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8: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6日)

刚才,传达学习了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姜异康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对全省文化领域改革发展作了全面动员部署,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就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的考虑和会议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 去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规划》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我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及《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打造山东文化产业品牌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等4个配套文件。这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增强山东文化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制定《意见》及配套文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山东具有振兴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坚实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40亿元,增长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8%,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等问题。这是制定《意见》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二是实现文化由大到强的新跨越。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面对全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十分紧迫。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这些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我省完全可能在文化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意见》从新的形势和要求出发,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特别是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按这个目标测算,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力争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幅要力争超过30%。这个目标富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制定《意见》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条件,考虑了一些先进省份的发展情况,符合我省省情,也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坚定决心。

三是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文化产业发展也要转方式、调结构。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趋势十分明显。《意见》注重把握这一趋势,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等十个方面,并把品牌建设、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作为重申之重,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这些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规模效应,更加注重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加注重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水平,抓住了促进我省文化产业振兴的关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四是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促进文化产业振兴需要有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与《意见》相配套,专门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共计34条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融资信贷、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含金量比较高,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比如:在资金扶持方面,省里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去年的5000万增加到今年的7000万,同时要求各级逐步加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在税收方面,对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规定的文化单位,以实际取得的报酬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在土地使用方面,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兴办文化产业的,可暂时不变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在金融支持方面,允许文化企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对符合条件的拟上市文化企业,享受“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实实在在,既与中央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相配套,又与过去省里制定的有关政策相衔接,在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这些政策,切实用足用活用好,真正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二、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发展,改革是动力源泉。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要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集中力量突破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单位的改革,积极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稳步推进一般性文艺院团改革。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单位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市场主体。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提高文化市场执法效率和文化行政管理水平。广电体制改革要尽快到位,加快网络电视(1PTV)中心播控平台和各市分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力争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一张网”,为实现“三网融合”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既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低碳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我多次讲过,“既要正确导向,又要黄金万两”,所以各级要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布局,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培植10家左右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培育100家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尽快上市。要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建设好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要培育齐鲁文化品牌,集中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新兴文化产业品牌,精心筹办第三届山东文博会,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展会品牌。要实施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保障,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服务网络,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筹办好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12年底,全省市级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今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2013年实现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要积极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有条件的美术馆、科技馆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要抓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实施好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加快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中国(曲阜)文化体验基地规划建设。要抓紧抓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办工作,努力建设一流文化场馆,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剧目,全面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五、提高驾驭文化改革发展能力

新的形势对领导于部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八十年代领导干部不懂农业、抓不好农业不称职,九十年代不懂工业、抓不好工业不称职,现在不懂服务业、抓不好服务业也是不称职。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某种程度上讲,领受干部不懂文化产业、抓不好文化产业也是不称职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顺应这一趋势,从经济社会全局来认识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要把驾驭文化改革发展能力作为领导于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研究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把握文化发展政策,积极投身文化发展实践,努力成为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提供有力支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6日)

这次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表彰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地区和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去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问题。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全省各级在重视文化、发展文化方面正在形成共识,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新的历史跨越进程中,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同时形势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文化经济正在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的驱动轮。全国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很重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尽管比较快,但相比来讲规模还不够大,同先进省市还有差距。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如果忽视文化经济发展,必将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文化产业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其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制约和环境压力较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途径、新空间、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增强山东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在新起点上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既要构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也要构筑文化发展的新优势。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文脉兴盛、名家辈出之地,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波澜壮阔,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3万亿元,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化潜力为优势,是当前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在文化改革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四)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条件越充分,文化供给越丰富,越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越来越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我省已超过5000美元,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时期。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使人们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世界强势文化凭借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并把这种输出作为谋取文化霸权乃至世界霸权的重要战略和途径。总体上看,我们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思想文化渗透不可低估,“西强我弱”的文化竞争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积极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用优势文化产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努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位臵、掌握主动,实现更大作为。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方面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突出重点、集中攻坚,著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新优势

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就。当前,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

(一)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要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谋划文化发展,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合格文化市场主体。要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要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创新文化观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除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的过程真正成为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过程、成为保护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

(二)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这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全面丰富繁荣城乡文化舞台。要继续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重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使公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人民群众。文艺精品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宝贵食粮。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热情讴歌时代,努力奉献精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现代审美要求,积极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大力推进内容形式创新,使文化资源焕发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把高新技术作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动漫、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在线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创意园区,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要努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四)彰显文化魁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把品牌建设作为振兴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建立完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强品牌运作和经营,着力打造富有齐鲁特色、体现中国气派的知名文化品牌。要加强品牌企业建设,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品牌,重视开发现代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产品,扩大我省文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进一步提高山东文博会运作水平,将其打造成我国东部文化交流和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要从山东实际出发,充分挖掘齐文化、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泉水文化、滨海文化等资源,深入展开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努力打造富有特色、体现水平、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五)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把文化贸易摆到出口贸易的重要位臵,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重视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引导各类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以合资、合作、购买等多种形式,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或兼并境外文化企业。要积极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地走出去。要把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孔子文化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走出去格局,使齐鲁文化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三、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真正把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努力兴起文化发展新高潮,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前进方向要更加明确。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促进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组织领导要切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注重学习文化知识,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有文化才干的新型领导干部。

三是人才支撑要着力加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要加强人才选拔、引进和培养工作,深入实施“齐鲁文化英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家和领军人才、一批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一批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神圣使命。

四是发展环境要不断优化。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文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文化建设和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对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文化发展政策要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同志们,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关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努力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绩,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26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省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表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又进一步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突出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淄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既需要加强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握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显著提高现有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充实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更大实效。

第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而当超过5000美元,则会出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态势。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全省超过5000美元,我市今年将达到10000美元。无论从全国、全省看,还是从我市看,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统计抽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市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通信等方面的支出,2000年为153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9.43%;2009年为4572元,占总消费支出的36.04%。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文化消费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从淄博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各级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立足我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演艺、文化用品、休闲娱乐、影视剧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两番,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这一目标,要分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和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集中培育现代印刷发行、创意会展、工艺美术文博3个基地,大力培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这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经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基础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多,发展空间大,应当格外重视和支持。要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时期,要首先把我市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工业,逐步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动漫、数字报刊、网络电视、在线娱乐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把齐文化与我市旅游资源融汇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把文化创意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把文化创意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上。要按照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集中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加快推进齐文化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整体策划推介,着力打造齐文化产业聚集区。要加快推进周村古商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涵,使之成为鲁商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展示区。要加快推进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规划建设,加强创意项目策划,把这两个区域建设成为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统筹抓好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中国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产业园、印象齐都创意产业园、鸿杰印务高精品包装印刷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十二五”发展,集中策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全力打造齐文化地域品牌。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我们淄博最闪亮的文化符号,就是齐文化。要围绕打造齐文化品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把聊斋文化、商埠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统一在齐文化的“大旗”下,丰富齐文化内涵。要加强齐文化研究宣传交流,增强齐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助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家,促进齐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着力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就是建设淄博文化中心。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市20万“文化人”的共同愿望。淄博文化中心集图书档案规划展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大剧院于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档次高。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带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这项工程已于前不久奠基,要列入市级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3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切实抓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实现城乡村居普遍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普遍建有图书室、文化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文化服务节点。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文博收藏,建设特色展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精神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淄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要把公共产品供给与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由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重点是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服务,带动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殊性、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效。要认真总结推广我市电影院线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国有影剧院转企改制任务。要稳步推进专业剧团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已完成转企改制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主管理权限,激发发展活力。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适时组建报业传媒集团。要加快广播电视改革步伐,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资源,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组建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立后,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发育良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要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建设文化物流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富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05年,我市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08年,我市再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是争创第3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迎评年。中央文明委将从明年6月份开始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取得文明创建的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

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保证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人才达到3.2万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刻瓷协会会员217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国家一级演员16人;还有一大批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他们是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各类人才,各级要在感情上尊重、在政治上爱护、在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联系合作,探索实行“一对

一、面对面”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

三是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分类制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文化发展潜能。要加大政府投入,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要优化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流动。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的新型领导干部。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召开 姜异康姜大明讲话(范文)

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召开 姜异康姜大明讲话

2010-07-27 09:18: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7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省领导阎启俊、王军民、王敏、高晓兵、才利民、郭兆信、王随莲、乔延春等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传达了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精神,并作总结讲话,副省长黄胜宣读表彰决定。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省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新的历史跨越,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山东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方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姜异康强调,加快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不断取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就。

姜异康要求,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着力打造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一是强化改革动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善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谋划文化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二是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瞄准文化发展前沿,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品牌”新优势。把品牌建设作为振兴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建立完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强品牌运作和经营,着力打造富有齐鲁特色、体现中国气派的知名文化品牌。五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把文化贸易摆到出口贸易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姜异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努力兴起文化发展新高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始终。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树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观念,重视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培养。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姜大明重点就我省《 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作了说明,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求。他指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制定出台《意见》及配套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文化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益。

姜大明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积极开发国内外文化市场,不断壮大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紧抓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办工作,努力建设一流文化场馆,打造一批精品剧目。

姜大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经济社会全局来认识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像重视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像重视工业农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研究国内外文化发展趋势,学习文化发展知识,把握文化发展政策,积极投身文化发展实践,努力成为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提供有力支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李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上来。要全面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着力突破改革重点难点,着力做强文化发展载体,着力繁荣活跃文化市场,着力创新文化服务机制,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形成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会议表彰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及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影视集团等八个单位在会上发言。

各市市委书记或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中央驻鲁有关部门、驻济高等院校、有关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通过山东卫视公共频道收看收听了上午会议实况。

第五篇: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8日)

姜大明

日期:2010-08-18 来源:新华网

http://www.xiexiebang.com/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5&contentID=1281942076345

这次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2年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企业和带头人。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青岛、临沂、诸城、博兴四市县作了典型发言,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自2002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为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合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优化发展环境。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实施扶持计划。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全省列入成长计划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上缴税金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特色产业镇达到251处、特色产业集群近6.5万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2%以上。三是推动集聚发展。省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推进16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省销售收入过1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343家,实现销售收入2.5万多亿元、利税1962亿元,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四是强化金融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银企合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立担保机构505家,累计为13.9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345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达到9077亿元。五是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创业辅导体系、人才培训体系、诚信体系上下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 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创业辅导基地100多家,有2万家企业纳入了省级信用征集库。

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力不断增强。自2002年到2009年,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年均分别递增5.7%、14.2%,总户数分别达到215.7万户、47.1万户。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万户,出资总额达到322.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在市场主体总户数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达到95%。目前,全省注册资本过亿元的私营企业930户,私营企业集团1042户,私营股份公司993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突破万亿元。二是贡献率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51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9.1%上升到42.8%;实交税金466亿元,是2002年的4.7倍。同时,在全省工业、投资、外贸领域的份额迅速增大,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7.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提高到27.5%,占外贸进出口比重提高到23.9%,分别高于2002年28.2、13.6、21.2个百分点。三是有效地拉动了内需。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309.2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4.9%,繁荣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四是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 业人员达到1039.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1.1%,高于2002年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思想不够解放,还存在“恐私怕私”、“轻商抑商”的思想,对发展民营经济观念上存有偏见,固守陈规,还没有完全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二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有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有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某些领域和行业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限制了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甚至民营企业合法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扶持配套措施,存在着“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特别是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利用权力“寻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一定透明 度上挫 创业者的积极性、损害了企业利益。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新起点上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时强调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殷切期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这为今后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真正推动,在工作上真正落实,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民营经济量大、面广,是当前经济发展 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没有民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不可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这就要求我们要一手抓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手抓民营经济素质大提高。要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节能减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才能提高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的保障与改善。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有效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逐步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彻底摒弃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以转方式调结构、壮大规模提升素质为重点,切实在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发展上下大功夫,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争取今后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吸纳就业占整个社会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5%。

(一)扩大民间投资要有新突破。扩大民间投资,是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快对现行法规政策文件的清理,重点清理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同时,要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根据各自实际,抓紧时间制定和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不得针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彻底消除民间投资领域内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凡是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二)调整经济结构要有新突破。优化结构,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是抓大扶小。抓民营经济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民营骨干企业,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促进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帮扶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尽快形成民营企业梯次发展、滚动成长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重要载体。要突出抓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产业链,努力提升各类园区层次,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功能定位明确、专业协作程度高、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聚集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有产业关联的民营工业企业“抱团”发展。从今年开始,要整合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采取集中资金、集约投入的方式,每年有计划地选择部分重点产业集群给予资金支持,力争三年支持一遍。三是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这些行业的比重。要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区建设,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海洋工业。要采用铁的手腕,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民营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三)增强内生动力要有新突破。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是实现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全省工业发展规划、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投资导向计划,都要把民营企业列为支持重点;同时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项目安排等方面,要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后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市级专项扶持资金。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强化民营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培植100家民营企业成为重点名牌产品企业。三要推动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民营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管理创新成果,要纳入“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意识和质量 观念,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

(四)化解发展瓶颈要有新突破。当前,融资难和用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不利条件和规定,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对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项目,要给予贷款贴息、前期费用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二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群从事个体经营者,要减免创业税收费用。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或农业项目,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经营有特殊困难的民营企业,要给予减免税和延期纳税的优惠。对民办学校,要认真落实和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制度,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发展前 景好、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充分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和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能力。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民营企业的担保抵押方式。要不断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及时纳入省重点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上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信托融资、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模式。四要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对参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其项目用地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对民营企业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土地,可以适当缩短有偿使用土地的出让年限,或采取租赁方式供应,降低民营企业的用地成本。

(五)提升从业者素质要有新突破。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培训是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各级要把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加强有关产业升级、现代企业管理、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商务惯例和外语水平等内容的培训。二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有计划地组织好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营管理 者的业务培训和务工农民素质培训等工程。以提升职业技能为重点,积极扶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选派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攻读MBA或出国研修,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民营经济人才。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人员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多渠道、多方式、社会化的培训活动,为创业人员强化科学创业理念,更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增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六)营造发展环境要有新突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各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创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要以高校毕业生等七类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畅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在全省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大力推广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等信息化手段。要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及时发布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涉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民营企业及时了解、真正享受。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制度,针对 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深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帮助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帮扶不索取。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领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和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挽救困难企业。三要努力营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着力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损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民营经济负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军民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抓好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监督考核。当前,要抓紧时间分解细化省里 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意见,尽快把任务、措施、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人头,抓紧抓好落实。各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绩效考核。要把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各市各部门民营经济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尽早下发执行。

三要抓好统计分析监测。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进一步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民营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全省民营经济进展和分布情况。投资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要会同统计部门切实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 展。

四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为抓手,加强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注意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的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和表彰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表达自己及本阶层人士的利益诉求,提高其参政议政水平。

五要发挥各类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产品、产业为纽带,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性协会或商会。充分发挥现有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授予行业协会或商会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参与行业规划、维护行业权益和公平竞争等职能,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同志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下载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大明同志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