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佛校长:人文教育不可替代
哈佛校长:人文教育不可替代
西点军校学生毕业场景
2016年3月24日,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应邀访问美国陆军学院西点军校。在该校罗宾逊礼堂所发表的演讲中,她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人文教育在大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军队院校培养军事领导人的特点,福斯特强调指出,人文教育在高效率的领导力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文学科与领导力的培养
福斯特在演讲中,重点讲授了语言之于领导力的重要性,领导人所必备的对于词语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人文学科的必要性,以及广博的人文教育是如何培养人们具有这些不可或缺的品质的。
福斯特说,之所以要谈领导力,是因为当今世界有关领导人的书籍很多,但真正的领导人却不多见。这就不得不令人发问: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领导人?领导人是坚定果敢的,还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应该有远见,还是应该更务实?他们应该多考虑自己,还是多考虑他人?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
面对800名官兵师生,福斯特说:“我在世界上最好的领导培养基地找到了某种答案:西点军校不仅是全国第一所工程学院……也是一所从容不迫、专心致力于人文教育的高校。”
福斯特提到,最近英国议会的调查显示,在国际上,大约55%的领导人持有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的学位,而75%的商界领袖都承认,最重要的职场技能都与人文学科有关,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然而,向人们传授这三种能力的人文学科,却在今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立法者认为人类学、艺术史和英语专业的学位不实用。一位参议员喊出了“多要电焊工、少要哲学家”的口号,而现实中,从财政上削弱对各个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系部的支持力度,更对人文学科造成了伤害。
福斯特说,当其他高校都在降低人文教育要求的时候,军事院校却在加强。在过去的50年间,西点军校已经将其课程转变为通识性质的人文教育,其毕业生具有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拥有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变化无常的世界中的能力。在这里,人文学科正是构建“自我意识、性格特点,以及真知灼见”的源泉,也是保证领导人与他人交际的内在动力。
人文学科的三重价值
接下来,福斯特重点阐述了个人观点。她认为,对领导者来说,人文学科可以提供三重价值:真知灼见、即席演讲与劝导说服。
针对西点军校系统培养军事领袖的特点,福斯特说,所谓真知灼见,就是具备一种了解自我和多棱镜看待世界的能力。她举例说,人类学能够为人们提供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分裂的原因,文学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战争的诱惑,而历史可以为我们认识自我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洞见。
福斯特认为,即席演讲要比人们通常为了某项特殊工作所接受的技能训练重要得多。在战斗中,士兵要充分认识到灵活多变的重要性,要根据战况的变化作出对策和反应,哪怕是在一片混乱之中,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是我们要追逐广博的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当你无规律可循之时,就去求教哲学、历史、人类学、诗歌和文学吧。从你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那里去寻找智慧与启迪,然后再有所创新。”
福斯特认为,语言及其说服劝导,是一位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最能令人铭记的领袖,大都具有人所共知的特点,即:使人改变主意,去做自己原来可能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福斯特强调说,伟大的领导人都理解语言的重要性,了解“文字的阐释力与感受力”。为此,福斯特引用了道格拉斯、林肯与丘吉尔的例子,说明词语并非单单是用以沟通的工具,而是领导力的工具,在有些时候,它还是战争的武器。
福斯特说,写作技巧同样重要,既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把东西记下来本身也可以帮助人们从万般头绪中寻找到理性的线索来。在很大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我们当今世界的所有变革,全都来自于那些“语言就是一种行动方式”的领袖们。
坚信人文学科的价值
在演讲中,福斯特重申了她的观点,对领导力的培养应注重一种不言而喻的品质,它超越了单纯的职业训练,包含着能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当然,对于培养军队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了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的能力。
福斯特提出,师生们需要明确无误的是:对人性的了解——包括怎样才能激励他人跟随自己勇往直前——居于领导力的核心地位。而这种对人性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广博的人文教育来完成,这其中就包括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可以成为帮助培养强有力的领导人的利器。学生只有通过学习人文学科,才能够理解往昔决策者的智慧、足以使人作出正确决策的灵活多变,以及能够激励他人奋 进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福斯特勉励大家,要“代表你我,负起责任;代表国家,肩挑重担。同时,也要代表人文学科,走在前列——因为人文学科代表着人类经验和人性洞见的传统”。
第二篇:让自己不可替代
让自己不可替代
请问:你过得好吗?你住的比她更差吗?你的工作比他更辛苦吗?如果你认为工作不好,那他们呢?当你准备放弃时,想一想她的执着!珍惜自已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工作。
应该感激的六种人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培养了你的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学识不在深浅,肯学则行;
才能不在大小,肯干则行;
人员不在多寡,齐心则行;
思想不在慧策,用心则行。
想干事的人找事做;不干事的人等事做。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1.道德,做人的根本
2.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
3.要想成功,从現在做起!
课程大纲
小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不平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把那家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事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他。“还没有。”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工作,把他们的工作技巧以及公司组织完全搞懂,甚至把文件如何书写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收获吗?”小张听了他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的工作,甚至下班后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一年后的小张是怎样的呢?
故事:小张的问题?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现在你大概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1.为什么小张后来受到了大家的敬重?
2.当初为什么老板不重视他呢?
3.我们从小张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讨论
人生都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养家糊口的钱,同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事情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业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为了自己。而小张用一年的时间体会了一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个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的将手中的工作做好,才能获得丰厚的物资报酬,同時赢得他人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
当你开始推卸责任,当你丧失了工作激情,当你对工作产生了怨恨的时候,请暂停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结论】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一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是他志向的表示。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了解了那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兴建中的奥运会比赛体育馆,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三位工人:“请问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位工人没好气的回答:“在做什么?你没有长眼睛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还握的手酸麻得不得了,这真不是人干的活。”
第二位工人无奈的回答:“为了每天30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我正在参与兴建这座雄伟无比的奥运会比赛体育馆。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参赛者和观众。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里,看著激动的比賽,热情高涨的欢呼,我的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觉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工作心态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1.第一位工人的想法对吗?试想一下,他以后会是怎样的呢?第一位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成为工作的弃儿,完全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2.第二位工人的想法呢?
第二位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他抱着为了薪水而工作的态度,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3.第三位工人的想法呢?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
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想的: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公司以外的价值,一切的梦想随着空虚的生活也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只是对得起目前的薪水,从来不想象是否对得起自己未来的薪水,甚至是将来的前途。例如:在某公司有一位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年,薪水却不见涨。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然在公司呆了十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讨论
1.为什么老板会说他只是一个新手的水平?
2.从这个员工的身上你能想到什么?
许多人总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员工只知道抱怨公司,却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他们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的。但是,他们整天应付工作,并发出这样的结论:“何必那么认真呢?”“说的过去就行了嘛?”“现在的工作只是个跳板,那么认真干什么?”等等。结果,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升迁和加薪水的机会。其实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加薪升职的事才会落在你头上。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
1.学习了本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2.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怎么做?
讨论
道德,做人的根本
生活中,许多人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忠实履行自己的承诺,为人们所尊敬;有些人言行不
一,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人们所鄙夷。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下,不在于看他说了些什么,而在于看他实际做了些什么。“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梁启超。包拯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注重道德的修养。临终时立下遗嘱:子孙后代有为官而贪赃枉法者,死后不准埋入包氏族墓,不承认其为自己的后代。千年过去,人们依然怀念着他,依然流传着
有关他的故事,戏剧舞台上依然在演出着《铡美案》、《赤桑镇》。北宋清官:包拯 大陆某高校一批青年学子在同香港一位知名的爱国企业家座谈时,有这 样一段对话:
“请问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德才兼备”
“德才两者,哪个优先?”
“德!有德的人至少可以找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无德的人我们企业坚决不要。” “您所指的德是什么?”
“首先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为什么?”
“大陆来的个别毕业生,完全不遵守签订的合乎法律的合同,做了几个月,把公司借给他的公用财物囊括而去,不辞而别。这又怎么行?没有起码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种人怎么可以相信?怎么可以聘用?没有他们比有他们好。” 故事:香港企业家的选择
1.包拯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颂的传奇人物?
2.香港企业家为什么会说“没有他们比有他们好”?
3.看了这两个故事,我们有什么感想?
讨论
木桶效应
讨论
1.木桶效应反映出什么问题?
2.木桶效应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同样,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
素质等诸多方面)是多角度、多侧面、变动性的整体,各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素质缺陷,贻误人生。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锤炼人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素质缺陷,贻误人生
1.学习了本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2.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怎么做?
讨论
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态度就是竞争力
在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決定工作成績。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都有著一些相同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三种人。
一:得过且过
二:牢骚滿腹
三:积极进取
李丽的口头禅示:“那么拼命干什么?大家不是拿着同样的薪水吗?”李丽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管。份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遇挫折,她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 “反正晋升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一、得过且过
军军永远悲观失望,他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环境造成的。他常常自我限制,使自己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他其实也是一个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他这种态度会对他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二、牢骚满腹
在公司里面,大家随处可以看到小强忙碌的身影,他热情的和同事打着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他总能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是在项目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同事们都喜欢和他接触,他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时时享受工作的乐趣。小强这样的工作态度会不会给他带来好运呢?
三、积极进取
一年后„„
李丽仍然作她的秘书工作,上司对她的评价始终不好不坏。一年一度的招工热潮又开始了,上司开始关注起相关的简历来,也许,新鲜的血液很快就会补充过来,李丽的处境开始不妙。
公司目前的经济环境不好,需要的是员工的团结一致,增加业绩,军军每天除了发牢骚还是发牢骚,第一批裁员,军军就拿到了解聘书„„而小强还是那么的积极,忙碌的身影依然随处可见,他已经从销售员的办公区搬走,这一年,他被提升销售部经理。新的挑战又重新开始--------
三人的结果
他们三个人的结果各不相同,一个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一个已经被解雇,一个得以晋升。晋升者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比另外两个人高,而是由他不同的工作态度所决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很多人认为好的部门才有更好的东西可以学到。
事实上,不管你所在的工位有多好也不管你所在的工位有多糟糕,都可以学到很多。虽然有时上司对我们做了错误的评价,或是对你的工作视而不见,但并不能因为这些而改变自己对人生的正确态度。积极的面对你的工作,你将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走的更顺利。
结论心中长存责任感
什么是敬业?
敬业就是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心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责任感与责任不同。责任是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公司的态度。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她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同时也决定了她工作成绩的好坏。有些事,不必老板交待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更应该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工作,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做了一段时间后,名叫雷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名叫齐齐的却仍在原地踏步,齐齐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到老板那里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的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雷雷之间的差别。“齐齐,”老板开口说话了,“你到集市上去看一下,看看今天早上都有什么货。”齐齐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故事:雷雷与齐齐
想想雷雷是怎样做的?“有多少?”老板问。
齐齐赶快戴上帽子有回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齐齐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格。“好吧。”老板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不要说话,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雷雷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每斤0.75元,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他又告诉老板说,昨天那个农民铺子里的西红柿卖的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想购进一些,所以他不仅拿了一个西红柿做样本,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此时,老板转向了齐齐,说:“你现在肯定知道了为什么雷雷的工资比你高了吧?”
1.为什么雷雷能够拿到高工资呢?
2.老板对他们的待遇是不是真的不公平呢?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结论
无论你的工作是什么,你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它。不要忘记工作给你带来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更不要忘记你的使命。坦然的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
艰辛和忍耐。朋友,你能吗?
1.学习了本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2.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怎么做?
讨论
要想成功,从现在做起!从你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这一刻做起!拖延是一种恶习
今日事今日毕!因为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
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又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这些都属于导致拖延的原因。优秀的员工从不拖延,在工作中,上司交待的事他们只有两种回答;“是,我立刻做。”或者“对不起,这事我做不了。”能做则做。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不要把昨天的工作拖到明天,不要什么事情都等老板催促开口才开始做。当你的老板对你提出了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反驳,不要抱怨。与其这样,不如把它当成对自己能力的锻炼。人应该保持着适度的紧张,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紧张有很多形式,比如必须在某一个期限之前完成工作,认识到你的工作将受到评定,工作业绩将和别人的比较等。“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宇宙中的一条永恒的法则。
然而,大多数人常常为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和工作中的种种机遇。这种心态导致她们轻视工作,并把公司、同事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也时常抱怨不止„„一种感恩的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请相信,努力工作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每天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一家公司而感恩吧!对工作心怀感激。不要浪费时间去分析和指责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司官僚,不要无止境的指责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部门主管。指责别人不能提高自己,相反会破坏自己的进取心,增加自己的情绪。请相信市场是公平的,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公平。规劝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将目光从手上转移到你手中的工作上来,心怀对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点时间,想想自己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做得很完美了。如果你每天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抱怨的心态去工作,相信你在工作时的心情是愉快和积极的,工作的结果也是大不相同。带着一颗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去工作吧!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1.学习了本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2.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怎么做?
讨论
第三篇:父亲的爱 不可替代
父亲的爱,不可替代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8岁女儿的一幅画。这幅画是画的全家福,中间个子高高的人是爷爷,旁边是奶奶和小女孩,另一边画的是妈妈和爸爸。有意思的是,爸爸妈妈都画的很小,尤其是爸爸被画在角落里,个头还没有小女孩大。孩子的爸爸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戏谑地说,瞧我在女儿心中的地位呀!绘画疗法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很普遍的手段,虽然看起来只是孩子随手的画作,但却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折射,显然画中的爸爸已经被孩子边缘化了。我的这位朋友是一家企业的副总,企业正处在发展期,很多大事小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有时为了一个项目他要跟手下销售一起奋战在客户谈判的第一线,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公司的总部设在天津,而他的家在北京,所以每周来回两地折腾是常事。朋友是个很爱孩子的人,在他的朋友圈中,到处都是女儿的痕迹,爱意满满的。可是工作的忙碌让他无法分身去陪伴女儿。
当今中国社会,丧偶式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父亲虽然不像我的朋友那样因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孩子,但他们在孩子身边却形同虚设。经常在公共场合看到相对无言的父子,自己捧着自己的手机玩游戏,有时孩子跑过来找爸爸,会被不耐烦地推到一边,去去去,找你妈去。这样的父亲有没有,貌似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3年后,他回到家里时吃惊地看到儿子举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强,看不到一点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这是由于婴幼儿长期缺少父爱所表现的特有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易惊、烦躁、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爱对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也许很多父亲会理直气壮的说,家庭分工不同啊,我负责养家,你负责带娃,你对孩子付出多一点不就可以了吗?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亲的爱,不可替代。
在女儿日后的亲密关系中承担重要角色
缺乏父爱的女孩,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像父亲的男人,填补她生命中的残缺。安全感和信任是女儿从一个好爸爸身上得到的最核心的感受。父女的关系亦是两性关系的投射 父亲是儿子的榜样
二、父爱缺失综合症在男孩身上表现更明显。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疾病治疗专家联合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严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童高1倍。我的好朋友是个单亲母亲,儿子四岁的时候离婚。孩子的父亲很少看望他,现在孩子已经八岁了,早已过了不能控制自己的年龄,可是他还会常常因为一点小事痛哭不止,而且性格胆怯缺乏自信。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
三、缺乏父爱的男孩更容易长成危险男人。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说,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将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完全的父爱打造孩子的健康人生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孩子的内心在成长的阶段极度需要有人照料,而父亲,在这种阶段,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角色。据报道,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700多名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在问及“你在被管教期间最想念的人是谁”时。父亲名列首位,高居70%;问及“生活中对你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父亲再次夺冠,为31.2%,其次是朋友,占20%,母亲只排在第三位,占15.2%。可见父亲对于孩子成长中所占的分量。给所有的爸爸们几点建议。
1、爱就要有牺牲,放下手中的手机,陪孩子玩一会儿。
或许工作了一天的你,需要些时间放松自己。但是身处父亲的位置,陪伴孩子也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不要做个缺席的父亲,否则将铸成一生的遗憾。
2、放下手中的鞭子,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
有人说,“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在中国的古训中,“严父慈母”给人们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为了维护威严的形象,很少对孩子表达爱。有些父亲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与父母就很疏远,成年之后无意识中会认同自己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孩子除了关心学习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也很难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意。这个时候,母亲要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鼓励孩子的父亲多关心孩子,同时要及时向孩子转达父亲的爱。
第四篇:《没有人不可替代》读后感[推荐]
对一个企业的战略要求而言,员工的一流精神状态是创造一流企业的前提,员工的素质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身为职场中人,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不出像样的业绩,那么就会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境地,如果做的工作又是任何人都能顶替的,那么职业生涯的危机时刻到来了。一个关于老鹰的介绍也许会很有启发: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生命可以长达七十年。不过,活那么长的寿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在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个困难而关键的选择。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已慢慢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也渐渐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非常吃力。这时候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显然,长寿的老鹰选择的是后者。它必须在悬崖上筑一个特别的巢,并且停在那里,不得飞翔,进行长达150天的痛苦更新过程。老鹰首先用它的喙敲击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接着,它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原来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爪子长出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完成了重生,可以再过上三十年展翅翱翔的岁月。
我们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在一定的时期面临和老鹰一样的危机和选择。你的职业之树是有生命周期的,不会也不可能长青,其更新成长要靠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来推动。只有不断地创造工作业绩,不断地充电学习,不断地建设和维护,你才能在个人的职业危机中涅磐重生,避免被淘汰的不幸。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更是一个最坏的年代。21世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新浪走了王志东,继续往前走,公司基本面没有受到影响
少了托蒂,意大利依然笑对欧锦赛。
这世上,只有不可替代的职位,没有不可替代的职员!
前段时间华为员工因高压而累死的消息跳楼的人大博士等近几年纷纷出现的过劳死事件,将传说中的工作高压诠释得淋漓尽致,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替代。
然而,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在于面临危险,而在于身处险境而完全不曾意识到险境,所谓“温水里煮青蛙”。
面对今天的激烈竞争,个人的职业危机,已是影响职场人士的大事。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机会是职场人士必须上的一课,书中认为职业危机主要由下列问题导致:
1.工作能力下降,不再能保证工作业绩;
2.职业品牌老化,对企业吸引力下降;
3.学习能力下降,丧失职业活力;
4.个人品牌由于竞争带来的威胁而失去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能做的是不要恐惧,更不要自暴自弃甚至放弃自我。而是从根本上重塑自我,重建职业品牌。
《没有人不可替代》用看似平淡的措辞,传达了让我们慢慢咀嚼的含意。
个人职业长青的保障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这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点点闪光;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既要有才也要有德,一个人仅仅工作能力强,而道德水平不高是不能建立职业品牌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不适合个人品牌长期发展的,你要做的就是立足本职,尽可能地在内外两方面展现你的价值。
第五篇:哈佛校长
哈佛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
2017-02-15青岛约读书房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哈佛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1、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2、我们应该怎样旅行?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3、“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