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音乐音乐赏析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音乐分析 背景资料:
出品:美国迪斯尼影片公司。导演:罗杰·阿勒斯、罗伯·敏考夫。作曲:汉斯·季默和近代杰出的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本片的故事情节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画面处理具有创意,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卖座的动画影片之一。影片的故事概况:
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国家——“荣耀国”喜庆的一天,动物们都聚集到这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老狒狒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万兽群集,荣耀欢呼。而辛巴的叔叔刀疤对王位早已垂涎,他认为如果不是辛巴,自己将会继承王位,因此在他心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他设计杀害小狮子王辛巴,辛巴的父亲穆发莎在救辛巴时不幸遭刀疤暗算死去,从此辛巴走上一条复仇之路。在众多热情中心的朋友的帮助下,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后终于打败了刀疤,登上了岑林之王的宝座。同时它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谛。
1.音乐概述
为这部影片写作音乐的是著名电影作曲家汉斯·季默和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他们两人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他们各自发挥所长,把气势宏大的交响乐与富有时代气息的摇滚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这部电影的音乐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独具一格的。有歌剧由于在创作这部动画片的初期,迪斯尼公司就有日后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的打算,因此这部动画片的音乐创作中融合进大量的音乐剧元素。
整部影片的音乐基本上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若干首歌曲,这些歌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插曲,旋律素材与演唱形式变化非常之多。从旋律素材上看,吸取了非洲民谣、摇滚乐、爵士乐、美国黑人的朗诵调等多种素材的因素。从演唱形式上看,有歌剧、流行音乐的通俗演唱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第二部分是纯音乐,这个部分的音乐是以《荣耀大地》这段音乐为主题的。《荣耀大地》的结构是A—B—A三段体结构。“A段”是大调式,情绪抒情明朗。“B段”为小调式,情绪略带忧虑。“A段”与“B段”的主题时而昂扬,时而忧郁。影片中的纯音乐素材主要是围绕着《荣耀大地》这段音乐的主题,再加上若干个展开段落而构成。
这部影片的音乐成功地融合了非洲音乐和摇滚乐的元素,在乐队配器上根据内容分别使用了以合成器为主的电声乐队、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可以说是以刺激各种音乐题材和形式的完美体现。影片的音乐荣获了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大奖。下面对这部电影的音乐进行详细分析。2.实例分析(1)“片头音乐”在医生具有非洲风格的呐喊声开始,在非洲土语的和声伴唱下引出了充满激情的主题歌——男声独唱《生生不息》。这是由摇滚巨星艾尔顿·约翰亲自演唱的,歌曲旋律动听,在激情的情绪中又包含着抒情。乐队是由数码技术制作、基本上没有用常规乐器,但是动用了一支庞大的合唱队,所以显得气势宏伟。片头的画面是:在非洲草原的一个国家——“荣耀国”里,狮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产下了小王子辛巴。所有的动物都来庆祝,一只老狒狒巫师拉飞奇正在为小辛巴举行洗礼。他捧起一捧细沙撒在小辛巴头上,然后高高地举起小王子,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体现出一个深刻的哲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音乐与画面配合得极其吻合,每一次的镜头转换音乐都步步跟进。这一段音乐起到了描绘画面的作用,是属于“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2)接下来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雨季来临,电闪雷鸣→星转斗移,季节交换→已长大的小王子辛巴走到还在睡梦中的父母身边撒娇,要求父亲陪他去外面玩→木法沙和辛巴谈话→木法沙的顾问犀鸟沙祖飞来向木法沙作晨间报告。在这4分30秒中,音乐素材是《荣耀大地》。在这里演奏形式与风格的变化非常之大。先是有一只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突然,合唱队加入了进来,浓厚的合唱音色配合着画面上出现的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辛巴调皮地扑向父母。然后弦乐演奏着抒情的旋律,衬托着木法沙和辛巴的谈话。这段音乐从开始至此,都是用的管弦乐队的写作风格,音乐突然改变了风格,转向摇滚音乐。接着沙祖唱起了歌,这段唱的旋律素材和演唱风格吸取了美国摇滚乐中黑人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段音乐最后在黑人女歌星提姆·莱斯风格强烈的独唱声中结束。影片的这组镜头和音乐衔接得非常紧凑,每一次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同步转换。
(3)辛巴想去大象的墓地探险,他来到伙伴娜娜的住地,想约她一起去。辛巴和娜娜的母亲都同意了辛巴的要求,但是她们不放心两个孩子的安全,叫沙祖伴随他么一起去。她们兴高采烈地上路了,这时辛巴唱起了一首歌曲,歌名是《等我长大来当王》这段唱有一段较长的引子,这段引子的旋律非常活泼,是由长笛吹奏的。音乐与画面紧紧配合,描写了辛巴的调皮。这首歌曲的旋律带有摇滚乐的风格,活泼而有趣,在辛巴歌唱的过程中不时地加入了沙祖朗诵调风格的帮腔。最后许多动物一起加入,独唱转换成了合唱,在合唱的高潮中结束全曲。这种音乐的演唱和表演是典型的美国音乐剧的形式,音乐的对比很大,沙祖的唱中既有美国黑人摇滚音乐朗诵调的元素,也有歌剧中宣叙调的元素,起了很重要的音乐转接与对比的作用。
(4)辛巴和娜娜来到了大象的墓地,危险也随即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三只凶狠的土狼正等着他们,土狼是受刀疤的指使来杀害辛巴的。辛巴和娜娜拼命地逃跑,土狼在后面紧紧追赶,沙祖不幸被土狼抓住,辛巴和娜娜也被逼到了绝路。突然狮王木法沙出现在他们面前,土狼逃走了,辛巴和娜娜以及沙祖得救了。音乐从恐怖的气氛开始,这段恐怖的音乐是由电子合成器用数码技术手段制作的,现代的音乐制作使得恐怖的气氛更加突出。交响乐队的演奏把音乐转向紧张的气氛,这段紧张的音乐运用了交响曲中“展开部”的写作手法。长号在低音区吹奏旋律,弦乐在高音区演奏快速的固定音型,音乐的情绪层层推进,把紧张的气氛完全表现了出来。和电影画面的配合也非常紧凑,步步相随。这段音乐是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交响音乐的完美结合。
(5)为了使儿子更成熟,狮王木法沙对辛巴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在静静的夜晚,父子俩仰望满天的繁星。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段音乐就是《荣耀大地》。开始是有弦乐在低音区轻轻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这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着辛巴的前程会遇到的磨难。音乐起伏很大,突然到达高潮,突然又会急转直下,表达了辛巴今后大起大落的命运。在这里,音乐与画面是一种“音画平行”的表现方式,但它并不仅仅是为父子对话而作的配乐。它有着深刻的内涵,预示着以后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趋势。随着音乐的表现,观众对今后辛巴命运的担忧也随之增大。(6)刀疤和土狼在一起密谋篡夺王位,并要谋杀木法沙。刀疤向土狼们承诺如果他当上国王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土狼列队接受未来的“国王”检阅。刀疤做起了当国王的梦,他唱起了歌曲《快准备》。这首歌曲由男声独唱与合唱构成,男声独唱部分完全用的是歌剧中宣叙调的写作手法。但是乐队的配置与织体却是摇滚乐的,带有一种狂妄和野性的情绪,这和刀疤阴险凶狠的形象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土狼列队接受刀疤检阅时,合唱队在摇滚乐节奏的衬托下唱起了进行曲。这种音乐的处理方式是很新颖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味,与影片画面贴得非常紧密。另外,作曲家把刀疤的音乐形象处理成宣叙调风格也是为了和影片中正面角色的音乐形象有所区别。
(7)悲剧终于发生了,在刀疤的引诱下辛巴来到了一个山谷。然后刀疤指使三只土狼追击角马群。刹那间,大地颤抖,数以百计的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幸好木法沙及时赶到,救出了辛巴,但他自己却被角马群困在山谷里。木法沙奋力攀爬,挣扎着紧紧抓住一块岩石。突然岩石上出现了刀疤,木法沙向刀疤求救,可是,阴险的刀疤却冷冷地说了一声:“国王万岁!”接着把木法沙推下了山谷。这一段画面的音乐现有电子合成器塑造出恐怖而宁静的气氛,预示着大难即将来临。当角马如洪水般朝辛巴狂奔过来时,交响乐队和电声乐队以及合唱队交织在一起同时奏响,在以爵士鼓为主的打击乐的烘托下这种现代与传统的混合把画面上的紧张气氛完全表达了出来。在这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画面的转换音乐都弯曲,是“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
(8)接着影片的画面有两组镜头构成: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他又伤心又害怕,他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别有用心的刀疤极力怂恿辛巴:“你逃吧,永远别再回来”。然后刀疤便命令三只土狼追杀辛巴,在荆棘丛的掩护下辛巴逃脱了。这段音乐的开始部分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这是它已被变奏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由弦乐器与合唱队轻轻演奏。突然,音乐的速度变成了快速的急板,在交响乐队演奏下土狼追杀辛巴的紧张场面得到极好的渲染,音乐的对比非常大。
(9)就在辛巴危难之时,他得到了朋友猫鼬丁满和非洲野猪彭彭的救助。此时的辛巴对生活完全失望,丁满和彭彭就教导辛巴对待生活要无忧无虑,不要想过去也不想未来,也不要有责任感,只要为今天而活就可以了的生活哲学。他们唱起了歌曲《哈库拉·马塔塔》。这首歌曲的音乐与表演完全借鉴了美国音乐剧中歌舞场面的形式,即把唱、念、表演融为一体。音乐的节奏和风格是从摇滚音乐中来的,宣叙调似的吟诵使得音乐诙谐活泼,表现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10)一个夜晚,三个小伙伴辛巴、丁满和彭彭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聊着。忽然,辛巴想起了父亲的话:“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此时的辛巴心情无比难过,他独自走到山崖旁,对着天空叹息。这段音乐用的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音乐素材,木管乐器轻轻地吹奏着,弦乐渐渐加入,深情而忧伤。描写了此刻辛巴的心情,音乐在此起着抒情作用,描写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1)一天,彭彭被一只已经饿了几天的母狮攻击,辛巴奋不顾身地与母狮搏斗。忽然他发现那只母狮竟是儿时的伙伴娜娜。影片的戏剧情景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为配合画面,音乐的处理也非常具有戏剧性。音乐开始时的配器比较清淡,情绪轻巧灵敏,基本上是用木管乐器为主,紧紧配合着彭彭抓昆虫的画面。这也是交响曲写作中为音乐的展开而作的铺垫,表现的是激战前的宁静。突然娜娜的出现,她追杀着彭彭,音乐由此进入展开段落。速度变成快板,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高声部固定音型支撑下铜管乐器齐鸣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当辛巴认出娜娜时,音乐的速度顿时转慢,随后情绪变得活泼轻快。配器上也作了大的调整,铜管乐器让出了行走的轨道并交接给了木管乐器。当娜娜对辛巴讲到他母亲及家乡的情况时,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缓慢而忧伤。这段音乐的速度与情绪对比非常大,这也是交响曲常用的写作手法。
(12)当晚,辛巴和娜娜在夜色笼罩的森林里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情,这时出现了一首歌曲《今晚感觉我的爱》。这是一首为男女声二重唱及合唱队而写的歌曲,在形式上借鉴了音乐剧的写作手法。先由丁满延长一段情绪幽默的宣叙调作为引子,为后面的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在宣叙调后面紧接着女声独唱进入,由于二重唱的进入作铺垫,此时女声独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合唱队在低声部的衬托使得声部更丰富。在男女声的二重唱后歌曲发展成了辉煌的合唱,音色由以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歌曲的结尾时,通过一次远关系转调再次把歌曲推向高潮。在乐队写作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乐器配置上运用了摇滚乐队与交响乐队的结合形式,这使得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宏大的气势。其次,在织体运用上使用大量的摇滚乐写作织体,加强了音乐的动感。在这之前,影片的内容一直比较哀伤,这段音乐给观众在听觉上作了一次强烈的对比,也预示着后面影片情节将有转折。
(13)接着的画面有几组镜头构成:黄昏,辛巴和娜娜在森林中散步,娜娜告诉辛巴,自从刀疤当上国王后,荣耀国的日子就像恶梦一样。她劝辛巴回去,拯救荣耀王国的国民。辛巴不愿意回去,他痛苦地思考如何面对将来。突然,巫师拉飞奇出现在辛巴面前,并带辛巴到河边去见木法沙。这一段音乐分为两个段落,从辛巴和娜娜谈话到辛巴思考时的音乐,节奏舒缓,以弦乐和木管乐器为主,旋律是从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变化而来。突然,一阵欢快节奏的女声合唱出现,明快的女声合唱旋律预示着辛巴的思想将要有大的转变,荣耀国的局面也将从黑暗转向光明。拉飞奇带辛巴到河边见木法沙的音乐是一段快速的音乐。乐队由合成器加合唱队组成,这段带有摇滚乐节奏的音乐与前半部分音乐情绪完全不同,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辛巴即将走出迷茫,开始他的新生。
(14)辛巴在拉飞奇的带领下来到一条河边。这时,星空中出现了老狮王木法沙的影像,辛巴又一次听到父亲深沉的声音:“孩子,你的才干非凡,又是唯一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你必须回到属于你的国土上去。”渐渐地,影像消逝了。辛巴哭喊着:“不要离开我!爸爸„„爸爸„„”这时音乐响起,管弦乐队与合唱队一起鸣响,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在这里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情绪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辛巴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15)辛巴回到自己的国土,他环视四周,土地荒凉干裂,一片凄凉。黑暗的天空传来隆隆的雷声,暴风雨就要来了。娜娜和丁满,彭彭也来到了他的身边,他们要和辛巴一起战斗。辛巴叫丁满和彭彭去引诱土狼,丁满和彭彭照着辛巴的吩咐去做了。这段音乐是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变奏,此刻《荣耀大地》被放慢了速度,犹如一首哀乐,表现着辛巴沉痛的心情。忽然,音乐转为摇滚节奏的诙谐风格的歌曲,这是丁满和彭彭唱着歌曲引诱着土狼。
(16)在国王崖下,刀疤正在大发雷霆。因为动物们纷纷离开这片土地,母狮子们捕捉不到猎物,因此辛巴的母亲沙拉碧遭到了刀疤的殴打。辛巴看到母亲挨打,愤怒地冲了上来,他向着刀疤大喊:“我回来啦,你选择吧,要么退位,要么接受挑战。”狡猾的刀疤并不想投降,他以辛巴害死父亲为借口要挟辛巴。辛巴心中充满着内疚与气愤,一不小心从岩石上滑了下去。刀疤看着无助的辛巴恶狠狠地说:“在你死之前有件事告诉你,是我杀死了你父亲。”辛巴凭着自己的勇气爬上了岩石,他命令刀疤对众人重复刚才说的话,刀疤只能照办。洗清自己的冤案后辛巴和众狮子一起与刀疤及土狼展开一场恶战。经过几个回合,刀疤被辛巴推下悬崖,最后被战败的土狼群杀了。雨过天晴,辛巴走上了国王崖,他终于继承了本来就属于他的王位。若干年后辛巴和娜娜的孩子出生了,在当年辛巴的出生地,同样也是由巫师拉飞奇为小王子举行洗礼。和影片开始时一样所有的动物都发出欢呼声,再次体现了“生命轮回、万物盛衰,但是生命永远生生不息”真谛。这段音乐长达10分47秒,其结构布局和写作手法完全采用了交响曲创作的结构布局思维。音乐的主要层次可分为:引子→A→B(展开)→A→尾声。“引子”由英国管与弦乐器在低声部奏出低沉而恐怖的旋律(刀疤大发雷霆);“A段”由弦乐器奏出主题音乐《荣耀大地》中“B段”的旋律,显得忧伤而凄凉(辛巴突然出现在母亲身边);“连接段”由合唱在高音区唱出一个延续很长时值的长音,这是再为音乐进入展开部而作的准备(辛巴即将滑下岩石前);“展开部”的音乐节奏变化多端,时而激烈、时而平稳,对比的幅度很大,描写了格斗的场面。各种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也很强烈,基本上用铜管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在刀疤被土狼杀死前还出现了人声的喊叫声(从刀疤滑下岩石开始)。“再现部”弦乐器再次奏起了《荣耀大地》的旋律,音乐随着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在交响乐队与合唱队合奏声中结束(从刀疤死亡开始到辛巴走上国王崖停止)。“尾声”的音乐风格突然转换成摇滚乐的风格。合唱队用非洲土语唱起了和声伴唱,一首带有非洲民谣风格的男声独唱的旋律,如呐喊般地在上空飘扬。一次次的离调和转调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音乐在合唱队演唱的一个长音上结束了全曲。(从雨过天晴小狮王诞生到全剧终)。
(17)片尾曲是由艾尔顿·约翰演唱的《今晚感觉我的爱》。这首歌曲在此处是一次完整的体现。没有影片中情节和效果声音的干扰,加上原汁原味的摇滚乐队伴奏,让观众领略到艾尔顿·约翰非凡的演唱魅力。
第二篇:电影音乐赏析
浅谈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我很喜欢音乐的,也喜欢看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往往是揭示电影真谛的一种抽象语言。音乐在电影中的延伸通过图象和音乐或同样方式,或同样的意见,来表现其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性。纯音乐在表现时一般在时间上是连贯的,而电影音乐的一大特点则是时间的间断性,这种间断性受到了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新发展。作为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进入电影综合艺术之后本质不变,其要素仍是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电影音乐创作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和音乐形象的体现,都受电影的艺术总构思、总结构和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往往集中反映为音乐与情节与画面的搭配,它并不是电影画面的陪衬。音乐本身及其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观众们的价值取向和一种时代观念,音乐在与情节、画面的搭配中构思了一个有序时间的蓝图和即时的幻想空间。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突出电影的主题中心。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心理活动等等,使人物的形象创造更加立体化。它甚至可以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延伸情绪并起到连贯作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把一些原本分散的镜头组合成完整的艺术体。同时音乐还描绘自然生活,事态空间,民俗风情等等能引起观众的认同和联想。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处理改变影片的节奏和人物的动作、心理,对人物的刻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感受可以使观众的心理感觉上形成视听形象,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提高了电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音乐在电影综合体中的作用,一向为历代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所高度重
视。它与电影因素一起,从来就被公认为是电影形式诸多元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它直接诉诸观众的听觉,明确电影的意义,强化着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点明故事主题、推动情节发展中起着其他电影因素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1.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2.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3.声画同一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4.声画对位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美学效电影音乐,实际上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渲染背景气氛,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等。当我们讨论场景与场景,事件与事件,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对观众造成视觉上,情感上的震撼时,我们发现音乐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电影画面会组合成不同的音画关系, 从而产生影片独特的审美效果。一部影片, 音乐、音效、语言的有机结合, 交电替互补, 可以形成单一画面元素所没有的张力和强烈的表现力影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等作用,是与电影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视觉与听觉不属于同一范畴,可是作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必须溶于整体之中。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产生是各种艺术元素综合的结果,在电影这门艺术中尤其是这样。
不仅电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乐曲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时候多。这种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乐曲,被称作主题音乐。它是影片音乐的核心,全片音乐发展的基础。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主题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影片《追捕》中,每当关键时刻或 3
凸显杜丘的人物形象时,总会伴随着相对低沉而略带激情的主题曲,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彰显了杜丘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影片中用以深化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的主题音乐,是经过作曲者深思熟虑、精心创作出来的。主题音乐不仅有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通过它的重复、变化可贯串于整个影片之中,以配合影片中有关的内容及人物情感的变化。影片《追捕》中的主题音乐就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由于主题音乐的多次重复,使全片的音乐更集中统一,同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如影片
《追捕》中,杜丘不想连累真由美,说:“我是逃犯!”而真由美回答说:“我是同谋。”伴随着此画面的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音乐,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氛。凸显了真有美对杜丘那誓死不渝的爱情。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得连贯作用。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同样,电影音乐最擅长的也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总之,在影片《追捕》中,音乐为本片增色不少,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首主题音乐,前者在片头反复出现,鲜明的节奏随着影片的递进越发明快让人有一种压抑与紧张感,画面所搭配的往往又是一个一个谜团即将揭晓之际,在剧情与音乐的双重作用下观者的心早已被牢牢扣死,让人观后大呼过瘾。另一首则是节奏稍缓略带一丝忧郁还夹杂这些许惆怅。离别,结尾等等情感宣泄达到高潮的画面便会带出这首音乐,渲染情绪给人留有深刻映象。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
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好的电影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 7
时代后,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主题歌和插曲,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
专业电影工作者最常用的办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让他为电影的不同场景作曲,但有时也启用一些现成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旧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获得它的版权。电影音乐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画面以后,所以有时间的紧迫性,作曲是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创作人员。通常电影音乐综合了导演的作曲家的意见,一旦标定了音乐后便开始创作,作曲家还必须了解影片在音乐制作方面的预算,控制费用不超支。使用流行乐作为影片音乐需要办理版权许可证,这是个花钱的过程。有雄厚资本的剧组才敢问津。
言而总之,音乐现在已经成了电影不可或缺的主成部分了。
第三篇:电影音乐赏析
《教父》系列的音乐赏析
我是一名来自计算机院的学生,虽然是一名工科生,但是我酷爱电影,从安东尼奥尼、英格玛·伯格曼的黑白胶卷,再到黑泽明的彩色电影,我的脚步在众多的大师的作品面前驻足停留,细细的欣赏那些导演的杰作。在众多电影大师中,最让我敬仰的是科波拉,科波拉是尼古拉斯凯奇的舅舅。本来我想通过这篇论文去研究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的主题曲和背景音乐的,但是最后还是做出了改变。因为没有哪部电影能够取代《教父》系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教父》系列是电影史上的最伟大的电影,一个永远的艺术巅峰,一个不朽的神话。出色的编剧,以及一流的演员,其中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罗伯特·杜瓦尔这四个演员都曾得到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教父》系列共分为三部,讲述了黑手党科里昂家族的家族史,老教父维多科里昂因为不同意在自己的地盘上贩卖毒品而遭到其他帮派的追杀,在整个家族面临被消灭的紧要关头,小儿子麦克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他一路过关斩将,担当起振兴家族的重任。
既然这部电影这么经典,那它的音乐也一定很精彩。《教父》三部曲都是以盛大舞会为开始的,《教父Ⅰ》的开头是教父的女儿康妮的盛大婚礼,《教父Ⅱ》中的开头是在内华达州为孩子们洗礼的盛大派对,《教父Ⅲ》中的开头是麦克为梵蒂冈教廷举行的盛大捐款仪式。这三个开头都是宴会,而宴会上放的音乐都有浓郁的西西里风格,那么的放松,那么的活跃,体现了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教父Ⅰ》开头的那段经典的萨克斯,在房间中,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多科里昂,为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早已成为了一个经典。那段音乐让我百听不厌。马龙白兰度的精湛演技让人折服,要知道他在此前的十年都处在自己演艺事业的低谷。因为在《教父Ⅰ》中成功刻画了老教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那沙哑的声音,至今,我都难以忘怀。其实《柔声倾诉》是《教父》的主题曲,宛转悠扬,而又那么深沉。我在网上下载了《柔声倾诉》的各种版本,有小提琴版的,有钢琴版的,有口哨版……所有的版本,我都听过,因为它太经典了,太好听了。
在《教父Ⅰ》中,由阿尔帕西诺饰演的麦克科里昂因为杀死了索拉索和纽约警长,逃亡到西西里岛,电影将场景转到西西里岛上,麦克和自己的两个保镖走在山坡上,这是电影中第一次响起了《柔声倾诉》,配合西西里岛上的羊群以及古老的建筑,达到了无比美丽而又平缓、沧桑的效果。在西西里岛,麦克和当地女孩艾罗波妮娅结了婚,婚礼的仪式是按照西西里的习俗来举行的,有专门的乐队来奏乐,这时候的音乐用的恰到好处,可见电影的音乐已经与电影的剧情融为整体。
在《教父Ⅰ》 《教父Ⅱ》中的结尾的时候电影播放的都是《柔声倾诉》,优美而又深邃的纯音乐。让人在看完电影之后还要感慨万千。
《教父》讲述了,麦克为了让自己家族的事业的合法化,卖掉了在美国的所有赌场和酒店,把生意转到欧洲,但是没想到黑道和白道是一样的黑暗。一切未能如麦克所愿,最后以一场杀戮来结束了故事,黑手党的头目麦克科里昂最后在西西里岛度过了自己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集中,插入了大量的音乐,各种题材的,最后的杀戮场面和歌剧表演的场面交替出现,导演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具有一种梦幻般的效果。
总之教父三部曲,每部,我至少看了三遍以上,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都有新的收获,那些好听的音乐,那些精彩的表演提高了我个人的艺术修养。
第四篇:影片《狮子王》中的音乐赏析
影片《狮子王》中的音乐赏析
作者:张诗滟
任何电影都是由“视”、“听”这两个密不可分的元素组合而成。在电影中,音乐和音效是特殊的声音要素,与说白相比,它们抽象而性感。它们可以传达出影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片中视觉形象无法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只为影片的局部渲染气氛;也可以用来贯穿全片。音乐和音效已不是早期电影中简单地重复画面上的视觉效果,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创造一种整体气氛。音乐和音效的恰当运用,是一部优秀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作为电影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类别,动画片是不能被遗忘的一部分。音乐和音效对其有远比一般电影更强的影响力。动画片中的音乐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音乐紧紧跟随动画,在音乐形象的设计上作曲家也是尽力把音乐形象与画面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形成比较精确的音画对位。此时音乐抒发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所指的。音乐作为片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抒发着片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会与片中内容一致。此时,音乐情感的具体性和确定性由画面赋予,动画片的内容和情节就如同音乐的文字说明一样,把音乐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而此时观众也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来感受音乐,把音乐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产生较为具体、明确的感受。下面我们将通过动画片《狮子王》来说明这些。
《狮子王》是迪斯尼公司的第32部动画片。该片以音画的完美交融、人性化的叙事方式传递了生命链和进化的原理,成为迪斯尼历史上最成功的动画电影。而它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孵化出的流行音乐——《今夜你是否能感受我的爱》、《生生不息》等使它成为唯一一部由动画电影而发展成为音乐剧的影片。《纽约时报》曾评论“它的电影音乐洋溢着浓厚的世界乐风,成功地营造出了片中非洲大地自然友邻浑厚的生命气势。进入《狮子王》里,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生的壮阔世界,让我们体验到爱与冒险的生命感动”。
《狮子王》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了生命力旺盛的非洲草原,围绕着一只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万兽之王的小狮子辛巴的成长历程,除了对辛巴与父亲间纯属男人式的情感、整个家族间的角力与归属感等软性的诉求方面进行刻画之外,对于权力斗争、罪恶感与生命中应承担起的责任等硬性的主题也力求做到诠释。这也为此片的音乐定下了浑厚雄壮、悲情又不失生机和温馨的基调。
《狮子王》由世界顶级音乐制作人艾尔顿·约翰和著名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为其量身配乐,力将广阔的非洲音域同迪斯尼动画因素完美结合。片中音乐由主题音乐《荣耀大地》和主题曲《生生不息》,以及插曲《我等不及当国王》、《今晚感受我的爱》、《哈库拉·马塔塔》等组成。
作为主题音乐的《荣耀大地》贯穿影片,承上启下抒情达意。在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影片的内涵。
影片开头艾尔顿·约翰亲自演唱的《生生不息》之后有长达4分30秒的长度将《荣耀大地》作为背景音乐来使用。先是一支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这时,合唱队加入了进来,浓厚的合唱音色配合着画面上出现的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演唱风格吸取了美国摇滚乐中朗诵调的各种元素,把沙祖的那种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整段音乐最后在黑人女歌星提姆·莱斯的风格强烈的独唱声中结束。
其后在木法沙温和地对辛巴说:“你看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们就是那些死去的国王们。有一天,我也会到那上面去的,但我将永远俯视着你,指引你生活的方向。”。这时《荣耀大地》开始由弦乐在低音区轻轻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着辛巴的前程将会遇到磨难。音乐起伏很大,突然到达高潮,又急转而下,表达了辛巴今后大起大落的命运。
到了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这一段,由《荣耀大地》变奏而成的葬礼进行曲,在弦乐队与合唱队的轻声演绎下,抒发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之情。
影片后半段当辛巴在星空中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要他回去夺回国土。这时音乐响起,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鸣响,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在这里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情绪又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辛巴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影片中的插曲同样非常精彩。《我等不及当国王》由年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辛巴以欢快的舞台化的形式演绎,整个段落运用了装饰感极强的色调配合这段无拘无束的歌声。这使得画面富有节奏和戏剧性,叙述了辛巴渴望长大的愿望和心境。而当年轻俊美的狮王辛巴与久别重逢的女友娜娜在森林中嬉戏时,在绿树、湖泊、瀑布、月光这无比精致的画面的映衬下,唱起了二重唱歌曲《今晚感受我的爱》,抒发了辛巴和娜娜相互表达的爱慕之情,让观众自然地进入到一个美好而富有想象的世界。
爱、成长、生命、自我救赎这类有深远意义的感性主题,在影片中伴随音乐慢慢流动,带给我们永恒的感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影片只有配上音乐、音效等声音效果之后,才会形成声画合一的艺术形象。音乐的抒情和影片情节的抒情交互感染形成审美主体。在观众观看影片理解剧中人物的感情时,音乐适时出现,观众可借由音乐来宣泄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反过来,音乐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画面和音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也正是影视艺术中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参考书目:
[1]孙立军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
[2]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
第五篇:电影音乐的赏析
电影音乐的赏析
音乐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已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可以在无言中打动观众,这在整部电影给观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比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促进叙事及故事的进行等等,都是其他技巧无法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用一些具体的示例从不同角度来赏析电影中的音乐,并体会运用的技巧。
《海上钢琴师》中的原创音乐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是该片依然获得了2009年美国全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发现该片的配乐以爵士乐为主,色调比较专一,不过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也便于主题的引出。其中最精彩的要数斗琴部分,Jelly Roll Morton和1900所弹的五首曲子《Big Fat Ham》(《大肥火腿》)《Silent Night》(《平安夜》)《The Crave 》(《渴望》)《The Finger Breaker》(《扭断你的手指》)《Flight of Bumble Bee》(《笨蜂飞舞》)都是爵士乐。这种一成不变的格调铸就了他的永恒:1900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对于一生无根的他,大海是他一生的归宿。他对大海的依恋是那么的执着,而这种执着最终体现在他那指尖下流淌着的音符上。电影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不是在单纯地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的一次次重复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自己的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感、辛酸与叹息。
《魔戒》三部曲系列影片试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的成功得源于史诗般的原著、近乎完美的改编剧本、优秀而敬业的演职人员,当然更少不了与之匹配相称的美妙音乐。由于《魔戒》故事庞大、结构复杂,其主题旋律也达五十个之多,只能试对其中一部分作一些赏析。
影片序幕的开头由管弦乐与打击乐合奏出一段雄壮强烈的音乐,代表着故事中第二纪末精灵与人类的联盟共同对抗黑暗魔君的那场激战。乐曲曲调越升越高,最后达到这一段的高潮,同时黑暗魔君也被击败
罗翰国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时正处在艾辛格的阴影的威胁下,岌岌可危。此时它的主题音乐节奏较缓,力度也很弱,自然显现出忧伤的情绪。到了后期,罗翰国人民在主角们的帮助下重新振奋起来,击败了艾辛格,并准备履行他们的诺言,响应冈多国的烽火求救信号,前去救援。这时罗翰国的主题音乐旋律虽然没有便,却一改先前深沉悲痛的风貌,且与之恰恰相反,音乐的力度大大加强,速度也变快了,激扬的铜管乐如同鼓舞士气的号角声,将罗翰骑士们跃跃欲试的情绪带给观众。
而在影片进行到故事的最高潮,历经艰险的主角即将把至尊魔戒投入末日火山的烈焰以摧毁这邪恶之源时,背景音乐先是表现出一阵兴奋。然而英雄因为受魔戒力量的蛊惑而迟迟不把它扔下去,于是音乐又随之变得慌乱,音调上下波动,节奏越来越急,带出极其紧张的情绪,使观众的心也越揪越紧,戏剧张力达到最高点。要达到上述这些效果,就必须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元素:乐器、旋律、节奏、力度以及人声等,才能对电影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电影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语言。通过音乐,可以将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加深影片对感官的刺激与对心灵的震撼,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内涵。
泰坦尼克号一开始就出现了本片的主题音乐,在之后的影片中作曲家多次运用了这个主题音乐,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奏,同样的主题旋律在影片中出现了长达11次。贯穿了影片始终,我认为这是一条主线,时刻在告诉观众这个片子的主题。这也使这段主题旋律成为了经典。
当泰坦尼克号驶出了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时一段场面宏大的音乐出现了,这一艘巨轮的处女航便开始了。主题旋律选用了人声的合唱,伴奏选用了交响音乐,这样可以衬托出泰坦尼克号的雄伟以及人类文明的伟大。
在影片男主人公jack为rose作画时,背景音乐用了一段非常温和的钢琴独奏。这样可以用音乐烘托出jack作画时的认真严肃和rose的美丽。
当轮船即将撞上冰山时背景音乐采用了紧张的音乐,弦乐与管乐交叉多采用低音,以衬托影片紧张的氛围。
甲板上,当提琴手们演奏完那首《奥菲斯在冥府》时,哈特利对其他的提琴手鞠了一个躬,说:“今晚我有很大的荣幸与你们一同演奏,现在,让我们各去各的吧!”然而,就在他手下的提琴手转身的时候,他站在原处,似乎在想“我没处可去,只有等待与主相会了。”于是,他又拿起琴弦,从容地奏着那最能让他预备见主面之心的歌,《Nearer My God To Thee 更近我主》。听到那美妙的旋律的升起,那几个他刚刚告别过的提琴手也转过身来,加入了他那最后的一首演奏曲。那颤动的旋律,在吵杂的喧哗声中,显得那么的柔和,那么的安详,那犹如一个教徒对上帝的祈祷,充满了期望。
在影片的最后,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响起了。它是由著名歌星席琳迪翁演唱的。歌手唯美的演唱已经将影片与歌曲融为了一体。所以成为了经典。它的旋律实际上一直在影片中出现,通过变奏等手段来衬托影片本身的情节。这也使在这个发生于灾难背景上的爱情故事中起到了首尾贯穿、突出主题的作用。
《泰坦尼克号》这一巨作,用他特有的方式感染着我们。音乐与影片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一部经典。
《音乐之声》1966年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两座小金人)和最佳配乐六项大奖以及十项奥斯卡提名;同年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和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两项大奖以及两项金球奖提名;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颁发的国家影片登记奖。这是好莱坞音乐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其影响力至今未减。
片头主题音乐《The Sound Of Music》(由Maria于群山之间平原上演唱),它洗涤着心灵,表达着她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为本部影片奠定了情感基调;而由院长和修女们演唱幽默诙谐的一曲《Maria》使观众进一步了解到女主角Maria的性格特征,起到了描绘作用,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Maria离开教堂到军官家当孩子的家庭教师埋下伏笔;而前往军官家时的《I Have Confidence》是Maria 抛去顾虑和担心,重新获得勇气的自我的心灵独白,属音画平行; 一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以雨中歌舞传情的形式,表现了大女儿Rolfe和邮递员liesl美妙的初恋情怀及依依不舍之情;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自然流畅的《My Favorite Things》驱除了孩子们的恐惧,Maria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的关系,尽管他们喜欢恶作剧,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但心灵如音乐般美丽的Maria却用爱接纳、包容、转化了一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Maria把她对于生活的热爱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在出游时以钢琴作为主旋律体现了孩子们的愉悦心情,所教唱的欢快大方的《Do-Re-Mi》,至今仍是许多音乐初学者的必修旋律;
孩子们和上校和唱的《The Sound of Music》使其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与Maria的误会涣然冰释,而之后上演了轻松愉快的《The Lonely Goatherd》;上校深情无限吉他自弹自唱的《Edelweiss》更是对影片情节的解释,起到渲染的作用,原本军事化管理的家庭被Maria带来的如“雪绒花”似美丽歌声改变,由管弦乐队演奏的Laendler(奥地利的民间舞蹈),音乐悄悄地把两颗高尚的心灵连结了起来,彼此了解到对方的心意,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在音乐节中演唱的《Edelweiss》的出现表达了对祖国充满深情和眷恋,看似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显了出来,促使观众开始正视故事所属的阴云密布的时代--片头字幕所说的“30年代萨尔茨堡最后的黄金岁月”。它使一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在此刻展现出了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
之后还有活泼可爱的《So Long, Farewell》、极富哲理的《Climb Every Mountain》、告白真情的《Something Good》等等.其中,这些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音乐电影真正的看点在于音乐对电影情节起到的作用及与电影画面的结合程度,而本部影片将音乐与情节完美的融合,体现影片真善美的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以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山麓的湖光山色为场景,在音乐之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中,整部电影都贯穿着妙曼歌曲,在经历近半个世纪后,这些优美的旋律仍旧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闭上眼睛,这部影片就像一个优雅的指挥家,如痴如醉的指挥着音律起伏的音乐。指尖在空中轻巧的挥舞,流泻出的雪绒花勾勒出穿着蓝底白色苏格兰围裙的玛丽亚在阿尔卑斯山上翩翩起舞。
我们知道,音乐最初的发现起源于对空气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的理解和创造。一部音乐史其实是对人声与乐器在空气中的振动的不断发现与创造的历史。
叔本华早就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指出,音乐的内容联系着宇宙的永恒,音乐的可能性与功能超越其他一切艺术之上。
其实,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的。莫扎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用文字可以表达的,那我何必还写音乐呢?”电影音乐与银幕画面紧密配合,画面为音乐提供视觉景象的冲击,音乐为画面从听觉上煽起观赏者激情升腾的烈焰,两者搭配起来恰似与虎添翼,大大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况且电影音乐都是经过制片人精心选择的、恰如其分的、能够带领观众情感升华的美妙音乐,感染力倍增!
在电影欣赏中要培养电影思维,电影思维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试听特性。尽管一般形象思维同样需要调动五官的感觉去把握对象,但是在电影思维中,视觉和听觉不再仅仅是感知的方式,而进一步跃升到思维的方式。也就是说,来自银幕的视听信息在观众头脑中不仅仅用来组合某个形象和画面,而且还直接成为思维运作的工具。强调电影思维的视听特性,从听觉思维这一方面来看,欣赏着首先必须掌握声音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可能性,比如他创造节奏、渲染节奏的能力,比如他刻画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比如他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的能力,然后把它和视觉的因素相结合,把画面视觉信息也包括进去,进一步考察他还画面的匹配会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传统电影中声音仍然是画面的一个附属物:人声用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对话;音响是自然音响,画面中有什么能发出音响的景物便出现什么景物的音响;音乐是背景音乐,仅仅满足于解释画面等等,当代电影对声音的运用已大大地发展了,声音在获得自己独立品格的同时也使自己和画面的关系日趋复杂。
有人说,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我不这样认为,因为音乐只是电影的附属物,但音乐的好坏却直接决定着电影的成功与否。很多年后,当很多人淡忘了某部电影的情节之时,往往一段配乐可能勾起大家的回忆,以及回忆之中带来的欢笑、悲伤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