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庄行政村村史
田庄行政村
田庄行政村位王明口镇东南10公里处,东至直河两岸,与沈丘县莲池乡陈庄行政村刘八庄自然村隔河相望,北与王明口镇大于庄行政村相连,南与官会镇靳庄行政村大陈庄自然村相邻。辖田庄、张庄、小陈庄3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组,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7亩,全行政村385户,总人口1720人,均系汉族,有姓氏王、于、张、白、杨、贾、魏、田、郑、耿、陈共12姓,其中于姓、田姓、陈姓为本行政村大姓。2014年10月10日开工新建学校一所,村委会驻地位于田庄自然村村东与田庄小学相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8900元。【历史沿革】
田庄行政村1960年前隶属于胡寨大队,1960年分开后归大于庄大队管辖。1978年后,为便于管理,又与大于庄分开,成立田庄大队,1983年以后变更为田庄行政村至今。
田庄自然村
田庄自然村位于张庄西南,陈庄东侧,3个村民组,149户,651人,村民均为汉族,总面积0.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亩。聚落东西长,南北宽,东西道主街一条,南北十多条小路贯穿村里。现有坑塘5个,农用收割机2部,旋耕机2部,全村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留守村民以养羊为主。村民多盖两层楼房。2015年人均纯收入8580元。【村名由来】
据传,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田姓长辈因生计从田老家迁移到官会镇田桥,俗称东老家,后又从田桥迁移到此,繁衍生息,遂成村落,故起名田庄。【姓氏族谱】
田庄现有田氏人口509人,耿氏50人,郑氏12人,魏氏80人,其中魏氏属在田庄打长工,后落户的人家。【名人乡贤】
魏思省,男,汉族,出生于1938年5月,小学文化,在前胡寨大队和前大于庄大队先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田庄大队成立后,任田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退休。
田 鑫,男,汉族,1984年生,本科学历,后就读于湖南大学,毕业后在宁波汇丰万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
田锦森,男,汉族,1987年5月生,毕业后在沈阳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之后就读于于北京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现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是田庄第一位留学生。
田 浩,男,汉族,1980年6月生,商丘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商丘实验中学任教。
田维精,男、汉族,1977年7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现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工作。
耿军委,男,汉族,1994年3月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 学,现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田孝生,男,汉族,1955年生,曾在大于庄、田庄、赵公桥任教30余年,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项城市模范教师。
田孝友,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1979年考入信阳师范学院。2004年任项城市交通局局长职务,2008年任项城市水务局局长,2013年退居二线。
田孝志,男,1954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大于庄学校,田庄学校和王明口三中任教40年。曾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
田维亚,男,汉族,1953出生,高级教师,曾任田庄学校校长。曾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
张庄自然村
张庄自然村位于直河两岸,西与田庄相邻,北与大于庄相接,南与后王庄相望,5个村民组,164户,691人,总面积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7亩,两合土,聚落呈南北长带形,村西有南北主道一条,进村有三条东西路,村内有一条水泥路,贯穿南北,坑塘一个,旋耕机2部,大小车辆数部,大部分村民以打工为主,部分村民从事苇编手艺。2015年人均收入8200元。【村名由来】
据传,清康熙(1662—1722)年间,张氏家族从山东枣 林庄迁移到此形成村,故名张庄,后因生计张氏迁出,后有于氏族人于大海从老城迁入张庄,后成望族。【姓氏族谱】
张庄现有于、王、位、杨、白、贾、周、张八姓氏,其中于氏现有人口306人,王氏102人,魏氏93人,杨氏46人,白氏14人,贾氏22人,周氏32人,张氏76人。【名人乡贤】
王子彬,男,汉族,生于1936年5月,1982年为群众办电不幸以身殉职,生前为田庄党支部书记。
于庆章,男,汉族,生于1853年。清朝末年,本地治安混乱,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土匪经常到村庄烧杀掠夺。为了广大穷苦百姓,能过上安宁日子,他组织起本村村民,并请了当地有名的武术教练,教村民练武,来抗击土匪的骚扰。有一次,一名土匪失散在本村村西地,他看到后就拿起铁锨直奔西地,结果他用手中的铁锨把土匪打死,事后人们互相传颂他的英雄事迹。
杨金香,男,汉族,生于1968年11月,现任田庄行政村村委会主任,该村与沈丘县隔一条河,交通不便,他慷慨解囊,带领群众在张庄北头的河道上架起桥梁,之后,又带领大家集资把本村的路修好,方便了群众出行。
于连香、男、汉族、1944年出生,原田庄学生校长,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份任大于庄学校教导主任,1988年学校搬迁到田庄,任田庄学校校长,2005年退休,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县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奖。
杨 威,男,汉族,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现在中国航天科光集团第三保密设计部工作。
于文涛,男,汉族,1988年3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现在上海外企工作。
于书喜,男,汉族,1930年生,1952年开始教书,1958年后先后在郑郭镇刘楼、陈州营等学校任校长。多次被评为地区和县优秀教师。
杨君喜,男,汉族,1980年8月生,毕业于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现在周口农业银行工作。
小陈庄自然村
小陈庄位于田庄行政村西侧,南与西王庄相望,西与官会镇李桥行政村邢庄相邻,两个村民组72户,378人,皆为汉族、总面积0.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亩,聚落呈四方形55944平方米,主道为东西路,2个大坑,2条沟,小车12部,大部分村民以打工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7900元。
【村名由来】
据传,清朝末年,1876年间有一陈姓人家,携全家三儿两女从沈丘莲池乡刘八庄迁此落户,而后又有陈楷从高寺陈 庄迁此居住,故成陈庄,因村小,村名为小陈庄。【姓氏族谱】
陈氏现有人口296人,张氏现有人口49人,王氏人口33人。【名人乡贤】
陈家领,男,汉族,1949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田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曾任村办工厂采购员,为村集体积累了不少财富。在2001年换届选举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陈明明,男,汉族,1990年11月出生,2013年6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北京联想工作。
陈 伟,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8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现在三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陈红军,男,汉族,出生于1987年7月生,现在辽宁大连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
口述人:于书喜 田丙伦
撰稿人:田维义
第二篇:22西安村史材料
西安村
西安村位于镇南约2公里,东与董谭村、瓦港村一河之隔,南与万亩荡滩相连,西与西河村隔河相望,北与合心村接壤,该村因西沟(供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河流)和两岸有大片的安乐寺土地而得名。
村域:1943年属临泽区临南乡,1957年临南乡与董谭乡合并为临董乡,1958年成立临泽人民公社,临董乡和川青乡合并为川青乡,1962年成立川青人民公社、临南大队,1976年因川青水利工程结束,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农业产业多元化,进行了区划调整,从临南大队划出成立综合场,东至竖七号河,南至横五号河,西至竖四号河,北至油坊港,划入的单位有:临南9、10、11、13小队,马东大队1队,临中大队1、2队,东平大队7、8小队,合并成六个小队,271户,967人口,社会面积2200亩,1986年将综合场恢复为西安,2000年川青镇合并为临泽镇,东平村合并为西安村,东至竖10号河,南至横五号河,西至竖四号河,北至合心村,共534户1716人口,社会面积4200亩,2012年东沟与西安合并为西安村,目前1215户4144人口,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居民住宅面积631亩,人均收入23355元,十七个村民小组,由原来的西安、东平、蔬菜园艺场、林场、畜禽场、临中、马东七个单位合并而成,132名党员,党总支书记秦国兴,下设四个党支部,村委会主任蔡万宽,经济合作社主任秦国兴。村域地貌:北高南低,平均地面增高2.0,耕地面积7989亩,以种植稻麦为主,60年代通过低产田改造和沤改旱,彻底改变一年一稻的传统生产方式,产量翻翻,70年代大兴农田水利,开新河填老
河,田成方,树成行,河成网,农户住宅庄台化,80年代逐步实现电灯电话楼上楼下,90年代实现农业耕作收割机械化,20世纪逐步向高效农业发展,目前全村养殖面积4029亩,其中养虾556亩,养蟹2837亩,养鱼636亩,农业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
村内工副业:70年代相继开办了粮食加工厂、酒坊、皮毛厂、砖瓦厂、化工厂、蔬菜园艺场(腌制品加工)、林场(苗木基地)、畜禽场(繁殖基地)、综合场(栽桑养蚕)。2000年兴办木器加工厂、水泥制品厂,2005年村开发旅游项目,兴建占地450亩的临泽生态度假村,成为高邮里下河地区唯一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休闲圣地。2006年浙开电器开关厂落户,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12年增设200亩高效农业(蔬菜基地)网售各大城市,拉动地方经济,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提高村民收入,2013年新建占地4亩的福缘道院,为旅游业又增添一个新的景点。
村内民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70年代大队卫生室五所、小学4所、初中一所、生活日用品商店5处。20世纪后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村组道路硬质化总长27千米,自来水与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无公害厕所改造率96%,绿化覆盖率20%以上。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00%,兴建了三处村民健身活动广场,亮化工程也在迅速推进。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10年获高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村、高邮市全面小康村、高邮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获扬州市示范司法站,2012年获扬州市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高邮市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终端接收站点,2013年获
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2013年至2014年获扬州市文明村、高邮市文明村,2015年获高邮市人武部征兵工作先进村,2016年获江苏省卫生村、全市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2017年获高邮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第三篇:西塬村史
西 塬 村 史
西塬村现状:
西塬村位于亭口镇以南2公里处,东邻张家咀村,南接三台村,西靠史家峪村,北以312国道和亭南村相连。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243户896人,全村共有党员31名。耕地面积1835亩,其中苹果600多亩,核桃200多亩。育林面积80多亩,四荒地1200多亩。村域总面积2006公倾。长年在外务工200多人,全村以苹果,种植养植,劳务输出和交通运输为主导产业,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100元,是全镇经济条件较好、群众生活水平较高村之一。村三委会班子健全,人员结构合理,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各组织运行情况良好,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历届两委班子:
西塬村原名西堡子,因位于亭口镇以西,故取名。西塬村前身是井坳大队第四生产队,七零年以前叫五四大队。张家咀一队,高嘊头二队,井坳三队,鲁家坡五队。大队部设在四队西塬,故名五四大队。七三年更名为井坳大队。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后更名西塬村。自1955年由史国章【已故】担任党支部书记,苏权【已故】任大队长至1965年,同年由任景儒【已故】党支部书记,苏权任大队长至1975年。同年刘焕举接任党支部书记,刘得余任村主任至1980年。同年苏得时任党支部书记,陈登记任村主任至1996年。同年刘焕举任党支部书记,苏甲存、陈甲长、张岁毛先后任村主任至2009年,同年由冯昭平担任党支部书记,张选录任村主任至今。本届两委班子,是最年富力强、敢于创新的两委班子。
民风民俗和文化娱乐:
在西塬村有一棵大槐树,树高数丈,谁也不知道这棵树载种时间,只知年代久远,群众把这棵树当作村上的镇村之宝。无人敢随意采伐,夏季人们三五成群都来树下乘凉。在西塬二组老一辈人说有一座关老爷庙,毁于文革之中,因年久无人保护现已找不到遗址,只有花娘娘庙遗址尚存。
西塬村民热情豪放,在做好主导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现文化娱乐活动,西塬广场每天都有老年人在下棋打牌,还有中老年妇女、老汉每天早上都在广场健身锻炼,每年春节都有爱好文艺的村民组织活动,村上组建了20多名妇女参加的秧歌队,50多人的社火队,每年从正月初十开始到十六结束,在全村进行串户演出。还有秧歌舞等… 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观的文艺活动,西塬村民非常喜欢唱秦腔,在田间地头不时都能听到一边干活的村民边劳动边哼秦腔,村上不定时请亭口自乐班来村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西塬村村民还喜欢正月十五捏面人,面动物,他们心灵手巧,捏出的耍货诩诩如生,活灵活显。正月十五晚还要把这些小动物放在一根点燃的蜡烛周围叫做,【看灯 】表示给来年带来吉祥,二月二炒豆豆,三月八到大佛寺赶庙会,五月过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全家老小带花花绳,带耍货,门头插艾。八月十五吃月饼,【献月亮】 九月九重阳节家家户户蒸枣馒。十月一给已故的先辈用纸糊的衣服到坟前烧纸,【送寒衣】 腊月初八过腊八,二十三过小年,进入消费旺季,准备年货和正月走亲访友的礼品,大年初一分家族成群结队,按辈分开始拜年,不论天气如何,初一拜年成为惯例,人来人往,场面十分壮观。
名人志士辈出:
在西塬这块土地上,古今也涌现出了许多名人志士,以故刘仲举和亭北的王志轩救护过革命前辈习仲勋同志,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张长余,苏栓栓,苏有兴参军入伍属志愿军入西藏缴匪在部队入党,排级干部。转业后张长余任亭口税务所所长,苏栓栓任井坳大队书记。以故西医冯彦荣擅长儿科,内科和懝难杂症,他待人正直平和、医德高尚,不管严寒酷暑,有请必到。张积海榆林医院主治医师,退休后不忘家乡父老,不计报酬为乡亲义诊,言传身教带出高徒雍三元,现为西塬村卫生室医生。在九十年代张长录受到乡上表彰为万元户。刘焕举,苏得时,张中余,陈登记多年一直担任大队,生产队支部书记村主任。为西塬村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在青壮年涌现出刘新余(咸阳市副市长),苏安兴(兴平市飞机研究所党委书记),苏效平(西安市公安八处副处长),刘元旦(咸阳市工商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苏效亭(奥柯集团宝鸡分公司副总裁),苏建平(长武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等人在政府部门和大型公司担任要职他们不忘父老乡亲,经常关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从政最突出的是刘新余,现已成为我们西塬村的骄傲。刘新余始为亭口乡半脱产干事因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政绩卓著晋升为副镇长,镇长,党委书记。1995年进藏挂职锻练任霍兰县委书记,1999年离藏调任礼泉县委副书记,秦都区委副书记,旬邑县委书记。2013年晋升为咸阳市副市长至今。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刻苦自学,坚持在职自修,取得卓越成绩,获得澳门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并获得菲律宾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等文凭。
苏效文是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投资800多万元创办西华建材厂。按排富余劳力70多人,产品远销彬县,正宁,灵台等地。披评为【党员致富能手】,【优秀党员】等荣誉。还有现任党支部书记冯昭平严以律己,勤劳致富,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以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心系百姓谋发展2010年被评为【长武县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党员致富能手】;因尔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多次受各级政府的表扬与嘉奖,被群众誉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发展与变化:
六七十年代,西塬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受地理条件及种植技术的限制,平均亩产不到100公斤。随着改革开放,耕地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平均亩产提高到200多公斤。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人均种植0.6亩果树。随着交通的便利发展,青年人开始走出去,到大城市去打工,以提高收入。近几年西塬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苹果,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共有苹果种植大户40多户,户均收入都在5-10万之间。2010年以来栽植核桃面积达200多亩,把不利于机械耕种的坡边之地全部种上了核桃树。2011年有新规划苹果示范园一处,占地80多亩,村三委会每年办各类 培训班10多期。力争让每一个村民都至少掌握一两门技术,提高生产力。大力推动劳务输出,我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在200多以上,已有十几户都在城里面有房、有车。
2008年撤乡并镇后,与井坳合并为西塬村。抚今追昔,西塬一组以张、赵为大户簇。二组以苏、刘、陈、赵四个家簇为主。西塬村民原先居住在山咀沟边的土窑洞里,一部分人住地坑窑庄,全村仅有土木房不足10户居住分散,而且我村处在一条梁,一面坡的南园,没有通往亭口和县城的公路,群众买东西都必须肩挑人担,交通很不方便。村集有一台手扶拖拉计,一台麽面机,吃水要到高嘊头沟里和桥沟担水,来回十几里。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村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在上世纪70年代县政府为解决县城至巨家镇通车公路问题。通过规划亭巨公路从我村穿经而过,经过两镇广大群众的全力奋战。于1976年全线贯通铺成了一条砂石路,1986年县交通局对该公路进行了二次复修并加宽,铺成了柏油路面。现在长武至巨家每天都有公交,15分钟一趟,给广大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给群众带来了一条致富之路。
80年代以前西塬村的群众的吃水特别困难,人们辛苦劳动了一天,下午放工后又要到3里多路的山沟去挑水,回家后晚上还要推石磨磨面,在90年代临村修建了人饮工程,西塬村群众就不用在山沟担水了,就拉着架子车到二三里路外的邻村去拉水。原边的群众还得上坡,还是很不方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群众的吃水问题,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村上部地里打成机井,建起30吨水塔,并对各户均安装自来水管道3000多米,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的问题。
公共设施改造:
经党支部村委会多方努力下争取到新农村配套项目,西塬幼儿园于2009年国家投资130多万元动工修建,2010年二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所幼儿园设计新意,各种幼儿活动器材配备齐全,是咸阳市农村幼儿园中规划较高的一所幼儿园。彻底解决了附近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并对西塬完小进行了改建。西塬完小原来是一所村办完全小学。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学生坐的是土台台。教师住的是窄小的宿办室。学校条件很差,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部推倒了旧瓦房。2002年建起了教学楼。2010年盖起了10间平房,彻底解决了教师的宿办问题。2013又给西塬完小建起了5间平房,供用学生营养餐做餐厅,并给校园安装了四斩太阳能路灯,学校配有了电教室,微机室,图书室。建成了一所现代化完全小学。
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彻底改变群众居住零散,告别土窑洞,土木房。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西塬村通过总体规划,为一组建起了二排35户移民新村一处。为二组建起了四排66户设计超前,造型新颖的移民新村。铺设了四条宽5米的水泥路。户户安装卫星接收机,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和卫生厕所。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并栽植了乡土树种 柿子树。美化了环境,户户配发了垃圾箱,村上配了两名卫生员,配发了服装和垃圾车。对村内卫生按时打扫。目前整个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卫生,给人一种美好享受。并在村三条主干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村上建起9间18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室内设施齐全并配备了老年人活动室,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基站,村卫生室,警务室。并建起了26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实施了亮化,广场内各种健身器材齐备 广场四周花草鲜艳,每天都有很多群众都来这里健身,赏花观景,热闹非凡。并建设了两处生态公园占地6亩 被市环保局命名为【生态示范村】。
所获荣誉与表彰:
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被市爱委会评为【市级卫生村】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 】。村上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关教先进村】 【五个好农村党支部】。2012年被省爱委会评为【省级卫生村】 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先进村】 被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评为【交通安全示范单位】 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2013年被咸阳市卫生局评为【咸阳市健康生活示范村】 村关工委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关工委 】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村】荣誉称号。
村两委班子把学习十八精神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全村经济和文化又快,又好,又稳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有利的地理优势,抢抓亭口重点镇开发的大好机遇,大力兴办农家乐,第三产业和运输业。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全面建设新农村之中。村三委会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励精图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十八大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坚持为民服务,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把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抓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重中之重。我们要在十八大精神道德指引之下,认真贯彻和坚持社会的发展观,把西塬建设成文明,和谐,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行政村2009年
行政村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乡“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杆的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村保证做到: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三夏”安全防火工作的领导,支部书记为“三夏”安全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充分利用村头大喇叭,把宣传标语、口号、政府通告等张贴到每个自然村,宣传到田间地头,大力宣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让广大村民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坏处和禁烧麦秸麦茬的好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强化安全措施,麦收后24小时内清除秸秆,麦茬高度控制在15公分以下,村要与农户签订安全防火责任书。
3.村支部书记和包村干部要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组长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查,确保一旦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扑灭火灾。
4.凡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的村,一律进行经济处罚。过火面积1亩以上,经乡应急队处理的,一起罚村500元,扣积分50分,包村干部每人扣100元;发生3—5起的支书降为副支书,主持工作;发生5起以上,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班子重新调整。不论发生几起,只要造成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将对村支部书记及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进行从严处置。
5.在今年农桐间作区域内的村,要保护好桐树,每损毁桐树1株罚村15元,并由公安部门对当事人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拘留。桐树保存率达不到90%的村,支书降为副支书,主持工作,保存率达不到85%的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班子重新调整。
刘集乡党委、政府:
_____村支部书记:
工作片片长:
2011年6月3日
农户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村“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们自愿做到:
1.认真学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听从指挥,按要求把麦秸及时清理出地块,麦茬高度控制15公分以下,不烧麦秸,不烧麦茬,不做影响和破坏“三夏”安全生产的事情。
2.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扑灭火灾。3.对因焚烧秸秆引燃小麦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的农户,给予当事人经济罚款500—1000元和行政拘留15天;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_____村___组
农户_____
2011年6月3日
农户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村“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们自愿做到:
1.认真学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听从指挥,按要求把麦秸及时清理出地块,麦茬高度控制15公分以下,不烧麦秸,不烧麦茬,不做影响和破坏“三夏”安全生产的事情。
2.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扑灭火灾。3.对因焚烧秸秆引燃小麦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的农户,给予当事人经济罚款500—1000元和行政拘留15天;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_____村___组
农户_____ 2011年6月3日
第五篇:田庄农业工作
田家庄乡农业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学习贯彻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以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深入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下乡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科技培训下乡情况
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有利时节,按照因地制宜、服务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田间学校、示范园区、信息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业、林业、农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乡30个行政村的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以及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及种养大户等通过技术讲座、现场指导、个别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多份,参训农民达人(次)。其中:种植业技术培训人(次),养殖业技术培训 人(次)。对村干部及种植大户进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培训人员人,编制发放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多份;举办春耕备耕农业技术培训班 场(次),培训农民人(次);举办蔬菜病虫害防治培训班场(次),培训农民人。同时,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有用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全员素质”的原则,多方协调,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结对子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了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优化现有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力量。截至目前,全乡共举办农业专家专题讲座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人(次),培训基层干部 人(次)。
二、引导农民改变种植模式
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带动全村村民致富。今年我乡向南贤邱村引进了金银花种植品种,试种植15亩。今年已经见到经济效益,按今年金银花市场价格每斤75元,幼苗每棵3元计算,每亩收益能达到3400元。且金银花一次种植能存活20-30年,第三年就能盛产,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高的农作物。下一步计划在全乡大面积推广,已经组织网子庄、袁庄村民进行了参观。农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部分村民已经订购了幼苗。
三、认真抓好“三夏”、“三秋”工作。
一是抓好农机具落实。安排好全乡农机具检修、机手培训,根据各村农机具需求缺口,组织引进外乡农机具跨区作业。据统计,全乡“三夏”期间共组织联合收割机台,今年“三秋”期间计划引进玉米联合收割机台、秸秆还田机械 台。二是抓好服务保障。联合农机生产厂家,抽调技术人员成立流动维修服务队,开通服务热线电话,提供气象作业信息,为机手排忧解难,促进了农机作业。三是抓好应急工作。各村都成立了应急服务队和党员机手义务服务队,有效应对了天气变化、困难户救助和机具转移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突发问题。四是加强秸秆禁烧和防火
安全工作。对农民讲解宣传秸秆还田的好处,确保“三夏”“三秋”期间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五是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宣传引导,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优质服务等措施,调动广大群众购机积极性,提高新式农机具推广应用率。保证全乡 “三夏”、“三秋”粮食作物实现按时收获、适时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