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 推动招商引资新跨越(模版)
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 推动招商引资新跨越
2009年,在省经济协作办的直接指导下,六安市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不动摇,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协作,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方式,实现大开放促大招商、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累计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020个,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9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的126.6%,同比增长45.6%。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取得较大成效,在省外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到位资金74.5亿元,占54.6%。
一、区域经济协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与许多城市的相互交流。市领导率团赴北京、天津、河南、湖北、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考察学习,加强联系。邀请了淮南市、滁州市、蚌埠市、铜陵市等多个省市党政和经济考察团来六安参观考察。为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我市与合肥市签订了两市工业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两市工业产业对接合作;与淮南市签订了两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另外,与上海闸北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并开通了上海至六安的旅游专列。金安区、舒城县成功进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与绍兴市签订了干部挂职锻炼协议,至今共派出6批225名干部到绍兴挂职学习。
(二)利用各类经贸活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2009年,我市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类区域经济合作活动和会议。市领导带队参加了第四届中博会和徽商大会、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南京经济圈市长联席会、2009安徽(苏州)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洽谈会、安徽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大会、安徽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世博安徽论坛、六安北京商会成立大会、瑞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对接会等各类大型经贸活动。借助这些会议的开展,举办了20场投资环境说明会或专题推介会。并在2009年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传媒与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荣获“投资环境城市奖”。
(三)与各类商会、协会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2009年,我市协助安徽北京商会、安徽上海商会筹委会征集会员。协助筹建了武汉、长春在外人才协会六安分会和六安北京商会。市领导多次赴北京、上海、无锡、南京、苏州、厦门等地拜访六安在外人才协会负责人和成功人士,加强沟通联系,动员回乡创业。先后接待了美国圣塔安娜市商会、安徽江苏商会、美国全国总商会、无锡安徽商会、天津安徽商会、在外人才协会等来六安的考察。会同六安浙江商会举办了“浙商首届十大风云人物”和“浙商十大贡献企业”评选和颁奖活动。新聘请市政府招商顾问3名。据统计,由招商顾问引进新建或增资的项目共13个,在建500万元以上“凤还巢”项目达135个,总投资48.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6.4亿元。
(四)认真做好区域经济协作的调研
为做好区域经济协作,我市积极开展调研,为加强区域合作出谋划策。接待了省社科联专家调研我市的“十一五”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情况。开展了“六安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长三角转入企业成本分析”等调研活动。围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市重点课题调研组前往江苏常州、无锡、上海闸北、浙江宁波、温州等五市区进行了专题考察,并深入研究,形成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考察报告》。11月中旬,还组织各县区招商局长赴江苏盐城开发区和无锡新区开展招商引资调研。
二、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
(一)把握经济形势,完善工作机制
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2009年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工作机制,以市委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全市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安排了年度目标任务,修改完善了《市招商引资考核认定实施办法》、《市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制度》和《调整市招商引资领导组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二)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宣传推介
一是整合力量,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市直单位招商小组,在市直单位23个招商小组和中央、省属驻六安单位21个招商小组基础上,新组建4个联合招商小组。新聘任招商顾问3个。各县区也都相继成立驻外机构、招商机构和招商小分队。目前,全市共组建招商小组或招商小分队375支,驻外招商联络处或办事处70个。
二是坚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市四大班子共有20位领导定期带队外出招商,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为重点上门对接或召开专题项目推介会。据统计,全年市领导共外出招商45批次,接待重要客商130多批次。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带队外出招商180多批次。
三是精心谋划,做好大项目储备。根据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我市的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等优势,编制了《六安市食品饮料商务计划书》、《六安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商务计划书》、《六安市LED光电产业园商务计划书》、《六安市光伏产业园商务计划书》等项目,四个项目总投资169亿元,产值约426亿元。向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征集重点产业招商项目130个,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并印刷项目册3000本,进一步推动大项目招商和产业招商。
四是扩大媒体宣传。在《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刊载文章、在六安电视台做新闻专访,加大市情和投资环境的宣传。发挥六安政府网、六安招商网、安徽经济协作网等网络媒体的作用,及时上传网站信息,完善网站功能,提升宣传效果。全年利用六安招商网发布投资动态、招商项目等各类信息3140条,网站访问人次达108407多次。
五是积极开展专题推介。全市全年先后接待了马来西亚林木生集团、德国欧华商贸集团、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雨润集团、宝利嘉纺织集团、安徽蓝实集团、无锡考察团、厦门企业家考察团等300批次、6000多人次境内外知名企业、客商来我市考察,洽谈项目合作。在做好接待的同时,举办了50多场次不同类型的投资环境说明会和项目推介会。
(三)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承载能力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继合武铁路建成通车后,合武高速公路、六潜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六阜铁路也已开工建设,我市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和3条国道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和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全年中心城市共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多亿元,建成区增加到55.33平方公里。
二是政务环境显著改善。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功能,积极推行“两个集中”、“三到位”等新的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并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挂牌保护。开展了创建“政风行风万人评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是安商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继续推行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全年市领导共到市重点企业开展专项调研45次,召开形势分析会、座谈会40多场,协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市筹集6亿多元资金用于企业贷款贴息、投资引导、贷款风险补偿和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机构增资,市工投公司开始运营。与8家省级银行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大型银企对接会9场,全年新增贷款突破104亿元。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还邀请200多位落户客商和在外成功人士,举行迎春座谈会,加强交流,共谋发展。
(四)严格项目认定,加强考核调度
对2008年度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建设和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选3个先进县,6个招商引资先进单位,12名招商引资先进个人,12名优秀招商顾问,兑现市直工业引资项目补助经费210.1万元。市政府全年组织召开市直招商引资月调度会8次,全市调度会3次,发布招商动态35期。
三、2010年工作初步安排
当前,我市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产业基础逐步壮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服务环境日益优化,承接能力不断加强,这为我市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将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的重要机遇,进一步优化环境,深化区域经济协作,努力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一)目标任务
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在2009年实绩的基础上,境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经济交流,深化区域合作。加快“一圈一带”与合六工业走廊规划实施。积极参与长三角、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大专题推介,积极利用各种经济交流和招商活动平台,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集聚区举办专题推介活动和专场主题推介会。加大与长三角地区大型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加大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适时在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境外开展招商活动。
2、创新招商方式,加强队伍力量。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县区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和带队外出招商长效机制,加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频率,巩固和扩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成效。二是加强招商力量,强化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推进驻外招商。同时根据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成立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招商小组。继续推进驻外招商。三是继续抓好驻点招商,增加长三角驻点招商力量。四是继续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和社会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
3、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开发园区总体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能力。二是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实兑现,树立招商信誉。着力完善融资体系和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各类担保机构资本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三是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坚持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和重大招商项目制度。加大对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成功率。
4、完善推进机制,严格考核调度。一是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制和一票否决制,坚持招商引资按月调度,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考核奖励办法,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督查调度,严格奖惩兑现。二是继续加强项目库、客商库和招商网站建设。三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能力和水平。
六安市招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
第二篇: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关于**县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的调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0月7日
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正在各地招商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融北接”战略布局,**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跳出县域谋发展,打破区域求合作,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区域空间考虑自身发展,按照“承接辐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确定了对接京津冀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深化区域合作助推招商引资的路子。
一、区域合作的机遇分析
京津冀在资源共享、要素互动、产业集聚、特色错位、生态同保、规划协调方面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区域格局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加速了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为我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体现在:
(一)国家鼓励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布局区域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由地方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化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区域经济政
2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创业服务中心、环区生态水系、红云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进展迅速,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23家。
(二)引进了一批项目。按照“推进大创新、引进大项目、狠抓大投入、培育大企业、构筑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和“顶层设计、高标定位”的招商理念,坚持在合作中推动招商,在招商中密切合作,成功引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的航天碳材料产业园项目、中船重工集团投资25亿元的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中广核集团投资2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嘉祥国际有限公司(英属)投资28亿元的传热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央企、名企。其中,传热新材料产业园已与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北车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县在引进央企、名企上的集中突破,也引领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临近河北盐山、孟村等钢管产业基地优势,集中引进了一批钢管制造、机床附件加工项目;在对接天津上,引进了同创自动化产业园、美汁农果蔬科技、富士樱花、万恒电子、庆顺科技等一大批项目,投资**的外商企业中,京津冀地区的占到近2/3。
(三)建立了交流平台。在与天津的对接中,**县与天津市北辰区结为友好县市区,同时,县内的常家镇等九个乡镇分别与塘镇等结成友好乡镇。近几年,双方高层互动频繁,联合举办了天津(红桥)-山东德州(**)合作交流推进会暨津鲁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说明会及山东**-天津台湾同胞合作交流促进会等较大规模的招商促进活动。今年5月份,**与天津临港经济区进行了对接,9月份,与天津西青区大寺镇友好对接,加强了双方在招商信息、企业合作、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县还积极发挥以商会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来补充政府间合作,与天津韩国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其全权代理**招商业务事宜;与天津台湾商会对接,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促进对接工作的落实。在与北京的对接中,2012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投资合作暨重点项目推介会,国家农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分别派出年轻干部来**挂职交流。
三、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县在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限制产业转移的问题:
(一)交通建设薄弱。从全省看,**地处偏远、面积狭小、经济落后,交通建设一直跟不上,铁路、高速公路长期空白。目前仅有德滨高速经过**,在建的济乐高速和德大铁路也仅是从**临县-乐陵通过,规划中“黄三角”沿海区域特别是通往港口的铁路、公路网连接不密切,缺少快捷的通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间资源流动和产业协同能力,特别是在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依赖型产业方面限制作用十分明显。
(二)配套基础不足。承接产业转移,只有成本优势,缺乏
6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三篇:加快桥头堡建设推动云南新跨越
白恩培:加快建设桥头堡 推动云南新跨
越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11月17日09:34 云南网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桥头堡建设迅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成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突破口。
一、桥头堡建设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和边疆长治久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提出把新疆和黑龙江打造成我国面向西北、东北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使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共同推进、相得益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突破。
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主要是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区域,涵盖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这一区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和农林渔资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云南内连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外接缅甸、老挝、越南,有4061公里的边境线,25个边境县市,16个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邻、民族相亲、文化相通。(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构思上,文章指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一方面可以打通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拓宽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外部空间,把沿边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桥头堡建设,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形象,对贯彻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云南坚持把东南亚、南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对东南亚、南亚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达条件极大改善,口岸建设渐成体系,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实践证明,我们实施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既符合中央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要求,又符合云南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在对外开放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桥头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着力实现“五个战略目标”
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生态屏障,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通道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联西南、西北和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是加快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改造,加快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二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合作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推动形成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云南—泰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云南—印度西孟加拉邦双边合作机制,拓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先行优势。二是搭建政府合作平台。推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三是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扩大和提升昆明泛亚国际商务港,办好昆交会、旅交会、泛亚石博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东盟华商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加快建设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产业基地。云南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我们将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兴科技、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提升烟草、旅游、电力、矿产、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市场广阔、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尤其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现代旅游业发展。二是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航运为先导、路运为基础、铁运为重点、水运为补充、管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格局。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地。我们将充分发挥毗邻东南亚及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加强教育交流,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四是加强民间交往,使云南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窗口和我国开展对外民族宗教对话的平台。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生态屏障。云南地处金沙江、珠江两条国内河流和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条国际河流的上游,云南的生态建设对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将着力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一是建设“森林云南”,努力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服务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正确处理“五个重要关系”
桥头堡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两个方面,必须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扎实推进,处理好五个事关全局的重要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云南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去秋今春的特大干旱,暴露出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山区、边境、口岸、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道路通达、中低产田地改造、滇中引水、电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等重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推动发展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根本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桥头堡建设一头联接国内,一头联接国外,正确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联合和协作,努力为各省区市走向东南亚、南亚做好服务。尤其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与西部各省区市的联手发展,构建整体开放优势。另一方面,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拓宽国内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尊重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应得利益,积极处理好双边经贸关系,合理确定进出口比例,促进双方平等受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营造长期稳定的良好外部环境。
增强经济实力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桥头堡建设既是一个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富民与强省的关系,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群众带来更多福祉。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逐步缩小地区、城乡、民族间的差距。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省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进当前工作与立足长远的关系。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云南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步伐,力争在桥头堡建设中行动最快、融入最深、获益最多,又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把一些重大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稳固下来,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云南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桥头堡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也离不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桥头堡建设战略构想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深入云南调研指导,对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努力把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认准了的、条件成熟的事情,就积极争取先行先试,通过桥头堡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沿边开放新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原载《求是》2010年第22期]
第四篇: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新跨越
时间:2011-09-01 14:19:21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中国教育报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中央有关部委出台了70多个重要文件,各地积极制定出台推进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坚持改革方向,明确思路。推动教育发展,破解难题,需要转变思想,创新机制,迎难而上。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纲要,还是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都是其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最大的教育民生。教育规划纲要设计得好,但能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解决了多少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难题,政府不回避、不迂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教育民生问题,高频出现在改革试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中。
坚持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教育改革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先行先试,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大改革试点,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强大内生动力。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目前,425个改革试点项目全部启动。这些改革大多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教育部加强对试点项目的分类指导,同时对地方申请的政策突破或政策支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教育改革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增强改革信心。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化解“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以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一年来,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再接再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育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先发展为保障,以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力求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更大突破。
第五篇:创新体制再造优势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
文章标题:创新体制再造优势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
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最大潜力在于对外开放,根本出路在于借力发展。今年以来,****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拓展招商领域,改进引资策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突破。1—8月份,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36家,累计达到
***家;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104。
一、依托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关联度”。实践充分证明,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是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紧紧围绕三大特色产业,引入外部生产要素,膨胀龙头,拉长链条,不断提高产业的投资聚集度和投资的综合效益。一是立足本地资源招商。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了全国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光明集团、山东省出口创汇第一大户——中地进出口公司、全国最大的罐装食品加工企业紫山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1—8月份,全县新上林木加工企业***家,加工户****户,实现产值***亿元。二是抢抓产业转移引商。针对外地部分地区芦笋资源枯竭、企业急待转移的实际,我们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先后吸引青岛中地、福建盈丰、福建紫山等一批芦笋加工企业落户我县。全县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万亩,加工能力***万吨,成为全国第一大芦笋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三是提升产业层次联商。通过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利用县外资金,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以部门对企业的形式,重点围绕食品、纺织和林木加工,与诸城外贸、孚日家纺、丽波日化等6家企业进行了对口洽谈;以乡镇对企业的形式,重点围绕食品、纺织产业,与威海云龙集团、好当家集团、烟台喜旺集团等9家企业进行了对口洽谈。目前,华泰造纸、兖矿集团、丽波日化等东部企业已多次到我县考察,合作事宜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二、推进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平台,提高生产要素“聚集度”。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表明,发展园区经济是招商引资的最好载体,是增强环境吸引力、聚集生产要素的最佳途径,是现代条件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我们牢牢抓住工业园区这一龙头,发挥其项目建设的集聚效应、优化结构的龙头效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一是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由山东省规划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入园项目***家。我们计划五年内引进资金**亿元,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个以上,年工业产值达到**亿元,再造一个****新城区。二是多元化投入,打造招商新平台。****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5座标准化厂房,总面积4.5万平方米,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镇吸引南京客商和本地建筑商投资600万元,建设园区厂房及附属设施。
三、依托现有企业,实现以出带进,增强与外地企业联手的“融合度”。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项目建设的载体。我们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改变企业招商引资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把重点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引”上招商引资前沿,“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上招商引资主阵地,加快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的转变。1—8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入***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县外资金占85。一是联合外地企业,膨胀自身规模。在省经贸委的支持下,以企业对企业的形式,举办了****与东部强势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拿出**个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与淄博鲁泰集团、烟台南山集团、聊城时风集团等省内**个大企业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项。二是以出带进,变贸易伙伴为合作伙伴。****公司联合天津客商,投资****万元,新建物流中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税收****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8、165。****工艺品厂与美国金润公司合作,投资****万美元,生产木制地板和装潢材料,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年可出口创汇****万美元。wenzh.com
四、瞄准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加速经济“外向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产品出了厂门就是国门。只有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才能以最敏锐的触角了解最前沿的信息,研发最先进的产品,跟进国际潮流。我们积极推进自身资源优势、加工优势、出口优势和境外信息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有机结合,加速了我县经济的外向度。一是出口规模实现新突破。1—8月份,全县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家,过500万美元的**家,过300万美元的**家。****镇完成出口创汇****万美元,同比增长85。****公司出口创汇****万美元,增长100;****化工公司出口创汇****万美元,增长200。二是出口方式出现新变化。通过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参加各类经贸活动等,许多企业一步跨入国际市场,实现了从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从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转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