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

时间:2019-05-15 06:5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

第一篇: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心身疾病学术研讨会

征 文 通 知

先生/女士:

近年来,我国中医心理学的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医心理学在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弘扬中医药学术,推动中医心理学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医心理学研究水平,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心身疾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于2006年5月中旬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会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探讨中医心理学发展策略,中医心理学如何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其理论内容,提高临床疗效,完善中医学科体系,更好地适应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

二、征文范围

1.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历代文献研究。2.中医心理学在现代中医教育中的应用。3.中医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的探索。4.中医心理学测验量表的研究及应用。5.中医学中有关心理过程、人格特征的研究。

6.中医心理学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心理病机的研究、四诊心法的研究、中药对病态心理的调控作用、中医心理卫生与益智方药的研究以及中医心理学在内、外、妇、儿临床各科诊断与治疗的运用等。

7.中医心身疾病、精神病与脑病的防治研究。

8.中医心理学理论、治疗技术、方法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理论、心身医学理论及其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等。

9.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三、征文要求及说明

1.论文务求主题鲜明,内容翔实,论据充分,名词术语规范,文字精炼,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并未在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

2.论文篇幅限3000字左右,另附300字以内论文摘要(无摘要论文不采用)。论文请注明作者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手机)、E-mail 地址。

3.来稿一式二份,并附软盘(或电子邮件)。文稿用 Word 排版,发 E-mail(电子邮箱地址见下文“联系方式”)可不交软盘。软盘文件名或 E-mail 的主题必须注明“中医心身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

4.打印稿请用A4纸打印。不能交打印稿者,请用20×20方格稿纸认真誊写,字迹清楚。

5.对应征论文,主办者有权作适当删节,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6.来稿请寄: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53号山东中医药大学86号信箱

陈宇

收。邮编: 250014。

7.经专家审录的论文将汇编成册,并评选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奖品。出席会议者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论文证书及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6学分。

8.截稿日期:2006年4月15日。

四、会议日期和地点

2006年5月中旬,济南(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53号山东中医药大学86号信箱。邮政编码:250014 联系人:陈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E-mail:fqtcm@yahoo.com.cn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

2005年12月30日

第二篇:全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全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2008年06月19日

6月6~7日“全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农业厅主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50余家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以6月6~7日“全国茄子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农业厅主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50余家科研、教学、推广部门以及种子种苗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方智远院士、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学忙、湖北省农业厅徐能海副厅长等到会祝贺。

会议特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连勇、法国巴黎大学博士Darasinh、意大利国家园艺研究所博士Rotino、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刘富中、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田时炳、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谈太明,分别作了“我国茄子生产现状与展望”、“茄子生物技术研究”、“意大利蔬菜研究中心茄子研究进展”、“茄子单性结实研究”、“茄子雄性不育研究”、“茄子耐低温弱光育种研究”、“全国茄子新品种展示”专题报告,会上代表们分别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交流。会议还集中展示了我国近年来茄子生物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无公害生产﹑种子营销等一系列成果,并在《中国蔬菜》发表46篇高水平的专业论文。

会议总结了当前国际、国内茄子科研进展,展示了我国茄子在产学研各领域的优秀成果,对下一步茄子研发方向和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整个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中医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 绪论

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 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

2、什么是祝由疗法?

“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

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

(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

(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发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张仲景与身心调理:张仲景是中国医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伟大医学家,首创六经辨证,所著《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这部著作反映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他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张仲景首先提出“脏躁”病名,描写其症状表现为“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患脏躁症的患者,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连续打哈欠伸懒腰,动作言语都不能自控,似有“神灵 附体”一般。

孙思邈与调气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养生、养性。他在《千金方》中具体介绍 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 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陈无择:南宋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 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其中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 “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 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刘完素与五志化热: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 的著名理论,即“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 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这当然也包括心神疾病的治疗。”

张从正: 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他的心理治疗医案流传至今,而且有治有论,理论及实践均有创见。

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而脾胃受损的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及情志因素,其中情志因素常为先导,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了三方面的养生方法:首先,要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提倡晚婚;其次要注意调理情绪;第三要节制思虑,若劳心太过,谋虑勤动,则可暗耗真阴。在临床实践中亦善于运用心理疗法,但指明心理疗法 一般只作为辅助疗法,若有外邪侵扰还是需要运用药物治疗。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 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 “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 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 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指出脑与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结合临床论述了脑的生理、病 理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5、你认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

中医心理学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作用更显重要,也必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心理学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治疗一些心身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以后要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中医心理学研究机构,常见中医心理学实验室,设立专科门诊、病房,创办专科医院,简历比较完整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临床、科研与教育体系,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与心理学理论及临床基础的学术队伍,促进中医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6、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有助于全面把握与发扬中医的人本主义精神(2)有助于认识中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点(3)有助于防止医学领域伪科学的泛滥(4)有助于减少药源性疾病(5)有利于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

方法:(1)文献的挖掘及整理(2)理论研究(3)临床实践

第二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1、形神合一论的主要内容。(形神的概念和形神的关系)

神的含义: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范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形的含义:

(1)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一切有形实体(2)人的形体,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脏腑经络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骨、肉、筋、脉、髓等。

二者关系:(1)形为神之质

神本于形而生、神依附形而存(2)神为形之主(3)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2、心主神明论的主要内容。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学说。所谓神明者,“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合成申明。心主神明的“神”与“神为形之主”的“神”是一致的。次“神”藏于心,又称“心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统一在“心神”之下的。

(1)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2)心神主导人的意识思维活动(3)心神统领魂魄、兼赅志意(4)“心神说”与“脑神说”

3、心神感知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在“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感知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下进行的。《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任物功能指心能符合、反映客观事物,担任与外界事物接触,并从外界获得信息的功能。正因为神舍于心,心神是人类感知活动的中枢,所以藏象之心才能成为感知客观事物的处所。目、耳、鼻、舌、身等五官,是五种重要的感觉器官,据此可以把感觉分为视、听、嗅、触、味、机体觉五种,目、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作用并经由心神的统合作用进而产生知觉。

4、五脏神志论的主要内容。

神志,在中医学中又称申明、精神,亦属于神的范畴。五脏神志论主要是从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来论述的,包括五神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志与五脏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神志活动过程中心的主导作用:心神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心神主导意识思维活动。

5、“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阴阳五态人:(1)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明谦虚,假装正经,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2)少阴之人:喜贪小利,暗藏贼心,幸灾乐祸,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他人有了荣誉反而感到气愤,心怀妒忌,对人毫无恩情。(3)太阳之人:生活中处处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然遭到失败,也不知悔改。(4)少阳之人:做事精审,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的政治地位,就过高地自我宣传,善于对外交际,不愿意默默无闻、埋头苦干。(5)阴阳和平之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境安定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的喜悦,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与世无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方法来制裁别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

阴阳二十五人:(1)木形之人:雍容柔美,是最主要特征。在此类型中,又有4种特殊表现形式:大角之人,逶迤而美长;左角之人,随和而顺从;钛角之人,努力而进取;判角之人,刚直不阿。(2)火形之人:讲求实效,对事物认识非常深刻是最主要特征,质徵之人,光明正大而明白事理;少徵之人,多疑;右徵之人,勇猛而不甘落后;质判之人,乐观而无忧。(3)土形之人:诚恳而忠厚是最主要特征,大宫之人,平和而柔顺;加宫之人,神情喜悦快活;少官之人,做事圆滑灵活;左宫之人,非常有主见。(4)金形之人:峭薄寡恩是主要特征,钛商之人,廉明自重;右商之人,英俊潇洒;大商之人,善于明察是非;少商之人,威严而庄重。(5)水形之人:人格卑下是主要特征。大羽之人,神情洋洋自得;少羽之人,心情经常郁闷不舒畅;中羽之人,性情文静;桎羽之人,行为举止安定。

6、什么是气机?异常情志刺激分别对人体气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形式为升降出入。气机是脏腑红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即脏腑功能活动表现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那些?

年龄、体质、脏腑气血盛衰,生活习惯

8、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发梦的因素有那些?

(1)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的阴阳盛衰变化影响到梦。梦的多少与睡眠的深浅有关,而睡眠的深浅又受到卫气运行的影响。卫气行于厥阴时,睡眠比较浅,形成的梦境机会比较多;卫气行于太阴时,睡眠比较深,形成梦的机会比较少。(2)脏腑因素。梦与心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心肝的阴血亏损而神魂异常,就会形成梦。化源不足,心肝血虚而梦自生,这又牵涉得到脾胃。(3)正邪因素。五脏气虚,气血逆乱,使人出现力气、迷乱的梦境。五脏失常而收到邪气干扰,邪气影响五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梦境。邪气侵袭其他的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梦境。

9、如何理解“心主神明”论和“脑主神明”论?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1、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

中医心理疾病是指情志刺激或躯体病变等因素导致人体形与神失调,又以神智失常为主的一类疾病。病因有:体质因素,人格因素,内伤七情,社会因素及其他致病因素

2、何谓内伤七情?七情致病的主要特点。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由于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阴阳气血而发病,病自内生,故称为“内伤七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转归

3、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机。

气机紊乱(核心病机),脏腑失调,伤精耗血,聚痰成瘀,神志失常

4、中医的“”对于现代心理临床工作有哪些启示?

(1)坚持“四诊合参”才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类型等做出大致正确的评估(2)在运用心理诊法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既有利于医生能更好的掌握施用诊法,也有利对患者产生积极有益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诊治效果(3)医生诊疾时,首先要关心体贴病者,和蔼慈祥,让患者获得寄托依靠与希望,从而有助于患者形成有益诊治的心理。

5、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1)心理疾病治疗的共同原则:调谐阴阳,调节气血,心身同治,疏导情志(2)三因制宜,人为中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3)标本相得,精神志意进治

第四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常用疗法

1、何为“意疗”?“意疗”包括哪些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意料,也就是中医的心理疗法,又称心疗或非针药疗法。是指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有形的治疗手段,而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作用的方法。

“意疗”方法:顺情从欲法,开导解惑法、情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志意以绳

2、情志相胜疗法、开导解惑疗法、顺情从欲疗法、移精变气疗法、暗示诱导疗法的概念、原理、实施及注意事项。

(1)情志相胜法是指医生有意识的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方法:假定致病的消极情绪为A,根据“五行生克关系”选择“相胜”的积极情绪为B,那么如何引发B,其方法并无定则,可依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注意事项:在采用具体方式时,不能不择手段,不能违背伦理守则

(2)开导解惑疗法:也称语言疏导法,是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与患者交谈,使之明了与疾病有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疗法。原理是说离开到、同情安慰,改变患者的病态心理环境。方法:擒——“告之以其败”,纵——“语之以其善”,切入——“导之以其所便”,突破——“开之以其苦”。注意事项:首先,语言态度要体现平等相待的原则,以理服人,多鼓励少批评;其次,语言的内容要符合逻辑,用于要恰当,表达要力求清楚、中听入耳、扣人心弦,以达到共鸣的效果;最后,语言表达要讲究技巧,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强调针对性,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顺情从欲疗法:也称顺意疗法或顺志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意念、轻语,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释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原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人的基本欲望是生而具有的。方法:心理反佐法,顺法、倾听法、支持法。注意事项:医生要有分析的对待人们心理上的欲望,判断它的合理可行性,合理可行的,可以顺从,其他的则应当采用说服、引导、教育等方法进行处理。

(4)移精变气疗法:是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患者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原理是在“形神合一”的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治神以动其形”产生积极的心理治疗效应。方法:精神转移,精神引导法。

(5)暗示诱导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心理疗法。原理:暗示是通过人的意识发生作用的。方法:语言暗示,借物暗示。注意事项:应用借物暗示时必须认清病情,谨慎从事,不能让患者看出任何破绽。

3、你对《灵枢·师传》中“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段论述是怎样理解的?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告诉患者什么情况下病情会恶化,怎样与医生合作使病情好转,引导患者掌握对治病有利的做法,开导患者解除心中苦闷。也就是说,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医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请结合你所学的中医学和心理学知识,阐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该句话说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患者为本,医生为标,若患者和医生二者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可以收到桴鼓相应,事半功倍的效果。告诫我们,医生在使用言语开导法之前,必须细细斟酌,三思而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患者要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方能听其言,遵其言而行之。其实,治疗疾病,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

5、何谓“习以平惊”?有哪两种解释?

习以平惊法就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有害的刺激因素,提高其生硬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

习以平惊法类似于西方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患者慢慢的暴露在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景,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6、音乐的五行归类及音乐处方的组成规律。

(1)土乐:以宫调为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宫音入脾(2)金乐:以商调为基本,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肃劲嘹亮,商音入脾(3)木月:以角调为基本,风格悠扬,生机勃勃,亲切爽朗,舒畅条达,角音入肝(4)火乐:以徵调为基本,旋律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徵音入心(5)水乐:以羽调为基本,风格青春,凄切哀怨,苍凉柔润,羽音入心。

组成规律:中和之道,情绪调节,其他

7、简述实施音乐疗法的注意事项。

1、音乐治疗应个体化。

2、每次治疗的时间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宜,婴儿不超过10分钟。

3、治疗过程中将音响控制在4~6分贝之间。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以患者最易接受为度。

4、临床应用除了要遵循中医阴阳五行、八纲等辨证施治原则外,尤应注意临床应用实际效果,切不可生搬硬套,机械使用。

第四篇:2008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8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8年6月14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辽宁大学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成功召开。中日双方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徐平主持。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首席领事奥正史、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孙新、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高洪分别致辞。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王洛林、日本一桥大学校长杉山武彦做了特别讲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经济学部教授宫川彰、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平川均分别做了基调报告。此后,在三个分科会中,中日与会学者对日本经济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区域合作及其他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且富有成果的探讨和交流。

一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其对策

(一)消除通货膨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王洛林从宏观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中国应尽快消除通货膨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社会公平。

王洛林认为,从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奥运会的举办,其影响都不是很大,中国经济还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升的高通胀率,中国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给低收入者补贴等缓解通胀的对策。但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加上股市等资本市场波动及自然灾害可能使粮食歉收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没有消除,需要进一步努力。

王洛林还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科技创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传统的依靠高能耗、高污染、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及时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措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使得日本在面临经济萧条时,其国民生活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社会贫富差距不至于影响到社会稳定。他认为这一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而且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世界各国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会加大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要实现社会公平就会有困难。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朱玲从近30年来中国经济转型中对经济分配政策的调整入手,分析了中国的收入分配及其变化趋势,认为促进中国社会公正的收入分配之路在于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首先,她分析了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的现状。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导致经济增长缓慢。1978―2006年,激励机制的培育,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贫困人口减少,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且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较多。另外,虽然从平均收入系数看中国的省际收入差距变化不大,但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大,特别是行业间的平均工资差异大,致使社会对垄断行业的高工资收入不满。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机制已经从按劳动收入分配延伸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比较低,约占50%左右。其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许多领域还没有彻底改革,社会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别是垄断收入、资本和行政权力的结合使劳动者谈判能力微弱,致使劳动者的收入较低。对此,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关注弱势群体。近十年来,政府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制度,提高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推动贫困地区发展项目、西部大开发等,以此来缩小劳动者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针对这种差距,朱玲还谈到了价值观因素的影响,认为人们往往是胜者追求机会公正,败者追求结果公正;传统的“君、义、仁”的观念依然存在,新的价值观念也日渐深入,全民对于公正的标准还没有达成共识。而国家所采取的补贴农民和低收入者等收入再分配调整措施的力度有限,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改革有必要继续深化。

二日本缩小收入差距的经验与展望

(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杉山武彦从日本战后经济复兴增长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国土开发政策入手,分析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日本实现发展经济与缩小地区差距同步走的政策目标所做的贡献。他回顾了日本推进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历史进程,强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他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到70年代,日本国内的地区差距比1961年缩小了一半,发展经济与缩小差距同步走的目标基本实现。可是,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泡沫经济和2000年交通市场竞争策略的实施,使地区差距又出现了扩大的倾向。不过,从总体上看,与60年代相比,日本的地区差距依然保持低水平;而且从长远来看,地区差距也处于缩小的态势。这与日本从60年代开始实行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和交通政策密不可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土的全方位发展和成长是不可或缺的,日本发达的交通网络奠定了日本经济长足发展的根基。最后,他指出,和日本一样,中国要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就有必要大力强化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但是,基础交通设施网的建设是各地自身发展和地区间平衡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地区差距的消除,最终取决于地区内部确保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的政策,以及地区间生活、收入水平差距的消除。

(二)完善再分配制度

宫川彰在发言中分析了劳动者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资本与雇用劳动关系的阶级结构。9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放宽了对企业和劳动领域的限制,致使正式雇用人员减少,非正式雇用人员和临时就业人员增加,社会收入差距显著。宫川认为:针对现代的贫富差距,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见解,但各种见解的方法论都建立在个人主义、能力主义的基础上,忽略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事实上阶级结构才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要因。尤其是现行的将计入经济收入范畴的“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农业和家庭内部劳动收入”、“财产(资产)收入”等内容抽象化,并视为同一类型的附加价值的分配部分来计算的计算方法,具有掩盖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阶级结构中的“工资”、“利润”等本质上的差异的特性。根据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法则为:资本的积累=贫困的积累。他指出,若要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就有必要完善再分配制度――调整税收、扩大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以此来冲抵资本积累法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建立东亚共同体,消除国际差距

东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经济统合与协作关系发展迅速。平川均针对虽然实现了经济统合却没有因此而缩小国际区域间的差距这一现实问题,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的东亚区域统合政策的特点和课题。他指出,日本政府转变外交政策,积极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出于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在亚洲占据一席之地的政治外交考虑。而且除了经济共同体,东亚地区还必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国际合作关系,设立相互协作的共同体机构,以调解国与国之间出现的问题,并达成政治上的共识。这样,国际差距才有消除的可能,同时东亚共同体才能够为国际区域经济的稳固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缩小国际差距。

三日本“富国裕民”的制度设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研讨会上,中日学者针对中日的贫富差距问题各抒己见,对中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1.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及平稳增长的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实行了小政府、轻赋税、高储蓄政策,着力发展教育、振兴科技、充实保险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利,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及贫困地区国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这些“裕民”政策,有效地为其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农村实行农地改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证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而且,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日本政府还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能力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樊勇明指出,这些 “裕民”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与其通过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提高经济增长率、增加国民经济总量的“富国”战略相配套,同步实现了日本全体国民合理共享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短时间内创造了“均等社会”。

2.经过泡沫经济后的“十年徘徊”,“重生产轻消费”的产业模式导致日本产业出现了空洞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又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但在国际比较中,日本国民在收入及能源消费、医疗、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安全感等方面都处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国民负担率也不高,这些都得益于其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而2008年初始,日本政府确立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其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为改革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3.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其“富国裕民”、坚持发展经济与藏富于民的思想,为中国恰当处理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尽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失衡、缩小差距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在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同时,研讨会还总结了日本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改革金融体制、变革公司治理模式、构筑国际经济贸易圈等方面的做法及其经验教训,对处于过渡期的中国具有更为切近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李 叶)

第五篇:第六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六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19至22日在绵阳师范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承办,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等40余单位1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共48名学者在分会场交流时作了报告。

此次大会分四个阶段进行:大会主旨讲话、专家大会报告、分会场讨论、自由研讨及大会总结。

一、大会主旨讲话

大会开幕式在绵阳师范学院行知音乐厅举行(见图1),由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秘书长李小诺主持。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林首先介绍了绵师音乐与舞蹈表演艺术学院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并对本次大会的顺利进行表示祝愿。其次,音乐心理学会长、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周世斌教授对本届大会进行致辞。周世斌会长简要介绍了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渐的走向成熟,学术成果的积累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进步,回顾了音乐心理学建设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基础研究和实践运用所发挥的指导作用,并对未来新形式、新机遇下的音乐心理学表达建议和期盼。

二、专家大会报告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的报告题为《音乐学习中的动机问题探源―需要与行为动机的“调色板”理论模型》(见图2)。该研究提出了人类六种本能需要及行为动机的“调色板理论”,其中涉及到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习惯、经验、信念和规则四个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会构成个人在瞬间的选择,当人们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之后,对人的特征的描述和了解能就够预测未来行为的倾向,同时提出了怎样正确发展孩子的正向情绪与正向行为,倡导人们走出“野蛮”的教育,走出“学琴苦”的音乐教育误区。

中国音乐学院的刘沛教授以《西方心理学传统与中国人认识论传统的悖论―中国心理学方向的疑问》为题做了报告,并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的观点,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学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音乐心理学发展提出了贯通古今、交融文理、寻根问祖、启迪当代的发展构想。

上海音乐学院李小诺博士的报告题为《音高认知的特征及脑机制研究》,该报告建立在三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中,实验一是只运用钢琴音色检验、探索固定音高判断的表现特征;实验二是分别运用钢琴和小提琴两种音色探索音色对音高判断的影响;实验三是在实验二的被试中选取典型被试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扫描,从而探索音高、音色加工的脑机制,通过分析被试对音高和音色感知的脑成像来判断认知的特征及认知方式对脑机制的影响。

三、分会场报告

1.音乐心理与儿童音乐教育方面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任恺博士在报告《音乐课堂教学中几个重要环节的音乐心理学诠释与启示》中介绍了心理学相对性原则的理论在音乐课堂中对音乐教育者的影响与启示,主要通过联觉理论、期望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心智理论、符号理论、即兴理论及反馈作用理论对音乐课堂的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诠释,认为审美同情感与表现是相关联的,因为不同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预期和感受,所以在音乐过程中应注重每个人独特的表达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关注。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郑莉凡从音乐心理学角度介绍了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对儿童胎儿期、婴幼儿期、学前期三个阶段的音乐心理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儿童时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感知与认知的协同能力,同时针对胎儿期音乐感知问题提出:音乐本身具有教育形态,通过音乐教育可能会对儿童的情商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音乐学院的梁菁关注了音乐课堂上学生很少针对音乐聆听对音乐产生直观感受的问题,认为音乐学科与历史、美术等学科相结合使得音乐学科本身较模糊,所以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雅安市的小学音乐教师展开了访谈研究,该研究主要以教师的音乐聆听教学心理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提高音乐聆听教学质量及音乐聆听教学的内容为研究问题,通过研究结果总结了教学策略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家校融合、多重参与、自主学习、团体合作的新型音乐聆听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

2.国外心理学研究动态方面

爱丁堡大学的高弋力以《DT-MRI在音乐训练与大脑结构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简介》为题进行了报告,以音乐训练与大脑连接关系的研究发展简况、DT-MRI的概念及其在音乐神经学科中的应用两方面对近15年内DT-MRI技术在音乐神经科学领域中几种主要的应用方式进行了介绍。其中涉及到DT-MRI的观察性研究――通过听节奏时被试大脑的变化了解音乐刺激对大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高博士指出在实验中音乐家被试与非音乐家被试呈现不同的反映,同时提出从小掌握音乐技能对大脑的帮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蒲道深关注了音乐治疗在痴呆症治疗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及时和恰当的音乐治疗措施可以改善痴呆症病情的发展,防止和延缓痴呆症病人生理及精神功能的恶化。在此基础上对近10年中国台湾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痴呆症的音乐干预治疗研究进行了分析。

3.音乐心理学实证研究方面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蒋存梅教授就音乐训练对先天失歌症者音乐句法加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研究针对音乐精细加工障碍和音高分辨障碍的被试展开。蒋教授认为如果人类大脑对音高知觉加工独立于音乐认知的话,音乐训练对音高知觉的影响也可能独立其对音乐结构认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短期音乐训练对先天失歌症者具有积极影响。

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宋蓓教授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打通实验室到音乐教室之门――国内外音乐神经科学研究现状分析》。该报告运用“超扫描”技术对器乐和声乐表演过程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脑同步现象进行了研究,从而探索在从事音乐活动的过程中,群体内部如何实现脑间的交流与互动。

4.音乐心理与音乐治疗方面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赵亮报告了《音乐放松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研究》采用接受式治疗方法,探索如何更好地把音乐与体育结合起来,该研究运用聆听音乐的刺激来调整被试的认识和心理,使被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入放松状态,在音乐背景下自由想象,剔除不良感受、改变紧张状态。运用潜意识音乐疗法研究其对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放松训练可以促进集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减轻机体主观的疲劳感觉,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操作,同时证明音乐放松训练对心理缓解更为有效。

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的陈泽铭教授认为音乐治疗需要关注感觉统合,对感觉统合的前庭觉、触觉、本体觉3个核心层面进行解析,从听动统合、视动统合、视听动统合三个方面分别举出了行为的例子。音乐感统是伴随功能性音乐进行感统训练的一种方式,为现当代儿童限制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途径。

5.音乐心理学人才培养方面

中国音乐学院赵苏从视唱练耳和音乐心理学两个方面提出了《“唱名法之争”及其背后的心理学分析》,指出了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唱名法之间的表现误区,认为使用固定唱名法不等于发展绝对音感,使用首调唱名法不等于调式感,音乐教育者应厘清谱式与唱名法之间的关系,两种唱名法之间不存在哪种更正确、更科学的差异,不要盲目地推崇或排斥任何一种唱名法。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黎莎介绍了“伪本能”理论在奥尔夫教学实践中的体现,论文主要从有意模仿、念动模仿和移情激发三个方面的联结进行阐述,并对奥尔夫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曼谷吞武里大学的姚林辰在论文《音乐教育对儿童音乐感知的培养》中探讨了音乐教育中对儿童感知培养的三个方面,即对儿童的感官培养、审美培养和培养的教学方法,就儿童如何形成音乐的初步感知、如何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及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儿童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四、自由研讨与总结

大会的自由研讨环节(见图3)由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担任主持,与会者就报告中的问题积极与专家们进行交流,就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怎么应用、人类的左右脑分工及音乐心理学跨学科该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刘沛教授讲到:“不要给自己限制边界,学会在客观和主观之间寻找平衡”。李小诺博士认为研究方法是多元的,即便是大的心理学方面,也不排斥思辨的作用,究竟用什么方法取决自己的研究问题,问题意识很重要,实证研究要以思辨为前提。

本届研讨会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但内容充实、富有成效。据悉,此次会议为历届音?沸睦硌аЩ岵位崛耸?最多的一届。分会场报告人员中含有大部分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使人相信音乐心理学有着充分的后发力量。虽然在本次研讨会中实证研究报告的比例仍占少数,但学科研究方向明显增多且研究领域更加深入。期待3年后第七次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相信大家会有更好地学术成果。

下载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中医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201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中国呼和浩特2011年7月18日至19日2011年7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

    “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2006年5月14日2006年5月13日至15日,“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淮安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共淮安市委、淮......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2007-1-9 9:58:33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

    第二届全国刺络疗法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刺络疗法学术研讨会 会议第一轮通知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针灸学术及各民族传统放血疗法,开创针、灸、刺络疗法三足鼎立的局面,推进针、灸、刺络疗法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

    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欢迎辞(精选五篇)

    欢迎辞**县人民政府~年*月**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大家好!由中国林学会银杏研究会和长汀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究会”今天在......

    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讨会欢迎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大家好!由中国林学会银杏研究会和xx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二次银杏学术研究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这是全国银杏种植......

    2018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8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会现场图。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