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

时间:2019-05-15 08: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

第一篇: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

独家评论:“李娜过热”和爱国主义无关

李娜再度杀入澳网决赛,让两年前法网夺冠之后的李娜热有卷土重来之势。很多有识之士开始习惯性地给公众打起预防针,他们提醒说,李娜只是一名职业球员,没必要把证明国家价值和国民价值的任务寄托在她的身上;还有人说,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网球这项运动,最好就别去临时抱娜姐这个佛脚。

这些意见当然都是善意的,但却有点多虑了。“李娜过热”没那么可怕。

毫无疑问,明天观看澳网决赛的中国观众里,一定有相当部分的人连“抢七”和“破发”为何物都不知道的,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伦敦奥运时为徐莉佳和雷声喝彩的人里,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激光雷迪尔帆船赛和击剑的具体规则和各种门道?加入体育观众行列的途径本来就是不加限定的,作为相同种族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是天生的,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没必要刻意回避,更无须故意割裂。因为李娜而去看网球比赛,只是这种朴素的亲近感使然,未必要上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去定义和臧否。

从外部环境来看,现在其实是李娜职业生涯中最自由的时刻。“国家”二字并没有让她变得沉重。一方面,她和体制之间早已完成和解,进入了相互理解的良性循环阶段。奥运代表团对她不作任何成绩要求,湖北省则允许她免战全运会,孙晋芳说她“没文化”之言,也很快被证明是舆论的误读。另一方面,那些试图将她绑架到自己阵营的民族主义或自由主义言论,也已经被证明只是隔靴搔痒——四个月前因为她在钓岛争端期间赴日参赛而火冒三丈的网民之中,明天怕是有相当部分守在电视机前为她呐喊加油。

时隔两年,李娜的文身和咆哮,全程用英语而不是母语接受采访、乃至那些直白的武汉话的吐槽,都已经为公众熟悉和接受。为奖金和赞助商打球成为一种共识,李娜赛后感谢赞助商也不会再有人感到奇怪。而在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中,单飞也早已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几天之前,邹市明脱下头盔投身职业拳坛,就是趋势变化的最新注脚。

大到李娜的成就归属,小到她的个人风格,曾经的争议正变得越来越让人司空见惯。人们正在对李娜脱敏。

无论基于何种理由,临时抱娜姐佛脚的人,都是多多益善。批评家口中“跟风的网球盲”们不会拿爱国的名义裹挟李娜,反而可以依照市场的逻辑进一步推高李娜的商业价值,令她的成就得到更可观的回报,同时还可望扩大受众的外延,提升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整体影响力,那些徘徊在世界前100-200名的“小花小草”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娜热”是对于未来的必要铺垫。两年前,李娜夺得大满贯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她的叛逆和争议,是她和体制之间的角力;两年后,如果她能够再次封后,人们将看到截然不同的图景:她和体制的和解与良性循环,她在30岁改变打法的勇气与雄心,她对赞助商的尊重、对契约高效专业的执行。

“奇迹”是不能经常演示的,但是“职业”可以。

第二篇:李娜与梦想

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主角是李娜,我国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因为我是娜姐忠实的粉丝。有人说,姚明代表了中国的高度,刘翔代表了中国的速度,而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李娜作为一名传统的中国运动员,她真实,叛逆的性格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员中独树一帜,这是她的优点却又使她饱受争议。下面,我将通过李娜与梦想的故事,来为大家揭开一个真实的娜姐。

如果有人问我你喜欢李娜什么,我会说。。当时中国的网球市场还不够发达,也没有代表人物在世界网坛上崭露头角,还略显羞涩的李娜用她稚嫩的声音勇敢的说出了当时没有任何人会相信的梦想,当十一年以后李娜进入世界前十甚至拿下大满贯创造中国以及亚洲历史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段视频才知道也许这真的是从小的一个梦想给她的力量。

如果说梦想是一个方向,是一个目标,那么成长是李娜不断实现梦想的动力。在李娜的运动生涯中,有几次比较重要的转折点,这些磨练让李娜变得更加的成熟。第一次发生在20岁的时候,由于身体不适却被教练逼迫使用药物继续比赛,李娜选择了退役,但在2年以后,在大学中的积淀以及对网球和生活的深入思考,李娜选择了回到网球场上。在过程中李娜也显得非常的纠结,回到赛场意味着你还会经历以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关于这一段故事,李娜在自传《独自上场》中是这样描写的“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告别网球之后还能回来。就像现在我也不能判断,两年退役生活对自己到底是好是坏。我在《史蒂夫·乔布斯传》里看到一句话:“你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复出后的第一年,李娜获得了首届WTA广州网球公开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人获得的首个WTA冠军。

但随着打的比赛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由于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运动,国家队可以更好的给新人锻炼的机会,却无法给高水平的运动员提供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进入职业网坛对运动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运动员在享受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的充分自由,但同时也要承担所有结果自负的压力。在自传中谈到单飞的时候,李娜说“那时候的我远没有想过自己能拿大满贯,打了十几年的网球,我只想去体会真正的职业网球,就像就像隔着窗户纸往外看,只知道外面有星星、月亮,具体的样子却是雾里看花,无从捉摸。”

带着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单飞以后,李娜在职业赛场上取得了大跨步式的发展,2009年进入法网16强,美网8强,10年更是历史性的突破进入澳网的4强,创造中国球员在大满贯赛场上的最好成绩,耐克中国也在赛后退出宣传海报“野心是看不见排名的”,当时的李娜以16的排名战胜美国的名将大威廉姆斯,尽管排名落后,但李娜的决心和斗志却在比赛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并最终取得胜利。

2011的李娜迎来了职业上的巅峰,在29岁的年纪,她获得了澳网的亚军以及法网冠军,回到十几年前,当时小小的李娜也不会想到自己真的能够进入世界前十,甚至拿下了一座大满贯奖杯。从此在网球这项欧美占据主流的运动上面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经过12年的低谷,13年年初,李娜就给自己提出了再拿大满贯、进入世界前三的更高的目标,敢于将目标说出来,这是新教练罗德里格斯带给她的改变,但很多人对李娜的野心表示怀疑,在31岁的年纪上,李娜是否还能保证足够的竞争力?澳网赛场上两度摔倒又两次站起来,娜姐虽然输掉了决赛,却没有输掉掌声和信心。娜姐自传里有句话:“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不管遇到生涯低谷还是比赛中意外受伤,没什么能让她放弃。前所未有的镇静表现下,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内心不会熄灭的斗志。后来也证明了,2013赛季的娜姐表现的相当稳定,虽然中间经历过退役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但在年底的最后的年终总决赛中娜姐实现了年初的目标,来到了世界前三。2014年对32岁的李娜来说是一个高开低走的年份,第三次进入澳网决赛以后终于拿下了澳网的冠军,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由于心态、伤病、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错失了追赶世界第一的最好时机,由于伤病的困扰,她退出了北美赛季的三项大赛,选择在9月份的武汉网球公开赛复出。

中间穿插一下耐克的营销方案,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李娜取得突破或者是遭遇挫折,我们总能看到耐克及时的敏捷营销和事件营销,对李娜表示鼓励或者是祝贺,树立李娜和耐克自身正面的形象以及影响力,达到运动员和耐克的运动精神相契合的目的。这应该算得上是非常高明的营销。十几年来保持的良好合作关系让人们看到李娜的时候也总能够想到耐克,这就是一个品牌的力量。

第三篇:评论:高考作文感知自然,无关远近

评论:2015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知自然,无关远近

湖南省地质中学

刘超衡

天光云影,草长莺飞,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纲目属种,迁徙演化,是人类对自然的赋予。人类是自然之子,依附自然,必以感知自然为先,顾城的诗句“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人对自然天然的亲近。然而无论以什么途径去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关键取决于你的心。

(评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赋予了人类而不是人类赋予了自然。自然赋予了人类,也赋予了人类感知自然,认识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本领并且通过自然得以发展和提高。人类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但可以感知自然,这是坚持了可知论的观点,但是人类要真的感知自然和认识自然还要不断地努力,从现象到本质,以及自然规律的把握。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感知自然的阶段就能解决的问题。从空间关系上和时间顺序上来说,对自然的感知和把握都具有无限的意义。归根结底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感知自然与远近有关系,与主客观条件都有关系。不能说“取决你的心”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接受唯心主义的观点了,主要是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和教师。)

大自然光怪陆离具体可感,感知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近自然,自然之近,近在目之能及,指之能触,鼻之能嗅。中国农历月份的诗意别称,都是以花之名,感知自然之景,察岁月之变迁。自古以来,描写自然之景的诗句也不胜枚举: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精微;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恬淡;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绚丽;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清冷,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惊喜;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无不给我们带来自然之美的享受。新时代的人们,也不乏亲近自然。朝发夕至,快速便利,世界各地都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旅行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投入到自然的怀抱,洗去压力与烦扰。(评论:通过例句古人感知自然的诗句来说明亲近自然是感知自然的最佳途径,很有说服力,古人通过眼耳鼻舌身五官直接感知自然认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感知的,而且是情景交融的,藏情于景,借景生情的,不单纯是对自然景物的片面感知,还有人生的感悟在其中,联想到现代人感知自然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要直接亲身去感知自然,而且可以走的更远更快更省时。给人以一种古今的强烈对比的感觉,即给人以时空在收缩变短的感觉。但是对于感知的未知领域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具有无限的。末尾一句,写到了旅行,也是一种投入自然怀抱的方式,原来是为了洗去生活的压力与烦恼,就显得格调不高雅,境界就明显低于前面例举的几位古人。)

然而自然不只是光影之于人眼的存在,自然也有神秘莫测的一面,深奥无比,显得又似近又远,远得有无穷的未知。徐霞客闻奇必探,见险必截,必穷其奥而后止,穷其半生,著《徐霞客游记》,对地貌地质水文植被都做了系统的考察,既是一部山水游记,更是一部极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理巨著;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探寻自然百草之药理;达尔文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评论:感知自然不能只浮在表面上,还要深入下去,感知要深化,徐霞客认识了中国地理的规律,达尔文认识了物种起源的规律,创立了新的学说,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此外,身临其境也未必能感知自然,到过清华园的人也许无法体会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去凤凰古城的游客未必能感受到沈从文笔下的凤凰那样的静美,去剑桥康桥的人未必能找到《再别康桥》的自然图景,沿着史铁生的足迹去地坛找寻也许会让你遗憾。但一个从未到过三峡的郦道元居然写出表现三峡的绝世名文,一个从未到过岳阳的范仲淹能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感观自然,止于视觉享受,心没有到达,身虽至之,亦不能知。若能存乎一心,就能无关远近,才能更窥探自然之全貌。

(评论:从文创作的角度谈间接亲近自然的意义和作用,没有直接亲近自然也有好的文学作品,其实举得例证有些传说没有充足的历史根据是不可信的。没有亲自到过岳阳范仲淹焉知“襟三江而带五湖”没有对自然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是写不出来这样的句子的。其实古代名篇佳作都是来自一手资料的。《荷塘月色》自不必说,三峡也不例外,至少少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几代几十代人的观察与修改最终定稿的。)

感知自然并不只是对风花雪月,虫鱼鸟兽的感性认识,对名胜景点走马观花般的浮浅体验,也应有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探寻,对自然密码的解锁。不遵循自然的规律,不了解自然的运行奥秘,眼前可感的自然之物迟早会因为人的无知而消耗殆尽,烟消云散。对事物的感知不要陷入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怪圈,感性与理性应该二元统一,和谐共生。我想没有人真的会穷尽一生泡在资料纸堆里去感知自然,也没有人相信那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就是自然。(评论:感知自然不能停留在表面还要深入感知,就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规律都是感知的根本的目的之一,然而感知认识把握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核心是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生害。此段论述与第一段观点是相互矛盾的。第一段提出了取决于心的观点,此一段有时在否定这个观点的。又说要探寻规律深入到本质。还不是靠实践吗?只靠心能行吗?)

无尽的自然,无关远与近,都与我有关。

(评论:此结是辩证的,人与自然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的,人不能脱离自然,但是人要做自然界的主人而不是要做自然界的努力,人感知自然,认识自然就是要不断地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好的生活。但是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简评】湖南的青年教师刘超衡老师也为广东高考作文写了下水作文、精神可嘉。从题目“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可知,刘老师的文章可谓是高出着眼,低处落笔。其观点很有些新颖别致:无论以什么途径去感知自然,无关远近,关键取决于你的心。接着,文章从谢灵运、陶渊明、杜甫、张继等亲近自然,到徐霞客、李时珍、达尔文等人探索自然,再到朱自清、沈从文、徐志摩、史铁生、郦道元、范仲淹等用心去感知自然,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分析的很有深度。文章最好以“感知自然并不只是对风花雪月,虫鱼鸟兽的感性认识,对名胜景点走马观花般的浮浅体验,也应有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探寻,对自然密码的解锁”“ 无尽的自然,无关远与近,都与我有关”作结,进一步提升了主题。

文章不仅有文采而且语言很有灵气,颇有小品文自然之风!(邹天顺)

(评论:作者的语言词汇思路方法构思结构都是没有问题的,文采也不错,应该肯定。但是通过一篇下水文可知当代青年教师的哲学思想方法是杂芜的,又是还有点辩证法的观点,有时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哲学观点显得混乱。但是知识面是有的,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第四篇:独家评论:杂说“阿里”与“腾讯”间的那些事

独家评论:杂说“阿里”与“腾讯”间的那些事

来源:MBA中国网

双马之战再升级 腾讯阿里论战移动互联

独家评论员:夏春旻

回顾2013年,当微信突然实施封杀微信营销账号策略,特别是针对淘宝广告,并且在其5.0版中引入了微信支付功能,“双马之战”便正式拉开帷幕。在2014年年初,“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款“打车神器”之战,可以说是将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火拼”推向了高潮。由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资本的注入,打车软件在行业洗牌后基本形成了双强争霸的格局,并且愈演愈烈。

“打车软件之战”中阿里巴巴以及腾讯两公司“烧钱”式的补贴,着实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从中获益不少。司机乐着数钱,乘客乐着省钱,大家也都明白这高额补贴的目的是两家公司推广自家软件,除此之外,大家似乎也就无暇顾及这般“烧钱”式的推广究竟为何。

那么打车软件究竟有何“魔利”?

实际上,两款打车软件的自身赢利点目前仍在摸索之中,内置广告和增值服务或许是可行的的盈利模式,但目前双方正处于占领市场阶段,正如快的打车COO赵冬所言,对于快的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继续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扩大市场规模。虽然目前表面上看来,在这“烧钱式”推广的背后,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尚无盈利,但对于阿里和腾讯而言,打车软件背后基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多种可能性或许才是双方注资的关键因素。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其中有2.7727亿是3G用户,占全部用户的24.20%,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腾讯的“微信”可以说是助其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一股猛力。至2014年,微信用户数量已突破5亿,并以每日160万的数量增长。阿里巴巴自然也不甘示弱,重推自家“来往”与之抗衡。只是由于双方战略趋同,在“微信”已坐拥海量用户的情况下,“来往”想要后来居上着实难度较大。眼看“网购时代”腾讯难以分得一杯羹的局面就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逆转,阿里巴巴自然也同样盯紧了移动业务这块“肥肉”。

而此时,打车软件应运而生。阿里和腾讯都看到了打车软件背后的O2O(Online to Offline)入口以及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这也是二者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生活服务领域必争之地。而双方也都意识到先行占领市场的重要性,于是一场“烧钱大战”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目前“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已分别与“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形成对接,随着高补贴下打车软件的使用热潮,打车软件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粘度大幅提升,这就为发现用户潜在消费需求以及寻求更多盈利模式创造了可能。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在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状况下,阿里和腾讯如此大手笔的注资行为——两位大佬投资的不仅仅是打车软件本身,而是打车软件背后所形成的自家产品的闭环,更是基于O2O以及LBS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无限可能性。

微信VS来往——新互联网时代企业全能转型期的大佬之争

独家评论员:程亮

近些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众多互联网巨头都瞄上了这块潜力无限的“新大陆”,2011年1月21日微信诞生以来,易信、来往以及各种企业APP相继催生。也因此出现了之前沸沸扬扬的微信VS来往,马化腾与马云的口水之战。

导火索

这场大战起源于2014年11月1日上午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来往”6000万红包大派送活动,活动开始不久红包分享的链接便在微信朋友圈产生了刷屏的现象,4个小时后在朋友圈中关于来往的分享链接就被屏蔽。起初只是安装了腾讯手机管家的用户被提示风险,随后所有用户访问都被屏蔽。而没有安装腾讯手机管家的用户也收到了来自腾讯手机管家的屏蔽,提示“经腾讯手机管家检测,该网页可能包含恶意欺诈内容,已终止访问。”原因是否因为手机管家检测的机械行为,还是敏感的腾讯有意而为,微信、来往各执一词,在之后的微博骂战中双方似乎也都说的有板有眼,致使这一事件最终成为一场“罗生门”。透过这一事件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一条导火索,是一场即将爆发的即时通讯大战的开始,阿里早就扬言要分腾讯即时通讯业务的一杯羹,无论是阿里精神领袖马云还是CEO陆兆禧,都不止一次地表现出了对“来往”的期待。虽然就目前看“来往”难以撼动微信的地位,但阿里根基深厚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专业的研发团队,这场即时通讯领域的巅峰之战,交战双方还算得上是势均力敌的。

退休马云杀气腾腾

“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以上是马云在阿里内部论坛做出的一份杀气腾腾的动员,阿里巴巴CEO陆兆禧也表态,指阿里愿意为“来往”付出任何代价。马云对公司员工内部发话:阿里内部员工必须使用来往,且外部(非阿里员工)好友数量必须大于100人,否则没有红包(年终奖)。想必明眼人已经能看出来这是阿里准备火拼的前奏。

全能转型之战在所难免

企业做大做强业务拓展全面开花,原本看似泾渭分明的潜在竞争对手已经不得不走到狭路相逢相互竞争的田地。这是竞争力强劲的企业进化拓展的一条铁律,自古是精明商人哪里有利可图就去哪里,腾讯是业界出了名的胃口大又爱“抄袭”,阿里巴巴家底殷实野心勃勃,如此看来全能转型之战在所难免,今天是微信VS来往和易信,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周鸿祎、刘强东和李彦宏等人不会带着奇虎360或者百度等一票互联网大佬杀到腾讯微信家门口分一杯羹。这是互联网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大势所趋,业务趋近,互相竞争,兼并或者合作兼并其他企业就像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2013年的电商混战就是最好的佐证。

“微信”与“来往”之争:消费者成最终获益人

独家评论员:侯娟

2014年互联网圈最有看头的事情,必须算上两大巨头——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相互掐架、争夺霸主地位的戏码。腾讯与阿里巴巴7次掐架:微信打响战争第一枪,偷袭阿里“珍珠港”(微信实施封杀微信营销账号策略);阿里巴巴不甘示弱,拉拢小弟(如新浪微博、虾米封杀微信);马云补刀,戏说“你来我往”;微信针锋相对,红包“教训”阿里;“你争我夺”互联网金融这块肥肉;战事蔓延,打车软件“造福”百姓;“莫须有”的张小龙离职之争,杀机四伏。

到底将来谁能获得这场没有硝烟的争斗的胜利呢?

网络时代,头脑比拼时代,商界的大佬们不断寻找商机,制造商机。寻找用户的需求,带给用户最大的利益,才能抢占商机。腾讯的优势在于来自自身的积淀——人脉资源。在人与人的最基本联系方式中,腾讯QQ早已占据这片市场,而微信的优势在于绑定QQ的同时也绑定了手机通讯录。而阿里巴巴首个网上贸易市场最早的人脉仅仅是对物品需求的人脉。随着电商的一步步发展,用户需求和用户量成为了是否能够决定企业稳定盈利的关键因素。

不断推广自己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到自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往的出现,让移动IM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虽然目前在规模上来往比不上微信,但来往背后有巨头做支撑,有着的资源优势,很有可能趁微信一不注意迎头赶上。目前对于微信来讲,群人数上限成为了一大难题,虽然目前仍不至于因此落败,但在用户对提高群人数上限的呼声越来越高,来往又拿大群做宣传的环境下,这一问题始终是微信需要解决的潜在隐患。在来往的步步紧逼和用户需求爆发的环境下,微信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群计划,提高群上限早已成为必要之路,而这次它的5.1版本就将群上限提高到了100人。这可以看成是微信的一种妥协。

在接下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微信或许还会为了守住自己的用户群体而做出更多的改变,比如免费表情、提高音质,以及其他服务扩展等。而无论两大巨头做出哪些调整或改变,最终获利的一定是消费者。

“来往”软着陆背后的真相——竞争要立足自身

独家评论员 刘绪尧

经过半年鏖战,阿里和腾讯均更加清楚地认证到了自己的在移动世界的位置,自己擅长的地方。两家各有斩获,也都付出巨大,现在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了,两家正在调配资源,调整打法,图谋良策,准备进入下一战。

两马战即将告一段落,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补贴战终于握手言和了,连马云一度十分重视亲自披甲上阵推广的来往,也将迎来新的征程。除了换掉来往负责人之外,其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也将迎来剧变,随之而来将是产品的调整和团队的重组,来往不再担当在移动端复制下一个微信的任务,而是做好支付宝无线和手机淘宝的补充,实现软着陆。

从马云提出“火烧南极”开始,就是要将腾讯企鹅打回南极老家去,去防御在移动端日益势大的微信,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复制微信做来往,带着愚公移山的气魄走上中国移动、小米、盛大等公司业已被证明的失败道路,现在同样被证明已经失败;第二个是冒着食言的代价力推游戏,目前前景仍不明朗。(马云曾在《赢在中国》中明确表示阿里巴巴永远不会投资网络游戏,而阿里巴巴新一轮的盛大游戏投资已经开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马云的一贯作风,在来往与微信、QQ的通讯市场开战之时,这一点再次被充分的体现出来。就像马云决定进军搜索引擎时大手笔收购雅虎一样,来往和微信的对垒毫无前兆的迅速扑面而来。来往的架构几乎与微信一模一样,从基础通信到群聊到公众平台再到朋友圈。扎堆这一兴趣社交功能是来往独有,另外来往还有一些微创新,例如将二维码扫描按钮换了一个位置,例如与微信迥异的UI设计,图片来往阅后即焚。两者之间更大的不同在于推广策略。阿里是高举高打的强推,免流量、送现金以及与年终奖直接挂钩的全员营销。微信则是借力打力的导入,QQ通讯录、手机通讯录、摇一摇等话题功能。

阿里巴巴自信满满的提出火烧南极,但是这是一场刚刚开始结果便已注定的比赛。米聊是,飞聊是,来往也是。日后哪怕任何一个通信客户端进入,同样面临啃不动微信的尴尬。微信关系链和品牌形象已牢不可破。来往目前用户数量为100万规模,在微信的6亿用户面前均不值一提。微信依托于强大的QQ群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市场不可撼动的大佬。

时至今日,马云正式将“来往”软着路,阿里巴巴和腾讯两者都更加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马云的阿里和马化腾的腾讯都将立足自己的已有区域,规划更大的计划。是立足自身,步步为营?还是厚积薄发,鲸吞对手?这一切都是未来互联网商务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

阿里将“来往”软着路后,制定了三条发展战略。

1、通信,阿里系的基础设施不可能扔掉。尽管无法狙击微信,但在自有生态里面作为基础支持工具,对阿里来说是可控的,也是必须的。

2、社交,阿里系导流和黏性培养工具。阿里很可能将来往扎堆等功能与微淘、淘宝和天猫客户端结合起来,做自己的导购社区。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还拥有占股30%的新浪微博,它具备一些社交属性,已经成为阿里的导流平台。

3、媒体+CRM,消息平台转移到支付宝以及淘宝。阿里接下来会重点推广支付宝和淘宝客户端的公众平台,并且很可能会将其打通。支付宝钱包目前拥有超过1亿用户,手机淘宝超过4亿,除了使用频度没有微信高之外,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也可以增加使用频度。

阿里接下来会重点推广支付宝和淘宝客户端的公众平台,并且很可能会将其打通。支付宝钱包目前拥有超过1亿用户,手机淘宝超过4亿,除了使用频度没有微信高之外,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也可以增加使用频度。

立足自身特点,打有准备之仗是二马半年鏖战得出的最后的结论,如今的互联网商务,不会出现一家独霸的局面。新一轮互联网火拼即将开始,而作为用户的我们,才是这场没有硝烟、没有终止的战场的决胜人。

微信与来往马年大战 竞争互掐还是恶性循环

独家评论员 张雪纯

自腾讯的微信在2011年推出之后,阿里也在2013年推出来往,马年大战必不可少,马化腾和马云的二马之争也愈演愈烈。

微信和来往虽然同为用户沟通、聊天的工具,但其垄断的领域、合作的项目、内在的功能各有千秋。微信和来往的受众群体都很广泛,但双方都想要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和控制独立的用户信息收集渠道,其霸权之势和争夺市场份额之野心都不容小觑。

微信和来往都主张以语音通话为主,而发送视频图片、添加好友、搜索附近好友、朋友圈等功能也不过是仿用腾讯QQ的功能。若说谁是最大赢家还未可知,事物总有两面性,微信的用户信息安全受质疑,而来往则针对这一弱势推出“阅后即焚”功能,专门防止用户隐私泄漏,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阿里推出的这项功能做得很有针对性。

阿里之所以畏惧微信,那是因为电商资源和支付一直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优势,微信5.0推出支付功能对阿里巴巴而言绝对是对其底线的挑战。

马化腾和马云就像是商界的两匹马,驰骋在市场这片天地下。双方都马不停蹄,在打车和春节红包中都打起了价格战,微信的嘀嘀打车和阿里的快的打车都用“烧钱”的方式来留住更多的司机和乘车的乘客,双方你争我抢,你进我退,都打起心理战术。春节送红包更是如此,高额的中奖率和中奖金额无不明显指向双方的“攀比”心理,当然,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用户。

有人说这样的竞争是浪费资源,也有人说这是在制造市场垄断,其结果都认为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也有人问为何不“强强联合”,共同获得更大利益?为何不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市场、企业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双方的竞争只是实力的较量,双方的竞争只是因为所在立场的不同。他们推出的产品其实都是在推陈出新,只有创意才能受顾客青睐,也才能让利益最大化;他们都在用屏蔽的方式垄断市场,以此来维护、来捍卫自己的地位,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不断在催促我们的商界精英们用他们的创意、用他们的成果去推动社会进步,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阿里”与“腾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独家评论员 李欢欢

“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体验和产品„„确实厉害!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2014年1月29日 马云在其“来往”上留言。

年前,微信红包与支付宝的对决只是“二马”战争开始,而当马化腾携6亿用户,推出微信+财付通移动支付时,这时马云才意识到已经严重威胁到他引以为傲的全球最大网络支付工具--支付宝,这也是导致“二马”战争升级的导火索。

其实自“来往”面世以来,阿里巴巴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不仅仅是利用自身淘宝平台,更是打着下载“来往”就送红包的口号来吸引更多年轻的群体,并且主打私密安全牌。而微信自面世以来一直倍受年轻群体的亲睐,截止去年十月底微信用户量达6亿人次,每日活跃用户就达1亿人次。对于同样是即时通讯软件来说“来往”的用户量可能不及微信,本质上来说“来往”与微信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导致他们两者用户量存在如此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来往”的主要功能包括与人聊天、好友分享、主题扎堆、流量免费、打车软件及敲门功能;而微信则包括了聊天、朋友圈分享、查找附近的人、微信支付、打车及游戏功能,在主要功能方面“来往”的流量免费功能更受很多网友的亲睐,不过微信的支付功能和打车功能也受很多的追捧。对于“来往”的流量免费计划,阿里巴巴向用户赠送流量,用户使用淘宝客户端购物和使用“来往”聊天将不再产生任何流量费用。这使得不少爱淘宝的网友大呼很赞;不过微信的支付和打车功能也是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因为现在很多网友表示手机购物使用网银支付会比较麻烦,用微信支付则是便捷了不少。

毋庸置疑,微信在移动端的发展对阿里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马云在淘宝客户端封杀微信,而“二马之战”的高潮便是“打车软件之战”:一边是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一边阿里投资的快的打车,两者都存在很大的相似点,所以为了拉拢更多的用户量,双方都推出了不同的打车优惠活动,花掉大把的银子只为吸引用户人群。

而在这场战斗中,有几点是必须指出,也是大家值得深思的。

第一,从第三方支付软件上来说,多年来支付宝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用户群体,微信支付是否能够对其根基触动尚待观察。

其次,无论是哪种打车软件,目前尚没有一个稳定的盈利策略,而两大巨头在“消费”之后,如何能盈利,变成了尚未明确的问题

最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之中,无论阿里腾讯哪一方面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都不会感觉到奇怪。但是一方胜利后对另外一方会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影响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来往”与“微信”的对战也好,还是“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互掐也罢,其实都体现出了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巨头一决高下的决心。究竟谁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篇:青春与年龄无关

青春,与年龄无关

王文婷

电影的魅力就是能将生命的长度和生活的深度融入到几十分钟的光与影中,然后用无限留白的方式使你陷入无限的感叹和思考中。《十一度青春》用了10个美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抽象到类似于精神乌托邦的东西——青春。除了《老男孩》外,其余9个无一例外都是只有十几分钟的短片,短短的十几分钟,一杯咖啡的功夫还不到,来不及任何的繁荣拖沓,却容纳了一段岁月,当你还沉浸在对开头的思考时,结尾就已经戛然而止了,让人着实体会到了“青春”的速度。在《十一度青春》面前,难免使人有“下里巴人”的自我感觉,非常的情节,非常的构思,用文艺的话说,就是很意识流,也许,这就是“新锐导演”和“新媒体”的独特之处,也许,这也是“青春”的独特之处,匆匆忙忙,痛痛伤伤。

10个不同的故事,包含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市白领,“北漂”一族,有小资,也有小人物,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走在或走过青春的路。看了《李雷和韩梅梅》,你会看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鲜活的人,其实都是生活的主角。“请相信在这个城市,平凡的你总能主演出一部热气腾腾的温情戏”,哪怕这关怀只是像最后飘在李雷脖子上的丝巾一样,虽然卑微,却也是一丝温暖。这是一个关乎底层人的尊严、真爱和理想的故事,两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相互扶持,在这样一个忙碌而物质的社会,没有人会关注到那些打工者的艰辛,没有人关注到卑微的他们其实也有爱情,也有理想。李雷和韩梅梅,不仅仅是两个名字,更是象征了一个纯真的年代。而现在,它渐行渐远,在生存的打击下变得支离破碎,一文不值。谁还会想到当年的少年李雷和少女韩梅梅,有过怎样一段青涩的青春岁月,如今的他们,也许只是和千千万万个年轻人一样,安安分分地做一个白领,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和人际间游走,为生存和房子奋斗。片中,李雷等到最后,而韩梅梅却一直没有出现,这让人想起了《等待戈多》,你知道你在等待什么吗?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直等下去,不问为什么,有些坚持,不需要理由。没有出现的韩梅梅,也许就是象征着爱情、理想和希望,你不知道你需要等多久,你也不知道,它们能不能到来,但是你得要等下去,因为美好的事物都是值得期待和等待的。

同样,《阿泽的夏天》也是一个带有浓重的理想意味的故事。尽管“生命没

有投机,平凡也能创造奇迹”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教式的道德感化的意味,5万块钱买一百亩地这样的事情也让人感觉不切实际,抛却所有的不合理,这部影片只是想告诉我们一样道理,那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做下去,远远比硬要融入不属于自己的世界要轻松的多,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选择北京上海这样一个有着无限机遇同时也可能使自己不名一文的城市。而阿泽,毅然决然地回归土地,并且获得了价值的实现,充满浪漫的气息,当然也有妄想的成分,但是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理想也是人生的筹码。另一角度来讲,这故事也在告诉我们,高耸的钢筋混凝土很可能远没有土地来的踏实可靠,年轻的我们,总想要追逐遥远的美丽的事物却放弃了最根基的东西,比如说为了物质和利益放弃理想和道德。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成长的,有人说“生活就是把一个人用坏,然后扔到一边不管了,剩下的都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如果你的爸爸不叫李刚,那么,请挺起胸膛,青春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只有奋斗为它做奠基时,这个词才会发光。

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切的感叹怅惘也许只能融汇成一声叹息“哎”,很多事情,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比如关乎爱情的遗憾。《哎》讲的是两个“北漂”的年轻人,他们一无所有,因为单纯的梦想在路口相遇。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现实让他们一再错过,遇见了唯有一声“哎”,这“哎”是称呼也是无奈和感叹。从理想到成功的路有多长?一句“我慢,我要五年”,支撑男孩成功路上的所有信念,他无法做到女孩的投机取巧,事实也证明了,成功也没有投机取巧,梦想是没有捷径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女孩用青春来交换成功,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样“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为心中燃烧的梦想。”站在青春的潮流中,我们会发现自己追求上迷失自己,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放弃,后来我们也许大多都会选择放弃最廉价的感情,以为只要有了权力和地位,爱情就会自然而然的来了,于是就有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面哭,也不远坐在自行车上笑”的选择。《江湖再见》便是关乎爱情与面包的故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越来越多的被当做放弃爱情而追求面包的借口,其实是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了,“水竭则相濡以沫,水满则相忘于江湖”,老子的真正含义是同甘苦,共患难,爱过方知情淡。我们没有必要借用圣贤之言为自己的不坚定找一个借口。理想敌不过现实,就是如此。我们看不到未来,但可以把握现在。如果爱情真的足够坚

定的话,女孩应该勇敢地和男孩一起奋斗,而不是诘问“你能给我什么?将来我们要怎么办?”坍塌的房屋可以重来,坍塌的心灵却难以用物质去弥补。也许一天,我们会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我们会面对空空的房子和厚厚的存款叹息,然后觉悟过来,我们当初以为的最廉价的感情其实最珍贵,它看起来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它无所衡量。《L.I》和《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更是对爱情之间信任的一种挑战,心灵上的坚守和现实生活中的不离不弃,哪一个更接近于爱情。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也许最需要的,是一份没有保质期的爱情。在钢筋水泥中踽踽独行,没有信任的感情甚至不如一条金鱼来的真实可靠。人,无法忍受人的荒凉。爱情和理想一样,都无法用福尔马林来储藏。

《十一度青春》里面,最令人泪流满面的是也是对现实讽刺地最多的一部电影是《老男孩》。它关乎到了所有对于青春最现实的思考。它是对当下选秀节目只重市场包装的讽刺,向人们发出了类似于“音乐不是用来选秀的,而是用来表达对生活的呐喊”的呼吁;它也是对社会不公平的一种控诉,包小白混的如鱼得水,一句话就能操控他人的命运,为了个人利益妥协了自己的抱负和人格,就像张恨水在《人马走》所说的一样,“当今世界是四才子的天下,第一等是狗才,第二等是奴才,第三等是蠢材,第四等是人才。”更有人喊出了“人渣在流行,人才在流浪”的愤恨。不公平已经蔓延到了每个角落,实现社会平等只是一个遥远的美好的愿望。书架上林立的快速成功法明晃晃地炫耀着,这是一个速度的没有主语的时代,掌握规则才能生存,累了,倦了,能滋补你的也只是“心灵鸡汤”,快而便捷。都说“适者生存”这句话用来比喻人在社会上的状态时不恰当的,但是当我们年轻时,除了理想和激情,一无所有时,在现实面前,它们还会不会足够强大到挺起胸膛?最后,老男孩给人们的,是它对青春理想的重温,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被各种无奈所招安,“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这是对最初的理想的叩问和反思,过去了就只随它过去了?除了祭奠,还能再做些什么?很多时候,人的困惑只是因为追求的不明确和追求的太多,这个世界,喧嚣着无数声音,你能从众多噪音中听到理想的呼唤吗?如《拳击手的秘密》中所说,“你并不是失明,你只是看不见。”世间太多纷繁复杂,除了你的理想,其他神马都是浮云。闭上眼睛,选择用心去倾听,心灵才会强大。

《十一度青春》只有十个青春故事,也许,唯一残缺那一个该是我们自己的青春,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青春的理想与激情是每一个人都配拥有也值得拥有的,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的年龄。我们的生活就好像电影中频繁出现的金鱼缸,我们就是那鱼,总以为自己活在真实中,其实与现实总有着一层玻璃的距离,鱼,是无法离开水而活的,而水就是我们的感情、理想和信念,没有它们的保护,生活就只剩残酷的支离破碎了,没有它们,我们就只能直面现实,最后缺氧而死。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年轻的曾经,以为只要鼓起勇气就可以指点江山,后来发现,岁月会把自己雕刻得锐气全无,也会逐渐被所谓的普世的价值观所招安,对权力和利益俯首称臣。然后在一个或是闲静或是疲惫的晚上,看到了一部叫做《老男孩》的电影,看着两个油腻腻的北京老男人拾起青春的理想,“祭奠青春”几个字就蓦然漫上心头,然后你也许就会想起自己当年也有过一个小芳,也有过年少轻狂,流几滴浊泪,过一个无眠的夜,第二天照样吃饭行走,在世俗的压力下成为奔奔一族,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其实,总觉得高歌理想很多时候就像空山疯语,理想,不是用来呐喊的,而是藏在最心底的寄托,平凡的生活中,它告诉你,你或许卑微,或许碌碌无为,但至少你不麻木。电影的力量永远都不会到达警世救世的高度,它传递的只能是一个理想。《十一度青春》也是如此,它只关于寻找梦想和真实的生活,我们透过它来重温理想,感受青春,在共鸣之余,更有失落,看得见却无法改变。大家都习惯于给相似的一群人加上标签,都说70后的青春已经不在了,80后的青春正在远去,90后正青春。就像时间不能成为阻断梦想的理由一样,青春,和年龄无关。青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奋斗,如果我们只是在每一个会变成昨天的今天哀叹流逝,那我们就永远生活在紧张和失望中,那么到头来剩下的只能是空悲切了。理想的力量和青春的激动,不应该因70、80、90的称号而异,因为,青春真的和年龄无关。

下载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家评论:“李娜过热”与爱国主义无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告学与美术无关

    广告学和美术没有关系。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 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专业。很多公司都缺乏很专业的广告战略顾问。 你......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先从端午这个名称来说起,古人对太阳每天行度过程观察认为:当太阳在天空中行度,阳光照树影回到正树根的时候,太阳行度到这个点是太阳在天空中的界分点。......

    屈原与爱国无关

    屈原与爱国无关 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中国人......

    爱情与幸福无关

    爱情与幸福无关 男女有两种感情,一种叫相濡以沫,一种叫相忘于江湖!和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很不爱的人相忘于江湖!!! 不是世间所有美满爱情,最后都要步入婚姻才是完美结局。也不是世间所......

    2014年澳网关于李娜的精彩评论之一

    独家评论:如果李娜澳网夺冠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 葛晓倩 2014年01月24日新闻背景:北京时间1月23日,在女单半决赛中,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直落两盘击败A-拉德万斯卡,职业生涯首次......

    幸福人生与成功无关

    作为全世界最会主持的“同志”,蔡康永是一个特别的主持人,因为他有资格作为被采访的明星上任何一个自己主持的节目。作为主持人明星,他可以上在内地人气最旺的《康熙来了》 ;作......

    《辞退,与能力无关》读后感

    今天读了《辞退,与能力无关》感触颇深。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只有了解并且服从再能妥善生存。 职场上,许多员工被辞退的理由里面,由于能力不济被辞退的自然是一种很......

    《世界与你无关》读后感

    《世界与你无关》读后感 作者:【中】丁丁张 出版年份:2014年 字数:100000字 一句话感想:照顾好自己,你只对于自己来说很重要。 / /这是一本小故事合集,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及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