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篇: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在全球经济基本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借鉴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 ;启示 1 农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的国际经验比较 从1844年世界第一个公认的农业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业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如日本的农协、西班牙的蒙德拉贡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兹合作社等国际知名合作社。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在品牌战略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差别。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法国、美国、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这里,主要就这三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展开分析。(2)日本。日本农协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为主,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推动农协品牌化,在两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一是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日本颁布了一个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业的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规定了1万多个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下发到各个农协严格执行。二是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如日本在新品种推广、农业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如为确保农协资金来源,日本政府提供贷款贴息、无息贷款及农林渔业金库贷款等支持。此外,日本也在税收方面对农协给予政策优惠。(3)法国。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即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等。为了推进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法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目前,法国有4种国家级官方认可的农产品标识认证:原产地命名控制认证、红色标签认证、生物农业标识认证、产品合格证认证;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品牌经营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③政府积极支持,实行了一系列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政策。如一般企业需缴纳赢利后30%的利润税,而合作社免征;④重视科研。法国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将科研成果在社员中推广,并给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来统一质量标准;⑤重视对社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合作社开办各种长短期培训,为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和新技术。2 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启示(1)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经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排除贸易技术壁垒因素,农产品质量无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夯实合作社品牌化的基础。(2)培育合作社文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关键前提。国外的许多合作社品牌之所以发展良好,在于它们重视合作社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把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人文精神等贯穿到农民教育中去。我国有部分合作社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文化根基而无法永续发展。这是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进程中需要重点防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3)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从发达国家的做法看,政府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在投资、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合作社品牌规模偏小,影响力弱。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政策扶持力度。(4)完善合作社立法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凡是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的帮助和指导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合作社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合作社产生160 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品牌保护和发展问题上依然任重道远。3 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战略的主要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①资金约束。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短缺,不利于品牌的打造;②人才约束。合作社普遍缺乏较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品牌运作水平不高;③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不规范。相当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在制度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①政府扶持不利。在扶持上,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况并存,无法有效解决合作社普遍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实际问题;②合作的文化基础薄弱,合作水平低。由于缺少合作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目前的合作教育培训还不能普及。各种合作社大多处于孤立经营的状态,区域性的合作联盟较为少见,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③品牌的保护和淘汰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和农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有的假冒别人品牌,影响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农产品品牌数量过多过滥,形不成品牌优势,浪费了资源。4 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战略(1)明确品牌个性定位,塑造鲜明品牌形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调鲜明的个性,强调特色的品牌,使产品更具个性, 更具有传播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积极引进合作社形象识别体系,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2)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对品牌管理的长远规划工作,加快建立品牌管理机构、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此外,一个品牌要想获得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文化,这是一个品牌实现更大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是品牌的根。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培育一个在顾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亲和力的、满意的品牌,就应该通过品牌传播培育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3)注重品牌整合传播,加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整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 农业合作社把品牌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立合作社旗帜品牌上, 明确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 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社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进行品牌扩张。文化营销就是在农产品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文化营销模式可以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依托当地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合作社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 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4)加强品牌自我保护,科学进行品牌延伸。农业合作社要在品牌设计、注册、宣传、内部管理以及各项品牌运营中加强自我保护, 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延伸。任何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品牌,都离不开其赖以成长的农业背景和农产品土壤。因此,在向其他行业和产品延伸时,合作社必须考虑品牌已经形成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是否符合准备进入的行业和产品的特性。(5)建立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品牌经营形成规模。2006 年11 月全国第一个合作社联合会在浙江温岭成立, 这个名叫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组织总共由76 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由于运行得当,效益明显,不久之后浙江的台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联合会。借助联合会的力量,原本依靠单个合作社无法实现的品牌经营可以因为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得到很好地实现。参考文献: [1]李中华,曹春燕,辛德树.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2008(1).[3]李玲玲.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2).

第二篇:国外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品牌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全方位整合经济与文化资源,以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以强化差异和特色为重点,努力确立社会对品牌的认知和肯定,以寻求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在全球经济基本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是关系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乃至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外农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的经验比较

近年来,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化实施,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如西班牙的蒙德拉贡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兹合作社、日本的农协等国际知名合作社,崛起了一大批如新奇士橙产品、Sunsweet梅脯、Sunmail葡萄等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商标。品牌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社集团。合作社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覆盖面和占有率不断提高。以德国为例,1970年各类农业合作社的销售收入总计为175亿欧元,到2005年上升到359亿欧元,而2006年又比2005年增收24亿欧元。

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在品牌战略实施路径的选择上是有差别的。从世界范围看,法国、美国、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1.法国。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即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小麦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等。为了推进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法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目前,法国有4种国家级官方认可的农产品标识认证:原产地命名控制认证、红色标签认证、生物农业标识认证、产品合格证认证;(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品牌经营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4)政府积极支持,实行了一系列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政策。如一般企业需缴纳盈利后30%的利润税和一定的工资税收,而合作社免征;(5)重视科研。法国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将科研成果在社员中推广,并给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来统一质量标准;(6)重视对社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合作社开办各种长短期培训,为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和新技术。

2.美国。美国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共同销售为主。美国政府为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美国国会于1922年通过了“卡帕――沃尔斯坦德法”,把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对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政府帮助成立了农业信贷合作体系,专门为农场主和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这为合作社品牌培育提供了资本支撑。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设立了农业合作局,专门负责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工作。与法国相似的是,美国也对合作社实行低赋税,并积极开展社员教育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为促进机制创新,在扶持新一代合作社品牌战略实施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日本。日本农协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为主,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推动农协品牌化,在两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一是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日本颁布了一个“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业的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规定了1万多个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下发到各个农协严格执行。二是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如日本在新品种推广、农业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如为确保农协资金来源,日本政府提供贷款贴息、无息贷款及农林渔业金库贷款等支持。此外,日本也在税收方面对农协给予政策优惠。

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启示

1.培育合作社文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关键前提。品牌与文化息息相关,合作社品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文化建设。合作社文化与农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发展,人文精神和公民社会的培育都密不可分。国外的许多合作社品牌之所以发展良好,在于它们重视合作社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把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人文精神等贯穿到农民教育中去。我国有部分合作社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文化根基而无法永续发展。这是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进程中需要重点防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2.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经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排除贸易技术壁垒因素,农产品质量无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夯实合作社品牌化的基础。

3.完善合作社立法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凡是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的帮助和指导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合作社产生160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品牌保护和发展问题上依然任重道远。

4.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从发达国家的做法看,政府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在投资、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合作社品牌规模偏小,影响力弱。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5.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合作社品牌要想永葆生机,就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产生,无疑是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成功典范。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形势,对外部环境转变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终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农业科技进步迅速,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不可逆转,所有这些,都迫使农业专业合作社必须进行组织创新和结构调整。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学习和借鉴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可以直接与国际接轨,少走弯路。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品牌农业的经营对策

针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品牌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如下:

1.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夯实发展品牌农业的基础。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农产品开发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注重从基础抓起,搞好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的科学和生产技术水平。三是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做大基地规模。依托基地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2.积极培育品牌农业发展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法律保护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农业中介组织和专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品牌农业发展培育强大的主体力量。加强对品牌农业战略的宣传,强化各个主体的品牌意识。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虚拟经营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旗舰企业,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弱、小、散、多、乱”的不利现状,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区域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集群。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3.建立品牌农业的激励机制,打造区域优势品牌。一是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建立财政长效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品牌战略发展基金,加大农业创品牌的奖励力度。同时制定有利于品牌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如为了调动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省级以上品牌企业以无形资产出资制度,开展以品牌无形资产为担保的贷款服务,对品牌企业在土地、电力、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予以优先满足,开通对品牌农产品出口的绿色检验通道等。二是深入开展品牌产品评定工作,避免评定过程的多头领导,不断强化农业品牌认证的权威性,这是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的一个重要条件。三是加快品牌整合和传播。各级政府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统一组织进行规范化、公益性的产品宣传,通过开展和参加农业品牌的促销节、文化节、交易会、品尝会等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提升优势产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为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打好基础。

4.优化品牌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品牌经营的环境,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等多领域的社会服务。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使农产品经营主体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增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二是加强对农业品牌的保护工作。要探索建立品牌互认、互保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推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司法威权保护、政府依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要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仿冒驰(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标识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特别注重对具有传统优势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保护。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经营的推进策略

1.明确品牌个性定位,塑造鲜明品牌形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调鲜明的个性,强调特色的品牌,使产品更具个性,更具有传播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应当注意这样三个问题:以产品定位为基础、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以差异化为标准,即应当选择与竞争者不同的品牌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和诉求定位。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积极引进合作社形象识别体系,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可以建立起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一个有魅力的主题词可以让顾客由情感转化为行动。

2.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对品牌管理的长远规划工作,加快建立品牌管理机构、完善品牌管理制度。对于那些规模较大、品牌管理复杂的合作社而言,在管理机构上可借鉴先进企业的做法,设立“品牌经理制”,全面负责品牌管理的有关事项,协调职能部门的品牌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制定品牌管理办法,对品牌的内部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和考核,从而保证品牌质量。同时,还要设立危机管理等品牌事故预案,处理好品牌危机。此外,一个品牌要想获得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文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情感和文化认同,这是一个品牌实现更大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是品牌的根。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培育一个在顾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亲和力的、满意的品牌,就应该通过品牌传播培育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品牌的文化内涵表现为品牌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即品牌所表现的是目标消费群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某种价值,而这种价值就是合作社创造的、赋予品牌的、凸显合作社价值与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3.注重品牌整合传播,加强产品文化营销。一个品牌的成就是由系统营销达成的,而不是依靠单一的传播方式或营销手段。品牌整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品牌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立合作社旗帜品牌上,明确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社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文化营销就是在农产品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文化营销模式可以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依托当地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合作社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塑造合作社品牌的个性特色,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4.加强品牌自我保护,科学进行品牌延伸。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品牌设计、注册、宣传、内部管理以及各项品牌运营中加强自我保护,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时机和方向上。时机是指什么时候该延伸,这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策者对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的形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方向是指适合已成熟品牌延伸的行业和产品。任何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品牌,都离不开其赖以成长的农业背景和农产品土壤。因此,在向其他行业和产品延伸时,合作社必须考虑品牌已经形成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是否符合准备进入的行业和产品的特性。

5.建立合作社联合会,品牌经营形成规模。2006年11月全国第一个合作社联合会在浙江温岭成立,这个名叫“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组织总共由76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由于运行得当,效益明显,不久之后浙江的台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联合会。借助联合会的力量,原本依靠单个合作社无法实现的品牌经营可以因为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得到很好地实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有了法律保障后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看到单纯的数量增长不能掩盖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少、质量安全堪忧的现实。所以我们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战略,以期让更多专业社的产品成为品牌,让更多的农民专业社本身成为品牌。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稿酬事宜

第三篇: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作者:张页维

澳大利亚是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人口稀少的国家,其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但由于其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一、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色

??? 1.粗放与集约并存,土地单产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澳大利亚是个人少地多,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发展农业不是靠人力投入的增加,而是靠土地的增加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及科学管理。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土地面积,2在农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农牧场规模比较大。牧场平均规模约3万hm,每个农牧业劳

2动力负担土地约有1200多hm。在农业用地中,90%左右是粗放的天然牧场经营。因此,与

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澳大利亚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较低的土地产出率却造就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专业化也是澳大利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001—2002,澳大利亚每个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小麦65.0t、大麦34.0t、高粱148.0t、大米3.3t、油料7.8t、糖原料13.0t;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高达63150澳元,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农业商品率高、外向化程度高,农业受国际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少、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小,而农产品的种类多,产量高,因此不得不主要依赖出口,国际市场成为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的主要目标。澳大利亚常年农产品出口量约占农产品产量的75%。2001—2002 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1.5%。因此,澳大利亚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外向型。近年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开发市场,出口产品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欧洲市场转向近邻的亚洲市场。同时,澳大利亚农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当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好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上升幅度就大,否则相反。????3.农业信息化程度高

???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网络电子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需求量、产品种类等信息。自从有了远程网络,越来越多的农民直接做起“出口生意”,减少流通环节,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澳大利亚的网络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 4.家庭农场占多数,呈现向大农场化发展趋势

???? 澳大利亚的农场按其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从事生产的农场,称为“家庭农场”;另一类是由农场主雇工从事生产的农场,大多数农场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一般都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并得到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而且经营也比较灵活。在澳大利亚,按农场的生产规模可分为三种类型:(1)小型农场,经营土地较

22少,一般为150—200hm。(2)中型农场,经营土地一般在300—800hm。(3)大型农场,2经营土地规模在1000hm 或数千公顷,甚至数万公顷。虽然大型农场的比重很小,但占农场

数3%的大农场却占农业用地的3/4。小型农场与中、大型农场相比,相对耗费大、生产成本高、承受风险能力低。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前景不佳的小型农场主放弃土地,改行谋生,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所以,几十年来,澳大利亚的农场逐步呈现出向大农场化集中的趋势。

????5.农业经营由混合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地带明显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为混合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用具规模扩大,农业高度商品化促进了高度专业化,出现了某些工艺专业化,即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某一个环节。这种专业化的出现与自然条件的影响、产品国际化有着密切联系,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地域上也出现了某些特定的作物带和畜牧带,如昆州沿岸的甘蔗带、塔州的苹果带、东南部的小麦带,以及绵羊南移、肉牛北迁的集中趋势。

????6.农业由畜牧业为主向畜牧业、种植业并举发展

????以前,在澳大利亚的农业中,畜牧业长期占主要地位,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6∶4的结构水平,个别年份甚至高达到7∶3。但近30 年来,种植业生产中的小麦,作为农牧业单项产品的总产值和出口值,都超过了以前长期分别居第一、第二位的羊毛和牛肉的总产值和出口值。

??? 7.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农业的产量、产值和效益在提高

??? 澳大利亚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0—1971 的7.0%下降到2001—2002 的3.1%。从就业结构变化来看,农业部门所占社会就业比重也持续下降,1970—1971 下降到8.2%,2001—2002 仅为4.8%。在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上,1979—1980 为40.2%,2001—2002 下降到22.1%。另一方面,尽管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就业总数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但农业本身仍有很大发展,农业的产量、产值、效益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2001—2002 比1980—1981 ,澳大利亚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14 倍,农民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89 倍,农产品出口增长3.88 倍, 比

1969—1970 增长15.66 倍。这就说明,澳大利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是由于农业部门的衰落,而是由于其他产业部门发展更快。澳大利亚许多农产品的产量(特别是其出口量)在世界上一直占据显著地位。因此,农业至今仍然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

二、澳大利亚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成就,不仅取决于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条件,更重要的是与其政府采取卓有成效的农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分不开的。

??? 1.适应国际竞争,改革农业管理体系

??? 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农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和出口面临新的压力。一方面,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大都集中

于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等方面要求得越来越严格,加上欧美等国农业对世界农业出口市场份额的争夺,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澳大利亚进行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基本方向是:面向市场、减少干预、优化服务。市场能运作好的全都交给市场,市场运作不好的政府来做好。

????1996 年,澳大利亚将初级产业与能源部调整为农渔林业部。新成立的农渔林业部,统一协调对农、牧、渔、林业的综合管理,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以及促进农产品出口的需要,强化和增加了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以及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职能。改革后的农业管理体制有两个基本特点:

(1)注意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避免管理职能的交叉、分散、重叠,从体制上确保其农业的竞争力;(2)强化了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农业效益,面向全球市场。既减少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又保护本国农业、服务好农民,努力保持农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份额,是澳大利亚政府关注的焦点。??? 2.不断加强农业的科研、开发和应用

??? 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内容包括从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及其产品保鲜供应等方面。农业科研机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科学研究网络。澳大利亚的旱作农业、育种、畜产品加工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先进的农业科研网络和健全的推广体系,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澳大利亚的农业科研开发工作,主要由州政府承担,约占50%,接下来依次是联邦政府(约占26%)、高等院校(约占14%)和商业企业(约占10%)。这些研究开发工作中有大约30%是受农村研究公司的委托开展的。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 多个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的科研机构共同享用的联合研究中心(CRCS),这些联合研究中心的项目由联邦政府、州府、企业联合资助,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科研人员依托中心的大型研究设施和现代化仪器设备,密切联合、协作攻关,体现了人、财、物的优势集成、功能互补和高效利用,很具有活力。

??? 3.充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 澳大利亚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得益于重视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它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 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的一大职能,就是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澳大利亚的农业教育分为三大类: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培训。国立、州立农学院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对农机推广人员及农业从业者进行培训。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市场机制,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委托不同院校的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

???由于农业区域非常广、农民居住十分分散,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的远程教育。目前,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规模大、层次多、范围广,满足了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

办学形式灵活,服务功能齐全,开放程度高,适应个性学习需要;贴近社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非常支持,在各方面尤其是资金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当大,使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 4.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 澳大利亚政府把产品质量视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法宝。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包括产品品种、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规程、运输储存等方面的标准。

????澳大利亚的农业标准分为强制类标准和非强制类标准。强制类标准实际上就是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技术法规,它是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规范。非强制类标准是由政府委托的或自律性行业协会制定和管理的,并普遍得到社会承认的技术性和管理要求规范,它是澳大利亚农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澳大利亚农业标准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标准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力求量化,有利于准确的检验和测试。由于澳大利亚的农业是外向型农业,其出口的农产品必须达到国际市场规定的标准要求,因此,澳大利亚力求使本国的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保持一致。其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管理,由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 5.发挥农协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社会化服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健全,不仅政府在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而且全国的各级协会(学会)以及行业组织也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澳大利亚农协的宗旨,就是代表、保护和提高其成员的利益,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政策。总之,在澳大利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贸易等服务的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 6.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酸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植被优化和提高;加强资源管理,包括加强土地、水、矿产、森林和其他生态资源的管理。澳大利亚还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其灌溉水的价格正在稳步提高。澳大利亚赋予农渔林业部以资源管理职能,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和改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竞争力。

????7.充分利用WTO 框架下保护农业的空间

????由于澳大利亚农产品大部分需要出口海外,所以,澳大利亚长期以来积极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主张公平贸易和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为了保持本国农业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WTO框架下对农业的保护空间,积极保护和扶植本国的农业发展。在国内支持方面,澳大利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除联邦政府的支持外,各州

都有各自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计划,并安排有必要的资金。另外,澳大利亚对有些产品实施生产补贴,有的产品生产补贴相当高。

???

三、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题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经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断优化政府管理农业的职能和政策,建立灵活的农业市场调节机制,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市场准入方面,探索既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又能最大限度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升我国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 2.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研投入和开发,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 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是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钥匙。澳大利亚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农业科研及推广的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尽快商业化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方向,应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确保基础研究在重要领域的优势,对一般应用性开发研究要大胆推向社会,形成多元化的科研推广体系;在健全有关法律、规章的前提下,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率,满足农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3.建立和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

??? 澳大利亚农业标准化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引导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特色品种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农业生产从工艺流程到最终产品都需要标准化,农业企业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品种规格、提高质量档次、实现优质优价方面,都迫切需要相应的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尽快健全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并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 4.形成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信息网络

???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提示我们:信息网络化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很分散、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对农业发展更显得重要。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改进政府工作方法,要由直接干预转变到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传递上。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各级农业部门对市场信息的服务功能,尽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网络,多渠道传递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相关政策法律信息,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给每个农户,引导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

??? 5.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经营的规模化。这不仅由于澳大利亚人均农用土地等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是澳大利亚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三农”问题突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多地少、农业成本高。所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且在城镇其他产业实现稳定就业,从而不断减少农民,逐步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加快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大力扶持农业,努力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相互协调。

??? 6.充分重视教育对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的作用

??? 澳大利亚农业发达与其农民拥有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农民的良好素质归结于其充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的深度开发以及农民进城实现就业,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我国的现实充分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转移人数的多少与其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农业欠发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较慢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和农民的职业培训,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 7.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澳大利亚在生态环保上,一是政府重视,全民参与;二是法制健全,协调有力;三是长期坚持,效果明显。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因此而随意浪费资源,而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更应如此。在我国,减少对农村的污染,防止土地的沙漠化、贫瘠化、盐碱化,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提高,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进口的检验、检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不仅对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四篇:对房县农业品牌战略的思考

对房县农业品牌战略的思考

农业是主权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山区农业地位特殊,特中更弱,怎样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笔者认为,应面向两大市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从而打造出强势农业,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品牌战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正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从市场上讲,由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市场对农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强烈,原来的生产决定消费已转变为消费决定生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求的提高,使人们更愿意为值得依赖的高质量产品付高价,而无品牌农产品进入市场受到无情排斥。农业品牌战略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品牌战略重要性可概括为:

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性转变。

二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多样化、优质消费为目标,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产品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资源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变,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和打造农业品牌,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四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品牌是无形资产,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房县农业品牌战略基础及现状分析

(一)特色优势凸显,奠定了农业品牌基础。特色孕育品牌,特色蕴含商机。房县农业具有四大特色,为品牌农业奠定了基础。

1、环境优势,奠定绿色品牌基础。房县地处南北气候交汇的秦岭余脉、大巴山余脉和武当山脉之间,全县四周高山拱围,森林茂密,山大人稀,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加之远离工业城市,境内工业很不发达,无“三废”污染,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有利于开发绿色食品,打造绿色品牌。

2、资源优势,奠定珍稀品牌基础。独特的地理区位,独特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房县山区独特生物资源。初步探明的生物资源达2000多种,珍惜资源种类多,门类全,蕴含量大,分布广,可作为食品的香菇、木耳、山野菜、茶叶、绞股蓝、小杂果等武当山珍特有资源,有利于开发打造珍惜品牌。

3、传统产品优势,奠定知名品牌基础。房县的香菇、木耳、黄酒、茶叶、天麻、板栗、核桃等传统农副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香菇、木耳、黄酒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国外市场都闻名遐迩,这些传统产品优势,为房县打造知名品牌奠定了基础。

4、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地域品牌基础。房县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同时亦有秦文化,自秦置房陵县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尧帝之子丹朱、唐中宗(卢陵王)李显等帝王将谪居房县,留下了灿烂的京城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的“卢陵王”、“神农”、“野人”、“武当”等无形文化资产,对打造房陵地域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房县品牌农业方兴未艾,品牌战略实施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效益农业的发展,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把打造农业品牌作为农业工作重点来抓,农产品质量认证得到快速推进,农业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现,品牌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渐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7家企业28个开展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认证品牌总数达到35个,认证规模达7.8万亩、20.2万头(只),认证产量达3万吨,其中:有机品牌6个,认证面积1万亩,认证产量达1000吨;绿色品牌9个,认证面积4.3万亩,认证产量12000吨;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12个,认证规模20.2万头(只)、0.5万亩,认证产量7000吨;无公害产地认证1个,认证面积2万亩,认证产量10000

吨。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7个。“神农绿茶”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神农银剑”牌茶叶获第二、第三届湖北省鄂茶杯第三届金奖、“神农绿茶”牌茶叶获2004年湖北省农业博览会最佳畅销奖、2005年被农业部认证为“有机食品”、“神武山珍”黑木耳获2004年湖北省农特产品金奖的基础上,2005年被湖北省品牌战略会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华盛”牌豆油精被2005年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

2、农产品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通过对香菇、木耳两个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的“房燕”牌和“神武山珍”牌香菇、木耳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坚挺,一直畅销,仅2005年出口创汇就达750万美元。房县茶叶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了绿色、有机茶叶品牌,提高了知名度,提升了竞争力,今年全县茶叶实现了产销两旺,平均单价由原来每斤150元提高到200元。古月香食用油通过产品质量认证,注册商标、产品价格实现翻一翻,由3500元/吨提高到7000元至8000元/吨。

(三)房县品牌农业存在的不足及障碍因素。房县品牌农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效应还未充分显现,还存在不足和障碍:一是品牌不响,有牌无品。我县开展“三品”认证的35个农产品,注册商标的17个农产品中,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知名度的不多,没有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不响;另一方面表现为有牌无品,品牌规模偏少和过于分散的倾向较为普遍,分散经营加工滞后,量少质低,宣传乏力,最终是有样品无商品,有牌无品。二是市场主体太弱,品牌创建后劲不足。创建农业品牌的企业经济实力弱,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注册商标拿到牌子后,创建后劲不足,无力进行品牌保护、扩张、更新。三是推介营销不够,品牌效应低。在农产品包装、宣传、推介上缺乏必要手段,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品流通不畅,仍停留在提篮小卖上,超市销售、配送销售、中介规模大量销售的少,品牌效应未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低。四是农业标准化层次低,实施滞后。五是地域上劣势,房县属大山区,农民素质低,资金短缺,交通信息闭塞、科技落后等因素也影响了品牌农业创建。

三、打造农业品牌,造就强势农业。

农业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房县打造品牌农业,必须突出特色,选准品牌,培植主体,强化标准,加强营销,放大品牌效应,使农业特色优势转化为农业强势,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突出特色,明确品牌农业重点。一是选择优势项目,打造传统品牌。重点抓好香菇、木耳、天麻、房陵黄酒等具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二是选择支柱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围绕粮油产业、药材产业、林业干果产业、食用菌产业、畜牧产业、蔬菜产业、果茶产业几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抓好基地建设,壮大规模,整合资源优势,加速培育知名品牌,做到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以此来推动农业品牌;三是选择强势项目,打造名优特和绿色品牌。依托食用菌、山野菜、茶叶、小杂果、中药材及武当山珍特有资源和我县的生态优势,打造一批名优特品牌和绿色品牌。

(二)培植经营主体,壮大品牌基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一是建立农业品牌激励机制。对创农业品牌和生产销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在资金、税收、出口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有一定基础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本投资开发房县的农产品,参与房县农业品牌建设。三是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整合品牌资源。利用市场手段,通过重组或兼并机制,整合品牌资源,解决弱小企业创品牌后劲不强问题,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农业品牌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应。四是强化服务,创品牌发展良好环境,如简化工商管理手续,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严格执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农产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名牌企业合法权益。

(三)规范标准,增强品牌发展后劲。一是依托科技,保持品牌优势。与科研院校和单位合作研究配套农业技术,优化和整合科技力量,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品牌农业,提高名牌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实施好种子种苗工程,通过“引、繁、推”等办法,提高名牌产品的良种率,从生产源头上保持名牌产品的种质优势,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强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保健性。建立健全完善的农科教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时,重点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二是突出产品更新,保持品牌

活力。注重产品的更新,使产品的技术、包装、风味、品质始终符合消费者消费水平,在众多农产品中占优势地位,保持旺盛的活力。三是规范质量标准,保持品牌信誉。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抓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规范的农业动植物品种标准、种养生产技术标准、加工工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检测程序等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确保名牌农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力度,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环节严格监控产品质量。

(四)营销品牌,放大品牌效益。以实现品牌价值为核心,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加快市场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一是搭建文化平台,进一步深挖房县丰厚的文化底蕴,大打“房陵”、“庐陵王”、“神农”、“野人”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坚持以“特”扬名,以“土”取胜。二是搭建销售平台,培育市场。着眼于国内外两个市场,开拓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促进农产品大流通;着力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力;加快发展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超市销售、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三是搭建宣传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认真组织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招商会,积极利用各类“节、会”推介品牌。通过推介品牌,使品牌发挥最大效益,从而使品牌农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第五篇:国际电子银行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电子银行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金融》2007年第21期

国际电子银行监管的现状分析

在电子银行领域,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原理同一般银行业务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监管机构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目前,许多国家都接受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步骤,并加以本土化,针对本国银行的特点,制定出本国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巴塞尔委员会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新资本协议

2001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这一文件反映了当时对电子银行监管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该文件明确了对电子银行的监管中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要性,并主张电子银行风险控制应纳入银行整体风险控制策略中,注重电子银行服务的持续性、法律和信誉风险的管理和电子银行第三方的管理。

当前影响全球金融界最为深刻的风险管理原则,当属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委员会把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分为三个步骤: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监控风险。评估风险实际包含了风险识别过程,不过,识别风险只是一个最基础的步骤,识别之后,还需要将风险尽可能地量化。经过量化以后,银行的管理层就能够知道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对银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等等。在此基础上,银行的管理层要确定本银行究竟能够忍受多大程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相应的控制措施、制度的采用。监控风险是在系统投入运行、各种措施相继采用之后,通过机器设备的监控,以及人员的内部或者外部稽核,来检测、监控上述措施是否有效,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美国电子银行监管现状

目前,美国的三大主要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备银行(FRB)、货币监理署(OCC)和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监管作为全面风险监管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电子银行方面,美国有如下监管措施:第一,制定了《计算机安全法》、《数字隐私法》、《电子商务加强法》和《银行用户身份认证体系》等法规,实施了ISO/IEC15408-1999和IS017799-2000等信息安全国际标准。第二,监管内容制度化、规范化。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颁布了一整套信息技术检查手册,共涉及12个方面的内容,对监管者、银行机构和信息技术提供商应关注的风险,及如何识别、分析、预警和控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第三,银行业监管信息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同步推进,并做到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第四,监管方式多样化,包括现场检查、非现场分析和评级、技术提供商准入管理、发布IT技术规章和指导、推动外部评级和审计、IT风险信息披露等多种手段。

如其他国家的做法一样,美国也将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本土化,并制定出基本程序。如美国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美国的国民银行,随着大量国民银行采用各种各样的电子技术向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国民银行将与技术有关的风险管理分成了计划、实施、检测与监控三个步骤。

欧洲电子银行监管现状

欧盟对电子银行的监管主要目标有二:第一,提供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

第二,坚持适度审慎和保护消费者的原则。与电子银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电子商务指导》、《远程销售金融服务指导》、《布鲁塞尔公约》和《罗马公约》等。欧盟各国国内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统一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成员国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保持一致,承担认可电子交易合同的义务,并将建立在“注册国和业务发生国”基础上的监管规则,替换为“起始国”规则,以达到增强监管合作、提高监管效率和适时监控网络银行风险的目的。

欧洲对电子银行监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问题,包括银行业的合并与联合、跨境交易活动等;二是安全问题,包括错误操作和数据处理产生的风险、网络被攻击等;三是服务的技术能力;四是随着业务数量和范围扩大而增加的信誉与法律风险。

在具体的规则上,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的观点较有代表性。FSA认为:第一,金融监管的基本准则不能随金融服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电子银行虽然改变了银行业务的媒介方式,但并不意味着过去传统的金融监管基本准则会发生改变,资本充足率和适当的管理层要求,依然适用;第二,保护消费者利益是金融监管的根本所在,但监管机构不能因担心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而限制或阻碍电子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第三,在网络时代,监管当局应努力保持监管的透明度和一致性;第四,监管当局的合作应当加强,以促进信息共享;第五,金融服务媒介仍可能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应留有余地并可进行相应调整。国际电子银行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欧美的法律制度、市场文化等迥异,其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模式有一定的不同。尽管如此,电子银行业务的根本属性决定了这些不同的监管措施中又体现一定的相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银行的安全性和运营的稳定性是电子银行监管的首要目标

由于电子银行交易的虚拟化、交易方式非人格化、运行环境开放等特点,使得电子银行极易受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而电子银行的系统一旦出现差错,导致交易无法进行,对银行的信誉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而电子银行迅速的交易方式又可能造成银行短期内的流动性危机。在现代信息时代,各银行的网络若相互连通的话,这一风险将以极快的速度传染出去,造成整个金融交易系统的瘫痪。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安全框架。为了能够安全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必须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规范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强调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对电子银行监管的重要性

电子银行具有标准化运营的特点,往往是整个银行都使用同一套电子银行的操作系统。这种整体性和惟一性的特点,造成了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在电子银行运营中的极端重要性。错误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不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存有隐患的安全策略、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失误的专利标准选择,对银行来说,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银行的业务战略,在开始提供电子银行交易服务之前,应该对是否希望银行提供此类服务作出明确的战略决策。特别要提出,董事会应该确保电子银行计划与公司战略目标明确地结合起来。并对拟开展的电子银行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建立适当的风险缓释和监控程序,以及按照银行的业务计划和目标不断检查评估电子银行业务的成果。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

尽管在网络时代,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相比较金融机构而言,仍然处于信息的不完备方。同时,在电子银行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有动机利用法律漏洞为自己谋利益。因此,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就成为金融监管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正是因为此,美国才推行所谓的“100美元原则”,即消费者若无明显不当的行为导致其账户发生损失,他最多承担100美元的损失,其余的损失由金融机构承担。

强调对第三方的监管

电子银行的业务延展性较大,业务范围较广,涉及的第三方较多,例如,网络运营商、证券交易商、保险经纪人、网络设备运营商、系统开发商等。而这些第三方如果存在不当行为,也可能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

由于银行日益依赖合伙方和第三方提供服务来履行关键的电子银行职能,银行管理层的直接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为了管理业务外包和其他对第三方依赖所带来的风险,银行必须制定全面的管理程序,此程序应该涵盖合伙人和服务供应商的第三方的业务,其中包括可能对银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包业务的分包合同。

注重对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的管理

声誉风险的直接表现是:外界对银行的未经证实的负面消息导致客户流失、收入减少或被拖入费用高昂的诉讼。总的来说,市场的传言和公众对网上银行的认识都是决定此种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便捷、迅速的交易方式将无限放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对银行来说,管理声誉风险是十分重要的。而法律风险多是由于电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其业务特点、交易方式都与传统银行不同,且其市场交易模式还不成熟。现有法律必然在规范上留下了空白。例如,如果恶意第三方假冒客户名义进行网上银行交易,导致客户利益受损失,银行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系统外包商将其他银行的系统出售给本银行,造成本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权时,如何依法处理版权问题?当网上银行跨境提供产品和服务,应遵守母国还是服务发生地的法律?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网上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即因为合约不履行、诉讼或不利判决导致银行经营受负面影响的风险。

跨国监管

电子银行可以轻易地突破地域限制,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外国银行或者分支机构的电子银行进行监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由本国监管当局对在本国设立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监管,即按“国民对待”的原则,一种是按照“所属国原则”,由母银行所在国的监管当局负责对设在国外的分支机构进行监管。(田强上海银监局)

下载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_国际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2013-05-15 11:23:25 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9期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自然资源贫瘠,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沙漠......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

    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紧密连结的体系。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过数......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卢辞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1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其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不到安徽省的1/3。十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在世......

    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考察情况及启示

    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考察情况及启示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2006年10月11日至31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赵杰副主任率队组织培训班对西班牙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学生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陈安顺 (20104111) 指导教师:王勇完成时......

    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陈小芳 (湖北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要]统一战线通常被列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首,国际统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