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19:0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第一篇: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

陈小芳

(湖北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要]统一战线通常被列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首,国际统一战线是其宝贵的组成部分。伟大的革命先导董必武先生,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对外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几十年过去了,董必武先生的国际统战思想仍然在中国革命思想宝库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面对新时期国际局势和统战工作的新特点,当代中国应积极汲取先辈革命思想中的智慧精华,合理利用国际统一战线,制定外交政策、处理国际问题。

[关键词]董必武;国际统一战线;外交政策;启示

Discussion on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ese Diplomatic Policy of DONG Bi-wu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Thought

CHEN Xiao-fang(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front is usually listed as the first one among the “three magic weapons”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victory, the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is the precious part of it.In lead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cause of the process,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forerunner DONG Bi-wu, had carried on the difficult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to the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work,an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As the decades passed, DONG Bi-wu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thought has been flashing dazzling light In China's revolutionary thought treasure house.In the f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new period, we should actively learn the essence of wisdom from predecessors’ revolutionary thought, reasonably use the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to foreign policy,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issues.Key words: DONG Bi-wu;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Diplomatic policy;enlightenment

一、相关概念

国际统一战线是一种政治联盟,即在世界范围内,由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民族和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

【1】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或联合行动。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除了要团结本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结成统一战线之外,还要取得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一切可以联合的进步势力的支持。

董必武先生作为民主革命与新中国建设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以董老先生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践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他们一方面成功地将国统区各阶级、各民主党派团结起来,打造了坚实的国内统一战线;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在支持正义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统战工作。国际、国内统一战线的统一,标志着董必武先生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得以成熟。这一成熟的国际统战思想贯穿于董必武先生的整个革命生涯,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董老先生的这一思想是贯穿于中国革命进程、经受过历史考验的科学思想,对它进行分析和研究,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董必武的国际统战思想与实践工作

(一)董必武的国际统战思想

董必武先生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非常注重国际统一战线问题。他的国际统战思想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由浅入深,逐步形成的。

首先,在1927年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董必武先生就提出了“两个斗争”的论断。他认为在北伐时期我们的两个任务是“反抗帝国主义”和“排除妥协分子”,清晰地指出“我们在进攻帝国主义的时候,要建立联合战线。”的斗争策略【2】1。这是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的科学认识,这一时期中国的革命已经被卷入世界革命的漩涡之中,中国的内部革命有必要借助于世界进步力量。

其次,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先生的国际统战思想逐渐走向成熟。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订立盟约,国际格局骤然巨变,全世界迅速笼罩在法西斯的阴影中。对此,董必武先生在1941年8月发表的《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一文中表达了他的看法。通过对各国综合实力进行科学对比,具体分析各国在战争中应扮演的角色,他乐观地指出:英、美、中、苏四国的人、财、物综合国力是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若干倍,四大国团结起来对抗德意日一定稳操胜券。中国、苏联分别是反法西斯日本、德国的主力军,英国、美国分别是反法西斯的游动哨、军需部。彻底消灭法西斯的关键在于各国的协同作战。

再次,新中国成立之初,遭遇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进攻,民主革命的果实面临着反革命势力的威胁,党中央提出了组成“国际反帝战线”的主张。董必武先生作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成员,身体力行、积极拥护这一反帝爱国战线,他主张把帝国主义国家内坚持正义、拥护和平的人也联合起来。

(二)董必武的国际统战实践工作

1、争取并促成美军观察组考察延安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日益壮大,国共两党的对抗加强。共产党区域遭遇到国民党势力的经济和军事封锁,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受到极大限制。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

三、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统战新特点

二战以来,独立国家数量迅速增加,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时代主题由战争转为发展。冷战结束后,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传统的敌我对抗观念渐趋淡化,在国际统一战线中很难找到共同的反对对象。国际统一战线中的政治因素逐渐削弱,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和联合反恐行动得以迅速发展。统一战线的组织结构、任务目标与内容、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统战成员复杂化

相对于20世纪前半叶清晰的国际格局,当今的国际统一战线在成员组成方面呈现复杂化的特点。冷战后,各类国家之间基于新的利益关系而重新分化组合。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上升,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发展中国家差距逐步扩大, 新加坡、韩国等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脱颖而出,小部分落后国家政治经济混乱、自然灾害频繁,发展迟滞。

这些经济水平、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国际社会各行为体的诉求千差万别,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诉求的差异性和矛盾的复杂性,是造成国际统一战线内部难以协调的重要原因,不利于传统国际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但是成员复杂化的这一特点客观上又为我们在国际上利用矛盾、获取支持、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提供了开阔的舞台。

(二)统战任务多元化

国际统一战线的最终目标是世界和平、人类发展。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各个主体的具体统战任务是多元化的。纵向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具体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横向上,世界各国、各地区由于客观水平的的差异而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因而在国际统一战线中希望达成的目标也不同。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统战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政治、军事同盟,还将经济、非军事安全、文化和全球治理等内容纳入联盟之中。这种联盟大大扩展了国际统一战线的外延,它既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战线,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领域性的统一战线,为我们多角度、多方面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积极配合美国反恐、支援非洲脱贫建设、与东南亚各国共同发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都是新时期我国对国际统一战线的重大贡献。

(三)统战组织形式松散化

冷战后,我们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反帝、一边倒等稳固的国际统一战线不复存在。世界局势的深刻转变表现为:首先,新旧国际格局处于过渡阶段。短时期之内各战略力量尚未集结为阵线分明的阵营,难以形成稳定的国际统一战线;其次,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国际舞台上,国家联系紧密、地位平等、诉求各异,不利于达成国际统一战线的“大统一”工作目标;再次,国际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平台。战后国际组织势力急速膨胀,他们通过强化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相互协调、纵深合作,使其影响力遍及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国际组织有4000多个,其中非政府组织约占85%的比例【3】。

借助于各类国际组织提供的新的合作途径,国际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再紧紧依赖于政治性结盟,它可以是稳固而强大的,也可以是临时或松散的。我们可以通过广泛参与多边外交,在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等举措,来发展和壮大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

【参考文献】

[1] 乔红光.国际统一战线与中国国防安全战略[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

[2] 陶利江.董必武对国际统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及经验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01)[3] 黄仁国,王卫方.论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03)[4] 程仪.董必武与湖北的初期抗战[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 [5] 萧波,赵志文.董必武统一战线思想形成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 [6] 邓红梅.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同志的统战理论与实践[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02)[7] 朱峰.董必武对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贡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4)[8] 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0] 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第二篇: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20114332何丹天

在经济高速发展,军事力量壮大的今天,国际形势风云激变。在这种充斥着变化的格局下,我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最近,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的归属问题上产生分歧,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受到影响,极大地使两国的关系和交流受挫。

我国在这之前,外交政策一直采用谈判的形式,通过谈判的形式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希望在不影响东亚和平发展的前提下达成协议。我国高层着眼发展,强调和平解决,但菲律宾官方却无视我国的警告和一次又一次的谈判,执意在黄岩岛附近的我国海域进行捕鱼和生产活动。

我国政治高层发现采用劝告和和谈的方式无法使菲律宾方面有有效的回应和积极地行动,所以我国在此之后接连采取军事威慑的手段,在黄岩岛派遣了5艘巡洋舰进行巡航等正常活动。菲律宾方面在听闻后也派出相应的海上舰艇,与中国军队对峙。

在进行军事活动的同时,我国同样采用代表谈判的方式与菲律宾方面进行谈判,共同讨论有关黄岩岛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国一再重申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希望菲律宾方面考虑清楚,适可而止,希望停止菲律宾方面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一切活动。

我国在此次的问题上首先采用的是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说明我们国家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向菲律宾方面说明立场和用意,并且希

望菲律宾能够理解我们的用意,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回应我们的警告和抗议。

但在屡次的谈判和警告无果的情况下,我国果断采取军事手段,想通过军事威慑来使菲律宾停止在黄岩岛的一切活动。

此次问题说明我国在南海的管理和治理方面还需下工夫,而从这件事中反映了我国面临的威胁和困难很多,有很多需要解决,在外部情况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每一个措施和政策都要小心翼翼,尽量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样既保证了我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交环境中,又使得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而茫然的使用军事力量不仅会是我国进入一个很被动的境地,而情况却改变的不尽如人意,因为使用军事力量牵扯的关系和顾虑的问题很多,绝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要使用它,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对于任何后果的承担的觉悟,而使用军事实力却可以有效的对目标实行威慑,解决问题快速而简单,可谓双刃剑。

第三篇: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国外主要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出发重点探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一、国际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计入21世纪之后对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主要有;

1.美国重视学校与家长和学生关系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项“重建教育结构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授权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络机构,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特色。在学校里确定家长听课日、家长访问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作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有关会议等。在班级里还建有“家长顾问组”,学校设立了“家长中心”以借助广大家长的学识资源、发挥家长特殊才能。学校由此还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计划、学校工作、学生情况等等。

2.美国实施创新教育方法

美国学学校是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因此教学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主要有三方面:(1)班级的开放。由于学校非常注意因材施教,实行同步与异步、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通常班级由同龄、同程度学生组成,学习统一课程、教材,得到相对同步的发展。小学,常是一位主教授班级的多种课程与学生管理,每班法定一般不超20人,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办公、上课。(2)课程的开放。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标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决 1 定现代化学生素质,因此,课程体系居于教育体系的核心,学校每学年向中学生提供开设的全部课表,课表包括中学毕业总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课程及编号、内容、难度等。(3)教法的开放。教师重视创设学生愉悦、自主的学习情境,鼓励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重视师与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政府于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了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5)增加高中类型;(6)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文部省经多方论证,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 《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出现了新动向。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制定了 《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为日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学力的培养;注重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三)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

芬兰经过几十年深入持久的改革,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教育制度,其基础教育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综观 20 世纪 90 年代的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教育发展观。80 年代以来芬兰继续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报告,主张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课程观。1994 年,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组,强调课程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3)全面严格的教育评估制度在芬兰,学生从综合学校毕业后,不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中或是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将教育权下放给地方教育当局,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教育目标独立地制定课程和教学方法。(4)基础教育国际化,重视外国语言学习。芬兰是一个双语国家,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除了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另一门国语。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和一些学者提 2 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然后针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情况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一)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重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就成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课程下手。首先,开设思维技法课,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开设创造技法课,通过开设此类课程,引发学生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最后,开设创造性活动课,在这种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考试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学者也一直在提倡学校应该实行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实施起来。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以注重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础上,应该将应试教育逐渐实施起来。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化理论: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应试教育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应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

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不可能提高,随意,师资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从工资和奖励制度上,保证教师待遇

目前,我国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在普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实行奖励制度,即奖励优秀的、鼓励一般的、提高较差的、解雇不称职的。还可以成立优秀教师奖励委员会,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发给奖金。

2.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从根本上抓起。首先,从提高师范生的质量抓起,向教师队伍输送新的有生力量。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师范生的入学要求和严格发放教师资格证书,要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期,规定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与指导。其次,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随之科技的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步,有些教师习惯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处理新教材,有些教师对 3 信教材理解不够,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格外重要。地方可以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校或者学区可以开展讲座,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或是教授来对教师进行指导。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 而不是只注重书本教学。现在的学校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 但并没有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 相反, 学生学习压力小, 学习兴趣得到保护, 没有厌学情绪, 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学校和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及学生兴趣来安排形式多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 手工课、音乐、美术艺术等在学校课程中也备受重视,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适应社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或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 从而形成了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状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埋头苦读, 把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也在未来发展上表现为后劲不足。因此,要注重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是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应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和孩子的道德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成员的社会竞争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也让许多孩子出现了道德偏差,其中诚信缺失成为突出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而且也要在家庭里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能时刻伴着道德成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形成诚信正直、有社会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作的稳定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民因病,残,老,失业所导致的生活困难进行授助的制度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分别是投保资助模式,储蓄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为劳动者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并辅之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措施,以此来构建满足社会 成员需求的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征社会保障的立法作为实施依据;社会保险为强制性,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社会保障对象主要是劳动者及其家属,覆盖面比较大;保险项目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建立政府,个人和单位责任共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助共济;实行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协调的机制.特征: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强调自助.(二)“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公积金加上一定的利息,一并计入个人帐户,专户存储,所享受的待遇在其帐户以内支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已发展为住房医疗在内的制度。特点是:退休金单一,缴费率较高,参保者已无力办理其他保险;参保人自己缴费供养自己制度,使社会保险互助互济性不见了;低薪收入者由于缴费额少,老年生活保障不一定可靠。通货膨胀率提高及社会保障积累部分已用于廉租住房、医疗支出.人们晚年生活保障有一定风险;由于承担较高的雇投保费率,削弱了本国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混合经济制度模式下,由政府推行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等政策以消除失业,贫困和不平等.实 行混合经济;实行充分就业;推行收入分配均 等化;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特点: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以国家为责任主体, ,为全体国民实行全方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项目齐全,高标准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的方法;以及社会保障模式实施效果比较与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经济效应的比较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比较;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较;三是失业率比较;四是生活质量比较

(二)社会保障模式实施效果与分析:第一,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第二,在人均GNP 增长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低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第三,在失业率上,采用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高于采用投保资助模式和储蓄保险模式的国家。

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与总体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一)各国社区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

英国:1补助金着重发给最需要的人2最大限度地减少依赖性 3尽可能简化,易于解释和被人们理解,接受 4体制须适应服务对象,社会保障体制要适应社会习惯,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体制 5减少舞弊和滥用6鼓励树立个人责任感

德国:2003年至2005年,德国用就业促进来代替“失业保险法”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就业促进法主要是对寻找工作的人员进行救助。2005年改革,将待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两者

融为一体,由联邦政府劳工局和地方政府管理社会救济的人员来共同管理。

瑞典:一是削减和控制社会福利支出,紧缩社会保障支出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措施。从80年代末开始,社会民主党政府在健康保险方面、养老金方面、失业方面,推行社会保障支出紧缩政策。二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责任。三是社会福利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调整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放在削减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在改革家庭福利保障上,通过限制领取联邦福利金的福利改革议案。

日本:改革内容:一,2000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将按月工资收取养老保险费改为按年收入收取;设立青年学生保险费补交制度;延长收取养老金保险费的年龄;提高领取保险金年龄;增加政府对养老金的负担。二,根据修改后的健康保险法规定明确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根据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结构性变化采取灵活性对策,构筑经济财政平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国民皆保险;二,在尊重保险人的自立性与自主性的基础上,力求医疗保险制度给付的平等与负担的公平,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一元化管理;三,加强保险人、医疗机构、地方公共团体之间的合作,对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1增收节支,提高效率;2促进就业,支持培训;3增强社会保障的激励作用;4社会保障体系私营化,充分调动民间力量。

(三)综合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情况与总体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合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建立我国多元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多种所有制的不同特点,应建立不同层次标准的,以公积金储蓄为主体,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辅的多元社会保障制度.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储蓄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社会保障的个人负责制,社会保障建立在储蓄的基础上,使得个人利益能充分体现出来.这种个人负责制的公积金制度将会避免福利“大锅饭”的发生,同时又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的功能,解决居民的养老,就业,就医等问题.在我国目前经济不发达,社会保障条件尚有限的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个人负责制尤为重要.并且学习新加坡公积金购买组屋和资本积累的经验,发挥保障资金的住宅建设和国家建设功能.我国住房建设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公积金储蓄,可以筹措到大笔资金,加快住宅建设,扩大房源,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学习各国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作法,为我国社会保障提供足够的资金.我们应发挥各种积极性,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共同分担保障资金,并逐步形成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为主,国家为补充的资金结构.借鉴各国社会保障立法,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我们应将社会保障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总之,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尽快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参考文献:1.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M].北京:天津出版社,2001

2.丁开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章桂琳,彭润金.七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曾宪影.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M].江苏社会科学,2006(6)

5.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展望[M].经济研究参考,2009(6)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修改)

常州大学

成人大专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

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012(市区)

专业名称

会计学

导师姓名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摘要:在各国众多的税收中,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深受各国学者的重视,因而具备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在我国也已经开征很久了,而且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事实证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一些问题,它的存在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挥出财政功能和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对比之下,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就比较健全完善了,因而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讲诉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设立以及发展的过程,揭示出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与各国之间所得税制度的分析比较,得出了外国税制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启示与借鉴;比较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收入分配出现了严重的不均现象,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因而本应具备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足之处就显现出来了,针对这个现象,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做了一些研究讨论,对存在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问题也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我国目前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而言,其不单单在组织财政收入以及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发挥的功能不明显,而且对于我国税制结构以及税制要素的设计也存在着不公平的引导。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立以及发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随后确立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在1980年才正式诞生,也就是说,建国后的着三十多年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不存在的,而且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确立,也是源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来到我国,在我国也取得了个人收入,而我国公民在外国工作、投资等取得收入是要交给外国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因而对等的情况下,对在我国工作的外籍人士也该收取相应的个人所得税,这样才有益于我国的基本权益,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老百姓们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因而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也势在必行。

针对有外籍人员在我国投资、工作等,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规定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这样在与各国经济交往中才能合理地实施我国的税收管辖权。另外对于我国个体工商户收入出现的税负不公平的现象,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以新的规定消除了税负不公平的现象。在1986年,国务院针对改革开放后个体收入的急剧上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因而时至今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就是由以上的三个部分组成,然而随着如今经济的发展,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个人所得税的内容根本满足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而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我国之前的三个所得税税法合并成为了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且于1994年1月1日颁布了新的税法《中华人民个人所得税法》,新的税法在内容上做了精减,使之更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将个人所得税制度变得更加健全完善,国务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在构成要素上作了六次修改,修改之后的成稿就是于2011年6月3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目前实行的税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实行的税制模式是分类税制,纳税人由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组成,应税所得具体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十一项。

在税率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对于工资收入、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所得等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对于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在费用扣除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的是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虽然执行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扣除的标准比较低,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家庭的存在,为了照顾他们,《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了若干个人所得税减免税政策。

这也是鼓励特定的纳税人对特殊家庭人群的照顾。

在征管方式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的是支付单位代扣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实行代扣代缴的一般是工作收入、劳务报酬、稿酬、利息股息红利等,实行申报纳税的一般是那些年薪在十二万元以上、取得两处或两处以上工作薪金的、取得国外收入的纳税人等。3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从我国建国初期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就一直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也就是按照应该交税的项目进行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虽然这其中有一些是用综合计算的方式来计税的,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属于分类所得税的范畴。从分类所得税模式的特征来看,对于不同的所得项目采取的是不同的税率以及费用扣费的标准,然后再分别计算应纳税款,其实这样的特征没有从实质上考虑到纳税人的综合负担能力,而且从我国十一个征税项目上来看,我国之所以采取分类所得税制度的模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待提高,而且也是因为我国的居民在纳税上的意识不强。随着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收入的渠道变多,个人收入也在不断增多,因而分类所得税制度的存在明显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一方面,从功能上来说,我国采取分类所得税制度的模式在如今市场体制中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出对个人收入调节的功能了。对于如今个体收入来源及渠道的增多而采取的不同的征收标准,其实根本不能正真地将纳税人的纳税实力体现出来,因而也造成了那些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用或较少纳税,而那些收入相对集中但收入较低的人却要缴纳法定的高税收,这样对于纳税人所该尽到的纳税义务就存在不公平性,而且从这种纳税制度的效率上来看,特别容易造成收入被分解。、多次扣除的结果,因而也出现了逃税漏税的现象。

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采取的分类所得税制度缺乏相应的弹性,不能随着经济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自然也适应不了经济的发展,就拿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宽免、扣除额以及税率级局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就分类所得税制度采取的对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收入来源所按照的不同征收标准来看,也不可能消除税负不均的现象。4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际间的比较和分析

1)各国课税模式之间的比较及分析。就目前现阶段来看,国际上众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大都是以综合所得税制度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度为主的,只有少数国家实行的是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度,而这其中就包括我国。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度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度的众多国家中,美国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度的代表性国家,而且美国的制度也是被国际上普遍认可为最为健全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宽税基,宽税基对于种类繁多的收入收取的数额可大可小,因而采取的征税方式就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方式有效实行的前提是公民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纳税意识,同时也该配以严格的监督制度以及对偷税漏税等行为的处罚制度。

英国是由早先的分类所得税制度转变成如今的综合所得税制度的,在对于预缴税款上面仍然采取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度的方式,对于实际的税费收取是按照各类所得税在扣除费用后按照税率来扣缴,对于的应交纳税则是在总所得扣除费用上通过累进税率来综合计算,然而在于之前预缴的税款相对比,多退少补。

2)各国税率之间的比较。从个人所得税在各国设立以来,税率从低到高,不断变化,最高边际税率也不断的增加。

日本在1983年实行十九级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的税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后到1990年代,税率级次变低了,最高边际税率也变小了,一直到1999年,日本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减少到了四级,最高的税率便只剩百分之三十七。

英国从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间,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次从十一级降到四级,最高边际税率也由百分之八十三降到百分之四十,最低税率从百分之二十五降到百分之十。后到2010年,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级次为四级,高税率也新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3)各国扣除标准之间的比较。美国在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上是除了扣除所该支付的费用外,还根据不同的家庭扣除不同的生计费,在同等收入条件下,对于有孩子和没孩子的家庭,所收的税款是不一样的。另外美国对费用的扣除实行的是指数化,所谓指数化,就是每年扣除的标准是按照物价的指数来决定的,这就避免了通货膨胀下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像英国和日本,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也都是考虑到家庭的因素。

4)各国税收征管之间的比较。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税收征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度这一情况,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比较低下,与外国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才实行了三十多年,相对外国几百年的历史,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欠缺的还比较多,因而居民的纳税意识也不是太强。

美国的税收征管是将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一边个人所得税是由收入支付方代扣代缴,另一边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在每一年初前,对他一年的总所得进行估算,根据估算的总所得再进行申报,然后分四次进行预缴税款,到年终时,将实际缴纳的税款与预缴的相对比,多退少补。这种方式既不耽误国家收税,也能保证税收的公平。在对于公民的征管上,每一个纳税人都有自己相应的社会保险号,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保险号来查阅到美国纳税义务人的具体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审查其申报的税款的真实可靠性,对于发现逃税漏税的行为将处以严重的惩罚。英国在对纳税人的监控上采取的是统一的纳税代码,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5 个人所得税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1)针对混合税制。首先我国应该将十一种税收项目进行重新分类,具体的可以依据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个体工商户经营、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稿酬等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非经常性如利息股息红利、财产转让、偶然所得等非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其次对于合并征收的部分有纳税人自己申报预缴税款,对于单独征收的部分则通过支付单位代扣代缴。在年终时,计算所有的税款,对于之前已经缴纳和代扣代缴的部分相对比,多退少补。

2)针对综合税制。在费用扣除方面,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做法。在进行申报的时候,可以先扣费获得收入的有关费用,然后来确定所得税,再然后将所有的所得税进行汇总后再进行综合的费用扣除。另外对于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纳税申报人在费用扣除的标准上要有一定的差别,具体的可以表现在扣除额以及宽免额上面。对于不同的家庭也要采取不同的扣费标准,可以采取分项扣除,而最为人性化的标准则是在众多标准中可以选取扣除最大者进行扣除,这样即使对纳税人的充分理解,也使得扣除额的标准越来越合理化。纳税

人的纳税意识会更强,从而也减轻了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最后对于一些固定数额的扣除标准,如果在发生通货膨胀等经济情况下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3)针对税收的征管。就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来看,工资薪金适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的边际税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在世界各国税收中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报道,我国居民的税收压力排名世界第三。因而我国应当适当的降低税收征管上的压力。这样既能减少逃税漏税现象的发生,还能减轻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税率方面,可以采取比例税率,这样也方便于计算税款和征收税款。在申报阶段,可以采取超额累进税率和综合扣除费用这两种方式。这样既不影响国家的税收,还能避免税收的不公平现象。

总而言之,与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使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多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可取的地方,从混合税制、综合税制以及税收征管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健全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参考文献

[1] 刘尚希.按家庭征个人所得税会更公平吗?——兼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J].涉外税务.2012(10)

[2] 高培勇.迈出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脚步[J].中国财政.2011(18)

[3] 孙钢.试析税收对我国收入分配的调节[J].税务研究.2011(03)[4] 史耀斌.结构调整与税制改革[J].中国财政.2010(09)

[5] 孙钢.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进展:“快板”还是“慢板”[J].税务研究.2010(03)

[6] 史耀斌.科学认识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关系[J].中国财政.2009(11)[7] 卜祥来,夏宏伟.从OECD国家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看我国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09(01)

[8] 史耀斌.充分发挥CFO作用 促进税收改革和发展[J].新理财.2008(05)[9] 史耀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在财政部司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轮训班上的交流发言[J].经济研究参考.2008(01)

[10] 张文春.全球性税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J].经济经纬.2006(06)[11] 解学智主编.个人所得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12] 夏琛舸著.所得税的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13](美)亨瑞·J.艾伦(HenryJ.Aaron),(美)威廉姆·G.盖尔(WilliamG.Gale)主编,郭庆旺,刘茜译.美国税制改革的经济影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4] 刘军,郭庆旺主编.世界性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5](美)凯文·E.墨菲(KevinE.Murphy),(美)马克·希金斯(MarkHiggins)著,解学智等译.美国联邦税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16](比)普拉斯切特(Plasschaert,SylvainR.F.)著,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对所得的分类、综合及二元课税模式[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

下载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董必武国际统战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