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

时间:2019-05-15 08: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

第一篇: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

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

台北论坛基金会前日举办“2015年台湾内外政策环境的展望”研讨会,邀集来自“红蓝绿”、“美、陆、台”智库一起讨论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据台湾媒体报导,曾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的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东亚政策中心主任卜睿哲,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时大胆预测,两岸在2015年不会有政治对话,因为目前台湾公众舆论无法接受两岸政治对话,其次就是两岸认知上的差距,暂时也无法跨越。但卜睿哲认为,“习马会”不是不可能,不过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卜容智的这个“大胆预测”,其实已不算“大胆”,而是已经明摆着的事实。只不过是,他把在2015年不会有两岸政治对话的原因,归结为“目前台湾公众舆论无法接受两岸政治对话,其次就是两岸认知上的差距,暂时也无法跨越”,是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因而也就对在2015年能否实现“习马会”作出了错误的结论。实际上,“习马会”之所以会破局,其原因除了是马英九坚持要在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场合,有违“一个中国”原则,及干扰习近平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的战略意图之外,还因为马英九只是但求在“习马会”中,与习近平握下手、会个面,就可借此建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甚至是将之当作为国民党“九合一”选情打气的“工具”;而不想谈任何内容,尤其是要躲开进行两岸政治对话。

这不但是自相矛盾,而且更是不切实际,因为既然要进行世纪性的“习马会”,就不能不进行两岸政治对话,光是为见面而见面,使得“习马会”失去其应有的重大政治意义,浪费甚至是践踏这个聚焦全球眼光的极为重要场合,那倒不如不见。因此,卜睿哲把“习马会”与两岸政治对话割裂开来的思维方式,是脱离甚至违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律及方向的。这简直是打破卜睿智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及曾多年在美国国务院出任主管美国与中国(包含台湾)、日本、韩国等双边国际关系事物官员资历的“斋钵”。

当然,倘卜睿智是站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高度”,担心倘进行两岸政治对话,就将会导致“太平洋第一岛链”在最重要的关节点——台湾出现突破口,从而令到“重返亚洲”战略难以实现,而刻意将“习马会”与两岸政治对话割裂开来,那又当别论。或许,正因为如此,在金溥聪驻美之后,越趋表现出亲美倾向的马英九,才一方面表达拒绝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强硬态度,另一方面却又坚持要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国际场合进行“习马会”,表面上是对实现“习马会”很有诚意,实质上却是要让“习马会”破局。因此,卜睿智的这番谈话内容,实际上已是为“马金体制”最近的一系列表现,作出了最佳的脚注,或是与“马金体制”在唱“双簧”。

实际上,两岸在2015年难以开展两岸政治对话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如卜睿智所言的“目前台湾公众舆论无法接受两岸政治对话,其次就是两岸认知上的差距,暂时也无法跨越”,而是马英九本人或是优柔寡断,或是刻意为之地错失了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最佳时机。——马英九在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以大胜200多万票的优势压倒其民进党的对手,简直是气势如虹,万众归心;而遭受陈水扁贪腐案折磨的民进党则呈现极度弱势,当时就连民进党内自己也认为再也难以翻身。倘马英九能在此时当机立断,拿出魄力全面执行《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五项任务,在已经落实其第五项“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基础上,在执行其第一项“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及第三项“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同时,也落实其第二项“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及第四项“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做到经济领域协商与政治范畴对话同行并举、分头进击,就一定能够乘胜进击,一鼓作气,全面完成的。

遗憾的是,马英九并非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及怀有政治谋略的政治家,而只是只求个人历史地位、忽略民族利益,只求眼前成绩、不顾长远成就的技术官僚,因而抛弃了其原有的“终极统一”理想,推出了消极的“不统不独不武”,以抵制积极的“促统反独止武”,只顾进行积极领域的协商,拒绝进行政治范畴的对话;尽管恢复了两岸谈判,也签署了二十一项协议,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违背了经济基础推进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在推进两岸政治对话上迟疑,错失时机,而使得经济领域的成绩缺乏政治对话的强固支持,因而让民进党有机会“咸鱼翻身”,卷土重来,难于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现在,马英九在内政甚至国民党内部一塌糊涂,民望极低,而且也根本无法突破被绿营指摘“卖台”的心魔,也就根本无法在他的任期之内,开展两岸政治对话了。因此,卜睿智的上述说法,是不符实际情况的,至少也是本末倒置的。

现在,马英九的任期,只剩下一年多,亦即在2016年5月19日卸任之前,只有2015年是一个完整的年份,在目前台湾地区的政治态势下,当然是不可能进行两岸政治对话。既然如此,又何必强求“习马会”?

因此,在距离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有一个多月之际,习近平刻意找来台湾的统派团体,重申已经有十多年不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填平马英九只讲“各表”不谈“一中”的“模糊地带”,并直接否定马英九主张的“不统”,从而将北京的两岸政策前景一次说清楚,堵死了“APEC习马会”的幻想之路。在此情况下,倘若马英九仍然死抱只求任期偏安,不望长治久安的消极无为心理,因而就连是不在国际场合进行的“习马会”,也不可能实行,当然也就不可能在2015年进行两岸政治对话了。

其实,马英九的性格也注定了在其任内不可能会有两岸政治对话。他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就是阻碍两岸政治对话的绊脚石。诚然,两岸政治对话不能与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划上等号,但却是两岸政治谈判的初级阶段,既然马英九决心“不统”,进行两岸政治对话就变成了无的放矢,无效之举,又何必浪费时间及机会?

当然,卜睿智所说不会有两岸政治对话的是2015年,是与前日研讨会的“2015年台湾内外政策环境的展望”主题相契合,而不是其他年份。那么,两岸政治对话何时可以进行?这要看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情势。如果国民党胜选,无论是吴敦义,还是朱立伦单反当选,或许都有可能实现。如果是民进党胜选,则机会很微。不过,倘民进党能够大彻大悟,放弃“台独党纲”,则又当别论。

建筑1202 31203039

陈景亮

第二篇:马英九的两岸政策

我看马英九的两岸政策

2008年5月20日,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举行就职仪式,正式上任。这也是国民党经过8年后再一次取得政权,台湾社会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马英九上任后引人关注的除了如何引领国民党走出困境,继续开创台湾新格局而努力,更关注的是马执政团队采用的两岸政策。这也是国际舆论最为关心的焦点。

马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两岸政策,概括起来为:

1、认同“九二共识”,模糊“一中原则”。

2、认为两岸是“一国两区”,但又强调台湾的“主体地位”。

3、倾向“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主张统一“时机未到论”。

4、赞成加快经贸文化互动,推拖、回避政治议题协商。

5、放弃攻势军事战略,赞同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6、主张“活路外交”拓展空间,深化美日台关系。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看法。

一、政策出发点是为了迎合选民。台湾和大陆相比,是一个选举社会。一切政治人物的政治行为都是为了选举,因此有时某些政治人物为了迎合部分选民的需要,经常喊出一些特立独行的言论来吸引群众和舆论的眼球,提高媒体上的曝光度。马英九出台的两岸政策的出发点既不是为了两岸统一的大事业,也不是为了整个台湾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该政党的利益。

众所周知,台湾社会分为蓝绿两个阵营,蓝营以国民党亲民党为主,绿营以民进党和台联为。因此,马作为国民党的候选人和国民党主席,在上任以后的首先要稳住他的根基,总体上还是偏向于与大陆开展各个领域的往来,2008年7月4日,两岸开启直航,三通正式开放,为台湾与大陆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765万选票对他来说是不够的,他要的是全民的选票,因此他不断地照顾没投票给他的544万绿色选民,如任命赖幸媛为“陆委会主委”所以他的政策不能完全按照国民党的利益为标准。他不独不统的政策就很好说明了这点。

二、政策对于两岸关系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

从政策产生的效果来看,不得不说,至少对比起以往台湾政府,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对于推动两岸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1.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首先,马英九承认了“九二共识”,重拾了“一个中国”政策,这让大陆和台湾的一切交往合作成为可能。既然不促及底线,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好好说,贸易往来也好,通航也好,总之大陆和台湾双方最尖锐的矛盾已经搁置了,即使他仍然存在,我们可以在发展其他方面的时候选择性的忽视。

2.使两岸关系明显改善

多方事实显示,在马英九政策出台后,两岸关系是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

首先两岸大三通已经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直接通邮,各封包局可直接交换邮件,而无需经过第三地;(台湾)中华邮政董事长吴民佑寄出第一封快捷邮件给(大陆)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刘安东。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海上货运直航,以上海到基隆为例,航程可以节省超过8个小时。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直接通航和常态包机。例如上海至台北航班最快只要82分钟就可完成整个飞行,比搭高速铁路从台北到高雄来回还快,两岸一日生活圈具体成型。

然后是两岸民间往业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近年来,两岸民间交注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台湾主要政党高层人物不断走访大陆;台湾当局卸任和在任官员活跃于海峡两岸;两岸城市间交流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成为两岸交流的一股“热流”;两岸宗教与民间信仰交流热络。台湾民众在大陆就学、就业、购房、定居逐年增多——在传媒大学就有很多台湾生源的学生和交流生。

同时,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贸易主要香港转口,台湾向大陆出口的产品,几乎以工业用原料及零配件为主,重要的包括人造纤纱、布、机械设备、电机及电子零组件,及塑胶原料等。大陆出口到台湾的产品,则以非食用或燃料用原料为大宗。然后是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随着两岸经贸规模的扩大和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增多,台湾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产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3.有助于两岸和平

马英九主张两岸签订为期三十至五十年的和平协议,其最关注的部分是所谓“暂行架构”,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有三项目标:希望两岸通过谈判达成“维护台湾国际尊严”、“确保台湾国际参与”以及“两岸双赢,终结外交上你争我抢等浪费资源的对抗”。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马是要寻求“大陆同意的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模式”。这里,马预设了“大陆同意”的前提,表明不打算伤害中国对于台湾的主权。

虽然“暂行架构”是出于马英九希望更多的参加国际事务而提出的,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大陆对台湾主权,算是一种妥协。同时大陆也会相应的给台湾更多合理的空间,减少对其的打压。这种政策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让步,减少了矛盾冲突,对和平发展是有利的。

三.马的两岸政策具有反复性,可靠度不强

正如前面所说的,马英九的举措在于他选民的态度。虽然国民党执政,但绿营势力还是很强大的,马英九不会把他们绷得太紧,不会让这些人完全的站到他的对立面去。他的两岸政策在迎合大陆口味的同时也有以前民进党的一面。如马英九所认知的“九二共识”的意涵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即国民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同时要求大陆必须同意或容忍国民党对一个中国的不同解释,否则,无法承认一个中国。换言之,马英九把“一中”与“各表”捆绑在一起,不接受没有“各表”空间的“一中”,这点同我有矛盾。马英九希望达成这样一种局面,即两岸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以互不承认但也互不否认的态度处理双方对“一中”意涵的争端。他认为,在这种局面下,台湾给予大陆一中“面子”,而大陆默认“中华民国”的存在,让台湾得到“里子”。目前,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也出现了一些反复,比如任用亲绿的赖幸媛成为大陆办公室主任等。

然后,马英九执政团后面还有国际势力支持,他的政策也会随着美国的变化而变化——台湾在经济、军事、国际事务很多方面都要考美国支持。一方面,台湾和美国之间是附庸关系,台湾走的每一步都要看美国脸色,另一方面,美国和中国之间,台湾是美国对华的一粒棋子,台湾在美国手中可以是投怀送抱的蜜糖,也可以是打击大陆的武器。但至少,在现在,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从总体上说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中美联系紧密,美国也不会在对台事务上做出过分的事情。

四.两岸问题在关键点上还是没有突破

马英九出台的两岸政策只是一个初步的试验,或是一个小的开始,他的很多做法产生的成效仅算是敌对关系的结束。实现三通、增进交流最多只算是实现了两个主权国家意义上的的相互合作交流。

两岸要统一必须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目前两岸在政治上的融合还是举步维艰。首先,马英九并没有实现两岸统一的目标。两岸统一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台湾主权属大陆,这无论如何台湾政党都是不愿意的,另一种即他们“反攻大陆”,但这个目标对于台湾来说还是太遥远。所以马英九作为一个台湾领导,目前不会有两岸统一的心愿。马英九所在的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为两岸关系做出实质性的突破举措,因为国民党在台湾执政稍微不慎便会被赶下去——他能做的,仅仅是在人民能容忍的基础上做一些对台湾民众有利又对大陆有利的事情,对大陆有利是对台湾有利的衍生品,并不是目标。

然后,两岸要统一,还存在这主权国家之前不存在的其他很多矛盾,如国际事务上、意识形态上等不可调和的问题,这些矛盾在马英九的政策里并没有丝毫的解决。台湾和大陆的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也不同,虽然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处理香港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但台湾问题要复杂的多,跟香港的情况也不能类比,要让两个区域实现主权统一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英九的政策促及两岸政治体制问题的本来就很少,推动两岸政治体制改革向统一方向转变的内容就更少了,哪怕是探索性的举措也没有。

因此,我们仅能把马英九上台看成是台湾对大陆态度的一个转变,两岸统一的希望,要把它当成是统一大业关键的一步是不正确的。

总的来说,马英九上台让我们看到了台湾为寻求发展对两岸态度的转变,看到了两岸关系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这种统一的趋势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马英九的政策具有多变性和两面性,两岸统一大业并没有因为马英九上台而取得根本性的进展,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篇:马英九:不论由谁执政“和平两岸”都要延续下去

马英九:不论由谁执政“和平两岸”都

要延续下去

马英九20日发表就职7周年谈话

核心提示:5月20日上午,马英九发表就职7周年谈话,以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了过去7年的执政经历。他在谈话中表示:两岸之间的交流,不是只有经贸往来,更有教育、文化与社会的互动,为两岸永续和平奠定基础。未来,不论由谁执政,“和平两岸”都应该延续下去。

在台湾,今天5月20日是马英九就职领导人七周年纪念日,马英九在领导人办公室发表演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就职周年演说。以下为演说全文:

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我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内心也相当感动。

我看到莲花阿嬷。每次看到她,我总是很惊讶,她都90几岁了,还能有这么好的气色。我也会想到“铁盒里的青春”、“沉默的伤痕”,以及她的经历背后所承载的、一整个时代的悲伤故事。莲花阿嬷,欢迎您随时再回来。

我看到了来自新竹关西的徐怡君小姐与范刚仁先生。这一对夫妻,是年轻、懂科技的农业新生代,用“滴灌”,也就是用水滴灌溉的方式,种植番茄与草莓,减少了一半的用水量。徐小姐,范先生,你们种的番茄与草莓,不只省水,更是好吃。我看到了空军飞官高慈妤中尉,她是台湾第一位空军官校正期班毕业的女飞官,刚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F-5E战斗机单飞训练。我也想到了特战部队的士兵吕元刚,他是清华大学(台湾)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在服义务役时看见了台湾军队在洪仲丘事件后的改革,决定投身军旅。他们两位证明了台湾军队近年来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募兵制将使台湾军队的人力素质越来越高,战力越来越强。

现场还有很多老朋友,很抱歉没办法一一问候。这些老朋友来自台湾不同的角落,不同的背景,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但相同的是,他们跟所有台湾人一样,都经历过台湾走过的一段颠簸道路。我在2008年的就职演说中说过,台湾人民有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与进取。我的这些朋友,就像你我一样,是拥有这些珍贵价值的台湾人。他们一起见证了这七年来台湾的真实改变,也共同希望我们台湾的未来,能够延续这条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这七年来,海峡两岸之间,变得和平、安定、繁荣;台湾在国际社会更受尊敬、更有尊严;我们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去年来台旅客已经接近一千万人,是我上任前的2.6倍,创造超过4000亿元(新台币)的外汇收入;不管是用入境旅客占人口的比例来衡量观光成绩,还是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台湾生产总值(GDP),台湾都胜过日本与韩国;我们的犯罪以及交通事故都大幅减少,成为全球第二安全的实体;我们提升了司法的品质、纪律与效率,清廉印象指数亚洲第五;性别平等程度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我们尊重法治,保障人权,已经与世界同步;台湾的区域发展也更加均衡,我们有了六都、有了五杨高架、花东铁路电气化与瓶颈段双轨化,让东部发展有了崭新的机会、故宫南院与机场捷运也即将在年底完工;我们开征奢侈税、要求不动产交易实价登录,实践居住正义;我们也努力让每一个期待走入家庭、生儿育女的年轻人,能够享有更多政府提供的福利。

刚刚走进来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着这七年来,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一条改革之路。这七年来,我每一天都不敢忘记人民的付托,不敢忘记各位的期许。这条路并不好走,我们遭遇了许多挑战与挫折。

我想大家都还记得,七年前我刚刚上任时,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情况非常严峻,台湾也大受冲击。政府立即进行危机处理:(台湾)中央银行连续七次降息;我们马上推出“三挺政策”:政府挺银行,银行挺企业、企业挺劳工,并迅速宣布银行存款全额保障,因此,我们没有发生挤兑,更没有一家银行倒闭。

此外,最受台湾人欢迎的政策,就是2009年1月我们发放每人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这项措施,在当时是全球唯一,短时间之内重振了消费者与厂商的信心,让大家过了个好年。金融海啸没有打败我们,台湾经济快速反弹。201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成长率10.63%的好成绩,这是台湾24年来最高,也是世界第4。

金融海啸之后,我们又遭遇新的挑战。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来袭,重创台湾。当时我的心情与责任都非常沉重,立刻展开救灾与重建的工作。从军队的出动、重建会的成立、政府预算的移缓就急、《重建特别条例》的通过施行,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灾后6个月,就已经有600户灾民迁入慈济大爱村坚固美观的永久屋。

最重要的是,八八水灾之后,政府彻底检讨灾害防救的策略。每当有台风来袭,一定要做到“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超前部署,预置兵力,随时防救,希望达成“防灾重于救灾,离灾优于防灾”的目标。我们建立了一套标准作业程序,不厌其烦的说明,坚持到底的演习,就是为了守护人民与家园,避免悲剧重演。

七年走来,有甘也有苦,有成就也有挫折。每一次的挫折与重新站起,都让我增添信心—对我们所坚持的政策路线的信心,以及对台湾人民善良与勇气的信心。我要特别谢谢台湾人民,因为大家七年来的不断付出,我们才能共同成就台湾今天的繁荣与安定。

说到经济繁荣,真正的基础,正是每一位在岗位上努力付出的台湾人民。2013年4月27日,我去参访台中一家研发与生产工具机的崴立机电公司,并且认识了勤益科技大学的张家维同学。我们见面的时候,他才念大四,却已经工作了大约五年,是公司里面第一条标准生产线的组长,月薪有3万5千元(新台币)。他告诉我,他在彰师附工念高三的时候,就参加了劳委会的“产学训计划”,一边在崴立工作,一边读书。这让他学历、经历,一次到手,学以致用,提早在职场发展。他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所学的不足,不但尽量接触新的机种,还报考了研究所,希望能再多学一些。自从认识了家维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不论是要推动“三业四化”,还是要打造“隐形冠军”,政府一定要让政策成果,落实在一个个的“张家维们”身上。家维所参与的“青年人才培育深耕方案”,是我们在2009年开始推动的政策,到今年为止,这项计划预计培训超过26万人,参加这项计画的青年,就业率都超过八成。

上次我跟家维见面的时候,我问他:“你一面工作、一面训练、一面上课,会不会太忙?”他回答“不会忙,是充实”,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成熟自信的年轻人。今天我想再问问家维,你研究所快毕业了,学业的学分已经快修完了,工作也稳定了,不知道爱情的学分,你修了没?如果立业之后,想要成家、生小孩,政府也提供青年住宅政策、育婴及幼托政策,请你多多爱用。

大家可能觉得我是开玩笑,但大家可以问问在座的黄钰琄女士;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目前正在育婴留职停薪中,应该有很深的体会。

今年母亲节,我到台北市万华区黄女士家里,和她的家人、孩子,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温馨的下午。黄女士是护理人员,也是一位幸福的妈妈,但她也非常坦白的告诉我,对一个家庭来说,有新成员来报到,大家当然都很开心;但是对生儿育女的妇女而言,却是在工作与家庭之间一个痛苦的选择。她说,她从育婴假推出时就注意到这项政策,但原本并没有想要申请;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现实摆在眼前,工作与照顾孩子实在难以兼顾。如果没有育婴留职停薪津贴,她可能就必须辞职回家照顾孩子,面对没有薪水的困境。有了这个津贴,让她照顾三个孩子的时间,有一年半可以领取劳保投保薪资的六成;妇女决定生育的时候,有政府做后盾,当然比较安心。

我们在2009年推动“育婴留职停薪津贴”的时候,就是希望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能够安心生育下一代,没有后顾之忧。到现在,政府已经拿出超过278亿元,有31万人受惠。世界银行也说,台湾这项政策是“对妇女最好的保障”。去年底,我们修正“性别工作平等法”,提供更多福利,例如陪产假、产检假以及扩大育婴假适用范围等等。那么当婴儿长成幼儿之后怎么办呢?七年来,政府的“托育费用补助”已经补助超过27万名幼童的家庭,一共48亿元(新台币);2011年起,我们也提出5岁幼儿免学费教育计画,让学龄前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经济弱势家庭的幼童可以享有更多补助。

也许有人会问,“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怎么敢生孩子?”。事实上,这七年来,有六年新生儿都超过19万,去年更超过21万人,这让我相当欣慰。政府先后推出了“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跟“购屋优惠贷款”,一共协助26万户家庭减轻居住负担;我们也连续五次调涨基本工资,希望由政府带头,将整体薪资水平向上提升,这都是以前的政府做不到的。我在现场也看到了许枝主先生,他是屏东新园种芦笋的农民。我2007年9月在屏东homestay的时候,寄住在养鸭人家欧芳荣先生家里,清晨捡完鸭蛋,就去高屏溪堤防上跑步,看到许先生和他的大黄牛在犁田。后来,我还帮许家的两头黄牛取了名字;枝主兄,你们家的“许大枝”、“许小枝”都还好吧?当时我在许大哥的允许与指导之下,亲自拉着老母牛许大枝犁田10分钟。田犁完了以后,老母牛还“哞”的叫了一声。我有点不安的问许大哥,“伊是怎么了?”许大哥还蛮幽默的跟我说:“伊真欢喜啦!”

我认识许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年过六十,仍然亲自带着黄牛耕种他的芦笋田。像许大哥这样的情况,在台湾的农民当中非常普遍,我们的农民年龄偏高,耕地偏小。我在跟许大哥见面之前,我就一直在想,怎么改革我们的农业,让耕地变大、让年轻人回到农村。我当时和许大哥讨论我们要推动的“小地主大佃农”政策,也就是让年长的农民,把土地租给愿意耕种的年轻人,不但老农可以拿租金退休,也能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许大哥听我讲完,只问了一个问题,“阮土地以后咁会无去?”我说:“当然不会啊,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按呢会使”。我听了就放心了,决心全力推动这个政策。七年来,“小地主大佃农”成果斐然。三万多老农小地主,将农地出租给1600多位大佃农。每人经营面积是台湾农户平均的8倍,大大提高经营效率。而大佃农平均年龄45岁,也比台湾农民平均小17岁。此外,在政策推动下,去年台湾休耕地面积,已经比2007年上任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再配合我们的农村再生政策,我相信,七年来的农业改革,已经成功的为台湾的农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我们不但把青年带回农村,也把台商带回台湾。今年1月,我到台南亚猎士公司,见到了谢昀芷总经理。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自行车铝合金轮圈制造厂,市占率百分之50到60,世界第一。

谢总经理跟我说,大陆自行车市场快速发展,他们公司原本打算到山东设厂,但因为两岸在2010年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也就是ECFA,关税从12%降到零,亚猎士就决定不去大陆设厂了,反而在台湾扩大投资,预计今年台湾本地员工的人数,将会比2010年成长50%,把就业机会留在台湾。我们为亚猎士鼓个掌好不好?

其实不只是亚猎士,也不只是自行车产业,所有ECFA早收产业去年对大陆的出口,比99年成长36%,这其中有接近五成的金额是由中小企业所贡献。有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甚至成长了6倍以上!这证明我们推动两岸经贸互动,不仅增加贸易量,更带动中小企业的大幅成长。签了ECFA之后,我们与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都分别签署贸易与投资协定。我们对大陆的出口总额上升,但占总出口比例反而下降,这就是“多元市场,分散投资”的成效。

这些成就,之前的政府做不到,我们凭什么做到?原因很简单:七年来,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以务实的精神,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两岸已经签署了21项协议,达成了2项共识;来台就读的陆生人数,也从我上任前的823人,增加到现在3万2千多人,成长约40倍。两岸之间的交流,不是只有经贸往来,更有教育、文化与社会的互动,为两岸永续和平奠定基础。

我们今天在现场也看到了前基隆海巡队的陈泗川队长,他是我们保钓护渔的海巡悍将。2012年7月,在一次保钓护渔行动回到台湾之后隔天,他的父亲就过世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很不忍,打电话安慰他,谈了10几分钟。我到现在心里都还在感叹,这样一个为了“捍卫主权”,公而忘私的人民公仆,实在令人敬佩。我们大家给陈队长一点掌声好不好? 2012年9月24日,苏澳区渔会发起“为生存、护渔权”行动,58艘渔船在12艘海巡署舰艇的护卫之下,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和平抗议。陈泗川队长事後告诉我,当时海面上满满都是日本公务船,各种型号的船,以前没看过的,当天都看到了。

当时,日本海上保安厅34艘舰艇,不断对台湾渔船喷射强力水柱。我们的海巡舰艇当场也以水柱回击,绝对不让渔民在台湾海域受到伤害。最后,台湾渔船抵达钓鱼岛2.1海里处表达心声,并且安全返回,第二天全球媒体大幅报导,让全世界都看见台湾捍卫“主权”、保护渔权的决心。我们虽然不惧怕冲突,但我们更珍惜和平。2013年4月,台湾依据“东海和平倡议”“主权无法分割,资源可以共享”的精神,跟日本签署了《台日渔业协议》,解决长达40年的渔业纠纷。陈队长跟海巡弟兄勇敢的护渔行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刚刚讲的是东海,现在,我再讲一个南海的例子:大家对于2013年5月9日发生的广大兴28号渔船事件一定记忆犹新,当时菲律宾海巡队员违法杀害台湾渔民。政府在第一时间要求菲国政府道歉、赔偿、缉凶、与协商渔业协议,后来更动用11项对菲国的经济制裁,可以说“倾全岛之力”为渔民争公道。菲律宾对我方每一项诉求都有正面回应。我们也把东海和平倡议的理念扩及南海,跟菲律宾进行渔业会谈,现在双方对“台菲渔业事务执法合作协定”有了共识。最近有一个明显的例子:5月7号被菲律宾留置的屏东渔船“昇丰12号”,在一周之内就平安获释,这就是双方建立合作机制的具体成果。

这样的结果是平白得来的吗?不是,这是我们努力争取的结果。这些年的进步,对比一下,就可以明白:我上任前的2006年,台东渔船满春亿号遭到菲律宾警方开枪扫射,陈姓船长身亡,但当时的政府无力追究,到现在凶手仍然没有受到制裁。

这几年来,我们积极的在国际社会“护主权、争尊严”。去年,台湾已经连续6年以正式名称以及部长身分应邀出席“世界卫生大会”,也就是WHA,“卫福部蒋丙煌部长”现在也还在日内瓦开会。而全球给台湾人免签、落地签或签证便利的国家与地区,2000年是54个,2008年还是54个,我上任到现在,已经扩大到142个了,增加了88个,大家出境常去的地方更有98%不需要签证。台湾受尊敬,人民就有尊严,这才是“主权”的真实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捍卫主权!七年过去了,值得我们诉说的故事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说的都是过去七年台湾的成长与改变,是我们全体台湾人民打拼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我一直以“繁荣台湾、和平两岸、友善国际”为目标,努力为台湾打好基础,培养实力。七年来,由于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确立台湾的发展方向;未来,不论由谁执政,都应该延续下去。

尤其是过去七年来,我们在两岸和平获得的成果,得来不易,必须用心珍惜,努力维系。我们一定会积极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以及几项已签署的协议在“立法院”审查通过,让两岸关系继续走在和平与繁荣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往前迈进。

我们也要持续照顾弱势。把房屋租给弱势家庭的爱心房东,我们会给他部分的免税优惠;未就业的民众,我们会提供育儿津贴,预计明年每个月会有17万个儿童的家庭因此受惠;3岁以下儿童就医的费用,政府也会补助,预计明年会有超过1200万人次受惠。

五天前,《劳动基准法》修正案通过了,规定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0小时,以保障劳工权益,有340万劳工受益;《长期照顾服务法》也已通过了,76万家庭、200万人因此受益。我们会继续推动《长期照顾保险法》立法,照顾年长者,也照顾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也会努力推动房地合一实价课税,打击短期投机,落实“居住正义”。任期迈入最后一年的此刻,我们没有松懈,也不会畏惧困难。

此外,我要特别提醒大家,虽然去年台湾的经济表现不错,在睽违16年后重登亚洲四小龙第一名,今年第一季也是四小龙冠军。但今年全球经济依然危机四伏,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随时因应可能的挑战。未来一年,政府会持续推动各项产业转型政策,鼓励青年创业。我们也会致力于经贸整合,力求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区域全面伙伴协定(RCEP)的协商。

这些年来,我很感谢大家的肯定与支持,但我也听到了批评与反对的声音。我知道,过去我们推动的部分政策,确实让一些人不满,其中也包含许多我的支持者。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内心确实过意不去,而每次政策决定时,我心里也往往陷入挣扎。但是,身为台湾的领导人,我要对人民负责,也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负责,更要对台湾的永续发展负责,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些决定,真的都很艰难,但我没有后悔。举例来说,我们在2012年推动的油、电价格制度化政策,批评、反对的声浪相当大。我当时就说过,这项政策的决定非常困难、痛苦,而且绝对不讨好。但是我心里很明白,能源价格的制度化、公式化、市场化,势在必行,不能回避。最近,我们终于也完成了电价的公式化,电价平均调降百分之7以上。我们为能源价格建立了可长可久的制度,油、电价格从此照着制度走,不再是政治操作的工具了。这只是一个例子,希望能够说明我尽力留给台湾、留给民众的改革成绩与用心。对于改革过程所引起的风风雨雨,我负全部责任;然而,我也有信心,这些决定,都禁得起时间的检验。我会永远记得,台湾人民在两次“大选”所给我的,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沉重的付托。只要能透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一个更幸福的台湾,给子孙更美好的未来,我愿意让这些批评与责难到我为止,一切由我承担,让下一任政府在这些改革成果之上,持续与所有民众一同稳步向前。

我的任期还有一年,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希望未来这一年,是和解与团结的一年。和解,让我们能够沟通;团结,让我们能够携手。接下来的一年,乃至更长远的将来,我还会继续努力,坚持改革,不会松懈,也希望全体台湾同胞凝聚共识,为我们的下一代共同创造一个更受人尊敬、让人感动的台湾。谢谢大家!

第四篇:两岸要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支持马英九

两岸要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支持马英九

作者:gaomi_xiao

2008-08-10

现在两岸民众,尤其是中国大陆民众对马英九执行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多有议论。其中更多的一种趋势和解读是对马英九的负面评价多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正确地支持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了。这种民众的“失望”、“焦躁”、“不满”,甚至“敌视”的情绪,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广泛存在,而且一些著名的新闻媒体评论人也存在“设身处地”地期望或者要求马英九必须在“统”“独”之间做出选择的观点。

我认为,一旦两岸民众的这种状态成为两岸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成为中国大陆的政策制定者的认知和判断,对两岸的影响和破坏将是巨大的。

面对两岸当前的“不统一”的现状,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感情,都期待两岸尽快实现统一,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们必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危险的台湾内外政治和社会现实,以及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背景和条件。这就注定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对于任何政治人物,他们视为“生命”的东西是“„国内‟民众支持”和“国际积极评价”。从“„国内‟民众支持”而言,政治领导人充分尊重“民意”和正视“国内”政治生态就是一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前提。如果马英九不能做到尊重“民意”,就必然会被政治对手(民进党)利用,最终也会失去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支持。这就是马英九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也是马英九的“历史局限性”。

同时,两岸统一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腾飞,是为了让两岸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自由,而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所以,马英九会采取什么样的两岸发展的政策选择,应该考虑的轻重主次缓急的优先顺序,只能是首先满足台湾民众和社会的现状和需求,而不是中国大陆的期望或要求。

当今台湾的问题是“宪政混乱”、“政党恶斗”、“族群对立”、“经济下滑”、“民生愁弊”、“社会分裂”。在这些问题中,根源问题是“宪政混乱”。该问题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登辉执政就开始形成和累积的,一直到陈水扁下台,一共持续了近20年,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我们最起码应该有的的判断就是:近20年形成的政治乱局,不可能由哪一位台湾总统的四年或八年任期就可以“终结”。马英九如果能作为台湾“宪政混乱”的“终结者”已经是很高的历史成就了。更何况,对于这位缺乏“政治手腕”和“政治谋略”的台湾“总统”而言,如果结合马英九的性格特质和台湾内外环境,几乎可以肯定,这是马英九很难顺利完成的“历史任务”。

马英九必然会因必须面对台湾的“宪政混乱”,而导致“身心疲惫”和“千疮百孔”的结果。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马英九可能会成为“官司总统”。或许,“这些事”对于台湾很多其他政治领导人来说,根本不算做是什么“麻烦”或“问题”。但是,马英九是一位对政治道德有“洁癖”嗜好的,在职期间就先成为了“官司总统”,这无异于让马英九在“肮脏的地狱中游泳”。但是,如果马英九能看到这是扭转“台湾乱局”必须要下的“地狱”的话,我相信马英九会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由此可见,马英九现阶段有需要急迫和必须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有必须完成的政治角色。所以,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讲:“两岸统一”的主题,的确重要,但并不是马英九需要急于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大陆必须要懂得,没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台湾政治局势,就不可能有两岸的和平统一。原因很简单,两岸和平统一,从本质上讲,是以两岸必须要达成“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为基础的。在一个混乱的政治环境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台湾,任何一项政策或行为都会被不同的政治势力引导为民众的极端两极分化,更何况是“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如果马英九在两岸尚且不具备和平统一的内外环境,尤其是台湾根本不具备和平统一的政治社会的环境和条件,而贸然与大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无异于让马英九自毁“合法执政”或“稳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民众支持的条件。因此,中国大陆不能对台湾的“政治乱局”做到“熟视无睹”或“不闻不问”,而必须帮助任何一届不主张台湾独立的台湾领导人、政党或政府维护和优化台湾政治局面,改变台湾政治生态、稳定台湾社会秩序、优先发展台湾经济民生、转变台湾社情民意。

其次,在保障台湾政局趋于稳定的过程中,马英九最缺乏的是帮助其执行“稳定社会”、“发展民生”和“转变民意”的政府。这是马英九至关重要的促进台湾发展的“支柱”。目前的“刘揆”领导的是一个很让人捏把汗的执政团队。大家记得“百日维新”失败的主因其实是光绪皇帝任用的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执政团队”,在根本不了解、也不擅长政府行政体系和行政官员运营的情况下,把执政无果的原因归咎于“无皇权”,而鼓动和胁迫“光绪”反“慈禧”,最终导致变法的彻底失败。现在的台湾政府团队,还没有怎么“出门”,就遇到“蓝营”反政府的近乎“白痴”的执政问题。台湾执政政府该如何运用行政权力让行政体系和官员服从和服务于致力发展台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于“刘揆”的政府团队而言,似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注意到“刘揆”领导的政务官的主要阅历和背景,几乎都是有高度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好人”,而不是灵活、积极、务实的行政权力的“筹划者”、“规划者”和“运行者”。这是最会要马英九“命”的一群“好人”。而马英九只能“干着急”。

所以,对于真正关心和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中国大陆民众,首先要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台湾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把期望台湾统一的民族情绪凌架于两岸的实际之上。我们在“李登辉时代”就因为缺乏对台湾现实的调查和了解,最后,即便大陆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得出“李登辉是最大的台独分子”、“陈水扁企图做„台独教父‟”的结论,对两岸和平统一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近20年的历史机会不一样的丧失吗?

难道我们真以为“导弹能改变台湾民意”、“武力能让台湾民众屈服”?

目前的马英九已经把拓展“国际空间”作为急于完成的“执政目标”。设立优先“拼外交”作为执政目标,马英九就已经错了。如果中国大陆再逼迫马英九必须在“统独”问题“摊牌”,就等于是“迫使”马英九把“统独”和“国际空间”做为执政主导。固然,这会让马英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会导致马英九的执政会失败。可是,我们除了又创造出一位“李登辉第二”或“陈水扁第二”外,对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我们肯定接下来执政的台湾政治领导人就一定会比马英九更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吗?

既然中国大陆选择了“和平统一”的道路,就要做到“六个必须”:

一、必须学会深入调查和了解台湾实际情况;

二、必须要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做充足的各种准备;

三、必须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四、必须客观、积极的认识、发展和把握好台湾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

五、必须掌握影响和控制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性和主导权;

六、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两岸“和平统一”所需要的台湾内外环境,积极发展台湾支持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意和力量。

没有以上这一切,我们所谓的“两岸和平统一”只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和机会,只能导致两岸平时喊“口号”、遇事出“恶言”、无法容忍就“威胁”。

如其整天为不能两岸和平统一“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以至“陨命夭折”,还不如仔细研究两岸的国际、台湾及大陆的实际现状和相互发展现状,以积极、务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好、分析好、规划好、解决好,不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值得庆幸的“好事”吗?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能帮助中国大陆迅速统一台湾的是李登辉或陈水扁!

可是,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我们失去了“武力统一”的机会和环境。既然中国大陆选择了“和平统一”的道路,就不能再渴望能拥有“武力统一”的“迅速”、“快捷”和“方便”。

中国大陆要记住:任何威胁一旦让对方看破“手脚”就成了“小丑表演”,除了好笑,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无条件或无选择的支持马英九,而是想告诉中国大陆民众及政府,对可能影响或制约两岸和平统一的各种因素和一切方面都必须做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无论发生任何两岸之间的问题,只要台湾没有触及两岸和平统一的底线,就必须学会以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引导为手段,始终本着善意、容忍和智慧的心态,以促进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指针,针对性的制定两岸和平统一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创造“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形势和力量才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根本和保障。

第五篇:马英九提两岸领导人要会面3条件

马英九提两岸领导人要会面3条件

原标题:马英九:过去5年实践九二共识内涵 未回避政治问题

中新网10月25日电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4日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再度谈及两岸关系,马英九指出,我们并不是只谈经济问题,不碰政治问题,当时机成熟了,有迫切性了,我们也可以提前讨论。谈及军事互信机制议题时,马英九则认为目前在台湾内部还没有取得共识。此外,马英九也表示自己一再强调,“我们在过去5年中,实践了„九二共识‟的内涵”。

在被问及怎么看习近平提及“两岸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一代传一代”时,马英九指出,他的意思可能是希望能够尽快讨论这些政治分歧问题。

马英九说,从我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以来,双方触及的议题中,有的是政治问题,有的是经济问题,有的是其它问题。以政治问题而言,可以分成高阶与低阶,高阶的问题好比有关“一个中国”的问题,至于低阶问题,在过去五年中,两岸签了19项协议,其中有一些也是政治敏感性很高的协议。

马英九表示,两岸互设机构的议题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但是机构本身倒是中性的。因此我们并没有刻意不去碰政治问题,我们的原则是“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我们并不是只谈经济问题,不碰政治问题,当时机成熟了,有迫切性了,我们也可以提前讨论。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应该先解决像两岸互设机构这样的问题,因为这可以为我们在大陆旅行、经商及读书的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与协助,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

谈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议题,马英九说,这同样具有敏感性,目前在台湾内部还没有取得共识,但是由于两岸关系不断地发展,也许到了某些时候,这项议题不再那么敏感且民众有共识时,并不是绝对不能讨论。

谈及两岸领导人是否有机会会面以及在哪些场合、又须具备哪些条件时,马英九说,这个问题最近常常被讨论,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如果两岸领导人要会面,一定是在我方有需要、人民能支持,同时是在一种“对等尊严”的状态下才有可能。

被问及若两岸领导人会面想传达的讯息是什么时,马英九指出,现在两岸之间有许多固定的管道可以沟通这些想法,包括“陆委会”、海基会以及各部会都有这个机会,这与过去很不一样。我们透过上述这些管道,可以让大陆方面了解,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些很具体的计划在推动,包括在经济方面要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另方面就是尽快完成两岸互设办事机构的协商,然后我们会通盘检讨《两岸关系条例》,把有关两岸关系的法规做更大幅度的放宽,以配合最新情势的发展。这些工作其实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工程,其重要性也非常高,有了这个之后再往前走会比较顺利。马英九说,上述的联络管道是官方的,民间的管道更多,经常有各式各样的讨论与论坛就这些议题交换意见,所以两岸之间,在意见交流方面应该是相当充分的。

马英九表示,我一再强调,我们在过去5年中,实践了“九二共识”的内涵。

下载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英九任内两岸政治对话的可能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马英九时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及展望 【摘要】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为两岸经贸往来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四年来,两岸......

    马英九提两岸领导人会面的3个条件

    马英九提两岸领导人会面的3个条件 中新网2013.10.26. 【导读】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4日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再度谈及两岸关系,马英九指出,我们并不是只谈经济问......

    马英九 尽快展开政治谈判

    马英九:争取会晤习近平,尽快展开政治谈判 核心提示: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接受亚洲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争取出席二零一四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领袖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马英九的政治主张(最终5篇)

    马英九“不愿统一”还是“不能统一”? 坚持“统一”的两岸政策,马英九是“不愿”还是“不能”? 作者:gaomi_xiao 台湾地区最高政治领导人马英九在2008年10月7日接受日本媒体访问......

    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思考

    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思考 作者:黄嘉树 来源:《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12月号,总第156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4 15:03:39 阅读量:148次 当涉及到政治性、安全性的议题并且需要签订......

    重大新闻:马英九终于在两岸政治问题上表态了[五篇范例]

    重大新闻:马英九终于在两岸政治问题上表态了  发表于:2013-05-29 作者:杨海峰杨大侠  据5月26日《世界日报》今日聚焦头条报道: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回复大陆网友杨海峰《关......

    两岸共同的政治愿望与政治目标

    两岸共同的政治愿望与政治目标 作者:肖永国 自2005年两岸实现国共两党跨海的“胡连会”以来,形成了两岸政党的“共同愿景”。该“共同愿景”在中国国民党获得台湾政权后逐渐......

    玉麒-两岸四地语言问题名家对话-新闻稿

    “两岸四地语言问题名家对话”(新闻稿) 2012年10月12日18:30分,由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山东省语委办、山东省语言学会、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