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文化旅游大发展
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
推进沙洋文化旅游大发展
中共沙洋县委 沙洋县人民政府(2011年9月7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持将文化和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旅游发展,“以文促旅,以旅促文”,积极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沙洋精神区位优势,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沙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文化民生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是投资300万元维修改造了沙洋文化中心,投资240万元建成了县图书馆;二是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沙洋支中心,建成了200多个基层服务点;三是“十一五”期间投资280万元,对13个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
-1-
改造;四是争取市、县和社会援建资金500多万元,建设了106个村级文化中心;五是投资620万元建成209个“农家书屋”,剩余41个将在年内完成建设验收;六是大力推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全县公益电影放映3000场;七是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发展电视用户5.2万户,电视入户率达到43%,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八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以节庆文化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全县共组建腰鼓队120支。
(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大力发展书刊发行、音像制品经营产业。我县现有书报刊经营户13家,音像制品经营户14家,其中图书发行销售营业额每年达到900万元。二是重点扶持广告、印刷复制企业9 家。2010年,实现产值300万元。三是视讯传媒业长足发展。年收入达到1300万元。四是网吧经营业规范有序。全县共有网吧75家,2010年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五是演艺娱乐业发展迅猛。支持开办一批新型歌舞娱乐场所,全县发展不同规模文化娱乐经营企业(户)45家,产值达到4500万元。发展民营剧团(演艺队)65家,2010年演出6000余场,收入3000余万元。
(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近几年来,我县文化宣传部门组织、引导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成立了8个文艺家协会(学会),发展会员600余人,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2 -
色的作品。其中音乐作品方面,我县创作了歌曲《喊沙洋》、《爱在纪山》、《油菜花开迎宾来》、《金色沙洋》;文学作品方面,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名份》、散文集《七月从远方归来》和《土地的摩挲》、配乐朗诵诗《我爱你沙洋》等,一批文学创作者入选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舞蹈戏曲方面,我县创作的《天天向上》、《春晓》作品在省级赛事中分别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创作方面,我县张方柏、宋述猛、李克龙等人的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省级书画展,我县拥有省级书画家协会会员20多人;二胡学会、摄影家学会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并获大奖。
(四)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纪山楚墓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8年纳入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去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大遗址保护协议,纪山楚墓群被划入荆州片区。该墓群地处“鄂西圈”荆州、荆门、宜昌黄金旅游线路节点,发展前景巨大。由此,我们以纪山楚墓群为抓手,以纪山庙会为依托,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文化旅游项目4个,目前已完成纪山楚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楚王陵遗址公园、郭店楚简出土地、郭家岗战国女尸现场陈列室等项目,并申报国家文物局纳入“十二五”保护和展示工程项目,楚文化景区的各项工作逐步启动。纪山庙会是我县传统节会,我们加强管理、引导,使其成为纪山旅游发展的引擎。仅在今年3月庙会期间,纪山共接待游
-3-
客15万人次。二是做大做强油菜花旅游节。200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四届成功举(承)办“中国〃荆门(沙洋)油菜花旅游节”,沙洋油菜花旅游节已成为我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今年第四届油菜花旅游节期间,我们增加了抬花轿、写对联、民歌对唱、农民健身舞等文化项目,扩展了农事体验区等多个景点,设置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等乡村游项目,吸引了荆门、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的大批旅游团队。三是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针对我县油菜花旅游节花期较短,且缺乏相应的旅游配套景点和设施,其特色得不到充分展现,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状,我县从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着力打造4A级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该园位于我县五洋公路沿线,规划范围西起襄荆高速公路五里收费站路口赵集村,东至沙洋经济开发区,沿五洋公路总长约32公里,规划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今年六月启动该工程以来,我们已经完成该园的总体规划,并投资7500万元启动了五洋旅游公路改建工程,预计今年11底完工,同时高标准抓好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安洼水库水上娱乐区、潘集水库湿地养生区、五洋公路绿化带等景点建设及沿线农户房屋立面改造。四是编制引江济汉沿线旅游景点规划。引江济汉中线工程东起我县李市镇蔡咀村,西至后港梅林村,在我县的建设堤段达52公里,是全国第二大人工运河。我们抓住建设机遇,及早规划旅游项目,编制旅游规划,引江济汉沿线有12处景点,将在该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期间分步实施。同时,-4 -
长湖湿地保护区建设、西荆河整治改造工程等同步启动。
二、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下步打算
我们将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发展、大推进”的发展理念,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沙洋文化旅游竞争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馆一场”,即县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游泳馆、博物馆和体育健身广场。年底启动新文化馆的建设,明年启动游泳馆和健身广场项目,启动县博物馆建设项目。二是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做好地方资金配套,对13个镇的影剧院、体育建设场地等文化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三是完善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采取国家扶持、财政奖励、单位援建、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完善村和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做到已挂牌的村、社区文化中心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经费。四是加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巩固现有的村级调频广播设施,进一步发展村级调频广播。新增一批有线电视用户,扩大无线电视的覆盖率。
(二)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沙洋县文化产业项目,在土地征用、城市配套规费、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经济环境,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
-5-
娱乐业、广告印刷业、音像制品业、婚庆演艺业等,不断壮大我县文化产业。
(三)以节会文化为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四届油菜花旅游节的办节经验,将进一步挖掘沙洋丰富的文化底蕴,融入地域文化符号,拓展油菜花节内涵,丰富节会活动内容,将油菜花旅游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四)进一步加快纪山大遗址公园建设进程。按照大遗址保护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分期建设文保设施和文物景区,尽快建成大遗址公园,将其打造成为鄂西圈荆州、荆门、宜昌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五)着力推进沙洋“五七干校”和监狱文化特色景区建设。“五七干校”人文资源独特。沙洋“五七干校”是全国各地“五七干校”中级别、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地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40多家中央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在沙洋创办“五七干校”,共下放干部及家属2万余人。“五七干校”作为历史阶段特殊的社会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开发“五七干校”人文资源,对于宣传沙洋、推介沙洋,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五七干校旧址陈列馆,年底完成景点规划编制,拟建成全国最大的干校博物馆。
-6 -
沙洋监狱是全国最大的监狱群之一,从解放初期建设沙洋农场,收押、改造战争罪犯开始,历经了60多年的历程,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曾收押过右派、反革命分子、走资派等各种成分的“罪犯”。因此监狱历史文化十分深厚。今年,我县拟定与沙洋监狱局合作建设警示教育基地,修建警示体验区,增强沙洋文化旅游特色,注入发展后劲,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
(六)以引江济汉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打造沿线26座景观桥梁。做好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计划投资21亿元,将其打造成集水上休闲娱乐、工程建筑、田园赏景,览胜猎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一是突出楚风楚韵建筑风格,规划建设沿江新农村,大力发展沿线特色农家乐饭店。二是恢复湖汊野生莲藕、菱角养殖,同时将黄歇冢、铁鞭祠进行开发,整体打造长湖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
(七)精心打造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一是做好目标定位。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提出的风情园建设要“争第一、做第一”及市委书记王玲同志提出的把五洋公路打造成沙洋“清明上河图”的要求,以五洋公路为基轴,以油菜花旅游为切入点,以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为依托,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历史人文和乡土风情的潜力,着力构建六大旅游区块,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都市旅游圈,积极链接“鄂东南生态人文之旅”、“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和“大武汉城市旅游之旅”等知名旅游线路,努力建设“省域核心旅游景区”和“两圈节点景区”,-7-
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之成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4A级休闲农业旅游区”和“中国十大最美油菜花旅游胜地之一”。二是做好品牌策划。坚持“金色沙洋、多彩乡村”的形象定位和“春游、夏荷、秋紫、冬梅”的景观设计思路,以深邃厚重的楚文化和古朴浓郁的乡村文化为主线,依托五洋公路沿线良好的油菜花、湖泊水系等自然生态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景观高地,形成四季景观鲜明、民俗文化多彩的乡村旅游风格,打响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品牌。三是做好空间布局。按照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然条件等,利用通达的交通条件作为景观廊道,把景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油菜花资源以及各相关景点进行整合,努力形成“一带、六区、十节点”的分布格局。四是逐步推进。严格遵循“整体把握、分步实施、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点、线、片”、“房、路、景”和“四季花”的建设思路,分期建设,统筹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共分近期建设目标(2011-2015年)、中期建设目标(2015-2020年)和远期建设目标(2020-2025年)三个阶段。将着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完成沿线集镇和乡村民居整体改造工程,开发以油菜花观光为主的乡村体验和滨湖休闲旅游,满足近程游客的需求,实现区域内旅游业跨越式、突破性“起飞”。
-8 -
第二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XXX区以发展XXX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为契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消费,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满足都市休闲消费、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服务于一体,以近郊农村为基地而兴办的新型产业,俗称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果家乐、菜家乐等。据调查摸底,我区休闲农家乐已形成一定的气候,渔家乐遍布全区七个乡镇,花家乐、果家乐已初见规模。目前,我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32家,主要集中在207国道、XX大道、XX路沿线,和省道XXX线。分布在XX、XX、XX、XX、XX5个乡镇。全区大小“渔家乐”有35家。以花卉、苗木为主可供观赏的“花家乐”全区共有6家,“果家乐”有XX南湖的草莓、葡萄生产基地,XX、XX的柑桔生产基地。“菜家乐”有5个占地500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XX乡、XX乡。此外,还有3个四星级以上休闲农庄和1个镇村同治示范片。2009年,全区乡村旅游实现产值约9800万元,利润2940万元,税收686万元,解决了上千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二、我区发展乡村旅游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的优势。政策优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里先后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系列文件。XXX区的农村属郊区农村,现有基础较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休闲农业方面理应走在前列。产业优势。旅游业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市场潜力大,被喻为“朝阳产业”。这些年来,XXX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在重视旅游景点开发的同时,更注重旅游城市建设。在X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XXX区属于城市旅游区,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与这一规划相契合,XXX区城郊农家乐的发展也可进一步丰富XXX市城市旅游的内涵。区位优势。XXX区处于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在XXX区相对集中。城市居民久居都市,生活节奏紧张,回归自然、向往田园生活成为大量城市人民内心的渴望,而郊区农村农家乐消费低廉、环境清新、交通便利,特别是农耕生活、乡土气息、田野风光的内涵将对城市居民产生强大吸引力。
(二)存在的问题。职能不全。撤区建市后,我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国土、规划部门管理权都在市里、区里没有自主权。旅游资源不丰富。受区位和面积的限制,我区旅游资源不十分丰富,优质资源更是稀缺。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和特色产品,低层次,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人才缺乏。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均缺乏。
三、加强我区乡村旅游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科学性规划。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
2须先行。乡村旅游规划要着眼于城乡统筹,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接,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对接,与乡村支柱产业发展相对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合理的环境承载力和游客容量。
(二)保持乡土化风情。保持农村原貌,加以包装,就是一个不错的乡村旅游产品。城市居民来乡村旅游的最大乐趣在于可以感受农家小院的风土人情,失去了乡土风情,就丧失了乡村旅游最核心的魅力。对于乡村居民、衣食起居、传统风俗、田园风貌、农耕文化、历史遗存,要加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要挖掘利用文化资源,组建民族风情表演队,传承文化传统,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加强农家饮食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农家菜的评比活动,大力推介农家豆腐、红烧乳猪肉、黄焖土鸡、水煮活鱼等特色农家菜。
(三)注重规范化管理。加强民俗民居型、自助农庄型、风景游览型、休闲娱乐型农家乐的规范管理,结合农家乐的评星活动,提升农家乐文化品位。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指示牌等配套设施。环卫工作应有专人管理和清扫,生活垃圾实行分箱收集并统一处理。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乡村旅游提高服务品质;认真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与旅游学校相对接,为乡村旅游输送专业人才。
(四)强调个性化策划。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客源市场进行调查与评价,对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个性化设计。XXX区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做山的文章,依托XXX山开发登山、野营、避暑等旅游项目;可以做水的文章,利用闲置的鱼塘等水面进行改造,开发“垂钓俱乐部”等旅游项目;可以做农业的文章,开发休闲农场,供旅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享受田园乐趣;可以做村庄的文章,将村庄划分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开发成公园式的农业庄园;可以做文化的文章,结合故事传说、地方传统文艺,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
(五)实行集约化发展。注重产业要素的整合和产品的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品牌。四川成都盛开的“五朵金花”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可以借鉴四川成都的成功经验,将现有农业资源合理整合成“美丽乡村”、“南湖果园”、“金洲桔园”、“千红花园”、“东江菜地”、“荷塘月色”,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形成个性化特色项目。
第三篇:抢抓机遇推进奇台农场城镇化建设
抢抓机遇推进奇台农场城镇化建设
奇台农场一0九社区五连刘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提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强调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奇台农场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全面贯彻《决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化作为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途径,努力打造城镇这一承载工商业发展的载体、蕴含文化的容器,构建加快发展的大舞台,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实,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看出城镇化就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一、统筹发展,彰显特色,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要以硬件建设为重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不同的特色城市。要结合实际开展试点,建一批明星社区,推动小城镇建设;以“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加强连队、社区治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迅速增强社区综合功能、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连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场一体化进程。
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要找准推进城镇化的定位和方向。应紧紧抓住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对口支援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发挥区位、交通、生态、资源等优势,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奋力推进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努力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东三县的交汇处营造中部崛起的新支点,建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布局合理、等级协调、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区域经济带动中心。
三、科学管理,塑造形象,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营造人人参与的城市管理氛围。以建设宜居城市和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集中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兴建广场、游园、绿地和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个性,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强化领导,更新观念,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证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一是要认识到位,应全面加深理解城镇化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成效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领导到位,应成立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城镇化工作合力。三是要把城镇化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强监控,强力推动。四是要重点突出,采取搞好城乡规划修编;搞活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城镇建设新路;整合行政区域,优化配置城镇化发展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等措施。
五、多头并举,改革创新,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措施
城镇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化带动城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走以城镇建城镇、以城镇兴城镇路子,逐步建立起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经营意识,从整体上运作城镇经济,使资源配置从城镇的内部转向更大区域范围。综合运用城镇的土地资源、地域空间、城镇功能、经济容量、城镇环境、城镇形象等经营要素,实现资源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统筹推进道路、供排水、供暖、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工业、商业、住宅及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打牢产业基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断发展城镇经济,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应充分利用建设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现有企业嫁接改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商贸流通、大市场、大商场、旅游、文化、教育等,实施全方位招商引资;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发展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式化、聚集效应大、新创造就业机会多的项目,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新型物流企业。
六、重点突出,打造中心,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着力打造中心团场,发挥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稳步推进108、109、110社区的改造,进行成片开发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使老社区旧貌换新颜。加快开发建设一万泉、怪坡等景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迅速提高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和承载能力,形成功能分区合理、一市多区的城市格局。
第四篇:抢抓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抢抓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曹裕江
2012年第5期 ——党的建设
中央确定今年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武汉市汉阳区被中组部选定为五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把抓好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政治任务和重大机遇,以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力,以“攻山头”的气势、“打战役”的办法,致力“五个要素”强基础、“五务合一”上台阶、“五个体系”活基层,努力把试点工作办成强基固本工程、党员满意工程、群众受惠工程。区委按照“摸清情况在动员发动之前、方案标准制定在广泛研讨之中、整改提升贯穿于试点工作全过程”的总体思路,把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外化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使试点工作呈现出“全区动员、全力以赴”的良好态势。近日,试点工作受到中组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一)调研为先,问题找出来、架子搭起来。
多汲取基层“地气”,才能增加做好试点工作底气。2月上旬以来,在中组部蹲点指导组和省、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区委坚持只争朝夕,提早谋划,抓早、抓紧、抓实调研活动。区委常委会11名成员各自带队,围绕如何扎实开展试点活动,深入到全区11个街道、2个园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真心拜群众为师,共查找出领导体制、组织构架、基本保障等4方面28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区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了《汉阳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在全区抽调30余名熟悉基层党建工作、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较强的骨干组建4个工作专班,保证试点活动顺利启动和有效展开。在此基础上,建立常委(区级干部)挂点包片区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组建了15个工作组、232个指导小组,进驻全区137个社区(村)和96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推进试点工作。
(二)发动为基,氛围造出来、全区动起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上不去,试点活动就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调研中,区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征求意见等形式,访民生听民意,问民需解民忧,了解到少数党员、群众存在“试点活动不过是走走过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抓基层组织,与我个人无关”等模糊片面认识。对此,区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查表象,挖根源,研究对策。一是在区委层面形成共识。区委一周内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反复强调,必须谋非常之策,尽非常之责,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二是开展全区上下总动员。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汉阳区试点暨全市动员部署会,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召开全区专题推进会,全面启动“千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就试点活动进行再发动、再部署。三是在各级各层面进行思想动员。各街道、园区、机关、事业单位围绕“主业、主责、主题”开展思想大动员,围绕“机构、网络、保障”形成组织大格局,围绕“区、街(园区)、社区(企业)三级联动”营造工作大氛围,统一思想行动,为顺利推进试点活动扫清思想障碍。各社区、企业党组织也召开思想动员会,班子成员主动进门栋、进家庭,进车间、进班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四是展开立体宣传发动。区委通过印发试点活动《工作简报》、《工作专报》,开办试点活动QQ群、网页等形式,大力宣传试点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部署要求,大力宣传江欣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好作法、好经验。在辖区内主要街道、重要路段和路口设立广告牌、宣传标语,有效扩大试点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试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立标为要,标准拿出来、分类搞起来。
区委围绕“跳出汉阳看汉阳、放眼全国看汉阳”的思路,科学求实,瞄准“国标”订标准。2月初,围绕制定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标准,区工作专班与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虚心征求他们对制定分类定级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评价要点》之后,又回到基层党组织中进行“试水”,针对初评结果修改完善,得到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评价要点》有四个特点:一是内容设置全面客观。既体现基层组织的政治、思想、作风、制度等软件建设,又突出场所、阵地等硬件建设,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二是程序操作简便科学。通过基层党组织“自我画像”、上级党组织“考评会诊”和群众“评议判断”的“三步”定级,实施百分制量化,程序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三是内容设置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点、群众反映的热点作为重点内容置入《评价要点》之中,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攻克难点、关注热点、消灭盲点。四是提高群众评价权重。将群众评价的分值提高到40分。基层党组织工作好与差,不是由基层党组织自己说了算,也不是由上级党组织说了算,而由居民群众说了算,体现了“支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评价理念。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到党员群众家中随机进行测评调查,提高了分类定级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截至目前,我区基层党组织首次分类定级工作已经完成。
(四)整改为本,措施订出来、工作干起来。
区委坚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把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贯穿试点活动始终,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细化措施,分类指导。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推进工作沉下去、人员派下去、资源投下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把干劲用在抓落实上,把重点放在求实效上。建立区委常委挂点联系党建工作领域制度,每名常委联系一个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分类指导街道社区、非公企业、机关事业等不同领域,围绕实施“三个五”工程,有效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试点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强化功能,建好阵地。区委将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全覆盖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活动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组建专班深入到137个社区(村),分类摸清每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面积、功能、权属等基本情况,并逐一建立台账。区委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五务合一”建设标准,根据社区地域特点和不同类型,逐一确定建设达标方案。组建“五务合一”阵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阵地建设、资金保障、综合协调3个工作专班,并先期投入3000万元启动资金,采取“大追讨”、“大整合”、“大置换”、“大扩建”等超常规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强力推进。三是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区委研究制定了社区“两委”班子工作方案,率先在全市提前进行换届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深化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行“六级管理”体制,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结合“千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制定了区直机关单位结对支持社区建设、区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的“双结对”活动实施意见,举全区之力加强基层建设和群众工作;研究制定长效综合性激励措施,挤出全区新增财力的50%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制定基层党建“保障倍增”实施方案,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大幅度增加社区工作运转办公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大幅度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
通过两个多月来深入扎实推进试点活动,汉阳全区上下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初步变化:
一是区委主业意识切实增强。抓党建是各级党组织的“主业”。试点活动铺开后,区委更加突出“主业”意识,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推进工作沉下去、人员派下去、资源投下去。11名区委常委带着问题,放下架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落实管党责任,深入片区走巷串户,与党员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拉家常、交朋友、攀亲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切都无从谈起。通过调研摸底,常委会一班人在思想认识上触动很大,提升了精神区位,营造了“汉阳气场”,形成了“抓党的组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社会稳定,就是抓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的共识。
二是基层民本思想得到升华。在试点活动中,各街道各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厌倦心理、畏难情绪和“不以为然”的思想,采取超常规措施,对重点、难点任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设定有效目标,试行项目推进。不求全求多,重有效管用,每一项工作任务到人,时间到天,考评到项,推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组合拳”,找准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间的契合点,把试点活动的一系列要求落到实处,让每个支部都行动起来、让每名党员都参与进来,使人民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对基层党组织的感情不断加深。
三是队伍生机活力迸发凸显。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试点活动中,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利用各种活动载体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经受思想的洗礼,接受实践的锻炼,激发了党员干部对党的感恩之情,对人民的报答之心,党员队伍的活力得到全面释放。如今,机关党员干部通过开展走访调研、政策法规宣讲、困难群众帮扶、协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等工作,明白了自己身上担子有多重,发牢骚的少了,主动服务群众的多了。月湖街、二桥街的机关干部为支持社区“五务合一”建设,主动将街道办公楼腾退出来作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党员干部看到区、街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都发自内心表示要把工作干得更好。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满意、百姓的笑脸当成最好最大的政绩,扎实做了一批顺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
四是群众真情参与反响强烈。中组部蹲点指导组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走进普通群众家中,开展细致缜密的调研活动,手拉手、心贴心地与群众交心谈心,倾情帮扶困难群众,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添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坚持将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贯穿始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到试点活动之中,使其从党建工作局外人转变为党建工作参与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试点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特别是在分类定级过程中,突出群众满意这条主线,加大了群众评议的权重,并为了保证群众评议的公正性,还采用第三方测评的方式,由区委组织独立于街道、社区的第三方机构随机选择群众进行评议,使得群众的意见得到了空前的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此,许多居民群众高兴地说:“一直以来,社区党组织工作怎么样,都是由上级进行考评的,群众没有发言权,现在可好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怎么样,群众说了算,我们都成了党建工作的‘评委’了。”如今在社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居民群众多了,不闻不问的少了,很多群众甚至包括退休群众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基层党员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日渐增强。■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汉阳区委书记)
第五篇: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堰城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走进大浦镇堰城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一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一直延伸至路的尽头,路两旁是万亩连片的双季优质稻示范基地,一幢幢装饰一新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村小学时而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一幅现代和谐的新农村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衡东县大浦镇堰城村位于大浦镇东北部,辖11个村民小组,有274户,1145人,水田面积891亩,该村毗邻大浦镇和大浦工业园,省道315线、京珠高速穿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该村自2009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市、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强发展,三年见效益”的奋斗目标,即: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建设“富裕堰城”;通过整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道路硬化,田野美化、村容亮化工程,建设“秀美堰城”;通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下村、推进文明创建等活动,建设“文明堰城”;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建设“和谐堰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年来,村支两委团结一心,带领干部群众搞建设,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村容村貌 1
一年一新,乡风民俗健康向上。
调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产业兴村为已任,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优质稻、特色种养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物流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为大浦工业园区输送劳力的第三产业。该村优质稻生产已经常态化,村民自发种植优质高产水稻良种已经成为自觉行动,两季优质稻种植面积900多亩,是村里主导产业,占全村总产值60%以上。村内有牲猪养殖户近100户,其中100头以上的有40多户,300头以上的20多户。兴建了一个骡子养殖基地,占地10亩,正在引进新品种;村里新发展一户野鸭养殖大户,现在野鸭存栏达10000羽左右,年出栏可以在30万羽以上。2010年村里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成立了一支拥有20台货运车的运输队,为村里增收近20万元;村里通过征地20余亩,建设6到7个标准化厂房,承接招商引资的工业企业落户,每年为村里增收10余万元。另外,村里通过出租土地给私营业主做砖厂等形式,每年为集体增收8万元。该村以大浦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半工半农人员300多人,年创收达500万元。2010年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
夯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几年来,先后投入6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村部大楼,占地80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娱乐室、医务室、值
班室一应俱全。投入20余万元,已启动村部大楼后面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文体广场的建设,将设立花园草地、篮球场、羽毛球场,添臵了单杠、双杆等体育健身设施,农民休闲锻炼有去处,让堰城成为“休闲村庄”。投入30余万元,维修1处分水堰坝,新开山平塘5口,新建电排2座,维修电排3座,清淤加固了主渠,彻底解决了全村抗旱死角。高标准完成村级公路硬化4.5公里,通组道路全部硬化,构筑了通畅的村组道路网,栽种行道树800多株,投入20余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全面实施村庄美化亮化工程,堰城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市的“明亮村庄”。
建生活设施,着力促进民生。村里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我县首个垃圾焚化炉,日处理垃圾5吨以上,并在各组设立了垃圾池,彻底解决了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大霞示范片的垃圾处理难题。完成穿衣戴帽农户60户;90%以上的农户完成了改水改厕,部分农户还安装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率先在全县实施了数字电视入户工程,90%以上的农户收看到了高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基本实现了“清洁村庄”、“数字村庄”目标。目前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美观适用的楼房,庭前屋后建起了各式各样的绿化带,家家户户建了深水井,50%的村民饮用凉开水,50%的村民饮用纯净水,70%的农户用上了液化气、太阳能和沼气。全村拥有固定电话和移
动电话入户率达到了90%,家家户户都有彩电,电脑有53台,空调70台,私家小车20多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8%。村里五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生活都有保障,每年逢年过节村里都会给予一定物资资助。村里还成立了“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起到应有作用,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里有一支自己的腰鼓队,平时农闲时部分妇女就聚到一起进行排练,她们有统一的演出服装和道具,现在还能接到一些演出业务,能增加一些收入。
倡管理民主,树立农村新风。村支两委大力加强民主管理建设,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重大事项一定召开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研究,集思广益,形成一致意见后再付诸实施。设立了财务公开栏,坚持财务公开,并聘请了村纪检监察员,全程监督村支两委的村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和好评。在全体党员、农户和村民小组中开展“文明党员”、“五好家庭”和“先进村民小组”等活动,年底统一进行评比考核,进行奖惩。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学政治、学法律、学知识,村民的法纪意识日趋浓厚,并切实做到了学法、知法和守法,每年开办各种法律知识和致富技能培训20场次,计划生育“三查四术”完成率100%,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一起违法乱纪行为,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全村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