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

时间:2019-05-15 08:1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

第一篇: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

激活.成长.壮大

——光大银行丹东支行成立八周年发展纪实

8年前,光大银行丹东支行由原投资银行整体划并而来,人员多,负担重,规模小,历史遗留问题多„„这个新生的银行一开始就营养不良,实际上先天不足的它在2002年初曾经在生死存亡边缘徘徊。

8年后,它已经一跃成为丹东市金融界的一匹黑马,不仅打造了家喻户晓的“阳光理财”品牌,而且在当地金融同业创出了众多第一:发展速度第一;人均效益第一;点均存款第一;理财产品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凡此总总,透视出的是蓬勃向上的综合竞争能力,是逐年提升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的员工收入,逐年提升的社会认知度。

其实,从那从4万个发展到接近三十万个的客户群体,从那从不足3亿元雪球一样滚动到21亿元的存款,从那多达20几亿元阳光理财产品带给千家万户的上千万元收入„„无一不是它成为丹东品牌银行的有力注解。正是如此,它在收获物质文明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累累硕果:在200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连续被评为“丹东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十佳文明行业”,市消协“保护消费者权益先进单位”,辽宁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省银行业协会、省精神文明办“文明服务先进单位”,2003年起分别连续四年被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和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起连续三年被中国光大银行总行、沈阳分行评为“先进集体”。

如此快速成长的动力源是什么?回望八年来艰涩的发展历程和从乱到治的跋涉足迹,“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换经营思路,构建和谐环境,打造精品银行。”丹东支行行长李健如是说。

力转乾坤:解放思想 准确定位目标 化解生存危机 丹东支行成立后,虽然体制转成了股份制银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员工的观念、经营思想等仍跟不上体制转换的节拍,兼有历史遗留问题多,致使上百名员工的单位,经营亏损严重,业务规模低徊不前,一般性存款最低时只有2.6亿元。2002年初,上级行不得不研究这家支行的解体与保留问题了。

2002年3月18日,对光大银行丹东支行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是丹东支行成立3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临危受命的第一天;这一天,支行党委大胆地向上级行立下军令状:两年之内,扭亏为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置之死地而后生”。

行领导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光大人对生存和发展的渴望被有效的激发了!“要发展就要有思路,丹东支行的发展思路不能凭空臆想,员工低糜的情绪靠空洞的说教不能调动起来”。刚从外单位调到光大银行不久的李健行长深知这一点。

通过近20天的脚踏实地的调研、摸底工作,一个深思熟虑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几天以后,在全行职工大会上,李健行长对制约全行发展的问题做了切中要害的全面剖析,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三个小时的职工大会,除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光大银行的员工第一次被震撼,也是第一次明了:原来是这些因素在困扰着我们,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工作来扭转局面,原来我们还有这样的美好前景„„会后,行领导又组织全行大讨论,全行员工敞开心扉、集思广益,提出了一项又一项的建设性意见,职工热情空前高涨。

“员工的思想解放了,员工的热情迸发了”。行领导知道丹东支行的春天来了。

当时,光大银行总行的策略是抓对公存款为主,丹东的地域特点和总行的信贷政策已经有利证明这方面丹东支行没有竞争力。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独辟蹊径,破釜沉舟,改变经营思路。通过冷静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丹东金融市场的准确分析,丹东光大人以超前的思维,把突破口定位在对私业务发展上。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时适逢光大银行的“阳光卡”刚刚面世,作为新生的结算工具,它具备优于其它银行卡的诸多优势。“通过它来拓展收费客户,深度发掘理财功能。”一旦确定目标,光大人立刻瞄准市场,展开营销,独家取得了用“阳光卡”代收全市有线电视收费业务,当年开办“阳光卡” 12万张,占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的85.7%,卡沉淀存款增加近2亿元。以“阳光卡”为载体,丹东支行再接再厉,相继开办了代收居民固定电话费、移动、联通手机费、居民电费业务,开办了汽车消费贷款、助业贷款等新业务,目前,“阳光卡”发卡量已达24万张,卡内存款沉淀近4亿元。

第一仗打赢了,丹东光大人开始扬眉吐气了!下一步的业务拓展行领导马上定位在总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上。

其实全行100多名光大员工谁也没有想到行领导定位的打造“理财银行”品牌形象会成为现实。而实际上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这个现实已经摆到面前:“阳光理财”走进了丹东千家万户,“理财银行”形象牢固确立。

理财,居家过日子谁不需要?当时丹东地区的年储蓄存款有300多亿元,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作为新兴的业务产品,尽管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开发了这项业务,但是由于手续费低又影响存款,因此都没有有效重视这项业务。而丹东支行的领导经过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思考和市场调研,敏锐的察觉到这个几乎空白的理财产品市场正是光大银行丹东支行发展的契机,“宁可少要利润,宁可舍弃一部分存款,我们要打造丹东支行的‘阳光理财’品牌!”行党委的这一决定无疑是为丹东支行定位了做理财市场龙头老大的目标。显然,他们又一次选对了目标。事实证明,这一决定达到了几百万广告费都换不来的宣传效果:目前全行累计发售阳光理财产品超过20亿元,占丹东理财市场的90%以上。在丹东市2006年消费者首选品牌评选中,阳光理财产品被评为丹东金融界唯一首选理财品牌。牢固地确立了丹东地区理财产品的领头雁地位。光大银行丹东支行的“阳光理财”、“理财银行”的品牌形象成功的被树立起来。

通过阳光理财品牌的有效带动,全行储蓄存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以前翻了4番,达到了16个亿。这一仗打得太精彩了!

而实际上,到行领导兑现军令状的2003年末,丹东支行不仅完全摆脱了被动的亏损局面,盈利水平在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从两年前面临被总行撤并变成总行先进集体,这种有死到生的演变,丹东光大人完全有理由自豪!

齐头并进: 业务多元拓展 彰显精品银行特色 一旦摆脱了困扰光大银行丹东支行业务发展的生存问题,丹东支行的战略定位立刻转向了多元化的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向打造现代化的精品银行迈进。

在充分利用光大银行“阳光理财”、“理财银行”的形象品牌的基础上,丹东光大人重新定位业务发展思路:以各经营单位为主体,走特色经营和个性发展之路,做好对公业务,做强对私业务,做大中间业务,做熟国际业务,实现均衡发展。

八年来丹东支行的业务深度有效的拓展,除了使其成为丹东地区异军突起的一个具有超强竞争实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还有一个使丹东光大人引以自豪的受益结果就是辖区的三个分理处同时被总行批准升格为支行,这种破例的升格工作不仅凸显丹东支行在中国光大银行总分行的地位,更主要的是提升了丹东支行在同业的地位和市场拓展的能动性。尤其对所属的东港支行受益尤为明显:该行通过几年的业务整合和有效拓展,业务量从初期的2000多万激增至4个多亿,在当地同业之间排名靠前,但一直因为其分理处的编制,而不能与当地同业并举拓展业务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有了总分行支持的丹东光大人,已经一扫往日低靡的悲观情绪了,他们已经实现了当年李健行长上任之初展绘的美好前景,他们的个人收入一举跃为丹东地区同业最高,他们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我们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是实现飞跃的时候了!”行领导总是高屋建瓴,总是保持清醒,总是高瞻远瞩。“士气可鼓不可泄”,不过现在也确是发展良机。

“大力发展资产业务,这是地方经济与银行互补,实现双赢的关键!”李健行长在全行对公业务发展研讨会上明确了发展的基调。由于历史的原因,资产业务一直是影响丹东支行对公业务发展的瓶颈,多年来丹东支行的存量资产多是原投资银行形成的,95%以上为不良资产,这些年来丹东光大人多数时间都用来忙活消化和清收这些不良资产。因为这些沉重的负担,总省行对丹东支行的信贷政策也是除了限制还是限制。到2005年末,丹东光大人用了6年的时间消化了大部分的不良资产,总分行也对丹东支行资产业务全面解冻并大力扶持。陆续为黄海汽车、辽宁曙光、丹东化纤、辽宁电视台、辽宁五一

八、辽东学院等企事业单位申请并投放信贷资金近6亿元,在为光大银行创造巨额利息收入的前提下有利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种银、企、地三方共赢的甜头我们总算体会到了!”李健行长深味这些年来丹东光大人坎坷发展路程中的苦辣酸甜,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丹东光大员工的共同心声啊!

“对私业务不能只重视存款、理财、阳光卡,要拓展信用卡市场,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铺开代理业务。”“国际业务要有超常规的突破。”“中间业务不能丢弃市场份额。”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发展的落脚点,能随时发现市场的变化,能不时回顾和总结自己优缺点,能对业务发展的前景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能有机敏睿智的变通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时时保有学习的热情,那么这个企业无疑是幸运的。光大银行丹东支行偏得了!它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正象支行一名普通光大员工所说的:“我们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想不做好都不可能!”

我们深以为然。因为事实是丹东光大人正在按照行领导确定的工作目标稳步有序发展着,今年沈阳分行将总行分解的信用卡拓展计划的五分之一落给了丹东行,担子应该说太重了。“丹东光大人感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这其实是一个成熟企业发展的标志,精品银行应该这样!”李健行长这样回答我们。我们知道,经历过带领一个银行由几将撤并到强势发展的历程,李行长有资格这样说。厚积薄发: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先行 企业文化建设保证 “你大概不会相信,在我们丹东支行,员工没有任何类似存款等指标的压力。”

“在丹东行,人是第一生产力,离开人的因素,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最重视的就是人本位管理。在丹东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阵痛!”

李行长对那段日子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那时他刚上任不久,丹东支行百废待兴,全行100多名员工更是人心涣散,兼有人员素质高低不同,对前景悲观、对待遇不满、责任心不强等诸多问题。“丹东行要发展,必须解决人员众多、人浮于事的现状”这是他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作出的抉择,实际上他深知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犯众怒,因为这是光大银行历史上没有过的变革。但他没有退路。那次的裁员工作是成功的,但他仍然心有余悸,“我那时是顶着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在开展工作的。”李行长笑着说,但我们笑不出来,我们知道那是怎样的工作状态。

“在我们行,有能力的人永远不会被湮没,没有能力的人也不会居于高位,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的确,上至行长,下至中层干部,已经都能接受这种公平的竞争方式。实际上,目前丹东支行的很多普通员工都做过中层干部,有的甚至是行领导。“中层干部由职工选定,由政绩确定,而不是由领导指定。员工满意,你可以继续做,不满意,你主动下去,很合理。” 提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眼下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的确,现在在企业经营中已经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但光大银行 丹东支行的领导不这样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优势,与银行工作实际密切结合才会有效,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全行发展的战略上去思考。这方面我们绝对是受益者。”

为有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支行党委在全行范围内成立五个支部,强化了组织领导和班子建设,落实了制度保证。提出了重点抓领导层、骨干层、员工层、群团组织层的工作思路,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全行经营的各个层面。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方式,通过行内部的职工论坛实现行长和员工互动对话,通过行内每月至少三期的内部简报传导各种动态信息和员工生活状态,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适时调整党员和员工的思想动态,明确了每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组织员工进行“保生存、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我为光大银行发展进一言”征文活动,不定期的以不同的方式召开全行非正式员工座谈会,实践证明,统一的员工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这几年来保证业务快速发展、构建和谐丹东支行的重要前提。2006年,中国光大集团和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领导先后到丹东对支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了丹东支行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召开的分行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丹东支行作为唯一特邀单位参加会议并做了题为“紧密联系银行经营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介绍。的确,丹东光大人处处体现出蓬勃向上的风貌,处处体现出人本位的和谐状态,处处体现出超强的凝聚力。我们没想到这竟然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所起的作用。

丹东光大人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定位在构建和谐丹东支行上。“要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家的认知”,他们把2006年确定为 “企业文化建设年”,旨在积极倡导光大特色企业文化,通过“五一”、“七一”、“八一”、春节等节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重点在“群众性、新颖性、多样性”上下功夫,尤其连续几年春节举办的以“营造我们共同的家”为主题的员工及家属联欢晚会,更是充分体现了光大银行丹东支行独有的的企业文化特色。为形成长远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他们委托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对丹东支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梳理,以形成标准统一的企业文化展示系统。

“打造员工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陶冶员工的思想情操,增强员工‘家’的意识,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达到了好的效果,但我们不会满足,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

看来,中国光大银行丹东支行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我们期待在支行十周年行庆那一天看到站在更高起点的这一群令人难忘的丹东光大人。

(光大银行丹东支行 办公室唐均)

第二篇: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起点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理化检验试验设备齐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等优势;生产的耐磨铸球产品系列齐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磨耗低、失圆率低、破碎率低等优点。短短6年时间,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康彦晨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和发挥自身优势,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靠规模化经营创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高鉻铸球生产基地。

一、扩规模上项目,滚动发展,创规模效益。

该公司总经理康彦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集聚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并对耐磨铸球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2003年,他果断决策组建了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此后年年上项目扩规模,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滚动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之路。

2003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两座生产车间,招聘员工40人,占地10余亩,主要产品有耐磨钢球、衬板、锤头,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2004年,投资100多万元扩建两个生产车间,拥有员工80人。

2005年,扩大占地50亩,投资600万元建设四个生产车间,员工达到了120人,年产耐磨材料10000吨,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创业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企业的二次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6年,投资500万元,扩大占地10余亩购置了一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和回火生产线,同时专业生产耐磨铸球,完成了传统劳动向机械化作业、产品多元化生产向专业生产耐磨铸球的两个转变。

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先后投资800万元,又购置了两条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实现了耐磨钢球的现代化大生产,年产能力达到了25000吨,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员工队伍达到了600余人。

该公司项目建设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并被被当地政府誉为“小巨人企业”。该企业生产的高鉻铸球系列产品被授予“中国耐磨材料十佳名优品牌”、“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为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该公司谋划了“高铬耐磨球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新增占地100000多平方米,扩建12条高铬耐磨球生产线,主要包括:生产车间、热处理车间、磨球车间、仓

库、销售中心。以及其它辅助设施,扩建工程年产Φ17—Φ140mm各类直径规格的系列高铬耐磨球,新增产能2万吨,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50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3.2亿元人民币,年利税达到6000多万元,跃居全国耐磨钢球行业领先地位。

二、引进高科技人才,采用先进技术,靠科技求发展。该公司自建厂至今十分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聘请专家、教授6人。专家教授的加入,除了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以外,还为企业培训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由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解决了普通铸球向中鉻铸球和高鉻铸球转变过程中的技术、工艺难题,从而使该公司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先后开发高铬淬火球、矿山球、润磨机专用球、多元合金球、高鉻淬火球锻、多元合金锻、破碎机锤头等耐磨材料系列产品,制造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这些专家教授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近年来,先后为吉林涞源一家矿山企业解决了矿粉产量问题,为河北燕王公司解决了磨机不平衡的问题,为北京第二水泥厂解决了中开磨机温高的问题,受到了好评,同时也为赢得更多的客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引进先进设备,强化检测手段,以品质取信顾客。该公司为了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近来先后投资1000万元。拥有中频电炉8台(套),热处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拥有推杆式电阻炉、工业电阻炉生产线5台(套);检验实验设备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TY–CS.3000型碳磁分析仪、IYBSY2型元素分析

仪、洛氏硬度仪及冲击实验机,对产品进行万能材料、动载磨料磨损、金相及冲击实验,保证了产品质量,近期投资60万元购买了美国热电光谱分析仪,以便炉前快速分析检验和化学成分的及时调整。由于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和检验试验设备,加之采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道工序均在受控的条件下运行,生产能力大大提到,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金磊”品牌耐磨铸球在国内市场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靠品牌取信于顾客。目前该公司达到了年产20000吨耐磨铸球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质量控制高于国家标准,不断满足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辽源市金刚水泥集团、首都钢铁集团等大集团公司的需求,品牌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篇:发展循环农业壮大农村经济

发展循环农业 壮大农村经济

郑中华

2009年第11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沙洋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县目标,科学规划,勇于探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完成农业增加值1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规划引动,引领循环农业科学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业、水产、畜牧大县的资源优势,确定了重点发展三大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水生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模式。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抓住荆门市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契机,通过深入调研,及时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思路,制定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心三区十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即以沙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核心,将全县划分为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水生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和楚风楚韵生态旅游区等3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区,并根据各自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着力建设沙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垢冢秸秆综合利用等10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目前,沈集、曾集、高阳、十里铺、李市等5个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板块联动,夯实循环农业物质基础。今年上半年,我们加大板块基地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实力,为发展循环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一是抓好优质稻板块建设。按照“建立一个基地、联系一个龙头、签订一份订单、建设一个高产示范区、成立一

个协会、建立一个合作社、人均增收一百元”的“七个一”目标,抓好优质稻板块基地扩规上档,全县优质稻种植规模达到7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生产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以凯丝仓储、彭岭棉花公司为依托,建设了11万亩优质棉花基地,大力推广彩棉种植,使全县彩棉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亩,成为全国第二大彩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林业板块建设。今年,我县以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市为契机,围绕“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了全年的林业生产任务。四是抓好蔬菜原料基地建设。以纪山郭店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藜蒿、金针菇、双孢菇、荸荠等绿色蔬菜食品原料基地。

——产业拉动,延伸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我们按照标准化生产、健康生态养殖的要求,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和水产养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实现畜牧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28.18%;水产品产量57954吨,同比增长8.22%。一是肉牛养殖产业初具规模。以高阳镇为核心,以科牧公司、青禾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李市、马良、沈集、曾集、五里铺、十里铺等6个镇,形成了以肉牛养殖为主体的秸杆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产业带。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畜禽养殖小区15个,肉牛出栏2.95万头,同比净增1.28万头。二是生猪、家禽养殖板块建设力度加大。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速度加快,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29.43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生产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县家禽出笼541.09万只、禽蛋产量15830吨,同比分别增长12.8%、34.4%。三是水产养殖板块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利用丰富的水产资源,紧紧依托“楚玉”、“东湖”等龙头企业,推广了“鱼鸭共育”、“猪——沼——鱼”、“猪——沼——鱼——鸭”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设了以后港、毛李、官当、拾回桥等镇为重点,以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要特色的循环农业产业带。

——龙头带动,提升循环农业发展层次。龙头企业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骨干和支撑。近年来,我们重点建设以“汉宜线”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带,形成了粮油、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一是精心培育粮油加工产业群。以官当为中心,支持洪森、凤池、龙池等粮油加工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逐步整合全县粮油加工企业,淘汰弱小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形成粮油产业集群,使全县年粮食加工能力突破了70万吨,油料加工能力突破了35万吨。二是精心培育水产品加工产业群。以后港和沙洋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依托“楚玉”、“东湖”等龙头企业,壮大水产品加工业。支持“楚玉”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扶持“东湖”规模化生产,使全县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了5万吨。三是精心培育优质畜禽加工产业群。积极扶持“仙羽”、“楚小鸭”、“蛟龙”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使它们由小作坊变成了大龙头。目前,我们正抓住正邦集团投资沙洋的机遇,对肉牛、生猪、水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力争实现大的突破。

——品牌促动,增强循环农业竞争能力。我们按照“打造一批优势品牌,包装一批新生品牌,整合一批老品牌,开发一批特色品牌”的思路,立足全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帮助龙头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名牌产品申报、产品宣传推介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洪森”、“楚玉”、“龙池桥”、“蛟龙”、“东湖”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目前,全县已拥有湖北省名牌产品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3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3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10个,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0个。

——科技推动,促进循环农业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着眼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有力促进了循环农业持续发展。积极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充分发挥民办科技实体的作用,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壮大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抓好农业试验示范,加

大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力度,全县共发展科技示范户3550户,建设科技示范片20万亩,充分利用国家提高农机补贴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70%。■

(作者系中共沙洋县委书记)

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服务山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涵税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县域经济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点税源企业,日益成为地方税源经济快速提升的重要源泉,为南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税源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XX地税在壮大产业发展,服务山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突出“一个重点”,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

XX是全国XX县、全国XX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又是中国XX之乡、XX之乡、XX之乡,有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XX国家地质公园和XX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字品牌。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林产品资源、矿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XX万亩金银花核心示范片、XX5000亩马铃薯种薯基地、XX农产品高科技园区、XX产业园和以XX为主的林下养殖,因地制宜打造的特色农业,其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以XX等骨干企业

为支撑的XX中小企业园区、XX产业园区和XX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30%;加快景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配套设施,精品景点构建了以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的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以此为契机,XX地税着眼于税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找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认真履行税收财政职能、全面完成收入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财力保障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坚持把“依法治税营造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主线和根本任务,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含税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税收的协调增长,同步扩大了税收规模。截止8月底,我局共组织入库地方各项收入XX万元,占省局计划数XX万元的XX,较上年全年入库增收XX万元,提前XX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二、立足“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和保护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切实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XX县受损严重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把促产增收、培源税源的主要精力放在向企业广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取向发展生产、-2-

开展经营上;另一方面,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防“跑、冒、滴、漏”,特别强化对农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应税行为的严格管控,确保发展环境的真正公平。

二是坚持跟踪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点对点”的与企业、项目开展结对联络,紧密围绕地税管理工作特性服务社会民生。在与XX乡结对帮扶工作中,我局主动跟踪服务XX马铃薯种薯基地项目的经营管理状况,充分运用行业管理的信息优势,加强与劳动部门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衔接,协调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辅导合作社和农户依法进行财务核算,建立健全账簿凭证,以合法有效的凭证入帐;促进增强农户的农牧保险意识,协调保险机构与农户的联系。同时,针对农民反映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的征税和开票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维护了农户利益,划解了执法风险。确保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我们的协调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坚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作信息灵通、联系面广、政策熟悉的优势,准确提供政策、信息服务,积极配合开展招商引资,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当好参谋。自2009年以来,每逢项目引进,在正式洽谈前,由税务机关向县委、政府提供一份《税收分析预测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报告所反映的对相关政策的归纳和解释,可能带动哪些行业的发展,税收收入规模的增减,-3-

具体税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等信息,都直接、客观的为领导的决策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税收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税收的直接影响,地税机关都有较大分量的话语权,不仅有利于涵养地方税源,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更能充分发挥地税机关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和空间。

三、落实“四项措施”,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利用机构分布在基层,人员集中在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税法知识进农家”活动,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急需的书籍及惠民税收政策宣传资料册主动送上门,组织园区管理骨干和基地农民工到税务所进行税收政策集中讲座,努力为有知识、有抱负的农民工创造创业条件,增强创业信心。

二是完善制度,推行优质服务方式。我们以落实“三个主动”--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主动宣传税收政策、主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叫响“三个声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保持“三种心态”--接待纳税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的“三个三”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全天候、超时空”的优质服务。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视(报刊)专题(栏),以及地税内外网,对各项税收政策、办税服务流程及要求、以及纳税人关心的税收热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拓展宣传空间和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

三是规范行为,统一执法服务流程。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把重点放到后续管理和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和服务中。制定“咨询辅导-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后服务”紧密相连的纳税服务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严格实行“领导坐班制”,切实加强地税窗口建设。

四是公开政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坚持和完善公开办税制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和“三问”责任制,对政策执行、税额核定、收费标准、违章处罚以及工作状态等事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围绕服务大局,强化工作执行,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确保“三个必须”,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在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县委、政府是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地税部门必须结合税收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力保证中心任务持续增长,税务事业持续发展。

一是必须做好规范执法的管理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只有依法治税,规范执法,把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把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宣传到户,营造和谐税收环境,才能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正确引导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做好铺路搭桥的信息员。因管理性质所致,地税机

关的信息来源渠道广,税务人员政策接触面宽,在扶持企业发展工作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及时为纳税人传递沟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为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信息帮扶,增加企业效益。

三是必须做好献计献策的参谋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税收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县委、政府的大局工作搞好对接,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效益,确立地税地位,树立地税形象。

第五篇:发展村办企业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村办企业

壮大集体经济

提要:张翟村位于金乡县城西1.5公里,东靠105国道,南临省道东丰线,西倚大沙河,交通位置便利。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居民152户,总人口621人。耕地面积285亩,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名),治安联防队员28人。全村共拥有大型个体、集体、招商引资企业共33家,集体资产总额达2800万元。201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1800元,是全市有名的经济强村,多次被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1994年以前,张翟村和其他周边的村一样,没有集体收入,随着县域建设的不断加快,张翟村土地被征用,获得了大量征地补偿金。当时,大部分村民主张把土地补偿费分配到户,认为“把钱分到手”才稳当。但失地农民今后如何生存发展,是当时村“两委”班子重点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借鉴部分先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也符合当时张翟村发展现状。面对村民的思想矛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入群众摆问题,讲道理,谈发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村支

部书记张兆军的带领下,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开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步。

二、规划布局,多措并举,谋划村集体经济新途径 明确发展方向后,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张翟村制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三项举措:一是结合全县建设规划和布局,在有发展潜力的地段留下部分土地,作为失地村民的生活用地,为今后发展储备;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兴建商业铺面、宾馆酒店、商业城等第三产业载体,通过向村民租赁等形式,收取一定的资金。同时通过银行借贷、村民入股等形式,建起了一座2千吨恒温库,每年为集体收入增加100余万元。三是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实行村集体资金阳光运作。通过这些措施,张翟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不断提高。

三、加强组织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重要保障。村班子在紧紧抓住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手的同时,着力抓组织建设,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思想,带动全村干部思想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搞好民主管理,坚持“四议两公开”,完善财务制度,村规民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给村民一个“明白”的村务、财务。

目前,村内铺设硬化街道6条,小胡同20余条,修建下水管道2000余米,安装路灯30余盏,修建了健身广场,绿化了主要大街,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张翟村积极开展村民喜爱的娱乐活动,组建舞蹈队、秧歌队,带动村民参与,改善了村

民精神风貌,增进了村民间的交流与互动。

下载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活.成长.壮大---银行八周年发展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文章标题: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市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全局谋一域,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强核心......

    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发展平台

    壮大支柱产业 打造发展平台 田文彪 2009年第12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钟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磷化工和文化旅游业等三大支柱产......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15周年发展纪实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15周年发展纪实 怀根植中原豪情,抱助力河南壮志,2001年4月10日,回应着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呼唤,承载着豫沪两地党委政府热切期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

    中学发展纪实

    细流润物无声,桃李竞相争艳------XX中学发展纪实董团中学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学校创建于1958年9月,校园面积40余亩,现有22个教学班,教职工86人,在......

    学校教育发展纪实

    立足科研兴校促进师生成长——XXX乡初中教育教学发展纪实走进XXXX乡初中,浓重的城市生活气息很难与大山联系在一起,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餐厅楼错落有致;生活区、教......

    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在古城xxxx县xxxx风景区凤城大道与振兴大道交汇处,有一座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投资逾6000万的现代花园式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餐厅楼、宿舍楼壮丽宏......

    某村发展纪实

    **村发展纪实近年来,**街道**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生态文明、休闲居住、山水养生、建设魅力山城的后花园”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组织建设、旧村改造和谐稳......

    林业局发展纪实

    聚精会神务林开拓奋进创业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奋斗篇 邵阳市是湖南省重点林区。近年来,邵阳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