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

时间:2019-05-15 08: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

第一篇: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

2010总第262期12 December “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11月5日在昆明举行,论坛由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主持,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李大军致欢迎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夏文峰、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刘萍、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作了发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作了主题演讲“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现将以上几位专家演讲内容摘登如下。

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博士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夏文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争相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千方百计的用好人才、用活人才,千方百计的招揽人才,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也指出,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对博士后制度和博士后群体高度重视。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通过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该制度实施2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单位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博士后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46个,并在大型企、事业单位设立了164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万多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博士后制度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出站的博士后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和单位的科研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青年人才群体。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博士后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的质量。

交通银行在实施“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进程中,高度重视博士后的培养工作。建站五年以来,通过博士后管理工作的不断实践,交通银行制定了一整套博士后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日常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强,效果突出。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交通银行每年根据形势变化和银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强调博士后要重调研、重实际、重参与、重合作、重交流,进一步拓宽和创新了博士后科研模式,科研成果显著。

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纪要

编者按:由交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主办的“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11月5日在昆明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8家商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的领导和博士后以及4家媒体的40位代表出席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银行业博士后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金融》期刊宣布了“2010年博士后金融专题研究”征文获奖者名单。关键词:博士后论坛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2-014-03 博 士 后 论 坛

我国在动产担保领域开展金融创新成绩斐然 刘 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

中国人民与银行相关研究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近年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动产担保领域。金融担保问题与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密切相关。《物权法》第四编,即与担保物权相关的八大条款,奠定了中国在金融创新领域,特别是动产担保方面的制度建设基础。

担保是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复杂、最核心、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部分。目前,世界银行每年对全球130多个国家的经营环境进行评估,其核心就是该国动产担保制度建设情况。2008年《物权法》颁布之后,中国在该项评估中得分得到显著改善,打破了长期以来得分为零的困境,2009年更被世界银行推行为该评估三大案例之首。区别于其余两国的技术性改革,中国的案例属于制度性改革。2010年,中国的动产担保案例再次居全球158个案例之首。中国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在动产担保领域的一些举措,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也引起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与动产担保相关的金融创新,其亮点主要是保理和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即使用权、经营权和产权的改革。《物权法》颁布4年以来,我国在动产担保方面创新出大约200多种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开来。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创新急需下一步的司法解释,通过划分一定的边界,为金融创新给予法律支持。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关系 龚明华 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

在国家人事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设立了博士后研究站或工作站。在当前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管理创新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对行业内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银行业研究人员队伍当中高层次的群体,对推进银行业重大研究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博士后人员研究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交行博士后

金融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成果、思想碰撞交流的平台。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识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关系。

首先,总体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开始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主要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的问题。与之相反,我们目前还处在经济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很大,需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服务、小企业金融服务,消费金融、绿色信贷等领域进行创新。当然,在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防范和控制风险。作为监管者,银监会要坚定的站在市场的旁边去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处理其中的平衡关系,既要弥补不足,同时也不能遏制创新。

其次,从金融创新本身来看,金融创新必须坚持简单、实用、透明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简单。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变得非常复杂,风险传递链条不断加长。如果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完全掌握全部信息,那就谈不上有效监管。所以,简单原则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保证金融创新模式和产品结构简单,才便于检测风险、发现问题。第二个原则是实用,即金融创新必须具有明确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导向。创新要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别是最基本、最广泛的金融需求,以填补服务的空白。因此,坚持金融创新,要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坚持金融创新密切联系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我们要杜绝为了创新而创新,杜绝非理性的行为,创新要能够降低机构的成本、市场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第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透明,坚持信息的充分披露,防范不合理的关联交易。《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必须遵守行业的行为准则和银行员工操守守则,要向客户准确、公平,没有误导的进行信息披露,充分解释与创新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权利、义务和风险。例如,对理财等重要创新领域产品,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让客户去清理、抄录风险提示语,确认客户确实了解银行所披露的相关风险信息。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上三个原则,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加强对银行机构个人理财、代理销售保险、信用卡、衍生产品交易、债券投资、信贷资产转让等领域的监管,规范一些不合理、不合规、不审慎的行为。

再次,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教训,坚持将金融创新与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相结合。反思美国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严重扭曲,导致金融创新过度扭曲。金融创新,不再契合实体经济的需求,不再满足市场的

2010 总第262 期 12 December 需要,反而成为价格投机、过度承担风险、规避监管和客户争利的工具。我们要以此为鉴,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必须具有负责任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后,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怎样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作为金融监管者,一方面要加强创新监管机制建设,主要是加强部门监管和机构监管联动。在功能监管方面,要强化市场的检测,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标准解读。在机构监管方面,需要强化信息共享,便于功能监管进行行业综合分析和持续检测。必须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可以适应金融创新领域发展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方向与金融监管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力推进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刻不容缓。首先,2009年信贷超常规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业务结构,从以贷款业务为主更多地转向一些新型的、创新性的业务发展。信贷超常发展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从总量上看,较高的信贷和货币供应水平与中国的融资需求密切相关。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对货币供应和信贷产生较高的需求。二是从结构上看,资本市场在整个融资当中所占的比例依然较低,目前仍没有超过20%,这个结构问题是导致我国GDP 和M2比例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融资基本不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间接融资占比高导致金融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较强。其次,国内外监管要求明显提高,会提高未来发放贷款的成本,迫使商业银行在其他领域开展更多的业务创新。再次,在“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将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更为明

显的影响。在现行体制下,银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银行必须积极开展创新业务。

在推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同时,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下阶段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信贷增长,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另一方面,发展其他非信贷融资产品。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对金融创新予以鼓励和引导。一般来说,金融创新产品往往涉及到多个监管部门,这意味着我们创新和完善协调监管,监管不留死角,更要促进金融产品

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金融创新机制:一是创新产品要简单、透明,使投资者容易理解;二是银行在设计创新产品时,要确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首先应考虑的是客户的利益而不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三是要建立一种金融创新评价制度,通过相关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当然,监管机构要对这些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整理:陈琰

第二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

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

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

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第三篇: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第四篇:博鳌房地产论坛圆桌论坛_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金融创新

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经营品种创新,既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从事房地产金融行业的人面临的现实需要,也是永久的课题。

2010年8月11日-14日,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论坛邀请了樊纲、周其仁、陈淮、巴曙松、陈启宗、任志强、刘晓光、施永青、凌克等学者和企业精英参会,共议“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

13日下午,博鳌房地产论坛进入博鳌圆桌论坛讨论环节,讨论环节的嘉宾主持为:

盛世神州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民耕先生

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有:

金融分析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杜丽虹女士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财务学系教授颜至宏先生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金勇先生

平安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邹益民先生

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先生

昌盛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先生

卓越集团副总经理、融资总监邬风柏先生

庄凌顾问董事总经理张映光先生

以下为博鳌圆桌第二环节讨论内容的文字实录:

张民耕:我想我们这里面除了金融创新以外,今天下午讲的比较多的还是风险管理问题。其实创新和风险管理永远是一对对子,咱们从创新开始到风险管理作为过程,然后其他有体会的人都一起聊一聊。苏鑫先说说你的创新。

苏鑫:既然说创新,就得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维第一个体会就是敢于创业。我去年从SOHO出来,跟潘总已经干了11年了,干到董事。我跟潘总说应该出来创业。为什么呢?就是一种冲动,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圆一个梦。

受张总影响,基金是一个方向,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思路。我原来在SOHO一直管销售,我能看到民间资本最近五年茁壮成长,这些钱没有太多去处。你要创新,除了要有心态之外,你能在市场一线看到机会,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我就先说这么多。

张民耕:苏鑫说创新源于心态。然后又看到社会有大把的钱,有26万亿人民币在那里顶着,我们什么事不能干。谁还有创新和创业的推动。

邬风柏:我来自深圳卓越置业房地产公司,座谈万科的肖莉谈了即使手上有190亿现金,还是不敢用。所以业内是把房地产企业说成持有大把现金的穷人,就是因为风险的问题。

我谈两个体会,谈创新必须谈风险的问题。我们研究金融产品,从05年就是集合性单一信托。其实开发贷也非常好做,成本也非常低。我们05年做这个业务,尤其是07年9月份到08年3月份,当时信贷规模调控,国家所有商业银行都是信贷规模控制你了资金,由于规模的问题,我们其实从银行跨了一个渠道。债权人变成了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其实也是募集了私人银行的客户。这个业务使我们2005年10个亿规模渡过了难关。

第二件事情,我们这个企业是在09年11月3号在香港上市,当时因为股价问题,我们放弃了。其实我们放弃,我们是有资格的。08年准备上市之前,我们在09年9家在香港上市公司里唯一没有拿可转债的企业,所以我们有资格放弃在09年11月3号这个上市,就是我们没有太多压力,财务非常稳健。所以给我们很大的机会。所以我刚才讲创新,其实给你带来了一个防范风险的机会。

张民耕:创新就是和风险结合在一起,创新是为了创业,同时创新也是为了防范风险。刚才颜教授说的非常好,上市公司可能也有一个金融上不断创新,房地产商要逐渐两条腿走路。

颜至宏:因为我以前在国泰的时候,常常看到房地产方面。那个时候国泰有一个很好的地方,他愿意把内部人才交流,在建设公司那边遇到的问题,或者市场有哪些风险,房地产公司常常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国泰会把一部分人才借给他们用,帮助风险控管。

国内房地产这方面再往前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创新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国内想做一个房地产的指数,这个指数建立就不是很容易。这些东西都是涉及到相当多的学术方面或者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个是将来要走向房地产创新。这部分人才培训,还有公司愿不愿意投钱进来建立一个,能够帮助房地产行业把握风险,这是值得我们注意。

杜丽虹:我想说几句关于基金的问题,我是觉得现在大家整个地产行业都有一个基金的热潮,但是其实很多做基金的企业把它当做一个地产企业融资手段,但是有的时候你需要反思一下在投资人那个角度上,一个地产基金它的存在价值在哪。

一个私募的基金他区别于REITs,它的市场价值它满足一类特殊投资人的投资偏好。在国外,REITs是一个相对提供稳定投资的产品。私募基金它的风险比REITs要高,当然收益也相对更高一些。所以他面向的一类机构投资人,这类投资人一方面期限更长,能够承受更大风险。

另一方面,他们对于项目的识别能力和控制风险能力也更强一些,所以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会觉得风险比较大的项目,在他们那儿风险就不是很大。所以基金存在价值就在于他对投资人做了细分,因此国外在成立基金的时候,其实他每个基金是有非常明确的定位,这一点是国内的基金,就是大家现在都在成立基金,但是基金定位不是很清晰。

国外基金分成几类,一类是机会型的,这类风险最大,但是收益也最高。另外有一类是增值型的,他收购一些项目,然后把它进行增值后再出售。还有一种核心型的,就是持有一些成熟的商业物业的项目,从这种策略上的区分,国内基金还看不到这样的细分,另外从产品类型来讲,比如新加坡的嘉德,他旗下基金会有分住宅开发的,商业部分也有分写字楼、商场、服务型公寓、工业地产的,还会具体区分新加坡、日本这种成熟市场,还是比如越南、印度这样风险比较高的市场,还是有套利机会的市场。这种细分根本目的使基金更符合投资人偏好。

在国内比较好的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不动产,这虽然是一个资金的来源,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这个投资人其实就是地产企业研究并不是很多。这个投资人想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

虽然现在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我想他不会以物业公寓价值入帐,如果以公寓价值入帐,出现价值暴跌的话,保险公司资本金会损失很多,这个应该保监会不会允许,应该以租金收益、出售兑现收益入帐,头几年就只能是租金收益。租金收益,保险公司会要求租金收益应该在7%、8%的水平,他觉得不动产相对于债券,风险要高。

按照风险评估,他要求7%、8%收益率。现在国内这些不动产项目,你是否能给保险公司提供这样的收益?如果现在项目不能提供这样的收益率,你用什么项目可以提供这样乐观收益率呢?包括上午孟总提到的养老地产或者工业地产等等,总体来说,现在虽然大家都在成立基金,但是很多时候是地产企业从自己融资角度去考虑我有什么项目要卖,我希望融到多少钱,但是其实你另外一个角度,你需要了解你的投资人是什么样的,你为他们设计一些他需要的产品,这样基金才是一个双赢的渠道。

张民耕:学者提的问题确实是预见性和深度是不一样的,给我们进行做基金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做基金本身又有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

现在做基金是为了什么呢?做基金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大量资金资源错配。巴曙松说过一句话,现在钱是股票不敢买,房子不让买。刚才杜小姐又讲到了现在保险资金是各个资金追逐的对象,现在正好有中国平安的邹先生在这儿,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希望。

邹益民:各位都在谈金融创新或者房地产开发模式创新,其实可以看到这么十几年走过来,我们房地产开发商是非常的累,他们一方面要去拿地,要去筹钱,要去盖房子,要去做销售,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老板们是从头做到尾的,整个链条都在做,但是其实每一个人也好,每一个公司也好,他都有他的专业。

你可能是某一个人是专业特别会拿地,例如合生,早期他们拿的地非常棒。有些人可能特别能够筹钱。其实找亲戚朋友借,这也是一种私募。只是不是那么正规而已。这几年,宏观调控又是一会儿一个事,所以大家感到筹集资金比较重要,再加上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资金,所以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这就逐步逐步被大家的提上来了。

如果回过头看美国、日本,其实开发商是开发商,出资人是出资人,出资人跟开发商可以是分开的。这个开发商严格讲就是把有钱人愿意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拿过来,然后去对土地进行规划,对项目进行规划,我们在香港叫做项目管理者这么一个角色。规划之后他自己又不干,他又扔出去给建筑商去做。他所做的角色就是去做一个项目策划,把项目策划书交给房地产投资基金,把钱拿过来,然后再找建筑商去完成这个项目,再找销售商把它卖掉。这样的话你就把自己专业做得越来越专业,你也可以走得路越来越好。

张民耕:从全能香港模式向分工的美国模式,这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走的业务创新道路。这个路我们希望越走越顺利。现在开发商确实很累。如果能够分开,投资是投资,开发是开发,销售是销售,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随着我们的创新。金勇先生,你从这个过程管理和策划角度看看我们创新。

金勇:对创新谈了很多年了,我还主持一点创新的事,我在华尔街做的时候,华尔街创新更多围绕各种各样监管制度,在各种各样法律和条文里面可以找到一些缝隙,可以做一些事情。这是跟国内差不多的。

第二种就是把风险和回报不同的配比,把两边能够配起来,这也是创新的方式,国内六年前就开始,前几年都是我怎么样拿完地开发,也就是怎么样把钱忽悠过来,找各种各样方式说你这里能到银行贷款,主要目的就是忽悠钱,忽悠来了能够开发。到现在随着商用地产发展越来越快,现在可能到了一个创新很好的契机了。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就拿一个做商业物业整个的投融资,从时间点来讲,像恒隆地产要做一个项目花15年。商用地产前7年或者前5年,70%出资率之前,你的回报率实际上不够付银行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一点意义都没有,而银行贷款在现阶段是最便宜的资金成本了。恒隆用的完全是自己的钱,而且没有负债率,这是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有负债率,前七年是负的,你物业里面连贷款都还不起,还要贴钱。到有什么时候的时候,会逐渐用一些别的金融手段把自有资金替代出来。这个过程从0年到15年,资金运作非常复杂。要达到资金整个投入,像恒隆地产做到30%多,资金里面技术手段很有意思,这是一种真正的创新。

真正到我们每个物业经营里面,它适合于不同的物业、适合于不同的经营条件下,我们可以有一种不同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得到不同的回报和风险的配比,我觉得这是我们往下要做精的事情。现在确实是一个好的契机。

张民耕:金先生说的是把商业地产通过创新做精,使它能够有稳定回报,能够符合金融产品需要。邹锡昌先生,在房地产模式创新下你有什么感受?

邹锡昌:我是比较早做商业地产的,我是95年,当时在广州老城区里,我们盖了总面积30万的综合体。那块土地是部队用地,土地方占35%股权,我占65%股权,我一个人投资,那个时候95年的时候,正是我们朱鎔基打击房地产的时候,房地产不能贷款。当时也没有什么房地产基金,完全是自有资金来源。

那个时候我算吃了豹子胆,在我们开工过程中又碰到亚洲金融风暴,香港一个基金当时答应投资3.5亿,最后他损失惨重,也不投资了。我咬牙挺下来了,到99年我建成了,中途确实资金不够,卖了10%的散铺。因为我们商场面积也大,广州市除了天河城,我们是最大的。

我们12万经营面积,卖了1.1万平方,但是卖的也是比较偏的位置。以返租经营形式返租回来。商场卖散了肯定不是一个好商场。这个大道理是对的,但偏偏我这个中华广场卖10%,但是我是返租形式,通过这五年统一经营,中华广场变成一个另类,没有因为卖散而不行。

到05年我交给小业主的时候,他们做什么都不影响我们的大局和我们知名度。实际上现在小业主还是自动找回大的商家经营。在现在来讲,好在我做了一个中华广场。我们现在租金回报相对是很高的,确实有30%、40%回报,但是做商场一定要守得住。前三年很重要,可能搞不好,为了稳定你的客户群,为了经营,为了打响知名度,可能要亏小小。

三到五年水一定要过,过了这个就康庄大道了。这跟住宅不同,做商场我认为还是地段、地段、地段。商业一定要在旺的地方做,才能做。现在住宅老是给人骂,这两年实际上调控,以广州为例,写字楼今年实际上是涨的很快,上半年从两万快,现在平均写字楼广州已经上涨到2.3万到3万元之间。好的商场基本上没有人卖的。所以商业物业还是很值得投资,也值得各房地产基金投资,唯一一点,投资前几年利润低一点,后几年可以高一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丰收。

张民耕:邹锡昌先生讲的是经验之谈,我的体会就是伟大是熬出来的。熬的过程需要一些创新,股权融资、固定回报返租,总之不能弄散了。最后我隆重推出前《财经》杂志资深记者,也有创业冲动的张映光先生。你面对房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经营门类的创新、房地产金融创新这种滚滚而来的热潮,你有什么感受?

张映光:首先在座的都是做开发、做基金的,都是专业人士,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以前是做媒体的,现在做的事情也是跟媒体关系很紧密。所以信息比较多一些。也就是从旁观者角度。

我很同意张民耕谈的一个观点,美国有这么多金融创新产品,他实际上也是逼出来的。就是在老的模式走不下去,才有新的模式。我们确实在08年的时候有几种模式玩不下去了。

第一种模式,咱们说资本模式投上市前私募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时代可能终结了。这个模式给基金创造的很多暴利,比如说恒大一年两年没有上去,但是上去后,还有四倍回报。我跟美林蓬钢交流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也说到我现在才考虑新的模式。为什么?因为上市前私募这个模式做不了。确实好的公司也不多了。这个背后就是拿地,然后上市,再拿地这种方式维持不下去了。

第二种就是作为开发商来讲可能现在也面临一个困境,大型开发企业,尤其是住宅开发企业,当市场特别好的时候,地王频现的时候,他不敢拿地。经过08年调整之后,我们看到理性民营开发商不敢拿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也不敢拿地。有一些企业有独特模式,比如像SOHO模式、恒隆模式,我跟他们都沟通过,他有一个困惑问我,我们利润这么高,卖的这么好,为什么股价不好?为什么SOHO股价总是上不来?

因为资本市场投的是预期,你永远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在做,确实对房地产投资来说,这是安全的。你永远不储备土地。但是对资本市场来说他不认可。他看不到你的预期,也许你明年没有项目了,利润就掉的很厉害。

所以这是资本市场给你的评价,他是一个悖论。还有企业有这样一个困惑,市场好的时候,我为了追求快的周转率,我必须降价销售。市场回来了,我又没有货卖了。

过去十年高增长模式可能现在发生变化了,我想人民币基金前景非常广阔,包括商业地产前景非常广阔,一些大开发商必须做一些成本结构调整和资产配置,可能以后一些大的品牌开发商往两个方向走,一种就是走投资方向,恒隆是开发商,SOHO是开发商,但是更像一个投资商了。

比如恒隆地产99年价格最低的时候拿了一个住宅项目,他用了10

年,07年市场最好的时候卖了一个最高值,但是在大陆是不可能的。另外一种类型就是往建筑商方向发展。人民币基金我最欣赏的就是凯德模式,他确实是一个成熟基金模式,有住宅基金、有商业基金,他可以用一个对冲基金筹的钱投商业,他把风险由民间资本承担,而不仅仅由银行和购房者承担,他对整个市场来讲,对房地产长期发展来讲是一个很健康的事情,是一个健康的推动力。我觉得在座的探索是一个先行者角色,是探讨未来主流商业模式。

张民耕: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经营品种创新,既是我们房地产开发商和从事房地产金融行业的人面临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永久的课题。和凯德置业这些优秀基金相比,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会一步一步走好。谢谢各位坚持到底的参与者。

第五篇:金融创新与风险

20111310276刘璐金融七班

金融创新:规避了风险还是加剧了风险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新渠道。它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所以,我认为,金融创新,既规避了风险,也加剧了风险。当然,风险是不同类型的。

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等业务创新,包括:表外业务,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术风险性较强的业务,主要是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以及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活动。

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监管的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导致了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同时,这些扩大的风险又要求监管更加的严格。于是,国家政府更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毋庸置疑。

第二、金融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业务的创新。随着金融业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趋于多样化趋势发展。业务的增多,不管是从系统还是非系统上来讲,风险都会增大。但同时,资金在各个业务的分散,对资金的风险来讲,确实是规避了风险,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学的,鸡蛋不装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即风险分散化。

第三、也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就是金融交易的电子化。现在金融机构里面的业务统一采用电子化,既可以降低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成本也能降低人力产生的错误风险。当然,也增加了操作系统错误的风险,以及系统中断风险,但是相比之前纸质化操作来讲,风险降低了很多。另外,交易的电子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效率提高了,业务同时也扩大了,支付宝的出现,以及各大银行的客户端,在人们日常交易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银行交易大多是数字化,现金业务大幅度的降低,有利于银行将这些现金拓展其他业务,提高银行的收益,促进银行业更好的发展。

总之,金融创新规避了风险,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规避了一些业务的系统风险,也增大了一些表外风险。

下载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_2010年交通银行博士后金融论坛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金融监管理念的可贵实践_金融研究论文.

    创新金融监管理念的可贵实践_金融研究论文 摘要:200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人民银行分行行长季度例会上以“深入开展真实性检查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为题发表演讲......

    关于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协作机制

    关于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协作机制第一章协作宗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强化......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共5则范文)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二)英文名称: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二、课程性质 任意性选修课 三、......

    金融创新试题与答案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 A B C D 金融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服务 2. 关于银行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 B C D 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

    “三无”大夫与金融创新

    “三无”大夫与金融创新 不久前,听朋友讲述了一则治病的故事,感受颇深。 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患者,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医院接受治疗,并利用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请全国范围内该......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当下时政中最热门的话题。转型发展,不是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微调,而是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转换,实现非线性的发展跨越,因此必须......

    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方案0316

    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论坛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和上级行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的经济发展要求,深入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推......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新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政策的挑战(合集)

    新金融发展对金融监管政策的挑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阎庆民 ) 上海金融创新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金融业态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以下我就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