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

时间:2019-05-15 07: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

第一篇: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

——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08年8月8日晚,一个璀璨夺目的月明之夜,一个万众瞩目的节庆之夜,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了。盛大的开幕式绚丽多姿、美轮美奂,从铿锵的缶声、悠扬的管弦,到水墨丹青、曼妙歌舞;从远古的飞天梦想,到自由的太空遨游;从徐徐铺陈的精美画轴,到扣人心弦的点火仪式„„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与当今中国的时代风采交相 辉映,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手段巧妙融合,令人惊叹、令人沉醉。盛况空前、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生动展示,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呢?

文化何以成为“软实力”?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一部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人类社会发展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表现为经济、军事实力的较量。人们往往把创造多少财富、占有多少土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从匈奴铁骑的呼啸到罗马帝国的兴盛,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风帆到大英“日不落帝国”的神话,无论是古代封建帝国的扩张,还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无不是倚仗金戈铁马、坚船利炮来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掠夺财富。正如有学者描述的那样,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刀与剑的搏杀、血与火的印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竞争中仅凭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很难完全取得优势,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有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把这些与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实力”相对应的“柔性”力量,称为“软实力”。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还要有无形的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否则难以长久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软实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让人“服”你,有时能比硬实力发挥更大作用,正所谓“纤笔一支胜似毛瑟三千”。

在软实力诸多因素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它像流淌在人们生命肌体内的一条难断的血脉,能把人们的心联结在一起;它像一台播种机,能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孕育创造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不少曾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落败的民族,靠着顽强的文化生命力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那些拥有璀璨文化并充分展示了文化力量的民族和国家,必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特别是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一方面,文化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日益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正是科学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文化软实力”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一般认为,从我国来说,文化软实力是指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事业中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它渗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战略意义?

2008年一部叫《功夫熊猫》的电影风靡全球。电影的主角熊猫“阿宝”以及影片中的水墨山水背景、庙会、功夫、针灸等鲜明的中国印记,让人感到这部片子“很中国”。包括此前流行的电脑游戏《三国志》以及火爆许多国家的电影《花木兰》,这些反映中国文化的作品,却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却让外国拿去赚了个盆盈钵满?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三贸易大国,中国硬实力的提升世所公认,然而盘点文化软实力,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还不相称:文化产品贸易存在着很大逆差,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还不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还不小„„这些都凸显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民族凝聚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不衰,历尽坎坷而弥坚,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更离不开民族凝聚力。凝聚力来自哪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凝结着一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它具有凝聚人心、增进共识、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强大力量,始终是维系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我们只有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于文化软实力。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其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一方面,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日益决定着其竞争力。现在,国外一些高档品牌,价格与同类产品相比之所以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关键就是文化含量大、品牌知名度高。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工厂”,但中国商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中低端产品上,科技和文化含量还不高。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继推出500余集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投资600多万元的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创造了900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文化消费表现出“口红效应”,文化发展呈现出反周期性,在经济寒冬中逆势上扬。以电影票房收入为例,全国2008年增长超过35%,2009年1、2月份比2008年同期增长110%,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动漫游戏产业在2008年也增长了97%。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不仅仅能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必将极大推动经济发展和整个综合国力的提高。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迫切需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古往今来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一旦在文化上失去抵御能力,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性,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就会成为别国的附庸甚至走向消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益频繁的文化交往,在推动各种文明相互学习借鉴的同时,也加剧了文化的竞争和较量,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扩张提供了便利。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只有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取得主动,筑牢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固防线,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为什么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初夏的深圳,绿树葱茏,生机盎然。2009年5月15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这里举行。短短几天时间,文博会交易额高达877.62亿元,比上届增加175.3亿元。其中出口交易额87.66亿元,占成交总金额的近10%。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文博会可观的交易量和出口额,让人眼前一亮。

文博会好像一个窗口,生动展现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的喜人局面:一批具有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能力的文化企业不断壮大,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精品佳作迭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占据国际文化市场“一席之地”;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孔子学院迅速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与我国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都还不相适应。如何才能切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呢?

实践证明,提高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从点到面逐步铺开,不断深化,取得明显成效。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可以说,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攻坚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要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在市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只有通过改革使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活跃起来,文化繁荣发展才有坚实基础。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要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规范外资引进和文化产品进口,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加强管理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把工作职责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有效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努力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着力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昌明,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通过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二篇:警苑《申论》热点之:褪尽“俗装”换“雅装”

警苑《申论》热点之:褪尽“俗装”换“雅装”

——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

“迷信网站没头脑,网上暴力像魔爪,互联赌博是强盗,不良网站不得了,上来之后停不了,生活工作被打扰„„”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在“抵制网上低俗”主题班会上的一段陕板表演。目前,这样的主题班会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中小学陆续开展,同学们以辩论会、小品、情景剧等形式,讨论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呼唤网络褪尽“俗装”换“雅装”。

2OO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在全国展开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至4月上旬,共曝光了十批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并依法关闭了严重违法违规的网站。重拳一出,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许多人或来信或在网上跟帖,纷纷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

为什么要治理网络低俗之风? 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人互联网时代。从1997年至今,我国网民人数从62万上升到3.38亿,增加了500多倍,居世界第一。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现在,一些人了解信息已经很少读报、看电视,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也不一定非要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工作中的培训、会议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省时省力省钱;觉得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以前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QQ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不单是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网游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步伐。网络也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如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重视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文化则展示了作为“平民文化”的魅力,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等对传统图书与音像市场的影响已不容小视。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低俗、色情、暴力的阴影也伴随着虚拟社会的成长日渐弥漫。有的网站在“播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网页中播放有低级下流动作的视频,借“性开放”搞色情诱惑;有的网站借低俗内容传播极端自私自利的、没落颓废的腐朽价值观;一些影视网站、点对点网络和博客,下载、传播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内容;更有一些网上违法犯罪团伙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网上淫秽色情服务。这些不堪入目的黄色低俗、血腥暴力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秩序。

网上低俗暴力和淫秽内容日益浸染我们的生活,不仅严重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一种社会公害。2008年9月,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选活动受到网友们热烈响应,最后,聊天室谩骂、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和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赫然在列。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时下最为人诟病的网络恶疾,而且已经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成为扰乱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股力量。2008年,无论年初的“艳照门”事件,还是年底“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开庭审判,这些极端事件一次次地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侵犯人们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相关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网民对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的骚扰强烈不满,要求严惩违法违规网站。

网络低俗化和色情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令人担忧。中国3亿多网民中,30岁以下的人超过60%。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色情、暴力内容的吸引,一旦沉迷于其中便难以自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据媒体报道,成都市某位母亲反映,她十来岁的儿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就是因为痴迷网络,整天念叨上网,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上网,甚至观看黄色电影,导致成绩一落干丈,她更担心儿子在现实中干出违法的事情。有资料显示,网络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80%的青少年犯罪和上网成瘾有关。

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互联网,更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孩子们17个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行动。许多网民表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让我爱你没商量,让我恨你太无奈!”这是许多网民对互联网的肺腑之言。与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麻烦。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初步显示出其巨大发展潜力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确立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先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2004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国互联网协会也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这几年,相关部门发起了多场整治行动。2005年7月开始,历时3个多月,l4个部门组织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2007年4月,历时半年,10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打击网络色情,并将无线互联网纳人整治范围;2008年1月至10月,10个部门又继续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清理了一批网上传播的淫秽色情视听节目、图片、文字,破获了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大要案,关闭了一批违法网站和网上信息服务栏目,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虽然这几年保持了严打的态势,各项具体措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网络低俗之风却难以除根,往往一阵严打之后又沉渣泛起。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反低俗为什么这么难?是什么影响了网络整治的效果呢? 网络低俗之风难以根除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其独特的利益链。目前国内网站的基本营利模式还是以广告收入为主,而广告主要选择具有一定浏览量和点击率的网站进行投放。一些网站以此为标准,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流量、争取广告,不但对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俗内容的传播,甚至主动迎合少部分人追逐低俗信息的要求,增加低俗内容的制作、传播,用各种庸俗撩人的字眼来吸引网民。网络低俗内容推动了广告市场,广告投放的高额利润又反过来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难以割舍的诱人利益使得不少网站消极待网络整治行动,有的能熬就熬、能拖就拖,和管理部门“捉迷藏”;有的干脆暂避“墙角”,打起了“游击战”;有的改头换面、巧立名目,玩起了“易容术”。这也增加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难度。

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冲刷网络尘埃,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腐朽的斗争。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疏,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扶正才能祛邪,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低俗内容失去“吸引力”;鼓励网站文明办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使低俗内容无处存身;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特别是家庭处于抵御网络低俗之风侵害青少年的第一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解网络世界,一起面对网络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适当地使用网络,不能任由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随意畅游”。堵,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网。一些网站有恃无恐地顶风贩俗,关键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既要从国情出发,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治理互联网,又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网络内容的立法,使互联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整治低俗之风的主要手段是“罚”,但很多网站罚完再犯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需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模糊地带,彻底清除低俗网站的“幸存”空间,使“擦边球”现象无藏身之地,让违反规定的网站知道“疼”、感到“怕”,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互联网是我家,家园建设靠大家。净化网络天空、建设网络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大力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互联网就一定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三篇:从媒介事件角度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范文]

06级传播一班

20063527

华玉杰

从媒介事件角度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摘要】历届奥运会首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往往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力量,正因如此自2001年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的那一刻起,世人就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满了期待。2008年8月8日,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开幕式时长三个半小时,“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以绘画长卷为轴,以水墨为表现形式,用赏心悦目的形式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灿烂文化。”其参与人数、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当之无愧的成为一个几亿甚至几十亿人为之激动的“神圣日子”,是世界级的“大①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媒介事件。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探索其表现出来的媒介事件特征、开幕式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开幕式取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媒介事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直播

【研究方法】下载观看了中央电视台8月8日20点至23点30分的奥运会开幕式直播节目,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分析,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精确到分。搜集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其他频道的相关节目,进行统计分析。

一、媒介事件的界定

研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媒介事件,首先要明确媒介事件的定义,究竟什么是媒介事件?对“媒介事件”的理解,一般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历史学家丹尔尼提出的“假事件”,他将假事件定义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传播学先驱施拉姆也比较认同这种观点,他曾用“媒介事件”来概括“假事件”这一现象,并将媒介事件定义为“主要是制造出来供媒体做报道的事件”。我国传播学者李彬也比较认可这种观点,他在《传播学引论》中对媒介事件的定义是“依照通常的理解,媒介事件专指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所说的‘伪事件’,即有意安排的、非自然的人为事件。比如记者招待会、公关活动、揭幕剪彩等,都属此类。„„.事实上,我们把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关于媒介事件的第二种理解,出自戴扬和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媒介事件》认为媒介事件是指“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们所经历的过度仪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无论按照哪种观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属于媒介事件,本文所采取的是戴杨和卡茨的观点,并以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奥运会的现场直播为主要样本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分析。

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长卷为轴水墨表现,共分为三部分,先是仪式部分,之后是文艺表演,最后是运动员入场式。

1、文艺表演前仪式部分:这部分约15分钟,20点15结束。包括由击缶表演构成的欢迎仪式与倒计时、艺术展示奥运五环、中国国旗入场、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主题分别为击缶而歌、历史足迹、梦幻五环。

2、文艺表演部分。文艺表演题为《美丽的奥林匹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名为《灿烂文明》下篇题为《辉煌时代》。这部分约一个小时。21点18分结束。重点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主题分别为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我和你。①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媒介事件》 麻争旗译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前言第3页 06级传播一班

20063527

华玉杰

3、文艺表演后仪式部分:这部分将近两个半小时,其中运动员入场式将占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运动员入场式的顺序,依照205个国家或地区代表团名称的简化汉字笔画顺序排列。除运动员入场式外,还包括北京奥组委主席致辞、国际奥委会主席致辞、中国国家主席宣布奥运会开幕、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奏奥运会会歌、升奥林匹克会旗、运动员代表宣誓、裁判员代表宣誓、放飞和平鸽、场内火炬传递及最终的点火仪式等。

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媒介事件特征

根据《媒介事件》框架,戴杨与卡茨认为“媒介事件的特征首先取决于干扰性、垄断性、直播性和远地点性这些要素”而在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分析时发现,开幕式直播符合媒介事件要求的这些特征。

1、干扰性:“媒介事件与其他电视播出方式或样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从定义上讲,是媒介事件具有非常规性。事实上,它们是对惯常的干扰,干扰着正常播出乃至生活的流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改变了人们的收看经验”,“并用一种极为戏剧化的方式表明将要发生事件的重要性”,开幕式期间除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二、三、五、七套节目和高清综合频道、②央视网进行了全程直播,国内外其他频道也对其进行了直播或转播,国际奥委会市场部部长Timo Lumme在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称,北京奥运会是目前为止奥运会历史上转播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很多的转播内容,一共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00小时的报导和转播,报导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三倍.而开幕式无疑是历史上电视转播

③的高潮,在中国有8亿多观众通过电视媒体观看了开幕式.不但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众多频道对开幕式进行直播或者转播,其他频道大多终止了正常的播出日程,制作与奥运会开幕式相关的各种节目,开幕式直播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奥运频道和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国际频道等围绕开幕式展开充分报道,播出《开幕当天的交通》、《社会各界喜迎奥运》等新闻以及《一起看奥运》、《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奥运中国》等大量专题和特别节目。④奥运会开幕式的干扰性之强可见一斑。

2、垄断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北京奥运会通过前期策划宣传,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使广大受众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以特征主要归功于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认为“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

⑤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某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中国申奥成功后,各媒体就开始关注奥运会开幕式,对奥运会开幕式的做了相关报道,并留下了“奥运会主题曲会是什么”“谁将最后点燃圣火等问题”调足了受众的胃口,是奥运会开幕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各媒体更是加大了对奥运会的报道力度,这是奥运会开幕式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从而几乎垄断了所有受众的目光。已经被传播界所否定的“魔弹理论”似乎得到了验证。但还是一小部分受众没有被魔弹击中,他们对奥运会开幕式并不期待,例如一两岁的小娃娃并不懂什么叫做奥运,就是想看她固定收看的少儿节目,这时候,奥运会开幕式垄断性的第二个特征就表现了出来,正如干扰性中所提到的,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所有电视台几乎都在或者直播或者转播或者讨论开幕式这一话题,无论选取哪一个频道,所接受的都是开幕式,受众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它们以一种收视状态为表征,在此状态下,人们彼此相互必须收看,必须把别的一切搁在一边。电视网对同一事件的联播强调了收视的价值,乃至必要性”无论你想不想看,只要你打开电视,看的都是开幕式相关的节目。②③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8年第9期,《中央电视台成功直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腾讯财经:本届奥运会转播规模创历史之最,科技书写奥运专版新记录http://finance.qq.com/a/20080820/002536.htm ④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8年第9期,《中央电视台成功直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⑤《香港9小时6人跳楼--张国荣自杀传染他人?》 263网(http://ent.263.net/20030404/00388590.html)06级传播一班

20063527

华玉杰

3、直播性:媒介事件的直播性特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国内外多家电视台对其进行了直播,部分电视台最然转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但是受众所看到的依然是“现场直播”,这是1948年电视转播首次介入现代奥运会后的60年来,第一次以高

⑥清晰度电视信号和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全程直播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无疑是历史上电

⑦视转播的高潮,在中国有8亿多观众通过电视媒体观看了开幕式.开幕式的直播不仅仅是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了开幕式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给受众一种参与感,受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成就。“大众被电视媒介‘邀请’,共同加入到这一盛大的节日之中”,让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4、远地点性:奥运会开幕式,鸟巢能够容纳9万观众,但是全球却有着40亿点是观众,两相对比,那9万观众微乎其微,单靠在场的9万观众并不能创造奇迹,必须依靠大规模的直播才能够让大众为媒介事件的节日而“狂欢”,电视直播为媒介远距离传播提供了条件,使整个世界都能够看到全程看到开幕式。除此之外,就算在场的观众也很难全方位的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而电视直播的多机位组合,使得电视前的观众看到的场面比现场观众还要面。奥运会开幕式通过远地点的直播,使遥远地方的受众也参与到了开幕式,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个重大的媒介事件其影响是深远的,影响范围是巨大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响。

1、奥运会开幕式干扰了受众生活的节奏和焦点。“重大仪式要求排斥对其他一切的注意”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受众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了开幕式这一重大仪式之中,在中国有

⑧8亿多观众通过电视媒体观看了开幕式.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口共13亿,除去因各种原因不具备收看能力的人基本都在看开幕式。以往来说,晚上八点可能是看电视剧的时间、可能是打牌娱乐的时间、可能是写作业的时间也可能是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但是,8月8日晚8点,8亿中国人放弃了以往形形色色的常规活动,坐到了电视机前,收看开幕式,人们的生活节奏被干扰了,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

2、奥运会开幕式给起居室以新的定位。当“小众化”成为主流的时候,当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的时候,人们之间的交流日趋减少,这种现象亦出现在本应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一个家庭中女主人关注的可能是电视剧、美容频道、美食频道等,男主人公可能关注的是足球、新闻、股票动态,而孩子喜欢的可能是动画片、偶像剧或者娱乐节目。这种差异使起居室同一时间只能是为一人服务,以亲身经历为例,在我家,一般是爸爸拥有电视,我和妈妈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书。并且随着“电视机成倍增长、家庭人口却不断减少,而且工作时间互相有别”电视收视变得越来越寂寞,但是奥运会开幕式改变了这种现象,“暂时扭转了朝着家庭收视模式的个体化和部分化的发展趋势事件呈现家庭假日的特征”“通过宣传事件是神圣的,并指定电视机为媒介”使电视再次成为家庭的焦点,几乎每家人都凑在电视前观看开幕式,即时是家里有多台电视机的家庭,也凑到了一起。更有甚者,为了热闹几家人聚在一起观看。电视机使起居室改变了以往冷清的状态,重新活跃起来。

3、开幕式为人们的提供了共同话题。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开幕式期间几乎人人都在关注,人们打电话、发短信来讨论开幕式,亲朋好友一起收看开幕式,人们见面后讨论的往往 ⑥⑦ 《广告大观:媒介版》2008年第9期,《中央电视台成功直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腾讯财经:本届奥运会转播规模创历史之最,科技书写奥运专版新记录http://finance.qq.com/a/20080820/002536.htm ⑧ 腾讯财经:本届奥运会转播规模创历史之最,科技书写奥运专版新记录http://finance.qq.com/a/20080820/002536.htm 06级传播一班

20063527

华玉杰

是开幕式。在一段时间内,在餐桌上、在教室里、在办公室人们讨论的几乎都是开幕式。个人认为,开幕式的这种功能甚至比奥运会的竞技比赛更强,对于奥运比赛,不同的人关注的往往是不同比赛项目,基本没有人能够观看奥运会的所有比赛,几个人聚在一起,可能甲看的是足球,乙看的是篮球,而丙看的则可能是射击,显然,奥运会的竞技比赛并没有给这三个人提供很多的谈资,最多谈一下金牌榜,但对于金牌榜,人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有多少金牌,却不知道都是哪些项目、如何赢得的,所以奥运会并不能够给所有的大众提供共同的谈资,但是开幕式则不然,很多人是完完整整的收看了开幕式,并且观看之后内心往往会有一种诉说和宣泄的冲动,于是,人们在交流这一问题时基本不会卡壳。

4、开幕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国家凝聚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展示了中国的笔墨纸砚、文字、戏曲、丝路、礼乐等灿烂的古文明,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繁荣富强,大江南北的繁荣富强、全国人民的安居乐业,这些都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除此之外开幕式中展现的国旗、国歌、国徽几种呈现了国家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以为荣的精神象征,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尊严感、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除此之外,2008年的开幕式还有其不同与以往的意义,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顺利的一年从08年初的南方雪灾,到3·14藏独事件、“毒奶粉”事件再到胶济铁路脱轨、汶川大地震,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幸的一年,是灾难的一年,加之部分不法分子趁机散发谣言,人民中间一度出现恐慌与不安。但开幕式通过其盛大的场面以及对中国巨大成就的展示,使中国人民重新获得了信心,开幕式结束时点燃的奥运火焰更是照亮了中国并不顺利的一年,使中国从灾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以上主要是从受众角度来分析奥运会开幕式效果,因为受众研究已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开幕式的影响,不得不大量讨论其对受众的影响,下面就开幕式其他方面的影响做分析研究。

1、奥运会开幕式使中国得到了一致的国际认可,使张艺谋再次成为焦点同时提高了中央电视台的威望。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大开幕,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好评,这些好评,有对中国政治经济力量的赞叹,有对张艺谋艺术水平之高的震惊,而中国所收看到的开幕式大多是央视直播或者其他电视台转播央视的节目,从而再次提高了中央电视台的威望。开幕式后“很中国”、“很张艺谋”成为流行语。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解说员在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时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简直“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解说员还评论说,开幕式的电视播出效果无与伦比。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由知名导演张艺谋策划的开幕式,处处见巧思,2008名鼓手的倒数计时表演,气势磅礡,由前体操选手李宁在屋顶“漫步”,点燃圣火,再为活动掀高潮。《金融时报》认为,北京奥运开幕式无疑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开幕式,中国足以为此拿下一面金牌;过去没有任何国家,未来也不会有任何国家可以媲美中国政府为奥运投注的人力与投资……

2、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在国外的街头进行了一次观众调查,请外国人谈谈对中国电影的印象。结果,观众比较集中的印象是,人会在天上飞来飞去(指

⑨武打影片的画面),暴力,大辫子,穷困,落后。以前聊天的时候,一个现在在意大利留学的高中同学跟我说,她很郁闷,她在麦当劳打工,人家看她是中国人,总愿意问“是不是你父亲要把你卖给人家当小老婆,所以你跑出来了?”“你在家的时候能吃饱饭吗?”等等,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她的同学有时候也会奇怪的问她“你们国家的房子怎么那么破啊”“你们是不是特别穷”等等,朋友觉得意大利人很自大,也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国际形象如此之差。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基本改变了曾经积贫积弱的面貌,但是,在 ⑨ 《中国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影:暴力 大辫子》2007年7月27 06级传播一班

20063527

华玉杰

许多外国朋友眼中,中国仍然是贫困落后的。据统计,全世界观看开幕式的观众有40亿之巨,这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展示中国现代形象的大好机会,就像美国CNN所说的“开幕式不仅开启了夏季奥运会,更是一个国家寻找世界位置的象征性表达。这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最好的展示。”开幕式不但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还向世人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洛杉矶时报》称:“周五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可谓科技与传统的结合。开幕式上的声像效果,不仅给运动员们鼓劲加油,也是向世界宣布: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正昂首迈入二十一世纪,十三亿人重新迈出成为亚洲支柱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改善中国国际形象的作用之大。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见证了中国外交的辉煌一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布什来了、法国总统萨科奇来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也来了„„这些发达国家的政要们在这一天聚集于北京,而且还有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也共同来为北京奥运会喝彩”。⑩、80多个国家的首脑出席开幕式,刷新出席奥运会开幕式领导人的人数纪录。各国元首与贵宾的到来对中国的外交关系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使中国外交有了一个充分的、大规模的媒介事件历练,借助奥运会这一美好时刻,中国领导人与外国元首还就双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8月7日,胡锦涛会见了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部分外国领导人,在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时,胡锦涛表示,中国和白俄罗斯始终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时,胡锦涛指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哈关系,把中哈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响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对以上几方面做粗略分析,经查阅开幕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再次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

五、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媒介事件成功的原因

作为一个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成功的,下面,对其成功原因做简要分析,以求探索出其成功奥秘并在其他事件上加以运用。

1、奥运会开幕式本身具有重大的价值,这是开幕式成功的内因,也是奥运会成功的根本原因。奥林匹克文化现象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奥林匹克主义代表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向往,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了全球的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环境保护,绿色全球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了全球多层次的互动,使奥运会的意义向纵深延伸,使之成为人们长期在经济、科技、文化多方面、多11层面的交流途径。奥林匹克文化的这些重要意义,使奥运会开幕式也跟着具有了非比寻常的重要性,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被看做是主办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展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缩影,是东道主展现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被中国人视为中国利用自身灿烂文化感染世界、让世界更好的理解中国的绝佳机会。被外国人视为理解中国的大好机会,这使得奥运会开幕式本身有着极大的意义。纵观历史上成功的媒介事件,每一件本身都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弹劾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听证会、萨达科总统的耶路撒冷之行、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皇室婚礼这些事件本身都具有着重大意义,也正是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决定了他们能够具有超级的规模和效应。试想一个地区的运动会开幕式无论媒体事前对其怎样宣传,对其进行什么样的“议程设置”都很难成为“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由此可见,事件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2、大众媒介的重大作用。虽然开幕式本身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离开了媒介,⑩11 全景网,2008年8月9日http://

7、梅笑冰:《节日意义的建立、选择和消解——媒介事件视野中的“春晚”》

8、麻争旗、徐扬《体育直播的文本意义:体育媒介事件的叙事模式》

第四篇:让世界都为之停转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让世界都为之停转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8月8日8时打开电视机,带着好奇的心态想看看张艺谋把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弄成个啥样子,该不会又是满鸟巢都是黄马甲吧?唉,还真别说刚开始还真吓一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玩笑可以成真???怎么这多人在敲打这样多的麻将桌只是因为三缺一?难道真的开幕式的创意就是五十六个民族齐上阵,麻将声阵阵,最后高声齐颂“自摸,杠开,胡了!!”然后让番邦化外之人了解我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麻将。然后再由国家主席宣布奥运会开幕?我开始怀疑自己。好在主播的声音及时传到,这像麻将桌的家伙叫——缶,我脑子里开始快速搜索那个缶,后来想到朱子治家格言中有“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就是古人的一种打击乐器,原来蔺相如强迫秦王击打的就是这一敲一亮的家伙。好吧,随着缶声阵阵,麻将选手,哦,不对,击缶的乐手高声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哈哈,这我得老实承认,这句孔夫子的名言我是没有听清楚,还是从电视字幕上看来的。倒计时的数字逐渐归零,伴随着29个空中礼花大脚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我们走来,中国文化大讲堂开讲。奥运会的文艺表演充满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从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开始到笔墨砚的展示,让人心理充满期待。接下来以卷轴为核心展示舞台上演东方古国的文化饕餮盛宴。山水画、太极,功夫,古筝,京剧,昆曲,飞天,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在展示现代部分主要就是闪亮的人搭建微缩鸟巢了,还有就是一群人在微缩地球上来回奔跑健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的直观标识,另外还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在地球的一极如泣如诉的唱响中国,大意是“我”(中国)和“你”(世界各国当然包括开幕前不久让人揪心被开除后来又‘留校察看”的伊拉克,可能是因为允许人家揩油,又让人家来了,我就不明白,不参加什么劳什子运动会老百姓还不做运动了,不过这对咱中国有利,无论如何这让参加我们做东的大会来了204位客人,这好比万国来朝啊)一起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大家一起来做运动,做得好还发一个牌子,回国凭此领取数额不等的奖金。

印象深刻的有凸显中国文化价值追求的有关“和”字的表演,凸显北京中国活字印刷的元素,让一群立体舞动的字模在上下翻飞翩翩起舞,说老实话,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开始我和我夫人都认为这是电脑控制的,有点类是音响设备上随着音乐上下翻飞的小亮灯;一群身着汉服的古代士子手握竹简高声颂读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事后想来这也许不是汉服士子,而是孔门三千弟子;凸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展现,应该说这些对我们都是很有冲击力的,至于那些番邦化外之人,我想随便哪一点就够让他们琢磨一阵子了〃〃〃

好家伙如此规模的人体行为艺术,如此大规模的焰火释放,够得上数个吉尼斯,难怪老谋子自己说够得上100部满城尽带黄马甲的投入。这也就是在咱中国,外国人想要弄出来先得想上百年,再去发愁如何让这多人不计成本的投入和训练,仅此此次开幕式将成绝响矣。

加油北京,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人!希望这回奥运会开幕式和接下来的精彩的奥运会能成为一扫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晦气的转折点,让中华民族成为堂堂站在世界的一个有尊严有自信有气度的民族。让世界为中国停止转动,那怕这一刻,看看这个古老但正在走向世界的国家和人民,不知道昆曲演员临去秋波那一转,是否能勾魂摄魄也?

第五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之空巢农村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之空巢农村

【背景链接】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参考范文】

这张照片反映的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不是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升级版,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

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农村的照片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而这,不仅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农民与农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几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我们一向视之为根本。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九年锁定“三农”问题。“三农”领域既需面对积累下的老问题,也需解决时代化的新矛盾,任重道远。或许,农村劳动力问题正可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三农”问题解决,让田野更加充满生机。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下载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苑《申论》热点之: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