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上的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 范恒山
(2011年5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环渤海区域合作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环渤海地区各方汇聚一堂共谋合作发展大计,意义重大。我们相信,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历来重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发展。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省市的共同努力下,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环渤海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明确了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等突出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泛推进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臵,拓展合作主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不仅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区域发展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的总体方向,就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似应继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致力于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环渤海地区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功能为骨干,以交通通道重要节电港口为需求,形成功能完备、通联内外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区域能源协调合作,合理布局煤碳、油气、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能源需求通道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区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资源信息共享。
要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环渤海地区要切实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为积淀,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自主产业,努力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科教发达、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加工产业变成创造性产业,把耗费体力的产业变成耗费脑力的产业,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致力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区域内有一批经济十分发达的大都市和大城市,也有环绕京津的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带。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应把消除贫困作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借助对口帮扶、园区带动、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率先改革城乡分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迁徙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
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特别是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法治环境。要立足于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深化对外合作与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要注重利用企业经济、配套投资合作、园区共建等形式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致力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担压力较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区域产业和资源节约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机衔接,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和繁荣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希望环渤海地区能够全面深化合作,有效形成互动,在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在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出示范,在拓展开放领域与空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作出示范,率先实现现代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密切关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并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积极支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环渤海地区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关于**县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的调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0月7日
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正在各地招商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融北接”战略布局,**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跳出县域谋发展,打破区域求合作,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区域空间考虑自身发展,按照“承接辐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确定了对接京津冀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深化区域合作助推招商引资的路子。
一、区域合作的机遇分析
京津冀在资源共享、要素互动、产业集聚、特色错位、生态同保、规划协调方面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区域格局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加速了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为我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体现在:
(一)国家鼓励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布局区域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由地方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化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区域经济政
2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创业服务中心、环区生态水系、红云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进展迅速,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23家。
(二)引进了一批项目。按照“推进大创新、引进大项目、狠抓大投入、培育大企业、构筑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和“顶层设计、高标定位”的招商理念,坚持在合作中推动招商,在招商中密切合作,成功引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的航天碳材料产业园项目、中船重工集团投资25亿元的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中广核集团投资2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嘉祥国际有限公司(英属)投资28亿元的传热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央企、名企。其中,传热新材料产业园已与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北车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县在引进央企、名企上的集中突破,也引领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临近河北盐山、孟村等钢管产业基地优势,集中引进了一批钢管制造、机床附件加工项目;在对接天津上,引进了同创自动化产业园、美汁农果蔬科技、富士樱花、万恒电子、庆顺科技等一大批项目,投资**的外商企业中,京津冀地区的占到近2/3。
(三)建立了交流平台。在与天津的对接中,**县与天津市北辰区结为友好县市区,同时,县内的常家镇等九个乡镇分别与塘镇等结成友好乡镇。近几年,双方高层互动频繁,联合举办了天津(红桥)-山东德州(**)合作交流推进会暨津鲁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说明会及山东**-天津台湾同胞合作交流促进会等较大规模的招商促进活动。今年5月份,**与天津临港经济区进行了对接,9月份,与天津西青区大寺镇友好对接,加强了双方在招商信息、企业合作、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县还积极发挥以商会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来补充政府间合作,与天津韩国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其全权代理**招商业务事宜;与天津台湾商会对接,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促进对接工作的落实。在与北京的对接中,2012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投资合作暨重点项目推介会,国家农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分别派出年轻干部来**挂职交流。
三、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县在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限制产业转移的问题:
(一)交通建设薄弱。从全省看,**地处偏远、面积狭小、经济落后,交通建设一直跟不上,铁路、高速公路长期空白。目前仅有德滨高速经过**,在建的济乐高速和德大铁路也仅是从**临县-乐陵通过,规划中“黄三角”沿海区域特别是通往港口的铁路、公路网连接不密切,缺少快捷的通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间资源流动和产业协同能力,特别是在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依赖型产业方面限制作用十分明显。
(二)配套基础不足。承接产业转移,只有成本优势,缺乏
6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三篇: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思路
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统筹规划。近年来,在京津冀都市圈、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区域的强劲带动下,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要上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工业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一起,共同构成了推动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发展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如何处理好这些增长极之间的关系,区分主次,安排缓急,已成为当前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通过统筹规划加以解决。一方面,要通过合理规划,引导这些增长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更要通过统筹规划,明确这些增长极在整个区域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协调各自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发展合力。
(二)完善合作机制。国内其他区域联合协作的经验表明,相对比较健全完善的协调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合作。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为代表的协调机制。适应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应当在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作用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建立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体系。当前重点要根据合作领域组建一些专题工作组,专门负责相关领域合作任务的落实工作,并逐步推动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和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同时,积极促进城市间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广大市民的交流与沟通。
(三)统一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区域发展互动的基本条件。要研究制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的优化组合。要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共同培育和发展环渤海地区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要积极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的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建设和协作,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四)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要从整体上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的战略布局,加强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能力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尽快形成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要进一步改善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推进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区域内铁路干线的建设。要按照国家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加强整合力度,鼓励联合建港用港。
(五)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区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渤海海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制定区域环境和资源保护规划,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制度和区域环境重大事故灾害通报制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产业合作。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和引导区域产业转移,鼓励和推动优势产业扩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要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要推进区域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合作。
(七)加强科技合作。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重大科研课题的联合攻关,探索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保障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要合力打造区域信息平台,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建设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
(八)加强旅游和文化合作。要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策略,建立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的职能,共同构建区域旅游大市场。要大力加强城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浓厚的区域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第四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是()实现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提高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打响“破垄”攻坚战 5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总的原则不包括()。
分业施策尊重规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稳中求进 6 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产业素质的亮点是()。增强创新驱动力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7()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农村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打响“破垄”攻坚战突破固化利益格局的羁绊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观 9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稳中求进科学发展 10 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创新驱动力扩大内需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尊敬的党组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聚合起更多的正能量,用各种正能量替代各种负能量。正能量激发出系统优化升级的活性,合力就是正能量。改革开放的合力越是凝聚、协调、强大,正能量就越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越好。
聚合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各个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改革成果的扎实有效、持续深化。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在动态中形成的。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不能单项独进,也不能左顾右盼。某项改革的突破,往往成为带动、促进、激发其他领域改革的引擎。当前,广大群众对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呼声很高,要求保证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围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际上必然会促进很多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很多制度的创新完善。
聚合全党全社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我们党8500多万党员和几百万个党组织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力度,极大地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效。从社会主体而言,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形成全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35年来,正是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一致行动,改革开放才能够在不同阶段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行动不够有力。特别是在涉及到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举措时,有的采取消极、拖延、抵制的态度。因此,全党同志必须从大局出发,对民族、人民和历史负责,抛弃个人某些得失的羁绊,当好推进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以全党的合力带动全社会的合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力,任何改革也是不能成功的。在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利益取向分化的情况下,形成全社会的改革合力更加艰难也更加迫切。一些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利益冲突,不能形成合力。着眼于凝聚改革共识、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时机的选择、改革节奏的把握,都要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如果借“改革”之名,行部门利益膨胀、利益差距扩大、群众利益受损之实,则是背离改革初衷,增大改革阻力。形成改革合力,首先要形成利益合力。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