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1: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

第一篇: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

《小平你好》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小平您好》的纪录片,该影片以记录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邓小平爷爷跌宕起伏而又伟大辉煌的一生,使我对邓爷爷的一生有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无论是他统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气魄还是“三起三落”处变不惊的胆略,都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邓爷爷在文化大革命后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及时提出了改革开放和走市场经济的思路,带领全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使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爷爷年轻时就怀有远大抱负,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为党的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三次打倒,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他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而是在逆境中思索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被西方国际社会称为“打不到的东方小个子”,从中可以领略他宛如磐石般的坚强意志和党性原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战略家的睿智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创议,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没有他,就没有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都是创造性的,是中国发展的指路明灯。正是在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百年沧桑,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天我们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革命风格和崇高品德,倍加珍惜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邓小平理论。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爷爷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他是时代的伟人,革命的先驱。

邓爷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引导我们改革开放,引导整个国家走向富强。就像《春天的故事》唱的那样,1979年他老人家在南海画圈的壮举,使中国大地“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他老人家写下的巨幅诗篇,让中国大地“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使中国向全世界“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是啊,如果没有小平爷爷创造性地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神州大地哪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老家的喀左县城来说吧,听爸爸说,八十年代他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县城里连一座像样的楼房都没有,人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的土平房,冬季取暖各家使的都是烧煤的土暖气炉,每到取暖时节,煤烟发出刺鼻的气味并笼罩着整个县城;街道都是狭窄的土路,干燥季节黄土满天飞,下雨两脚都是泥。但是经过短短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在宽敞明亮的楼内惬意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路面宽阔整洁干净,两侧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大凌河绕城而过,两岸树木茂密、鸟语花香,水面宽阔蔚蓝、碧波荡漾,喀左由此被人民誉为塞外水城;夜晚县城内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电脑宽带、数字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如今的喀左县城早已看不到旧时的模样,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繁荣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不都是最好的例证吗?

邓爷爷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巨大贡献也为人们所缅怀和颂扬。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虽然未能目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情况,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即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代表的国家统一理论,依然是推动中国统一大业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的理论与精神激励着海内外中国人继承他的遗志,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始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鸦片战争后中国100多年的内忧外患,使致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他在早期革命活动中,曾数次途经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对中国的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有着切身感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国统一作为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爷爷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面对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他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邓爷爷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由此我想到了钓鱼岛和南海问题,钓鱼岛和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被美国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南海部分岛屿被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侵占。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对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一丝一毫的土地。

1984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打出了“小平您好”的巨大横幅。“小平您好”的意义: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小平您好”,亲切地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达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同,对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比热爱和崇敬。“小平您好”这发自肺腑的最简单的问候道出了那个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和共同的愿望。自此,它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铭记在人们心中。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生前的丰功伟绩,也在于身后的深远影响。邓爷爷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全体中国人对他无限敬仰的字。

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现代大学生,就要像邓爷爷那样忠实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换,无论失落还是得意,永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新学习方法,更新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来用自己所学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

《小平你好》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小平您好》的纪录片,该影片以记录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邓小平爷爷跌宕起伏而又伟大辉煌的一生,使我对邓爷爷的一生有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无论是他统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气魄还是“三起三落”处变不惊的胆略,都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邓爷爷在文化大革命后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及时提出了改革开放和走市场经济的思路,带领全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使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爷爷年轻时就怀有远大抱负,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为党的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三次打倒,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他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而是在逆境中思索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被西方国际社会称为“打不到的东方小个子”,从中可以领略他宛如磐石般的坚强意志和党性原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战略家的睿智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创议,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没有他,就没有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都是创造性的,是中国发展的指路明灯。正是在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百年沧桑,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天我们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革命风格和崇高品德,倍加珍惜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邓小平理论。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爷爷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他是时代的伟人,革命的先驱。

邓爷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他引导我们改革开放,引导整个国家走向富强。就像《春天的故事》唱的那样,1979年他老人家在南海画圈的壮举,使中国大地“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他老人家写下的巨幅诗篇,让中国大地“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使中国向全世界“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是啊,如果没有小平爷爷创造性地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神州大地哪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老家的喀左县

城来说吧,听爸爸说,八十年代他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县城里连一座像样的楼房都没有,人们住的大多是低矮的土平房,冬季取暖各家使的都是烧煤的土暖气炉,每到取暖时节,煤烟发出刺鼻的气味并笼罩着整个县城;街道都是狭窄的土路,干燥季节黄土满天飞,下雨两脚都是泥。但是经过短短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在宽敞明亮的楼内惬意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路面宽阔整洁干净,两侧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大凌河绕城而过,两岸树木茂密、鸟语花香,水面宽阔蔚蓝、碧波荡漾,喀左由此被人民誉为塞外水城;夜晚县城内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电脑宽带、数字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如今的喀左县城早已看不到旧时的模样,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繁荣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不都是最好的例证吗?

邓爷爷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巨大贡献也为人们所缅怀和颂扬。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虽然未能目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情况,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即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代表的国家统一理论,依然是推动中国统一大业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的理论与精神激励着海内外中国人继承他的遗志,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始终是国家统一的坚定捍卫者、人民意志的代表者。鸦片战争后中国100多年的内忧外患,使致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他在早期革命活动中,曾数次途经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对中国的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有着切身感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国统一作为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爷爷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面对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他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邓爷爷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

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由此我想到了钓鱼岛和南海问题,钓鱼岛和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被美国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南海部分岛屿被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侵占。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我们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对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一丝一毫的土地。

1984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打出了“小平您好”的巨大横幅。“小平您好”的意义: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小平您好”,亲切地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达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同,对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比热爱和崇敬。“小平您好”这发自肺腑的最简单的问候道出了那个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和共同的愿望。自此,它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铭记在人们心中。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生前的丰功伟绩,也在于身后的深远影响。邓爷爷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全体中国人对他无限敬仰的字。

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现代大学生,就要像邓爷爷那样忠实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换,无论失落还是得意,永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创新学习方法,更新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来用自己所学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革命家邓小平读书笔记

一代伟人永垂不朽

——《邓小平传》读书笔记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邓小平等于伟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我只是听到赞美的套话,也只能反复的引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今,我不再幼稚地看待这个问题了,读了《邓小平传》后,我对邓爷爷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不但知道他为我们所作的巨大贡献,还更多地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思想与经验等等。

《邓小平传》这本书更多的是从侧面记载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来反映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书的开篇介绍的是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书中记载到,“毫无疑问,邓文明非常关注国家政治,他所参加的哥老会当时正参与四川的保路运动。他让他的儿子和弟弟到法国去的行为就是关心政治的一种体现。对他来说,了解四川和整个国家所发生的事情并不难。到了20世纪初,大多数城镇都有了电报局,大量地方报纸和杂志的发行是当时的一个特色。村中父老相传,他到茶馆里喝茶的时间很多,而茶馆正是交流地方和国家新闻的中心”。邓文明是一位爱国人士,所以他送儿子去法国这一举动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做父亲的远大抱负、爱国心以及他对整个世界形势的了解。他把期望寄予邓小平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对祖国有所作为。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在钢铁厂做散工,睡眠颠倒,饮食无常。今天从煤车向下运煤,明天则搬运钢板。一会儿推铁屑,一会儿又要去拉钢条。工作一天,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浑身象散架一样,茶饭不思。特别是上夜班,对不满17岁的邓小平来说,更是苦不堪言。后来邓小平离开钢铁厂,在饭馆当招待,在火车上,码头运送货物,搬运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砖,扛水泥,以及做清洁工,清扫垃圾等。总之,邓小平不论轻活,重活或脏活,累活,也不论杂工,临时工,邓小平碰到什么就干什么,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干,所得收入勉强糊口。我想这样的经历对他为日后的革命事业有非常大的影响。革命是艰苦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又怎能胜任如此重要的职责呢。邓小平就是在这种贫困、不安定的环境下投身政治活动的。冷酷的现实,使邓小平原来出国留学时的理想化为泡影。但是,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较年长的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一代伟人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邓小平刚到法国时是一位爱国青年,对国家的状况感到忧虑,渴望获得工业技能,寻求实行工业化的途径,从而实现所有爱国者所向往的国家的富裕、强盛。当他离开法兰西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背和职业革命家。作为一名革命家,他已经在几种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开始是刻蜡纸的工人,然后担任过杂志的编辑、中国学生和工人中的宣传员,党的支部的首脑。他还学会了怎样适应在警察的监视下和在政敌中间工作。这些丰富的工作经验无不为他的革命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邓小平整个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他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年代,他对外国人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同时还显示出他很重视两种观念:世界不能忽视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如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没有希望很快发展起来。世界的发展确实能验证当初他的理念是正确的,只叹惜如果那时的领导人与国民都有这样的意识那现如今的中国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邓小平传》介绍了许多历史事件,历史已经过去,但伟人的作为我们永远铭记。长征快要结束时,邓小平病得很厉害。据说他患了伤寒而且很重,当他到达陕西时,已病得不能骑马或走路了。病好后,他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代主任。这是提拔,也是他在此后十六年一直从事的工作。他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以后的十六年中,他的名字传遍全

党和全军,并且表明他有资格成为一名国家的领导人。书中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他既是一名政治军人,同时又是一个军人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军人,他的工作是确保军队响应政治教育和训练。作为一名军人政治家,他的工作是确保党了解军队实际,而不会对军队要求太多或太少”。他的经验使得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他的性格又使得他很适合军队生活。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靠邓小平一个人实现的,但缺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万万不可的。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说他是人民的儿子,他确实做到了,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读完这本书我还了解到邓小平的一些轶闻故事。比如书中写到“邓的个头不高,大约在他前往法国留学时,就已经不再长高了。身高只有五英尺,他称这是因为他在那儿吃不饱的缘故。但更确切地说是因为遗传。他的父亲个头就不高,他孩子没有一个是高个头的。他还不到中年时就很粗壮,脖子虽短,肩却很宽,脸盘宽而方,坚毅的下颏和有一双上比大多数中国人更为深邃的眼睛。和许多个头不高的人一样,邓动作敏捷,精力特别旺盛,身体也很好,除了在长征结束时患过一次伤寒外,在青年和中年时期,即使在广西和山西那些地方病流行的地区生活也从未生过病。在口些场合,他不像周恩来而像毛泽东那样烟瘾很大。但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抽烟给他带来什么副作用”。突然觉得伟人离我们很近其实,他就像是慈祥的父亲,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又或者是平易近人的普通百姓。

还记得伟人说过的话吗?“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发展才是硬道理”„„每当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回想在耳边的时候,我都会无限思念我们敬爱的邓爷爷。正是因为他在“文革”中的正确思想和坚定举措,才把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正是因为他的“一国两制”,才让相隔两岸的兄弟姐妹重回祖国的怀抱;正是他的“走出去”策略,才会有现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我们都坚信,我们的每个青年都是爱国的。每个青年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不然奥运会的赛场上就不会有我们的呐喊,我们也不会为我们所得的每一块金牌而兴奋不已,不会密切关注我国的运动健儿,不会为未定的局势而辗转反侧。

邓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鉴证着他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他那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想想我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却至今未能报效祖国,每思及此惭愧不已。邓爷爷未完成的梦想,我们会替他实现,邓爷爷未达到的目标,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一定会为他努力争取到。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有朝一日可以用实际行动向老人家证明,我们没有让他失望。我们年轻一代应当秉承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那高瞻远瞩的作战计谋和处变不惊的处世态度,早日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中,尽全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四篇:邓小平的伟大魅力

再读邓小平

在读完或者写完《南方谈话》的读后感后,对邓小平这位伟人又有了些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去谈他的理论如何如何,只是想对他的人格魅力方面做些分析,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说,他作为这样一个具备某些品质的人才会提出如此这些伟大的构想不是吗?

初识邓小平是在小学的一篇课文里,现在还能零星地想起,当时课文的插图,邓小平爷爷正在南巡的途中,手里抱着一个小孩,望着前方,眼神充满希望。然后就开始注意到小学校门口一幅巨型墙画的主角也证实我们可爱的邓小平爷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世界。

这是他所构想的宏伟蓝图。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发展成为一个充满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生活水平,或者教育方面(教育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素质水平,在强调综合国力的世界竞争环境下,搞好教育是必须的)。就单纯从自己掌握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来看,若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进行比较的话,毛泽东思想侧重于对当时形势的改善,而邓小平的理论则是让中国融入世界大流。当然由于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两个理论存在这样一个递进关系也是正常的。

邓小平能够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无疑是敢为人先的举措,毕竟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这样一个过渡(两者思想内涵的过渡)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不是所有人都敢的。但是邓小平做到了。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形态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地位?这主要在于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突破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脱离这两种理论思想而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继承、坚持的关系,但他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创新、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和科学的创新思维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的实践品格和批判精神。

什么是实践,什么事批判?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实践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影响后,为了消除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对影响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事物和问题进行处置,以实现主体生存和发展目标的行为;批判则是对现实存在的事物进行客观分析、评价,进而达到正确的思

维认识。而只有活生生的实践才提供人类思维演进的推动力。

正如邓小平自己所陈述的,摸着石头过河,其中石头是什么,就是实践。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方式是没有前人做铺垫的,只有靠自己,靠社会主义大军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在正确的大方向指引下,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从课本里我们了解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其中包括对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而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就相当于前面所提到的批判思想,而实事求是则是实践的体现。除旧迎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必须注入新兴力量,才能够展现中国的特色,而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才能够发展的路途中追上世界潮流的脚步。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点则是邓小平引用四川方言向民众表达的“能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实践的看重。邓小平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曾有过三起三落,其中的三落包括: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人生的波波折折或许让邓小平意识到,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大到关系国家的发展未来,只要活着,只要发展地好,何必在乎各种没必要的形式政策呢。毕竟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在各种规矩的允许下,以正当手段发展,为百姓谋得最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是为了大众百姓的利益,那么大家也都会很支持,也就会社会的发展谋得的主要力量。

基于为广大群众谋福利以及自己对时势的敏锐判断,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国内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反思。随后,他大胆地进行了思维创新,在坚信理论必须服从于实践的认识上,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把中国的计划经济引入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先河,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拘泥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一种制度的观点,也没有受制于已有国家形势和现成经验,它在保持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的统一性的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注重策略的灵活性。邓小平在理论的提出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创新精神。确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对现存事物的判断,破除僵化的思维观念从而产生具有发展前景的思维来指导行为。在如今这样一个发达的信息时代,创新必须是所有人该具备的特征,否则就无法在这个社会智慧

地生存。生活是强调智慧的,不能一味地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所谓的社会价值,有时候需要创新,如此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一如社会主义的发展才具有自己国家的特色。

邓小平正是怀着这种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前人的成果,突破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而想突破前人认定的思维模式和推翻前人认定的东西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对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坚毅的品质,造就了他睿智的思维以及卓越的胆识。

邓小平是一个干实事的人。而这也就是他深受广大群众尊重的原因不是吗?

第五篇:革命家黄兴

革命家黄兴

第一节走上革命道路 黄兴,原名轸,字厪午,从事革命活动后改名黄兴,字克强①。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1874 年10 月25 日)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市)。5 岁时,跟随父亲黄筱村发蒙读书,随后又入附近的私塾就读,学习勤奋。童年时代,喜欢听乡间老辈讲洪秀全、杨秀清的革命事迹,“稍长,喜读太平天国杂史”①。他还师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从小练就强健的身体。

光绪十九年(1893),黄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两湖书院在当时是一所比较新式的学堂,课程除经史文学外,还有天文、地理、算学、测量、化学、博物学以及兵操等新学科。黄兴在校期间,“笃志向学,而于地理一科及体操尤为精勤”②。他还于“课程余闲,悉购西洋革命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朝夕盥诵”③,初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学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才常、林圭等在长江流域组织自立军起义,黄兴曾与闻其事,帮助他们运动清军中的湘籍军官保持中立,不加阻碍。这是黄兴第一次运动军队,初步了解到当时清军的内部情况。但自立军起义很快被张之洞镇压,唐才常等英勇就义。黄兴痛悼唐才常,并萌生了革命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学生30 多人,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黄兴这位两湖书院的优秀毕业生,成为这批留学生中唯一的湘籍学生。是年五月(1902 年6 月),黄兴抵东京。

黄兴到日本后,很快就被留学生界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1902 年12 月),他与杨笃生、樊锥、蔡锷等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以翻译为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黄兴为扩大影响,在年底又与蔡锷、张孝准、杨笃生等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大量从事译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黄兴还支持湖北留学生创办了《湖北学生界》,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宣传“排满”的民族主义。他还领导宏文学院的湘籍学生组成“土曜会”,鼓励挺身杀敌,“从事用兵,以破坏现状为出路”①。黄兴虽然学的是师范,却特别留意于军事技能的学习。他请日本退伍军官教授军略,学习兵法;利用空闲时间参观日本士官联队各种兵操;每天清晨起来,到神乐坂武术会参加射击比赛。

① 《公布参议院议决临时约法》,《孙中山全集》第2 卷,第220—224 页。① 1904 年起义失败,东渡后始改名,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意。② 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13 页。

③ 张知本:《国庆日忆黄克强先生》,载1959 年10 月10 日香港《时报》。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1 页。

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生了拒俄运动。俄国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趁机占领了整个东北。光绪二十九年三月,第二期撤兵期满,俄国却仍然不履行条约,企图永久霸占东北。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因而爆发了拒俄运动。黄兴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他在拒俄运动中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与反动,愤慨地指出:“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②于是他自认为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指归国发动革命之人员),准备回国策动反清革命。黄兴在回国前夕与刘揆一讨论进行方略,认为除在军学界普遍发动外,目前更应注意团结会党兄弟,共谋反清革命。他自东京启程回国后,便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② 石陶钧:《六十年的我》,见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5 页。第二节创立华兴会

黄兴回国后,先到上海,与当时《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会晤,并结识了沪、宁等地一些人士。光绪二十九年七月,黄兴返湘途经武汉,“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辩论终日”。湖广总督张之洞闻讯大怒,立即命首府兼院长梁鼎芬出告示将黄兴驱逐出境。黄兴仍“留连八日,以携带邹容所著之《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①。

黄兴回到长沙后,在明德学堂主持新开办的速成师范班。明德学堂是长沙城里新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教员中许多人都富有革命思想。如张继教历史,周震麟教地理,苏玄瑛教国文等。黄兴除在明德学堂任课外,还在长沙的经正、修业、实业等学堂和民立第一女学、安徽旅湘公学兼任教员。他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以教书为掩护,暗中从事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 年11 月4 日),黄兴以过30 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

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为避免清廷的注意,对外用“华兴公司”的名义,业务是“兴办矿业”。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华兴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黄兴提出“雄据一方与各省纷起”的方案,即从湖南发难,然后谋各省的响应。先后参加华兴会的两湖革命知识分子有四五百人。黄兴和华兴会的同志印发宣传品,鼓吹反清革命。他还在明德学堂的理化实验室里,和日本教员一道秘密制造炸弹,并派人出省购置军械。黄兴还变卖祖遗田产,以解决经费的需要。为了联络会党和军队,黄兴又设立两个小团体:一是同仇会,专为联络哥老会;一是黄汉会,专为运动军队,重点是联络会党。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曾亲自会见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商讨起义计划,决定于十月初十日(11 月16 日)慈禧太后70 寿辰那天在长沙起义,常州、衡州等五路同日举事,公推黄兴为主帅,刘揆

一、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华兴会在湖南部署稍有头绪之后,便加强与外省的联络工作,派宋教仁、胡瑛到武昌,着重运动武汉三镇新军;派陈天华、姚宏业游说江西防营统领廖明缙,劝其届期响应;派周维桢、张荣楣接洽四川会党,促其与两湖会党合作;派杨毓麟、章士钊负责沪、宁地区的策应工作。黄兴则来往于湘、鄂之间,统筹指挥全局。

这个起义计划不幸临期泄漏,马福益手下的人被清地方当局所捕,供出了起义计划和首领“长沙黄厪午老师”。于是长沙府、县衙门开始在省城搜捕革命党,特别要捉拿黄兴归案。事态急转直下。九月十六日(10 月24 日),黄兴于差役来捕时乘间避往开明绅士、明德学堂校董龙绂瑞家,后又转移到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处,至十八日(26 日)化装成海关员司,潜出长沙,逃往上海。华兴会的其他重要骨干也先后避于上海。长沙起义计划遂陷于流产。黄兴创立华兴会后,策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未及发动即陷于失败。主要是由于未能严加保密,革命机关处于半公开状态,招集人员仍采取旧式会党散发票布的落后办法,致使起义走漏风声。长沙起义事泄后,会党虽然受到严重损害,但华兴会却保存了元气,黄兴及华兴会骨干纷纷出走长沙。

① 《黄克强先生荣哀录》,第25—26 页。

第三节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

黄兴避居上海后,因万福华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案的牵连,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得以出狱。后避难到东京,过着流亡生活。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 年7 月),经日本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与孙中山初次会见。二人畅谈革命大势,交流思想,共议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七日(7 月29 日),黄兴约集华兴会骨干商议与兴中会合组革命团体问题。会上,陈天华明确主张“以吾团体与之联合”;刘揆 一主张“不入孙会”;黄兴则主张“形式上入孙逸仙会,而精神上仍存吾团体”;宋教仁认为“既有入会不入会者之别,则当研究将来入会者之关系如何”①。众说纷纭,最后在东京的华兴会员除少数人外,其他都决定参加统一的革命团体。六月二十八日(7 月30 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到东京举行建立统一革命团体的筹备会。与会者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部分成员和日本人宫崎寅藏、内田良平、末永节,共计70 余人。会上,确定新成立团体的名称为“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议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黄兴在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述革命大义,并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

七月十三日(8 月13 日),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发起组织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到会者达1300 余人。孙中山在会上作了长篇演说,指出当前民族思想蓬勃发展,号召到会者摒弃改良主义道路,采取革命手段,致力于反清斗争。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 年8 月20 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到会者约百余人。黄兴首先在会上宣读章程草案30 条,经大会讨论修改后通过。章程规定以东京为同盟会本部所在地,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①提议获得一致通过。黄兴还提议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称《民报》),得到与会者赞同。

黄兴在与孙中山共建同盟会上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同盟会是以孙中山、黄兴为轴心建立起来的。同盟会的成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和统一,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76 页。

① 宋教仁:《宋渔父日记》,《辛亥革命》第2 册,第210—211 页。

第四节领导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武装起义上。他首先在学习军事的留日学生中建立“丈夫团”秘密组织,积极培养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同时,在日本横滨设立“制造弹药机关”,聘俄国革命党人为教授,对同盟会员进行军事训练。为保密起见,他还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中同盟会员的会籍。

光绪三十一年冬,黄兴化名张守正,潜回国内,至广西桂林巡防营统领郭人漳军中进行策反,发展官佐多人参加同盟会。因郭人漳犹豫不定,黄兴于次年秋返回日本。即派刘道

一、蔡绍南等回国,运动军队、会党,策划起义。临行前,“告以今之倡义,为国民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①。指出革命之目的决不是单纯推翻清朝,而是要建立民国,争取民权。这里所说的“国民主义”,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刘道一抵长沙后,邀集革命同志数十人秘密开会,传达黄兴的意见。会后,刘道一留在长沙掌握全局,蔡绍南等则往萍乡一带联络会党。十月十九日(12 月4 日),萍浏醴起义爆发,起义者在颁发的檄文中,第一次打出了“中华民国”的旗号。起义虽然失败,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黄兴赴越南河内,与孙中山商议策划两广起义。当时,广东钦州、廉州(今属广西)爆发了抗捐斗争。清军郭人漳部移驻钦州,镇压抗捐斗争。黄兴冒险去钦州,策动郭人漳起义。郭人漳表示,“如有正式革命军起,必反戈相应”。七月,王和顺率会党起义,占领防城,直逼钦州。郭人漳看到革命力量有限,改变主意,按兵不动。起义军作战失利,退入两广交界的十万大山。黄兴出走越南河内,和孙中山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准备在广西边界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发动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1907 年12 月2 日),黄兴派同盟会员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进攻镇南关,占领了山顶上的3 座炮台。镇南关起义爆发后,黄兴和孙中山从河内前往指挥。起义军跟清军激战几昼夜后,终以弹药缺乏,援军未到,不能坚守,只得自动放弃,退入越南境内。

是年,章太炎、陶成章、张继、宋教仁、谭人凤等在潮惠起义失败后,鼓动同盟会内一部分人主张召开大会,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举黄兴担任。黄兴致信在东京同盟会总部以庶务代行总理职权的刘揆一,表示反对,信中说:“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①黄兴以革命大局的利益为重,一直注意维护同盟会的团结,使其免于发生重大分裂。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1908 年3 月27 日),黄兴率退入十万大山的会党部众和越南华侨等200 余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发动了著名的钦、廉、上思起义。这支队伍,凭着200 多支杂枪和为数不多的弹药,转战于钦州、廉州、上思一带40 多天,大小数十战,先后击败清军1 万余,声威大振。孙中山曾赞誉说:“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今越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前,敌人望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①四月初,因势单力孤,弹尽援绝,黄兴等不得不退返越南。适值云南河口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电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节制河口起义诸军。黄兴不顾鞍马劳顿,迅即前往河口前线督师。到河口后,因起义军内部指挥不灵,调度不动,便决定重回河内,征集旧部组织基本队伍,然后再赴前线。在返回河内途中,被法警截留,遣送出境。河口革命军失去统帅,起义又归于失败。

① 田桐:《同盟会成立记》,《革命文献》

(二),第143 页。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84 页。

宣统元年四月初一日(1909 年5 月19 日),孙中山由新加坡启程赴欧美筹款,以济革命之进行,而将国内革命运动委托黄兴、胡汉民负责。十二月(1910 年1 月),黄兴应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邀请,赴香港主持策划广州新军起义。经商议,决定次年元宵节(2 月24 日)前后举事。不幸消息泄漏,革命党人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宣统二年正月初三日(1910 年2 月12 日),倪映典等率新军千余人在广州城郊起义。清军出城镇压,倪映典中弹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黄兴并不因历次起义失败而灰心,决定“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②。

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1910 年11 月13 日),黄兴赴槟榔屿,出席孙中山召开的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广州起义。十二月十八日(1911 年1 月18 日),黄兴返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商定成立统筹部,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部长。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五日(1911 年4 月23 日),黄兴致绝笔书于孙中山及南洋同志说:“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①是日晚,由香港乘轮船潜入广州,设起义指挥部于越华街小东营五号。由于几经周折,起义一再改期,原来的部署被打乱,遂将进攻计划由原定十路改为四路。他自己担任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的指挥工作。三月二十九日(4 月27 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 余人攻打总督衙门,其余三路未见行动。攻入总督衙门后,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跑,遂放火烧了总督衙门。起义军撤出时,遭到巡防营的堵击,许多革命党人牺牲,黄兴右手二指被击断。但他忍住剧痛,用断指的第二节扳枪机继续射击。眼见敌人渐渐合围,黄兴遂下令分三路突围,自己带领一路奋勇冲杀,且战且走。在突围中,队伍散乱,只剩下黄兴1 人。他改装逃到暗设于广州河南的革命机关女同志徐宗汉处,由她护送至香港就医。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殓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又失败了,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黄兴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勇敢无畏,身先士卒,在国内和旅居国外的华侨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在香港养伤,曾一度灰心,想冒险去暗杀李准等清朝官吏,为死难烈士报仇,被谭人凤等人劝阻。闰六月初六日(7 月31日),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鉴于南方起义一再失败,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中部地区发动起义。黄兴支持他们的计划,并设想“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②。这个预计,为后来革命实践证明基本是正确的。他还应允湖北革命党人的邀请,准备赴武汉主持起义大计,但未及动身,武昌已爆发起义。

① 刘揆一:《黄兴传记》,《辛亥革命》第4 册,第289 页。

② 《辛亥革命》第1 册,第14 页。

① 《辛亥革命》第1 册,第16 页。

② 《黄兴集》,第40 页。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非常恐慌,派陆军大臣荫昌带兵前往镇压,溃败而还。清廷只好起用掌握北洋陆军的袁世凯出马。袁世凯集中精锐部队猛攻汉口,局势对革命军非常不利。黄兴在香港得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后,随即离开香港,赶赴武昌前线。九月初七日(10 月28 日),黄兴抵达武昌。据记载:“正当前线紧急之际,黄兴由上海乘轮船到达武汉,旋赴都督府与黎元洪会晤。黎闻黄兴到后,即下令做一面大旗,上写‘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口没有被清军攻陷的地方跑一圈。前线将士听到黄兴来了,士气高涨,军心大振,居民铺户也纷纷鸣放鞭炮,表示欢迎。”①黄兴立即渡江赴前线督师,在汉口与清军展开剧烈的争夺战。九月十二日(11 月2 日),清军将领冯国璋攻入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九月十三日(11 月3 日),湖北军政府举行“登坛拜将”的隆重仪式,任命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他率领革命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20 余日,由于清军占优势,十月七日(11 月27 日)汉阳失陷,革命军退守武昌。黄兴认为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不如放弃武昌,转攻南京,等占领南京后,再训练一支精锐部队来收复武昌。他的主张遭到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坚决反对。黄兴便于同日辞职,离武昌去上海。黄兴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坚守汉阳20 余日,使各省得以乘机大举,次第响应,革命军声势一天天壮大,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黄兴作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结束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① 《黄兴集》,第67 页。

第五节民国初建

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 年12 月1 日),黄兴由武昌返抵上海。次日,江浙联军即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暂设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因黎元洪反对,于是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十一月初四(12月23 日),黄兴获悉孙中山即将归国,遂推辞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向众人解释:“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发展很快,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①初六日,孙中山抵达上海,黄兴和陈其美等人前往迎接。

1912 年1 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陆军部成立后,立即制订出分兵六路北伐的计划,准备在南北和 议破裂时,立即宣战,分兵合击,直捣北京。当时,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领导下的军队虽号称17 个师,但战斗力较强的仅有不满万人的粤军2 个师,其他各师战斗力很差,有的将领专横跋扈,不听命令,而军饷又十分拮据,黄兴的处境很困难。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南北和议就在上海开始了。袁世凯依靠他的北洋军队,凭借帝国主义列强做靠山,一方面利用革命派的势力逼清帝逊位,一方面对革命派耍弄武力和“议和”的两面手法。1912 年2 月12 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13 日,孙中山实践诺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推荐袁世凯接任。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 月1 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重新组阁。南方各省和许多团体纷纷致电袁世凯,要求留任黄兴为陆军总长。但袁世凯不愿放松对军队的控制,命其亲信段祺瑞任此职,另任黄兴为无实权的参谋总长。黄兴辞不就任。袁世凯随后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接收管理驻南京的军队。南京驻扎有10 多万人的军队,袁世凯却不发给军饷,存心与黄兴为难。黄兴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选择优秀军官和精良武器组成第八师。这个师的中上级军官,大多数是同盟会员,有的还是“丈夫团”的成员。黄兴想用全力把第八师组织起来,作为革命军队的一个中心堡垒,对其余部队则分别进行裁撤或调拨出去。裁兵任务完成以后,留守府就被取消了。

袁世凯为了麻痹和笼络革命党人,于1912 年8 月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会谈。黄兴继孙中山之后,于9 月11 日到北京,袁世凯给予隆重接待。黄兴一时受袁世凯的蒙蔽,对袁深表信任,声称“袁公确是英雄,民国第一流人物”①。这时,宋教仁在北京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举为理事之一。黄兴积极推行政党政治的主张,他甚至劝说袁世凯也加入国民党,袁世凯自己虽未加入,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和大多数阁员都填写了国民党入党誓愿书。黄兴天真地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民国前途,于是萌生功成身退之意。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转而积极鼓吹和致力于发展实业和教育。

① 周武彝:《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经过》,《辛亥革命回忆录》第7 集,第17 页。① 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 集,第196—197 页。

1912 年8 月,他在《铁道杂志序》中写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主张“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实业庶几兴勃也乎!”①为了发展实业,他曾发起创办拓殖协会和拓殖学校,旨在开发国家资源,发展农业,移民实边;大力提倡国民捐,倡议创设国民银行和国民银公司,发行不兑换券,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他担任过铁道协会副会长和汉粤川铁路督办,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过矿务;参与发起中华汽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洞庭制革公司,等等。这些活动和主张,目的在于发展经济,收回外溢利权,具有鲜明的爱国色彩和进步意义。黄兴十分注重教育。他说:“欲言建设,当得人才;欲得人才,当兴教育。”①又说:“兴思二十世纪世界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锁钥,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高。..夫发达国民企业力,其途亦多,而有良好之中小学以植其基,则为天经地义之不容或易。”②为此,他主张“普通教科材料应取实利主义”,并“可以实业教育定为全国女子教育方针”③。此外,他还主张延长教育年限、小学用国语教学,提倡军事的国民教育。

由于政局的动荡和变化,黄兴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这使他对实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曾说:“兴以为吾国人今后当各存责任心,有责任心,则纯以国家为前提,而私见自泯。且所谓责任者,其途甚宽,除政治方面外,尤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④可见,黄兴在谈论实业的重要性时,并没有脱离政治,而是要“以国家为前提”。

① 《民立报》1912 年9 月4 日。

① 《黄兴集》,第252 页。

② 《黄兴集》,第240 页。

③ 《黄兴集》,第244 页。

④ 《黄兴集》,第267 页。

第六节南京讨袁

1913 年3 月20 日,代理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

国民党人集议对策,孙中山主张立即起兵讨袁。黄兴认为掌握兵权的人不肯在此时出兵讨袁,只好采取法律解决的办法,与孙中山的意见发生分歧。不久,谋杀宋教仁的凶犯在上海租界落网,并搜出有关案件的函电多件。4 月25 日,在黄兴、陈其美的敦促下,江苏都督程德全公布宋案证据44 件,直接布置暗杀宋教仁行动的是国务总理赵秉钧。真相大白,舆论哗然。作贼心虚的袁世凯,一面替赵秉钧狡辩,反对黄兴提出成立特别法庭公开审理的要求;一面不经参议院议决,不顾黄兴等人的反对,擅自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2500 万英镑的协定。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后,立即扩充军队,准备向南方革命派进攻。同时,袁世凯借口破获“血光党”,诬陷黄兴,并指使北方都督通电攻击黄兴等人。6 月14 日,袁世凯下令免去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三省都督的职务。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处于被动地位的革命派,在袁世凯的进攻面前,不得不奋起反抗。江西都督李烈钧在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后,于7 月12 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首先竖起了讨袁的旗帜。袁世凯随即派兵南下,步步进逼,战事危急。7 月14 日,黄兴自上海赶到南京。15 日,迫使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誓师讨袁。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和上海先后响应,是为“二次革命”。

讨袁战争开始后,南京方面,由于一部分军队被袁氏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作为基本队伍的第八师又因拨出两个团,仅剩2000 人左右;其他部队大都未经训练,战斗力薄弱。7 月22 日,徐州失守。25 日,江西湖口被袁军占领,李烈钧败退。上海讨袁军久攻制造局不下。而南京讨袁军的后方湖南军械库又被袁世凯的奸细纵火焚毁,饷械不支,声援断绝。黄兴见大势已去,只得于29 日乘日本煤轮离开南京,流亡日本。随后,安徽方面也因内部意见不一,而自行瓦解,柏文蔚出走。福建、湖南、四川又相继宣布取消独立。“二次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七节流亡日、美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国内参加讨袁失败的国民党人也陆续来到东京。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宋案发生后,即应兴师讨袁,但党人多不听从他的指挥,坐失良机,致使袁世凯得到了“大借款”,可以从容布置,因此对黄兴颇多责难①。孙中山认为党员不听他的号令,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分子太复杂,已不能起作用,主张解散国民党,另行组党。并表示他要做真党魁,不愿做假党魁,党员必须绝对服从党魁的命令。黄兴对孙中山的责难做过些解释,但仍表示:“南京事败,弟负责任,万恶所归,亦所甘受。先生之责,固所宜然。”①对于“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黄兴认为:“乃正义为金钱权力一时所摧毁,非真正之失败。试翻中外之历史,推天演之公例,未有正义不伸者。最后之胜利,终归之吾党。”①黄兴不赞成另行组党,主张国民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整顿、扩充,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反袁的其他革命分子,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奋斗。

1914 年春,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华革命党。规定党员入党一定要写誓约,井且一定要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按上中指指模。孙中山自己的誓约则为“统率同志,再举革命”。经孙中山审定的《中华革命党章程》规定:党员分为三等,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首义党员是元勋公民,协助党员是有功公民,普通党员是先进公民;在革命时期内,非党员不得 有公民资格②。黄兴对此很不赞成,他认为无论仍用国民党的名义或者另组新党,领袖非孙先生莫属。但若要在誓约上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就是服从一个领袖,为一个人干革命;如果还要在誓约上按指模,那就像犯罪的人写供词一样,两者都违背了自由平等的精神。至于党员入党之后,都是共患难同生死的革命同志,应该一律对待,而不应划分等级,更不应以所谓“功勋”、“有功”、“先进”公民享有权利不同相号召。因为党员是为尽革命的义务而入党的,不应当贪图个人的权利和享受。③黄兴当面向孙中山陈述过这些意见,但孙中山表示,一切要按他的计划进行,愿附从者,必须绝对听他的号令。并写信要求黄兴“静养两年”,以便他发动“三次革命”①。黄兴于是决定远游美国,“静养”一个时期,以便孙中山发展抱负。黄兴在动身前夕,在寓所与孙中山话别,孙中山写了一副集古句对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②对联意味深长。1914 年6 月30 日,黄兴从横滨乘轮船赴美。

黄兴于1914 年7 月抵达美国,在旧金山和纽约稍作停留后,居住在费城郊区。他同日本及国内一些革命同志经常有函电往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① 《黄兴集》,第243 页。

① 参见《黄兴集》,第458 页。

① 《黄兴集》,第356 页。

② 《黄兴集》,第357 页。

③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 册,第162 页。

① 参看黄一欧:《护国运动见闻杂忆》,载《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8 辑,第79—80 页。② 《黄兴集》,第360 页。

他发表演说、编印资料、撰写文章,向美国公众舆论和华侨宣传反袁。1914年秋,黄兴还发起抵制袁世凯向美国政府借款的运动,对于美国政府中止与袁世凯的代表接洽借款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还在美国展开筹款工作,在给国内友人的信中写道:“关于此间筹款等事,弟能力所及者,当尽力为之,冀为公等之助。华侨筹款已经发起,当嘱其随集随汇。”③在旧金山居留时,黄兴曾聘一美国教师讲授美国政治及地方自治情况,以为将来建设作准备。

黄兴虽身居美国,但仍一直与国内反袁势力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共同策划反袁斗争。1915 年9 月底,蔡锷派专人送封密信给黄兴,信中谈及国内形势及袁世凯阴谋称帝的种种活动,并提出他自己准备秘密出走和在西南发难的计划,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立即命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先后离美回国,参加倒袁运动。在黄兴所派的石陶钧、张孝准等协助下,蔡锷从天津经日本、上海、香港秘密到达昆明,组织和领导了云南护国战争。为了扩大讨袁战线,黄兴于云南起义前夕,写信给不甘附逆的社会名流,如张謇、汤寿潜、唐绍仪等,以及可争取的地方将领,如广西的陆荣廷,动员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 年1 月,黄兴电促柏文蔚等在南洋筹款接济云南护国军;又密令刘揆

一、居正等联合北方同志,“图谋直、鲁革命,以响应南方”。护国战争进展顺利,袁军溃不成军,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先后宣布独立。

这时,国内各方面的函电纷纷飞来,要求黄兴早日回国,主持讨袁运动;孙中山也电邀他回国并肩讨袁。黄兴遂于1916 年4 月22 日自旧金山启航,5月9 日到达东京,即发表讨袁声明。5 月下旬收到先期返沪的孙中山来信,分析了反袁形势,嘱其向日政府借款,购买军械,以建立革命新军。此后,黄兴多方奔走,并不断为此事与孙中山电商。至5 月底,日方允借500 万日元。1916 年6 月6 日,袁世凯因举国声讨,众叛亲离,忧惧而死。黎元洪代行大总统职。于是借款练兵之事乃作罢。

1916 年7 月8 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两人商谈国事,一如往昔。月10 日,黄兴胃病复发,吐血数盂,卧床不起,延至10 月31 日溘然长逝。1917 年4 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③ 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30 页。

下载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伟大的革命家邓小平[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大全

    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贡献1、他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

    邓小平一生最堪称伟大之处在哪[范文]

    邓小平一生最堪称伟大之处在哪? 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诞辰。最近,央视一套在晚上黄金播出一部长达48集的纪念邓小平诞辰片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1......

    革命家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

    老一代革命家的故事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

    《老一辈革命家书法艺术精选》出版

    《老一辈革命家书法艺术精选》出版 2012-11-10 5:03:03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0日 04 版)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不屈的艺术革命家

    不屈的艺术革命家——肖邦 六(5) 张晓芸 肖邦是著名的爱国音乐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波兰,不论敌人使出怎样的手段,他也绝对不会屈服。 某日,肖邦正呆在小......

    读革命家习仲勋有感

    读革命家习仲勋有感随着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越来越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大家对他也有越来越多的了解,对他的生平,对他的家人,对他的爱好。其中吸引了我的是他的父亲习仲勋,同他一样是......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五篇材料)

    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周恩来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