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牛的蓝海战略
蒙牛的蓝海战略
导读:《蓝海战略》一书给企业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思维模式,其中的诸多观点启人深思。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蓝海战略”确实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和工具支持。不过,从实证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有所...热的发烫的《蓝海战略》一书给企业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思维模式,其中的诸多观点启人深思。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蓝海战略”确实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和工具支持。不过,从实证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有所完善的。实践的缺失是《蓝海战略》一书的一个重大的软肋。
另外,中国市场是一个13亿人口的生机勃勃的庞大市场,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那么,“蓝海战略”是否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对中国企业的实践指导作用如何?有没有具备充分说服力的本土化实践案例呢?
现在全球第一本“蓝海战略”的中国实践版已经面世,那就是我2006年新的著作——《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用本土实践去教你开创“蓝海”,正是《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的独到之处和价值所在。
《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一书收录的大多是我和百年智业策划团队亲手操作的蓝海案例,中国企业中还有一个个卓越的先行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创出的一片片生生不息的“蓝海”,是我们汲取管理、营销智慧的宝库。在这里我把这些案例做一个剖析,以补偿《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一书的遗珠之憾。
蒙牛,中国一个成功的蓝海企业
6月19日,“胡润2006民营品牌榜——中国50个最具价值的民营品牌”在复旦大学发布,蒙牛力压华为、娃哈哈、民生银行和国美,以60亿元的品牌价值当选第一名。
蒙牛那一串串创业故事,已经被深谙传播力之道的牛根生和他的智囊们复制、传播了无数遍,“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也一直被津津乐道,这里不必重复。
我一向认为,蒙牛是中国企业里面一个成功的“蓝海”案例。“蒙牛奇迹”是属偶然,还是市场的必然?蒙牛在6年间快速成长奇迹背后的动因何在?“蓝海战略”的理论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解读的视角。
蒙牛已经15年历史?
蒙牛成立于1999年,何来15年历史?其实,对蒙牛发展史不能从6年来认识。蒙牛8大创业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来自伊利,做乳业的平均年龄都是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包括中层的一些干部在乳业的工作年限也都在五六年以上。
现任监事长的白君被免职时任伊利包头分公司经理,现任副总裁、冰淇淋公司经理孙玉斌时任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经理,现任总工程师的丘连军是伊利苦咖啡的发明者,现任营销企划中心主任的孙先红一直主管伊利广告策划„„
这种乳业经验的积累造就了整个团队对消费者心理、乳品行业大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生产质量的控制、渠道的建设、渠道的管控,这些对蒙牛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根本在人,企业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的历史。蒙牛背后是一群以牛根生为代表的、富于创意和执行力的人。这是蒙牛制胜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处于初创阶段,离欧美的职业经理人时代还很远,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创始人的综合水平。
而中国乳业老大伊利为蒙牛培养的这批创始人,无疑代表着中国乳业人才的最高水平。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熟悉行业的所有“机关”所在;他们洞悉主要竞争对手(伊利)的所有机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有过失败的经验,曾深受错误管理方法
之害,明白规避风险,不走弯路的方法;他们都受过原企业排挤,在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挑战面前空前团结,众志成城;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基础,可以拿出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他们是原有成熟资源的重新组合,生产、市场、推广各主要环节都有精兵强将,就像足球场上前锋、中场、后卫皆有核心,架构科学合理。有了这样一只队伍,加上牛根生的领导,不成功才是奇怪的。
事实也证实了“人”的重要性。譬如成立之初,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坎”,如果没有他们的行业知识和资源,如何“先建市场”?而他们生产的起始阶段,也是盘活哈尔滨等地的濒临破产企业,用人才、管理、技术、市场与人合作,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强大的软件进入了乳业市场,开始了蒙牛之路。
在后来蒙牛大厦的构建中,这几颗“乳品行业最硬的脑袋”所迸发出的创意和智慧开创了一片片蓝海,显示出了决定性价值。
蒙牛的反向思维
“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创新”:市场的拓展创新,生产的设计创新,营销的通路创新,管理的理念创新„„蒙牛在草创伊始,在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状况下,反向思维,用富于想象力的创新方式,开始了蒙牛版的“贴牌生产”。
“贴牌生产”对中国企业再熟悉不过了,中国的好多企业,起步之时都是做OEM,通过为大公司、大品牌做“贴牌生产”来赚取第一桶金。
初生牛犊时期的蒙牛,起步战略也是“贴牌生产”。不过此“贴牌”非彼“贴牌”——多数贴牌是自己生产,“贴”别人的牌子,目的是利用别人的牌子快速打开市场。而蒙牛则刚好相反,是让别人生产,“贴”自己的牌子。也就是蒙牛的“先建市场,后建工厂”。蒙牛通过租用别人的工厂,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贴牌生产蒙牛的产品,也就是“借鸡下蛋”。
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有个著名的“微笑曲线”,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蒙牛起步之初就抓住了“微笑曲线”喻指的产业链的两个高端:品牌与市场,攥取最高的附加价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反向的贴牌思路,就不可能有蒙牛的今天。试想,如果蒙牛只是伊利、三元等企业的贴牌工厂而没有蒙牛品牌,牛根生纵然有登天本事,也绝难超越对手。
蒙牛、伊利的PK扩大了乳业的蓝海
市场上,竞争是常态。相同行业、相同产品、相同目标消费群的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不过“蓝海战略”对于竞争给出了新的定义,“蓝海战略”认为:“专注于衡量和击败竞争会导致模仿,而非创新,经常造成价格压力和进一步商品化。他们主张公司应该努力向顾客提供价值飞跃,把竞争变得无关紧要”。这种不忙于打败竞争对手,而致力于为顾客和公司创造价值飞跃的作法,可以开启无人与之竞争的市场空间,轻易获利。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飞跃,使自己不再在既有的产业中与其它企业缠斗,而是开创出一个新的利基、新的市场区隔、新的局面。
同是来自草原的蒙牛、伊利恩怨渊源之深,主营业务之相似,在中国企业中也是数得着的。蒙牛、伊利针锋相对的战略PK由来已久,但是这种竞争并没有形成惨烈的“红海”局面,而是双双快速发展,2005年营收都超过百亿,引领乳业市场。
这是否与“蓝海战略”的理论背道而驰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蓝海战略”。
因为蒙牛与伊利的竞争不是着眼于对已有市场的争夺,而是体现在对市场增量的创造和瓜分上。
“大战略看市场,小战略看对手”。对竞争对手,少一些钩心斗角的绞杀,少一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红海竞争,而是着眼于每年30%速度快速增长的乳品市场,着眼于开拓行业边界,着眼于对非客户的开发,着眼于开拓新的生生不息的“蓝海”。
过分的把精力放到对手上,等于舍本逐末。成功的的路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与“蓝海战略”的主张不谋而合。
其实,纵观世界企业竞争,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地区有两家企业针锋相对的竞争,其结果往往是两家都快速成长。譬如深圳的华为、中兴,青岛的海尔、海信,国外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蒙牛、伊利也是如此。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快速完善,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甚至互相培育市场,借对方的力量成长自己。“草原奶”概念的传播,“中国乳都”的打造,以及利乐包装奶市场的开发培育,等等,其实都是在竞争中共同开拓了“蓝海”,扩大了中国乳业的“蓝海”其结果自然是共同来自大草原的蒙牛、伊利的双赢。
蒙牛、伊利的战略PK最近也是精彩不断。伊利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徘徊,特别是2004年的“高管事件”之后,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新任董事长潘刚的排兵布阵中很快重新露出逼人气势。2005年,在潘刚主持下,伊利在投资、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大手笔。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伊利独家获得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资格,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和中国西部第一个正式赞助奥运的品牌。
2005年11月18日,2006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伊利拿下了2.48亿元的广告额度,成为乳业中标企业的“标王”。光明和蒙牛分别以2.25亿元和8000万元列第二、三位。
2005年9月,伊利控制了福建长富现有的34个优质牧场和3.5万头良种奶牛,奶源优势进一步延展,并借长富之利,占据战略要塞,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了在长三角与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市场反应能力;蒙牛则把华东液态奶项目落户马鞍山,建立了总投资2.5亿元的奶牛牧场,剑指华东。并于近日与武汉友芝友乳业合作,开启了“沿江战略”,进一步完善了战略布局。
„„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之后,彭德怀在朝鲜战场终于遇到了真正的对手。70年代出生的潘刚出手不凡,中国乳业的竞争出现了值得期待的精彩。但愿他们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共着眼于“蓝海”的开拓。毕竟中国乳业的市场空间还十分辽阔,而在世界乳业竞争格局中,无论蒙牛还是伊利,都还是小字辈。
蒙牛的“差异化策略”发力高端市场
低海拔处生满了名目繁多的乔木、灌木还有杂草,高海拔处便只有高贵的雪莲了。
高端市场往往意味着高品牌价值、高利润回报、高进入门槛,意味着其它企业无法模仿的独创价值,意味着“蓝海”。
这里讲的蒙牛的“高端”,有两层意思:一是早期“一线插旗,二线飘红”的中心城市战略,二是去年高端产品的推出。
蒙牛在市场营销上的成功,要归功于创业初期就高瞻远瞩的战略。与普通中国企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不同的是,蒙牛在创业初期就瞄准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香港
这些高端市场,“一线插旗,二线飘红”,这是蒙牛颇为灵活,也颇具气势的经典市场策略之一。
这意味着高昂的分销和推广费用,但也意味着品牌的主流化。市场营销行业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品牌自上而下传播——蒙牛称之为“梯度转移”——的特质,“消费领袖”一定是在中心城市而不是乡镇。在一线市场成为第一品牌的时候,在二线、三线市场也会成为第一品牌。中心城市本身就是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战略地形,不抢占这些战略地形,品牌就不会成为主流,就注定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事实也证明了蒙牛战略的正确:娃哈哈也有100亿业绩,做的也都是快速消费品,但因为娃哈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传统策略,不管业绩再大,它的产品总是得不到主流消费群的认同。在蒙牛成为香港第一品牌的时候,娃哈哈却还为着进攻上海市场而大伤脑筋。
另一方面,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产品——尤其液态奶——产品属性几近同质化,整个行业面临着原料上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压力。
蒙牛嗅到了“红海”的血腥气息。于是蒙牛推出了两种新极品纯牛奶:“奶爵6特乳”和“蒙牛特仑苏”。从各个生产环节,保证产品的高端化,以产品差异化避开低水平价格战。并建立“乳业联合国”,用奶源品质与国内乳品企业拉开差距,构建差异化的乳制品。
蒙牛高端奶的推出,使蒙牛找到了一片新的“蓝海”,也点燃了整个乳业市场新的高端品牌争夺战。
蒙牛“借势”开创蓝海
营销策略创新也是创造突破性增长业务、开创“蓝海”的一条重要途径。
蒙牛借助大胆、出奇制胜的营销策略,6年之内营销200亿,让传统战略、营销专家大跌眼镜。我研究蒙牛的营销战略,总结出以下几点:集中优势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巧借对方之力,胜敌而益强;重视媒体,借重传播力;强调公关,事件营销第一。
首先,蒙牛是那种喜欢毕其功于一役的企业。
在创业初期,就表现出了高于普通企业的气概。媒体,它成功地和央视组成了联盟;工厂,它建成了全球样板工厂,还有国际示范工厂;市场,也是从最难打的中心城市开始进攻。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句易说却难行的话,因为这背后的隐喻是需要更多的钱。牛根生敢于在只有1000万募集资金的情况下打300万广告,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天下有几人能有?
在进攻一线市场时,“集中优势兵力”原则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进入香港市场、上海市场和北京市场时,蒙牛都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心和气概。在进攻香港市场的时候,打破了“香港自有人造食品以来人员推广的最高纪录”——103个做免费品尝的导购员。在攻坚上海滩时,蒙牛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营销工具——“易购365”,持续的大力度的买赠投资甚至让合作的两大后盾——烟糖公司和利乐公司——都顶不住压力而退出,中途“哗变”。蒙牛冰淇淋“大冰砖”进攻北京市场,“买二赠一”大力促销,并一炮打响,一个月的时间使日销量增加10倍,一举完成北京的销售网络建设。
蒙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所认为的一个观点:如果你能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事,那你就是NO.1。
其次,蒙牛善于借力,巧借对方之力,敢借巨人之力,善借强者之力。
在通常情况下,力量在对抗过程中是要大量消耗的。但是,中国战略家们却在思考自己的力量在对抗过程中如何越变越强,即“胜敌而益强”。
借用对方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东方战略的精髓。孙子曾经说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兵法·作战》)孙子在这里表述了他的著名的“因粮于敌”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要学会向敌人“借力”,要把敌人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蒙牛是个善于借力的高手。在一份有影响的营销杂志上,对蒙牛做过这样的点评:历史上诸葛亮用“借”势打败了曹操,如今蒙牛又续写了“借”势成功的佳话。在蒙牛的成长中处处体现着一个“借”字:
“借”用工厂,在创业初期实施“虚拟联合”,快速开拓市场;
“借”势于“中国乳都”、捆绑行业老大“伊利”,打响自己的名头;
“借”用社会资本,发展自己实力;
“借”势包装巨头利乐公司,在一线城市攻城拔寨;
“借”摩根参股,完善规范蒙牛的企业制度;
“借”央视大旗,唱响蒙牛品牌;
“借”神舟上天,让蒙牛搭上腾飞的速度;
“借”超级女生,让蒙牛品牌无处不在;
甚至非典这样的灾难,都被蒙牛巧妙“借”来成长自己的品牌。
“借”,把蒙牛的迂回进攻战略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蒙牛将自身的优势资源集中于市场开发、技术开发,将原料供应、生产、运输等资本密集型业务外包,形成了以品牌优势为基础的价值网络。
再次,蒙牛善于借重媒体,吸引眼球,铸就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强大传播力。
当今企业的竞争,“传播力”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要素。品牌竞争的成败极大程度上决定于“传播力”的竞争。然而,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对此认识不足,且执行乏力。蒙牛则在这方面下足了力气。
在推广战略上,蒙牛集中投放央视,竞标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在中央电视台有效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价值。继超女张含韵、李宇春之后,2006年3月,蒙牛乳业与台球天才丁俊晖正式签订了一份巨额的广告代言与赞助合同,蒙牛成为小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赞助商,丁俊晖代言蒙牛的广告将在年内播出。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将给蒙牛带来持续的关注度。
蒙牛的“营销创新”扩大蓝海
蒙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策划史。“运筹帷幄,决策千里,98%的成功在于家中的营销决策!”、“媒体无大小,新闻无小事”、“事件营销是品牌的成长线”、“事事都是营销点”、“定期主动给媒体发送稿件”等等,从这些标语就可见蒙牛对营销策划和公关的重视程度。有媒体称“事件营销成就了蒙牛增长奇迹”。
蒙牛历史上就有几个最著名的策划:“中国乳都”、“争创内蒙古第二品牌”、“‘非典’时期的非常营销”、“航天员专用牛奶”、“摩根参股”、“香港上市”,2005年,蒙牛也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大事件的商机。无论连战宋楚瑜的大陆“和平之旅”、神六发射、“老牛捐股”、“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蒙牛内幕》„„策划都具有很强的爆炸性。
蒙牛最成功的市场策划活动无疑是“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
超级女生在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从10岁到70岁一竿子打进。一时间,“凉粉”、“盒饭”、“笔迷”、“玉米”充斥全国,甚至还演变成了一场全民运动。
超级女生的火爆也许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但蒙牛的成功绝非偶然,我们看到的是它背后敏锐的市场感觉、对消费者的认知,还有把握时尚制造流行的能力。《酸酸甜甜就是我》和《想唱就唱》这两首歌曲把蒙牛酸酸乳的品牌定位很好地和超级女声的流行时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借入主“超级女声”之机,把资本与传媒整合起来,借传媒之势启动更大的资本链条。蒙牛酸酸乳与两个成功的品牌———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三个同样渴望获取更大辉煌的品牌在各自领域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结果使得蒙牛的形象推广取得了“火山爆发”式的惊人效果。
超级女生是蒙牛又一次成功的“营销创新”。从创意到执行都是近年来一个最大的蓝海事件,而蒙牛乳业也凭借着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执行上的灵活性,创造了营销的一个宽广的蓝色海域——在同业竞争者都将眼睛盯着传统的广告战,都在盯着下一场血腥的价格战时,蒙牛却改变思路,让牛奶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的时尚饮料,不仅时尚还可以帮年轻女生圆明星梦,如此的品牌,年轻人岂有不爱之理?岂有不买之理?
蒙牛有一种观点:媒体广告打造的是“玻璃品牌”,漂亮,但易碎;事件、新闻打造的是“钻石品牌”,是打造“百年蒙牛”的品牌传播之道。我对许多“营销专家”所鼓吹的唯广告论一向不以为然,我一向主张“一个好的策划即使没有广告支持也能让产品卖火!”通过差异化之路,寻找“不与竞争者竞争”的“蓝海”,企业才能持续、快速而稳定的成长,蒙牛就是一例。
在我的新书《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中提到“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创新”。而蒙牛借助一系列爆炸性的事件将销售额推到了极致,充分展示了蒙牛“营销创新”的能力,这是一种霸占消费者心智资源、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高超传播技巧。
五月,台湾的媒体专程到北京采访我的新书发表会,最后谈到超女事件时,我用一句话做为总结
“蒙牛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千千万万消费者在成为李宇春、张靓颖、何浩等超女的FANS之前,已经不自觉的先成了蒙牛的FANS了!”
第二篇:《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抱着开拓思路学习优秀管理经验的态度,我认真的研读了蓝海战略这本书,感到启发很大!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企业市场发展的追求方向,让我们从这个品牌同似性和产品同质性越来越强的产业竞争中解脱出来!让我明白了把竞争中所用的对抗性的战略方法变成了追求创造性的的战略方法,以价值创新作为基本的原则,将创新与效用,价值与成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的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蓝海战略,从能实现企业的高速的发展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蓝海战略它是抛弃了已有的市场竞争空间,努力去寻找和开创无人竞争的空间,甩脱了竞争对手的纠缠,是在创造一种新的需求而不是在开发现有的需求,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时在研读中我也学习到了如何在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中让机会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就需要贯彻书中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和各种途径,去规避各种风险.对我们在实际中的操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再联系一下实际,这本书对我们中建三局成都分公司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也在尝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经过很久,还是纠缠在苦苦的残酷竞争中,老是着重于在传统的建筑市场去争夺,现在我们将利用央企政策优势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去开创新的市场领域,去开创自己的一片蓝海。从而求得企业始终保持竞争中的优势和高速增长。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案例,阐述了“红海”和“蓝海”的内在联系,探求着“蓝海”开创之路。所以说《蓝海战略》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创新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移则事易,因为之备”。客户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目光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移需求一方,也就是与其与竞争对手死拼,不如推出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与服务。跨越现有的竞争边界看市场,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 ”(新的市场空间)。
一个公司必须坚持探索蓝海,因为只有不断发现蓝海才能保证公司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才能不会被市场淘汰。只考虑红海是不行的。但红海是必须的,有了一套红海的竞争能使你在发现蓝海并迅速在蓝海里确立你的地位,如果没有红海我想即使你找到拉蓝海你也不能迅速占领。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完全是在已有产业边界以外创建的,但大多数蓝海则是通过在红海内部扩展已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
《蓝海战略》还阐述了另一个观点: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不在于尖端技术,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这些因素有时候会存在,但更多时候,它们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一体时,才有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如此植根于价值之中,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会落到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只重价值,不重创新,就容易使企业把精力放在小步递增的“价值创造”上。这种做法,也能改善价值,却不足以使你在市场中出类拔萃。只重创新,不重价值,则易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或只注重市场先行,或一味追求新奇怪诞,结果是常常超过买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力。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先行区分开。
最后,《蓝海战略》论证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辩证关系:即价值和成本间的权衡取舍关系。常规看法认为,一家企业要么以较高成本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还算不错的价值。这样,战略也就被看作在“差异化”和“低成本”间作出选择。与之相反,志在开创蓝海者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坚信三局是一个有序发展的公司,使我更加坚定了现在的发展方向,准备好迎接三局历史新篇章的到来。
第三篇:《蓝海战略》读书笔记
《蓝海战略》读书笔记
蓝色令人想起大海,给人以无限发展空间与希望,正如这个字给人的印象,“蓝海战略”就是“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这本书教会企业如何突破传统的企业发展思维,抛弃传统的竞争性战略,通过实施“蓝海战略”来创造需求,维持企业生命力和活力。
一、本书框架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蓝海战略的概念、意义及作用,并介绍了蓝海战略中要用到的分析工具;第二部分介绍了制定蓝海战略的步骤:重建市场边界,关注全景,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第三部分介绍了应怎样执行蓝海战略:要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并且寓执行于战略,最后还要使蓝海战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可以不断更新的战略。另外,本书还集中介绍了一些蓝海战略的典型案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蓝海战略的内涵。
二、知识点总结
1、红海: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市场;蓝海:未开垦的市场空间,行业规则和边界尚未确定。
2、价值创新:要求企业引导整个体系同时以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自身价值飞跃为目标,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它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3、蓝海战略的六项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降低搜寻风险
(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降低计划风险
(3)超越现有需求:降低规模风险
(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降低商业模式风险
(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降低组织风险
(6)寓执行于战略:降低管理风险
4、战略布局图:它是用来获取当前市场的竞争状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投资方向,在产品、服务和配送等方面的竞争集中在哪些因素上,以及顾客在相互竞争的商品选择中得到了些什么的一种分析工具。用图形来表示:横轴显示行业内竞争和投资所注重的各项因素,纵轴显示了在所有这些竞争要素方面,购买者得
到了多少效用。而把产品在各种竞争因素上的效用水平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价值曲线,它是战略布局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四步动作框架
(1)剔除:去除行业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因素。
(2)减少:将某些因素的含量降低到行业标准以下。
(3)增加:将某些因素的含量提高到行业标准以上。
(4)创造:创造行业中从未提供过的因素。
6、“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四步动作框架的辅助分析工具,表格要求公司在四个方面都采取行动,创造新的价值曲线。
三、读书心得
虽然本书的前两章只是简单介绍了下蓝海战略的大体概念与方法步骤,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首先,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对战略一词有了更好的理解,能够正确地区分“蓝海”与“红海”。传统的思维一直被束缚在“竞争战略”的泥淖中,企业只致力于在有限的现在市场空间中寻找方法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却忽略了市场之外更大的世界,“蓝海”使企业能够另辟蹊径,避开竞争,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其次,训练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蓝海战略运用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创新,避开难点,开辟新的道路。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找不到方法的时候,我们常常容易走死胡同,钻牛角尖,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打击了我们的积极性,其实,我们应该经常换个角度思考,找到那个不能突破或者急于解决的点,避开它,不去解决它,而是自己另外创造片空间,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往往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第三,“蓝海战略”让我想起了之前读的水平营销,两者的思维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但二者也有不同,水平营销有三个层面:市场、产品和营销组合,市场和产品层面的水平营销可以使企业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脱离血腥的红海,拓展市场空间,从而开创新的蓝海,但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却不能直接开创蓝海,因此,水平营销相对蓝海战略来说范围要更宽泛一些。
第四,蓝海战略或是水平营销思维在金融业其实被广泛地应用着。金融创新
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它使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每一个新的金融工具的诞生都是一个新的市场的开辟,即新的蓝海的诞生。比如花旗银行就是一个不断保持其创新力的企业,这也是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原因之一。1959年,花旗银行遇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的窘境,存款约束越来越硬,存款明显不足,这时,花旗并没有采取通过加强宣传,促销等手段增加其存款份额,而是推出了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可转让存款单,这个划时代的存款单使花旗银行开辟了新的市场,创造了新的需求,赢得了新的客户。
总之,蓝海战略中还有很多丰富的知识需要我去发掘,在接下来的几章的阅读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体会其中的精髓。
第四篇:《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
颠覆传统的战略思维的蓝海战略即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未知的市场空间)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绕过竞争创造新的市场便成为其核心。
在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0多个产业的150个战略行动的研究中,提出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我们可以从古埃·拉里伯特先生创造的马戏团的蓝海中看到,在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就是打消念头,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超越现有竞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组织障碍并把战略的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而今我们看到的众多企业都是处于红海中(当前已存在的所有行业,即已知的市场空间)。在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如,汽车行业在以往的市场中互相竞争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福特T型车的开发以及克莱斯勒迷你厢车的推出却在不同层次上创出了自己的蓝海。福特T型车市场份额从1908年的9%扶摇直上到1921年的61%,替代了马车,成为美国首要的运输方式。克莱斯勒的迷你厢车以外观和更得的车内空间为众多家庭所拥有。因此在汽车行业中绕过了红海中血腥的竞争,开创了新的市场边界。于此,我国的众多行业也应在已有的红海中勇于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以便在国际化中占有新的市场。
蓝海的竞争有其独特的一面:有自然形成的垄断、价值创新的难度、专利与法律的许可、网络外溢效应的强大、较好的口碑和拥戴者、模仿壁垒等的存在。因此,替代品的作用也被削减。对此我们在开拓蓝海时不得不建立良好的情感导向,发展并创新自己拥有的雄厚技术力量,创立自己的国际性品牌,加强产品差异化建立等。
作为蓝海的三个准则;重点突出、与众不同和主题令人信服。我国企业中众多的是在模仿和复制别人的成果。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在突破红海竞争中,对于部分企业为创立蓝海做出变革将会更容易。企业的宗旨是企业现在和将来应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活动,以及应成为什么性质的企业或组织类型。但是追求利润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于是,重新回顾下蓝海战略六原则:制订战略的原则降低相应的风险,重建市场边界搜寻风险,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计划风险,超越现有需求规模风险,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商业模式风险,执行战略的原则降低相应风险,克服关键组织障碍风险,寓执行战略管理风险。通过明确蓝海战略六原则,便明确了“创新与效用”、就“价值创新”、“差异化低成本间抉择”是战略执行重要途径之一。
企业都想拥有长久发展的前途,通过在红海中竞争是重要途径,但绕过竞争在蓝海中获得价值创新同样可行。在开拓蓝海中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雄厚的资金,实体资源,商誉等,还要拥有有效应对风险的措施。作为一个战略存在的愿景不是盈利而是将做什么获利,并且它是长期有效可实施的方案、策略。通过蓝海战略,我们制定战略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超越现有需求,注重全局而非数字,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重建市场边界,并注重战略的可持续性及更新。
制定完战略更重要的是执行战略。而在执行蓝海战略中给以我们这样的提示: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组织中存在的认知障碍,有限资源,动力上障碍,组织政治上障碍都不容忽视,并且战略执行的情况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整个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给以深刻的启发,从蓝海中不仅要规避制定战略的方法更要注重战略的实施,这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固有的不容猥亵的,是企业最根本的恒久不变的原则,因此制定战略时必须明确。如:华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生活,TCL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海尔的:真诚到永远,通用的:简单、速度、自信。这些不仅明确了核心价值观也为制定战略明确了方向。
放眼现实中,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又不少企业创立了蓝海。鸡尾酒中黄尾市场的开发在澳洲立刻占领了较大市场份额。它以如何制造出每个人都喜欢的、有趣的、非传统的葡萄酒为目标。利用四部动作框架创造新的价值,打破了低成本和差异化之间的替代关系。西南航空公司其广告主题:“无论何时,我们提供飞机的速度和汽车的价格”,它强调了三因素:亲切的服务、速度和频繁的点对点的直航班次,在一些中等城市间实行服务。快美发屋把男性理发业从情感型产业转向了功能型产业。世界第三大水泥生产商墨西哥水泥公司通过改变产业导向把功能型转向了情感型。这些都是开创蓝海的成功典范,我们应从中蓝海市场的优点,加大开拓蓝海的力度。
开创蓝海充满了强打的诱惑力,但是也得注意到现有众多企业所处的现实。我国拥有的企业大多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要像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成为企业三巨头,不仅要有企业创立的基本资源,还要有超凡的创新力,独创性,进行价值的创新开拓蓝海。并且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都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研发,建立在强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开发蓝海市场还得有一些先天条件,否则就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到头还是得破产或亏损。
在未知的市场空间夺得一席之地是非常艰难的,同时拥有了蓝海市场获利是非常肯定的。要想用蓝海战略来颠覆某些企业市场,就要对熟知的一切战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战。在供需矛盾冲突时就得想尽办法夺得市场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寻求长久的获利性增长而努力。但此时企业往往针锋相对地竞争,他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此时企业应蓦然回首,开辟自己的蓝海,否则就与蓝海绕过竞争不相符合。
蓝海有其力量也有其难度,要想成功获得成功就得有准备。所谓机会是为一切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
第五篇:《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
题纲
-----------
一.蓝海战略一书的内容的理解
二.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把握蓝海战略的核心)
三 蓝海战略在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实施建议(结合冰箱制造业)
自2005年起全球刮起蓝海旋风,深刻波及到了中国企业,大家言必谈蓝海,仿佛蓝海是无往不胜的神话,正是因为企业对蓝海战略核心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差异甚至是误差和执行不利导致蓝海败局。最近我认真研读了该书也分析了国内的一些案例,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 蓝海战略核心内容的理解
1. 蓝海和红海的概念和特点
蓝海战略的概念是相对之前的红海提出的。所谓蓝海代表的是现今尚不存在的未知市场空间,而红海则代表现有的产业和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的特点是新的市场边界,新的需求,不可预测的高利润增长,无成型的竞争规则;而红海的边界是已划定的,竞争规则广为接受,市场拥挤,利空间有限。
2. 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实行蓝海战略
其实产业的发展史告诉人们,市场是运动的,发展的,新的产业和市场总是不断的开发出来,当今的产业数量和类型,已经数量繁多而且日趋健全。但这不能使企业满足与当前的的市场空间,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的贸易壁垒的拆除,供求关系的变化,让市场变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狭小。垄断市场在消失,缝隙市场(细分市场)越来越拥挤。这一切都要求有开创新的市场边界。上乘的企业长盛不衰和强大的产业也有发展的低谷。开创蓝海和深陷红海的根本区别在战略的不同。
3.红海中的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是蓝海战略之前,企业最推崇的竞争理论他的竞争的五力模型和三个基本竞争战略是红海企业主要使用的战略工具。
所谓五力模型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竞争战略的第二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这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实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
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4.蓝海战略的核心基石的理解
蓝海战略的核心是“价值创新”这里讲的价值有两层意思买方获得的价值和企业获得的价值。买方获得的价值是效用和价格,没有新的效用和价格超过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都不是买方想要的。同时企业也要从新的战略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买方价值,他来源成本和价格,过高的成本无助与企业获利,企业追求高价格有又要在顾客的能够承受的空间能达到最大化的权衡。如何做到通过规模效应达到低成本,在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这里提到的创新不是小幅的技术改善和流程的优化等战术层面的创新,因为战术层面创新是为了强化已有的成本领先等竞争战略,不能改变产品的效用,这样的战术很容易被模仿,不能长期保持优势。
蓝海战略是既重创新更重价值,只有企业把价格,效用,成本整和为一体时,才是真正的价值创新。从战略要素上比较蓝海战略拓展非竞争市场,规避竞争,创造新的需求,打破价格成本互替定律,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这和红海战略天壤之别。从已经结构化的市场,开拓出新的边界,重建新的规则和商业模式,是蓝海战略的最大亮点。
5.蓝海战略的工具和分析方法
对应于红海有波特的三个战略模型和五力分析工具,蓝海战略提供了三个基本工具和框架:战略布局图,四步动作框架,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卡塞拉黄酒的战略清晰的向我们如何使用这三个工具。
其中战略布局图是核心工具,它从产业竞争元素的罗列和买方获得的价值高低入手建立横丛轴来分析产业中的企业竞争元素的投入程度和买方获得的价值的关系,进而分析其战略,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战略布局图。这里的核心思想是重建战略中心,从竞争对手身上移开,转向他择市场(所谓他择就是功能形式都不同但目的却一致)转向按原有划分属于非顾客的群体,从非顾客和顾客的共性出发而不是区别,重新定义产业应该关注的元素和重建买方元素,从而开创新的产业边界也就是蓝海。
当然最难的应当是如何重建买方元素,对市场的研判是基础工作,但仍需要好的方法让这些变的清晰。另外两个工具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服务的。首先四步动作框架,提了四个问题,挑战原有的战略逻辑和商业模式。四个问题:哪些因素应当被剔除?减少?增加?创造?提出问题更应当解决解决问题,利用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回答上述四个问题,迈开开创蓝海的关键步骤。剔除减少无用于买方价值却能增加企业成本的元素投资,增加和创造能够带来买方价值的元素。在这四个动作中实现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和二为一的价值最大化。蓝海战略的作者在阐述工具的使用方法是,结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卡塞拉黄尾酒的战略成功案例指出良好的战略的三个特点:重点突出,另辟蹊径,令人信服的主题句。第二部分我会结合案例谈理解。
6.蓝海战略的制订
作者提出了四个制订战略的原则,解决了四个核心问题。重建市场边界,指导我们如何跨越不同产业系统的开发蓝海的途径,规避边界找寻的风险。注重全局而非数字,向我们提供如何利用四步走的方法进行战略规划,规避规划的风险。超越现有需求,告诉我们如何最大规模开发蓝海,产生新的需求,规避规模风险。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提供了建立可行的商
业模式,创造维持需求增长的方法,规避商业模式风险。在这四个原则中我个人认为核心是如何重建市场边界,作者提供了六个需要跨越的边界我的对这个原则的理解是: 寻找替代产业和他择产业间的空隙 传统的硬碰硬的正面竞争强调与产业内竞争对手的比拼,然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不仅要与自身产业内的对手竞争,而且还要和提供替代产品(Substitutes)、他择产品(Alternatives)的企业竞争。替代产品是形式不同但功能或核心效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他择产品是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或服
务。例如电影院和餐馆在形式与功能上都不相同,但两者都能服务于消费者的同一目的,即消费者晚间出门散心,因而两者不是替代产品,而是属于他择产品。大多数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产业内的竞争对手方面,如一个竞争者调整售价,改变产品款式,或者推出新的广告都会引起本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但在一个替代产业、他择产业里同样的举动却通常引不起多大的反响。殊不知,这种替代产业、他择产业之间的距离却可以为企业的市场创新提供许多机会。为此,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找出所在产业的替代产业、他择产业有哪些?分析顾客为什么会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取舍?并通过集中力量提供那些促使顾客跨产业权衡的关键元素,剔除或减少其它元素,从而开辟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超越战略集团的思维模式
一个产业是由一些采取相似战略的战略集团所构成的,多数企业注重改善他们在一个特定战略集团内部的竞争地位。例如,奔驰、宝马和捷豹这些品牌,一门心思想在豪华汽车的细分市场内卓尔不群,而经济型汽车制造商也把资源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战略集团内与对手争夺高低。这两个战略集团都没有去关注对方的目标和战略,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竞争关系。而超越战略集团的思维模式就是突破现有战略集团的狭窄的思维视野,基于对产业内不同战略集团及相关地位的分析,从中挖掘新的价值创新点。为此,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判断你所在的产业中存在哪些战略集团,分析顾客在不同战略集团之间作出选择的决定因素,并据此结合不同战略集团之间的优势,创造出顾客满意的新产品,从而跳出长期身陷集团“窝里斗”的格局。重新界定产业的目标顾客群 产品或服务的目标顾客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很多情况下,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使用者和重要影响者各不相同,他们一起构成了一条所谓的顾客链。这条顾客链上的每一方对价值的定义都会有所不同。例如,购买者可能关心的是成本,而使用者却关心使用是否方便。一般地,每一个产业对本产业的目标顾客是谁都持有趋同的定义,结果都聚焦于单一的目标顾客群。
例如,制药产业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影响者——医生身上,而办公设备产业聚焦于购买者 ——公司的采购部门;服装业主要是针对使用者。其实,这种目标集聚只是产业长期实践的结果,在某些时候超越这种对目标顾客群的传统思维定势,挑战产业有关目标顾客群体的成规惯例,将关注点转移到那些曾被忽略的顾客身上,会使公司获得重新创造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为此,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识别你产业的买方链是由哪些价值主体构成,判断产业的目标顾客是其中哪个群体?分析当把目光从该群体移到另一群体以后,怎样才能为新的目标顾客群体创造新价值? 发掘互补性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总是集中在本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范围内进行竞争和创新。以影剧院为例,临时停车的方便与否以及相应的成本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是否去看电影,虽然这些补充性产品或服务已经超出传统定义的影剧院产业边界,但很少有影剧院的经营者去关心和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在补充性产品或服务中蕴藏着许多尚未开发的需求,要将这种需求发掘出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思考顾客在使用你的产品之前、之中、之后还需要什么。停车位是在进影剧院之前需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在使用计算机之中需要的,对航空产业来说,地面运送则是飞行之后需要的。企业应善于从互补性产品或服务中寻找市场创新的空间。为此,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明确顾客在使用你产品之前、之中、之后存在哪些需求,找出顾客在此期间的烦恼之处,分析如何通过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的完善来解决顾客的烦恼。重新思考产业的功能与情感导向
当今产业内的竞争导向有两种:一是基于价格和功能的理性式竞争,一是基于情感和关系的感性式竞争。一般地,企业一贯采取的竞争方式会以一种循环强化的方式向顾客灌输对一种产品的定向期望。由此,功能导向的企业会变得更加理性,情感导向的企业则变得更富有情感,两者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两者的产品同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不一致,因为顾客已被企业看成所期望的、自我定义的顾客。事实上,企业如果勇于挑战这种功能——情感导向,将会发现新的市场创新空间。情感导向的企业如果抛弃一些成本较高但无助于性能增强的额外因素,将会创造一种简化的、低成本的、低价格并受顾客欢迎的商业模式。相反,功能导向的企业如果注入一点情感的因素,则会创造新的顾客需求。为此,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判断你的产业是在功能层面上竞争还是在情感层面上竞争?如果是在情感层面上竞争,分析去除哪些元素可以使之功能化?如果是在功能层面上竞争,分析添加哪些元素可以使之情感化?
以上分析,其意义不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创新模式,而在于其改变了企业的认识角度。这对于企业跳出传统的产业竞争范式,改变传统的依靠聚焦竞争者、打败对手的争夺市场方式,开辟更广阔更富有价值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视角
7.蓝海战略的执行
好的战略的效果是通过战略的全力推动和全方位的执行,对于任何新的战略实施,执行都是企业的挑战,这里所涉及的不单单是在给加西亚的一封信书中谈到的执行力问题。如何从内在动因中找到推行新战略的方法,也许能让战略的执行变的事半功倍公平的过程,邀请广泛的员工参与,尽力去解释战略实施的原委,明确所有层次员工的期望。力图创造一种充满信任和忠诚的文化去调动组织员工的行为和态度,鼓舞其去执行新战略。胡罗卜加大棒的老套方法只会导致战略在执行中崩盘。在充分调动内因后组织中的认知和动力障碍就克服了,资源和政治的障碍书中纽约警察局的案例展示了引爆点领导法克服上述障碍
8.蓝海的可持续性和更新
蓝海战略之所以被受推崇,是因为这个战略开创的市场可规避竞争的时间要长于竞争战略,被模仿的可能性要更小。但蓝海战略不能保证企业常胜,关键是蓝海给了企业一个确保长盛不衰的方法,只有不断的开创蓝海,才能避免蓝海泛红的一天。当然提倡蓝海战略,其实是让企业能够利用红海和蓝海两条腿走路,学会找到平衡,任何的冒进和裹足不前都是不可取的。
9.蓝海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
第一,我们是否可以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实现从“关注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对不同的市场客户的研究,把所有的价值重新排列,企业就可以重组市场和产业,开发巨大的潜在市场,从而摆脱残酷的“红海”.通过创造现有产业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剔除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即以较低的成本为买方提供价值上的突破.第二,企业从组织结构上也须从既定市场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本身结构转变.第三,确立“企业创新是价值的创新而不是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的理念,从而使企业能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只是创造新价值的工具.二. 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把握蓝海战略的核心)
在切入蓝海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LG向高端转移的巧克力”—蓝海战略粗糙;“光友薯粉如何被白家超越”—管理水平低下市场扩展缓慢;“Ut斯达康进军IPTV受挫”—赌性思想,对蓝海的不确定性缺乏分析和准备;“土掉渣烧饼的迅速灭亡”—技术门槛低创新力不够易被模仿等等案例,这些企业无不是对蓝海战略的核心和原则出现的误解和偏差。其原因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1。蓝海定义似是而非,有的企业片面认为差异化就是蓝海忽略价值创新,有的企业价值创新路径不完整,寻找的蓝海忽略买方效用,不符合市场,甚至由于缺乏调研,闹出自己是跟风者的笑话。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所有企业都能实施蓝海战略譬如石化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这类企业轻易开辟陌生的市场非常不明知。2。蓝海推行不利:出现诸如LG蓝海战略粗糙导致企业亏损,还有缺乏战略规划一心求快,更有光友粉丝效率底下,被白象抢的先机。另外在推行中的克服组织资源困难例如资金困难(分众传媒),由于缺乏公平过程导致人力和团队凝聚力缺乏,和国内某些行业门槛过高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蓝海践行的经验提示我们:切入蓝海前要对自身、行业、团队要有清晰的认识,一旦定位准确就要有超越常人的自信和忍耐,开发中要持续创新,保持优势。企业要注意,剔除高成本地效用因素,真正创造买方关心的价值,要借助统计工具和市场调研预测蓝海的宽度甚至是存在性,要规避政策空白和垄断集团操纵,当然企业自身的人才物和管理是战略实施的支撑,内部的执行动力的缺乏和认知的不足,企业要尽可能提高蓝海的门槛来击推跟风者,要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品牌的提升实现战略的持续性
三 结合本行业(家电制造业)谈蓝海的启发和建议
联系本行业现状说,各家电厂商纷纷以拼命减低生产成本的方式来维持惨烈价格战中的生存空间,这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发展壮大可以通过研究广义市场的方式,在现有即将饱和的市场外,独辟溪径,就有可能在现有市场中杀开一条血路,开辟一个崭新,至少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清静的消费市场,从而摆脱“红海”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市场空间。我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可以跳出目前我们已有的市场,向目前二三级的市场寻找机遇,开拓出能够接受我们产品的市场.----重新界定目标客户群
第二,不要只瞄准目前市场中所谓的“高端”“中端”用户,而是要去考虑潜在需求的所有客户,从而制定战略计划.----利用共性发掘新的需求
第三,提供的不一定是最优质的服务,但必须是客户需要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发掘互补性服务
第四,可以考虑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改进和创造出一个市场能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去开发新产品----重建买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