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校长陈时伟之死
副校长陈时伟之死
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上,兰州大学副校长、化学家陈时伟教授的死,竟是一个謎团和传说。这照张片来自兰大文库网站学人风采栏目,是迄今网上能查到陈时伟先生为数极少的几张照片之一。
我第一次知道陈时伟这个名字,是读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高尔泰在书中曾写道:“女右派的集中地,也在酒泉境内,但离我们很远,汽车要走一整天,叫安西农场。和我同一小队两个右派的妻子,《甘肃日报》编辑王景超的妻子和凤鸣;兰州大学校长陈时伟的妻子左宗杞(兰大化学系主任),都关押在那边。后来王景超和陈时伟死在夹边沟农场。和凤鸣得以生还,我到兰州后,曾经见过她。她说,安西农场也死了不少人。”高尔泰与陈时伟同为夹边沟受难人,加之高尔泰平反后又到兰州大学哲学系工作,对兰大的事情或许熟悉。因此,我一直以为高尔泰书中所言不虚。我后来写《万古长夜闪星火》一文时,在文前按语中还说“我在兰大工作10年,但长期不知道有位叫陈时伟的副校长死在夹边沟。”但今年读了一些史料,发现高尔泰先生这段话,有些事实方面的差错,左宗杞女士的确被打成右派,但当时留在兰州大学“监督使用”,侥幸未遭流放;而且现在看到的材料,陈时伟被打成右派,流放夹边沟,这是确切的,但后来的命运,尤其有关陈时伟先生去逝的时间、地点,乃至原因,竟然有多种说法,高尔泰先生文中所写,应该不确。高尔泰先生在兰大哲学系前后6年时间,但中间有三年多被中国社科院借调,客居京华,兰大的前尘往事,他可能所知不详,更何况高尔泰先生写作《寻找家园》时,已经人在美国,查询资料殊为不易,因此,书中出现一些事实性差错,想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于陈时伟之死,我看到的另一外说法,来自向承鉴先生的回忆录《炼狱归魂》,向承鉴先生是兰州大学化学系56级的学生,1957年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甘肃天水劳动改造,正是劳改期间,他和其他几位一起被下放的同学目睹了大饥荒中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义无反顾创办《星火》杂志,代民立言,控诉暴政,最后酿成著名的“兰大反革命集团案”,被判重刑,获释平反后,写成回忆录《炼狱归魂》,这是一部未刊书稿,熊景明老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时,收藏了这部书稿,并放在该中心的网站上,一些研究者得以看到这部心血之作。因为向承鉴是化学系学生,与陈时伟夫妇有直接师生关系,因此,书中对陈时伟夫妇的遭遇多有记述:
五八年我离校不久,江隆基从北大调任兰大校长。这位资历深厚、党内难得的教育家,……为人正直,廉洁俭朴,克己奉公。……据说,陈时伟先生就是他三番五次向省委打报告,从夹边沟拉回学校的。……
陈时伟副校长五八年受‘双开’处分后遣送夹边沟改造。夹边沟是‘有去无回’的鬼地。由于得到其妻左先生的全力救济,才逃过饿死的厄运。陈先生虽暂时躲过饿死的厄运,终究逃不过家破人亡的浩劫。他的女儿五八年高考甘肃理科状元,没有大学接收她,一直漂泊好多年,‘文革’中了无声息地被‘滚滚革命洪流’吞噬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个如花似玉、天资聪慧的姑娘,生命的奇葩没有绽放便凋谢了。一九七八年根据(55#)文件,兰大开始为错划右派落实政策。一些以‘革命派’自居的人,设置种种障碍,就是不给陈先生改正。陈先生不只是兰大也是全省最大的‘右派’,给他纠正了,无异于给兰大、全省的‘反右’运动全盘否定、一锅端了。这是当时某些省上和兰大要员不能‘容忍’的。最后,官司打到中共中央,打到中共组织部长、主持平反纠正冤假错案的胡耀邦那儿。据说上报陈先生的材料上列举许多‘罪状’,以证不能改正理由。胡耀邦大笔一挥,批道:“中央认为,凡是解放初期回国的专家、学者,起码都是爱国的。”没有在具体问题上纠缠,以高屋建瓴之势、无可争辩之理,把小人设计的‘小鞋’全击碎了。(胡耀邦不愧真伟人,功垂史册!)喜刚到,悲就至。陈先生此时已是六十有几的老人,承受不了‘改正’的强刺激,他期盼得太久了,‘喜’来得太突然,由于过度兴奋,突发脑溢血(?)溘然逝世。向承鉴先生未能出版的书稿 前辈向承鉴书稿中这几段,信息量蛮大:
1、因江隆基校长挺身相救,陈时伟在流放夹边沟后重新回到兰大;
2、陈时伟先生去逝,是在获得平反之后;
3、陈时伟获得平反的道路也不平坦,甘肃省和兰州大学都有人试图从中作梗。向承鉴先生是在1979年底,赶回兰大“落实政策”,为自己寻求平反的,在此期间,他见到不少同学故旧,但是“落实政策”之路颇为坎坷,他书中写了许多与化学系及学校当时负责落实政策一些人的交锋争博弈过程,右派问题解决后,他又奔赴几百里之外的天水,申诉要求平反让他入狱18年的“兰大反革命集团案”。在这种情境下,他自顾不暇,虽耳闻许多陈时伟夫妇的事情,但未必有时间仔细求证,他书中的确也没有写到他有面见陈时伟或陈夫人左宗杞的事情。所以,他书中所讲是否准确,也待考证。2015年6月,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作家王戈、王作人的著作《江隆基的最后14年》,书中一些章节,可与向承鉴先生提到的一些事情相互印证,证明陈时伟的确是在命悬一线时,经江隆基全力争取,侥幸逃离地狱般的夹边沟。根据这本书所写,江隆基是在历史学家、兰州大学教授赵俪生女儿登山中不幸遇难后,江隆基四处斡旋,最后找到甘肃省政法委负责人,据理力争,要求从劳改农场释放赵俪生和陈时伟。书中说:江隆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磨破嘴皮子说了半天,总算说服了政法委书记,从死亡的边缘上一举解救了两个教授:陈时伟和赵俪生。这本书中没有交待江找省政法委书记理论的时间,但根据赵俪生教授女儿赵絪《在苦难中磨砺——写在父亲赵俪生先生的祭日里》一文中回忆,这是1961年2月的事情。当然,赵俪生教授劳改地点,并不在夹边沟,而是在河西走廊上的另一个劳改农场——山丹劳改劳场。在写作《江隆基的最后14年》一书时,两位作者还采访了80年代曾任兰州大学校的化学家胡之德先生,胡之德是兰大化学系52级学生,56年毕业时留校并做了陈时伟夫人左宗杞教授的研究生,他向两位作者介绍了陈时伟从夹边沟回来时的情况,书中写道:陈时伟教授是他从火车站接回来的,左宗杞找他商量怎么接,估计身体很差,他借了一辆架子车,铺上棉被,准备拉。果然,陈时伟骨瘦如柴,面色如土,虚弱得下不了火车,是他背下来的。他拉车,左宗杞远远跟着,怕人看见。到了家属院门口,他叫左先生先回去开门,随后拉被子将陈盖严,自己也拉帽子遮住脸面,低头穿楼而行。如果按书中所说,陈时伟是与赵俪生同时返回兰大,那这也应该是1961年的事情。但是,我注意到,《江隆基的最后14年》中又说1959年8月12日,兰大召开为前校长林迪生为首的所谓“林任康反党集团”平反和为“白旗”“白专”摘帽平反的大会,“陈时伟、左宗杞、朱子清、赵俪生、郑国锠这几位老教授是专门派车去接的”,如果这一天陈时伟和赵俪生真的都出席了这次会议,那就1959年时,陈时伟和赵俪生已经从流放地回到兰大,但这显然和赵俪生女儿的回忆有矛盾之处。《江隆基的最后14年》一书两位作者王戈和王作人都是作家,写作似乎不太重视对事件发生时间的考证与交待,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个瑕疵。《江隆基的最后14年》有一段还提到陈时伟先生从夹边沟回后来的情况:像陈时伟、赵俪生、这样的“极右分子”暂时还不具备摘帽的条件,不摘帽按规定是不能登讲台的,但江隆基为他们都安排了适当的工作,陈时伟身体太差,就安排他在实验室继续他的研究,兼给学生上点实验课。此后,本书中没有再出现陈时伟先生的名字,他是不是真像向承鉴先生听到的那样,熬过了文革的艰难岁月,但在平反昭雪后,“由于过度兴奋,突发脑溢血(?)溘然逝世。”我们仍没有找到答案。夹边沟农场旧址,至今尸骨遍野。
此外,除了以上记述,关于陈时伟先生的死亡,有一本叫《夹边沟诗祭》的书,又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麦收以后不久,陈时伟校长便被保护性地从夹边沟调到酒泉农机厂继续劳动。到了秋天,农场的西瓜下来拉到酒泉上市,关武强还顺便到农机场给陈校长送过西瓜。1960年底,夹右幸存者在明水滩被解救时,陈时伟也从农机厂回到兰大。据说后来官复原职。关武强还想让陈校长兑现题诗、译诗的诺言,出差到兰州时去过兰州大学多次,但均未到得见陈校长。《夹边沟诗祭》是甘肃两位作者谭增任、张中式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发表在网络论坛上,据作者谭增任先生说,之所以叫“历史小说”,是因为“是因为受访者在一些时间上的记忆不是很准确,或者也对某些事件所涉及到的具体夹右名字较模糊,故称为小说。”,书中说,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关武强(化名,13岁跟随革命,16岁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回国后,在甘肃省张掖专署水利局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12月送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他是送到夹边沟的第一批48名右派之一。)是夹边沟幸存者,在农场后期,饿殍横陈,死亡相继,他带着若干人负责埋葬死者,掩埋前他往往在死者被褥下、衣襟里发现遗留诗作,他就一一收起,直到近年方向作者出示。这些遗诗成为本作的一条主线,情节随之展开,并集成《夹右诗抄》收录于正文之后。”《夹边沟诗祭》专门有一章,写陈时伟先生在夹边沟参加劳动的情景,甚至写提到陈时伟写的一道打油诗。总之,这位“关武强”先生的回忆里的陈时伟先生是一位体态微胖,风趣幽默的中年人,平时在劳动中,还受到很多照顾。这段近4000字,是现在能看到的唯一一篇描写陈时伟在夹边沟流放生活的文字。当然,这位“关武器”先生的回忆在多大程度上是史实,多大程度上想象,就很难考证了。比如这本书中说:关武强在场里认识人是很多的,当然也认得陈校长,而在一次陈校长搭乘他的皮车到酒泉寄一份挂号邮件的路上,两个人更加稔熟起来。那一次陈校长是邮一份材料给他的密歇根母校,大信封上中英文对照写着地址和收件人。关武强对这邮件上的中文和英文发出感慨:“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语言和文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像心电图似的英文和方块块似的中文又怎么能互相翻译呢?”陈校长大概认为他的问题不值得回答,就打哈哈说:“英文也是孔夫子发明的,所以英文和中文并没有天壤之别。”这一段写得生动有趣,但是,我蛮怀疑其可靠性,第一,夹边沟农场是不叫监狱的监狱,被劳改的右派,属没有刑期的囚犯,没有行动自由,俩人能自由自地驾着“皮车”跑到酒泉去寄邮件吗?至少这和高尔泰先生《寻找家园》所写大相径庭,更何况已经沦为政治贱民的陈时伟校长,这个时候,还会很张扬地与美国的母校写英文信件联系,这有点像天方夜谭,而且据现在的资料,陈时伟夫妇在美国,是在伊利诺依访学,所以,他的母校也不是密歇根州立大学。上文所引,说在1958年“麦收后,陈时伟便被保护性地从夹边沟调到酒泉农机厂继续劳动。1960年底,夹右幸存者在明水滩被解救时,陈时伟也从农机厂回到兰大。据说后来官复原职。”说陈时伟回兰大后官复原职,当然是误传,但这里他说陈时伟回兰大的时间是1960年底,这我们从《江隆基的最后14年》一书中推算出来“1961年2月”,相去不远。另外,网络上还有一位网名叫“负能量之王”的网友,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了一篇题为《追寻陈时伟先生》的文章,认为《夹边沟诗祭》的说法不准确,他提供的一个说法:“比较可信的事实是,陈时伟先生离开夹边沟后,最终饿死在甘肃武威黄羊河农场。在1960年底前,甘肃省委政府开始解救夹边沟右派分子。比较可能的是后来陈先生离开就全农机厂到了武威羊河农场,最终在这场饥荒中饿死。”这位“负能量之王”,没有交待他这个消息的来源是什么,所以,他的说法,也只能聊备一说。这篇小文,断断续续写了很久,就在快要收尾时,我无意中打开兰州大学的网页,发现兰大图书馆开通的兰大文库网站,在学人风采中,有一个陈时伟先生的简介:陈时伟(1907——1973),湖北省英山人。1931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专长理论化学。1947年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后兼理学院院长,1951年4月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简介旁,还配发了一张陈时伟先生的头像,照片上的陈时伟着西装,面容儒雅。这段简短的文字,迄今为止,是我看到兰州大学校对陈时伟唯一正式的介绍,虽寥寥数语,而且对陈先生反右中的遭遇不着一字,但提供了陈时伟先生的生卒年代,按这个简介,陈时伟先生殁于1973,所以,可以判断他侥幸没有罹难夹边沟。但看来,他也没有熬过文革,没有如向承鉴先生书稿中所说那样等到平反的那一天。文革的疯狂岁月里,在江隆基校长惨死之后,九死一生的陈时伟先生有过什么样的遭遇,到目前我没有看到太多详细的史料。只知道他的女儿陈绪明,在文革开始后,被几次揪斗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不过甘肃作家赵旭所著《反右运动夹边沟惨案幸存者证言》一书中,一位叫刘而森的幸存者讲了这么一段话:兰州大学副校长陈时伟在夹边沟农场场部专门制造细菌肥料,我认识他。他从夹边沟回来后,我们单位去了夹边沟农场周怀义的儿子在兰州大学念书,陈时伟将自己的一间房子空出让这个学生住,据周怀义的儿子说,因1973年文革时,陈时伟美国的同学要来兰州大学看他,兰州大学就给陈时伟安排了一间阔气的房子,陈时伟因同学要来一时高兴得了心肌梗塞去逝了。这段材料中提到陈时伟先生去逝时间与兰大官方文库网站提供的恰好吻合,文中说到陈先生死亡原因,与向承鉴所说又略为相近。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出现松动,有一个美国学术代表团访华,媒体有公开报道,陈时伟先生在美国的故旧这时向官方打听陈时伟下落,或提出见面,也不无可能。高尔泰先生回忆常书鸿先生文革中境遇改善,差不多也在这个时候。所以,刘而森先生所言,应该也有依据吧。对历经苦难的陈时伟先生来说,在那个非人的岁月里,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刻,如果真遇到一件让他欣喜激动的事情,想来也算是一件安慰。
这张照片,来自兰州大学档案馆网站,图片说明是“1956年,陈时伟副校长正在进行科学研究”,照片模糊,应该是从报刊中翻拍的。一年之后,陈时伟出现在报纸上,就是兰大的第一号大右派了。其实,我相信,对于兰州大学校方来说,陈时伟先生去逝的时间、地点、原因,并不是一个难解的迷团,档案中应该有清楚完整的记载,但面对民间长期以来版本众多的传说,也不见有人出面做一澄清。想起陈时伟,心中难免有很多感慨,他们夫妇40年代末,放弃在美国安静的书斋与实验室,回到兵荒马乱的中国,在荒凉的西北兰州白手创业,一腔抱国之志,却在学术生命的盛年与政治洪流迎面相遇,落入万丈深渊,陈时伟赍志以殁,花季的女儿下落不明,陈夫人左宗杞在文革后远走美国,终老他乡……他们夫妇创立的兰大化学系享誉全国,至今仍是兰州大学的名片,但在兰州大学,知道陈时伟夫妇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天涯犹在,谁诉凉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第二篇:陈伟:学生会
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
作者:陈伟
新学期开始了。当新生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学校的团委、学生会便会向您发出邀请,加入其中。这样的邀请往往由热心的师兄师姐发出,此时,您该作何选择呢?加入一个组织,必须先了解这个组织。我衷心地奉劝诸位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要远离这样的组织,至少在目前的学生会体制下应当如此。
高校的学生会本来应是大学生的自治组织,但在我国后全能主义的大学体制中,它基本上一个学生“被治”的组织。这种情况,即使具有自由传统的北大亦不能例外,而在人民大学其程度尤甚。一位学生曾经仔细查阅,发现许多高校学生会的章程里均出现了“自治”二字,但人大的学生会章程里则没有。人大的学生会,完全接受各级团委的领导(或曰指导),学生会除了偶尔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口号外,其所为与宗旨完全脱钩。事实上,人大的学生会不过是团委执行政策、学校控制学生的工具。
团委、学生会,堪称中国人民大学敞亮校园中最阴暗的一角。笔者在人大从教五六年,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加乌烟瘴气。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激励学生上进,要求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求知,试图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而党团学生会组织的存在,则以其不容忽视的体制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努力,它诱人堕落,逼人为娼,可谓毁人不倦。有的学生对学生工作本无兴趣,但考虑到未来保研加分,只好加入学生会组织。我还亲眼目睹过自己班里一位大一尚比较单纯的、有理想的学生,在当过学生会主席后,堕落成为一个失去基本道德水准、以无知无耻为荣、满口官话的学生官。甚至一些在学生会里面工作过、对其情况有深刻了解的学生,也直接称学生会为“垃圾”。
高校的团委、学生会,某种意义上是我国官场丑陋生态的缩影。学生会的许多做法,是我国体制内最糟糕做法的复制。学生会干部的产生,不是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民主程序,而是通过内部酝酿、交易、集中、内定等方式产生。比如,在人民大学,一个学生的性别、所属院系、与领导关系,对于他能否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常委、部长来说十分关键。至于你的同学支持率、竞选演说、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则不怎么重要。法学院、经院,因其是大院,常委必定这些学院的,据说是为了以后拉人填场时,这些大院系能够贡献较多的听众,也考虑这些院系财力比较雄厚。而女常委必定貌美、气质佳,因为有许多活动和场合需要美女来主持。假民主、假自治,不代表广大学生,而是代表上级领导,代表权力部门对学生进行组织、监控、管理,目前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所具有的种种恶劣做法,在大学里面首先得到了演练。如何看领导的眼神行事,如何陪领导喝酒,给领导挡酒,如何说官话、套话、假话,如何溜须拍马、阿谀谄媚,如何经营自己的权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从中过早地学会了中国官场的做派。团委、学生会让大学生侏儒化、官僚化、庸俗化,不遗余力。
人大校学生会的工作,重要的一块是组织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那些团委学生会领导闲着没事想出来的,目的是让学校不安宁。例行的活动有:12·9大合唱、健美操大赛、服饰文化节、宿舍风采大赛、辩论赛。12·9大合唱,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唱红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十分折腾学生,因为排练12·9大合唱往往要牺牲学生午休时间。如果是自愿性质的活动,无可厚非,但在人民大学,参加12·9大合唱是一种政治任务,要签到点名,无故缺席会受到党团老师的点名批评,被判定为对集体活动参与不积极,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云云,这很能吓唬刚刚从高三上来的大一新生。或许他们也清楚,如果不采取这一套,大概没有多少人会跟他们玩这个无聊的唱红游戏。中国人民大学,数年来一直唱红,搞12·9,年年如此,也不换换花样,团委学生会领导江郎才尽,创意全无,于此可见一斑。
在所谓的敏感时期,承担反映学生动态、监控学生舆论和行为的任务,也是由团委、学生会干部来完成。人大有一种干部叫心理委员,负责监控本班同学有无精神病。一次我的学生因为修改开题报告,在宿舍熬了两个夜,便被同宿舍同学汇报给系主任,说她有精神病征兆。系主任亲自打电话过问此事。
对学生会来说,按照团委的要求,拉人填场,更是其重要任务。被拉去填场,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某些无聊的讲座、报告,需要听众,于是各院分指标,下去拉人,以营造热烈气氛。这种弄虚作假的任务,对学生会来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完成得好坏,对于判断一个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十分重要。
而领导人来视察,则是学生会干部近距离和领导人接触交流,普通学生则没有机会。他们显然比其他同学更能懂得见了领导要讲什么话。如此领导视察,又怎么能体察民情?或许领导自己也明白,来高校视察不过是作秀。大家都是演员,我是主演,你是配角,演得像就可以。前不久北京市团委书记来人大宿舍视察,结果去的就是人大学生会主席的宿舍。这个事情并不新鲜。记得在北大读书时,江泽民主席去图书馆视察,看望同学,结果照片出来,大家就明白了,主席周围都是学生会干部。
不仅如此,学生干部还是大学中的特权阶层。有些信息,不对一般学生公开。有些全校性的奖项,由团委设立、组织评选,最后获奖的就是学生干部,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发奖,而将来保研时可以加分。有些机会,专属于那些团委学生干部,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们曾经为学校、学院做过贡献,似乎这是对他们的工作的回报,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为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当过差、做过奴才而已。例如,支教保研的机会是不对所有学生开放的,它是学生干部的特权。在学生会(及
其他团委下属学生组织)做到常委(团委机关报的编委)等级别职位后,这个同学就拥有了优先享受支教保研的机会。支教保研政策是许多热衷学生工作同学的追求目标,本科毕业后前往西部地区(一般也不是特别落后的地区,例如重庆等地),支教一年,即获得保研资格。有限的支教名额,都被校级学生组织瓜分。
此外,学生会的学生组织成员,往往还优先享受参与各项活动及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的人员遴选不透明,常由主管老师确定,但有关经费显然应属全体学生。比如人大新闻学院,每年开展与台湾学生的新闻营活动,前往台湾交流(旅游性质)的成员,都是学生会成员。由团系统组织的各项出国访问、交流等活动也都局限于“体制内”。前段时间,一位新闻学院的学生朋友在深圳大运会担当志愿者,须知除志愿活动还有许多参观活动,一些同学询问他如何参加,其实,根本没什么遴选机制,只是之前他任职的团委机关报分配到的名额而已。而这些举不胜举的类似团学活动,都会戴上“层层选拔”的帽子。
学生会的工作,在各学院往往是与保研联系在一起的。各学院的保研加分制度,人为制造不公,阻碍了那些没有参加学生会工作人保研的道路,占有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资源。国关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一位同学,便因没有学生工作加分,虽然学分绩靠前,最后还是被学生干部挤下去,无缘保研。而某一届保研学生五六人中,校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都名列其中。普通学生如果不是成绩十分过硬,稍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去。而这些学生会干部出身的人,对学术没有真正的兴趣,与读博士的政府官员无异,基本没有培养潜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垢纳污之地。学生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他们本身的道德与人格也颇值得怀疑,这让人无法容忍他们在公众场合成为人大学生的代表。进入团学系统工作,加入学生会是第一步,通过团学系统便捷地进入政坛,已经成为中国常见模式。如今,各种官场习气弥散于学生会组织,学生会高层成员会为博得领导欢心采取各种手段,低级学生干部同样也会用谄媚姿态迎合高级学生干部。学生会高一级干部对下属的领导,往往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而是全面的支配关系。一位人大的学生会主席,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要求他的部下给他的手机充值,给他的饭局付钱,等等。每年换届阶段,竞争对手之间的暗中倾轧更是严重,其手段卑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另外,学生组织的公款吃喝(有些公款直接来源于团委经费,有些则利用拉来的赞助等,但是即便是拉来的赞助也是代表全校学生的名义私自享用)盛行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会干部,官腔连篇,言不由衷,无出其外,败坏了人大学生的形象。
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国中之国”。教师、学生、学术是大学的中心。而中国的大学,实际上被党团及其附属性的学生会搞得精神全无、灵魂缺失。大学的党团、学生会组织,搞大量无意义、甚至有害无益的活动,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恶化了大学的学术氛围,扼杀了大学生追求真理、进步的精神。面对这样的团委、学生会,任何一个有追求、注重名
节、对自己负责的大学生,都不应与之为伍。浪费美好的青春,得到的是堕落、世故、少年老成、不学无术。而这些学生会干部未来一旦步入政坛,则会祸国殃民,他们不会成为“社会栋梁、国民表率”,只会成为社会上寄生腐朽的蛀虫,成了压迫人民、鱼肉百姓的帮凶,其堕落无耻的底子,在大学时代即已打好。
面对不好的体制,我们常常感到无奈。但对个人而言,还有自由意志。„„写此博文,没有为人大抹黑之意。揭露其问题,促其反省自新,是为了让人大学子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如此,人大方能成为能够胜任新时代使命、有理念、有能力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的摇篮,而不是社会寄生虫、政府腐败分子、人民公敌的训练营。而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的高校。教育要转型,大学要改革,学生会要重新定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鉴于中国官员许多都是团委、学生干部出身,这项改革便具有了更为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这些面目丑恶的团委、学生会干部,未来可能就是我们的领导人。
第三篇:陈伟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工作总结
寒来暑往,岁月交替,随着期末各项工作的收尾,忙碌紧张的2013---2014学年悄然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耕种的期盼,有收获的喜悦;有迷惑的思索,有发现的欣喜。现将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索、求实的教学工作。
我担任的是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讲授的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来讲,相对于一般学校简单。但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讲,却不那么轻松。培智学校学生智力程度差别很大,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个体差异明显。其中还要渗透康复教育,习惯养成强化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等,都非常重要。这些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难度。接触培智美术课程有两年了,对培智学校课程功能的定位也一直在摸索,也逐渐清晰了自己的课程模式,1、直观形象,切合学生生活。
2、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强化训练、形成习惯技能。
3、灵活的教法,使教学深入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一直力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手工制作,儿童绘画,泥塑等方面都有了进步。
二、让爱温暖心灵的班主任教育工作。
特殊学校更像一个家,孩子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熟悉了环境,有一群伙伴,老师不但起到教育作用,更填补了缺失的亲情。本学我担任二年一班主任的工作,教育孩子我一直坚持
严爱结合,坚持不懈,明辨事理,感恩社会的理念。
对于孩子的发展从长远看,不能以一时的表现评价一个孩子,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严格要求形成习惯,培养最基本的生成能力。
对于孩子的心灵从细处洞悉,残疾孩子的心灵是善良质朴的、本性不加修饰的,工作中我利用机会和每个孩子都要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脾气秉性,习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抚慰心灵,鼓励树立自信心。不爱说话孩子活泼了,懒惰的孩子勤奋了。
三、坚定职业理想,提高思想认识的业务政治学习工作。
本学年,安排了众多的校本教研学习活动,学习flice动画制作、手语学习、公开课、白板使用培训、教师手工制作、残疾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等,没项活动我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极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也让我更坚定特教事业的信心。
作为一名党员,积极投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按照学习计划安排,层层推进,无论从理论还是思想政治认识上有提高,工作中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工作纪律,积极扎实肯干,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的对当前重要现实意义。
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发展注动力。
这一年的工作实际经验总结,既有领导同事肯定的优点,也
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工作中缺少大局意识,计较个人得失。还不能很好调节工作中不良情绪,影响工作。还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影响工作效率。还有很多制约自己职业发展的瓶颈,需要继续学习培训。
希望一学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能为以后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陈伟2014、6、30
第四篇:王伟法制副校长 讲稿
学校要从点滴抓起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精河县托里乡沙山子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王伟
为了进一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在广大师生中进行法制教育,把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青少年犯罪率日益上升的今天,我们一定做到防微杜渐,从根源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祖国未来的花朵,让他们在和平的年代里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后备力量。我就精河县托里乡沙山子小学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第一、学校围墙破损,急需资金重建。一方面,一些社会不法分子若出现在学校内,会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给住校学生,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学生很容易从破损的院墙豁口爬进爬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可能发生严重事件。第二、学校没有食堂,住校生出去就餐,难以预防发生意外事故。在校外吃饭,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给学生的健康、安全埋下隐息:学生们需要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摄取的营养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我建议学校要想方设法办学校食堂,办好食堂,解决学生吃饭问题。
第三、学校与8 3团部紧紧相邻,很容易和兵团学校的学生发生冲突,引发社会治安案件,一定要加大管理,灌输法制观念。
第四、学生携带手机,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学生拿着手机进入校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同学间的攀比,在学校丢失了也不好向家长交代;另外,学生年龄小,自我防护意识和能 力都有限,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第五、统一穿校服,佩戴校微。校服是学生的标志,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校服对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提醒.帮助和约束的作用;穿着校服有益于体现学校良好的校风校貌,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穿着校服还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追求名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六、要对学校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监督整改。
第七、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使广大师生在学法、守法、用法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学校。为此,要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如法制讲座、模拟法庭 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普法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做出贡献。
第八、农五师8 3团有网吧7家,这些网吧吸引了大批学生,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沉迷网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安全设施,未经消防、文化等部门允许,其营业场所的电脑安改的密度、电脑走线、安全出口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网吧出进仅一道门,无安全通道和疏导标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学校对学生去网吧上网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凡在校学生不论在什么时间,绝不允许进入营业性网吧,对违反规定者,必须严肃处理。
托里二中
2010年3月24日
第五篇:陈伟光演讲
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的挑战机遇与举措
主持人:同志们上午好,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科学发展之际,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广东省“三促进一保持”形势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关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处长陈伟光教授来作专题报告,大家热烈欢迎!这次“三促进一保持”形势教育专家宣讲活动是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发起组织,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承办的,是全省社科联系统履行职能,发挥思想库作用的一次活动。“三促进一保持”就是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次活动以宣讲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为重点,以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如何以“三促进一保持”为主轴,以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目标,发挥我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宣传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积极作用。把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勇气和信心。
陈伟光教授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是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教授既是领导干部,又是资深学者,现任广东省高校社科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金融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人大法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产业组织理论和金融机构管理,先后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改革》,《国际经贸探索》,《当代财经》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有《银行产业组织与中国银行业结构》《中国利率机制与市场化研究》,主编教材:《货币银行学》和《银行信贷管理学》,主持完成科研项目有:中国人民银行科研项目,中国利率机制与市场化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给予银行产业理论的银行业结构研究。主持在研项目有:金融全面开放下和谐的银行生态环境之构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服务于产业升级的绿色信贷机制及广东省分析。2001年与2006年两度获广东省金融协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下面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陈教授!
陈教授:非常感谢大家来听形势宣讲,我们这次“三促进一保持”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联组织领导安排下形成的。我们宣讲团组织了全身各高校的学者专家,来到环珠三角洲进行宣讲。
在这样一个竞争形势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来进行这样一个教育宣讲,我会言简意赅向大家演讲,今天的题目是:“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的挑战机遇与举措”。现在大家关注最高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这次危机,我们怎么去看待它,众说纷纭。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个基本的看法,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它影响的不确定性还在进行”。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在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说:“众所周知,我们处在危机当中,我们的经济削弱了,住房没了,企业倒了,就业减了,举国上下信心动摇,这是一种萦绕在心中的恐惧感”,语气严肃而沉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符号经济来讲他是属于国际金融危机,为了形容它程度的强烈,冲击力之大,我们把它比喻成国际金融海啸。在实体经济上,我们把它称为全球的经济危机,或者说全球的经济衰退,下滑。可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历史上罕见的,百年不遇难遇的,它的冲击力度,破坏程度,影响的广度和波及的国家范围度都是历史罕见的,可以这么说: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仅次于上世纪1929-1933年国际大经济萧条。
经济危机成因及其影响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个病毒从何而来,是有源头的,导火索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传播的第一层次是通过金融层面,虚拟经营层面的国际金融危机,第二层是实体经济的传播,是世界经济的衰退,是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然后到发展中国家的危机,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让全球不得安宁说明我们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世界关联度非常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次贷危机是从金融层面面,房地产这个小领域显现出来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和我们的房地产贷款有些不同,美国是高消费的国家,消费占GDP比重超过70%,房地产超过10%,成为拉动经济的主体力量,是高消费的国家,美国人敢消费,花明天的前圆今天的梦,同时,美国的储蓄率非常低,若投资房地产,其抵押是不充分的,信用度不高,但是,次贷公司敢贷款,这就促成了房产泡沫。
次级贷款公司和我们银行贷款不同,银行作为债权人,给了消费者贷款以后要等到还本付息,还本付息时间完了,这个贷款的生命期就终结了。然而,美国房产公司等房产还没有到期他就卖出。贷款出售进行打包,叫做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然后打包成为ABS债券,卖给投资银行,投行为企业包装,将金融资产进行衍生和组装。美国的投行积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华尔街将这些金融产品进行组装,卖给其他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基金。国外很多金融机构也纷纷购买,一旦链条破灭,房地产价格下滑,居民不再购买房产,价格发生下跌的时候,整个的冲击力非常大,引起了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资产价格严重缩水,下滑。美国次贷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传播,金融和实体经济不一样,金融机构倒闭具有广泛传染性,告诉传染,告诉传播,金融本身是典型的负债经营,其杠杆非常高,例如银行,就是负债经意的特殊企业,现在的金融不同,有很多衍生的金融工具。金融危机一发生,一家倒闭会导致其他公司的倒闭,波及全球。
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股市震动,纷纷下跌,由此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如果说金融危机只是在金融层面上,这不可怕,但金融和经济高度联系,金融为经济服务,现在可以说金融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脱离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飞轮。金融能够带动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金融甚至可以决定经济,现在是金融的经济。金融由于泡沫破灭后,对实体经济的致伤是严重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资金链条断裂,所有金融资产缩水,这已缩水,居民财富也会缩水。居民的消费下降,使得企业订单不足,又得不到银行资助,利益空间缩小,企业就会倒闭,导致大量失业,造成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也下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也受到挫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心丧失对经济的打击是很大的。人的心理如果一旦没有信息,反过来也会助推 经济下滑,造成恶性循环,对实体经济造成强大冲击,IMF对09年的经济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将会严重下滑。冰岛是外债特别大的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甚至出现“国家破产”,金融价格下挫,导致很多国外储蓄来冰岛挤兑,使得银行没流动性,支付能力缺失,领导人也为此下台。
世界经济展望对今年成长有两次预测(展示出图表),去年11月份的预测世界平均增长
2.2%,而一月份预测为0.5%,发达国家全面负增长。日本一月份对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统计显示下滑35%,发展中国家境况要好些,有3.3%的增长。IMF在11月份预测中国能够达到8.5%,而到1月份预测将为6.7%。我们“保八”的目标将非常严峻。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剧,一波接一波,一波强过一波,国际金融为对我们的影响,数据显示07年三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显现出他的威力,中国也发生反应。中国的经济从07年第三季度,到08年的四个季度,增长率下行很明显,工业增加值,农业生产负增长,财政也如此。中国经济增长基本走向从1978至2008年的轨迹,肯定有波动,08年时9%,再到09年还要降,2010也是未知数。我们再看一个低谷,88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的大通货膨胀,大幅度紧缩信贷,到了90年时3.8%。当时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还不强,一放就乱,一控就死。09年我们提出“保八”,08年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我们仍然获得9%的高增长率,渣打银行业预测我们08年7.6%,09年7.9%,10年为7.1%,11年为8.0%,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他们预测为2-3年。
广东经济面临的挑战
广东无法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下幸免,其收到的冲击比全国任何一个省份都大,广东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广东贸易量达全国1/ 3广东经济的驱动相对来讲比全国高很多,中国经济受到冲击中广东首当其冲。在这次危机中,我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损失不大,没有购买美国的很多其他金融产品。实体经济冲击外贸,出口乏力,而广东是典型的外向经济,到了11月12月,外贸出现了负增长,08年整年的外贸增长量严重下滑,低于全国。1月份广东外贸下降近1/ 3,广东的外经贸形势严峻。09年上半年广东外经贸估计都会出现负增长。整个这一年09年广东外经贸能够保零就很不错了,稳定就好,想扩大的话难度就非常高了,外经贸形势广东非常严峻。我们出口型企业非常困难,尤其是东莞,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订单迅速减少,不堪重负,企业停产半停产,出现了民工的返乡现象,出口企业倒闭速度非常快,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广东经济有很多弊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广东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服务业滞后,要优化。广东为全国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环境也深受影响。广东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跟全国比稍高一点,和北京上海比第太多,甚至低于巴西和印度,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更是落后。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总量不符,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要素投入,在于资本的形成,劳动力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这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要素,全要素生产力就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原动力何在?就是原始创新,这将转化成生产力,这一点广东很低,企业的研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广东的人才教育也有关系,要多引进人才。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投资拉动作用不足,消费投资需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广东外需高于全国比重,高出6.6%。这说明广东的需求结构主要是靠进出口。广东有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大量潜力可以挖,投资好办,可以通过财政解决。同时,国民结构的收入不合理。广东的GDP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不协调,居民收入增长比GDP增长低,劳动力的报酬占GDP比重到07年占38.8%,排全国22位。
广东城乡和区域差别大。中国之所以重视“三农”,因为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是很重要环节,但是农村相对落后,最大最难的问题都在农村。广东跟全国相比,其二元特点更明显,贫富差距更大,更严重,基尼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最穷和最富的人都在广东”。缩小贫富,区域,城乡差距是将来的导向。双转移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差距。中国式资源约束性国度,广东是一个资源缺乏省市。珠三角的土地承载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了。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广东经济发展是飞速的,同时带来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不能牺牲环境,不能粗放,这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
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我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从广东、全国来讲,的确伤害很大,但同时应该看到机遇,胡锦涛总书记讲: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不是政治家盲目地打气,这确实是危中有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次大洗牌,是国际利益格局的调整。
一、中国处于有利地位,话语权、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度为20%,09 年若中国只增长6.7%,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甚至达到50%。虽然增长慢了,但是我们的份额得到了大幅增加。
二、危机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有利于优胜劣汰、企业重组。
四、危机为新一轮改革提供动力,加速改革。
中国具有沙漠中绿洲的条件,如果说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那么中国这一次中能达到沙漠中绿洲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冲击不大,相对稳健,我们担心的是实体经济对金融产生的影响,引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变,中国经济只要“不折腾”,还能继续腾飞20年。30年来,中国9.8%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倍,韩国飞了30年,日本也腾飞了20年,但是都没有中国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国的资金充裕,中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有着极高的储蓄率,中国人的消费所占GDP比重只有50%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70%。
在经济危机中,不能有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学中有“囚徒困境”一说,都销国货,都不购买别国产品,都没有进口,就没有出口了,世界就封闭了,这个世界的经济就很难联动起来,欧洲央行财长会议就声明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高储蓄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不利的,但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中却是好事,但这需要我们合理利用。
汪洋书记形容:“如果没有严峻的金融形势,广东实现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难度会更大,时间会更长。”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把握好,机遇将大于挑战。广东有着七大机遇:
一、危急中企业的优胜劣汰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机遇。
二、危机中人才技术的流动频繁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机遇。
三、危急中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机遇。
四、危急中出口市场的紧逼为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
五、危机中产业劳动力重新布局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机遇。
六、危急中落后产能被淘汰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提供机遇。
七、危急中人们增强变革紧迫感为深化体制改革提供机遇。
广东应对危机的优势和条件
首先,广东经济第一大省,抗风险能力强是毋庸置疑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市场应变能力非常强,广东毗邻港澳,回旋空间大。广东还有一个政策优势:《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可谓是尚方宝剑。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市场化先行,进行特区试点,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开了一个好头,在危机的时候,广东仍然是一个先行先试区。汪洋书记提出,在危机前,广东提出了“创新型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双转移”等政策,为危机应对赢得了主动,这是广东的优势。
广东的GDP增长率高于全国的增长率,广东已经领跑了中国经济20年,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只有辽宁的1/ 3,只是一个农业省。但是,07年来看,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江苏,广东在某个角度经济是有问题,但是,经济危机时期,广东投资拉动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总书记说过:“不动摇,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凯恩斯经济学原理是危机中诞生的,凯恩斯认为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必须想办法刺激需求,这不能靠市场触及,这次是市场失灵,这必须靠国家和政府的干预,靠财政和货币政策,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提高民众收入。在税方面,降低税率。同时,大幅度、频繁降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凯恩斯没有提到产业政策,这两大政策从经济学原理来讲是总量政策,中国“保增长,调结构”这些都是宏观调控,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08年中国经济在“打摆子”,高低起伏,宏观调控也很快,从适度的财政政策调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换,中国应对危机的基本条件是在总量上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要通过国家公共投资,投资基础设施,加速投资,重拳出击。其二,投资于民生,包括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灾后
重建和刺激消费。中国有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这不能怪老百姓不花钱消费,首先是农村不富裕,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障要跟上,劳动社会保障要落实,让人们敢花钱。
国家有“国十条”等财政政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首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保增长强大动力深化重点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
经济增长和就业是同步的,和菲利普斯曲线高度正相关。汪洋书记的《2009年经济工作总框架》提出来广东今后经济工作重点是“三促进一保持”,这是根据全国的经济形势,结合广东本身特点得出的科学的总框架和精神。
第一、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创新能力甚至低于全国水平,我们要从广东制造变为广东创造。第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第三为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此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三促进”的重心是珠三角,珠三角对保增长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环珠三角发展。黄华华省长有“四个着力”,广东应对措施的远景规划有“远、中、长”,应对措施有十六条措施,中期有“十项工程”,还有一把中央给的“尚方宝剑”——《珠三角经济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纲要。新的“十项工程”是中期规划,222个项目,2.3万亿共同促增长。09年我们要拉动投资1.3万亿,我们铁路、公路和基础建设是重点,还有轻轨等城市交通轨道建设,都需要完善。
《珠三角经济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但这既是政策,也是任务。《珠三角经济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基于全国的重要战略布局,如果要 把《珠三角经济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总结下,有几个要点:
一、产业高端化。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等。
二、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珠三角九个市不能各自为战,要加强联系协调工作。经济一体化以广深为中心,以珠江中西口岸为重点,推动环珠三角发展。广州提倡广州和佛山同城化,包括文化、服务一体化。
三、土地要节约,生态要建设,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重要领域。
四、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现在有大珠三角、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很多区划,大珠三角占了全国经济总量1/ 5,占全国贸易总量半壁江山。粤港澳贸易经济圈,仅次于纽约和东京经济圈。同时,这为打造将来的两岸四地的中华大经济圈奠定了基础,产业合作,以香港为依托,强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打造优质生活圈。
危机背景下的和谐问题
经济危机中大量的失业问题,收入问题,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保障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同时,要注意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建设资金的正确使用。
今天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