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诉人在法庭答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公诉人在法庭答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法庭论辩,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由公诉人和辩护人、被告人就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认定罪名、罪责轻重,运用法律以及从重、从轻等情节,进行评判、论证、辩解,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法庭正确运用法律定罪量刑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公诉人与辩护人在论辩中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双方所处的角度不同,模糊的事实可以越辩越清,错误的观点可以越辩越明。统一,则是双方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正确运用法律,为法庭对被告人确定罪量刑提供事实及法律依据。
虽然案件形形色色,但无论何种案件,法庭论辩都离不开证据。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的灵魂,不论是公诉人还是辩护人在法庭上评判、论证、辩解都离不开证据的运用。控辩双方通过辩论所要解决的实质和难点问题,亦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事实的认定与否、罪于非罪、此罪与彼罪、情节轻重等,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在辩论中占据主动。
(一)公诉人庭审答辩的范围
法庭辩论中,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辩护发言,有些是长篇大论,涉及的问题很多,但论点不突出;有些虽用语不多,但论点明确、证据充分、所提出的问题与案件的事实、证据联系紧密,直指定罪量刑问题;有些则纠缠于细枝末节,甚至是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有些问题则重于理论方面;有些问题则重于具体情节等。案件不同、辩护人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公诉人对辩护人在辩护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可能有论必答,而应紧紧围绕涉及定罪量刑的问题进行答辩。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公诉人应对以下八类问题予以答辩,即:
1.对有关否定起诉书指控罪行或承认事实但不构成犯罪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2.对起诉书定性提出异议的要进行答辩;
3.对提出否定被告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4.对否定被告人从重处罚情节的问题要进行答辩;
5.对风俗民情、社会不良环境、被告人一贯表现作为法定从轻条件提出的要进行答辩;
6.对避重就轻、推卸罪责或嫁祸他人的观点和问题,要进行答辩;
7.对歪曲事实、滥用法律的观点和论调要进行答辩;
8.对牵强附会、随意曲解并扩大解释法律范围的要进行答辩。
对以下五类问题公诉人可以不予答辩:
1.对辩护方提出的正确意见和观点,可以实事求是地表示同意,或以默示表示认同;
2.公诉人已充分阐明的观点,不作重复答辩;
3.对一些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枝节问题,一般不予答辩;
4.对辩护人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不予答辩;
5.对同案犯之间相互推诿争辩、不影响定罪量刑的问题,不予答辩。
(二)公诉人在庭审答辩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突出重点、综合答辩法。即细心听取辩护发言、将辩护人提出的所有辩护观点进行综合归纳,概括出几个主要的辩护观点,然后根据掌握的事实和证据结合刑法论证,对辩护人不正确的观点逐一进行论证、驳斥。
2.避实就虚、灵活答辩法。即在答辩中对辩护人提出的难点问题先不作正面答辩,而是从其与事实、证据、法律明显不符的辩论点开始反驳,变被动为主动。并在答辩中灵活捕捉对答辩有利的材料,及时调整、主动出击,将辩论的焦点引向自己驾驭的范围。
3.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法。即对于多被告人的共同犯罪,多个辩护人出庭各自为其委托辩护的被告人进行辩护,公诉人利用各个被告人之间的辩护矛盾,辩护人与被告人辩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多个辩护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以矛攻矛,各个击破。
4.层层分析、直取要害法。即公诉人先分别用大量的事实、证据驳倒支持辩护总论点的各个分论点,使辩护人的中心论点失去支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公诉人再用逻三段论的演绎方法,得出总论点不能成立的结论,从根本上驳斥辩护人的错误观点。
5.承上启下、相互照应法。即公诉人阐述答辩观点时,要紧密结合起诉书、公诉词,使上轮答辩为下轮更为有利的答辩作铺垫。下轮答辩时要与上轮答辩的观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遥相呼应、不留漏洞,使全部辩论观点浑然一体,形成协调一致的论证体系。使被告人找不到矛盾点,无法攻破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从而另寻辩点,分散辩护人的注意力。
6.巧借东风、借机答辩法。即辩护人提出辩护意见后,公诉人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借用他人之言反驳辩护观点。借机答辩通常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被告人推卸自己的罪责而证明其他被告人的行为、供述之间相互牵连、相互印证、形成矛盾。公诉人可借被告人之言进行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答辩。二是当庭讯问被告人及同案参与人,引用其口供笔录反驳辩护理由。
7.开门见山、直言答辩法。即辩护人提出的辩护观点明显错误,公诉人有足够的事实和证据证明犯罪。在此情况下,公诉人应根据事实和法律直言答辩,反驳其错误观点。公诉人答辩时要理直气壮、正气凛然,阐述论点要简洁明确、一针见血,不能含糊其辞、拖泥带水。
8.合理采纳、婉言答辩法。如前所述,控辩双方在法庭辩论中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对辩护人在法庭上提出的合理的辩护意见,公诉人应当予以首肯,不能对辩护人在法庭上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持争辩态度,给人以强词夺理或无理争三分的不良印象,损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对辩护人提出的虽有一定道理,但按照法律规定仍不能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理由的辩护意见,公诉人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味否定或反驳,而应在承认并说明辩护观点有一定道理的基础上,从法律和事实中找出依据,阐明依法不能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这样,既婉转地驳斥了辩护人不正确的观点,又使旁听群众和被告人受到了法制教育,法庭采纳公诉人的观点也就成为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9.扬长避短、迂回答辩法。司法实践中,一些较高层次的辩护人往往利用自己理论上的专长和庭前准备的知识要点,在辩护中故意设置辩论陷阱,如逻辑陷阱等,让公诉人误入其圈套,以掌控辩论走向。公诉人如对辩护人有意引向的知识熟知并精通,应直迎而上,用更深的理论知识和逻辑论辩填平陷阱、弥补不足。如果对逻辑知识缺乏熟练的运用,对一些专门性的技术知识知之不深,则应扬长避短、避开正面交锋,迂回到案件的事实、证据和犯罪构成理论上进行答辩。
10.把握时机、全面论证法。这是“后发制人”的答辩,运用适当可以起到鸣金收兵的作用。即公诉人根据辩论进展情况,判断辩护方准备或临场发挥的辩护材料已用完,除了重复再无新的辩护意见,在辩论快要结束前,公诉人按预定计划,对辩论的关键问题作系统答辩,使之一锤定音。运用这种方法关键是预先安排好使用答辩材料的计划,把握好进行全面论证的时机,避免啰嗦、重复,使整个答辩过程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高潮。
以上是公诉实践中常用的答辩方法,此外,还有许多好的方法。如采取以静制动策略,在辩论中不作积极答辩,而是消极地等待辩护观点,而后根据辩护观点进行反驳,在消极中隐含积极,不断更改答辩方式,从表面的被动走向实质的主动。以笔者的肤浅认识,对定罪之争,应采取论证的方法答辩;事实之争,采取举证的方法进行答辩;因果之争,采取辩证的方法进行答辩;罪责之争,采取依罪论法的方法答辩;处罚之争,宜采用直言的方法进行答辩。这样的答辩,针对性强、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容易把问题论证透彻,取得预期的答辩效果。
(三)公诉人在法庭论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从总体上注意掌握揭露与说服的关系。公诉人在法庭上对被告人及其实施的犯罪进行的是揭露和证实,但辩护人与公诉人的关系则是对立统一,既有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说服认同的关系。因此,公诉人在辩驳辩护方的观点时,既要澄清事实真相,又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在使用语言上平和规范,既不能揭人之短,又不能冷嘲热讽,更不能贬损他人人格。
2.在辩论技巧上要注意掌握攻与守的关系。法庭论辩的对抗性很强,攻与守的关系处理好了可以增强战斗力,取得较好的论辩效果,处理不好则丢失法庭论辩的主动权,造成被动。应该提倡公诉干警在法庭辩论中具有主动进攻的意识,不能总处于被动应付的守势。但在主动进攻,提出一个新的论点时也要注意防守。即论证要严谨,不要把漏洞和矛盾留给对方,有时必要的防守也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要做到既能攻又能守,游刃有余,答辩自如。
3.在答辩内容上要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既需要摆事实,又需要讲道理,要结合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学理论详细论证;对一些单纯事实、证据或对某一法律的不同认识,则不必展开论证,只针对某一事实或法律作一简要论证即可,避免冗长、重复。
4.在营造辩论气氛上,要处理好对抗与合作的关系。公诉人与辩护人在同一个法庭上处于不同角度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其诉讼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强弱之分。公诉人既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也不能消极怯辩、漫不经心。既不能对辩护人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又不能恶语伤人,而应以平等的姿态,积极答辩回应,在强烈的对抗中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
5.在运用答辩的语言上,要注意严谨与生动的关系。法律对惩罚犯罪是无情的,但是从保护人民、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来讲又是有情的。答辩演讲既要严肃地论证犯罪,又要敲击出人内心情感的火花,以达到促使被告人悔罪服法、教育群众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表述案情时客观实在,分析论证问题时通情达理,法、理、情交融,力求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感情色彩。
在揭露被告人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及其他权利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时要充满激情,要充分运用连续的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加大情感的爆发力。
在分析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时要深刻,分析过程要生动感人,要表达出对被告人犯罪的痛惜,传递给被告人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期望和信心。
当然,辩论演说不是诗歌、散文的朗诵,因此,过于紧张的形容、比喻切忌出现。把握的关键就是一个“情”字,以真情揭露犯罪、以真情打动罪犯、以真情教育群众。与此相反,在论证法律时,却又要求公诉人语言必须规范,也就是要使用法言法语,即准确运用法律术语,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论证犯罪。
6.在答辩效果上,要注意打击和保护的关系。法庭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让事实更加清楚,认定犯罪的理由更充分。公诉人在揭露并论证犯罪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被告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对案件中存在的自首、立功或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从犯、胁从犯或犯罪未遂等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的公诉人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予以认定,不能只顾其有罪和罪重的一面,不顾其罪轻的一面。对被告人在法庭上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公诉人也应该依法予以维护,该采纳的建议合议庭及时采纳。要把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从而体现检察机关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非论辩因素的处理
出庭公诉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席法庭,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出庭支持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更是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向社会公众的展示。法庭论辩,固然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口头进行辩论,通过语言,最直接地表述各自的认识。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其知识、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因此,非论辩因素及语言以外的表情、手势、眼神、语调以及服饰、仪表等身体动作和举止对公诉的成败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非论辩因素的主要作用是:
1.可以增强论辩的感染力、扩大辩论效果。
2.可以帮助观察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做到知己知彼,增强胜诉的把握。如果对方辩论时声音发颤、双手或双腿发抖,说明对方心里十分紧张,公诉人只要抓住其发言中一到两个薄弱环节,发动猛烈攻击便可将其驳倒;如果对方发言时挤眉弄眼、拉耳掰手,以大幅度的手势、大角度的身体摇晃来掩饰内容的空洞、乏味,则判断对手华而不实,既没有吃透案情,又没有深厚的法律功底,公诉人只要抓住其辩护中的矛盾,充分展示证据证明犯罪,就可以成功地反驳对方的辩护。
3.可以使公诉人及时掌握听众的反应、调整辩论内容。法庭辩论的目的是影响审判人员的内心确认。如果公诉人答辩时法庭组成人员和旁听群众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说明答辩的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应及时调整内容;如果辩者情绪激昂、听者全神贯注,则会取得预期效果。
非论辩因素的主要内容是:
1.仪表。仪表和服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庭辩论中的讲演也是听众的审美对象,端庄的仪表不但会使辩论者自己感到舒适、自然,还可以受到听众的尊重,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公诉人的服饰,应做到整洁、庄重、得体,要根据季节着装、佩戴大检徽及领带,冬季穿大衣或杂色防寒服外套的,要在上庭前脱下,夏季不可敞胸露怀,要保持精神饱满、仪态端庄。
2.神态。指人的总的精神状态,包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公诉人的面部表情应庄重威严、自信稳健。在法庭上要全神贯注、冷静从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表现出不耐烦的急躁情绪或发言时摇头晃脑、不断地变换坐姿或身体晃动不止。当然也不能正襟危坐、一动不动,给人以呆板、沉重的感觉。
3.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坚定有力的眼神暗含着自强自信、成竹在胸;衰竭疲乏的眼神,预示着心灰意冷、缺乏信心;灼灼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反映;浮滑飘忽的目光是轻薄浅陋的写照。公诉人将眼神运用好,无论是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还是在法庭辩论中,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此时的眼睛,代表着一种语意、情感,并强烈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如果遇到法庭不正常的骚动或对方有违反常规的行为时,可以用锐利的目光扫视骚动者或对手,以表示自己的注意和制止;如果在辩护人用诡辩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旁听群众中有人为对手喝倒彩时,可以用冷浅虚视的目光表示自己不屑一顾;如果当庭讯问时,被告人故意歪曲事实、编造谎言,公诉人可以用激愤的目光逼视对方,使其心神不宁、手足失措;如果证人陈述案件事实时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公诉人可以用鼓励、赞赏的目光示意证人如实、大胆地作证。
总之,在整个出庭公诉的过程中,公诉人的眼神应像指挥棒一样起着传神表意的导向作用。驳斥辩护人的观点时应注视对方;表明公诉观点时应注目合议庭;进行法制宣传时则应将目光投向旁听群众,用目光传递公诉人强烈的责任意识。
4.语调。我们知道,语言的轻重、缓急,语气的强弱、快慢,语调的厚重、轻缓,无不反映出人内心强烈的感情色彩。公诉人在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及法庭辩论乃至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宣读并出示证据时无不发出一定的声音,公诉人的特殊使命决定了这种声音不是欢快的、喜庆的,而是威严的、庄重的,有时甚至是严厉的。在把握好语调的同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土语中咬字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出现。用语要规范、标准,减少“嗯、啊”等助音词,使语言通俗流畅、生动形象。
一个好的公诉人,在法庭一开始宣读起诉书时,就要把握语调。语调适度奠定了整个法庭审判活动声音的基调。宣读起诉书,要用庄重、深沉的语调来表现出法律的威严,显露出法庭庄严神圣的力量。使用语言要果断,表达意思要准确到位,言尽意明,不能含糊其辞、拖泥带水或慢声细语,缓缓而读,要在平静中暗含爱憎、自然中流露真实。
在公诉答辩中,公诉人除了掌握好语调,还要把握节奏。节奏的刚柔、快慢,可以渲染辩论的气氛,调节好节奏,可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论辩的自信心。在发表公诉词中,语调应平缓适中,在答辩中则快慢结合、刚柔并用,但要注意不能傲慢偏激,一味高声厉语。在法庭上真正体现威严和力量的是判断的准确性、思维的周密性、论辩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声调节奏的适宜性。
5.手势。一般情况下,人在发表意见和陈述观点时,手会随着人情感的表达而晃动,不同的手势或身体的姿势是一个人思想、性格和人格特征的反映,是大脑活动的潜在外露,在很多情况下是下意识的,来不及加以掩饰。公诉人在整个法庭活动中处于非常活跃的角色,法庭体现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公诉人的说和读。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公诉人对这种下意识的手势必须自觉地加以训练,在讯问、发表公诉意见和法庭时,辅之以适度的手势会增加辩论的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但若以大幅度的手臂摆动、不合时宜的夸张手势,则会给人以庄重不足,以势压人的感觉,有损公诉人在法庭上的形象。因此,公诉干警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加以训练,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方能增强出庭的效果。
第二篇:工程硕士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硕士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一、答辩前应完成的工作:
1、在信息系统中完成网上学籍信息的录入:
2、在信息系统中按照已给的成绩单制定教学计划;
3、听取5个以上学术报告:打开研究生院网页,点击培养办第二页中下载word文档“工程硕士听取学术报告记录”,每个学术报告必须写心得体会,每份报告编号按时间顺序填写,学术报告主办单位或导师必须签字,导师要在封面上签署意见给出成绩并给予1个学分;
4、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打开研究生院网页,点击培养办第二页中下载word文档“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课题来源及题目类型中属那一类需在空格中打上“√”;主要参考文献中罗列的目录应该与文献综述中罗列的相同;选题报告论证记录必须在第三学期前半期完成(因2001级是2003年3月入学的,所以,完成日期应在2003年5月前),主持人及记录员一定要签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和院所负责人所签时间应该在选题报告论证记录所签时间之后,并且逐级按顺序签,不要发生时间逻辑错误(给予1个学分);
5、文献综述:打开研究生院网页,点击培养办第二页中下载word文档“文献综述情况表”。撰写的时间应该在答辩前4周,收集参考文献的日期不能超过撰写文献综述的时间,收集的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至少是15篇(外文文献不能是翻译成中文版的文献),中文文献至少是5篇。(总共给予1个学分);
6、论文工作中期考核:点击培养办第二页中下载word文档“重庆大学工程硕士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表”填写,最迟在答辩之前一年完成(2005年5月20日答辩者应在2004年5月20日前完成);
7、预答辩:在答辩前2个月内提交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后在答辩前1个月 44
进行预答辩, 预答辩前点击研究生院培养办第二页中下载word文档“重庆大学工程硕士预答辩情况表”,预答辩完成后填写好文档中所要求的内容;
8、准备论文一本:答辩前二个月完成论文初稿,只要有打印清样,简单装订成册即可,交予导师审查(答辩时必须将论文送至研究生院审查论文格式后,终稿方可装订成册);
9、独创性声明:我校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定了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共建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简称CDMDL)协议,请在学位论文最后一页中装订好已签名的“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并到研究生教育服务中心交验最后成形的学位论文电子文档(若为涉密论文,只需交密封签章好的学位论文一份存挡,并附涉密审批表及证明)。
注:以上3、4、5、6、7项,在完成了word文档要求的内容后,学生还需在研究生院信息系统中进入自己的平台提交
二、答辩:
1、工程硕士学位申请书及审批表:预答辩完成后,学生需在研究生院信息系统中进入自己的平台填写“工程硕士学位申请书及审批表”。学位审批表中所有的签名需亲笔签名,所有的签字日期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填写,不要发生时间逻辑错误。具体操作程序请参照“工程硕士答辩相关流程”(该审批表需要逐级完成,请同学们在预答辩完成后,尽快填写所需
内容打印出来。)
2、答辩记录:答辩记录封面从研究生院网上学位办处下载(也可以在王维辛老师处复印),记录内容用A4纸,由两名记录员各记录一份,字迹可以潦草,但记录的问题应尽量记全,记录员亲笔签名;
3、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专利、科研项目:交复印件,并带原件以备检查;(此项不做强制要求)
4、授予硕士人员登记表:学生需在研究生院信息系统中进入自己的平台填写“DJB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登记表”并打印后亲笔签名再交到教学秘书处;
5、卷内目录:答辩结束上交所有材料时需附上卷内目录。卷内目录空格表可在教学秘书处拷盘;
6、照片:同底(最好是蓝色底)彩色1寸照片4张。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4年3月1日
第三篇:竞争上岗面试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竞争上岗面试答辩者在面试答辩中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淡化答辩的成败意识
面试答辩者对于答辩的成败,首先在思想上应注意淡化,要有一种对成功不惊喜,对失败不沮丧的心态。如果在答辩中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就会应付各种局面,既使在答辩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会情绪稳定。如果只想到成功,不想到失败,那么在答辩中一遇到意外情况,就会惊慌失措,情绪沮丧。例如,一位答辩者在答辩前自认为各方面都比其他竞争者优越,因此,答辩一定能取得成功。谁知主考官在答辩中给他提了一个他未想到的问题,顿时,他像失了魂似的,情绪十分低落。等到后来主考官给他提了他完全能够回答的问题时,他再也无法回答了。由此可见,如果这位面试答辩者淡化了答辩的成败意识,显然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他只要认真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仍然有获胜的可能性。
二、要注意保持坚强的自信心
面试答辩者在面试答辩前树立了坚强的自信心,那么在面试答辩中要始终保持坚强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建立在丰富的学识的基础上,建立在顽强的毅力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保持了坚强的自信心,就有可能在答辩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思维力,充沛的精力,夺取答辩的胜利。
三、要注意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愉快的精神状态,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的精神风貌。所以,作为面试答辩者来说保持了愉快的精神状态,那么面部表情就会和谐自然,语言也会显得得体流畅。反之,就会给人一种低沉,缺乏朝气相活力的感觉,那么首先就会给主考官或者主持人一种精神状态不佳的印象。由此可见,面试答辩者在答辩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四、要注意树立对方意识
面试答辩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考官或面试主持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问,你答,一问一答。正因为如此,面试答辩者要注意树立对方意识。首先要尊重对方,对考官和主持人要有礼貌,尤其是考官或主持人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答辩者脸上不要露出难看的表情,甚至报怨考官或主持人。如果这样,考官或主持人会认为你没有修养或缺乏修养。当然,尊重对方并不是要一味地奉迎对方,看对方的脸色行事,对考官的尊重是指人格上的尊重。其次,在答辩中不要一味地“我”字当头,、“我”的能力,“我”的水平,“我”的学识,“我”的文凭,“我”的抱负,“我”的要求等等。“我”字太多,会给主考官或主持人一个目中无人的感觉。因此,要尽量减少“我”字,要尽可能地把对方单位摆进去,“贵单位向来重视人才,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这次这么多人来竞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语言既得体,又确立了强烈的对方意识,考官或主持人是很欢迎的。其次是考官或主持人提问,你才回答,不要没有提问,你就先谈开了,弄得考官或主持人要等你停下来才提问,既耽误了时间,时也会给考官或主持人带来不愉快。另外,答辩完后,千万不要忘记向考官或主持人道声“谢谢!”和“再见”。
五、要注意答辩语言的简洁流畅性
第四篇: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鲁建培训小编整理了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1)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代理活动
如果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限范围或代理权终止后进行活动,即属于无权代理,倘若被代理人不予以追认的话,则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
2)代理人应亲自进行代理活动
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是基于对代理人的信任,委托代理就是建立在这种人身信任的基础上的。因此,代理人必须亲自进行代理活动,完成代理任务。
3)代理人应认真履行职责
代理人接受了委托,就有义务尽职尽责地完成代理工作。如果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代理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代理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4)不得滥用代理权
滥用代理权表现为: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实施法律行为。如果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订立合同,就属于此种情形。
·代理双方当事人实施同一个法律行为。例如,在同一诉讼中,律师既代理原告,又代理被告,这就很可能损害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此种情形为法律所禁止。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例如,代理人与第三人相互勾结,在订立合同时给第三人以种种优惠,而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对此,代理人、第三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篇:竞争上岗面试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竞争上岗面试答辩者在面试答辩中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淡化答辩的成败意识
面试答辩者对于答辩的成败,首先在思想上应注意淡化,要有一种对成功不惊喜,对失败不沮丧的心态。如果在答辩中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就会应付各种局面,既使在答辩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会情绪稳定。如果只想到成功,不想到失败,那么在答辩中一遇到意外情况,就会惊慌失措,情绪沮丧。例如,一位答辩者在答辩前自认为各方面都比其他竞争者优越,因此,答辩一定能取得成功。谁知主考官在答辩中给他提了一个他未想到的问题,顿时,他像失了魂似的,情绪十分低落。等到后来主考官给他提了他完全能够回答的问题时,他再也无法回答了。由此可见,如果这位面试答辩者淡化了答辩的成败意识,显然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他只要认真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仍然有获胜的可能性。
二、要注意保持坚强的自信心
面试答辩者在面试答辩前树立了坚强的自信心,那么在面试答辩中要始终保持坚强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建立在丰富的学识的基础上,建立在顽强的毅力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保持了坚强的自信心,就有可能在答辩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思维力,充沛的精力,夺取答辩的胜利。
三、要注意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
愉快的精神状态,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人的精神风貌。所以,作为面试答辩者来说保持了愉快的精神状态,那么面部表情就会和谐自然,语言也会显得得体流畅。反之,就会给人一种低沉,缺乏朝气相活力的感觉,那么首先就会给主考官或者主持人一种精神状态不佳的印象。由此可见,面试答辩者在答辩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四、要注意树立对方意识
面试答辩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考官或面试主持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问,你答,一问一答。正因为如此,面试答辩者要注意树立对方意识。首先要尊重对方,对考官和主持人要有礼貌,尤其是考官或主持人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答辩者脸上不要露出难看的表情,甚至报怨考官或主持人。如果这样,考官或主持人会认为你没有修养或缺乏修养。当然,尊重对方并不是要一味地奉迎对方,看对方的脸色行事,对考官的尊重是指人格上的尊重。其次,在答辩中不要一味地“我”字当头,、“我”的能力,“我”的水平,“我”的学识,“我”的文凭,“我”的抱负,“我”的要求等等。“我”字太多,会给主考官或主持人一个目中无人的感觉。因此,要尽量减少“我”字,要尽可能地把对方单位摆进去,“贵单位向来重视人才,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这次这么多人来竞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语言既得体,又确立了强烈的对方意识,考官或主持人是很欢迎的。其次是考官或主持人提问,你才回答,不要没有提问,你就先谈开了,弄得考官或主持人要等你停下来才提问,既耽误了时间,时也会给考官或主持人带来不愉快。另外,答辩完后,千万不要忘记向考官或主持人道声“谢谢!”和“再见”。
五、要注意答辩语言的简洁流畅性
答辩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因此,答辩语言要尽可能简洁,要抓住试题或问题的要害答辩,可说可不说的话坚决不说,要用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大的思想意蕴。同时,语言要富有条理性、逻辑性,讲究节奏感,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切忌答辩语言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有气无力。如果语言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有气无力,一方面会损害答辩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另一方面也会给考官或主持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有可能导致答辩的失败。因此,答辩者一定要注意答辩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
有些答辩者尽管在答辩前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一进面试答辩室,心情就紧张起来;有些答辩者在答辩中遇到“卡壳”时,心情也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怎样解决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的情绪呢?我们要分析紧张的原因。这种极度的紧张是由于答辩者的卑怯心理和求胜心切而造成的。因此,答辩者一进面试答辩室,应该去掉“自愧不如人”的意识,确立“大家都差不多,我的水平与其他人也一样”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紧张的情绪就会减轻一大半,随着答辩进人角色,紧张情绪就有可能完全消失。对于遇到“卡壳”而神情紧张的问题,如果抱着“能取胜则取胜,不能胜也无妨”的态度,紧张的情绪就会即刻消失,很快又进入正常的答辩状态,有可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以,答辩者在答辩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