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主体系列化教学研究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多主体系列化教学研究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研室
施宛华
新课程实施以来,南阳市教研室积极跟进,努力转变工作职能,组织教研员学习新课程,深入一线搞调研,向学校和老师学习,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的需求呼声,探索应需教研服务的新路子,创建以校为本的新型教研文化。为团结引领教师学习新《课标》,推进新课改做了一定的努力。在多主体参与系列化校本教研策略方面有些探索和体验。
一、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反思
1、新课程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新课程改革给南阳市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放的课程结构、民主开放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风景画逐步延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生活焕然一新。在合作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坐在这样的课题听课,你会为思想的律动而感奋,你会听到春笋生长的啪啪声)
最大的改变是人,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最大的矛盾还是人的矛盾,就是自主意识觉醒与旧的管理模式的对立。新的角色定位;新的职能机制;利益重新分配;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迷失。以往的学术地位优势、角色优势等在一点点消解,原有的工作机制、模式解构了,相对稳固的学术资源和行政地位给予教研员的宝座突然崩塌,新课程面前没有专家谁都可能成为新的专家,教研员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教研室干什么?——“我是谁?”的问题被提出来了,我们的反思开始了。我们不得不重新系统地认识南阳教研系统的过去、今天、明天;——从而自我定位、自主建构。
2、对以往的反思:
在过去20年教育改革中教研室教研员做了些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贡献,教研室教研员在教学方法和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由教研室教研员组织引领推进的。我们南阳市教研室教研员一面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广物理导学式教学法、数学青浦经验,钱梦龙、魏书生语文教学经验等等,一面也根据本地实际摸索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教研经验,比如坚持一二十年的教学视导制度、教材教法研讨活动制度;教师技能竞赛、业务理论竞赛;资源开发方面,参编教材和教辅读物、组织形成性考试命题等等。直到今天,学校和老师依然离不了。
新课程实施以来,好多老师不断找各学科教研员询问具体的问题,比如:《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三维的统合,课堂教学行动程序的编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行动研究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他们不可能去问别人。
(1)自身不足
当然,教研室也面临自身不足带来的挑战:不是有人把教研室称作应试教育的“帮凶”,新课程的“绊脚石”,(我们真委屈:我们是“帮凶”,“主凶”是谁?)。但是,委屈失落之余,我们过去的教研工作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字:“异”“窄”“偏”“绝”“固”“官”。“异”:即教研行为目的异化,表现为学校和教师只为“牌子”、“证书”、“职称”、“量化考评”等才参加教研,当然这决不只是教研工作功利化;“窄”:只注重学科教学的本体研究,缺乏对教师对学校的人文关怀;“偏”:课堂固化醇化,评价单一甄别,相信成论定论;“绝”:时空静止化绝对化,基本上只研究课堂;“固”:形式死板化(会、编书、竞赛、考试命题)、对象壁垒化(学科、学段、教师);“官”:渠道途径行政化(上对下)。
(2)来自外部的困惑
①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材构建的新格局,带来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南阳市是农业市,教研经费从来都是自筹,教研经费怎么办?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怎么服务教师?服务教学?
②课程资源开发管理问题:到底开发主体是谁?市级县级该怎么做?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到底应该如何运转?各层级到底应分担怎样的责权利?
③教师专业引领问题:(师训部门与教研部门的责任、义务到底怎样区别?教研员真的是万恶之源么?基层教研室面临尴尬境地:不做,教师依赖(不会备课、上课,没有找师训科、进修学校的);做吧,稍不小心,不知道“抢了谁家生意了”?!好心好意得罪人。
二、多主体系列化教学研究策略的基本思路
(一)思路的形成
2004年秋,为配合河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基于对我市具体情况的调查了解,听取了来自区县教研室、乡镇和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教研室理出了近五年工作思路:围绕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体抓,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一体抓,重心下移,亲历跟进,与时俱进,事实求是,多主体参与,以校为本,扎扎实实搞教研,搞学校教育教学真正需要的教研。总结反思课改实验区的经验和教训,吸纳实验区教研员和教师的思维成果,针对对新课程的片面极端认识和片面做法。我们试图引导对新课程的深刻辨证的认识,突出以往的教学改革与新课程理念、继承和发展、新与旧、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等问题的探究思考,提出多主体参与系列化教研活动这一命题。
(二)基本思维框架
“多主体参与”意在强调以校为本,专业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强调自主性问题;同时强调教师、校长与教研员的合作交流;强调区县之间、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系列化” 强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针对对新课程的片面认识,强调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试图探索形成“诊断------分析发现-------形成问题系列--------联合攻关--------反思--------再诊断发现”的教研路径。市县区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结成合作伙伴,共建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专业引领、共享成果、共同发展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市县教研室转变职能,重心下移,为基层服务,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校本教研的纵向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整体上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灵活开放的,动态的,立足实际的
主要任务:
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研工作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促进教研制度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立足学校,立足课堂,多主体参与,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校本教研中课程领导、执行、实施等各层面专业水平的纵向提升。活动形式多样化,动态化,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市、区县教研室与学校相结合,各级均可设计、组织活动,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发现和推广先进经验,推介先进单位和个人。
具体内容:
1、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促进对新课程精神的正确深入地理解把握。
2、探索各级教研工作机制和模式,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育教学的方法途径。
3、通过活动促进课程领导层、课程执行层和课程实施层课程能力提升以及专业提升。
4、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运行机制、行动策略和专业支持等,促进校本教研水平的纵向提升。
5、建设一批示范性实验区(县)和示范性学校,推广先进经验,推介先进个人。
努力实现“四个化”,即教研行为自主化,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进程系列化,教研形式多样化。
1、教研行为自主化
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这样,我们的教研才能摆脱功利性,这样的教研才是真正的校本教研。教师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教师自主性一旦发挥出来,就能够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那就不是只在开会和培训班上才学习思考了。在基层学校工作过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学是良心活,出了工出不出力,效果太不一样”,当一个老师满脑子都是学生,都是教学的时候,他想不出好成绩都难。我们试图创建一种新的机制,促进各级教研室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使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变上级布置任务的教研为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实践。这一靠引导,领导要承认;鼓励非功利性的活动。二靠机制。管理督察,查什么(日志、叙事、案例、反思、交谈)是关键。要求校长、教研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导向。
2、教研内容专题化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的任务好多好重,理清思路,分解动作,分布实施是关键,这可以考察组织管理者的驾御能力。所谓建构生成不仅是一节课的问题,每一个层级都应有建构的任务和责任。就象踢正步,需要分解为四个动作步骤。新课程首先是一个新系统,《课标》四个学段,每一个学段也要分几步走。各级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学校、教师都应有不同的建构任务,大家都明确并且同步做,就会全盘皆活,这道理很明白,但实践中大家做得都不够。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诉说管理的羁绊。
在具体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教研员要先调研,发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然后分析形成问题群,确立有针对性的研究专题,分步研讨。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二是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三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校本教研、课程评价等。
3、教研进程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检验我们教研内容的试金石。我们要求对实际教学中搜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性,按时间顺序和行动程序,有的化整为零,分解排列,形成专题系列,这样就能够做到与实际教学同步,有助于老师们的具体能研究胸怀全局,更有助于教育理论与学科理论的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避免了空,也避免了散。)。体现了新课程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专题系列就是行动研究程序,可以有多种路径:
宏观的讲,可以有: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年龄、经历、教龄、教学能力水平等不同情况大致分层,研究其优势和缺陷,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每一个教师也可以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比如,有的老师会讲课不出成绩,有的出成绩不善表达,也有的既善表达也出成绩;有的不善讲善辅(魏书生),有的善讲不善辅。有陪学的老师,也有遥控的老师(新手型、成熟型、赛课型、经验型、点子型、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真实的情景里面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任何人都会有局限,因环境、地位、年龄、阅历、时空、个人资质及修养努力等。我们的目的是使教师自知其长,自抑其短,不断提升。
有的学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带徒,结对子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坚持搞下去。
学科教学行动路径-------教材、教法、学法;备课、上课、反思、调整、辅导、批改、考试、评价、补差(个别指导)等。
微观的讲,对某一个方面的专题,我们采取纵横结合的路径。比如传统教研中学科研讨会很有效。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系列化研究周期,进一步调整为专题研究路径:
诊断------发现问题、分析梳理-------形成系列-------联合研究(学习、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建模)-------实践验证///反思诊断------发现问题、分析梳理-------形成系列-------联合研究(学习、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建模)-------实践验证
总之,核心是强调问题系列,环节之间有逻辑联系(是问题团)和时间关系,引入系统论思想。研究各相关因素达成问题解决。
4、教研形式多样化
形式上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多极)结合起来,区县、乡镇、学校都可以成为东道主设计组织合作研究活动,一方面激发基层和学校的自主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使教研形式多样化。体现了新课程以校为本,立足实际,打造本土专家的思想。目的是转变职能作风。多一点学术味,少一点行政味;多一点同学味,少一点官味、专家味;多一点商讨,少一点指教;多一点合作分享,少一点命令部署。
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三、初步地探索实践及效果
(一)初步地探索实践
1、自愿申报基地
2004年九月,市教研室分别召开各县市区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主管主任会议,商量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与河南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相配合,组织县市省级基地和学校以及示范性县市区和学校的自主申报工作。10月,召开全市多主体系列化教研活动培训研讨会,活动正式启动。许多县市区也相继组织了动员和培训学习活动。
起初,我们还有点担心:虽然是经过调查,了解了下面需求的,但是到底基层的主动性有多大?自愿申报会不会没有学校报?后来的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启动阶段的情况比预想的好,所有的县市区都积极申报,第一批就报了40多个学校,超出了原定目标。
其实,各县市区的学习认识都比较积极深入,认识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由茫然到清晰的过程。多主体参与系列化教研活动是让干什么的?是不是赶时髦?不知怎么搞。这些都非常正常。但绝大部分县市区困惑而不消极,积极参加有关培训会议,认真学习活动方案,不明白的积极与市教研室进行沟通交流。机灵的马上就意识到机会来了,是发挥基层的自主性创造性的时候了。象卧龙、宛城、镇平、邓洲、社旗、新野、内乡、西峡反映最快,行动最早。社旗、组织大中小型专题培训。方城、新野、唐河、西峡主任挂帅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教研员会议,制定方案理清工作思路。召开了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和教师会。镇平教研室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超前进入,健全实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组织专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收集各方面新课程信息,借鉴先进经验。
2、自我诊断定位,自我设计
整体上说,南阳市地偏人多,中部偏西,欠发达,历史积淀丰厚,楚汉时代很繁华富庶,但近现代比较落后,比较穷,内部差距大。好的县区不亚于发达地区水平,但属少数;广大的农村山区非常落后,还有复式班。教师队伍素质悬殊。我们只能走多层级,多头发展道路,不能简单复制别人经验,要走自己的路。因为这个思路符合南阳市的实际,所以,各县市区都表现出积极活跃的态势。
实际上,基层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创造性的火花常常让我们目不暇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卧龙、宛城、镇平、邓洲、社旗、西峡等县能够立足本地实际,首先进行调查自我剖析诊断,实事求是,分层指导,分步提升,致力于研究最适合本地实际特色的运行机制。区县教研室的主动性初步发挥出来了。
社旗县是个贫困县,基础条件非常差,但是社旗县的教育却搞得比较扎实,多年来,社旗县的教研人员始终坚持深入乡镇搞研究,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困境中获得稳步提升。尤其是敬业精神,钻研精神,治学态度
卧龙区,城市基础好,创新意识浓,但城乡差距不小,他们采用城乡捆绑式教研模式。宛城区,历史底子较厚,教研室凝聚力强,工作力度大,他们基本上是线性模式。油田,基础好,起点高,教师素质整体水平高,基本上是创新型模式,致力于特色建构。西峡,经济条件比较好,但是山区战线长,信息交流难。他们靠的是深入乡校送课下乡走乡研训的实干精神。新野县基础条件不太好,但是,一直重视专业研修,教师队伍素质不错,主任始终亲自抓学科业务,开拓务实。邓洲市,人口多,面积大,城市化建设起步早,采取以点带面,加强交流,联片推进。
3、自主行动
(1)各级成立由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大专院校专家、校长、教师等参加的新课程专业研究指导组织,专门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研修问题。
(2)轿治现代浮躁病,提出教研员学校制度。我们对各级教研员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市级教研员必须做到“ 七个一”。市级教研员组织各学科核心组专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对学业考试评价改革进行探索。为他们购买书籍促进他们超前学习,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市考察请教,努力培养一批新课程的先进“学生”和带头人。
(3)对常规教研与新课程进行整合,为常规教研注入活力 出台《南阳市新课改实施方案》、《南阳市多主体系列化校本教研方案》、《南阳市中小学新课程评价意见》等,修定《南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市级教研员提高凝聚力,自上而下推进新课程。各学科根据新课程精神,应基层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研讨活动、调研活动,把调研收集的各种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整理,形成学科系列研究专题。上请课改专家,下联一线教师,广泛收集学科教学信息,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展开学科研讨。扎实有效地指导了课堂教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由于我们本着为全市学生负责的态度引导教学,处理信息,促进交流,积极向教材部门、专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反馈信息,我市的新课程实施工作呈现稳健势头,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遭遇教材改革所带来的风险。
各县市区也都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方城将多主体系列化活动纳入常规教研教学管理之中。
(4)努力构建市县级新型教研文化体系,针对性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市教研室转变教研作风,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和学生,走遍全市各区县视导听课,参与各县市区学校的合作型校本教研活动。卧龙区采取分片联谊形式,把城区四所初中分别与乡镇初中捆绑在一起,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培训学习、联考联评各片合作进行,实现了片内带动,营造了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机制,实验年级与非实验年级一体研讨,优势互补。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社旗、西峡、油田、社旗、西峡、油田自主组织交流展示活动,邀请地市和省里专业人士和兄弟县同行,一起研讨教育教学的行动方略。今年五一,社旗就做东道主组织了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其他区县并没有因为社旗与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是他们还没有进入实验区他们贫穷而不去参加。比如西峡县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亲自带队前往参加。今年8月,南召县做东道主,举办了“中学物理诱思探究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各县都积极派人参加。
(5)针对学校课程领导对学校课程负有重要引领责任,而这一工作我们又从来没有做过,是相对薄弱的,在全市自下而上地开展校长业务素质竞赛活动,一方面对专业引领能力强的校长以展示交流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又相互启发学习,促进校长保持和发展专业生命,提高对学校教学的指导能力和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能力。西峡、新野、邓洲、唐河认真组织县级校长专业竞赛活动,真正促进了校长学习新课程、研究教学、向一线教师学习,引领校本教研。
创办“中小学校长课改论坛”“教研沙龙”,以系列化的专题研讨形式,解决课改实验中学校管理者办学理念陈旧、教学管理落后,教学评价不适用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等问题。我们还定期组织了校本教研成果展示会,促进乡校间校本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充实和创新。
(6)在局直学校开展研究日活动
局直学校基础条件相对好一些,师资队伍相对棒一些,又都是首批进入课改实验区,老师们的思想比较活跃,打电话问问题最多,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专业机构来管他们,我们市教研室就利用他们的优势和需求,首先把他们当作试验田。制定出台《关于在局直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日制度的意见》《局直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日方案》。
市教研室与局直四所初中两所小学(一中分校、二十二中、二十八中、十三中、十二小、十五小)联手攻关,组成学术共同体。各学科教研员与四所学校的教师一起根据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研究专题系列,分担任务,分别做东道主,以课堂案例为研究载体,四所学校的老师和市学科教研员人人参与,共同学习课标,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共同研究怎样设计一堂课、怎样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怎样即时开发学生的学习资源,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等等。一中分校对校本教研认识深刻,行动超前,讲求实效。校长负责、人人参与,把活动整合为“八个化”、“四个一”,注重教师自我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调整,注重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引导。二十二中校长亲自抓研修学习,为老师们购买书籍,组织系统学习。无论是学科培训研讨还是研究日活动都全力支持,统一调课,还制定了教研组长汇报制度,确保人人参与和参与质量。并且成立导师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确保个体强化,整体提高。二十八中制定措施、搭建平台,力求做实。形成了“教学——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教学教研历程。十三中建立“一评三考”和领导包组校本教研制度,“双导师”教师研训制度,有力的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四所学校和卧龙宛城在全市教学教研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这类“研究日活动”已在许多县区推广开来,为基层学校教师所普遍欢迎。
(7)针对我市面积大,山区农村学校数量多,基础条件差的特点,我们把培训指导研究的重点放在农村,规定每个教研员每期深入基层听课不少于30节(不含竞赛指导和学科培训指导的)。我们还把具有引领启示和研究价值的好课带到基层,开展送课到基层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基层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扩大了研讨交流的受益面。
(8)深入学校,参与并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坚持做好常规教研中教学视导工作。每学期各级教研室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乡校听课,了解乡校教学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卧龙宛城,老实验区,局直初中在全市起到了引领作用。邓洲市发挥城区一初中、二初中、文渠乡中等学校的辐射作用。新野、内乡、社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入学校帮助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上,每位主任和教研员分片包干,蹲点,帮助指导学校发现实际问题,分析并形成学校研究专题,和学校老师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共同已经解决问题。由于指导及时到位,认识把握准,行动迅速并且有效扎实。涌现出饶良学校、大冯营乡中等深得农民信任的好学校。
镇平采取”四个一批”的有力措施,开展“三优四课”、质量校校行、案例研讨等活动。具体研究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复习、试卷分析等专题。抓评价导向,吸纳社会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多主体系列化活动的开展,确保参与面和收益面的最大化。
(9)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评价制度,研究构建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投入新课程实践。把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导向渗透到各种研修活动之中,突出评价的阶段性、综合性、调研性、展示性、交流性、活动性、自主、模糊(统计而不公布名次,展示而不评判)、融含性(活动、研究、评价、展示相互融合)。
我们认为,考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作为阶段性、终结性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是组织各学科核心组成员学习研究新课程考试命题改革的方法途径,发挥终结性评价推进新课程的作用。二是对中招考试和录取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基层毕业班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对学校区县进行综合评价,促进自我评价。卧龙区出台了《中招评估方案》对教育教学先进乡校予以至奖。评估方案充分考虑了各乡校的巩固率、培优率和学科“—三率”,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正在考虑中招评估方案的修订,把局直初中和乡(镇)的中招评估纳入全市大的格局中,对学科评估施行“捆绑式”,以有效提升学科整体竞争力,打破学科教师间封闭、保守的局面,为多主体系列化教研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我们对每次大型考试都要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制表下发,不排队,不表彰,只为各乡校提供全区大的样本,使全区各乡校认真总结阶段性教学的得与失,做好试卷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以充分发挥调研测试促进教学发展师生的功能。
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去年我们先后在过程管理有特色、出效益的县乡召开了教学过程管理现场会。
(二)取得的效果与成绩
1、转变了教研作风:与以往比更深入了,教研重心下沉,更为务实,更多地关注农村山区学校的发展,给困难多的县乡和学校以更多的帮助。由于工作范围广,市教研员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普遍感觉特别忙、特别累。
2、学校和老师立足实际搞教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意识觉醒。主动提问题,发表质疑意见。学习研究的水平能力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创新意识增强。教学研究方面正在逐步地变被动为主动,变人云亦云为“我口述我心”,对教材、专家、教研员开始敢于挑战、辩论。涌现出一批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
3、新型教研文化建设初见端倪。
无论是市县乡镇教研室还是学校,以校为本,合作交流,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呼声、互相学习成为风尚。民主的作风、和谐的环境、浓厚的务实的学术氛围开始形成。
4、教师专业成长速率加快
课堂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和老师立足实际搞教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意识觉醒。学习理论兴趣提高,钻研业务越来越主动。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在实验区表现为大面积的提高,创新意识增强,不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挑战、辩论。
5、学生学习生活变化。学习的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为生动有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程度地得到落实,普遍比过去爱学习了,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太惧怕说错答错了,有的还能够摸索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来。
6、积极探索综合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方法途径。
运用观察、座谈、记录、问卷、文化测评、统计分析等不同方法了解收集信息,从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落实、参与各级交流研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活动开展、专题研究成果、文化测评等方面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初步地阶段性评估。以图激励先进、发现问题,形成新的教研专题。
卧龙区采用捆绑式评价,突出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召开学科教学管理现场会,加大评价投入,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进步、激励学习、激励互助、激励实实在在实践的作用。新野依据新课程制定了一整套教师和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宛城、内乡、西峡、镇平采取听推门课、座谈、问卷、看常规材料、随堂检测、文化测评等综合调研评估搞得比较扎实。
7、编写和实践校本教材
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体现学校个性的发展性课程的理性思考。不少学校改变了单一的学科课程一统学校的局面。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性学习,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管理指导。有的学校如一中分校、二十二中、十五小、十一小、淅川一小、油田五小等还能自己组织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四、问题与困惑带给我们的新课题
1、认识上出现两极现象。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多主体系列化、课标、教材、教学、进入实验区与未进入实验区等问题的认识不同程度的有些偏差,有的冒进,有的消极。当然这也是正常的,要求一下子吃透精神,准确把握也不现实。
2、行为研究和合作指导不够。
由于对新课程和多主体系列化的学习理解认识、对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实际操作案例的把握对我们来说需要探索的东西很多,所以,必须加强合作交流,市、县、校必须联起手来,合作攻关。在这方面,我们上下沟通合作还很不够。
3、评价制约
评价对教育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在我市,对于初中和小学的教学评价始终是个难点,以往全市没有评估。近两年我们要求搞综合评估,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看评价还缺乏主体意识、过程意识,缺乏评价技术指导。对学生的综合性过程性评价普遍显得手足无措;对学校的评价长于终结性量化的评价,不善于对事实和现象进行抽象以及对问卷的设计和统计处理,整合是个薄弱环节。
这虽是坏事,也是好事,正说明问题所在;更说明抓评价导向抓对了。
4、地方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往往出现有好的设想却无力实施的情况。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课改信息资料的引入、教师后续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深入基层的调研活动、经验的推广和交流都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南阳市的多主体系列化校本教研活动有点成效,对于立足本土实际推进新课程、构建新型教研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毕竟是初步的探索,刚一年,只是把多主体系列化校本教研活动作为一个载体,重点是促进探索的过程。不妨“十年磨一剑”。我们更想多学习兄弟地区的经验,实实在在地做点实事,不图搞什么名堂。
第二篇:通江县城市管理长效化的探索与思考
通江县城市管理长效化的探索与思考
通江县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局
张庆海
城市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近年来,通江县按照省委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决策部署和县委建设“三区一城”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拼抢机遇,真抓实干,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日益的发展,社会快速的转型,通江县城长效化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理念,长远考虑,加强管理,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通江县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通江县不断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科学规划新城建设,老城区也在不断科学改造,城区风貌正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快速改造,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管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创卫”、“三违、五乱整治”等活动,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门市经营业主树立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革除陋习,倡导新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脏、乱、差”得到有效遏制,县城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城镇人民环境明显改善,为促进通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公共场所乱搭乱建;除诺江大道外门面招牌已被改造外,一些门市经营者,为了让自己的招牌光彩夺目,创新创意,店门招牌参差不齐、杂乱无章,这些都影响了通江县城整体景观,降低了县城形象和影响力。通江老城区虽然局部风貌得到改造,但整体风貌改造缓慢,有些居民甚至觉得改造后影响了他们的方便,不按改造后的方案执行,随意更改,比如乱放空调、乱制招牌等;有些居民为了躲避执法,在夜晚进行乱搭乱建,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与居民发生言语等冲突,违建拆除也就不了了之,这些都影响着通江县城的长效化管理。
(四)环境卫生状况大幅度下滑。去年,通江县在“创卫”上下大力气,在创建过程中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提升。但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行为习惯成自然,商店随意将增垃圾堆放到人行道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广告乱贴的现象严重。一些不法人员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随意破坏环卫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时垃圾箱和垃圾桶清运不及时,导致垃圾外泄,夏季苍蝇满天飞,臭气随处闻。酒厂沟、南寺沟等地居民直接将垃圾丢入小河沟,污水直接排到通江河,住房出租等广告越贴越高,环卫工人搭着梯子清理等,环卫工人每天都在忙碌打扫却提高不了环境卫生的指数,环境卫生没有强化日常管理,导致如今的环境卫生状况大幅下滑,也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五)暴力执法抗法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被管理者大多是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与被管理人员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有些被管理者也明知自己行为是错误的,但总是明知不可违而违之,我行我素,拒不整改,这就引起了执法人员和被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有的执法人员性格急躁,采用暴力执法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有的被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撒泼耍赖,故意损坏违章物品或躺地耍赖,甚至一边喊着“城管打人”,一边主动袭击执法人员,致使正常执法变为群体抗法。由于被执法人员多数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为了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有时执法人员把保全自身放在首位与被执法人员打“口水仗”,对劝不动的被执法人员也就视而不管,不闻不问,虽然减少了暴力执法抗法事件发生,但是不利于城市管理,阻碍着城市长效化管理。
三、实现通江县城市长效化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通江县城在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功能,如何让通江县城市管理科学、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实现城市管理长效性,是通江县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就如何实现通江县城市管理长效化浅谈几点对策:
6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六是加强与国土、城建、工商、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的联系,实行信息共享,违规互控,组建工作组,开展联合执法。
(六)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讲卫生、爱环境浓厚的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等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三是开展专题报到,进行全方位、全时段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及时曝光。四是提高广大市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长效化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
第四篇: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行—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的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2在谈话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
最后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赏”为主要途径。
(2)以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
(3)习得图画书阅读技能技巧。
(4)不以识字为目标。
第五篇:民办幼儿园品牌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幼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民办幼教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民办幼教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发展思路。
幼儿园的品牌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幼教品牌的形成及其价值的高低是幼儿园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包括幼儿园外在的公众形象、知名度、社会信誉度和大众的认同度与赞赏度的不断塑造与形成;内在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师资素质、管理效能、园所文化以及服务水平的不断整合与提升。
先进的办园理念实际上是幼儿园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人才观、教师观的集中体现。办园理念的形成应当包括开放的、前瞻的视野,准确的市场定位与价值取向,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幼教理论与成功经验,以及明确的特色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确定,并将其融化在幼儿园软硬环境的创设、特色氛围的营造,以及全体教师思想、精神、教育、保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尤其是在倡导弘扬办园理念中幼儿园园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幼儿园先进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幼儿园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鲜明的办园特色是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特别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教育特色与教育成果的体现。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幼儿园教学中某些显性的表象。因此,无论是课程模式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运用,幼儿活动的安排,一切都应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学互动。
高效的内部管理是确保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协调高效运转的关键。因而,必须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管理、需要管理、赏识管理、阳光(情感)管理、成功管理、效率(科学)管理、集团化管理理论,从幼儿园的特性出发,兼收并蓄,建立以效率为核心、制度为保障、激励为动力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运用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人事、财务、教学、保育、后勤、服务等所有业务流程进行量化、细化管理,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的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幼儿园的健康运营与发展。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民办幼儿园品牌化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为办园理念和办园特色的实现,必须依靠一支稳定、敬业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办园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幼儿园才能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要想将幼儿园办成一所高品位的、被社会认可的品牌幼儿园,就必须有一支稳定的、团结奋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美、安全又有童趣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成长。同时也给家长、教师感受到品牌幼儿园其乐融融的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生动的园所文化的建立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生动的、充满活力的园所文化滋养着每一个人,影响着每一个人。其对内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团体意识,对外可产生强烈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好的园所文化是温馨的名字、是明快的色彩、是清新的环境、是优美的歌曲,更是广大教职工的处世态度与精神风貌,以及共同营造的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她能给人一种感受,一种极强的团队精神、一种文明的工作环境,会让全体教职工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每位教职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优质的服务是品牌化的重要基础。由于幼儿园是特殊的第三产业,直接服务对象是幼儿,间接服务对象是家长,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后勤、安全,以及沟通、交流服务提出了事务俱细、难度较高的要求,因而幼儿园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真正把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贯穿于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之中,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优质、周到、细致的服务,做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做家长科学育儿的得力助手,最终让孩子满意,家长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