对投资者和股东则承诺能实现目标。外部目标是生意额保持4%~6%增长,每股盈利两位数增长。
3、CEO主导策略的制定,创造忠诚的消费者驱动商业模式。集中于宝洁增长的四个核心业
务及其品牌;高增长、高利润、高回报战略;新兴市场及低收入人群战略。
4、平衡自己的核心优势,聚焦于优势业务。宝洁核心优势是品牌、创新和零售商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资本密集、开始商品化、本地化比全球化更重要的领域是弱势。
5、“从内部推销开始”的文化量身定做组织架构。全球业务赢利中心、全球市场发展组织和全球共享服务;用矩阵架构在独立和依赖之间、自主和联合之间取得平衡。
6、创新是活力的源泉,是商业模式的心脏。创新领导力需要持续的能力和投资。广义地定义创新。消费者更关注整体的品牌体验,而不仅是某个产品的功能。注重内部外创新相结合。
7、培养激励型领导力。遵循严格的培养方式。CEO参与“500位顶级候选人”的职业规划,董事会每年一次,高级管理团队一年三次进行领导力培养评估。培育创造人才把握机会解决问题条件的领导力。保持领导人才的国别多元化、性别多元化。
8、塑造越来越有胆量和协作精神的文化。创造并保持开放、协作和拥抱变革的文化;真实世界的挑战和威胁将持续地导致宝洁的文化变革,预见和领导变革。
(二)宝洁战略主题
为了保证战略在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以保持战略活动的持续提升,宝洁每年都制定不同的战略主题。2008年宝洁将发展主题定为“力求创新”,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及成本的急剧上涨,单纯依靠规模扩大为企业带来利润凸显压力,广泛地创新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明智之举。
业务单元方面,美容演变为美尚,从主要针对女性消费者蜕变为整个美容产业;此外,加重健康业务单元。宝洁进行了全球业务单元的调整,显得更为清晰:将吉列并入美容单元,并分出健康护理,成立美尚业务单元;将健康护理与食品、咖啡及宠物护理组合成了健康单元;将织物及居室护理和婴儿及家庭护理组成家居单元。
吉列经过两年的发展最终融入美尚业务单元,标志宝洁真正融合了吉列。
(三)宝洁增长战略
宝洁认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找到持续的生意增长点。宝洁经历过上世纪末的增长困境后,总结出“三大、三高、发展中国家、低收入人群、相关多元化”的增长战略并加以贯彻实施,在近年来获得了良好的表现。
1、大品牌战略:2008年较之2001年,24个超10亿美元的品牌,销售量平均增长7%,20个5-10亿美元品牌;44个品牌占宝洁销售额的85%,利润的90%。
2、大市场战略:2008年较之2001年,16个国家的销售量平均增长7%。
3、大客户战略:2008年较之2001年,前10名零售客户销售量增长8%。
4、高增长、高毛利、高回报战略:美容品类销售额2008年较2001年翻倍达到195亿美元,净利润三倍达27亿美元;健康护理销售额2008年较2001年翻倍达到146亿美元,净利润四倍达25亿美元;家居护理销售额翻倍,净利润三倍。
5、发展中国家及低收入人群战略:发展中国家市场销售额年增长18%,贡献1/3的销售额,利润率可与发达国家利润率相比。
6、相关多元化战略:主要沿着自己的核心优势进行多元化。宝洁认为,其最健康的业务处在全球性市场,是由品牌、创新和零售商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驱动的。而最弱的业务则处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比如尿布和生活用纸;或者是处在已开始商品化的领域,比如食物和饮料;当与传统大众零售模式偏离太远时,也会陷入麻烦。最后,是那些本地化比全球化更重要的领域,如烹饪油和花生酱都是弱势业务。
(四)宝洁组织战略
1、矩阵化战略。雷富礼上任后,尽管更改了前任许多政策,但1999年组织结构的矩阵化改革得到保留与发展。以GBU(Global Business Units)和MDO(Marke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为两个面向构成。这意味着同一业务将同时受到全球生意单元的领导,也接爱当地行政领导的协调。
2、全球一体化战略。宝洁当地职能部门以接受全球生意单元领导为主而以接受当地区域行政总裁领导为辅的模式,这与一般也采用矩阵式管理的跨国公司相反。在宝洁,矩阵之后,各区域总经理,不管行销,所有的产品定位、定价、策略都是全球制定。
(五)宝洁人力资源战略
宝洁认为,人是企业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宝洁最根本的资本。因此宝洁制定了内部培养制度,对员工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针对性培训,统一价值观,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梯队。
1、内部培养制度。宝洁一个名叫“内部培养”的领导计划。这个计划对每个管理者的表现进行微观分析,以便观察能否胜任下一职位。雷富礼表示,在宝洁,最高管理层的50个职位每个都有相应的三个候选人。
确保这个计划得以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忠诚。宝洁极少雇佣外来军,都是从内部提拔,那才是其选才的第一选择。从实际结果来看,从宝洁内部提升的管理层人员都表现不错,但使用猎头的公司找到的人才其失败率达50%。
刚入职的商学院毕业生是成为未来宝洁人的主要来源。宝洁发出招聘通告后,在往年,大约600000名求职者中,只有2700名可以进入宝洁。
如果一个有才华的年轻助理想要成为首席运营,宝洁将会给他提供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让
员工在不同的国家和部门得到锻炼,就培养了一个实力很强的潜在领导者。
宝洁有一个大型的人才数据库,里面综合了138,000名员工的信息,宝洁会根据每月以及每年的表现来认真评价这些优秀人才的业绩。这期间,宝洁员工会一起谈论他们的职业目标,下一份理想的工作,以及为帮助其他员工所作的努力。如果出现一个职位空缺,会拉出一个可以立即补缺的员工名单,比如可以立即奔赴东欧的某个国家就职。
是否积极培训他人也将最终决定培训人员提升与否。因为宝洁认为一个不能培养他人的管理者也不会吸引最优秀的员工。
2、全员、全程、全方位、针对性培训。宝洁的培训特色就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和针对性。具体内容如下:
(1)全员。全员是指宝洁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从技术工人到宝洁的高层管理人员,宝洁会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内容。
(2)全程。全程是指员工从迈进宝洁大门的那一天开始,培训的项目将会贯穿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种全程式的培训将帮助员工在适应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稳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宝洁内部提升制的客观要求,当一个人到了更高的阶段,需要相应的培训来帮助成功和发展。
(3)全方位。全方位是指宝洁培训的项目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宝洁不仅有素质培训、管理技能培训,还有专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和电脑培训等等。
(4)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所有的培训项目,都会针对每一个员工个人的长处和待改善的地方,配合业务的需求来设计,也会综合考虑员工未来的职业兴趣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3、统一价值观。宝洁的价值观就是主人翁精神、积极热情、信息、诚实、领导能力。
面对新的世界环境,宝洁又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和标准。宝洁认为,如果公司想胜出,其价值观必须与外部保持联结,而且要与现实和未来相符。在确立标准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要问:是否赢得了消费者?是否战胜了最强的对手?由于宝洁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变得以内部为重,最近向年,宝洁认为应从外部的视角重新为公司的价值观定位。比如,“信任”曾一度被理解为员工相信公司会为他们提供终生的工作保障,现在则被重新定义为消费者对宝洁品牌的信任。还有标准,宝洁也从外部视角进行了重新定义。公司开始衡量宝洁品牌在消费者家庭中的渗透度,还有消费者的忠诚度。
二、对本土企业战略规划的思考
(一)宝洁战略小结
宝洁是一个令人紧张的对手,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标杆。从上述分析与论述可以看出,宝洁的战略架构清晰,从宗旨与价值观出发,制定明确又正确的目标,又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正确策略,确定了正确的主营业务规划。策略的实现需要体系性的支持,其中组织架构、各
种管理系统是有形性、硬性支持。而创新、领导力、文化则是无形性、软性支持。
在增长战略上,宝洁的“三大、三高、发展中国家、低收入人群、相关多元化”战略,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在组织战略上,宝洁利用矩阵化、全球一体化改革,既保证了专业性、地区灵活性,又使得总部战略得到了一致性的支持。
在人力资源上,从内部培训、系统培训、价值观一统方面让我们认识到了优秀跨国公司人才是第一资本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深度运用到了实践中。
(二)本土企业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
排名前几名的本土企业大都有着简单而宏大的生意目标。但想真正实现目标并能与跨国公司长期共存,则不仅是完成生意目标这么简单,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本文仅是对宝洁战略的管中窥豹之作,尽管宝洁认为其战略可以用一张纸来说明,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张纸的背后是无数的研究资料,无数研究人员时间与资源的投入。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宝洁这张纸,而忘记了这张纸背后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本土企业大都存在着系统性的战略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认识与改善。
第一个问题是对内外部环境认识不深入。本企业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着什么关键资源与关键能力?这种资源与能力在未来是否还能发挥关键作用?未来企业的经营领域中将发生什么变化?企业将塑造什么样的资源与能力加以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本土企业大都没有深入思考与论证,不知彼也不知已,焉能成功?
第二个问题就是一切经营活动围绕生意目标,而不是围绕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生意目标仅是短期的、经济活动量化的一个表现,而培养一个能持续带来良好经济表现的能力,才是关键。
第三个问题是战略体系性不足。目前,本土企业不能说没有战略,但往往存在战略目标不明或不全的问题,存在着各种硬性与软性支持体系规划不足的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建立常设性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控体系?我们是否需要改善我们的企业治理结构?我们是否需要改善我们的组织体系?我们是否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我们是否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我们是否需要建立服务于战略的人力资源体系及各种职能体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第四个问题是战略与执行两张皮,缺少常规性的战略管理。缺少从战略到战术的一体化实施方案。本土企业的战略往往没有形成文本,大都只存在于决策者的思维当中。因此,一般的员工并不十分清楚,即使清楚一部分,也不成体系。而在执行过程中,当然也就很少会自觉地按照战略的要求制定战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近几年本土企业出台的一系列策略就会发现,其的策略是极其缺乏连贯性、稳定性的。本土企业应当竞争的反应很快,但却没有围绕自己的战略,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会被竞争对手的战略牵着鼻子走,在别人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战略。
此外没有处理好战略与流程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战略与组织架构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战略与业绩管理的关系,往往导致战术偏离战略,战略失去战术的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战略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它涉及企业的深层次问题,细节决定完美,战略才会决定成败。所有企业的失败最终最可以在战略上找到失败的答案。
(三)本土企业战略设计关键点
企业战略规划是统御全局的经营方案,显然在这一篇文章当中当然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但我们只要在设计战略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关键点,战略规划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1、是否有深入分析的内外部环境?
2、是否有梳理清晰集团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3、是否有制定更为明确、合理、系统化的目标?
4、是否有制定合理的主营业务规划?
5、是否有制定合理的增长规划?
6、是否有有制定合理的投融资规划?
7、是否已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8、是否有制定合理的组织架构?
9、是否有制定合理的信息化体系?
10、是否有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11、是否有制定合理的各种职能战略目标,以支持总体战略?
所有这些设计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有一定资源的支持的,企业的战略部门必须取得董事层高管层的支持,加强战略知识在中高层中的培训,完善战略部门的职能规划、人员编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一套从战略出发流程保障体系,从战略出发的业绩管理体系,打造战略与战术的一体化的战略管理系统。
第三篇:大众全球战略报告
大众全球战略报告
德国大众集团目前是德国最大企业,2011年打败日本丰田,美国GM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首。大众集团将自己在全世界的业务分为四个责任地区,即:欧洲地区、北美地区、南美和南部非洲地区以及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所辖范围除本地区的各国外,还将包括前三个责任地区所不包括的那些国家。大众集团进行这样的责任地域划分,目的是要明确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集团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
1.多品牌战略
大众集团的竞争优势之一在于多品牌战略(10大品牌,从极低油耗到功率的豪华车)、跨越几乎所有级别的全系列车型(240多种车型,微型车到50 t卡车)、覆盖全球所有主要地区的销售(欧洲、中国、美市场名列第一)。大众集团将乘用车品牌分为两组以保持品牌的格,经典系列包括大众、斯柯达、宾利、布加迪,运动系列包括奥迪、亚特、兰博基尼。.平台战略和模块化战略
平台战略和模块化战略是贯穿乘用车产品的核心战略,是保证车型系列经济性的最关键因素。
平台是指所有与汽车外在模样无关的东西,通常根据轴距区分不同平台。平台战略不是大众汽车的发明,但大众比其他公司对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全面,运用得更好一些。简单的平台概念出现在早期有多个品牌的美国汽车公司,他们不同款式的汽车采用了很多相同的部件。大众的平台战略要追溯到80年代末奥迪80和奥迪100及后续A4和A6等产品上,不同的车型之间从部分零部件共用,到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之后从1997年开始形成以第4代高尔夫为代表的涵盖多个品牌车型的A平台[2]。多年来大众集团的产品群建立在不同级别的平台上,同一平台可以有不同品牌的产品,如A0级平台PQ24有波罗、法比亚,A级平台PQ35有高尔夫、途安、明锐等。
3.动力系统战略
能源和动力总成技术的发展包括两方面:通过实施发动机小型化战略,采用包括TSI、TDI和DSG以及大众汽车Blue Motion和斯柯达Greenline等先进的技术组合,最大限度提高内燃机的燃油经济性和传动效率。同时,积极开发面向未来的动力技术,如混合动力、Twin Drive和电驱动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技术。
大众TDI柴油机节能环保,在欧洲应用广泛。DSG变速器在上世纪80年代曾用在奥迪赛车上,大众公司2002年开始在量产车上推出。相比新能源、混合动力等技术方案,大众集团通过TDI和TSI发动机配合DSG变速器来减少油耗和排放的技术更加成熟,成本也更经济,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至2011年底,大众集团现有产品中已有26款车型CO2排放低于100g/km,第3代普锐斯混合动力的CO2排放为89g/km,而波罗Blue Motion可以做到87g/km,显然波罗的性价比更高。
4专利战略
大众集团同其他公司一样,也非常重视专利布局,在德国专利排行榜一直位列前10名以内。2011年,在全球共申请3182件专利,其中1418件德国专利,1764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技术领域涉及信息、驾驶辅助系统、电驱技术、轻量化设计等。
虽然专利申请总量不及丰田和通用汽车,大众集团的专利布局同样与集团的战略相适应。实际上,专利数量与竞争力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例如微软公司的专利远多于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甚至有很多外观设计专利,但是苹果公司当前的创新竞争力更为强大。
5.本地化研发
大众集团重视新兴市场的本地化研发,在中国、巴西、印度都有研发机构。大众汽车与中国的合作已经成功地延续了30年,是中国汽车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市场连续3年产销量全球第一,大众集团占据20%的份额,占据市场先机,领先于其他跨国企业。中国市场也是大众集团多个品牌的最大单一市场。
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早在1992年就开始桑塔纳2000的开发,1997年上海大众技术中心得到上海市认定。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联合开发和自主开发,上海大众已经形成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共同签署声明,联合开发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新一代B级平台,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新技术先进轿车,将上海大众纳入其全球研发体系。本土化的研发力量结合大众集团的先进技术使合资企业的产品更适合本地用户的需求,成为市场标杆,例如朗逸、新帕萨特上市后即成为畅销车型,是本地化研发的成功范例。2009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开始实施“2018战略计划”,更为看重中国市场。从2012-2016年将在中国新增投资140亿欧元,用于发展新技术、开发和引进新车、扩充产能及推广全系品牌。
6.广泛的联合研发
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和零部件研发能力,为大众集团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既有Robert Bosch、Continental、ZF、Hella等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也有IAV等大型汽车工程技术公司。与外部研发力量的合作节省了研发时间,形成了良好的研发生态系统。
大众集团的对外合作也包括与竞争对手的合作。10年前,大众与丰田曾在低耗油的直喷型发动机领域开展合作,丰田将自己开发的汽油直喷发动机的所有专利转让给大众公司,大众公司则把自己的柴油直喷发动机提供给丰田,用于丰田在欧洲市场的高级轿车上。双方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增强竞争力。
第四篇:MTV网络的全球战略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MTV网络的全球战略
MTV网络巳成了全球化的一种象征。总部设在美国的晋乐电视网(简称MTV)成立于1981年,自1987年开通了MTV欧洲台后,就在北美以外进行了扩展。现在的MTV网络为媒体跨国集团Viacom所拥有,包括另外两个兄弟频道Nickelodeon和VHl(一个专为战后婴儿潮一代所设的音乐台)。2002年在其年收益30多亿美元的基础上产生的营运利润超过了14亿美元。自1987年起,MTV已成了世界上普及面最广的有线节目。至2003年3月,该电视网已有30个频道,将清晰的信号馈入输送至166个国家,总计达4?13亿个家庭用户。虽然美国的家庭用户仍比其他各国多,为8 500万户,但增长最快的却是其他地方,特别是亚洲,那里35岁以下的人口几乎占该地区30亿人口的2/3,中产阶级的人口正在迅速增加,而且电视在家庭中也普及得很快。MTV网认为,每天的每一秒钟,全世界约有200万人在观看MTV节目,而大多数的观众都在美国之外。尽管MTV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它的全球扩张在开始时并非一帆风顺。1987年,它在欧洲播放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由讲英语的美国流行歌曲的播放员编制的节目,电视网的美国经理人员天真地认为欧洲入会趋之若鹜地欢迎美国节目。但是欧洲的观众除了对一些全球超级明星(如当时的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等)能认同外,他们的情趣是出入意料地本土化的。在德国流行的东西到了英国可能并不受欢迎。许多在美国大红大紫的音乐场景的却遭到冷遇。MTV的结果亦如此。当地大量的模仿作品,换上单个国家本土的音乐场景的播放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欧洲大量涌现。它们从MTV网抢走了观众和广告客户。MTV电视网的董事长汤姆?弗雷斯顿(Tom Freston)解释说:“对于究竟什么能联系观众,以及把他们一起吸引过来,我们了解得还很肤浅。因此我们的进展并不顺利。”
1995年,MTV网改变了它的策略,它对西欧不同地区作了不同的馈入。现在共分为八类:英国和爱尔兰为一类;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一类;斯堪的那维亚地区为一类;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各为一类;其他国家,包括比利时和希腊为另一类。电视网采取了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的本土化策略。例如,在亚洲,对印度它有一个英一印频道;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有一个普通话播送的节目;在韩国用韩文播送;在印度尼西亚用印尼官方语在日本用日语等等。数字和卫星技术使得节目本土化更为廉价和方便。MTV网现在能从一个卫星收发器中同时发出多个馈入信号。
当MTV网在对这些不同的馈入信号实施创新控制的同时,一方面使所有这些频道保持了一种类似的令人既熟悉而又异常兴奋的形象,即有一种在美国身临其境聆听MTV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当今本土的内容。现在每当MTV的一个新的地方播放站开张,它总是先从世界其他各地方调入外派人员,把公司的文化和经营原则作一个“基因移植”。但是,一旦这些东西被确立后,电视网就会换上当地的雇员而把外来人员调走。其理念是“深入本土人的人心”并制作出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虽然节目的60%仍为美国的原创,一些名曲诸如The Real World在不同的国家都有相同的版本,然而增加本土节目的份量已成共识。在意大利即将推出的“音乐炊事房。”(MTV Kitchen)把音乐和烹调结合了起来。在巴西的“性文化”(Erotica)旋律节目则以一群年轻人探讨性问题为特色。在印度的频道中,由当地流行歌曲播放员用“印度英语”(在城市教育中学到的带有很浓的印度地方口音的英语)主持播出了21种本土秀;其他流行节目有“MTV板球之道”(MTV Cricket in Con-trod,它很适合这一地方,因为当地国民热爱板球运动; “MTV家庭影院”(Candid Camera)则以印度的一些影星为偶像(除好莱坞外,印度也拥有一个庞大的电影产业);以及MTV Bakra,这是模仿“美国电视节目”的。
在不同的频道播出的音乐录像节目显然都作了类似的本土化改造,尽管有些音乐巨星仍受到全球青睐,但在多数市场70%的录像内容现都为本土的.这对所谓流行文化正在越来越全球化和趋同的观念无疑是当头一棒.威廉?罗迪观察到:“人们在文化和音乐上都深深扎根于家乡世系,全部节目本土化才是世界的一种趋势.真正的世界巨星是不多的。”有些音乐爱好真的跨越了国界,MTV却发现这常常是以难以预测的方式出现的.现在日本的流行歌曲在台湾风靡一时,而灵歌和街舞却在韩国成为时尚。
推动本土化使MTV公司获益颇大,它把观众从当地的模仿者手中夺了回来。在印度,从1996年本土化运动开始至2000年,其收视率提高了700%多。本土化必然也促使MTV获得了更多的各种重要的广告收入,甚至从其他多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获益。其广告预算在当地常常具有决定意义。在欧洲,MTV的广告收入在1995--2002年间增长了60%。
整个泛欧的广告市场价值正好为2亿美元,而跨越欧洲的整个本土广告市场要大得多,其价值为120亿美元.MTV现在从欧洲本土的广告收入中得到了70%的份额,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被证明有同样的趋势。
案例分析解析:
1.为什么MTV在1995年改变了它的战略并强调了本土化?
答:在1987年MTV开始它的全球扩展时,它的战略是不加区别地照搬其美国网络中成功的节目和内容,它把世界当作了一个只需按当地的情趣和偏好作些许调整的同质文化的实体,这一战略失败了。MTV很快发现它自身被当地仿冒者以谋略击败了。于是,它把网络的节目和内容修改得更适合本土的情趣和偏好,从此吸引了观众并获得了广告收益。意识到它已在战略上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MTV在1995年改变了它的战略并强调了本土化。
2.MTV是如何在强调全球标准化和本土化的调适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的?
答:虽然MTV改变了战略并强调了本土化,针对当地市场由当地的主持人主持播放本土的影像内容,但MTV一直谨慎地确保其当地的频道具有MTV的面貌和感觉,即它在当地电视台向有一个共同的“遗传密码”或一套经营原则。这一战略使MTV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而且它的广告收入也获得了两位数速率增长,就这样,MTV在强调全球标准化和本土化的调适间找到了正确的平衡。
第五篇: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
WHA57.17 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忆及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 WHA51.18 和WHA53.17 号决议以及关于饮食、体力活动和健康的WHA55.23 号决议;
忆及《2002 年世界卫生报告》1,报告表明主要非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发病和残疾目前约占所有死亡的60%和全球疾病负担的47%,并且预计到2020 年这些数字将分别上升至73%和60%;
注意到由非传染病造成的死亡中有 6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那里受影响的人在平均年龄方面比发达国家中受影响的人更为年轻;
对作为人口和生活方式方面不断演变趋势的一个后果的这些上升数字,包括与饮食和身体活动有关的趋势表示忧虑;
确认存在着大量广泛的知识和公共卫生潜力,需要降低对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造成的主要危险接触的程度,而且随之发生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
还注意到,正如在若干会员国中已显示的,通过实施一致的重要公共卫生行动,这些主要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可发生改变;
确认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缺乏症,仍然是世界许多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和发病原因,并且这项战略补充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会员国在整个营养领域的重要工作;
认识到国家、社区和个人相互依赖,而且政府与其它利益相关方面合作,在创造环境推动和鼓励个人、家庭和社会就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作出强化生命的积极决策方面具有核心作用;
认识到在非传染病综合预防和控制范围内一项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的重要性,包括支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更健康的环境,提供公共信息和卫生服务以及在改进生活方式及个人和社区健康方面卫生和有关专业以及致力于减少非传染病危险的一切有关利益相关方面和部门 的大力参与;
认识到为实施这项全球战略,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能力建设以及财政和技术支持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努力;
决议和决定:
认识到传统饮食和身体活动习俗,包括土著人民的饮食和身体活动习俗的社会经济重要性和潜在健康效益;
重申本战略中的内容不应被看作是采取限制贸易措施或扭曲贸易行径的正当理由;重申应以可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为基础并作为会员国政策和规划的一部分,按照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准则确定能量、营养素和食物,包括游离糖、盐、脂肪、水果、蔬菜、豆类、整粒谷物和果仁的适当摄入水平,同时考虑到文化传统以及国家饮食习俗;
确信现在正是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包括私立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重申其承诺的时候,以鼓励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模式;
注意到 WHA56.23 号决议敦促会员国充分利用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在整个食品链中保护人类健康,包括帮助就营养和饮食作出健康的选择。
1.认可在此所附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 2.敦促会员国:
(1)酌情结合国家情况并作为其总体政策和规划的一部分,制定、实施和评价战略中建议的行动,通过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促进个人和社区健康,并减少非传染病的危险和发病率;
(2)促进包括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3)加强现有结构或建立新的结构,通过卫生和其它有关部门实施战略,以监测和评价其有效性并指导资源投资和管理,从而减少非传染病的患病率及与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有关的危险;
(4)为此目的,根据国家情况确定:(a)国家宗旨和目标
(b)实现这些宗旨和目标的切实可行时间表(c)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准则(d)可衡量的过程和产出指标,使能准确监测和评价所采取的行动和对查明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
(e)保持和促进传统食品和身体活动的措施;
(5)鼓励动员所有有关的社会和经济团体,包括科学、专业、非政府、自愿、私立部门、民间社会和工业协会,并使它们积极而又恰当地参与实施战略以及实现其目的和目标;
(6)鼓励和培养有利于个人通过采纳包括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履行其健康责任的环境;
(7)确保在实施这项战略的范围内通过的公共政策符合其各自在国际和多边协定、包括贸易和其它相关协定中的承诺,以避免限制或扭曲贸易的影响;
(8)在实施战略时考虑对脆弱人群和特定产品非故意影响的风险; 3.吁请其它国际组织和机构在其各自职权和规划内优先重视并请包括捐助界在内的公共和私立利益相关方面与各国政府合作促进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以改善健康结果;
4.要求食品法典委员会继续在其业务职权的框架内充分考虑它可采取的以依据为基础的行动,按照战略的目的和目标改进食品的卫生标准;
5. 要求总干事:
(1)与会员国合作,继续和加强致力于营养不足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方面的工作和继续向会员国报告在营养方面取得的进展(WHA48.8、WHA49.13、WHA52.24 和WHA54.2 号决议);
(2)应要求在全球和区域级向会员国提供技术意见和调动支持,以实施战略及监测和评价实施情况;
(3)持续地监测与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相关的国际科学发展和研究情况,包括关于构成各别国家饮食相当大部分或重要部分的农产品饮食效益的断言,以便让会员国能够使其规划适应最新知识;
(4)继续编制和传播技术信息、准则、研究、评价以及宣传和培训材料,以使会员国在处理日益增加的非传染病全球负担时,更好地了解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成本/效益和贡献;
(5)加强与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和双边机构在促进终生健康的饮食 和身体活动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6)与民间社会及致力于减少非传染病危险的公共和私立利益相关方面合作,实施战略并促进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同时确保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7)与联合国系统其它专门机构和政府间机构一起致力于评价和监测这项战略及其实施的卫生问题、社会经济影响和性别方面,并向第五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简要介绍进展情况;
(8)向第五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报告战略的实施情况。附 件
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草案
1.会员国认识到非传染病日益增加的沉重负担,要求总干事通过广泛的协商过程制定一项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1。为确定全球战略草案的内容,与会员国举行了六次区域协商会并与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其它政府间机构以及民间社会和私立部门代表开展了协商。一个由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的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独立国际专家组成的咨商小组也提供了建议。
2.战略针对两项主要的非传染病危险因素,即饮食和身体活动,同时还补充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在包括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和婴幼儿喂养等其它与营养相关领域内开展的长期确立和持续的工作。
挑战
3.许多发达国家在死亡和疾病主要原因的平衡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出现这种转变。就全球而言,非传染病负担已迅速增加。在2001 年,非传染病约占每年5600 万例死亡的60%和全球疾病负担的47%。鉴于这些数字及在疾病负担方面预测的今后增加,非传染病的预防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一项重大的挑战。
4.《2002 年世界卫生报告》2详细描述少数主要危险因素如何在大多数国家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就非传染病而言,最重要的危险包括高血压、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高、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体重过重或肥胖、缺乏身体活动和使用烟草。这些危险因素中有5个与饮食和身体活动密切有关。
5.因此,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属于主要非传染病包括心血管 疾病、2 型糖尿病和某些种类癌症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球疾病负担、死亡和残疾。与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有关的其它疾病,如龋齿和骨质疏松,是普遍的发病原因。
6.由非传染病造成的死亡、发病和残疾负担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沉重并正在继续增长,那里的受影响者平均年龄比发达国家中受影响者年轻,而且66%的死亡发生在那里。
饮食以及身体活动模式方面的迅速变化正进一步导致这些比率升高。吸烟也增加患这些疾病的危险,但主要通过独立的机理发生作用。
7.在非传染病占国家疾病负担主导地位的某些发达国家,分年龄死亡率和发病率一直在缓慢下降。在降低由冠状动脉病、脑血管病及某些与烟草有关的癌症造成的早死率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总的负担和病人数量仍然是高的,并且体重过重和肥胖成人和儿童数量以及密切相关的2 型糖尿病病例数在许多发达国家正在不断增加。
8.非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最初主要局限于中低收入国家中经济上成功的人群。但最近的证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及与之相关的非传染病集中出现在贫穷社区并促成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不公平现象。
9.在最贫穷的国家,即使传染病和营养不足占其目前疾病负担的显著地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正在扩散。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在较富裕国家的低收入阶层,体重过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正在上升。对不健康饮食的原因及身体活动量的日益减少采取综合措施
可有助于减轻未来的非传染病负担。
10.对具备数据的所有国家而言,非传染病的基本决定因素大体上是相同的。增加非传染病危险的因素包括能量密度高、营养素贫乏的高脂、高糖和高盐食物消耗量增加;在家中、在学校、在工作场所以及娱乐和交通方面身体活动量减少;以及使用烟草。在人群层次危险程度及相关健康结果方面的差异部分在于国家和全球级经济、人口和社会变化在时间和强度方面的可变性。特别关注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饮食不健康、身体活动不够和能量失衡。
11.怀孕之前和怀孕期间的孕产妇健康和营养以及早期婴儿营养对 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预防非传染病至关重要。6 个月纯母乳喂养及适宜补充喂养有助于最佳身体成长和精神发育。在产前并可能在产后遭受发育阻碍的婴儿在成年期患非传染病的危险似乎较高。
12.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且人群的老龄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模式产生有力的影响。因此,在传染病负担持续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面对增加的非传染病负担。除了人性方面,保持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健康和功能能力对于减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卫生服务的费用是一个关键因素。
13.饮食和身体活动既单独又联合影响健康。虽然饮食和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通常互相作用,特别在肥胖方面,但是身体活动有着独立于营养和饮食的额外健康效益,而且存在着与肥胖无关的重要营养危险。身体活动是改善个人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一个基本手段。
14.政府与其它利益相关方面合作,在创造环境推动和鼓励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行为变化以便就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模式作出加强生命的积极决定方面具有核心作用。
15.非传染病迫使已经紧张的卫生系统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使社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卫生是发展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先兆。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卫生委员会已显示疾病对发展的破坏性作用以及卫生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旨在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以预防疾病的规划是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政策手段。
16.存在独特的机会制定和实施一项有效战略,通过改善饮食和促进身体活动在全世界大量减少死亡和疾病。关于这些健康行为与以后患病和健康不良之间联系的证据是强有力的。可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使人们享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生活,减少不平等现象和增进发展。通过动员主要利益相关方面的充分潜力,这一理想可变成各国全体人民的现实。
目的和目标
17.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总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发展个人、社区、国家和全球各级可持续行动的实施环境,促进和保护健康。这些行动联合起来,将导致减少与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有关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这些行动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并且具有在全世界实现公共卫生成果的巨大潜力。
18.全球战略有四个主要目标:
(1)依靠基本公共卫生行动及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减少由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造成的非传染病危险因素;
(2)加强全面认识和理解饮食和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性干预措施的积极作用;
(3)鼓励制定、加强和实施全球、区域、国家和社区政策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这些政策和行动计划是可持续的、综合的,并使包括民间社会、私立部门和媒体在内的所有部门积极参与;
(4)监测关于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科学数据和主要影响;支持一系列广泛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评价干预措施;以及加强在这一领域增进和保持健康所需的人力资源。
行动证据
19.证据显示,当其它健康危害得到处理时,人们通过包括健康饮食、经常和充分的身体活动和避免使用烟草等一系列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在达到70、80 和90 岁之后继续保持健康。最近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个人行动和以群体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益。虽然需要更多研究,但是目前的知识证明有必要采取紧急公共卫生行动。
20.非传染病危险因素通常共存和互相影响。随着危险因素总体水平增高,更多的人处于危险之中。因此,预防战略应努力在整个人群中减少危险。即使仅有限地减少危险,也将累积产生可持续的效益,并将超过仅限于高危个人的干预措施的影响。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与烟草控制相结合,将构成遏制非传染病增长威胁的有效战略。
21.国际和国家专家的报告和对当前科学证据的审评为预防主要非传染病建议了营养素摄入和身体活动目标。在制定国家政策和饮食准则时,必须根据当地状况考虑这些建议。
22.关于饮食,对人群和个体的建议应包括如下方面: 实现能量平衡和健康的体重
限制来自总脂肪量的能量摄入,将脂肪消费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 肪并逐步消除转脂肪酸
增加消费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未加工的谷物和果仁 限制摄入游离糖
限制所有来源的盐(钠)消费和确保食盐碘化。
23.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因而对于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至为基本。身体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并对多种疾病(不只是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有极大的好处。身体活动对代谢综合征的有益影响通过超越控制过重体重的机制予以促成。例如,身体活动可降低血压,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控制体重过重者的血糖(甚至在没有显著减轻体重的情况下),并减少结肠癌和妇女中乳腺癌的危险。
24.关于身体活动,建议个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从事适量身体活动。不同的健康结果需要不同形式和不同量的身体活动:大多数日子里至少30 分钟经常的、强度适中的身体活动可减少发生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危险。加强肌肉和平衡训练可在老年人中间减少摔倒和增进功能状况。体重控制可能需要更多的活动。
25.与预防和控制烟草使用的有效措施一起,在导致区域和国家行动计划的全球战略中将这些建议转变为事实将需要持续的政治承诺和许多利益相关方面的合作。这一战略将为非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做出贡献。
行动原则
26.《2002 年世界卫生报告》强调了通过减少非传染病危险因素的广泛存在(最主要是不健康饮食加上缺乏身体活动)的措施改善公众健康的潜力。下列原则指导起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战略,建议也将其用于制定国家和区域战略与行动计划。
27.战略必须以最佳可得的科学研究和证据为基础;是综合的,结合政策和行动并联合处理非传染病的所有主要原因;是多部门的,采取长期观点并使社会的所有阶层参与;是多学科和参与式的,与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包含并经关于健康促进的随后数次会议确认的原则相一致并认识到个人选择、社会规范以及经济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28.终生观点对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至关重要。这种措施始于孕产妇健康和产前营养、怀孕结果、6个月纯母乳喂养及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延 伸到学校的儿童、工作场所和其它环境中的成人以及老年人,并鼓励从小到老实施健康饮食和经常性身体活动。
29.减少非传染病的战略应当是更广泛、综合和协调的公共卫生努力的一部分。所有伙伴,尤其是政府,必须同时处理若干问题。在饮食方面,这包括营养的所有方面(如营养过度及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过量消耗某些营养素),粮食保障(健康食品的可及性、可用性和可负担性),食品安全,以及支持和促进6个月纯母乳喂养。身体活动问题包括工作、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身体活动的要求,日益城市化,以及城市计划、交通运输、休闲期间身体活动的安全和利用等各个方面。
30.应重视在最贫穷人群和社区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将普遍需要以社区为基础的行动及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监督。
31.所有伙伴必须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规划以有效地减少可预防的健康危险方面负责。评价、监控和监测是此类行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32.与饮食和身体活动有关的非传染病患病率可在男女之间有巨大差别。身体活动模式和饮食因性别、文化和年龄而异。关于食品和营养的决定通常是由妇女做出的,并且以文化和传统饮食为基础。因此,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应对此类差异有敏感认识。
33.饮食习惯以及身体活动模式通常植根于地方和区域传统。因此,国家战略应是在文化方面适宜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能向文化影响提出挑战并对变化做出反应。
行动责任
34.实现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模式改变将需要许多公立和私立利益相关方面几十年的联合努力。在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级需要正确和有效行动的结合,以及密切监测和评价它们的影响。下列段落描述由协商过程对各参与方面产生的责任并提供建议。
会员国
35.全球战略将鼓励制定并促进国家政策、战略和行动计划以改善饮食和鼓励身体活动。制定此类文书时的重点将取决于国情。由于不同国家内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别,区域机构应合作制定可对国家实施其国家计划提供相当大支持的区域战略。为了尽量提高有效性,国家应采用尽可 能全面的行动计划。
36.政府的作用对于在公众健康方面实现持久改变至关重要。政府在发起和制定战略方面具有主要的指导和管理作用,确保战略的实施和长期监测其影响。
37.鼓励政府利用早已处理饮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某些方面的现有结构和程序。在许多国家,可利用现有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实施本战略;而在其它国家,它们可构成推进非传染病控制的基础。鼓励政府制定一个国家协调机制,在非传染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综合计划的范畴内处理饮食和身体活动。应使地方当局密切参与。还应建立多部门和多学科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中应包括技术专家和政府机构代表,以及一名独立的主席以确保在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解释科学证据。
38.卫生部对协调和促进其它部委和政府机构的贡献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其贡献应得到协调的机构包括负责食品、农业、青年、娱乐、体育、教育、商业和工业、财政、交通运输、媒体和传播、社会事务以及环境和城市计划方面政策的部委和政府机构。
39.国家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需要广泛的支持。应通过有效法规、适宜基础设施、实施规划、充足资金、监测和评价以及持续的研究提供支持。
(1)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战略。国家战略描述了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至关重要的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促进措施,其中包括处理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度在内的不平衡饮食所有方面的措施。国家战略应包括与本战略所概述的那些相类似的特定目的、目标和行动。特别重要的是实施行动计划所必需的要素,其中包括查明必要资源和国家联络点(主要国家研究所);卫生部门与诸如农业、教育、城市计划、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其它主要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监测和后续行动。
(2)国家饮食准则。鼓励政府考虑国家和国际来源的证据,制定国家饮食准则。此类准则指导国家营养政策、营养教育工作、其它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部门间合作。
这些准则可根据饮食和疾病模式方面的变化以及演化的科学知识定期予以更新。(3)国家身体活动准则。应根据战略的目的和目标以及专家建议为增进健康的身体活动制定国家准则。
40.政府应提供准确和平衡的信息。政府必须考虑促成为消费者提供平衡信息的行动,使消费者容易做出健康的选择,并确保提供适当的健康促进和教育规划。特别是,给消费者的信息应对文化水平、传播障碍和地方文化具有敏感性,并且为人群的所有阶层所理解。在一些国家,促进健康的规划预定针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发挥作用,并应用以传播关于饮食和身体活动的信息。一些政府已有法定义务确保消费者能获得事实材料,使他们能就可影响其健康的问题做出完全知情的选择。在另一些情况中,行动可视政府的政策而定。政府根据其国家能力和流行病学概况,应选择行动的最佳组合。各国情况将各不相同。
(1)教育、传播和公众认识。公众在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关系,能量摄入和消耗,健康选择食品种类,以及足以产生大量健康效益的身体活动量和质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提供了可靠的行动基础。政府专家、非政府和基层组织及有关工业界应制定和传递连贯一致的简单明确的信息。应通过若干渠道并以适合地方文化、年龄和性别的形式传播这些信息。尤其可在学校、工作场所及教育和宗教机构,并由非政府组织、社区领导人以及大众媒体,对行为造成影响。会员国应组成联盟以便广泛地传播关于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适宜有效信息。从小学开始的营养和身体活动教育及媒体素养培养对于促进健康饮食及抵御食品时尚和误导的饮食建议至关重要。在考虑到地方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同时对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行动也应提供支持。应定期对宣传运动进行评价。
(2)成人扫盲和教育规划。成人教育规划中应纳入健康素养。这些规划为卫生专业人员和服务提供者加强关于饮食、身体活动和非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并帮助边缘人群提供了机会。
(3)市场营销、广告、赞助和促销。食品广告影响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食品和饮料广告不应利用儿童的缺乏经验或轻信。应劝阻鼓励不健康饮食方法或身体不活动的信息,并且应鼓励积极健康的信息。政府应与消费者团体和私立部门(包括广告部门)一起工作以形成适宜的多部门措施处理对儿童的食品市场营销并处理诸如赞助、促销和广告等问题。(4)标签。消费者需要关于食品种类成份的准确、标准化和综合信息,以便作出健康的选择。政府可按法典营养标签准则1中的建议,要求提供主要营养方面的信息。
(5)健康声称。随着消费者更多关心健康和越来越注意食品的健康问题,生产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与健康有关的词语。此类词语必须在营养效益或危险方面不误导公众。
41.国家食品和农业政策应与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一致。在需要的地方,政府应考虑促进采用健康饮食的政策。食品和营养政策还应包括食品安全和可持续的食品保障。应鼓励政府审查食品和农业政策对食品供应在卫生方面的潜在影响。
(1)促进与健康饮食一致的食品。由于消费者更加关心健康和政府更多认识到健康
营养的好处,一些政府已采取措施,包括市场刺激,以促进开发、生产和营销形成健康饮食并与国家或国际饮食建议一致的食品。政府可考虑采取补充措施,鼓励减少加工食品中的含盐量、减少使用氢化油以及减少饮料和快餐中的含糖量。
(2)财政政策。价格影响消费选择。公共政策可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定价以鼓励健康饮食和终生身体活动的方式影响价格。若干国家采用财政措施(包括收税)影响各种食物的可及性、获取和消费;还有些国家使用公共资金和补贴在贫穷社区中促进利用娱乐和运动设施。对这些措施进行的评价,应包括对脆弱人群非故意影响的危险。
(3)食品规划。许多国家有规划向具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食物或给家庭拨款以便改善其食品购买。此类规划通常涉及儿童、有儿童的家庭、穷人以及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教育,作为这些规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以便分发给这些家庭或由这些家庭购买的食品不仅提供能量,而且有助于健康饮食。食品和现金分配规划应强调增强能力以及开发、地方生产和可持续性。
(4)农业政策,农业政策和生产通常对国民饮食产生巨大影响。政府可通过许多政策措施影响农业生产。随着进一步强调健康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会员国必须在其农业政策中考虑健康的营养。42.需要促进身体活动的多部门政策。应制定促进身体活动的国家政策,把若干部门的变化作为目标。政府应审查现有政策以确保它们与增加身体活动的全人群范围做法最佳实践相一致。
(1)制定和审查公共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政策和提供奖励以确保步行、骑自行车和其它方式的身体活动既容易又安全;交通运输政策包括非机动车运输方式;劳动和工作场所政策鼓励身体活动;而且体育运动和娱乐设施体现人人运动的概念。公共政策和法规,例如交通运输、城市计划、教育、劳动、社会包容以及与身体活动有关的卫生保健资助方面的政策,对身体活动的机会产生影响。
(2)社区参与和有利的环境。战略应促进改变社会规范及增加社区了解和接受将身体活动纳入日常生活的必要性。应促进便利身体活动的环境,并建立支持性基础设施以增加获得和利用适当的设施。
(3)伙伴关系。卫生部应带头与主要机构以及公立和私立部门利益相关方面结成伙伴关系,以便联合制定旨在促进身体活动的共同议程和工作计划。
4)明确的公众信息。关于足以提供大量健康效益的身体活动的量和质,需要传播简明和直接的信息。
43.学校政策和规划应支持采纳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在所有国家,学校影响大多数儿童的生活。它们应通过提供卫生信息、提高健康素养以及促进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及其它健康行为保护儿童的健康。鼓励学校每天为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并配备适当设施和设备。鼓励政府采取政策支持在校健康饮食和限制获取高盐、高糖和高脂产品。学校应与家长及其它负责当局一起考虑与地方粮食种植者签订学校午餐合同以确保地方健康食品市场。
44.鼓励政府与利益相关方面开展政策协商。公众广泛讨论和参与制定政策可有利于政策获得接受和有效。会员国应建立机制以促进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社区、私立部门和媒体参加与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有关的活动。卫生部应负责与其它有关部委和机构合作建立这些机制,目的在于加强国家、省和地方各级的部门间合作。这些机制应鼓励社区参与,并应成为社区级计划过程的一部分。45.预防是卫生服务的一项关键内容。与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日常接触应包括就健康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的好处向病人和家庭提供实用建议,并结合向病人提供支持以帮助他们开始和维持健康行为。政府应考虑奖励以鼓励此类预防性服务和在现有临床服务内明确预防机会,包括改进资助结构以鼓励并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预防工作。
(1)卫生和其它服务。卫生保健提供者(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但也包括社会服务等其它服务提供者)在预防工作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关于主要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的常规询问与改变行为的简明信息和技能建设相结合并采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措施,可普及到大部分人口并且是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应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生长标准。标准拓展了健康的定义,超越没有明显的疾病以包括采纳健康做法和行为。测定主要生物危险因素,如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体重,以及与教育人群和支持病人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必要的变化。查明特定高危群体及对他们的需求作出反应的措施,包括可能的药理学干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训卫生人员、传播有关准则以及提供奖励是实施这些干预措施的主要基本因素。
(2)使卫生专业机构和消费者团体参与。争取专业人员、消费者和社区的有力支持是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识和增强其有效性的经济有效的方式。
46.政府应在监测、研究和评价方面进行投资。长期持续地监测主要危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数据还将为分析危险因素的变化提供基础,而这些变化可归因于政策和战略方面的变化。政府也许可依靠在国家或地区级已有的系统。最初应将重点放在整个科学界公认作为身体活动有效衡量的标准指标、选定的饮食成份以及体重,以便编制全球级的对照数据。提供对国家内模式和变化有深刻了解的数据对于指导社区行动是有益的。在可能的地方,应使用其它数据来源;例如,来自教育、交通运输、农业以及其它部门的数据。
(1)监控和监测。监控和监测是实施国家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战略的基本手段。监控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模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营养有关的生物危险因素和食品成份;以及将所获得信息传递给公众,是实施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要的是要利用标准化数据收集程序和一套有效、可衡量和可使用的共同的最低指标制定方法和程序。
(2)研究和评价。应促进应用研究,尤其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示范项目方面和在评价不同政策和干预措施方面。此类研究(如缺乏身体活动和饮食不良的原因,以及有效干预规划的主要决定因素)与行为科学家更多的参与相结合,将导致政策更加合理并确保在国家和地方级建立一支专长核心队伍。同样重要的是需要建立有效机制以评价国家疾病预防规划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以及其它部门的政策对健康的影响。
需要更多信息,尤其关于发展中国家状况的信息。需要对在那里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规划进行评价并将其纳入更广泛的发展和减贫规划。
47.机构能力。在卫生部下面,国家公共卫生、营养和身体活动机构在实施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规划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们能提供必要的专长,监测发展情况,帮助协调活动,参与国际级的合作并向决策人员提供建议。
48.向国家规划提供资金。应查明除国家预算外的各种资助来源,以协助战略的实施。联合国千年宣言(2000 年9 月)确认,除非人民身体健康,否则经济增长是有限的。控制非传染病流行的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是预防和以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重点。
因此,应将旨在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规划视作发展需要并应吸引国家发展计划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
49.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合作,将为国际行动提供领导、以证据为基础的建议和宣传,以便根据全球战略包含的指导原则和特定建议改进饮食习惯和加强身体活动。
50.世界卫生组织将与跨国食品工业和私立部门的其它部分开展讨论,以支持本战略的目标和在各国实施建议。
51.世界卫生组织将应会员国的要求为实施规划提供支持,并将注重于如下互相关连的广泛领域:
促进制定、加强和更新区域和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政策以综合预防非 传染病;与国家机构合作并利用全球知识和经验,促进起草、更新和实施国家以食物为主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准则;就制定与全球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准则、规范、标准和其它与政策有关的措施向会员国提供指导;就国家和社区最佳确定身体活动量和促进健康饮食方面有效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政策和结构查明和传播信息;提供适宜技术支持以建设国家在计划和实施国家战略以及使战略适合地方情况方面的能力;提供典型和方法,使关于饮食和身体活动的干预措施构成卫生保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现有规划或专门讲习班中促进和支持卫生专业人员在健康饮食和积极生活方面的培训,将其作为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利用标准化监测方法和快速评估手段(如世界卫生组织对监测非传染病危险因素的阶梯式方法),向会员国提供建议和支持,以衡量危险的分布—包括饮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模式—方面的变化,并评价目前状况、趋势和干预措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与粮农组织合作,将支持会员国建立国家营养监测系统,使之与食品种类成分的数据相联系。
就使有关工业界建设性参与的办法向会员国提供建议。
52.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和其它政府间机构(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大学和其它机构)、研究所和其它伙伴密切合作,将促进和支持重点领域的研究以推进规划实施和评价。这可包括就对有效国家行动至关重要的实用研究课题委托编写科学论文,开展分析和举行技术会议。应改进利用证据,包括健康影响评估、成本效益分析、国家疾病负担研究、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模型、科学咨询以及传播良好规范,使决策过程了解情况。
53.世界卫生组织将与粮农组织及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研究机构一起开展工作,评价战略对其它部门的影响。
54.本组织将继续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一起工作以建立研究和 培训能力建设网络,动员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作出贡献,以及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实施本战略方面的需求有关的协调一致的合作研究。
国际伙伴
55.国际伙伴的作用在实现全球战略的目的和目标方面,尤其对于跨国性质的问题或在单一国家行动不够时极端重要。需要联合国系统各组织、政府间机构、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私立部门实体之间协调一致的工作。
56.制定战略的过程导致与粮农组织和儿童基金会等联合国系统其它组织以及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其它伙伴更密切的交往。在实施战略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发展其与粮农组织的长期合作。在这方面,粮农组织对制定农业政策做出的贡献可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对适当的农业政策以及食品供应、获取、加工和消费开展更多研究将是必要的。
57.还计划与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大学等机构合作。按照战略的目的和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将发展和加强伙伴关系,包括通过建立和协调全球和区域网络,以便传播信息,交流经验并向区域和国家行动提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建立联合国系统内伙伴的特设委员会以确保持续的政策一致性和利用各组织的独特优势。伙伴们可在以宣传、筹资、能力建设和合作研究等领域为目标的全球网络内发挥重要作用。
58.国际伙伴可通过如下方面参与实施战略:
对改善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综合性部门间战略做出贡献,例如包括在减贫规划中促进健康饮食;
制定预防营养缺乏症的准则,以便统一今后预定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饮食和政策建议;
与国家机构合作,促进起草国家饮食和身体活动准则;合作发展、检验和传播社区参与的典范,包括地方食品生产、营养和身体活动教育以及提高消费者认识;促进将与饮食和身体活动有关的非传染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政策纳入发展政策和规划;促进以奖励为基础的办法,以鼓励慢性病预防和控制。59.国际标准。通过采用国际规范和标准,特别是由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可加强公共卫生努力。进一步发展的领域可包括:加贴标签以便消费者能更加了解食物的益处和成份;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市场营销对不健康饮食模式的影响;增加关于健康消费模式的信息,包括采取措施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消费;以及关于产品营养质量和安全性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按照法典的规定,应鼓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
60.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在影响涉及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个人行为及组织和机构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帮助确保消费者要求政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支持,并要求食品工业界提供健康的产品。非政府组织如与国家和国际伙伴合作,可有效地支持战略。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尤其可:
领导基层动员和提倡将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列入公共议程;支持广泛传播关于通过平衡健康的饮食和身体活动预防非传染病的信息;组成网络和行动团体以促进健康食品的可及性和身体活动的可能性,并提倡和支持促进健康的规划和卫生教育运动;组织激励行动的运动和活动;强调政府在促进公众健康、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的作用;监测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以及监测私立部门实体等其它利益相关方面并与它们一起开展工作;在促进实施全球战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出贡献,将知识和证据付诸实施。私立部门
61.私立部门可以是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的一个重要行动者。食品工业界、零售商、饮食公司、体育用品生产商、广告和娱乐界、保险和银行集团、制药公司和媒体均可作为负责任的雇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发挥重要作用。在实施旨在传播积极一致信息以促进综合努力并使之能鼓励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措施方面,它们都可成为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伙伴。由于许多公司在全球运作,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与工 业界的合作关系早已导致与饮食和身体活动有关的许多有利结果。食品工业采取的减少加工食品脂肪、糖和盐含量以及每份食品的量、更多地引进创新、健康和富有营养选择的行动以及对目前市场营销做法的审查可加快在全世界取得健康成果。对食品工业和体育用品生产商的具体建议包括如下:
根据国家准则和国际标准以及全球战略的总目标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
限制现有产品中饱和脂肪、转脂肪酸、游离糖和盐的含量 继续开发和向消费者提供可负担得起的、健康的和有营养的选择 考虑引进营养价值更高的新产品
向消费者提供充足的和可理解的产品与营养信息
开展负责任且支持战略的市场营销,特别在尤其向儿童宣传和市场营销饱和脂肪、转脂肪酸、游离糖或盐含量高的食品方面
使用简单、明确和一致的食品标签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健康声称,这将有助于消费者对食品营养价值做出知情和健康的选择
向国家当局提供关于食品构成的信息 协助制定和实施身体活动规划。
62.工作场所是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重要环境。为减少接触危险,必须向人民提供机会以便在工作场所作出健康的选择。此外,由非传染病引起的发病对雇主的代价正在迅速增加。工作场所应使之有可能作出健康的食品选择并支持和鼓励身体活动。
后续行动和未来发展
63.世界卫生组织将报告在实施全球战略方面及在实施国家战略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包括下列方面:
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的模式和趋势以及有关的主要非传染病危险因素
评价改善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政策和规划的有效性
在实施战略时遇到的制约或障碍及为克服这些制约或障碍所采取的措施
在战略的框架内采取的立法、实施、行政、财政或其它措施。64.世界卫生组织将在全球和区域级开展工作以建立监测系统并制定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模式的指标。
结束语
65.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和领导下,必须制定、实施和监测以现有最佳科学证据和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行动。但是,动员所有全球利益相关方面联合力量、资源和专长的真正多部门办法对于持续进展极其重要。
66.饮食和身体活动模式方面的改变将是逐步的,并且国家战略将需要一项长期和持续疾病预防措施的明确计划。然而,在采取有效干预时,危险因素和非传染病发病率方面的变化可极其迅速地发生。因此,国家计划还应有可实现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67.一切有关方面实施本战略将有助于人民健康的持久和重大改善。(第八次全体会议,2004 年5 月22 日— 甲委员会第三份报告)__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