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
[新华网]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李长春出席。[11-07 08:55]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新华通讯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1-07 09:30]
[何平]请坐下![11-07 09:31]
[何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新华社建社80周年。[11-07 09:32]
[何平]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领导同志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11-07 09:33]
[何平]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中央有关部委、中央新闻单位及驻京各媒体机构负责同志,曾在新华社工作过的其他单位的领导同志,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外国驻华使节和境外媒体机构驻京代表等有关人士。我代表新华社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11-07 09:33]
[何平]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之际,世界多国政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国际主流媒体负责人共发来160多封贺信贺电,对新华社建社80周年表示祝贺。国内各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等有关单位、媒体机构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在此,我代表新华社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11-07 09:34]
[何平]首先,请新华社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闵凡路同志发言。[11-07 09:34]
[新华社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闵凡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在纪念新华社建社80周年的隆重庆典上,我有幸代表新华社38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讲几句话,表达我们的心情和祝愿。[11-07 09:35]
[闵凡路]80年前的今天,1931年11月7日,在“红都”江西瑞金,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了。从此,党的新闻事业中有了一支坚强的力量。在风雨与阳光交织、苦难与辉煌同在的80年历史征程上,几代新华人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使新华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茅屋-马背”通讯社,发展成为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全媒体机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11-07 09:36]
[闵凡路]在各个历史时期,新华社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从不间断、卓有成效地向中国和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屈奋斗的信息,传播中国和平崛起的故事,传播世界各国战和兴衰、挫折进步的新闻,帮助中国人民认清解放的道路、发展的前景、世界的走势,促进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发展不懈奋斗的坚定意志和辉煌成就。因此,新华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世界众多媒体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1-07 09:37]
[闵凡路]新华社今天依然健在的老同志中,不少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的洗礼,更多的是在新中国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中默默奉献。这些老新华人见证了新华社事业的曲折与发展,品尝过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把青春、热血、智慧和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新华社的名字,与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深深怀念那些为新华社事业英勇捐躯的烈士,深深怀念那些把一生献给新华社却未能看到今日盛况的战友。[11-07 09:38]
[闵凡路]我是1957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到新华社这个大家庭的,从事过翻译、编辑、记者和业务领导工作。在5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在新华园温馨的集体里,受到教育和熏陶,使我深刻认识新华社的光荣传统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在遭遇困难挫折的年代里,还是在事业大步前进的新时期,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高举旗帜、坚持真理、心系人民、深入实际,不怕苦、不怕累、不动摇、不保守,开创出今天这样令世人钦羡的升腾局面。我们为自己作为新华人而感到无比荣耀与自豪。[11-07 09:39]
[闵凡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新华社的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希望新一代新华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团结一心、不辱使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鼓浪、助威呐喊,用新的业绩创造新华社事业新的辉煌![11-07 09:40]
[何平]下面,请新华社青年职工代表张旭东同志发言。[11-07 09:40]
[新华社青年职工代表 张旭东]尊敬的各位领导,前辈们、同仁们:大家好!当金秋的红叶点染京城、丰收的甜美溢满神州,我们迎来了新华社80华诞的喜庆日子。作为一名青年记者,请允许我代表新华社5000多名青年同志深情地说一声:生日快乐![11-07 09:41]
[张旭东]80年光荣,80年梦想。此时此刻,我们为新华社走过的辉煌历程感到格外振奋--从瑞金的四五间土屋到延安清凉山的两三排窑洞,再到北京宣武门西大街117米高的现代化新闻大厦,昔日诞生于战火中的红中社,今天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全媒体机构。[11-07 09:42]
[张旭东]80年追求,80年奋斗。此时此刻,我们向为新华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新华人致以崇高敬意--你们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采访作风,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你们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职业精神,时刻感召着我们为打造精品力作而不懈追求。[11-07 09:42]
[张旭东]80年拼搏,80年奉献。此时此刻,我们无限缅怀在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150多位新华社英烈--这些可亲可敬的优秀新华儿女无私无畏、英名不朽,激励着我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前赴后继、奋勇开拓。[11-07 09:42]
[张旭东]穿越时空,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新华人用理想和信念绘就恢弘的历史画卷,用激情和青春奏响壮美的时代华章,用智慧和勇气续写不朽的世纪传奇,凝结成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成为新一代新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11-07 09:43]
[张旭东]传承精神之火,奋斗永不停息。[11-07 09:44]
[张旭东]历史正翻开新的一页--环顾中国,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放眼全球,世界发展格局大变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时代为新华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也赋予我们庄严的使命。[11-07 09:44]
[张旭东]当前,新华社已步入全面推进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社党组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人人奋勇争先的新局面。无论是在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中,还是在汶川特大地震、日本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新华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践行新华精神。我也曾多次参加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在汶川特大地震余震频发时、在玉树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在深夜翻越腊子口天险奔赴舟曲的途中„„我和一起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真切体会着新华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到新华精神的无穷力量![11-07 09:44]
[张旭东]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新一代新华人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新华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让新华社事业永葆青春,让新华精神永放光芒![11-07 09:45]
[张旭东]弘扬新华精神,就要秉承老一辈新华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全心全意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弘扬新华精神,就要发扬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严谨作风,到基层、接地气、听民声、讲真话,采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弘扬新华精神,就要胸怀理想信念、燃烧火热激情,发挥青年人在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拓展新媒体业态方面的优势,努力把新华社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11-07 09:46]
[张旭东]青年兴则新华兴,青年强则新华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社党组的领导下,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新华社事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拼搏不息、奋斗不止!谢谢大家![11-07 09:46]
[何平]现在,请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致辞。[11-07 09:46]
[新华社社长 李从军]尊敬的长春同志、建敏、马凯、奎元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11-07 09:47]
[李从军]80年前的今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自诞生以来,新华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职责,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1-07 09:48]
[李从军]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大力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广泛报道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及时把最新消息报告党中央,成为党指挥革命斗争的重要信息渠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制度,充分报道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成就,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澎湃激情;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勇立时代潮头,生动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宣传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充分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主旋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11-07 09:49]
[李从军]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宗旨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牢固根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群众、赞美群众、激励群众,充分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活力。一代代新华社记者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采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名篇精品,推出了雷锋、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方永刚、王顺友、沈浩、郭明义等一大批受人敬仰的典型人物,忠实履行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充分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1-07 09:50]
[李从军]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敬业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神圣职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自己,以一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锻造自己,恪尽职守、忘我奉献,创造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从为党的新闻事业英勇捐躯的红中社早期负责人周以栗,到被敌人残酷杀害也绝不说出党的秘密的叶邦瑾,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中壮烈牺牲的沈建图,到在贝尔格莱德坚守报道一线付出生命的邵云环„„150多位先烈用生命诠释了新华人崇高的敬业精神。近年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一批批新华社记者克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突进现场、坚守一线,向全世界发出大量报道,以英勇的壮举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以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敬重,他们是新时期践行敬业意识的楷模,是新华社的光荣和骄傲。[11-07 09:52]
[李从军]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不竭动力,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传媒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弘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新华社事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文字报道为主,到构建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全方位报道格局;从传统通讯社业务为主,到打造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全媒体业态;从立足国内为主,到建设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不断拓展海外阵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11-07 09:54]
[李从军]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发展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途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筚路蓝缕、奋力开拓、永不止步。从瑞金时期仅有两三个人、一部半电台的“茅屋-马背通讯社”,到拥有1万多人、162个驻外机构、采集网络遍布全球、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多语种、多媒体、多终端全媒体机构,新华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业务内容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自信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媒体舞台中央。[11-07 09:55]
[李从军]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在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中凝聚、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新华社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经过80年的实践和发展,新华精神业已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镌刻在新华人心扉间、融化在新华人血液中最闪光的特质,感召和鼓舞着新华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华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华精神,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推动“三个拓展”,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着力提高质量、提高素质、提高效益,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基本建成全媒体架构,形成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格局,初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11-07 09:57]
[李从军]同志们、朋友们![11-07 09:57]
[李从军]回顾新华社80年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新华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审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同志曾先后担任过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1955年,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95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新华社要向着世界大的通讯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人帮”重新工作后,他又视察新华社并作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新华社作了“努力学习,深入实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2008年9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作出重要批示:“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创新体制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高素质队伍、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今天,长春同志出席纪念大会,并代表中央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11-07 10:00]
[李从军]当前,新华社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拥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事业科学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11-07 10:00]
[李从军]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践行群众观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11-07 10:00]
[李从军]我们要继承发扬新华社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追求卓越、搏击一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行职责,以勇于变革、不断超越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扎实的作风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书写崭新篇章。[11-07 10:01]
[李从军]我们要积极顺应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更加健全的现代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更加成熟的全媒体业态,全力培育更加强大的支柱性产业,不断增强新华社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力量发挥应有作用。[11-07 10:02]
[李从军]我们要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实施“阵地前移”战略,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华社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传播能力,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多共赢、更大包容、更强责任的国际舆论传播新秩序。[11-07 10:02]
[李从军]我们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职业化建设,着力造就一批传媒领域各个专业的杰出人才、领军人物,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队伍。[11-07 10:02]
[李从军]同志们、朋友们![11-07 10:03]
[李从军]在悠悠历史长河中,80年只是短暂一瞬;在砥砺奋进征程中,80年已然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社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新华社8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努力开创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11-07 10:04]
[何平]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长春同志作重要讲话。[11-07 10:04]
[新华网]李长春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1-07 10:30]
[何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刚才,长春同志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华社8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并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内容重要,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指导性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按照长春同志提出的六点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好地担负起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责使命,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在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发挥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而努力奋斗!纪念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11-07 10:40]
第二篇:在九三学社建社7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
在九三学社建社7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今天,九三学社xx市委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九三学社成立七十周年。我和社省委的有关同志应邀来参加会议,与大家一同庆祝我们党派自己的节日,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在这喜庆的美好日子里,xxx书记、xx主席等领导代表中共xx市委、市政协,还有各兄弟党派、工商联的领导出席会议指导,与我们共同庆祝九三学社的七十华诞,更让我深受感动!每次踏上xx这片土地,我最感到振奋的是中共xx市委对党派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是那种党派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支持的民主政治气氛;我最感到欣慰的是九三xx市委每一位社员对社组织深厚真挚的热爱,是每一位社员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所焕发出来的激情与活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九三学社xx省委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九三学社工作的中共xx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其他兄弟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xx市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全体社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70年的岁月,既是一部九三学社成长、发展的编年史,更是一幅渐次展开的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绚丽长卷。解放战争期间,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不仅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战线的知识分子为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和发
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参政党职能方面拓展了新领域,走出了新路子,开创了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参政党的巨大优势和积极作用。
九三xx市委在中共xx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参政议政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切实地履行了参政党职能。针对xx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建议有价值,对策有实效,受到了中共xx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为xx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服务工作亮点纷呈,锻造了“九xx合作”名片,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队伍建设凸显特色,为合作共事提供了人才保证,为xx的加速赶超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共xx市委对民主党派确实是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同时也证明了xx的各级社组织在组织建设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九三学社xx市委所做的这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社省委是给予高度肯定的,我也感到欣慰和满意。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九三学社建社七十周年,不仅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社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亲密合作的光辉历程,更是为了使我社优良传统能够在新时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在此,我代表社省委对九三xx市的各级组织和广
大社员提几点希望:
一、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
“疾风知劲草”。革命战争年代,判断一个人是否合格,需要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当前,信息爆炸、思想多元,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活跃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不少。总书记强调,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说的主要是道路和方向的问题。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组织,九三社员作为参政党成员,要坚决做到思想上有定力,行动上有自信。韩启德主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九三学社的立社之本、生命线和灵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学习老一辈九三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追求进步的高尚品格,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更要学习他们坚持多党合作制度,传承九三学社优良传统的思想风范;要坚定不移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时代主题,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二、以实施“人才强社”战略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资源。九三学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社员弱,则九
三弱;社员强,则九三强。不断提升社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调动社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九三学社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是九三学社永葆青春、充满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要树立“人才兴社、人才强社”发展理念,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聚拢人才、使用人才;要重视发挥社员的主体性作用,让更多的社员通过座谈会、社情民意、考察调研和提案建议等各种渠道和平台展示聪明才智,为更多社员积极参政议政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因地制宜创新活动载体、内容和形式,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活动亮点和品牌,鼓励基层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校地合作,推动基层组织与街道、社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发展,以切实的履职行为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民主党派工作的主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不能凭空而论,只有做到调查研究、知情明政才有发言权。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就要将国事天下事揣在心里,时候关注社稷苍生。既要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更要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单位创佳绩、作贡献。一要发挥好建
言献策、服务发展的“助推”作用。始终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和中共xx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努力建务实之言、献有用之策、助发展之力。二要切实发挥好参政议政、收集社情民意的“触角”作用。为党委、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帮解民困”等提供信息参谋服务。三要发挥好助推单位发展的“主体”作用。要继续紧紧依靠所在单位中共党委、行政的领导和支持,扎实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全部的聪明才智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展现我们九三学社社员的良好形象。
四、以发挥自身优势为特色,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工作 社会服务是实现“参政党自身建设现代化,以体现其政治性、政党性、人民性”重要的实践平台,又是改善民生、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凝聚民心、树立党派和新阶层人士形象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阶段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不但要求我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积极与党和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与人民群众相知、相行;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社会服务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效果,为改善社会环境砥砺前行。希望社xx市委始终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要坚持不懈地锻造“九xx合作”品牌,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积极参与“四同创建”工作,努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扩大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力;要带着感情开
展“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帮助贫困农户家庭孩子就学就业,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党派的一份力量,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同志们,回眸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念,锐意创新,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前辈的当代九三学社社员,努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同志们、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三篇: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7日)
李长春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新华社迎来了建社8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为新华社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新华社事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也借此机会,向全国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新华社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红色苏区创办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与党和人民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80年的辉煌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还是遇到暂时困难,新华社都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8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华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反映海内外各领域新闻信息,向全世界广泛传播中国声音,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业绩、创造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80年来,新华社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同时,自身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传播能力日益增强,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华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推动由传统新闻采编播发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法人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不断完善内容、媒介、产业和组织形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正阔步向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迈进。
80年来,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谱写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壮丽篇章,充分展现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顽强作风,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前沿战场,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无论是在人迹罕至的边陲哨卡,还是在贫困落后的山乡僻壤;无论是在国内救灾抢险的第一线,还是在国际重大事件的最前方„„哪里有重要新闻,哪里有鲜活素材,哪里就有新华社记者的身影,哪里就有新华社的声音。实践证明,新华社广大新闻工作者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坚强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优秀队伍。你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智慧和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希望新华社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上有新提升,在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上有新成效,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上有新进展,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事业科学发展上有新突破,努力建设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媒体,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希望新华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在新闻战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全会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排头兵。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组织好专题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带动全社干部职工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宣传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任务、重大举措,宣传社会各界对全会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宣传一批文化改革发展的好典型,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部署上来。要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开设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深度报道、通讯综述、言论评论和理论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宣传报道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是增强新闻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正确导向是新闻的灵魂,是增强新闻媒体指导性和权威性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真实准确报道新闻,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关系人民根本利益、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新华社作为中央重要新闻媒体和国家的“消息总汇”,处在新闻舆论领域的最前沿,在舆论引导方面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立足本国国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进行的成功探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团结奋斗。要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微观真实与总体真实的辩证关系,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多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好新华社宣传报道的强大优势,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宣传党的主张与通达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把引导社会热点与疏导公众情绪结合起来、把搞好舆论监督与弘扬社会正气结合起来,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宣传好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把群众利益安排讲明白,把现实困难讲清楚,把解决问题的前景讲充分,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要充分发挥好内参报道的独特作用,为党和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充分利用新华社
采编网络遍布各地的优势,充分发挥新华社反应快捷、机动高效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努力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海内外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抢占舆论引导主动权和制高点。要发挥新华社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通过专题集成、背景链接、在线访谈、跟帖讨论等多种方式,在网上进行传播,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践行“走转改”,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工作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新华社历来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一代代新华人在与群众和实践的结合中,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树立了新华社的良好形象。这是新华社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形势下做好新华社工作的力量源泉。希望新华社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自觉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则,贯穿到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与群众和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要把坚持“三贴近”原则与当前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在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增进对国情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推出更多受众喜爱和欢迎的专题专栏,采写更多生动反映基层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基层干部坚持勤政为民的鲜活报道,组织更多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言论评论,充分反映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要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清新朴实的文风,善于学习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努力形成既权威庄重又生动活泼的风格特色,让人民群众真正愿意看、看得懂。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当今世界,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正在引发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和全球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世界主要通讯社都把大力加强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新华社要在世界通讯社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准确把握现代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敏锐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新闻传播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步伐,实现由传统新闻传播向现代多媒体传播转变。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造传统媒体,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努力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要创新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发挥整体实力强、驻外记者多、新闻采编播发快的优势,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作出应有贡献。要创新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方式方法,多深入国际新闻事件第一线,多采写现场报道,多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和语言,多发出权威声音,既体现我们的观点又表达共同的关切,不断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使中国的文字、图片、图像、声音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要大力加强新华网建设,增强盘古搜索在网民中的吸引力,拓展手机短信、手机报业务,努力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要积极推进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建设,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增加新闻采集量,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新华社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新华社作为党和国家重要新闻传媒机构,既肩负着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任务,也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要深化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运行效率。要坚持新闻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积极稳妥推进新华社所属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加快发行体制改革,创新适应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等社属重点文化传媒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合格市场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努力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传媒机构。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六,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锐意进取、作风严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新华社作为新闻事业的“国家队”,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新华社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要加强新华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加快新华社新闻采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方式,着力培养一批知识广博、业务精通、深受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一批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一批既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熟练掌握外语和对外报道技巧、适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全面推进新华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继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编辑记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作为国家通讯社采编人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扎实的工作成绩,在全国新闻战线树立标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国际上树立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赢得同行的尊重。
同志们!党和国家事业已经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加光荣艰巨。希望新华社全体同志与全国新闻工作者一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谱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第四篇:在纪念建团80周年
在纪念建团80周年
地直大中专院校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共青团酒泉地委书记雒兴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八十周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激励广大青年坚定信念、发奋学习、锐意创新、自觉奉献,提高道德素质,由团地委主办、酒泉卫校和酒泉体校承办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演讲比赛今天如期在贵校举行,在此,我代表共青团酒泉地委,对各位领导的光临和青年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对承办这次活动的地区卫校、地区体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一九二二年五月五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回顾共青团80年的光辉历史,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到处记载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裕,舍身忘死、英勇奋斗、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发时期,共青团都能带领广大青年站在时代的最前列,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大旗,勇敢地担负起党交给的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始终坚持以共产主义、革命理想教育青年,在为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五四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80年,是推进中国社会波澜壮阔向前发展的八十年,是继承和发展五四精神的八十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八十年。
今天,我们纪念建团八十周年,重温“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经验,目的就是要我们青年一代,了解共青团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远紧跟党前进,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和酒泉大发展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和人生篇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刻苦功读,发愤学习,带头钻研科技、文化、法律和经济知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多种道德实践活动,系统培养和训练大家的日常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今天组织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演讲比赛,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举行的,相信同学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自己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最后,祝比赛圆满成功,祝各位选手都能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李从军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李从军在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继承传统 砥砺奋进
努力开创新华社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
(2011年11月7日)
尊敬的长春同志、建敏、马凯、奎元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80年前的今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自诞生以来,新华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职责,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大力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广泛报道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及时把最新消息报告党中央,成为党指挥革命斗争的重要信息渠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制度,充分报道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大成就,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澎湃激情;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勇立时代潮头,生动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宣传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充分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主旋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宗旨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牢固根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群众、赞美群众、激励群众,充分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活力。一代代新华社记者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采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名篇精品,推出了雷锋、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方永刚、王顺友、沈浩、郭明义等一大批受人敬仰的典型人物,忠实履行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充分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敬业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神圣职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自己,以一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锻造自己,恪尽职守、忘我奉献,创造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从为党的新闻事业英勇捐躯的红中社早期负责人周以栗,到被敌人残酷杀害也绝不说出党的秘密的叶邦瑾,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中壮烈牺牲的沈建图,到在贝尔格莱德坚守报道一线付出生命的邵云环„„150多位先烈用生命诠释了新华人崇高的敬业精神。近年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一批批新华社记者克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突进现场、坚守一线,向全世界发出大量报道,以英勇的壮举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以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敬重,他们是新时期践行敬业意识的楷模,是新华社的光荣和骄傲。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不竭动力,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传媒业发展新趋势,大力弘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新华社事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文字报道为主,到构建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
全方位报道格局;从传统通讯社业务为主,到打造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全媒体业态;从立足国内为主,到建设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不断拓展海外阵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80年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发展意识作为践行使命、履行职责的根本途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筚路蓝缕、奋力开拓、永不止步。从瑞金时期仅有两三个人、一部半电台的“茅屋-马背通讯社”,到拥有1万多人、162个驻外机构、采集网络遍布全球、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多语种、多媒体、多终端全媒体机构,新华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业务内容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自信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媒体舞台中央。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新华人在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中凝聚、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是新华社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归根结底就是以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新华精神。经过80年的实践和发展,新华精神业已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镌刻在新华人心扉间、融化在新华人血液中最闪光的特质,感召和鼓舞着新华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华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新华精神,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推动“三个拓展”,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着力提高质量、提高素质、提高效益,事业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基本建成全媒体架构,形成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格局,初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回顾新华社80年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新华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审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同志曾先后担任过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1955年,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95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新华社要向着世界大的通讯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人帮”重新工作后,他又视察新华社并作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新华社作了“努力学习,深入实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2008年9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作出重要批示:“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创新体制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高素质队伍、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今天,长春同志出席纪念大会,并代表中央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当前,新华社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拥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事业科学发
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践行群众观点,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我们要继承发扬新华社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追求卓越、搏击一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行职责,以勇于变革、不断超越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运营体制和文化业态,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扎实的作风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书写崭新篇章。
我们要积极顺应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加快构建更加健全的现代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更加成熟的全媒体业态,全力培育更加强大的支柱性产业,不断增强新华社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力量发挥应有作用。
我们要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实施“阵地前移”战略,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华社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传播能力,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平、更多共赢、更大包容、更强责任的国际舆论传播新秩序。
我们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职业化建设,着力造就一批传媒领域各个专业的杰出人才、领军人物,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队伍。
同志们、朋友们!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80年只是短暂一瞬;在砥砺奋进征程中,80年已然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华社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新华社8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努力开创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