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材教参

时间:2019-05-15 06: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理学教材教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理学教材教参》。

第一篇:法理学教材教参

教材教参

1.教材: 1.周旺生主编:《法理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拉扎列夫主编:《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参考书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法理学》,周旺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3、《法理学》,中译本,〔美〕博登海默,华夏出版社1999年

4、《法理学》,中译本,〔德〕伯恩·魏德士,法律出版社2003年

5、《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拉扎列夫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6、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学家社会主义》

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9、列 宁:《国家与革命》

10、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

11、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

12、王勇飞编:《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13、柏拉图:《理想国》,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

1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

15、霍布斯:《利维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7年;

17、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

18、洛克:《政府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4年;

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1年; 20、梅因:《古代法》,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

21、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

2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

23、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0年

24、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

25、罗素:《西方哲学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

26、罗尔斯:《正义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7、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28、德沃金:《认真地对待权利》,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9、德沃金:《法律帝国》,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30、哈特:《法律的概念》,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31、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32、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33、哈耶克:《法律、自由与立法》,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34、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35、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中译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36、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中译本,上海译丈出版社1984年;

37、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38、麦考密克等:《制度法论》,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39、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第二篇:法理学教材的重点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法学导论

1、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学的研究对象。⑵法学与相邻学科。⑶法学教育。

2、法学的历史…………………………………

教学内容要点:⑴西方法学的历史。⑵中国法学的历史。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3、法理学概述…………………………………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理学释义。⑵中国法理学。⑶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4、法学方法论………………………………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学方法论。(2)法学的基本方法。

(二)法的本体

1、法的概念…………………………………………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的用词(2)法的释义(3)法的本质。4法的特征。

2、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渊源。(2)法的形式。(3)法的分类。(4)法的效力。

3、法的要素…………………………………………

教学内容要点:(1)法的要素释义。(2)法律概念。(3)法律规则。(4)法律原则。

4、法律体系………………………………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体系释义。⑵法律部门的划分。(3)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5、权利和义务…………………………………

教学内容要点:⑴权利和义务释义。⑵法与权利和义务。(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4)权利和义务的分类。(5)权利界限与权利滥用。

6、法律行为…………………………………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行为释义。(2)法律行为的结构。(3)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7、法律关系……………………………………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关系释义。⑵法律关系的分类。⑶法律关系主体。(4)法律关系客体。(5)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8、法律责任……………………………………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责任释义。⑵法律责任的构成。(3)法律责任的类型与实现方式。(4)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9、法律程序…………………………………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程序概述(2)正当程序的特征(3)正当程序的作用与意义。

(三)法的起源与发展

1、法的起源 …………………………………

教学内容要点:⑴原始社会概述。(2)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3)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

2、法的历史类型………………………………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古代法律制度(3)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法律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律发展概述。(2)法律继承。(3)法律移植。(4)法制改革。

4、法制现代化………………………………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制现代化释义。(2)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3)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

(四)法的运行

1、法的运行概论……………………………………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的生成。⑵法的实效。⑶法的实现。

2、立法………………………………

教学内容要点:⑴立法的概念。⑵立法的原则。(3)立法权限划分体制。(4)立法过程与立法程序。

3、守法……………………………………

教学内容要点:⑴守法的概念。⑵守法的根据与理由。(3)守法的主客观条件。(4)普法教育与守法。

4、执法………………………………………

教学内容要点:(1)执法的概念。(2)执法的种类。(3)执法体系。(4)执法的原则。

5、司法………………………………………(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⑴司法的概念和体系。(2)司法体系。(3)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法律监督………………………………… 教学内容要点:(1)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监督的功能。(3)法律监督的原则。(4)法律监督的体系。

7、法律职业…………………………………

教学内容要点:(1)法律职业概述。(2)法律职业的技能。(3)法律职业的伦理。(4)法律职业制度。

8、法律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法律方法概说。(2)法律推理。(3)法律解释。(4)法律论证。

9、法治与法治国家…………………………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治与法治国家的释义。⑵法治的基础。(3)法治的基本理念。(4)现代中国的法治实践。

(五)法的作用和价值

1、法的作用………………………………………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的作用释义。⑵法的规范作用。(3)法的社会作用。(4)法的局限性。

2、法的价值…………………………………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的价值释义。⑵法的价值体系。

3、法与利益……………………………………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与利益概说。(2)法的利益调控机制。(3)法对利益关系的处理

4、法与人权…………………………………

教学内容要点:⑴人权的释义。(2)法对人权的维护作用。

5、法与秩序…………………………………

教学内容要点:⑴秩序的释义。(2)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

6、法与自由…………………………………

教学内容要点:⑴自由的释义。(2)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7、法与正义…………………………………… 教学内容要点:⑴正义的释义。(2)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

8、法与效率…………………………………… 教学内容要点:⑴效率的释义。(2)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六)法与社会

1、法与经济……………………………………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与生产方式。(2)法与市场经济。(3)法与经济全球化。

2、法与政治……………………………………

教学内容要点:⑴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2)法与国家。(3)法与政党及其政策。(4)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

3、法与文化…………………………………… 教学内容要点:(1)法与传统。(2)法与宗教。(3)法与法律文化。

4、法与道德……………………………………)教学内容要点:(1)道德的含义及属性。⑵法与道德的联系、区别。(3)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4)伦理类型与法律发展。

5、法与科学技术………………………………

教学内容要点:⑴科学技术概说。⑵法与科学技术的联系和区别。(3)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6、法与生态文明………………………………

教学内容要点:⑴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⑵法与生态文明。

第三篇:张文显法理学教材练习题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名词解释 ㈠ 单项选择

1.法学是“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阿奎那

2.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直到()以后,法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初期 3.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问题。A.法律论证 B.法律辩论 C.法律推理 D.法律概念

4.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5.从认识论的角度,学者们通常将法学划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立法学和法律社会学 C.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D.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㈡ 多项选择

1.法学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在:ABCD A.法律是凝结的历史 B.法律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经验

C.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法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 D.法学中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学说、学派都是历史的产物

2.下列学科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边缘法学”的是:ABCD A.法律社会学 B.法律心理学 C.刑事侦查学 D.法医学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马克思主义法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法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思想

D.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善、美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代替法学的具体原理和方法 4.法律职业者应具备文化素质有:ABC A.广阔的知识背景 B.工具性技能 C.人际沟通能力 D.恪守职业道德

5.以下被教育部确定的高等法学教育核心课程名称的有:BC 1 A.行政法 B.商法 C.法理学 D.外国法制法 6.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是:BCD A.犯罪学 B.法律史 C.法哲学 D.比较法总论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学的研究对象。2.如何划分法学体系?

3.为什么说法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 4.简述法学与社会学的关系。5.简述法学教育的目标和功能。㈣ 论述题

1.论述法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2.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 ㈤ 案例分析

(一)据报道,自1996年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法律硕士(简称法硕)一直是每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引人注目的报考热点。特别是该专业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毕业生以后,法硕报考行情持续走高。2000年全国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只有8 000人左右,2001年报考人数上升到1.8万人,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7万人,2003年增加到3.1万人,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到3.9万人。

(二)中国政法大学目前在校的成人教育法学专业的学生达到11000人,远远超过同期在校的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数量。成人教育学生中的4000多名全日制学生中90%没有就业经历,而是从高中、中专、专科学校、职高等毕业后直接考入的。这部分学生入学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0周岁。在职(函授、夜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也是刚进入政法机关不久的年轻人。学生的低龄化和成人法学教育的“普通高校化”已经明显违背了开展成人教育进行职业培训(教育)的初衷。(《法制日报》2005年8月3日)问题:

根据材料

(一)简述我国的法律硕士制度。

根据材料

(二)从形式上简述我国的法学教育及成人法学教育。

第二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㈠ 单项选择

1.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法学方法可分为(B)。A.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B.主要方法和次要方法 C.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D.原始方法和派生方法

2.列宁指出,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真正获得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从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以上描述的是以下那种法学研究方法:B A.历史的比较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㈡ 多项选择 1.方法论是指:ABD A.关于方法的理论 B.论证的方法 C.关于方法的体系 D.关于方法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分为:ABCD A.阶级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比较分析方法 D.实证分析方法 3.实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AC A.社会调查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㈢ 简答题

1.简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2.如何正确对待阶级分析方法? 3.简述阶级分析方法的功能。4.简述法学中价值分析的过程。㈣ 案例分析

材料

(一):“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8页)

材料

(二):“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

材料

(三):“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和这个斗争的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6~696页)

材料

(四):“青年们有时过重看重经济方面,这一部分是马克思和我应当负责的。我们在反驳我们的论敌时,常常不得不强调被她们否认的主要原则,并且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与交互作用的因素以应有的重视。„„可惜人们往往以为,只要掌握了主要运力,而且还不总是掌握得正确,那就算已经充分地理解了新理论并且立刻就能够应用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8页)

问题:

1.根据材料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法学的区别。

2.根据材料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观点。

3.结合材料

(一)、(二),根据材料

(三)、(四)理解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㈠ 单项选择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B),强调不是公平的观念决定法,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运动决定法的现象,并且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虚伪性。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论犹太人问题》

C.《神圣家族》 D.《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2.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这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B)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论住宅问题》 D.《反杜林论》

3.(B)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A.仅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 B.代表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利益 C.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D.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5.(B)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㈡ 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包括:ABCD A.致力于分析法的现象的功能状态 B.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向度 C.深入探求法的现象的价值基础 D.“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2.下列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的是:ABC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3.列宁对关于新的政权建立后如何发展民主、建设法制等问题进行阐述的著作包括:ACD A.《国家与革命》 B.《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C.《论国家》 D.《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准确表达包括是:ABC A.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当代中国法律调整的一项基本功能在于合理地协调和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特征包括:ABC A.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B.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公正的社会 C.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D.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权威的社会 ㈢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意义

3.简述江泽民同志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思想

㈣ 论述题

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观的内在意蕴

第四章 法理学概述

㈠单项选择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C)的关系。A.一般与特殊 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这一观点是(A)提出的。

A.罗尔斯 B.庞德 C.哈特 D.卢曼

3.在中国,(C)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A.康有为 B.黄宗羲 C.梁启超 D.杨度 ㈡ 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AB)。A.法律解释 B.法的适用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罚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ABCD)。A.法律价值论 B.法律社会论 C.法律形式论 D.法律本体论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理学研究对象。

2.简述2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3.简述学习法理学的意义。4.简述学习法理学的方法。㈣ 论述题

1.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第五章 法的概念

㈠ 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A.行政规章 B.行政法 C.法律 D.行政法规

3.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A.规范 B.刑罚

C.公平D.正义

4.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A.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5.被认为是法律的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A.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 B.审判机关的判决 C.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 6.法的调整的对象()。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7.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上层建筑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8.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A.民间社会逐渐形成 B.国家制定和认可 C.国家领导人颁布 D.天才人物的创造 9.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的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10.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

A.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1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A.社会 B.共同 C.集体 D.个别

1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A.规范性 B.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国家强制性 ㈡ 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表述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A.“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B.“法者,刑法也,所以禁强御暴也” C.“法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D.“法律就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2.以下哪些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A.“法是公共意志” B.“法是民族意志”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主权者的意志”

3.法的规范性表现在()。

A.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B.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C.法是反复适用的 D.法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4.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5.法的特征表现为()。

A.规范性 B.统一性 C.普遍适用性 D.强制性 6.法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在()。

A.制定的方式不同 B.表现的形式不同 C.对人们的要求不同 D.发展的前途不同 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 8.法与法律的关系()。

A.含义不完全相同 B.含义完全相同 C.法是法律的内容 D.法律是法的形式 9.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是()。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映 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

10.法与国家意志的关系是()。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B.国家意志就是法

C.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的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㈢判断题

1.法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2.任何法都既有阶级性又有社会性。()3.法愈能反映客观规律,其科学性就愈强。()

4.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法也不会发生变化。()

5.法所体现的意志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他因素不能对这种意志的内容发生重大影响。()6.法具有阶级性,因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政治关系。()

7.各个社会中法的阶级本质是不同的,但它们所执行的公共事务的内容是相同的。()8.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凡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就是法律规范。()9.在阶级社会,一国范围内的法与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0.法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为基础的。()11.法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只能是对社会现实的承认和对现状的维护。()

12.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中,狭义上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13.法律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可以反复适用,因而具有概括性。()14.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15.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16.法律创制的惟一方式是制定。()㈣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的特点。

2.试述在法的本质研究中如何区分法的“实然”与“应然”。3.简述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生活条件制约性的关系。㈤ 论述题 1.法的本质。2.法的特征。㈥ 案例分析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它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到资产阶级观念时,他们更为明确地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请结合法的本质的理论分析之。

2.马克思说过: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试分析之。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㈠ 单项选择

1.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据法的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制定法和判例法 D.普通法和衡平法 5.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 B.判例 C.正义和公平概念 D.道德 6.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 》 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7.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 A.法的溯及力 B.法的空间效力 C.法的时间效力 D.法的对象效力 8.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表述是:

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 B.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

C.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9.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0.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A.明示废止 B.默示废止 C.立即废止 D.共同废止 11.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 A.从新兼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旧

12.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的原则。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综合主义 13.公私法逐步混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7—18世纪 B.18—19世纪 C.20世纪中 D.20世纪初 14.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公私混合法律关系的是: A.婚姻法律关系 B.票据法律关系 C.公司法律关系 D.合同法律关系 15.在当代中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 A.公法法律关系 B.私法法律关系 C.绝对法律关系 D.公私法混合法律关系 16.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

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17.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总理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8.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19.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罗马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1.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这反映法的()效力。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24.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如果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处理,违背了法的效力规则中的()。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㈡ 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形式?()A.宪法 B.行政法规 C.经济法 D.司法判例 2.下列哪些选项是法典编篡的特点?()

A.不改变法的内容 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 C.是国家立法活动 D.不是国有立法活动 3.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A.国家机关制定的决策和决定 B.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C.国际法 D.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4.宪法在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核心地位,其根本大法的地位表现为()。

A.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出席会议的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B.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 10 上多数通过

C.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D.宪法的修改应由五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5.根据《立法法》,()属于基本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订。A.特别行政区法 B.行政诉讼法 C.人民法院组织法 D.居民委员会法 6.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进行修改 B.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 D.商标法属于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制定

7.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C.市人大 D.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8.以下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率先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B.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

C.普通法法系过去没有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即使到现在也不认同这种划分 .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

9.法理学所称法的效力,通常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法的效力,即在适用()方面的效力范围。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10.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有()。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1.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

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 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依据中国刑法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的渊源。2.简述现代国家法的渊源。3.简述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界分。4.简述法的内容和形式。5.简述法的形式的价值。㈣ 论述题

1.论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㈤ 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没有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选自1997年律师资格考试试卷二)。

案例二: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1998年因涉嫌犯罪被捕,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1995年6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损失数百万元货物,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选自1999年律师资格考试试卷四)问题: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分析法的溯及力。

第七章 法的要素

㈠ 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5.将法律规则分为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主要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次要规则是授予权利的规则,这是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法学家()的观点 A.庞德 B.边沁 C.哈特 D.奥斯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一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权义复合规则 D.禁止性规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这是一个()规则。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标准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这样的规则属于: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9.联合国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则课以联合国成员国以保护人权的义务,这样的规则属于()。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10.根据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

A.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B.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 C.实体性原则和程序原则 D.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12.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既有强行性规则又有指导性规则 B.有强行性规则而无指导性规则 C.无强行性规则而有指导性规则 D.既无强行性规则又无指导性规则 ㈡ 多项选择

1.综合各家关于法律要素的学术,法律要素包括()。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解释 2.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3.判断一个社会的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通常有()。

A.法律要素涵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 B.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调性程度 C.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度 D.法律要素的分类的科学程度 4.新自然法学派的德沃金认为法是由()组成的。A.概念 B.原则 C.规则 D.政策

5.社会法学派泰斗庞德将法律归结为()要素。A.律令 B.技术 C.规则 D.理想模式

6.以下关于法律要素的观点正确的是()。

A.法律要素质量的优劣通常是衡量法律合理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B.法律进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律要素的质和量提高的过程

C.法律要素质量越高,法律的可预测性程度就越高 D.法律要素的确定性程度越高,所包含的正义和理性就越多

7.法的要素具有()的特征。

A.个别性和局部性 B.多样性和差别性 C.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D.稳定性和灵活性 8.依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来分,法律概念有()。A.涉人概念 B.涉事概念 C.涉物概念 D.涉时概念

9.在美国的黑格斯诉帕尔默案中,16周岁的男孩毒死了他的祖父,为的是更快地继承祖父的财产,而那时没有法律规则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能继承遗产,我们可以如何处理()。

A.按照严格法定原则,没有法律规则规定的这种情况,必须按照一般法律规则让继承人继承遗产 B.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

C.可以适用“一个人不能从他的不当行为中得利”的法律原则 D. 一般的法律原则在这里与社会伦理不符

10.就适用行政诉讼法法律原则来说,以下()原则属于基本法律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原告、被告恒定原则 D.辩论原则 11.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2.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规范属于()。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㈢ 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司法工作人员概念和日常生活用语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概念是不一致的。()2.法的要素是制定法不可或缺的基本质料,习惯法、判例法中没有要素。()

3.将法归结为单一的“命令”要素的理论,始于法国人博丹,经英国法学家霍布斯,到分析法学派创始人奥斯丁手中,成为主宰西方法学一个多世纪的强势理论。()

4.在法的要素模式——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则模式中,道德原则确定法律原则。()

5.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关于法的要素通行的是“法律规范”说,将法律归结为法律规范单一模式。()6.法律概念是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相并列的法的要素。()

7.按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概念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这样的划分概念就是说有的概念绝对确定,有的概念绝对不确定。()8.法律规则即法律规范。()㈣ 简答题

1.简述德沃金的法的要素的分类模式。2.如何正确理解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3.简述法律规则的特点。4.简述法律规则分类的意义。

5.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㈤ 论述题

1.论述法律概念的功能。2.论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㈤ 案例分析

四川泸州的黄永彬与妻子蒋伦芳结婚30多年,有一养子。1994年起黄开始与张学英来往,1996年起二人公开同居,依靠黄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并曾经共同经营。但黄永彬与蒋伦芳并未离婚。2001年2月起,黄病重住院,蒋伦芳一直在医院照顾,法院认为其尽到了抚养义务。4月18日黄永彬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留给我的朋友张学英一人所有。我去世后骨灰盒由张学英负责安葬。”4月20日,该遗嘱在纳溪区公证处得到公证。黄去世后,张根据遗嘱向蒋索要财产和骨灰盒,遭到蒋拒绝。张遂向纳溪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判令被告蒋伦芳按照遗嘱履行,同时对遗产申请诉前保全。从5月17日起,法院经过4次开庭之后(其间曾一度中止,2001年7月13日,纳溪区司法局对该公证遗嘱的“遗赠抚恤金”部分予以撤销,依然维持了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中属于黄永彬部分的公证。此后审理恢复),于10月11日判决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认为黄某的遗嘱虽然是其真实意义的表示,形式上也合法,但遗嘱内容存在违法之处,且黄某与原告的非法同居关系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黄某的遗赠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行为,因此是无效的。本案的判决一方面获得了当地民众和一些学者的支持;另一方面,很多法律界人士却认为这是道德与法和情与法的一次冲突,甚至认为这是在舆论的压力下所作出的一起错案;认为在有具体的实体法规则——《继承法》可依的情况下再依据法律原则,这样的判决是错误的。

问题:你如何看待本案的判决?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第八章 法律体系

㈠ 单项选择

1.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2.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法学体系为健全和发展法律体系指出方向、目标和任务,法律体系为法学体系提供条件和对象 B.从版权法和专利法的主导因素看,将它们列入行政法部门比列入民法部门更合适 C.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是指国务院以及地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D.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㈡ 多项选择

1.最早的制定法有()。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 B.法典

C.个别立法文件 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 2.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一国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3.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

A.法律的调整方法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 D.法律的制定时间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法律体系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

B.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法律体系,就不会有立法体系;没有一定系统的立法,也就不会有什么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统一协调的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每个部门法又是由相对独立各具特征的法所构成的

D.划分部门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历史上和现行的法 5.下列诸项中说法的正确是()。

A.法律体系中的各部门法是由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 B.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都是划分部门法的客观标准

C.一个部门法包括了很多法律规范和具体的法律制度,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往往也可以涉及多个部门法 D.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因此它所调整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关系 6.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下述哪些?()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 D.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 7.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

A.整体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均衡原则 D.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8.以下关于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主导的法律部门

C.宪法是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D.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

2.简述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的区别。㈣ 论述题

1.论述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和区别。㈤ 案例分析

材料一:“在现代国家中,法不仅必须是它的表现,而且还必须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相矛盾而自相抵触的自己的一种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02页)

材料二:根据人民网2004年9月15日的报道: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重要讲话。他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胡锦涛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真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项规定,制定了关于国家机构、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方面的一批重要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制度等一些具体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胡锦涛说,由于随后在国家工作的指导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

他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

目前,中国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普遍实行了差额选举制度。同时,中国还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共同监督宪法实施。

1978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7 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胡锦涛说,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九章 权利和义务

㈠ 单项选择

1.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 B.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C.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D.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2.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 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5.()是典型的一般权利。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㈡ 多项选择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应有权利和义务 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 D.遵守宪法和法律

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休息权 D.检举权

4.()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 B.停止侵害 C.起诉权 D.缔约权

5.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个体权利和义务 B.集体权利和义务 C.国家权利和义务 D.人类权利和义务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

2.简述现实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关系。3.简述权利的界限。

4.简述西方思想史上的义务概念。㈣ 论述题

1.结合马克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来论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论述私权利与公权利,权利与权力。

第十章 法律行为

㈠ 多项选择

1.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

A.行为的主体 B.行为的程序 C.行为的时效 D.行为的客体 2.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B.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C.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3.以下哪些是事实行为()。A.先占 B.赠与

C.遗失物的拾得 D.埋藏物的发现

4.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A.个人行为 B.集体行为 C.团体行为 D.国家行为 5.以下属于多方行为的是()。A.遗嘱 B.赠与

C.代理行为 D.缴纳个人所得税 6.以下属于从行为的是()。A.遗嘱 B.添附 C.担保 D.赠与 ㈡ 判断题

1.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但仅包括表示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2.一般意思上的“法律行为”是各法律部门中的行为现象的高度抽象。()

3.在刑法中,认识错误可构成免责的前提。()

4.马克思在评论普鲁士莱茵省林木盗窃法时说到:“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这句话表明了,人的意志或意思只有外化为行动并对身外之世界(对象)产生影响,它才能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行为的特点。2.简述认识错误。3.法律行为的确认。㈣ 论述题

1.论述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㈠ 单项选择

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 D.法律关系的内容

5.()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A.财产权 B.人身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6.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7.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8.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9.()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㈡ 多项选择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规范 D.法律事实

2.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公民(自然人)B.组织 C.国家 D.动物 3.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

A.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公民神志是否正常 4.公民的行为能力根据其内容不同分为: A.权利行为能力 B.义务行为能力 C.责任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 5.世界各国一般把本国公民的行为能力划分为: A.完全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无行为能力人 D.不完全行为能力 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A.物 B.人格 C.精神产品 D.行为

7.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 A.基本法律关系 B.隶属性法律关系 C.相对法律关系 D.普通法律关系 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某区警方查出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事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9.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正确揭示了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2.简述公民和法人在权利能力方面的区别。3.简述公民和法人在行为能力方面的区别。

4.简述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㈣ 论述题

1.试论法律关系的种类及其分类的意义。㈤ 案例分析

1.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的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只是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试分析此案例中的法律关系。问:

1.该案例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2.京剧团和剧院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㈠ 单项选择

1.()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法律责任 D.主观过错

2.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有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或轻重。此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理论?()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环境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3.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非决定论亦即自由意志论为理论基础的关于法律责任本质问题的理论是()。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4.认为行为的规范评价是法律责任的本质的是()。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蒋某押送到40里外的派出所 B.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6.法定免责条件是指()。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 B.有效补偿 C.自愿协议 D.不可抗力

7.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㈡ 多项选择

1.西方法学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的三种主要理论是()。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2.下列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的是()。

A.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B.责任主体 C.损害后果 D.因果关系 3.按照法律责任的类型对法律责任所作的分类包括()。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4.按照责任的实现形式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A.惩罚性责任 B.补偿性责任 C.有限责任 D.无限责任

5.按照引起责任的法律实施与责任人的关系不同,法律责任可分为()。A.自然人责任 B.直接责任 C.连带责任 D.替代责任 6.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包括()。A.惩罚 B.补偿 C.强制 D.制裁 7.在我国,补偿主要包括()。

A.民事补偿 B.国家赔偿 C.行政赔偿 D.司法赔偿

8.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该原则的要求?(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9.下列哪些情况将会导致法律责任?()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被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 D.某厂要求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每小时5元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2.简述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3.简述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事件中免责的条件和方式。4.简述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㈣ 论述题

1.论述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23)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㈠ 单项选择

1.()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A.规范 B.恣意 C.法律关系 D.法律责任 3.()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A.正当法律程序 B.自然正义 C.辩论 D.自治 ㈡ 多项选择

1.法律程序最基本的分类是按照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把程序分为(A.立法程序 B.行政程序 C.审判程序 D.调解与仲裁程序 2.法律程序以()和()作为最基本的要素。A.法定时间 B.法定空间方式 C.法律行为 D.法律手续 3.法定时间要素包括()。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空间上的关联性 4.法定空间方式包括()。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方式

5.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A.抑制 B.向导 C.分工 D.感染 6.正当程序的意义是()。

A.权利平等的前提 B.权力制衡的机制 C.解决纠纷效率的保证 D.法律权威的保障 7.法律程序的外延指()。

A.立法程序 B.审判程序

C.行政程序 D.一般法律行为程序 8.美国正当程序条款由以下法律构成()。

A.美国宪法第5条 B.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C.《权利法案》 D.美国联邦法院判例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程序的特点。

。)2.简述正当程序的特征。3.简述法律程序的作用。㈣ 论述题 1.论正当程序。

第十四章 法的起源

㈠ 单项选择

1.()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A.法律 B.道德 C.伦理 D.行为规范 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 B.习惯法 C.成文法 D.奴隶制国家

4.()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6.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自由大宪章》 C.教会法 D.罗马法

9.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A.《拿破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D.《普鲁士法典》 ㈡ 多项选择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A.习惯 B.习惯法

C.成文法 D.法典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A.产生方式不同 B.体现本质不同 C.适用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4.在原始社会中,()。

A.没有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B.没有习惯法

C.也有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则 D.没有责任生产与生活秩序的公共权力机关 5.按照法的历史类型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6.()和()属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7.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拿破仑法典》为代表,风行世界各大洲的大陆法系又被称为()。A.罗马法系 B.法典法系 C.普通法系 D.民法法系 8.关于普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法是英国在二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判例法 B.普通法是针对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国普遍使用的法律 C.普通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普通法是调整某一社会关系的法律 9.下列哪个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的情形?()A.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 D.教会法的编纂 10.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

A.阶级本质不同 B.判例的地位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差别 ㈢ 简答题

1.为什么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2.简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3.简述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㈣ 论述题

1.论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

2.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第十五章 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㈠ 单项选择

1.关于法律演进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模式上,基本上有“进化论”和“建构论”两种法律演进的理论模式

B.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道路上,对应于以进化论和建构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道路,法律演进也有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道路选择

C.从法律内容及其价值蕴涵来看,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体现为从特别注重法律义务附加的优先性到在价值蕴涵上以法律权利优先的法律权利义务的平衡配置

D.法律在演进与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的动力在于一个社会内部需求的增长、进化和发展,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外在推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A.德国法 B.中国法 C.法国法 D.美国法 3.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合 B.落后国家借鉴先进国家的法律

C.子法对母法的反作用 D.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4.正在我国进行的改革是()。

A.根本变革 B.自我完善 C.自我否定 D.曲折发展 ㈡ 多项选择

1.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A.国内法 B.外国的法律 C.国际法律和惯例 D.国外法 2.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现在()

A.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B.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C.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D.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共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4.公法与私法分离的意义()。

A.有利于限制政府权力在民间的不适当干涉 B.有利于明确私权的独立地位 C.有利于确定私人权利和义务的协商性 D.有利于树立权利本位观念 5.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A.政法体制改革 B.法律体系重构 C.法律制度改革 D.法律精神的转换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的特点。2.简述法律继承的特点。3.简述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4.简述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的继承的内容。5.简述法制改革对于法律发展的意义。㈣ 论述题

1.论当代中国的法制改革。2.论当代中国的法律发展。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㈠ 单项选择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通过。A.全体 B.3/4 C.半数 D.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甲说:“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3.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4.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绝对精神的体现 5.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

A.审议法律议案 B.表决法律议案 C.公布法律 D.起草法律议案 6.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

A.自通过之日起具有了法律效力 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 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产生法律效力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A.宪法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C.基本法律 D.国际条约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10.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固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㈡ 多项选择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法治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宪法原则 2.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的主要有()。A.单一制立法体制 B.复合制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我国的立法体制 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色是()。

A.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相结合 B.多级并存

C.多类结合 D.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 4.立法过程一般可分为()。

A.立法准备阶段 B.由法案到法的阶段 C.立法完善阶段 D.法律适用阶段 5.由法案到法的阶段一般经过下列程序()。A.提出法案 B.审议法案 C.表决法案 D.公布法 6.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

A.全国人大制订合同法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的活动

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 D.北京市人大制订《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7.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8.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9.关于规章制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起草单位必须举行听证会 B.部门规章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统一审查 C.除特殊情况外,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D.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

10.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家体育总局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审计署

11.关于较大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对较大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适当性审查 B.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对较大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 C.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对较大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作出不批准的决定

D.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较大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后,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12.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不适当决议

B.全国人民大会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C.全国人民大会常委会有权撤销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但不能改变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有权对最高人民法院的错误判决进行宪法监督,但不能改变或撤销判决 ㈢ 简答题

1.简述立法的内涵和外延。

2.简述立法原则和立法指导思想的关系。3.简述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4.简述立法体制的构成。5.简述立法的过程和立法的程序。㈣ 论述题

1.分析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㈠ 单项选择

1.()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和法律意识水平。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2.()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3.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4.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

A.某法官审理案件 B.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C.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5.某食品卫生监督站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张某给予行政处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授权 B.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C.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政府的工作部门 D.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它不属于执法机关

6.某公安局交警支队对一起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书,对此案件中交警支队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A.不是执法的主体,因此无权作出责任认定 B.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才能执法 C.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D.需要行政机关的委托才能执法 7.下列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是()。A.人民法院 B.税务局 C.公安局 D.司法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该规定表明()。

A.司法主体具有法定性 B.司法活动具有程序性 C.司法权具有权威性 D.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 9.司法法治原则要求()。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司法尽管在司法中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D.司法尽管在办案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㈡ 多项选择

1.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

A.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 B.企事业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主要有以下方面()。

A.守法是法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B.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C.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也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D.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3.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C.习惯法 D.《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4.根据执法范围和主体的不同,执法可以分为()。A.工商行政执法 B.公安行政执法 C.食品卫生执法 D.司法行政执法 5.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的特点包括()。

A.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是非国家机关 B.其执法的权力来自法律规范的授予

C.其执法的权力有时来源于行政机关的授予 D.只有在其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力时,才享有国家权力 6.下列符合执法的合法性原则的有()。

A.执法主体要有法律授权 B.执法内容要有法律依据 C.执法的程序要合法 D.诚实信用 7.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有()。

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B.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C.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D.公安部 8.关于我国人民法院系统,表述正确的有()。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系统

B.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统一领导全国的审判和检察工作 C.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设在县级市

9.我国目前司法的种类包括()。A.刑事司法 B.环境司法 C.民事经济司法 D.行政司法 ㈢ 简答题

1.简述守法的构成要素。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3.守法的客观条件。4.简述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5.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包括哪些种类? ㈣ 论述题

1.试论守法的主观条件 2.试论执法的合法性原则。3.试论司法的原则。㈤ 案例分析

1.2001年10月16日,中国足球协会对长春亚泰足球队进行了处理,剥夺其甲A的升级资格,该队最后一轮甲B联赛的上场队员被禁赛一年,主教练被禁止担任教练1年。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队体育竞赛实行分级管理。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管理。

问题: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足球协会对本案是否有执法权?为什么?

2.某县县委书记杜某为官清廉,受当地群众信赖。一次,当地群众举报,该县法院审判的某起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不公正。杜某便亲自进行了调查,调查后确实发现该案件的处理上有悖于法律规定。于是他便找来法 32 院有关人员进行谈话,通知该法院的审判委员会进行再审。法院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再审,使得冤案得以昭雪。杜某因此也大受舆论赞扬。

相关法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判,可由上级人民法院和本院院长提交该审判委员会再审。

问题:该县委书记的做法是否合法?试结合“司法原则”进行评析。

3.马某与赵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两人在饭店喝酒,马某说起现在生意难做,不讲信义的人越来越多。赵某随声附和。一向爱开玩笑的马某说:老兄,凭咱们的关系,我就给你张借条玩玩都放心。马某随即写了今借赵某人民币6 000元的字条,签署自己的姓名后放在饭桌上。不料,几日后,马某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方知赵某竟以该借条为据将他起诉到了法院,要求他偿还借款6000元。法院审理后认为,马某向赵某出具了借据,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非出于真实意思表示,故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成立,支持赵某的诉讼请求。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第3款:“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问题:该案的主审法官的做法是否正确?试分析该案主要涉及的司法原则。(根据考研试题改编)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㈠ 单项选择

1.以下不属于狭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是()。

A.人民法院的审判员 B.检察院主管立案的检察官 C.某法学院法学教授 D.某律师事务所主任 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职业技能的是()。A.职业语言 B.职业思维 C.职业知识 D.职业道德

3.“法的形成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这种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样式,取决于谁是‘艺术家’。”这句话表明()。A.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律有重要影响 B.人治优先于法治

C.法治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D.法律家的思维和普通人的思维是相同的 4.关于法律职业的形成,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形成职业法律家 B.中国历史上的刑名幕友和讼师等不是职业法律家

C.

12、13世纪西欧有些国家已经出现常设的司法机构和全日制的专业法官 D.

12、13世纪,法律的职业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5.关于律师职业道德,表述正确的是()。

A.某律师与当事人进行商业交易以获得案件材料的作品权和传播权 B.某律师收受当事人的礼品以加快案件进度

C.某律师同当事人订立协议以限制自己过错所带来的责任 D.某律师根据争议标的确定报酬

6.关于司法官的职业道德,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只忠诚于法律 B.可以私自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 C.不参加任何盈利性社团组织 D.谨慎参加社交活动

㈡ 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法律职业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A.某律师因为当事人罪恶深重,在法庭上拒绝为其辩护 B.法律职业有其专门的逻辑

C.法律职业具有严密的准入特征 D.法律职业者在从事法律职业时,应该使用大众语言 2.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

A.法律解释技术 B.法律推理技术 C.法律观察技术 D.法庭辩论技术 3.下列符合律师职业道德的有()。

A.某律师同时在两家律师事务所执业 B.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律师

C.某律师司法考试通过后仍不能独立进行诉讼业务 D.某律师暗示当事人,应该隐瞒某些对自己不利的主要事实 4.下列符合法律职业伦理的表述有()。

A.司法的法律职业道德与西欧中世纪教会倡导的“良心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B.法律职业伦理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在基本内容是存在根本的差别 C.中国古代的清官的职业道德最终只对帝王负责 D.法律职业伦理是由法律活动的特征所决定的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2.简述法律职业的特征。

3.简述司法官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4.简述法律人职业思维的特征。㈣ 论述题

1.试论述法律职业制度的种类。㈤ 案例分析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自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有近百万人参加司法考试,前三次考试共有6.64万多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法官19万多人,检察官14万多人,律师11万多人,公证员1.3万多人,但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仍存在很大缺口。

2.据有关调查显示,某地区共有110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其中,就业于法院系统34人,检察院系统30人,律师行业21 人,公证行业1人,其他类别24人。另外,在对未从事法律职业的24人进行关于“你希望进入的法律职业部门或行业”问卷调查时,填写法院系统14人,检察系统5人,律师行业3人,公证行业的0人,政府、企业或公司法律部门2人(材料引自“灼灼华法网”,有修改)。

3.目前我国法官的每100 000人口拥有量将近15人,基本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律师的拥有量不到9人,处于较低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法治发达国家。

4.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北京律师数量已经突破1万人,可是同期西藏地区的律师总量仍然不足200人。34 另外,目前,全国还有206个县没有律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一些专业领域还缺乏高水准、富有办理国际业务经验的律师人才。

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法律职业的现状。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㈠ 单项选择

1.法律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方法范畴?()A.认识方法 B.实践方法 C.思维方法 D.理论方法

2.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的处罚。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演绎推理 D.辨证推理 3.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4.对于法律解释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B.法律解释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法律",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C.法律解释包括对失去效力或未生效的法律文件的解释。

D.法律解释仅是对个别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的说明,不指对整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阐述。

5.我国《行政许可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这在法律方法上是()。A.类比推理 B.法律推定 C.辨证推理 D.法律拟制 ㈡ 多项选择

1.司法过程的环节包括()。

A.法律推理 B.法律发现 C.法律解释 D.法律论证

2.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具有的属性包括()。A.正式性 B.学术性 C.规范性 D.任意性

3.法律概念之所以存在,其依据在于()。

A.人们法律行为的多样性 B.人们法律行为的类似性 C.人们法律行为的合法性 D.人们法律行为的可概括性 4.以下情形中需要进行辨证推理的有()。A.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B.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C.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D.法律规定本身矛盾,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法律规定 5.我国的法律的正式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6.以下具有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的法律方法有()。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法律论证 D.法律解释 7.根据解释的尺度,法律解释可以分为()。A.字面解释 B.历史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大解释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律方法的实践性。2.简述法律推理的总体过程。3.简述我国立法解释所包含的内容。4.简述法律解释中一般解释方法的种类。㈣ 论述题

1.试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2.试论法律解释的原则。㈤ 案例分析

1.张某和王某于2000年在双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某市甲镇登记结婚,后因夫妻关系不和睦协议离婚,并就共同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了协议。2002年6月,两人通过熟人到某市乙镇人民政府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2003年3月,张某车祸死亡。同年5月,乙镇人民政府收到某律师的意见书,认为乙镇政府对张某、王某的离婚登记行为属越权行政,应当予以纠正。乙镇政府于5月9日作出撤销张某与王某离婚登记行为的决定。王某不服,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复议机关认为乙镇非任一方户口所在地,乙镇发放离婚证书属于行政越权行为,乙镇自行撤销行为并无不当,故维持了乙镇政府的行政行为。王某不服行政复议,又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乙镇政府作出的撤销离婚登记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审法院受理后认为乙镇政府行为并无不当,故判决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问题:谈谈法律推理在本案中的运用并评析法院的判决结果。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

㈠ 单项选择

1.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哪些价值时,又称之为()。A.法的评价标准 B.法的目的价值 C.法的形式价值 D.法的系统价值

2.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时又称之为()。A.法的形式价值 B.法的评价标准 C.法的目的价值 D.法的功能价值

3.实现有法可依,在应由法律加以调整的行为领域消除法律空白和法律漏洞指的是法的形式价值中的()。

A.权威性 B.普遍性 C.统一性 D.完备性

4.可以实现按一定的标准来寻求各种价值得以共存的条件,并在两种价值发生冲突不可得兼得时确定如何取舍功能的是()。

A.法的系统价值 B.法的目的价值 C.法的形式价值 D.法的评价标准

5.在整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基础地位的法的价值子系统是()。A.法的目的价值系统 B.法的形式价值系统 C.法的评价标准系统 D.法的功能价值系统 ㈡ 多项选择

1.法的评价标准要解决的是()。A.价值评价问题 B.价值保护问题 C.价值确认问题 D.价值位阶问题 2.以下属于法的形式价值的是()。A.权威性 B.普遍性 C.统一性 D.完备性

3.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坚持的评价标准有()。A.生产力标准 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 D.历史主义原则

4.我国的法治建设应当坚持的评价标准中,属于实质性原则的是()。A.生产力标准 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 D.历史主义原则

5.任何法律制度的目的价值都具有的重要属性是()。A.法的目的价值的长远性 B.法的目的价值的多元性 C.法的目的价值的有序性 D.法的目的价值的时代性 6.组成法的价值体系的子系统是()。A.法的目的价值 B.法的评价标准 C.法的形式价值 D.法的功能价值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各种价值冲突的原因。2.简述法的目的价值的有序性。

3.简述法的价值体系中各法的价值子系统的关系。㈣ 论述题

1.试论法的价值的概念。2.试论法的价值体系的特征。3.试论法的目的价值系统的特征。㈤ 案例分析

(1)2003年3月17日,一个叫孙志刚的普通外来工,因为没有带暂住证,在广州被收容,60多个小时之后,37 非正常死亡。这起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公安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都先后作出批示,要求依法彻查此案,严惩凶手。《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媒体都先后作了报道。5月2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沈岿等5位法律学者,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就孙志刚案成立特别调查组,同时对收容遣送制度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在这5位法律学者之前,还有许志永、俞江、滕彪等3位青年法学博士在5月16日,就孙志刚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建议书,要求对1982年出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审查。

(2)2005年9月11日太石村村民合法罢免现任村委会主任的要求已获得番禺政府同意之后,9月12日,政府突然又派出近千名警察进入太石村“维持秩序”。《番禺日报》9月1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依法办事,从我做起》,援引《信访条例》第18条为此举提供理由,强调上访人数不应超过五人,而“太石村动辄数十人上访的本身,已经违反了有关法规”。“只有人人都接受法律的约束,社会才能和谐地向前发展„„”

问题:由以上案例谈我国法的评价标准系统。

第二十一章 法与秩序

㈠ 单项选择

1.下面错误的是()。

A.秩序的特殊性质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历史个性 B.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 C.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 D.理想的社会秩序应以社会契约的形式来建立 2.现代立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劳动条件等工人的劳动权益,禁止企业以任何形式加以剥夺。这些体现了法维护经济秩序的功能中的()。

A.对经济主体资格加以必要限制 B.调控经济活动 C.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条件 D.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 3.下面属于社会本位秩序观的观点的是()。

A.阶级社会中的秩序首先是阶级统治的秩序 B.理想的社会秩序应以社会契约的形式来建立 C.社会全体成员由于需要相同和劳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依存关系即社会连带关系乃是社会的基本秩序 D.秩序的力量最终来源于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

4.在文明社会中,()是消除无序状态或预防无序状态的首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手段。A.道德 B.宗教 C.法律 D.政策

5.对社会基本安全加以特殊维护的法律中最典型的部分是()。A.民法 B.行政法 C.经济法 D.刑法 ㈡ 多项选择

1.秩序的具体特征有()。A.一致性 B.连续性 C.稳定性 D.不变性

2.社会秩序表示在社会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A.关系的稳定性 B.进程的连续性 C.行为的规则性 D.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3.法律划定权利义务界限的主要方式包括()。

A.法律直接设定权利义务,并赋之以明确的内容

B.法律只提供依据或某些标准,由当事人自行设定权利义务并确定具体内容 C.法律设立了权威解释制度。D.法律的道德化。

4.以下秩序观属于资本主义秩序观的有()。A.等级制度秩序观 B.自由、平等的秩序观 C.社会本位秩序观 D.唯物史观秩序观 5.法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制度的主要作用有()。A.确定权利界限,避免纠纷 B.以文明的手段解决纠纷 C.维护阶级统治秩序 D.对社会基本安全加以特殊维护

6.在进入商品经济阶段之后,经济秩序方面的立法越来越细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 B.对经济主体资格加以必要限制 C.调控经济活动 D.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条件 ㈢ 简答题

1.简述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秩序观。2.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本位秩序观。㈣ 论述题

1.试论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2.试论法维护阶级统治秩序的作用。3.试论法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4.试论法维护权力运行秩序的作用。㈤ 案例分析

(1)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透露: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实施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卫生部组建了疾病控制局和卫生监督局,负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以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浙江’建设。” 问题:从以上案例谈法维护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法与自由

㈠ 单项选择

1.下面关于自由的理念说法错误的是()。A.在哲学上,自由的含义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

B.哲学涵义的自由和政治涵义的自由和法学上的自由涵义是一样的。

C.自由在法学和法律的含义是自由是法律上的权利,其边界就是不能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2.以下关于自由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主体性由自由来体现,没有自由即没有主体。

B.人们只有在相互依赖中才能得到自由

C.法律规范不能创造自由 D.在现代社会,作为权利之自由,它的范围不能由法律限定的 3.下面不是自由之于人的价值的表现的是()。

A.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B.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 C.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D.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4.下面不是自由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理由的是()。

A.自由需要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 B.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 C.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D.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 5.下面不是法律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是()。

A.法律确认自由最为最高的价值 B.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 C.将责任与自由联结 D.设置国家权力及正当程序以提供救济 ㈡ 多项选择

1.下面有关自由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A.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状态或自为状态

B.自由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现象,尽管存在于不同领域,但它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 C.哲学上的自由含义是对人们各方面自由的抽象,是对自由实质的表达 D.法律规范中的自由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由立法者的意志所决定的 2.下面有关自由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A.自由的条件包括主体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 B.每一代人的自由的范围,与其已有的认识能力有关 C.人们的教育程度对于所享有的自由没有任何影响

D.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借助一定的物质生产力,才能得到一定的自由 3.自由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的理由是()。

A.自由是实现其他价值的前提 B.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 C.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 D.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 4.法律以权利义务方式设定自由的范围以及实现方式表现为()。

A.权利规范确认和描述了主体的自由及范围 B.义务的禁止表达了对他人自由不得妨碍的要求 C.义务中积极作为的规定,对应了权利人自由的要求 D.法律规定了各种自由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手段 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各主体自行实施法律必将造成对自由更大的侵害

B.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C.法律应以自由为目的之一

D.自由是不受干预和控制,但又离不开干预和控制。6.下面有关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正确的是()。

A.法律所确认的自由,不应当只是社会中某些人的自由,而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应当是并存的

B.自由之保障不可能没有干预和控制,如果没有干预和控制就不能防止有人滥用自由进而侵害别人的自由

C.公益干预原则是平衡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自由所不可缺少的 D.积极自由保障原则意味着对干预的广泛授权 ㈢ 简答题

1.简述自由之于人的价值。2.简述每个人自由并存原则。㈣ 论述题

1.试论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的理由。2.试论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3.试论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㈤ 案例分析

1.受1995年以来国际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出现一些新特点。主要是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这是跨国公司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而且来势很猛。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个“必须”是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战略的基本要求。他们对一般国企拼命压价,对好企业不惜高价收购。一些跨国公司认为,现在是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时机,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比欧美低得太多;可以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销售网络、原材料和能源供给渠道以及品牌,再加上外商的资本和技术就可以逐步实现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宝洁在华的数家企业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国大型超市的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近年来,跨国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业、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应当尽快制定外商来华并购企业的法律法规,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消极地抵制外商来华并购是错误的,而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旨在规范外资来华并购行为的法律或条例。特别对以垄断我国市场为目标的恶意并购行为,要有严厉的制裁手段。应当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政策。过去我们实行对外资优惠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应与时俱进。要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一视同仁地给予国内外企业国民待遇。实际上,真有本事的跨国公司并不在意什么“特殊关照”和“超国民待遇”,而是看重公平竞争的环境。

问题:从以上案例谈法律如何保障自由的实现。

第二十三章 法与效率

㈠ 单项选择

1.一个社会无论效率多高,如果它缺乏公平,则我们不能认为它就比效率低但比较公平的社会更理想。这是下列哪位法学家的观点()。A.格老秀斯 B.哈特 C.阿奎那 D.罗尔斯

2.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为核心的。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平等权

3.追求()是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和动力。A.财富 B.权力

C.利益 D.美德

4.()的承认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A.人身权利 B.诉讼权利 C.财产权利 D.选举权利

5.以下不属于减少交易费用涉及的关键问题的是()。A.产权制度 B.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C.产品质量的提高 D.市场机制的完善 6.就当代社会而言,最佳的经济运行模式是()。A.市场经济模式 B.计划经济模式 C.自然经济模式 D.产品经济模式 ㈡ 多项选择

1.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法律为财产的转移提供保障和便利。下列事例中属于这一作用的表现的是()。A.生产资料的租让 B.交警扣留违章车辆 C.公民依法纳税 D.企业兼并

2.下列法的价值中主要属于道德范畴的是()。A.效率 B.正义 C.公平D.自由

3.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效率和公平是既相适应又有矛盾的一对价值 B.效率和公平如两列向两个相反方向驶去的火车,不可调和 C.如果把效率绝对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损害效率 D.在良好的制度安排下,两者是可以兼顾的

4.法律,特别是(),要以效率为中心进行制度改革和建构。A.经济法 B.民商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㈢ 简答题

1.简述效率这一价值标准的适用范围。2.简述资源配置需要按照效率原则的理由。

3.简述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4.简述权利和权力是最重要的法律资源的理由。5.简述效率优先的法律精神的制度表现。㈣ 论述题

1.试论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㈤ 案例分析

1.新华网北京2006年12月25日电(记者邹声文 田雨)自12月24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七次审议。这是物权法草案继六审创下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后,再次刷新这一记录。本稿物权法草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物权法突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2)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物权法草案坚持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3)合法的私人财产受到保护,物权法草案 42 绝不保护非法财产。(资料来源于网络,经过笔者编辑整理)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法与效率关系的理解。

第二十四章 法与正义

㈠ 单项选择

1.“正义具有一张普洛透斯的脸,变幻无穷,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这是哪位法学家的话()。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博登海默 D.卢梭

2.坚持将法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博登海默 D.罗尔斯

3.从法律的角度,正义并不是指个人的德行,也不是指人们之间的理想关系。它意味着一种体制,意味着对关系的调整和对行为的安排,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实现各种主张的手段,使大家尽可能地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得到满足。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位法学家提出的()。A.罗尔斯 B.霍姆斯 C.托克维尔 D.庞德

4.法律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两者不可分离,强调“法的正义性”和“合目的性”优先,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来自于法律之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不法的法律”、那些“恶法”有温和抵抗的权利,至少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可以不按照恶法去从事那些反人类、反人道的“非法”行为。这一观点应属于哪一学派()。

A.自然法学 B.实证主义法学 C.马克思主义法学 D.社会法学

5.在现代社会,人类对正义的共识性程度大大提高,()构成正义的底线。A.尊长扶幼 B.对人的尊严的尊重 C.自由、平等、博爱 D.追求幸福的权利 ㈡ 多项选择

1.从正义发生和实现的领域的角度,正义可以分为()。A.道德正义 B.经济正义 C.政治正义 D.法律正义

2.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正义可分为()。A.个人正义 B.社会正义 C.实体正义 D.形式正义

3.人类历史上实行过的分配原则有()。A.无差别分配原则 B.按照优点分配原则 C.按照劳动分配原则 D.按照需要分配原则 4.公正地解决冲突的主要标志有()。

A.无偏见地适用公开的原则 B.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C.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 D.对弱势群体予以照顾

5.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

A.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正义 B.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 C.符合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D.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 ㈢ 简答题

1.简述法对全社会正义的促进和保障。2.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制度。

3.简述在现代社会法律为保障冲突的公正解决所提供的规则和程序。㈣ 论述题

1.试论正义在法律生活中的作用。2.试论法促进和保障国际正义。㈤ 案例分析

1.28岁的甘肃打工者王斌余,因急需钱给父亲治病,并且自己因身体原因不想继续打工,和弟弟一起准备向包工头吴新国处要回当年的工钱。2005年5月11日晚,兄弟俩到吴新国住处讨要工资时,吴新国一直没有开门。住在旁边的苏文才、苏志刚、苏香兰、吴华还有吴新国的老婆过来让他俩走。吴华骂哥俩像条狗,用拳头打王斌余,还用脚踢他。苏氏父子也对兄弟二人连踢带打。“为什么我活着总是让人欺负?!”愤怒的王斌余拿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将苏志刚、苏文才、吴华、苏香兰相继捅倒在地,又见吴新国之妻汤晓琴扶着被捅伤的苏志刚蹲在墙根处,王斌余持刀又将汤晓琴捅伤,最终酿成四死一伤的惨案。王斌余杀了人后没有逃跑,而是投案自首。“他们这样欺压民工,却受不到法律的制裁,我就是要杀了他们。我杀了他们,并不是我想的,这是命运的安排吧。”对于自己的所为,王斌余没有后悔,“反正我也不想活了,我这样活着太累了!”

问题:民工王斌余只是想要讨回工钱,找回属于自己的“正义”,但却酿成了重大血案,等待他的必然是法律的制裁。在这起案件中,法律和正义冲突了吗?为什么?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㈠ 单项选择

1.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宪法中被称为()。A.人民主权 B.公民的基本权利 C.公民的权利义务 D.公民的基本义务 2.人权的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A.立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司法救济 D.自力救济

3.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以上表明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哪个特征?()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不可取代性 C.不可转让性 D.稳定性

4.法律规定了法定人权的内容和范围,为人权的享有和实现、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提供了法定的标准。以上指的是()。

A.人权的法律保护 B.人权立法保护的实质性保护 C.人权立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D.人权司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5.与人权的司法救济相比较,人权的行政保护具有()。

A.实效性 B.效率性 C.简易性 D.主动性

6.下列哪些属于最重要的基本人权()。

A.生存权 B.人身权利 C.发展权 D.政治权利 ㈡ 多项选择

1.公民基本权利的特征有()。

A.对于人和公民不可缺乏、不可取代 B.对于人和公民不可转让 C.稳定的 D.有母体性 2.人权中的“人”,可以解释为()。

A.“自然人”、“人民” B.“市民”、“公民” C.“国民”、“民族” D.“种族”、“集体” 3.下面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可以取代性

C.稳定性 D.在当代文明各国不具有共似性 4.人权中的“权”,可以解释为()。

A.“自然的权利”、“市民的权利” B.“国民的权利”、“人民的权利” C.“公民权”、“基本权” D.“宪法权”、“公民的基本权利” 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 B.宗教信仰自由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宗教政策的主流 C.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基础 D.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纲领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人权纲领相比,明显不同的特征有()。A.人权主体的普遍性 B.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C.公平性 D.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 ㈢ 简答题

1.简述基本权利的含义。2.简述人权的司法救济。㈣ 论述题

1.试论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2.试论人权的价值。

3.试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纲领。4.试论人权的国内法保护。㈤ 案例分析

(1)二战后,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了对人权的普遍关注、保护和救济,比如,《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防止并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等。

(2)罗伯特·科尔布(Robert Kolb)在《论人道干涉》中认为:

“认为每一次干预都仅仅是被隐藏在愤世嫉俗的慷慨言辞下秘而不宣的动机所支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错,这些干预从来不是出于绝对无私的理由,不过这没什么奇怪。由于这些干预是因为保护基督徒而采取的,所 45 以它是有选择性的,这也是事实。然而一些干预也符合了、至少部分符合单纯的人道信念,它们扎根于19世纪广泛认同的思想意识领域,这种定型的思想意识以人道价值为中心,这也是当时所谓的‘文明国家’观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问题:从以上案例谈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第四篇:一年级教参资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对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学习。

(一)全册教材简析:第1册美术教材共有21节课,后面3节是地方特色文化,教参中没有出现相对应的教案,只有18节有详细教案的,安排了4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在课业的安排上形式比较活泼新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造型表现课,占到10节,以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力,并使学生对色彩有初步的认识.设计应用课有6节,欣赏评述4节,综合探索1节。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简单的作画方法;初步学会欣赏。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学习运用简易绘画工具,(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2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三)教材中(简要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第一次接触正规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每次走进教师是在欢呼中开场的,每位新生入学前所受的美术教育1 各不同,完成作业速度也不同,给美术课带来不少的麻烦,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热身的过程,这些在本册教材中也有很好体现。

本教材前1-4课《让大家认识我》到第4课《各种各样的形》是热身、引导阶段;从第5课《画汽车》—12课《卡通明星总动员》是简单的绘画与制作;12—21《花啵啵》课是较复杂的绘画与制作及探究式学习。总体来说,本教材是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各学习领域互相渗透、层层递进。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让大家认识我》一课是本教材的第一课,安排得恰到好处,以树叶做名片,增加了相互了解的机会。给初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一个互相认识和互相了解的平台;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这课是简单的涂色练习,《圆的世界》这课简单的圆的认识、《各种各样的形》对各种基本形的认知和运用,一直到《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都是造型表现课,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易到难。设计应用课从孩子们熟悉,喜欢吃的<花点心>入手,常用的勺子《有趣的勺子》开始,学生感到不陌生和好玩,一年级欣赏课,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走出教室,到所在地方去了解欣赏如《花饽饽》《高密三绝》,当然具备这些条件学生很少《卡通形象总动员》为例,引导学生对卡通形象中的形于色进行分析,在次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民族文化等教育,可以安排简单的1 卡通涂色小练习,以强化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好玩《神气的小厨师》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些课设计了说说、想想、画画、做做、玩玩、评评为一体,将各美术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册教材还将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进行了有机联系,如音乐、语文、数学、自然等,例如《画汽车》《漂亮的建筑》用到一些数学中的基本型如三角形,梯形,做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各种形状汽车,房子都穿了什么形状的衣服?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下面我以《圆的世界》这一课为例,和各位老师一起来分析探究一下: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导入时,师生共同玩“吹泡泡”的游戏:看到大大小小的泡泡漫天飞舞,同学们非常高兴。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绪。师问用什么形状来概况这些泡泡?师生在黑板上共同表现泡泡,初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之一:用圆形来概括物象。这种导入:游戏互动,激发兴趣,初次感受圆的美感,也可以用滚球的游戏导入,也很吸引学生.’

(二)新授:欣赏感受,发散思维,深入探究圆的美感 1,由圆形的泡泡,将学生引入一个圆的世界,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学生从身边,教室里,生活中去寻找圆形。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力。2。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出大致有两类物象可以用圆形来概括:一种是自然界中的,比如星球,花朵等;另一类是人类生产出来的,比如,轮胎,汤圆啊。

由此,引发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要做成圆形的呢?(比如自行车的做成圆形是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中秋节吃的月饼象征着圆满。)让学生在了解圆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圆形蕴含的美感,挖掘出圆形的深意寓意,同时也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使知识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三)创作:愉快探索,共同创作,想象描绘圆的奇妙。学生感悟到圆的美感后,教师明确本课任务:要用最美的圆形来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教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的展开联想:想用美丽的圆形画什么?(是好吃的水果?美味的食物?可爱的动物,还是美丽的植物?又或是生活中的日用品?)发散学生的思维。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直观,形象的示范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圆的大小,多少,前后遮挡关系的处理。

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评价,作品赏析,共同提高,收获体会圆的感悟 展示全班学生的作品,本课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形1 式评价。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拓展:拓展延伸,加深知识

一节好课有“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将学生的美术课堂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这是我对一年级教材浅显的理解和认识,各位老师多多提意见,谢谢。

第五篇:初中教参资料

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这是从造型手段、作品形态和创造图像目的三个方面下的定义。其中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是平面的,这是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

绘画按不同角度分类,可分为很多种类。课本上介绍了两种分类的方法:一是按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类,除课本上提到的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主要画种之外,还有丙烯画、镶嵌画、磨漆画、拼贴画等。二是按描绘的对象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中国画则习惯按传统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此外,按照绘画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等。

以上只是大致的分类,其中许多画种还可以细分。例如中国画,按技法还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按技法可分为水墨山水、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地图史话

传说夏禹铸九鼎,鼎上铸有山川、道路、鸟兽、草木等图案,这就是原始地图的雏形。从文献记载来看,最迟在商末周初已有地图,在建筑、土地、行政等方面得到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基础,放马滩出土的木板地图上已有方位、比例和统一的图例。中国古代的地图种类可按三种方法分类:一是按地图内容分类,二是按地图载体分类,三是按地图表现形式分类。

(1)按地图内容分类:全国地图、地方地图、城市地图(按地域范围分类),军事地图、水利地图、水系地图、历史地图、墓地地图、航海图、外域图、土地图、建筑规划地图、行政区划图(按使用性质分类)。

(2)按地图载体分类:①木板地图,②铜版地图,③帛绢地图,④纸质地图,⑤石刻、砖刻地图。

(3)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立体地图有浮雕地图、聚米图、地球仪等。

写好美术字

(1)要写好美术字,首先要了解汉字字体的组合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汉字形方,故称为“方块字”,而美术字除了方形外,还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变化。

(2)美术字写法。

①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体的大小和形状。学生一般容易忽视打格子,往往对此草率了事,有的将格子的边线画斜了,使格子一头大一头小;有的一条标题上的格子大小不一样。要告诉学生,格子即是字的形状和大小,不可马虎。

②布局: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③定骨架:用单线画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④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⑤填色:按需要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用直线笔画轮廓(无直线笔可用手描,这也是一种技能训练),再在中间填颜色。

(3)几点要领。

①笔画中的横和竖,是字形的支架,决定字形的基本形态,称为主笔。主笔要平稳、结实。其他笔画如点、撇、捺、钩、折等,称为次笔。次笔互相穿插,使字形产生生动的变化,起着调节空间、加强疏密变化等作用。次笔要穿插得灵活,随机应变。

②实边缩进,虚边延伸。一条标语或一排字即使每个字都是按格子满格写的,但看上去,字往往会有大小、高低不齐的感觉。这是因为字的主笔紧贴格子框(称为“实边”),字会显得大;字的次笔即使顶着格子框,但不平行于格子框(称为“虚边”),字会显得小。因此,要进行协调处理:凡遇实边,笔画均向里缩进一点;凡遇虚边,笔画均向格子框外延伸一点,这样一排字看起来才会统一整齐。

③笔画上紧下松,穿插呼应。一个人的躯体,上部是宽大的胸部和头、上肢,下部是两条长长的腿,这给人养成了上紧下松的视觉习惯。另外,视觉中心要比绝对中心偏高一点,这种现象与“错觉”有关。出于这种原因,美术字写成上紧下松,才会给人在心理上有种平衡与稳定感。穿插呼应也是写好美术字的关键。汉字是由偏旁与偏旁组合构成的,在偏旁之间没连接的笔画,通过次笔相互穿插构成和谐的整体;一个字笔画与笔画之间安排要有联系,无联系如散沙;要有疏密节奏,但不挤塞,重心要稳定,这就要求笔画穿插得十分巧妙。

④左右平衡。平衡是人心理上的要求。一个字,一边重一边轻,在笔画、布局上就要使这个字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平衡。

(4)变体美术字。

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字、黑体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变化的字体,其变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粗细求得变化。

②字形变化:这是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写成长、扁、圆、梯形、菱形等。

③结构变化:通过减笔、加笔、连笔、夸张等方法,或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求得新颖的效果。

④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装饰的手法求得变化。

3.板报设计的要点。

(1)主题明确,使人一看便知本期板报的中心内容。重要文章安排在版面最醒目的位置。

(2)版面醒目,远看成块,近观成行,图文并茂,色彩明朗,抄写整齐,具有整体效果。

(3)根据文章的编排要求,对版面进行分割,四周要留有白边,文章与文章之间的间隔要略大,文字间的距离可紧一些,但行距要大于字距,这正是所谓远看成块,近观成行的成因。

(4)排版的骨式多样,有M型式、廿字式、连环式、十字式、条幅式、阶梯式等,要求学生不拘泥一种排式。

出好板报除了搞好版面设计之外,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搞好美化工作,其中包括对刊头、标题、花边、题花以及色彩等的处理。

美化板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用彩色粉笔的,有利用广告色的,有运用喷花、贴纸的等等。

板报设计是学生将已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应用练习。在设计时,要求图文并茂,有美术字、有单独纹样、有二方连续纹样、有色彩、有书法等艺术形式。这是融思想性、艺术性及文化素养为一体的课业。

国画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笔”指用笔,依据用笔时的走向,可分为中锋、侧锋(或称偏锋)、逆锋。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它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来丰富题材;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博取诸家之长;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一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四位画家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工业设计的概念

工业设计是对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材料工艺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设计,在日益发展的设计活动中,这种设计已经经常与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企业整体规划结合在一起。工业艺术设计正在现代产业经济以及关系到人们一切工作劳动及消费生活的广阔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代工业设计的主要设计领域:1)照明灯具设计。(2)家用电器产品设计。(3)汽车设计。4)家具设计。贺卡

(1)贺卡的概念:贺卡又称贺片。它是亲朋好友之间在喜庆节日里传递信息、联络感情、表示祝贺的一种信物。贺卡由图形、祝词两部分组成。

(2)贺卡的种类:节日卡、生日卡、谢师卡、友谊卡、公关卡、特种卡六大类。

卡通

(1)卡通的历史发展。

美国百科全书对卡通的释义为:是一种具有讽刺、嬉笑和幽默的绘画形式。由此可知,卡通的含义从形式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既指政治漫画,又指连环画、动画片。只要画面具有夸张成分,画面内容具有情节性,其表现形式无论是写实或是变形;无论画面结构复杂,亦或造型简约疏放;无论是单幅还是多幅连续,都可称之为卡通。

(2)中国卡通的介绍。

1941年我国上海就出现了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从那时起,已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动画片,如: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人抬驴》等;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蝴蝶》等;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等;逐帧动画片《阿凡提》等;木偶动画片《大林和小林》等。同时,也出现了叶浅予先生的《王先生》、张光宇先生的《西行漫记》、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等早期有影响的作品。特别是解放后,60年代由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大闹天宫》和70年代由张仃先生设计的《哪吒闹海》等卡通片,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国人的欢迎,并在国际上获奖。80年代的《葫芦兄弟》、90年代的《宝莲灯》

((4)著名的卡通画家。

最早被称为讽刺画画家的是英国的威廉·荷加斯(1697-1764),他是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油画《婚约》,通过连续性的四幅故事画,辛辣地讽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制度与堕落生活。荷加斯被后人尊称为“英国讽刺画之父”。

对现代卡通艺术影响较大的还有德国的威廉·布什(1832-1908)。他的卡通画具有形象夸张、动感极强和画面简练的特点。

托马斯·纳斯特(1840-1902)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讽刺画画家。快乐的圣诞老人形象,就是纳斯特创造的。

1920年,瑞典著名画家雅各布生推出了长篇卡通画《安得生》。《安得生》是举世公认的优秀卡通画,是欧洲卡通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1926年,比利时著名画家埃尔热创作了卡通画《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以后又有了《丁丁历险记》。半个世纪以来,《丁丁历险记》被译成了48种文字,还被拍成了电影。埃尔热死后获得人们极高的评价,被称之为“名垂青史的卡通画家”。

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是1906年由布莱克顿为维太格拉夫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幽默的面部表情》。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制作的米老鼠卡通片一推出便轰动了纽约。迪斯尼在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的同时,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影片之父”。迪斯尼为卡通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人。他所创作的许多卡通影片如《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幻想曲》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被称为“漫画王国”的日本,二战以后,那种动作感强的惊险故事漫画逐渐风行日本,形成了日本独有的一种漫画文化。《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1926-1989)在日本被誉为“漫画之神”。继手冢治虫之后,涌现了一批重要的漫画家,有《鬼仔Q太郎》的作者滕子不二雄,《蒙面超人》的作者石森章太郎,《银河铁道》的作者松本零士及后来的《七龙珠》、《阿拉蕾》的作者鸟山明等。

所谓肌理,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具体地讲,就是美术作品表现的纹理,经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在绘画艺术中一般称为笔触,即绘画中之笔法。正因为如此,材料和肌理也是美术的艺术语言之一。

彩色玻璃制造

制造彩色玻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向原料中加入有色氧化剂,一是利用玻璃中的杂质自然形成色彩,这两种方法都被玻璃工匠们加以应用。从15世纪起,人们持续不断地进行实验,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彩色玻璃,到19世纪晚期,彩色玻璃五彩斑斓,其制作达到了最高水平。

城市雕塑通常是指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

城市雕塑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象征性雕塑、标志性雕塑、陈列性雕塑、装饰性雕塑、趣味性雕塑、商业性雕塑、寓言性雕塑。按环境分类,可分为广场雕塑、街心雕塑、街区雕塑、道路雕塑、步行道雕塑、公共建筑雕塑、园林雕塑、风景雕塑、地景艺术、喷泉雕塑、雕塑公园等

构成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方式。构成的意思为“造型”、“组合”、“形成”、构造”。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取出纯粹的视觉形态要素,加以研究、分解和组合、构造。

构成主要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组成。构成的形式美的基本法则:1)对比与统一。(2)对称与均衡。(3)节奏与韵律。纸造型的方法:折叠、弯曲、切割、接合。

昭陵六骏: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对正义的歌颂,那么《蒙娜丽莎》则是对美的赞叹。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一位商人佐贡达的妻子。画家是这样来处理这幅肖像的:在呈三角形的构图中蒙娜丽莎的头和双手显得优美而突出。她似乎坐在露台上,远远望去,背景上有一片起伏的山峦和河流,空旷而深远,柔和的光线笼罩着整个画面,蒙娜丽莎的形影自然交融,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同早期文艺复兴画法已大不相同。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增添了作品的魅力,所以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微笑”,之所以“神秘”,是由于达·芬奇在这个个性非常具体的人物身上,创造出理想化的美的典型,要让瞬间即逝的表情成为一种永恒的象征。这种矛盾的结合便产生了出神入化的奇特效果。

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2)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3)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4)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925年到1938年,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而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

1939年之后,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微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 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1956年,我国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

苏轼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等。索靖《出师颂》。王珣《伯远帖》 米芾《参政帖》。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画也富有特色。

标志的表现形式。(1)对比。(2)对称。3)节奏。(4)均衡。标志的形式。(1)字母标志。(2)图形标志。(3)几何标志。(4)动物标志。(5)人形标志 标志是一种具有强烈传达功能的符号,这种符号不同于一般的符号,是一种图形的视觉符号,具有简洁、明快、醒目的特点,起到迅速准确地向人们传达思想的作用。运用象征性、图形化的形式引导大众,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标志的视觉冲击力是为了加深对该标志传达信息的了解,标志还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正是标志的这些功能和特点,使标志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识设计的功能(1)交流的功能。(2)表达的功能。(3)实现的功能。标识与标志的差异。

从标识设计研究的角度看,标识与标志在严格的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标识带有实体性的含义,指具体的标志物,如商标标识,“即附有商标图样的物质实体,也就是带有商标的装潢贴和包装物”。标识仅能体现标志的某一部分功能和特质,并非具有标志的全部含义。首先,标识只是突出识别功能的标志形式,因此,标识往往显示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向目标对象发出一种警告信号,要求目标对象予以关注;其次,完整意义上的标志概念,包含了标识的内容。标识设计的特点。(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4)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5)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图表设计隶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图表设计是通过图示、表格来表示某种事物的现象或某种思维的抽象观念。

图表的类型(1)示意图表。(2)地图图表。(3)立体图表与动态图表。4)多媒体图表。书籍设计的要素:一般包括开本、封面、护封、勒口、书脊、版式、环衬、扉页、插图、封底、版权页等内容。

罗浮宫三宝:《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雕像、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稀世名画《蒙娜丽莎》.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下载法理学教材教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理学教材教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单元说明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二、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

    三年级教参学习心得体会

    三年级教参学习心得体会 三年级 张莉 三年级属中年级段,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整套教材的结构力求脉络分明、便教利学。 1.学习习......

    二一班数学教参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参学习心得体会 滑县四间房乡实验小学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以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习惯:人们长期共同劳动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世代沿袭并成为内在需要的行......

    法理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是指组成法律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各种基本因素或元素。 2、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法律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

    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

    法理学学习心得

    法理学学习心得 正文法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对《法理学》的学习,是我开始初步系统的接触了法学相关知识,了解了许多法学基础知识,并为今后系统全面深入学习法律相关课程奠定了理论......

    女权主义法理学

    1983年麦金侬的两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秩序与国家:走向女性主义法学》(Feminist,Marxism,Method and the State:Toward Feminist Jurisprudence)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