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的跨世纪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研究自80年代开始以来,在教育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体教育实验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6年多的时间,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主体教育反复探索和研究,世纪之交,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如何发展,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1996年天津会议和1997年湖北沙市会议为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1998年6月和10 月召开了两次小范围的讨论会,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体教育研究可以逐渐从微观层次向中观层次转换,在主体教育途径上逐步由原来单纯对教学的研究转换为多途径相结合的研究,大家一致的观点是可以先从教学、德育、管理三条途径相结合的研究开始探索。以此为基础,1998 年12月5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由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为首的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协作组主办,由北京小学承办的全国第三届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近4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心议题是:(1)学校实施主体教育基本途径(教学、德育、管理)的研究;(2)主体教育的教学目标、基本策略及评价的研究;在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关于深化主体教育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是每届年会的主要议题,本届年会在前两届年会对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师生主体性、合作学习与交往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有代表基于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附属手段,而应是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学生主动的活动;主动参与不是以课堂答问为形式的表面文章,而是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师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活动。有代表在分析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过程及其主动参与状态和参与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若干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人所共知的主体教育实验目的所在,但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造成学生主体性发展不够充分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突破教材因素、评价因素和传统习惯的束缚,改
变教师的角色模式,关注教师的指导方式等。也有代表基于师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出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两条原则:学生主动和教师指导相统一的原则,问题主线与活动主轴相统一的原则。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大多数主体教育实验学校逐渐形成了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本届年会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有代表认为小组合作的理论基础是教学交往问题,教学交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教学活动,有效地消除把教学窄化为认知的错误认识,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进一步深化教学认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很多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还从具体实验出发提出了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形式,为完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二、关于主体教育的德育途径的研究
随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的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教学研究是开展主体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它并不是主体教育研究的全部。无论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世界性教育改革的趋势看,对学校德育的研究都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对主体教育的德育途径的研究逐渐提到了主体教育研究与实验的议事日程。
在本届年会上,有代表基于对德育过程的两种理论——转化理论和生成理论的分析,提出主体德育的本质应是价值引导情境中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过程观。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欣赏型德育的基本构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是参谋或伙伴的师生观;(2)德育情境审美化的课程观;
(3)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的过程。
有代表还提出,为使德育从“防范控制型”向“自主建构型”转变,应作到以下三个方面:(1)营造“同化模拟式”的德育环境;(2)设计“阶段渐进式”的德育内容;(3)构建“主体参与式”的德育方法。有代表还从道德主体构建出发,提出一系列的主体德育模式:师生层面的合作型德育模式,班级层面的参与式班队会模式,学校层面的践行、体验式的德育模式和社会层面少先队工作社区化模式。有的代表从构建主体德育新格局出发,提出主体德育应作到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活动多样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方法参与化和德育评价综合化。
三、关于主体教育的管理途径的探索尝试
本届年会对主体教育的管理途径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研究。有代表认为主体教育的管理应是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管理,因此主体教育的管理模式应是营造沸腾的课堂生活、宽松的班级生活和欢乐的校园生活,为达到此目的,提出了多种主体教育管理的模式,如情知互动模式、班级自律模式和学会参与模式等。也有代表认为主体教育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要创立“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模式。有的代表从管理的现代化出发,提出:(1)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线;(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管理的现代化;(3)开放教育资源,追求学校教育的社区化发展。
四、关于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
主体教育实验工作者们一直在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即如何衡量一节课是一堂好课的问题上,则产生了诸多分歧。为保证主体性课堂教学质量,促使主体教育实验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许多主体教育实验人员都迫切希望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尺,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由此也成为本届年会讨论的重要问题。
在本届年会上,来自“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协作组”中的10所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为会议代表提供了10节教学研究课及主体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届年会的10节研究课在“主动参与”、“创新意识”、“师生和谐”、“联系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表明主体教育的意识已深入课堂;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加强的方面,比如如何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思考的关系,如何处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现代化的关系等。从所提供的10个评价标准来看,虽然确立标准的思路不尽相同,但在评价内容上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强调了“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等发展性教学策略,同时还在师生关系和谐、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方面有较大的一致性。另外对上届年会关于评课标准分歧较大的问题,如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问题,在本届年会上有了较一致的认识。有代表认为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规定应具有变通性,甚至有代表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人为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的真正把握以及对主体性的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敢于放开,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汇贯通,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通过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届年会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在主体教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方面有了具体的探索和突出的进展。并认为应该把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实验教师的期望性评价目标,并希望通过评价,不断摒弃不利于学主体性发展的消极的观念和做法,强化积极的、先进的观念和做法,使主体教育实验能够平稳地向前发展。
除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外,本届年会还就主体教育的教学、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安排了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陈孝彬教授就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北京市教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袁贵仁同志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与西方人学思想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性基本观点,实践与主体性的关系,主体性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关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与创新精神的关系等问题从基本理论层次上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二篇:跨世纪呼唤大教育
建立学习型企业应确立“大教育”观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在转轨改制的过程中,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根据企业特点,不断拓宽思路,建立“大教育”的运行机制,以适应企业跨世纪的需要。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激烈竞争、“适者生存”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必须下大力气把“大教育”工作抓到实处。
所谓企业“大教育”,是指职工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组织机构、政策制度、教育培训、运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大教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企业管理,仅把职工岗位技术培训纳入管理环节,轻视职工思想道德教育,职能单一部门化。“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注意发挥劳动者的能动作用,将职工素质教育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劳动态度及心理情感等对劳动成果和企业信誉的影响,把对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看成比业务技术培训更重要的工作。“大教育”把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岗位技术教育集于一体,并融合于企业管理之中,进一步丰富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大教育”是企业凝聚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企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完善的社会形象,优厚的利益政策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职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感情的培育、职业的热爱和利益追求而产生的向心力。这二者归根到底都取决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素质教育在凝聚力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教育”是强化职工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机制。“大教育”机制,就是企业实施职工素质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之所以称之为“大”,一是地位高,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对象全,即包括全体职工;三是内容宽,涉及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诸方面的内容;四是系统管理,企业设专门机构统管和指导各目标责任部门的教育活动。
企业要确立“大教育”观,必须要注意几下几点:
一是要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善员工学习的物质环境,如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多订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报刊;第三,制定有利于员工学习的相关政策,如在一定条件下鼓励员工根据工作需要不脱产进修;第四,兴办内部期刊,鼓励员工发表文章或给企业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无论在物质奖励方面还是在精神鼓励方面,都明显地向积极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员工倾斜,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企业不仅大张旗鼓地表彰,还要给予物质上的重奖,从而营造一种讲学习、促创新的企业内部风气。
二是教育者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思维看待新事物、新问题。首先,我们的领导同志尤其是负责建立学习型企业工作的同志,要多为自己“充电”,切忌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其次,要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使学习型企业建立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就企业职工而言,文化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具有高学历的
1同志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恐怕已经难以形成共鸣,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象,需要的是人格上的充分尊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者要放下架子,去聆听而不是发号施令、去交流而不是去教训。
三是被教育对象必须是全员参与。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全员是一个团队的概念,我们大力倡导的是在团结协作、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的积极学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与这个时代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有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现代企业的优秀团队。
四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企业“大教育”机制包括目标体系、管理体系、运作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激励体系六个部分。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
五是教育内容要完整、充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企业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岗位业务技术培训,还包括有: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主人翁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厂规厂法、劳动纪律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安全质量意识及操作规程教育,市场经济理论与竞争意识教育,再就业技能培训及择业观念教育,还包括对领导干部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教育、企业管理知识和智能教育。
六是目标责任要做到统一性、具体。“大教育”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职教工作应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内部涉及职工教育的部门纳入同一体系,用目标责任制加以管理,用客观的评价体系加以考核,以此达到提高全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七是教育方式要形式多样。因教育内容的广泛丰富,教育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除送去培训、脱产学习、定期轮训外,还可采用学习考察、在岗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讲评会等形式,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将形式与内容统一于教育活动之中。“大教育”观作为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拓宽新领域。要着眼于职工在企业改革中产生的新的疑虑和困难,着眼于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课题和困难,着眼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着眼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迷茫和压力,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四有”队伍为己任,强化素质教育,早日实现强企富民目标。
第三篇: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验(主体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验(主体教育)
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性教育实验
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
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
熊川武主持的理解教育
一、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二、主体性教育与教育的主体性
三、主体性教育的特点
四、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历程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讨论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及师生关系,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
第二个阶段主要着眼于教育与人的关系的讨论,标志着主体性教育思想讨论的转向与深化。第三个阶段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明确提出和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开展。我们后面要重点讲到的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性教育实验。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运动”,熊川武主持的“理解性教育”都可以归入到主体教育实验的范畴。
第四个阶段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全面展开时期,以2000年开始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主体性教育思想在一批课程专家的推动下,向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形成了主体性课程教育理论、教学理论落、欣赏性德育理论、教育管理思想等。
(一)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性教育实验
1、主体教育的内涵
2、主体教育实验从1992年1月开始至今,研究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1992年1月—1993年8月),主要是形成理论构思,并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2)搜集资料阶段(1993年9月到1996年5月),这个搜集资料来自于在实验校低年级进行的实验研究。① 优化课程结构。② 在实验校建立了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4条主要渠道:德育系列、学科系列、活动系列、家庭教育系列。
(3)区域性发展阶段(1996年7月到2001年12月)
(4)专题研究阶段(2002年1月至今)
3、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成果
(1)界定了主体教育基本概念和范畴,初步形成了由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制度体系组成的主体教育理论分析框架。
主体,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或社会集团。主体教育视野中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主体:一是个体主体,二是群体主体。
个体主体,指处在一定社会特定教育环境和关系中的单个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等),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群体主体,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教育群体,主要指学校以及教育活动机构。是由教育目标与价值系统、教育教学业务系统、人际关系系统和办学资源系统组成的特定教育形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2)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基本问题研究
基于对“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发展、超越的理解,基于对现代教育本质的把握,课题组将“教育现代化”内涵界定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革相适应的教育形态的变化演进。这一内涵的界定含有三个基本命题:在空间上,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整体上的深刻变革的过程(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在时间上,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在发展动力机制上,教育现代化是伴随区域性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而不断调整、更新、定位的过程。
(3)进行了主体教育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
(4)构建了主体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性教学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是在教育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观念层面:重新界定学习的本质以及确定体现学生发展的现代学习观。实践层面:主要是通过教与学的行为分析,研究学生,实施有效的发展性教学策略。
(5)进行了主体德育实验
主体德育,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界所主要信奉的德育过程“转化”理论(强调“灌输”及“内化”),对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严重忽视。我们认为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引导情境中德育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从这一命题出发,主体教育德育的实施,强调教与学平等、自由、真实的交往关系,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统一的教育内容,尊重与要求统一的教学方法。
4、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方法论问题)
一是通过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专题讲座,将主体教育思想转化为参与实验课题的成员的观念,在主体、主体性、主体教育等基本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实验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等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二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通过构建主体性发展三级指标体系,使“主体性”这一核心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有助于实验教师把握主体性的内涵及行为特征;三是以学科教学为切入点,配备学科教学指导力量,通过确定各学科明确的、有层次的操作性强的发展性教学目标,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现场指导,使实验教师能很快进入实验的角色;四是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让实验教师经历“观察——明确研究问题——再观察——总结提高”的过程。
5、主体教育实验研究未来目标:第二步目标:构建主体教育理论,实践“教育主体思想”,探索培养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才的模式和途径。
(二)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
1、新基础教育的口号: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2、新基础教育”宗旨: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
3、“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
与班级生活,实行实践层面上的转换;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
4、“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5、课堂教学七条: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
6、班级建设七条:
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
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
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
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与特色;
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
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
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一、缘 起
(一)理论积淀
(二)前期经验:1990年秋,在几位同事的合作支持下,叶澜她们以“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
力发展”为课题,以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为试验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对她带来了很多重大的影响:研究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儿童发展的巨大潜力,自此,不再相信学校教育质量的生源决定论。同时也认识到,儿童发展的潜力能否变成现实的发展,在学校里首先与教师能否在各种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直接相关。人,才是学校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构思与策划
(一)构筑起点
研究设计首先要回答的是:该项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叶澜认定,就总体而言,这是一个中国社会深刻、巨大变革引发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重建性的大问题。因此深入认识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研究必需的前提性认识,它为课题做出宏观的价值选择提供依据。进而还必须研究时代对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方案策划
1、研究范围的选择 :
实践研究的总单位定位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从诸多要素中选择了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方面,初中主要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小学以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课为主要课程,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试验改革;二是班级建设新模式的研究;三是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
2、方法论思考 : 提出了“理论适度先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双向构建”的方法论原则
三、更新与延伸
从学校走向区域,学校分布的地域也走出上海,走向东部沿海以县级市、区为主的多个城市扩展。由此也生出了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学校文化多样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等新的丰富原生态。研究路径转换 :据自己的研究实践,叶澜创造了“研究性变革实践”的研究方式,并作了理论概括。通过这一研究方式,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沟通、相互构建与创生,实现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做实地介入式研究。
具体的做法一般是每周一天固定到试验学校,上午通常是听课和看班级活动,下午分两组(一组教学,一组班主任工作)开展交流。叶澜教授提出了课堂应该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生命发展,要让课堂本身也充满生命活力,改变教师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教学应充满智慧挑战。
(三)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1、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完整”:(1)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2)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2、新教育实验的追求
实现 “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改变行走方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3、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二)师生共写随笔
(三)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五)构筑理想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4、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5、新教育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6、新教育整合课程: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
(1)新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第一是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珍惜别人的生命,不仅珍惜人的生命,还要珍稀动物植物的生命;第二是热爱生活——生命是在生活中展开,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多才多艺,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陶冶情操,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第三是成就人生,也就是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最高端的自我实现。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新公民教育
新公民教育以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审视中国的现实教育,试图突破和超越传统的德育教材和政治教材,充分突出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念,充分突出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充分突出公民的权利、责任和参与意识,并以强烈的时代感、高度的前瞻性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国公民教育探索一条新路。
7、新教育实验的另外一翼:公益行动(灵山-新教育公益项目)
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新教育公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公益制度与特色:
恪守严谨制度;凸显专业精神;塑造公益文化
(四)熊川武的理解教育
1、“理解教育”的含义:在于通过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探索加速后进生转化的规律,形成“优秀生更优、后进生亦优”的教育模式,开辟特色化素质教育道路。它强调师生间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师生间要真正相互理解,至少要做到“平等对话,相互言说”。实际上是通过增进理解成批转化后进生(又叫差生,国外称问题行为学生,指道德行为上存在偏差或学习上有困难或两者皆有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其他学生和全体教师的教育。
2、理解与教育的关系:
一、理解是教育资源,是说理解是教育人的有效手段(工具)。
二、理解是教育质量,加速师生理解品质的形成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3、现实中某些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是缺乏对教育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说有些教育行为是建立在没有理解教育或误解教育的基础上的。二是真正优秀的教师是连后进生都能发展得“较好的”教师,而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三是自我误解往往比相互误解更能使师生颓废。四是后进生比一般学生更渴望“成功”。五是在转化后进生上,感情的力量往往大于认知的力量。六是任何教育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真才实学,做得实在,让学生得到实惠。七是要深刻理解、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就要将内隐思维与外显思维统一起来。
4、理解教育的观念系统“三句话”: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现在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出现了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差,并且后进生一旦跟不上就很难再跟得上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兴趣、需要、态度的默然置之和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好并且使后进生也能得到转化,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理解老师,勤学奋进”:学生形成如下观念:老师教我不容易,莫将教诲付东流;真诚交往,与人为善;心中苦闷及时吐,常叫愉悦驻心田;熟读精思诚可贵,标新立异价更高;理解少烦恼,误解生祸殃。
“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21个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策略:1.情绪发泄策略; 2.兴趣融合策略;3.亲近游戏策略;4.甜言蜜语策略 ;5.特殊奖励策略;6.委以重任策略;7.光点扩张策略;8.校内留学策略;9.范型言说策略; 10.感受成功策略;11.匿名沟通策略12.我感信息策略;13.典型引路策略;
14.出谋划策策略;15.编演合一策略;16.暗示意会策略;17.积极等待策略;18.帮助解困策略;19.自然分材策略;20.师生同乐策略;21.罚后安抚策略。
“自然分材教学”:
“自然分材教学”就是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的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策略。
它由“反思、创读、作业、跟踪”四个环节或方面构成,坚持“情智相长”、“知者先行”、“自
学互帮”、“问题跟踪”等原理。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采用“普读”与“补读”相结合及课外档案跟踪的方式因人分配学习任务的教学。
这个定义的主要内涵有:
一、自然分材,相对于人为分层(校、班、组)而言。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随机分出“普读生(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和“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普读生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是做新的练习题),补读生上黑板前与教师一起研究疑难(亦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补充式讲解和讨论。
二、普读与补读是相对的概念。普读生与补读生是随着其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当日为普读生者,来日可能成为补读生,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普读生与补读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档案跟踪,使课堂中不彻底的分材教学真正走向彻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进步档案,记载的是各自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学习,就真正的因材施教了。
家长理解歌
身为家之长,重任担在肩;统筹家务事,育人应当先。
子弟心本净,耳目易濡染;言行两垂范,家长尽职全。
家长务正业,子弟奋争先;长辈好玩乐,小辈不思贤。
和睦家之宝,童稚身心健;家破单亲在,孩儿受熬煎。
家教如登峰,意志要刚坚;粗暴训儿者,失败在眼前。
启智要重视,立德不可鲜;物欲适满足,重把精神炼。
家庭要求多,一致是关键;严宽搭配当,子弟可履践。
厚望寄儿女,本是常人愿;量其力而行,帮在适宜间。
子弟有不足,大可不必嫌;耐心启迪之,日久成效显。
家庭与学校,信息一线牵;有无常通报,共把教育研。
家长善支持,老师信心添;无忧敢作为,教人妙法见。
老师本常人,难免失周全;家长善理解,愉悦向明天。
教师理解歌
教书育人事,理解乃至要;实践得此理,个中有奥妙。
善解学生意,沟通障碍少;一叩得三鸣,事半功倍高。
解读心灵路,何止千万条;此处说其一,引玉把砖抛。
一曰初交往,话语权力交;为师倾心听,学生把心掏。
二曰多实践,解题知深奥;实践中理解,境界会升高。
三曰善反思,相互启发到;方法对了头,要害抓得巧。
四曰要移情,心与心比较;吾感与生同,见怪不怪了。
五曰长追踪,久察见秋毫;学生有个性,因材而施教。
以上五环节,位置可以调;循环往复时,误解逐渐消。
理解有方略,种类实不少;择要而述之,用时再创造。
学生遭误解,易把情绪闹;如若谈不拢,宣泄是一招。
彼此误解深,态度甚微妙;欲求态度变,中介去烦恼。
家中有难处,学生被困扰;代为解忧愁,前嫌不计较。
班级有嫌隙,学生想分道;校内留学处,舞台有新貌。
善待学生者,魅力多奇妙;言行皆奖励,学子尽欢笑。
使用激励多,惩罚也必要;罚后再安抚,可把隔阂扫。
学生屡失败,自认前途渺;观察加等待,循循善诱导。
恶习令人厌,明斥生内耗;暗示成意会,逐步改变掉。
人之成熟度,本可分大小;生命周期论,用之有回报。
学生有进步,及时强化好;成功感受深,信心向云霄。学生理解歌
我们在学堂,求知受教忙;知晓德智体,发展有方向。德行位居首,须臾不可忘;交往知礼仪,应对循法章。勤学且好问,见多识又广;创新有意识,闪烁智慧光。体为人之本,务必保健康;机能发展快,体质紧跟上。发展求全面,特长亦需养;个性与共性,相得两益彰。求学过程中,与师常交往;心中有委屈,敢于大胆讲。一番渲泄后,换位把师想;为师不容易,心血育我长。老师要求严,语重心意长;忠言虽逆耳,一生可受享。同学有误解,不往心中装;沟通说分明,心境倍开朗。家中有困难,一人无法扛;说与老师听,大家都会帮。环境不如意,洁身是首桩;黄赌毒不染,远离游戏房。陋习一上身,终日苦难当;痛心将非改,优点得弘扬。生活宜俭朴,衣著重大方;内养兼外修,气质不寻常。学习遭挫折,心中不要慌;尽心如下事,前景有辉煌。一是定目标,大小要适当;课后自评价,成功感受强。二是讲策略,细算方法帐;择选适宜者,效果不一样。三是忌浮躁,潜心做文章;格物致知事,一步须一夯。四是常反思,圆缺都打量;成绩虽不菲,不作孤芳赏。磨砺宝剑锋,苦寒梅花香;持志日长久,百炼必成钢。
第四篇:微格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微格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段
新(duanxinxyz)熊冠恒
李尧英
摘要:本文针对物理师范生开展教学技能训练进行了微格教学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微格教学实验,理论,实践,探索
1.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理论初探
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只有从物理基本教学技能开始,才可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训练效果。又考虑到教学技能训练是教师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着眼于教学技能对物理教师职业生涯的基础性和启后性。因此,我们在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大量分析后发现:物理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十五种基本教学技能:
⑴分析教材与确立教学目标技能; ⑵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技能; ⑶选择、运用教学媒体技能; ⑷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⑸激发学习兴趣技能; ⑹指导观察技能; ⑺指导自学技能; ⑻组织教学活动技能; ⑼实验操作技能; ⑽启发讲解技能; ⑾巩固教学技能;
⑿作业布置与批阅技能; ⒀教学评估技能; ⒁课外教学辅导技能; ⒂教学研究技能。
2.物理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技能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教学认知能力,它的内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其二为教学行为操作技能,在其形成过程中,动作的配合和协调逐步简缩和默契。
上述两个方面的教学技能具有相对应的层次为:了解认识与模仿,有机联想与目标定向,有效迁移与条件反射。在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中,对师范生提出过高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必须从了解认识教学和模仿教学行为开始,逐步达到一定的水平,才符合学生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3.物理基本教学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3.1组织形式 3.1.1分组训练
先将教学班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组每周至少拿出相当于4课时的业余时间训练,并按微格教学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角色进行施教与听课。
每次施教以单选基本训练为主。训练前教师把某项技能的主要内容、要求及训练方式向 1 学生布置,具体教学课题一般由教师指定,也允许学生自选课题。
施教者以该项技能为主进行微格教案的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施教,听课同学按该项技能要求进行反馈、切磋与评价,以修改教案重复施教。3.1.2大课集中检查
为了有效检查学生训练情况,每周集中大课一次,从每组中随机抽查1-2名学生,在大课上施教8-10分钟。这种训练使用的技能和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在分阶段分组中讲练过的,讲完后即由教师和同学给予评价。3.2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式
对大多数施教训练的基本教学技能,一般都按照如下的过程实施: 观看示范——>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书面)——>说课——>施教
在上述过程中技能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书面作业、说课和施教训练。
书面作业与平常“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再按要求评定”没有太大区别;施教训练实际上是指训练者扮演教师角色,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说课是师范生(或教师)以口头形式向同学(或同行)阐述某课题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活动安排等事项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师范生说课时间安排在备课及课堂设计与施教之间。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备课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全面理解,使他们尽快掌握备课要求和课堂设计技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施教打下语言和心理基础。说课要在分组中进行,说课者也必须在讲台上说。教师对学生说课质量还要进行评定。
另外,说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典型课题;
(2)评价时要加强现代教学思想的渗透;(3)务必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4)教师巡回检查每次分组训练情况。
以上是我们进行微格教学实验的初步探索,更进一步的研究有待继续。
第五篇: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
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提高关心下一
代工作水平和实效
(2009年3月16日)
同志们,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探索关工委理论与实践,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和实效。打算讲三个问题:一是关工委组织的发展历程;二是关工委组织机构及其性质和任务;三是关工委的经常性工作。
一、关工委组织的发展历程
这个问题我讲四点:一是关协的诞生;二是关工委的由来;三是中央8号文件;四是十七大的新要求。
(一)关协的诞生
关协是关心下一代协会的简称,它的来历是这样的:1984年2月,河南省安阳市原市委书记、老红军袁觉民等6位老同志联名给安阳市委写信,建议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把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安阳市委对此给予了积极支持。3月18日,全国第一个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在安阳正式成立。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到会祝贺。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指出 :我们党历来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搞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我们老一辈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保证。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我们老同志有着光荣的斗争经历、有着丰富的革命经验、有着优秀的思想品质,赢得了青少年的尊敬和爱戴,这对于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最宝贵的。我们老同志对青少年说一句话,为青少年做一件事,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感召力,能够发挥他人所起不到的作用。他称赞安阳市关协的成立,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动员社会力量的好形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85年5月,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转发了中组部老干部局和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肯定安阳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新路子‛。
就在这一个月,中顾委、中组部、老龄委、团中央联合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乔石、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他们强调: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关系到20世纪末我国是什么样,而且关系到21世纪前50年我国是什么样,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做这项工作,特别是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是一支巨大的力量,要成为全社会中关心下一代的带头人。
1988年5月,中顾委、中组部、老龄委、团中央联合召开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这次中央领导是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出席。他在会上指出:老干部具有特殊的优势,对整个社会有特殊号召力。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充实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他要求各地推广安阳经验,适时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
正是在中央的积极倡导下,关协组织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988年末,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相继成立了关协,参加关协工作的老同志达到了几十万人。
(二)关工委的由来
1989年‚
六、四‛**之后,有30位老同志联名给中央写信,指出前几年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是对青少年教育不够,建议成立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全国关心下一代组织。1990年5月,经中央批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由习仲勋、王任重任名誉主任,康世恩副总理任主任,王照华任常务副主任。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等中央及国家机关部门的一名领导任副主任。2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顾问。中央编委给中关工委办公室批了编制,财政部按年拨给办公经费。
同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成立中国关工委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和许多领导参加。会上传达了总书记江泽民的指示:‚我们现在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李瑞环作了题为《发挥老同志教育下一代的特殊作用》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把老同志组织起来进行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人,在全国解放前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新中国成立后又艰苦奋斗、日夜操劳,究竟为什么?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就是说为了未来,为了后代。假如我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忽视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建设事业的伟大成果,我们就成了糊涂人。‛
习仲勋、王任重、邓颖超等老领导也发来贺词,强调关心教育下一代是老同志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希望老同志们老有所为,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
这次会议振奋了老同志,扩大了关工委组织的影响。随即,各地关协相继更名为关工委。在各级党政重视、支持下,全国各地逐步建立关工委,越来越多的老同志积极参与到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来。
1995年10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高度赞扬老同志教育青少年的极大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他指出:我们能否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素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新风尚。
2002年12月,中国关工委召开基层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会见了全体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感谢老同志们在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失学儿童、帮助失足青少年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大家进一步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搞好。
(三)中央8号文件
十六大以后,中央面对新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大了教育青少年工作的力度。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作用,指出‚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同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听取了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情况汇报。李长春同志指出,关工委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发挥‚五老‛作用,你们关工委是牵头单位。希望关工委要起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作用,党和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老同志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优势,还有一个亲情优势,要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努力把中央8号文件落实好。
2005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2006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同志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老干部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要大力支持各级关工委的工作。广大老干部要进一步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监督员,继续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自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国各级关工委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组织进一步健全,从上到下初步形成了网络;二是‚五老‛队伍迅速壮大,全国约有900万人,而且精神更加振奋;三是针对青少年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同有关部门的联系,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五是围绕中心开展教育活动,创造了不少品牌,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等。
(四)十七大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关工委就是‚社会各方面‛中很有份量的一方面。
08年1月,李源潮同志在中国关工委工作报告中批示:‚关心下一代工作极其重要,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十七大强调了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工委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老同志的贡献。希望党政领导和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共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08年5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写给中央的信上批示:‚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中央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关工委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关工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8年11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李长春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人民利益、社会和谐。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从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着力推动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着力形成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社会化的共建机制。刘云山指出,我国未成年人农村占多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利契机,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建设稳定的工作队伍,推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突破。要把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工作重点,以特殊的感情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妥善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健康成长。
二、关工委组织机构及其性质和任务 对这个问题,我还是讲四点:一是关工委组织机构;二是丰都关工委;三是关工委的性质;四是关工委的主要任务。
(一)关工委组织机构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关工委组织已经形成了五级网络体系。第一级,中国关工委,以及中国教育关工委。第二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关工委。重庆市关协成立于90年10月,91年10月改名为关工委。现任关工委主任是原市人大主任于汉卿,常务副主任有肖祖修、唐情林、张同升等同志,副主任有11 人,但驻会的只有刘丽俐同志。第三级是区、县关工委,包括部分涉老团体和‚五老‛工作团队,还有教育关工委。第四级是乡镇关工委和县级各系统、各局级单位关工委。第五级是第一线和最基层的关工委组织,如各中、小学关工委就是第一线的,最基层的关工委指行政村和社区关工委。上下五级关工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上级关工委也安排一些具有硬约束性质和工作任务,但她贯彻的是党委政府的意图。如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中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年终考核,县上就是委托县关工委负责。
关工委领导班子的产生,由同级党委审定和行文任命。主任一般由党委分管领导或者同级老领导担任。常务班子由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副主任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委员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县以上关工委还设有名誉主任和顾问若干人。关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是办公室,一般挂靠老干部局,也有挂靠组织部和团委的。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二)丰都关工委
丰都县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9月,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第一任关工委主任是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忠树同志,常务副主任是时任政协常务副主席的何嘉万同志。后来随着干部人事的变动,县关工委领导班子也经历过多次调整,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陶红兴、涂远扬、甘联君、彭光伟、张梅等同志都曾但任过县关工委主任。隆长伦、杜春胜两位老同志长期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是丰都县关工委两位元老极人物。
各级关工委历来都是大班子,现在的丰都县关工委也是一个大班子。顾问有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和原县人大主任隆长伦同志。名誉副主任有县委副书记、县委宣传部长、两位副县长和人大、政协分管联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主任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孝卫同志。常务副主任有杜春胜同志,还有谭德生、杨富元同志和我。副主任有老干局领导、宣教文卫系统党委书记、县教委分管领导和离休老干部詹定南同志。委员有各系统党委副书记和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科委、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老委办、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县级部门的领导。关工委秘书长、副秘书长分别由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县教委德育干部担任。县关工委还有老干部报告团、校外辅导团、科技辅导团、法制教育关爱团和文艺宣传队,分别挂靠老干部局、县教委、县科协、县政法委和县老委办。
除县关工委以外,各乡镇、县级各系统和政府各局级单位、各学校以及一些行政村和社区,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名山镇一些社区关工委,活动还开得比较活跃。
(三)关工委的性质
关工委性质的书面文字表述是:‚各级关工委是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有相关部门参加,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我个人认为,对这段表述的理解应抓住四个要点:
第一、关工委是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 织。顾名思义,关工委是专门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而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党委、政府的工作,但关工委又是一个群众性工作组织。她既不是政治组织,更不是经济组织,既不是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又不是如同协会之类的社团组织。关工委原来曾叫过‚协会‛,因力度不够,后来特地改名为‚群众性的工作组织——工作委员会‛。关工委这种半官半民而又非官非民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不可能给她配置什么发号司令的职能,注定了必须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工作计划必须由党委批转下发,工作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重要活动必须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参加,有些会议也只能由党政办公室通知。关工委对党委政府的这种依附性质,使得我们的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党委政府,否则必将寸步难行。
第二、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关工委工作有三支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二是专干队伍;三是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是以老同志为主体。依靠老同志去团结动员更多的老同志来做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工作,这是关工委一个重要的组织特色。为什么要利用老同志来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呢?按照李长春同志的说法,是老同志具有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把这个话翻译一下,意思是老同志具备‚五有‛:一是有余威,讲话有点份量。二是有资格。因为有光荣传统的人更有资格讲传统,有奉献精神的人更有资格讲奉献。三是有余热。不少老同志还有一定的体力和精力,还可以做一些工作。四是有时间,老同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休息了,时间有的是。五是有感情。老年人最喜欢孩子。老年人没有不喜欢子女的,但他们最心疼的还是子女的子女。这种特殊感情,人们把它叫做‚隔代亲‛。以老同志为主体,是说关工委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老同志,还需要有一些在职的和年轻的同志,如相关部门搞配合的同志和办公室搞服务工作的同志。第三、有相关部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委、政 府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光靠关工委一些老同志是远远不行的。而且,宣传部、教委、团委、妇联、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才是工作的主渠道,他们承担着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而关工委的工作是:‚配合补充‛。关工委老同志要正确处理好同这些部门和同志的关系,认真演好‚配角‛,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添乱。
上面三条,有人把它概括总结为关工委工作的‚三大法 宝‛,即一是党政重视,二是‚五老‛上阵,三是部门支持。
第四、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四 有‛新人这个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中央领导之所以说关工委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大事,正是因为关工委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总目标来开展的。离开这个目标,关工委工作就迷失了方向。
以上四点,就是本人目前对关工委性质的一种解读,一 种基本的理解。
(四)关工委的主要任务
对这个问题,市关工委副主任刘丽俐同志是这样讲的,她说:各级关工委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在我们县以下关工委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划分为老教师、老干部和其他社会人士),发挥其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配合补充,量力而行‛开展工作。为什么要量力而行呢?因为老同志毕竟就是老同志,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重身体、颐养天年。其具体任务,根据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的讲话精神,可以概括成以下六条:
1、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条任务是首要的和根本的。
2、配合有关部门引导青少年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本领。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的结合,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4、配合有关部门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关爱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6、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关工委这6条具体任务中,有5条都用了‚配合‛一词,这彰显了关工委在教育青少年中的‚配角‛地位。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阵地,教委、妇联、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是主渠道,我们关工委是‚配合补充‛。就连由关工委牵头开展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也不能离开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
三、关工委的经常性工作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个大问题。关工委的工作显然算不得什么纷繁复杂,但经常性工作却也不少。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我今天只简单介绍六点:一是坚持自身学习;二是经常调查研究;三是开展教育活动;四是组织关爱行动;五是进行制度建设;六是搞好宣传工作。
(一)坚持自身学习
党中央曾经对我们的干部提出过一个4句话、16个字的要求,这就是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所以我们说,学习是关工委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老同志有其固有优势,就是经验丰富,余威尚存;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就是如果忽视坚持不懈地学习,思想就会落伍,知识必将老化。关工委是教育人的,‚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是毛主席说的。道理非常简单,就连一个杂货摊子,也是先有进货,然后才有销售的,总不能卖空摊子嘛!关工委的同志应该学些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大概起码少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基础理论。关工委的首要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后才提出来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工委的同志应当掌握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它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全部过程,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更要认真学习,否则我们怎样对青少年进行理相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呢?那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如果文化条件具备,青少年心理学这样的基础理论也应当粗知一点。
二是学习政策法规。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配合有关部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即中央8号文件,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政策法律武器,以利更好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三是学习专项知识。就是过去说的‚带着问题学‛,即开展什么活动,就要事先熟悉相关内容;讲什么课程,就要事先学习相关知识。比如‚中华魂‛读书活动吧,一年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本教材。其实这个课本不仅是给青少年看的,关工委的同志还应当学在前头,若其不然,我们何以辅导孩子呢?
四是学习工作方法。关工委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而青少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采用对待成年人的方法教育青少年,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比如,教育学告诉我们: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又比如,为适应孩子的身心特点,我们做报告时要注意知识性和故事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入脑入心。决不能像成人专场一样,大话套话,语言老化,刻板呆滞,令孩子乏味。
(二)经常调查研究
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因为只有情况明,才能做到决策准。那种‚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办法多‛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瞎马闯槽。‛关工委是依靠老同志做青少年工作的,有两个基础资料必须调研明白:一是可供利用的老同志人力资源情况,二是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况。再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活动,调研工作都必须走在前面。由于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调查研究也应当是常年不间断地进行。可能有人要说,这不是很麻烦吗?没办法,干工作就只能是这样。
(三)开展教育活动
这是关工委工作的主题。教育活动有三大类:一是由‚四团一队‛组织开展的经常性教育活动;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如清明、端午、中秋、六一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项教育活动;三是主题教育,即全国统一组织的‚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这个活动规模最宏大,影响最广泛,意义最深远,已经成了关工委工作一大品牌和亮点。
(四)组织关爱行动
这是关工委工作的又一主题,不然我们的工作为什么叫‚关心下一代‛呢?从目前开展的行动看,主要是三点六个字,即维权、解困和代理。维权是宣传贯彻《未成年保护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解困是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做实事好事,如为困难学生捐资助学等善举。一些乡镇和部门,为考上大学和学生发助学金的做法,也属于这一类。代理即为农村留守儿童牵线搭桥落实‚代理家长‛。代理家长的主力是人民教师、党政干部和社会人士,在职和退休的都需要。每个乡镇有几对10来对就行了,因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主阵地还在学校,关工委应当协助和支持学校把‚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办好。
(五)进行制度建设 为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关工委还应建全和不断修改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如:学习培训制度、下基层调研制度、文件收发传阅制度、会议制度、行政事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只有用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搞好宣传工作
市关工委肖祖修主任讲,搞任何工作都必须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关工委虽然有20多年历史,但总体上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知名度还不高。有的同志连关工委和机关工委都分不清楚,有时把报纸文件都送错了,他不知道‚有机‛和‚无机‛是不同的。因此,对关工委更应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决不能默默无闻地工作,因为我们已经够‚无闻‛的了,如果再来一个‚默默‛,情况就更严重了。我们对宣传工作的要求是:一要及时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二要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三是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办好我们的简报,强化信息交流。信息工作有四点具体要求,即主题要典型新颖,内容要真实可信,文字要简洁明快,报送要迅速及时。四是发行好、使用好《中国火炬》和《青少年与法》两个中、市关工委的刊物,因为它是关工委工作的良师益友和参谋助手。同时要积极组织稿件,向‚两刊‛及其他大众传媒多投稿,并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力争多用稿。好了,我今天就讲这样一些,介绍了一些我所知道的相关情况,和同志们交流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仅供各位在工作中参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