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家黄兴
革命家黄兴
第一节走上革命道路 黄兴,原名轸,字厪午,从事革命活动后改名黄兴,字克强①。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1874 年10 月25 日)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市)。5 岁时,跟随父亲黄筱村发蒙读书,随后又入附近的私塾就读,学习勤奋。童年时代,喜欢听乡间老辈讲洪秀全、杨秀清的革命事迹,“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①。他还师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从小练就强健的身体。
光绪十九年(1893),黄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两湖书院在当时是一所比较新式的学堂,课程除经史文学外,还有天文、地理、算学、测量、化学、博物学以及兵操等新学科。黄兴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而于地理一科及体操尤为精勤”②。他还于“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朝夕盥诵”③,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学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林圭等在长江流域组织自立军起义,黄兴曾与闻其事,帮助他们运动清军中的湘籍军官保持中立,不加阻碍。这是黄兴第一次运动军队,初步了解到当时清军的内部情况。但自立军起义很快被张之洞镇压,唐才常等英勇就义。黄兴痛悼唐才常,并萌生了革命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学生30 多人,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黄兴这位两湖书院的优秀毕业生,成为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湘籍学生。是年五月(1902 年6 月),黄兴抵东京。
黄兴到日本后,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1902 年12 月),他与杨笃生、樊锥、蔡锷等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以翻译为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黄兴为扩大影响,在年底又与蔡锷、张孝准、杨笃生等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大量从事译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黄兴还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排满”的民族主义。他还领导宏文学院的湘籍学生组成“土曜会”,鼓励挺身杀敌,“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①。黄兴虽然学的是师范,却特别留意于军事技能的学习。他请日本退伍军官教授军略,学习兵法;利用空闲时间参观日本士官联队各种兵操;每天清晨起来,到神乐坂武术会参加射击比赛。
① 《公布参议院议决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 卷,第220—224 页。① 1904 年起义失败,东渡后始改名,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意。② 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13 页。
③ 张知本:《国庆日忆黄克强先生》,载1959 年10 月10 日香港《时报》。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1 页。
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生了拒俄运动。俄国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趁机占领了整个东北。光绪二十九年三月,第二期撤兵期满,俄国却仍然不履行条约,企图永久霸占东北。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因而爆发了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反动,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②于是他自认为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指归国发动革命之人员),准备回国策动反清革命。黄兴在回国前夕与刘揆一讨论进行方略,认为除在军学界普遍发动外,目前更应注意团结会党兄弟,共谋反清革命。他自东京启程回国后,便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② 石陶钧:《六十年的我》,见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5 页。第二节创立华兴会
黄兴回国后,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人士。光绪二十九年七月,黄兴返湘途经武汉,“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辩论终日”。湖广总督张之洞闻讯大怒,立即命首府兼院长梁鼎芬出告示将黄兴驱逐出境。黄兴仍“留连八日,以携带邹容所著之《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①。
黄兴回到长沙后,在明德学堂主持新开办的速成师范班。明德学堂是长沙城里新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教员中许多人都富有革命思想。如张继教历史,周震麟教地理,苏玄瑛教国文等。黄兴除在明德学堂任课外,还在长沙的经正、修业、实业等学堂和民立第一女学、安徽旅湘公学兼任教员。他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以教书为掩护,暗中从事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 年11 月4 日),黄兴以过30 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
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华兴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黄兴提出“雄据一方与各省纷起”的方案,即从湖南发难,然后谋各省的响应。先后参加华兴会的两湖革命知识分子有四五百人。黄兴和华兴会的同志印发宣传品,鼓吹反清革命。他还在明德学堂的理化实验室里,和日本教员一道秘密制造炸弹,并派人出省购置军械。黄兴还变卖祖遗田产,以解决经费的需要。为了联络会党和军队,黄兴又设立两个小团体:一是同仇会,专为联络哥老会;一是黄汉会,专为运动军队,重点是联络会党。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曾亲自会见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商讨起义计划,决定于十月初十日(11 月16 日)慈禧太后70 寿辰那天在长沙起义,常州、衡州等五路同日举事,公推黄兴为主帅,刘揆
一、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华兴会在湖南部署稍有头绪之后,便加强与外省的联络工作,派宋教仁、胡瑛到武昌,着重运动武汉三镇新军;派陈天华、姚宏业游说江西防营统领廖明缙,劝其届期响应;派周维桢、张荣楣接洽四川会党,促其与两湖会党合作;派杨毓麟、章士钊负责沪、宁地区的策应工作。黄兴则来往于湘、鄂之间,统筹指挥全局。
这个起义计划不幸临期泄漏,马福益手下的人被清地方当局所捕,供出了起义计划和首领“长沙黄厪午老师”。于是长沙府、县衙门开始在省城搜捕革命党,特别要捉拿黄兴归案。事态急转直下。九月十六日(10 月24 日),黄兴于差役来捕时乘间避往开明绅士、明德学堂校董龙绂瑞家,后又转移到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处,至十八日(26 日)化装成海关员司,潜出长沙,逃往上海。华兴会的其他重要骨干也先后避于上海。长沙起义计划遂陷于流产。黄兴创立华兴会后,策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未及发动即陷于失败。主要是由于未能严加保密,革命机关处于半公开状态,招集人员仍采取旧式会党散发票布的落后办法,致使起义走漏风声。长沙起义事泄后,会党虽然受到严重损害,但华兴会却保存了元气,黄兴及华兴会骨干纷纷出走长沙。
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5—26 页。
第三节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
黄兴避居上海后,因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案的牵连,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得以出狱。后避难到东京,过着流亡生活。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 年7 月),经日本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初次会见。二人畅谈革命大势,交流思想,共议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七日(7 月29 日),黄兴约集华兴会骨干商议与兴中会合组革命团体问题。会上,陈天华明确主张“以吾团体与之联合”;刘揆 一主张“不入孙会”;黄兴则主张“形式上入孙逸仙会,而精神上仍存吾团体”;宋教仁认为“既有入会不入会者之别,则当研究将来入会者之关系如何”①。众说纷纭,最后在东京的华兴会员除少数人外,其他都决定参加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八日(7 月30 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到东京举行建立统一革命团体的筹备会。与会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部分成员和日本人宫崎寅藏、内田良平、末永节,共计70 余人。会上,确定新成立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议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黄兴在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述革命大义,并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
七月十三日(8 月13 日),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发起组织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到会者达1300 余人。孙中山在会上作了长篇演说,指出当前民族思想蓬勃发展,号召到会者摒弃改良主义道路,采取革命手段,致力于反清斗争。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 年8 月20 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到会者约百余人。黄兴首先在会上宣读章程草案30 条,经大会讨论修改后通过。章程规定以东京为同盟会本部所在地,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①提议获得一致通过。黄兴还提议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称《民报》),得到与会者赞同。
黄兴在与孙中山共建同盟会上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同盟会是以孙中山、黄兴为轴心建立起来的。同盟会的成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和统一,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76 页。
① 宋教仁:《宋渔父日记》,《辛亥革命》第2 册,第210—211 页。
第四节领导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武装起义上。他首先在学习军事的留日学生中建立“丈夫团”秘密组织,积极培养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同时,在日本横滨设立“制造弹药机关”,聘俄国革命党人为教授,对同盟会员进行军事训练。为保密起见,他还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中同盟会员的会籍。
光绪三十一年冬,黄兴化名张守正,潜回国内,至广西桂林巡防营统领郭人漳军中进行策反,发展官佐多人参加同盟会。因郭人漳犹豫不定,黄兴于次年秋返回日本。即派刘道
一、蔡绍南等回国,运动军队、会党,策划起义。临行前,“告以今之倡义,为国民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①。指出革命之目的决不是单纯推翻清朝,而是要建立民国,争取民权。这里所说的“国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刘道一抵长沙后,邀集革命同志数十人秘密开会,传达黄兴的意见。会后,刘道一留在长沙掌握全局,蔡绍南等则往萍乡一带联络会党。十月十九日(12 月4 日),萍浏醴起义爆发,起义者在颁发的檄文中,第一次打出了“中华民国”的旗号。起义虽然失败,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黄兴赴越南河内,与孙中山商议策划两广起义。当时,广东钦州、廉州(今属广西)爆发了抗捐斗争。清军郭人漳部移驻钦州,镇压抗捐斗争。黄兴冒险去钦州,策动郭人漳起义。郭人漳表示,“如有正式革命军起,必反戈相应”。七月,王和顺率会党起义,占领防城,直逼钦州。郭人漳看到革命力量有限,改变主意,按兵不动。起义军作战失利,退入两广交界的十万大山。黄兴出走越南河内,和孙中山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准备在广西边界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发动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1907 年12 月2 日),黄兴派同盟会员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进攻镇南关,占领了山顶上的3 座炮台。镇南关起义爆发后,黄兴和孙中山从河内前往指挥。起义军跟清军激战几昼夜后,终以弹药缺乏,援军未到,不能坚守,只得自动放弃,退入越南境内。
是年,章太炎、陶成章、张继、宋教仁、谭人凤等在潮惠起义失败后,鼓动同盟会内一部分人主张召开大会,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举黄兴担任。黄兴致信在东京同盟会总部以庶务代行总理职权的刘揆一,表示反对,信中说:“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①黄兴以革命大局的利益为重,一直注意维护同盟会的团结,使其免于发生重大分裂。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1908 年3 月27 日),黄兴率退入十万大山的会党部众和越南华侨等200 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发动了著名的钦、廉、上思起义。这支队伍,凭着200 多支杂枪和为数不多的弹药,转战于钦州、廉州、上思一带40 多天,大小数十战,先后击败清军1 万余,声威大振。孙中山曾赞誉说:“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今越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前,敌人望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①四月初,因势单力孤,弹尽援绝,黄兴等不得不退返越南。适值云南河口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电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节制河口起义诸军。黄兴不顾鞍马劳顿,迅即前往河口前线督师。到河口后,因起义军内部指挥不灵,调度不动,便决定重回河内,征集旧部组织基本队伍,然后再赴前线。在返回河内途中,被法警截留,遣送出境。河口革命军失去统帅,起义又归于失败。
① 田桐:《同盟会成立记》,《革命文献》
(二),第143 页。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84 页。
宣统元年四月初一日(1909 年5 月19 日),孙中山由新加坡启程赴欧美筹款,以济革命之进行,而将国内革命运动委托黄兴、胡汉民负责。十二月(1910 年1 月),黄兴应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邀请,赴香港主持策划广州新军起义。经商议,决定次年元宵节(2 月24 日)前后举事。不幸消息泄漏,革命党人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宣统二年正月初三日(1910 年2 月12 日),倪映典等率新军千余人在广州城郊起义。清军出城镇压,倪映典中弹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黄兴并不因历次起义失败而灰心,决定“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②。
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1910 年11 月13 日),黄兴赴槟榔屿,出席孙中山召开的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广州起义。十二月十八日(1911 年1 月18 日),黄兴返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商定成立统筹部,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部长。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五日(1911 年4 月23 日),黄兴致绝笔书于孙中山及南洋同志说:“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①是日晚,由香港乘轮船潜入广州,设起义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五号。由于几经周折,起义一再改期,原来的部署被打乱,遂将进攻计划由原定十路改为四路。他自己担任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的指挥工作。三月二十九日(4 月27 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 余人攻打总督衙门,其余三路未见行动。攻入总督衙门后,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跑,遂放火烧了总督衙门。起义军撤出时,遭到巡防营的堵击,许多革命党人牺牲,黄兴右手二指被击断。但他忍住剧痛,用断指的第二节扳枪机继续射击。眼见敌人渐渐合围,黄兴遂下令分三路突围,自己带领一路奋勇冲杀,且战且走。在突围中,队伍散乱,只剩下黄兴1 人。他改装逃到暗设于广州河南的革命机关女同志徐宗汉处,由她护送至香港就医。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殓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又失败了,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黄兴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勇敢无畏,身先士卒,在国内和旅居国外的华侨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在香港养伤,曾一度灰心,想冒险去暗杀李准等清朝官吏,为死难烈士报仇,被谭人凤等人劝阻。闰六月初六日(7 月31日),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鉴于南方起义一再失败,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中部地区发动起义。黄兴支持他们的计划,并设想“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②。这个预计,为后来革命实践证明基本是正确的。他还应允湖北革命党人的邀请,准备赴武汉主持起义大计,但未及动身,武昌已爆发起义。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89 页。
② 《辛亥革命》第1 册,第14 页。
① 《辛亥革命》第1 册,第16 页。
② 《黄兴集》,第40 页。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非常恐慌,派陆军大臣荫昌带兵前往镇压,溃败而还。清廷只好起用掌握北洋陆军的袁世凯出马。袁世凯集中精锐部队猛攻汉口,局势对革命军非常不利。黄兴在香港得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后,随即离开香港,赶赴武昌前线。九月初七日(10 月28 日),黄兴抵达武昌。据记载:“正当前线紧急之际,黄兴由上海乘轮船到达武汉,旋赴都督府与黎元洪会晤。黎闻黄兴到后,即下令做一面大旗,上写‘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没有被清军攻陷的地方跑一圈。前线将士听到黄兴来了,士气高涨,军心大振,居民铺户也纷纷鸣放鞭炮,表示欢迎。”①黄兴立即渡江赴前线督师,在汉口与清军展开剧烈的争夺战。九月十二日(11 月2 日),清军将领冯国璋攻入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九月十三日(11 月3 日),湖北军政府举行“登坛拜将”的隆重仪式,任命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他率领革命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20 余日,由于清军占优势,十月七日(11 月27 日)汉阳失陷,革命军退守武昌。黄兴认为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不如放弃武昌,转攻南京,等占领南京后,再训练一支精锐部队来收复武昌。他的主张遭到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坚决反对。黄兴便于同日辞职,离武昌去上海。黄兴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坚守汉阳20 余日,使各省得以乘机大举,次第响应,革命军声势一天天壮大,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黄兴作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结束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① 《黄兴集》,第67 页。
第五节民国初建
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 年12 月1 日),黄兴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联军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暂设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因黎元洪反对,于是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十一月初四(12月23 日),黄兴获悉孙中山即将归国,遂推辞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向众人解释:“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①初六日,孙中山抵达上海,黄兴和陈其美等人前往迎接。
1912 年1 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陆军部成立后,立即制订出分兵六路北伐的计划,准备在南北和 议破裂时,立即宣战,分兵合击,直捣北京。当时,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领导下的军队虽号称17 个师,但战斗力较强的仅有不满万人的粤军2 个师,其他各师战斗力很差,有的将领专横跋扈,不听命令,而军饷又十分拮据,黄兴的处境很困难。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南北和议就在上海开始了。袁世凯依靠他的北洋军队,凭借帝国主义列强做靠山,一方面利用革命派的势力逼清帝逊位,一方面对革命派耍弄武力和“议和”的两面手法。1912 年2 月12 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13 日,孙中山实践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推荐袁世凯接任。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 月1 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重新组阁。南方各省和许多团体纷纷致电袁世凯,要求留任黄兴为陆军总长。但袁世凯不愿放松对军队的控制,命其亲信段祺瑞任此职,另任黄兴为无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袁世凯随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接收管理驻南京的军队。南京驻扎有10 多万人的军队,袁世凯却不发给军饷,存心与黄兴为难。黄兴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选择优秀军官和精良武器组成第八师。这个师的中上级军官,大多数是同盟会员,有的还是“丈夫团”的成员。黄兴想用全力把第八师组织起来,作为革命军队的一个中心堡垒,对其余部队则分别进行裁撤或调拨出去。裁兵任务完成以后,留守府就被取消了。
袁世凯为了麻痹和笼络革命党人,于1912 年8 月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会谈。黄兴继孙中山之后,于9 月11 日到北京,袁世凯给予隆重接待。黄兴一时受袁世凯的蒙蔽,对袁深表信任,声称“袁公确是英雄,民国第一流人物”①。这时,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举为理事之一。黄兴积极推行政党政治的主张,他甚至劝说袁世凯也加入国民党,袁世凯自己虽未加入,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和大多数阁员都填写了国民党入党誓愿书。黄兴天真地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民国前途,于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转而积极鼓吹和致力于发展实业和教育。
① 周武彝:《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经过》,《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 集,第17 页。① 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 集,第196—197 页。
1912 年8 月,他在《铁道杂志序》中写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主张“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实业庶几兴勃也乎!”①为了发展实业,他曾发起创办拓殖协会和拓殖学校,旨在开发国家资源,发展农业,移民实边;大力提倡国民捐,倡议创设国民银行和国民银公司,发行不兑换券,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他担任过铁道协会副会长和汉粤川铁路督办,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过矿务;参与发起中华汽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洞庭制革公司,等等。这些活动和主张,目的在于发展经济,收回外溢利权,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和进步意义。黄兴十分注重教育。他说:“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①又说:“兴思二十世纪世界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锁钥,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高。..夫发达国民企业力,其途亦多,而有良好之中小学以植其基,则为天经地义之不容或易。”②为此,他主张“普通教科材料应取实利主义”,并“可以实业教育定为全国女子教育方针”③。此外,他还主张延长教育年限、小学用国语教学,提倡军事的国民教育。
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变化,黄兴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这使他对实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曾说:“兴以为吾国人今后当各存责任心,有责任心,则纯以国家为前提,而私见自泯。且所谓责任者,其途甚宽,除政治方面外,尤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④可见,黄兴在谈论实业的重要性时,并没有脱离政治,而是要“以国家为前提”。
① 《民立报》1912 年9 月4 日。
① 《黄兴集》,第252 页。
② 《黄兴集》,第240 页。
③ 《黄兴集》,第244 页。
④ 《黄兴集》,第267 页。
第六节南京讨袁
1913 年3 月20 日,代理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
国民党人集议对策,孙中山主张立即起兵讨袁。黄兴认为掌握兵权的人不肯在此时出兵讨袁,只好采取法律解决的办法,与孙中山的意见发生分歧。不久,谋杀宋教仁的凶犯在上海租界落网,并搜出有关案件的函电多件。4 月25 日,在黄兴、陈其美的敦促下,江苏都督程德全公布宋案证据44 件,直接布置暗杀宋教仁行动的是国务总理赵秉钧。真相大白,舆论哗然。作贼心虚的袁世凯,一面替赵秉钧狡辩,反对黄兴提出成立特别法庭公开审理的要求;一面不经参议院议决,不顾黄兴等人的反对,擅自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2500 万英镑的协定。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后,立即扩充军队,准备向南方革命派进攻。同时,袁世凯借口破获“血光党”,诬陷黄兴,并指使北方都督通电攻击黄兴等人。6 月14 日,袁世凯下令免去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三省都督的职务。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处于被动地位的革命派,在袁世凯的进攻面前,不得不奋起反抗。江西都督李烈钧在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后,于7 月12 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首先竖起了讨袁的旗帜。袁世凯随即派兵南下,步步进逼,战事危急。7 月14 日,黄兴自上海赶到南京。15 日,迫使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誓师讨袁。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和上海先后响应,是为“二次革命”。
讨袁战争开始后,南京方面,由于一部分军队被袁氏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作为基本队伍的第八师又因拨出两个团,仅剩2000 人左右;其他部队大都未经训练,战斗力薄弱。7 月22 日,徐州失守。25 日,江西湖口被袁军占领,李烈钧败退。上海讨袁军久攻制造局不下。而南京讨袁军的后方湖南军械库又被袁世凯的奸细纵火焚毁,饷械不支,声援断绝。黄兴见大势已去,只得于29 日乘日本煤轮离开南京,流亡日本。随后,安徽方面也因内部意见不一,而自行瓦解,柏文蔚出走。福建、湖南、四川又相继宣布取消独立。“二次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七节流亡日、美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国内参加讨袁失败的国民党人也陆续来到东京。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宋案发生后,即应兴师讨袁,但党人多不听从他的指挥,坐失良机,致使袁世凯得到了“大借款”,可以从容布置,因此对黄兴颇多责难①。孙中山认为党员不听他的号令,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分子太复杂,已不能起作用,主张解散国民党,另行组党。并表示他要做真党魁,不愿做假党魁,党员必须绝对服从党魁的命令。黄兴对孙中山的责难做过些解释,但仍表示:“南京事败,弟负责任,万恶所归,亦所甘受。先生之责,固所宜然。”①对于“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黄兴认为:“乃正义为金钱权力一时所摧毁,非真正之失败。试翻中外之历史,推天演之公例,未有正义不伸者。最后之胜利,终归之吾党。”①黄兴不赞成另行组党,主张国民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整顿、扩充,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反袁的其他革命分子,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奋斗。
1914 年春,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华革命党。规定党员入党一定要写誓约,井且一定要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按上中指指模。孙中山自己的誓约则为“统率同志,再举革命”。经孙中山审定的《中华革命党章程》规定:党员分为三等,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首义党员是元勋公民,协助党员是有功公民,普通党员是先进公民;在革命时期内,非党员不得 有公民资格②。黄兴对此很不赞成,他认为无论仍用国民党的名义或者另组新党,领袖非孙先生莫属。但若要在誓约上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就是服从一个领袖,为一个人干革命;如果还要在誓约上按指模,那就像犯罪的人写供词一样,两者都违背了自由平等的精神。至于党员入党之后,都是共患难同生死的革命同志,应该一律对待,而不应划分等级,更不应以所谓“功勋”、“有功”、“先进”公民享有权利不同相号召。因为党员是为尽革命的义务而入党的,不应当贪图个人的权利和享受。③黄兴当面向孙中山陈述过这些意见,但孙中山表示,一切要按他的计划进行,愿附从者,必须绝对听他的号令。并写信要求黄兴“静养两年”,以便他发动“三次革命”①。黄兴于是决定远游美国,“静养”一个时期,以便孙中山发展抱负。黄兴在动身前夕,在寓所与孙中山话别,孙中山写了一副集古句对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②对联意味深长。1914 年6 月30 日,黄兴从横滨乘轮船赴美。
黄兴于1914 年7 月抵达美国,在旧金山和纽约稍作停留后,居住在费城郊区。他同日本及国内一些革命同志经常有函电往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① 《黄兴集》,第243 页。
① 参见《黄兴集》,第458 页。
① 《黄兴集》,第356 页。
② 《黄兴集》,第357 页。
③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 册,第162 页。
① 参看黄一欧:《护国运动见闻杂忆》,载《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8 辑,第79—80 页。② 《黄兴集》,第360 页。
他发表演说、编印资料、撰写文章,向美国公众舆论和华侨宣传反袁。1914年秋,黄兴还发起抵制袁世凯向美国政府借款的运动,对于美国政府中止与袁世凯的代表接洽借款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还在美国展开筹款工作,在给国内友人的信中写道:“关于此间筹款等事,弟能力所及者,当尽力为之,冀为公等之助。华侨筹款已经发起,当嘱其随集随汇。”③在旧金山居留时,黄兴曾聘一美国教师讲授美国政治及地方自治情况,以为将来建设作准备。
黄兴虽身居美国,但仍一直与国内反袁势力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共同策划反袁斗争。1915 年9 月底,蔡锷派专人送封密信给黄兴,信中谈及国内形势及袁世凯阴谋称帝的种种活动,并提出他自己准备秘密出走和在西南发难的计划,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立即命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先后离美回国,参加倒袁运动。在黄兴所派的石陶钧、张孝准等协助下,蔡锷从天津经日本、上海、香港秘密到达昆明,组织和领导了云南护国战争。为了扩大讨袁战线,黄兴于云南起义前夕,写信给不甘附逆的社会名流,如张謇、汤寿潜、唐绍仪等,以及可争取的地方将领,如广西的陆荣廷,动员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 年1 月,黄兴电促柏文蔚等在南洋筹款接济云南护国军;又密令刘揆
一、居正等联合北方同志,“图谋直、鲁革命,以响应南方”。护国战争进展顺利,袁军溃不成军,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先后宣布独立。
这时,国内各方面的函电纷纷飞来,要求黄兴早日回国,主持讨袁运动;孙中山也电邀他回国并肩讨袁。黄兴遂于1916 年4 月22 日自旧金山启航,5月9 日到达东京,即发表讨袁声明。5 月下旬收到先期返沪的孙中山来信,分析了反袁形势,嘱其向日政府借款,购买军械,以建立革命新军。此后,黄兴多方奔走,并不断为此事与孙中山电商。至5 月底,日方允借500 万日元。1916 年6 月6 日,袁世凯因举国声讨,众叛亲离,忧惧而死。黎元洪代行大总统职。于是借款练兵之事乃作罢。
1916 年7 月8 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两人商谈国事,一如往昔。月10 日,黄兴胃病复发,吐血数盂,卧床不起,延至10 月31 日溘然长逝。1917 年4 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③ 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30 页。
第二篇:黄兴读后感
民国元勋—黄兴
2012年年国庆节,我和去长沙游玩,走到有名的坡子街,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尊巨大的黄兴全身雕塑,他面容严肃、直视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之后游览了岳麓书院和岳麓山,在岳麓山又参观了黄兴墓,听了导游对革命家黄兴的介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逢中国近代史课程要求阅读近代著名人物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兴。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此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应用烈士,其中以黄兴为最。
人物简介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今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
1902年黄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学习期间注重骑术和身体训练,为其日后参加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并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其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1903年11月4日(九月十六),借他三十岁生日为名,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后被选为会长。他提出在湖南首先发难,争取各省响应的方略,并决定从联络军、学两界和会党入手,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岁生辰时,乘机起义。事泄,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他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全国革命团体同盟会。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1907~1908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1909年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
花岗起义,有黄兴率领的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至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仍然受着人们的敬仰、也因为此次起义,黄兴右手受伤,断去两指。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后,转赴上海。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
其后因与孙中山于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旅居美国。袁世凯死后,回国,与孙中山回复亲密关系。
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至此,一代英豪黄兴辞世。
人物评价
从上面的简介我们可以看到黄兴领导的许多次武装起义虽然多数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在政治上的影响远大于在军事上的影响,它不断地激励了革命党人,积累了革命经验,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震撼了全国的人心,激励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唤起了人民的斗争觉醒,直接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护国运动兴起之时,黄兴远在美国,此时他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在为运动做着默默地奉献。1916年1月4日,黄兴在《复袁丕昕书》中说:“兴义当归国,效力战场。惟今欧战方酣,不暇顾及东亚,能为我助以抗制日人之侵入者,厥为美国。势不得不暂留此,以与美国政界接洽,或为将来财政之一助。蔡君军事优长,亦负众望,指挥如意,所可断言。且自袁贼乱国以来,一般士夫以权利相尚,即民党之铮铮者亦侈言之,恶德相沿,成为习气。若不改革,国必大乱,不可底止。兴屡与国人相勖,见义而不谋利,明道而计功。兴所以不急急求归者,亦在此也。又目前经济奇绌,不能成行,缘发难前,将所有旅费,并罗贷他款以汇归也。”这段话阐明了他未立即回国的原因,不过,此时他正在为运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首先,他揭露袁氏罪恶,开展反袁宣传,动员人民,推翻袁氏反动统治。黄兴从1914年一登上美国领土起,就表示“此行务将袁氏罪状节节宣布,使世界各国皆知袁氏当国一日,即乱国一日,欲保东亚之平和,非先去袁氏不可。”留美期间,他作过多次讲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袁氏一生的罪行,为反
袁造了很好的舆论。他还通过其他方式揭露袁氏反动卖国的种种罪恶,设法阻止美国借款给袁世凯。
其次,黄兴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团结反袁力量,努力扩大反袁队伍。为推翻袁世凯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蔡锷顺利到达云南,就是由黄兴精心安排的。另外社会名流支持讨袁,也有他的作用。特别是争取陆荣廷投入护国讨袁斗争,对促进护国运动的胜利,起了非常巨大作用。所有这些,对于争取国内外人民投身与支持护国运动,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袁世凯曾评黄兴:“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冯自由评价黄兴说:“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同盟会元老胡汉民曾评价黄兴说:“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更隐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其雄健不可一世,处世接物则虚衷缜密,转为流辈所弗逮。先生使人,事无大小,辄日慢慢细细。传闻耳熟是语,以为即先生生奔驰己之格言。” 黄兴的幕僚李书城,评价黄兴:“克强总是个最平实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战身先士卒,爱护袍泽,做人推诚务实,容忍谦恭,受谤不言诠,受害不怨尤,不道人之短,不说己之长。”章士钊评价黄兴:“吾持以论交之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强,则顿失凭依,手无寸铁。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确实,黄兴的一生都在为革命努力着。在辛亥前,黄兴“同孙中山一道组织同盟会,多次领导武装起义,为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做出巨大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辛亥革命后,在他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之后,坚决反对袁世凯的种种做法,为维护共和制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袖集团的成员之一,是这面旗帜下的具有独特组织才能的军事家和兢兢业业的实干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个应子充分肯定的资产阶级阶级革命家,是个应予充分肯定的伟大历史人物。也许正如他的名言所说: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黄克强,他心系天下,并为革命的成功付出他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留给我们太多的精神财富!黄兴,民族之伟人也!
第三篇:黄兴论文
黄兴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初探
摘要:在中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黄兴是推翻君主专制、缔造民主共和国的时代伟人,是缔造共和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孙中山是首倡者,是精神领袖;黄兴则是革命的实际领导者。无论革命组织的发展、武装斗争、革命宣传和革命力量的发动以及筹集革命经费等方面,多是黄兴在实际主持,他为推进中国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没有黄兴就没有辛亥革命。
关键词 黄兴
中国革命
领导者
思想
斗争
在中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黄兴是推翻君主专制、缔造民主共和国的时代伟人,是缔造共和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孙中山是首倡者,是精神领袖;黄兴则是革命的实际领导者。无论革命组织的发展、武装斗争、革命宣传和革命力量的发动以及筹集革命经费等方面,多是黄兴在实际主持,他为推进中国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没有黄兴就没有辛亥革命。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这些都是以前人们对黄兴的不公正的看法。下面我们将从黄兴在中国革命年代的所作所为来看待他对中国中国革命的作用,从而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一·黄兴的早期革命活动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1874年12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旧历九月十六日)生于湖南善化(今属长沙)。黄兴生长在中华民族惨遭帝国主义侵略,濒于亡国灭种的年代。他目睹此种悲惨情景,焦灼不安。1902年4月清政府派他去日本学习师范教育,他把这次东渡留学,视为寻找救国方案的良机。经过一年的探究,他发现日本致强之道,在于政府励精图治,国人发奋图强,上下协力,改革政体,发展工农业,奖励科学技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国家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对比之下,发现清政府腐败不堪,戊戍、庚子的两次失败,更加坚定了他推翻清政府的意志,只有推翻清政府,创建共和国家,才能使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从这时起,他决心以拯救祖国为职志,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天职,毅然踏上救国的征程。
一九O三年,黄兴等进步留日学生,为反对沙俄侵占我东北三省,在东京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该会宗旨。①这是黄兴最初萌发的以武装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手段的思想。
一九O三年六月,黄兴受军国民教育会派遣回国策动反清革命,在湖北、湖南宣传革命,联络同志。在长沙期间,他曾在明德学堂执教,揭尽清朝政府的“种种虐政”②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③,团结了一批同志。在这个基础上,十一月,他与刘撰
一、章士钊、宋教仁等筹组并成立了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华兴会成立后,黄兴很快投人长沙起义的准备工作,试图实现“雄据一省”,逐步推进的计划。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后.他离长沙去上海,再谋在武昌、南京等地起事,十一月因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案被株连人狱,未几获释,又遭悬赏通缉,遂与刘投一避走日本。抵日后,他联络湘、滇、冀、苏、豫等省留日学生组织革命同志会,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二·协同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为创建民主中国提供了组织保证。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同盟会是以孙黄为轴心建立起来的。同盟会的建立,孙中山有首倡之功,黄兴更有赞助之力。当时在日本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得到大家赞同。黄兴还主动提议把原为华兴会会员宋教仁等人主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移交给同盟会作为机关报(后改称《民报》),黄兴自己被孙中山指定为执行部“庶务”,成为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当总理不在时,庶务代行总理职权。他鼓励富有家资的同志出资捐官,以更大更快地获得兵权。李烈钧、程潜、李根源、唐继尧、罗佩金、张凤翎、尹昌衡、赵恒惕、刘存厚、孔庚、王孝缤等人,都是此时在黄兴的主持下参加同盟会的。回国后,黄兴又发展了清军中的革命分子,如赵声等加入同盟会。④这些军事骨干,后来在同盟会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李书城回忆道:“辛亥革命起义后,在南北各省举兵响应,充任都督及军、师、旅、团长的人多属丈夫团的同志,都是黄克强先生熟知的人”。⑤
据同盟会初期两年(入会会中名册统计,在979名早期会员中,湘籍会员有158人,鄂籍会员有152人。为什么同盟会能很快在留学界、尤其是在两湖留日学生中获得如此巨大的反响.这显然是借助了黄兴及华兴会成员的影响。因为两湖青年在当时的留学生中人数是最多的,而黄兴作为华兴会重要领导人在两湖留学生中的威信又很高。另外华兴会在策划长沙起义的过程中,早已和长江流域一些省份的留学生和革命小团体建立了联系,进而沟通了同盟会同长江流域的联系。关于这一点,作为当时加盟人之一的张继就曾说过:“在革命事功上帮助总理的第一个是黄克强先生。当时革命事业之所以有伟大的发展实克强先生助成之。当时,„„长江潜伏的实力全在克强先生掌握中,他首先尊崇总理做领袖,国内外的革命力量于此打成一片,同盟会才成立起来。”⑥
从1905年8月成立,到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7年之间,黄兴不仅是同盟会的杰出组织者,而且在维护团结、巩固组织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在留学生中积极发展会员,派遣会员回国,在各省建立起同盟会的分支机构,使同盟会的组织得以迅速遍布全国。到辛亥武昌起义时。同盟会在国内支部和分会达89个,还建立了100多个外围组织。这些机构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为革命活动在全国广泛展开奠立了组织基础。作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始终如一地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和威信。他讲团结,顾大局。一九O七年以后的两年,陶成章、章太炎、张继(甚至宋教仁和谭人风)等发动两次严重的“倒孙风潮”,孙中山处于硝烟炮火的攻击之中。这些人借题发挥,要刘撰一改组同盟会,另选黄兴为总理。黄兴致书刘撰一说:“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同时还发出公函,为孙中山的受谤辩诬。当时黄兴只要有半点权位欲,就可能把孙中山罢免,当上总理。但是黄兴从维护团结出发,进行了坚决抵制,维护了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袖地位,维护了内部团结。
三·领导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武装斗争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形式。黄兴是当时武装反清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带领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向清朝专制统治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冲击,为推翻几千年君主专制铺平了道路。
“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黄兴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⑧同盟会成立之前,黄兴曾参加过唐才常等的自立军的策应活动,并组织过1904年流产的长沙武装起义以及鄂宁、洪江等三次武装起义。同盟会成立之后,为准备武装推翻清王朝,黄兴在中国留日陆军学生中做了大量工作。他采取特殊方法,嘱咐陆军学生中的同盟会员不要与同盟会总部直接来往,以便回国后得控兵权,入会证由黄兴本人保存,“别设秘密集合机关,时相讨论军事”,⑨还在这些陆军学生同盟会员中选择了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组织了一个核心团体“丈夫团”。为武装斗争准备了一批优秀的军事骨干。这些人后来多成为各地起义的重要将领;此外,黄兴还亲自领导和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07年的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1908年得钦州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1911黄花岗起义和阳夏之战、辛亥武昌起义等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在同盟会所进行的十次起义中,以上起义是较大和较有影响的。
在黄兴领导的这一系列起义中,黄兴总是身先士卒,视死如归表现出惊人的胆略和彻底的献身精神。
“自防城之役始,克强辗转兵间,攻冒锋镝,履险蹈危,九死一生。”⑩1908年钦州起义,黄兴率华侨青年两百余人对抗清军两万多人,但他抱定“遇敌不问多少,皆迳向攻扑”的原则,亦一当百,“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前,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111910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亲自前往马来半岛筹集资金,参与运动新名因以大著”。○军、防营和各地民军,制订了攻下广州、分兵三路、克服武汉、会师北伐的作战计划,在广州布置了三十多处秘密据点,选出了八百人的敢死队,并规划了起义日期。把指挥部设在敌
12后来,因人督署附近的小东营五号。“处于敌人心脏地带,日夕出生入死,为革命策划”。○情况变化,起义计划几经周沂,原来的部署被打乱了。但是,为了取信于当时革命的主要资助者—海外华侨和在广大人民中保持革命党的名誉,黄兴仍然果断地发动了这次起义。他抱着以身殉革命事业的决心,在发动前向革命党人写下了绝笔书,“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士
13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战斗打响了,黄兴带领林时峡、卒,努力杀敌,书此以当绝笔”。○方声洞、林觉民、朱执信等敢死队百余人英勇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黄兴亦受伤,右手断损了两指,仍然指挥队伍且战且退,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还用肩
141911年武昌起义爆撞破一家小货店门板,入内持双枪左右扫射,又击毙敌兵七、八人。○发后,黄兴赶赴前线,在革命危难之时义不容辞地挑起了战时总司令的担子,视察阵地,了解军情,整顿防务,稳定形势,亲自指挥了汉口、汉阳战役。汉口失陷后,他又率部固守汉阳,但是革命军终因寡不敌众,未能抵挡清军优势兵力精良武器的连续进攻。此次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敌我兵力十分悬殊的形势下,黄兴浴血奋战,指挥坚守汉阳、武昌防务二十余日。牵制了清政府的主要注意力,为他省的起义赢得了时间,仅在汉口战役和坚守汉阳
15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终以一隅之失,换来的战斗期间,全国就有15个省(市)相继独立。○了全局的胜利。关于黄兴督师汉阳的功绩,冯自由是这样说的:“而其(黄兴)能守汉阳,以促各省革命党之响应,则关系民国之兴亡尤巨。其后汉阳虽以势孤失守,然克强固己血战逾日,心力交瘁,则非战之罪也。„„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
黄兴领导的许多次武装起义虽然多数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在政治上的影响远大于在军事上的影响,它不断地激励了革命党人,积累了革命经验,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震撼了全国的人心,激励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唤起了人民的斗争觉醒,直接促成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四·坚持到底,为维护共和制奋斗终身。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南方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北京的清政府尚未退位。南方革命党人在军力不足、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势下,为了实现民主共和,不得不向在北方掌握强大兵力的袁世凯让步,在清政府交出政权后,孙中山同意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南北议和,是辛亥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中华民国得以成立,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得以取代君主专制统治,是南北议和的直接成果。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同样也与南北议和密不可分。1912年3月,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宣誓忠于共和。可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野心很快暴露,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不到一年,随着宋教仁被刺,孙中山和黄兴都由拥袁转向反袁,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相继发生了“二次革命”与护国战争。在这两次反袁斗争中,黄兴付出了大量心血。
1913年夏秋间,“二次革命”由于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接着蔡锷将军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是革命党人和袁世凯的一场生死斗争。这场斗争决定着中华民国的存亡。护国运动兴起之时,黄兴远在美国,此时他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在为运动做着默默地奉献。1916年1月4日,黄在《复袁丕昕书》中说:“兴义当归国,效力战场。惟今欧战方酣,不暇顾及东亚,能为我助以抗制日人之侵入者,厥为美国。势不得不暂留此,以与美国政界接洽,或为将来财政之一助。蔡君军事优长,亦负众望,指挥如意,所可断言。且自袁贼乱国以来,一般士夫以权利相尚,即民党之铮铮者亦侈言之,恶德相沿,成为习气。若不改革,国必大乱,不可底止。兴屡与国人相勖,见义而不谋利,明道而计功。兴所以不急急求归者,亦在此也。又目前经济奇绌,不能成行,缘
17这段话阐明了他未立发难前,将所有旅费,并罗贷他款(不偿还不能动身)以汇归也。”○即回国的原因,不过,此时他正在为运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首先,他揭露袁氏罪恶,开展反袁宣传,动员人民,推翻袁氏反动统治。黄兴从1914年一登上美国领土起,就表示“此行务将袁氏罪状节节宣布,使世界各国皆知袁氏当国一日,即乱国一日,欲保东亚之平和,18留美期间,他作过多次讲演,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袁氏一生的罪行,为非先去袁氏不可。”○反袁造了很好的舆论。他还通过其他方式揭露袁氏反动卖国的种种罪恶,设法阻止美国借款给袁世凯。
其次,黄兴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团结反袁力量,努力扩大反袁队伍。为推翻袁世凯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蔡锷顺利到达云南,就是由黄兴精心安排的。另外社会名流支持讨袁,也有他的作用。特别是争取陆荣廷投入护国讨袁斗争,对促进护国运动的胜利,起了非常巨大作用。所有这些,对于争取国内外人民投身与支持护国运动,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再次,筹款购械,支持护国战争。黄兴为支援护国战争,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黄兴在美国进行反袁讲演,募集讨袁军费,极大地鼓舞了华侨的积极性,“捐款者较前尤为踊跃,即
19袁世凯宣布实行帝制,他立金山一埠,闻一日可筹美金千余元,较之武昌起义时尤盛。”○即在美洲华侨中发启筹款,随集随汇。为了解决张孝准等护送蔡锷入滇费用,竟然将“仅少20他又嘱谭人凤、周震鳞等赴南洋筹款,支援云南起(有)之旅费汇归”,以济燃眉之急。○义。云南起义之后,李根源向日本接洽借款200万元作了军事经费。日方提出需黄兴担保。黄兴立即委派张孝准代签,终于很快达成协议。由于有这笔贷款,南方统一的军政府才得成立,李烈钧的护国第二军才得顺利进入广东。其在护国斗争中的作用,不言自明。
最后,筹划讨袁事宜,力主反袁到底。黄兴尽管回国较晚,但对国内讨袁运动一直十分关注。在每个关键时刻,他都积极出谋划策,对推进护国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袁世凯帝制运动发生后,黄兴默察形势,认为战争已不可免,需要抓紧时机,乃于1915年11月26日致书正在日本接送蔡锷的张孝准,对讨袁斗争提出了六点策略性意见。其第一点就是“发难须急,缓则狡袁用他种手段去其反对之势力后,更难着手”,第二点是“发难不必
21后来的事实表明,黄兴的意见是非常切择地,即印兄(李根源)所主张之滇、粤均可”。○合时宜的。这种策略上的成功,为护国战争的胜利奠下了良好的基础。护国运动发动之后,迅速得到全国响应,袁世凯成了孤家寡人,但仍然厚颜恋权,尽管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却仍想当大总统。黄兴看透了袁氏的阴谋诡计,即致电唐绍仪等政界要人,严正
22坚决反对与袁停战议和。5月9指出:“不去袁逆,国难无已,望力阻调停,免贻后累。”○日,他从美国到达日本,立即发表声明,促袁退位。12日又通电全国,指出“元凶势穷,意仍负固,不除祸本,终是养痈,”必须“协力策进,贯彻主张,速去凶顽,共趋正轨。”他的这种务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与立场,对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兴在护国反袁中的巨大作用,知情人都是承认的。李根源说:“追维余等数年中旅居东京有所经营,皆赖黄克强先生之佽助,即此次返国,一切计划,多由克强先生所指授,而同人
23这些都表明,黄兴虽然回国较晚,他对护国讨袁的贡献仍然相旅费,亦由克强先生出。”○当巨大,决不宜低估。
综上,在辛亥前,黄兴“同孙中山一道组织同盟会,多次领导武装起义,为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做出巨大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辛亥革命后,在他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之后,坚决反对袁世凯的种种做法,为维护共和制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袖集团的成员之一,是这面旗帜下的具有独特组织才能的军事家和兢兢业业的实干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个应子充分肯定的资产阶级阶级革命家,是个应予充分肯定的伟大历史人物。注释:
①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一集第164页(1939年长沙版)。② 刘挨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四)第276页.③ 《武溪杂忆录》卷上 ④ 金冲及、胡绳武《论黄兴》,见《中国近代史论文集》第872页(1979年中华书局版)⑤ 李书城《辛亥革命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183一184页。
⑥ 中国国民党党史概要讲演汇辑,转引自何伯言,黄克强【M】南京青年出版社1946年版,第474页。⑦ 刘撰一:《黄兴传记)。
⑧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533页.⑨ 刘挨一《黄兴传》,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辛亥革命》第四集第227页、282页(195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⑩ 《黄兴传记资料》
(四),第578页。
11孙中山,《革命原起》,《辛亥革命》,(一)第14页。○12姚雨平《新军起义前后及辛亥三月二十九之役的回忆》见《广东辛亥革命史料》第○一75页。
13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三)第828页。○14《民国人物传》第38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15在汉口战役期间独立的五个省是:湘、陕、赣、滇、晋;在汉阳战役期间独立的十个省(市)○是:沪、黔、浙、苏、皖、桂、粤、闽、鲁、川。16冯自由,革命逸史【M】第一卷348,349页。○17黄兴:《复彭丕昕书》,《黄兴集》第423页。○18黄兴:《致萱野长知书》,《黄兴集》第383页。○19《同人报告书》,《黄兴集》第385页。○20注:黄兴:《致张孝准书》,《黄兴集》第410~411页。○21黄兴:《致张孝准书》,《黄兴集》第411页。○22黄兴:《致张孝准书》,《黄兴集》第411页。○
7423李根源口述:《护国军始末谈》,云南省历史所等编:《护国文献》下,第660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第四篇:革命家邓小平读书笔记
一代伟人永垂不朽
——《邓小平传》读书笔记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邓小平等于伟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我只是听到赞美的套话,也只能反复的引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今,我不再幼稚地看待这个问题了,读了《邓小平传》后,我对邓爷爷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不但知道他为我们所作的巨大贡献,还更多地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思想与经验等等。
《邓小平传》这本书更多的是从侧面记载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来反映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书的开篇介绍的是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书中记载到,“毫无疑问,邓文明非常关注国家政治,他所参加的哥老会当时正参与四川的保路运动。他让他的儿子和弟弟到法国去的行为就是关心政治的一种体现。对他来说,了解四川和整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并不难。到了20世纪初,大多数城镇都有了电报局,大量地方报纸和杂志的发行是当时的一个特色。村中父老相传,他到茶馆里喝茶的时间很多,而茶馆正是交流地方和国家新闻的中心”。邓文明是一位爱国人士,所以他送儿子去法国这一举动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做父亲的远大抱负、爱国心以及他对整个世界形势的了解。他把期望寄予邓小平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对祖国有所作为。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在钢铁厂做散工,睡眠颠倒,饮食无常。今天从煤车向下运煤,明天则搬运钢板。一会儿推铁屑,一会儿又要去拉钢条。工作一天,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浑身象散架一样,茶饭不思。特别是上夜班,对不满17岁的邓小平来说,更是苦不堪言。后来邓小平离开钢铁厂,在饭馆当招待,在火车上,码头运送货物,搬运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砖,扛水泥,以及做清洁工,清扫垃圾等。总之,邓小平不论轻活,重活或脏活,累活,也不论杂工,临时工,邓小平碰到什么就干什么,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所得收入勉强糊口。我想这样的经历对他为日后的革命事业有非常大的影响。革命是艰苦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又怎能胜任如此重要的职责呢。邓小平就是在这种贫困、不安定的环境下投身政治活动的。冷酷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来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代伟人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邓小平刚到法国时是一位爱国青年,对国家的状况感到忧虑,渴望获得工业技能,寻求实行工业化的途径,从而实现所有爱国者所向往的国家的富裕、强盛。当他离开法兰西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背和职业革命家。作为一名革命家,他已经在几种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开始是刻蜡纸的工人,然后担任过杂志的编辑、中国学生和工人中的宣传员,党的支部的首脑。他还学会了怎样适应在警察的监视下和在政敌中间工作。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无不为他的革命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邓小平整个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他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年代,他对外国人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同时还显示出他很重视两种观念:世界不能忽视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如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没有希望很快发展起来。世界的发展确实能验证当初他的理念是正确的,只叹惜如果那时的领导人与国民都有这样的意识那现如今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邓小平传》介绍了许多历史事件,历史已经过去,但伟人的作为我们永远铭记。长征快要结束时,邓小平病得很厉害。据说他患了伤寒而且很重,当他到达陕西时,已病得不能骑马或走路了。病好后,他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代主任。这是提拔,也是他在此后十六年一直从事的工作。他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以后的十六年中,他的名字传遍全
党和全军,并且表明他有资格成为一名国家的领导人。书中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他既是一名政治军人,同时又是一个军人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军人,他的工作是确保军队响应政治教育和训练。作为一名军人政治家,他的工作是确保党了解军队实际,而不会对军队要求太多或太少”。他的经验使得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他的性格又使得他很适合军队生活。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靠邓小平一个人实现的,但缺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万万不可的。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说他是人民的儿子,他确实做到了,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读完这本书我还了解到邓小平的一些轶闻故事。比如书中写到“邓的个头不高,大约在他前往法国留学时,就已经不再长高了。身高只有五英尺,他称这是因为他在那儿吃不饱的缘故。但更确切地说是因为遗传。他的父亲个头就不高,他孩子没有一个是高个头的。他还不到中年时就很粗壮,脖子虽短,肩却很宽,脸盘宽而方,坚毅的下颏和有一双上比大多数中国人更为深邃的眼睛。和许多个头不高的人一样,邓动作敏捷,精力特别旺盛,身体也很好,除了在长征结束时患过一次伤寒外,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即使在广西和山西那些地方病流行的地区生活也从未生过病。在口些场合,他不像周恩来而像毛泽东那样烟瘾很大。但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抽烟给他带来什么副作用”。突然觉得伟人离我们很近其实,他就像是慈祥的父亲,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又或者是平易近人的普通百姓。
还记得伟人说过的话吗?“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发展才是硬道理”„„每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回想在耳边的时候,我都会无限思念我们敬爱的邓爷爷。正是因为他在“文革”中的正确思想和坚定举措,才把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正是因为他的“一国两制”,才让相隔两岸的兄弟姐妹重回祖国的怀抱;正是他的“走出去”策略,才会有现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我们都坚信,我们的每个青年都是爱国的。每个青年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不然奥运会的赛场上就不会有我们的呐喊,我们也不会为我们所得的每一块金牌而兴奋不已,不会密切关注我国的运动健儿,不会为未定的局势而辗转反侧。
邓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鉴证着他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那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想想我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却至今未能报效祖国,每思及此惭愧不已。邓爷爷未完成的梦想,我们会替他实现,邓爷爷未达到的目标,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一定会为他努力争取到。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有朝一日可以用实际行动向老人家证明,我们没有让他失望。我们年轻一代应当秉承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那高瞻远瞩的作战计谋和处变不惊的处世态度,早日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中,尽全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革命家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你的母亲赵一曼 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这是1936年8月2日,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那一天,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她虽感到死亡迫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最为牵挂的是唯一的儿子。她向敌人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这份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里的家书,时隔21年后,才传到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那里,而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李坤泰就接到党中央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 “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介绍说,父亲只知道他的妈妈是地下党,干革命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赵一曼是谁,因为她到东北去了以后,就跟家里人没有一点书信往来。
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为获得东北抗日联军的情报,日军对她施以了长达9个月非人的折磨。
据赵一曼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说,赵一曼被捕以后,敌人对她进行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她什么都没有说,由于她始终不说,日本人就起了杀害她的心。
牺牲的时候,赵一曼只有31岁。在唯一能留下的遗嘱中,赵一曼也没有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热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中也有宁儿。1957年,当原东北抗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第一次知道了母亲的身份。
陈红说,父亲抄完后用钢笔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父亲去世,那三个字都仍留在他手上。
如今,宁儿也已去世。这封写自1957年的手抄家书,传到了赵一曼孙女陈红的手上。
陈红说,自己后来也做了母亲,对这封家书的感慨就越来越多,不管奶奶的革命意志多么强,最后她还是回归到一个母亲的身份,她最后希望父亲不要忘记她是为国牺牲的,说明她是为了更多孩子而舍去了自己的孩子。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滨江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