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劳动基准法
台湾劳动基准法 【颁布单位】 台湾当局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 2002-06-12 【生效时间】 2002-06-12 【时效性】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保障劳工权益,加强劳雇关系,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它法律之规定。
雇主与劳工所订劳动条件,不得低于本法所定之最低标准。第2条 本法用辞定义如左:
一、劳工:谓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致工资者。
二、雇主:谓雇用劳工之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
三、工资:谓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它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与均属之。
四、平均工资:谓计算事由发生之当日前六个月内所得工资总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作未满六个月者,谓工作期间所得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资按工作日数、时数或论件计算者,其依上述方式计算之平均工资,如少于该期内工资总额除以实际工作日数所得金额百分之六十者,以百分之六十计。
五、事业单位:谓适用本法各业雇用劳工从事工作之机构。
六、劳动契约:谓约定劳雇关系之契约。第3条 本法于左列各业适用之:
一、农、林、渔、牧业。
二、矿业及土石采取业。
三、制造业。
四、营造业。
五、水电、煤气业。
六、运输、仓储及通信业。
七、大众传播业。
八、其它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事业。
依前项第八款指定时,得就事业之部分工作场所或工作者指定适用。
本法适用于一切劳雇关系。但因经营型态、管理制度及工作特性等因素适用本法确有窒碍难行者,并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之行业或工作者,不适用之。
前项因窒碍难行而不适用本法者,不得逾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七款以外劳工总数五分之一。
第4条 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第5条 雇主不得以强暴、胁迫、拘禁或其它非法之方法,强制劳工从事劳动。第6条 任何人不得介入他人之劳动契约,抽取不法利益。
第7条 雇主应置备劳工名卡,登记劳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本籍、教育程度、身分证统一号码、到职年月日、工资、劳工保险投保日期、奖惩、伤病及其它必要事项。
前项劳工名卡,应保管至劳工离职后五年。
第8条 雇主对于雇用之劳工,应预防职业上灾害,建立适当之工作环境及福利设施。其有关安全卫生及福利事项,依有关法律之规定。
第二章 劳动契约 第9条 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及不定期契约。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及特定性工作得为定期契约;有继续性工作应为不定期契约。
定期契约届满后,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视为不定期契约:
一、劳工继续工作而雇主不即表示反对意思者。
二、虽经另订新约,惟其前后劳动契约之工作期间超过九十日,前后契约间断期间未超过三十日者。前项规定于特定性或季节性之定期工作不适用之。
第10条 定期契约届满后或不定期契约因故停止履行后,未满三个月而订定新约或继续履行原约时,劳工前后工作年资,应合并计算。
第11条 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预告劳工终止劳动契约:
一、歇业或转让时。
二、亏损或业务紧缩时。
三、不可抗力暂停工作在一个月以上时。
四、业务性质变更,有减少劳工之必要,又无适当工作可供安置时。
五、劳工对于所担任之工作确不能胜任时。
第12条 劳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一、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意思表示,使雇主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对于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或其它共同工作之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确定,而未谕知缓刑或未准易科罚金者。
四、违反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情节重大者。
五、故意损耗机器、工具、原料、产品,或其它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泄漏雇主技术上、营业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损害者。
六、无正当理由继续旷工三日,或一个月内旷工达六日者。
雇主依前项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内为之。
第13条 劳工在第五十条规定之停止工作期间或第五十九条规定之医疗期间,雇主不得终止契约。但雇主因天灾、事变或其它不可抗力致事业不能继续,经报主管机关核定者,不在此限。
第14条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劳工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一、雇主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之意思表示,使劳工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对于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契约所订之工作,对于劳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经通知雇主改善而无效果者。
四、雇主、雇主代理人或其它劳工患有恶性传染病,有传染之虞者。
五、雇主不依劳动契约给付工作报酬,或对于按件计酬之劳工不供给充分之工作者。
六、雇主违反劳动契约或劳工法令,致有损害劳工权益之虞者。
劳工依前项第一款、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内为之。
有第一项第二款或第四款情形,雇主已将该代理人解雇或已将患有恶性传染病者送医或解雇,劳工不得终止契约。
第十七规定于本条终止契约准用之。
第15条 特定性定期契约期限逾三年者,于届满三年后,劳工得终止契约。但应于三十日前预告雇主。
不定期契约,劳工终止契约时,应准用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雇主。
第16条 雇主依第十一条或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其预告期间依左列各款之规定:
一、继续工作三个月以上一年未满者,于十日前预告之。
二、继续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满者,于二十日前预告之。
三、继续工作三年以上者,于三十日前预告之。劳工于接到前项预告后,为另谋工作得于工作时间请假外出。其请假时数,每星期不得超过二日之工作时间,请假期间之工资照给。
雇主未依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而终止契约者,应给付预告期间之工资。第17条 雇主依前条终止劳动契约者,应依左列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
一、在同一雇主之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平均工资之资遣费。
二、依前款计算之剩余月数,或工作未满一年者,以比例计给之。未满一个月者以一个月计。第18条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劳工不得向雇主请求加发预告期间工资及资遣费:
一、依第十二条或第十五条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
二、定期劳动契约期满离职者。
第19条 劳动契约终止时,劳工如请求发给服务证明书,雇主或其代理人不得拒绝。
第20条 事业单位改组或转让时,除新旧雇主商定留用之劳工外,其余劳工应依第十六条规定期间预告终止契约,并应依第十七条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其留用劳工之工作年资,应由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
第三章 工资
第21条 工资由劳雇双方议定之。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
前项基本工资,由中央主管机关设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拟订后,报请行政院核定之。前项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审议程序等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另以办法定之。
第22条 工资之给付,应以法定通用货币为之。但基于习惯或业务性质,得于劳动契约内订明一部以实物给付之。工资之一部以实物给付时,其实物之作价应公平合理,并适合劳工及其家属之需要。
工资应全额直接给付劳工。但法令另有规定或劳雇双方另有约定者,不在此限。
第23条 工资之给付,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按月预付者外,每月至少定期发给二次;按件计酬者亦同。
雇主应置备劳工工资清册,将发放工资、工资计算项目、工资总额等事项记入。工资清册应保存五年。
第24条 雇主延长劳工工作时间者,其延长工作时间之工资依左列标准加给之:
一、延长工作时间在二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一以上。
二、再延长工作时间在二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二以上。
三、依第三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延长工作时间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倍发给之。
第25条 雇主对劳工不得因性别而有差别之待遇。工作相同、效率相同者,给付同等之工资。第26条 雇主不得预扣劳工工资作为违约金或赔偿费用。第27条 雇主不按期给付工资者,主管机关得限期令其给付。
第28条 雇主因歇业、清算或宣告破产,本于劳动契约所积欠之工资未满六个月部分,有最优先受清偿之权。
雇主应按其当月雇用劳工投保薪资总额及规定之费率,缴纳一定数额之积欠工资垫偿基金,作为垫偿前项积欠工资之用。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累积至规定金额后,应降低费率或暂停收缴。
前项费率,由中央主管机关于万分之十范围内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雇主积欠之工资,经劳工请求未获清偿者,由积欠工资垫偿基金垫偿之;雇主应于规定期限内,将垫款偿还积欠工资垫偿基金。
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设管理委员会管理之。基金之收缴有关业务,得由中央主管机关,委托劳工保险机构办理之。第二项之规定金额、基金垫偿程序、收缴与管理办法及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29条 事业单位于营业年度终了结算,如有盈余,除缴纳税捐、弥补亏损及提列股息、公积金外,对于全年工作并无过失之劳工,应给予奖金或分配红利。
第四章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第30条 劳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二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八十四小时。前项正常工作时间,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半数以上同意,得将其二周内一日之正常工作时数,分配于其它工作日。其分配于其它工作日之时数,每日不得超过二小时。每二周工作总时数仍以八十四小时为度。但每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雇主应置备劳工签到簿或出勤卡,逐日记载劳工出勤情形。此项簿卡应保存一年。本条文第一项、第二项自民国九十年元月一日起实施。
第30-1条 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行业,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半数以上同意后,其工作时间得依下列原则变更: 一、四周内正常工作时数分配于其它工作日之时数,每日不得超过二小时,不受第三十条第二项之限制。
二、当日正常工时达十小时者,其延长之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二小时。三、二周内至少应有二日之休息,作为例假,不受第三十六条之限制。
四、女性劳工,除妊娠或哺乳期间者外,于夜间工作,不受第四十九条之限制。但雇主应提供完善安全卫生设施。
依民国八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修正施行前第三条规定适用本法之行业,除第一项第一款之农、林、渔、牧业外,均不适用前项规定。
第31条 在坑道或隧道内工作之劳工,以入坑口时起至出坑口时止为工作时间。
第32条 因季节关系或因换班、准备或补充性工作,有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同意,并报当地主管机关核备后,得将第三十条所定之工作时间延长之。其延长之工作时间,男工一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一个月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四十六小时;女工一日不得超过二小时,一个月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之特殊行业,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同意,前项工作时间每日得延长至四小时。但其工作总时数男工每月不得超过四十六小时;女工每月不得超过三十二小时。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必须于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者,雇主得将第三十条所定之工作时间延长之。但应于延长开始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工会;无工会组织者,应报当地主管机关核备。延长之工作时间,雇主应于事后补给劳工以适当之休息。
在坑内工作之劳工,其工作时间不得延长。但以监视为主之工作,或有前项所定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33条 第三条所列事业,除制造业及矿业外,因公众之生活便利或其它特殊原因,有调整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所定之正常工作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之必要者,得由当地主管机关会商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及工会,就必要之限度内以命令调整之。
第34条 劳工工作采昼夜轮班制者,其工作班次,每周更换一次。但经劳工同意者不在此限。依前项更换班次时,应给予适当之休息时间。
第35条 劳工继续工作四小时,至少应有三十分钟之休息。但实行轮班制或其工作有连续性或紧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时间内,另行调配其休息时间。
第36条 劳工每七日中至少应有一日之休息,作为例假。
第37条 纪念日、劳动节日及其它由中央主管机关规定应放假之日,均应休假。
第38条 劳工在同一雇主或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每年应依左列规定给予特别休假: 一、一年以上三年未满者七日。二、三年以上五年未满者十日。三、五年以上十年未满者十四日。四、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给一日,加至三十日为止。
第39条 第三十六条所定之例假、第三十七条所定之休假及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工资应由雇主照给。雇主经征得劳工同意于休假日工作者,工资应加倍发给。因季节性关系有赶工必要,经劳工或工会同意照常工作者,亦同。第40条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雇主认有继续工作之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所定劳工之假期。但停止假期之工资,应加倍发给,并应于事后补假休息。
前项停止劳工假期,应于事后二十四小时内,详述理由,报请当地主管机关核备。
第41条 公用事业之劳工,当地主管机关认有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假期内之工资应由雇主加倍发给。
第42条 劳工因健康或其它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强制其工作。第43条 劳工因婚、丧、疾病或其它正当事由得请假;请假应给之假期及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低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五章 童工、女工
第44条 十五岁以上未满十六岁之受雇从事工作者,为童工。童工不得从事繁重及危险性之工作。
第45条 雇主不得雇用未满十五岁之人从事工作。但国民中学毕业或经主管机关认定其工作性质及环境无碍其身心健康者,不在此限。
前项受雇之人,准用童工保护之规定。
第46条 未满十六岁之人受雇从事工作者,雇主应置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书及其年龄证明文件。第47条 童工每日之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例假日不得工作。第48条 童工不得于午后八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
第49条 女工不得于午后十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但经取得工会或劳工同意,并实施昼夜三班制,安全卫生设施完善及备有女工宿舍,或有交通工具接送,且有左列情形之一,经主管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一、因不能控制及预见之非循环性紧急事故,干扰该事业之正常工作时间者。
二、生产原料或材料易于败坏,为免于损失必须于夜间工作者。
三、担任管理技术之主管职务者。
四、遇有国家紧急事故或为国家经济重大利益所需要,征得有关劳雇团体之同意,并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者。
五、运输、仓储及通信业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者。
六、卫生福利及公用事业,不需从事体力劳动者。前项但书于妊娠或哺乳期间之女工不适用之。
第一项第一款情形,如因情势紧急,不及报经主管机关核准者,得径先命于午后十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从事工作,于翌日午前补报。
主管机关对于前项补报,认与规定不合,应责令补给相当之休息,并加倍发给该时间内工作之工资。第50条 女工分娩前后,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八星期;妊娠三个月以上流产者,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四星期。
前项女工受雇工作在六个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间工资照给;未满六个月者减半发给。
第51条 女工在妊娠期间,如有较为轻易之工作,得申请改调,雇主不得拒绝,并不得减少其工资。第52条 子女未满一岁须女工亲自哺乳者,于第三十五条规定之休息时间外,雇主应每日另给哺乳时间二次,每次以三十分钟为度。
前项哺乳时间,视为工作时间。
第六章 退休
第53条 劳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自请退休:
一、工作十五年以上年满五十五岁者。
二、工作二十五年以上者。
第54条 劳工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强制其退休:
一、年满六十岁者。
二、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不堪胜任工作者。
前项第一款所规定之年龄,对于担任具有危险、坚强体力等特殊性质之工作者,得由事业单位报请中央主管机关予以调整。但不得少于五十五岁。
第55条 劳工退休金之给与标准如左:
一、按其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与两个基数。但超过十五年之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与一个基数,最高总数以四十五个基数为限。未满半年者以半年计;满半年者以一年计。
二、依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强制退休之劳工,其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系因执行职务所致者,依前款规定加给百分之二十。
前项第一款退休金基数之标准,系指核准退休时一个月平均工资。
第一项所定退休金,雇主如无法一次发给时,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定后,分期给付。本法施行前,事业单位原定退休标准优于本法者,从其规定。
第56条 雇主应按月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专户存储,并不得作为让与、扣押、抵销或担保之标的;其提拨之比率、程序及管理等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前项雇主按月提拨之劳工退休准备金汇集为劳工退休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设劳工退休基金监理委员会管理之;其组织、会议及其它相关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前项基金之收支、保管及运用,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财政部委托金融机构办理。最低收益不得低于当地银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之收益;如有亏损,由国库补足之。基金之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雇主所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应由劳工与雇主共同组织劳工退休准备金监督委员会监督之。委员会中劳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其组织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57条 劳工工作年资以服务同一事业者为限。但受同一雇主调动之工作年资,及依第二十条规定应由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之年资,应予并计。
第58条 劳工请领退休金之权利,自退休之次月起,因五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第七章 职业灾害补偿
第59条 劳工因遭遇职业灾害而致死亡、残废、伤害或疾病时,雇主应依左列规定予以补偿。但如同一事故,依劳工保险条例或其它法令规定,已由雇主支付费用补偿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一、劳工受伤或罹患职业病时,雇主应补偿其必需之医疗费用。职业病之种类及其医疗范围,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二、劳工在医疗中不能工作时,雇主应按其原领工资数额予以补偿。但医疗期间届满二年仍未能痊愈,经指定之医院诊断,审定为丧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三款之残废给付标准者,雇主得一次给付四十个月之平均工资后,免除此项工资补偿责任。
三、劳工经治疗终止后,经指定之医院诊断,审定其身体遗存残废者,雇主应按其平均工资及其残废程度,一次给予残废补偿。残废补偿标准,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四、劳工遭遇职业伤害或罹患职业病而死亡时,雇主除给与五个月平均工资之丧葬费外,并应一次给与其遗属四十个月平均工资之死亡补偿。
其遗属受领死亡补偿之顺位如左:(一)配偶及子女。(二)父母。(三)祖父母。(四)孙子女。(五)兄弟姐妹。
第60条 雇主依前条规定给付之补偿金额,得抵充就同一事故所生损害之赔偿金额。第61条 第五十九条之受领补偿权,自得受领之日起,因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受领补偿之权利,不因劳工之离职而受影响,且不得让与、抵销、扣押或担保。第62条 事业单位以其事业招人承揽,如有再承揽时,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就各该承揽部分所使用之劳工,均应与最后承揽人,连带负本章所定雇主应负职业灾害补偿之责任。
事业单位或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为前项之灾害补偿时,就其所补偿之部分,得向最后承揽人求偿。第63条 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工作场所,在原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范围内,或为原事业单位提供者,原事业单位应督促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对其所雇用劳工之劳动条件应符合有关法令之规定。
事业单位违背劳工安全卫生法有关对于承揽人、再承揽人应负责任之规定,致承揽人或再承揽人所雇用之劳工发生职业灾害时,应与该承揽人、再承揽人负连带补偿责任。
第八章 技术生
第64条 雇主不得招收未满十五岁之人为技术生。但国民中学毕业者,不在此限。
称技术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技术生训练职类中以学习技能为目的,依本章之规定而接受雇主训练之人。
本章规定,于事业单位之养成工、见习生、建教合作班之学生及其它与技术生性质相类之人,准用之。
第65条 雇主招收技术生时,须与技术生签订书面训练契约一式三份,订明训练项目、训练期限、膳宿负担、生活津贴、相关教学、劳工保险、结业证明、契约生效与解除之条件及其它有关双方权利、义务事项,由当事人分执,并送主管机关备案。
前项技术生如为未成年人,其训练契约,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第66条 雇主不得向技术生收取有关训练费用。
第67条 技术生训练期满,雇主得留用之,并应与同等工作之劳工享受同等之待遇。雇主如于技术生训练契约内订明留用期间,应不得超过其训练期间。
第68条 技术生人数,不得超过劳工人数四分之一。劳工人数不满四人者,以四人计。
第69条 本法第四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第五章童工、女工,第七章灾害补偿及其它劳工保险等有关规定,于技术生准用之。
技术生灾害补偿所采薪资计算之标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
第九章 工作规则
第70条 雇主雇用劳工人数在三十人以上者,应依其事业性质,就左列事项订立工作规则,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后并公开揭示之:
一、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国定纪念日、特别休假及继续性工作之轮班方法。
二、工资之标准、计算方法及发放日期。
三、延长工作时间。
四、津贴及奖金。
五、应遵守之纪律。
六、考勤、请假、奖惩及升迁。
七、受雇、解雇、资遣、离职及退休。
八、灾害伤病补偿及抚恤。
九、福利措施。
一0、劳雇双方应遵守劳工安全卫生规定。一
一、其它。
第71条 工作规则,违反法令之强制或禁止规定或其它有关该事业适用之团体协约规定者,无效。第一0章 监督与检查
第72条 中央主管机关,为贯彻本法及其它劳工法令之执行,设劳工检查机构或授权直辖市主管机关专设检查机构办理之;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于必要时,亦得派员实施检查。
前项劳工检查机构之组织,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73条 检查员执行职务,应出示检查证,各事业单位不得拒绝。事业单位拒绝检查时,检查员得会同当地主管机关或警察机关强制检查之。
检查员执行职务,得就本法规定事项,要求事业单位提出必要之报告、纪录、帐册及有关文件或书面说明。如需抽取物料、样品或资料时,应事先通知雇主或其代理人并掣给收据。
第74条 劳工发现事业单位违反本法及其它劳工法令规定时,得向雇主、主管机关或检查机构申诉。雇主不得因劳工为前项申诉而予解雇、调职或其它不利之处分。第一一章 罚则
第75条 违反第五条规定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五万元以下罚金。第76条 违反第六条规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三万元以下罚金。
第77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或第六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二万元以下罚金。
第78条 违反第十三条、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或第五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者,处三万元以下罚金。
第79条 有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第七条、第九条第一项、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六条第一项、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七十条或第七十四条第二项规定者。
二、违反主管机关依第二十七条限期给付工资或第三十三条调整工作时间之命令者。
三、违反中央主管机关依第四十三条所定假期或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低标准者。第80条 拒绝、规避或阻挠劳工检查员依法执行职务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第81条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它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违反本法规定,除依本章规定处罚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并应处以各该条所定之罚金或罚锾。
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对于违反之发生,已尽力为防止行为者,不在此限。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教唆或纵容为违反之行为者,以行为人论。
第82条 本法所定之罚锾,经主管机关催缴,仍不缴纳时,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第一二章 附则
第83条 为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举办劳资会议。其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经济部订定,并报行政院核定。
第84条 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者,其有关任(派)免、薪资、奖惩、退休、抚恤及保险(含职业灾害)等事项,应适用公务员法令之规定。但其它所定劳动条件优于本法规定者,从其规定。
第84-1条 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公告下列工作者,得由劳雇双方另行约定,工作时间、例假、休假、女性夜间工作,并报请当地主管机关核备,不受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九条规定之限制。
一、监督、管理人员或责任制专业人员。
二、监视性或间歇性之工作。
三、其它性质特殊之工作。
前项约定应以书面为之,并应参考本法所定之基准且不得损及劳工之健康及福祉。
第84-2条 劳工工作年资自受雇之日起算,适用本法前之工作年资,其资遣费及退休金给与标准,依其当时应适用之法令规定计算;当时无法令可资适用者。
依各该事业单位自订之规定或劳雇双方之协商计算之。适用本法后之工作年资,其资遣费及退休金给与标准,依第十七条及第五十五条规定计算。
第85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拟定,报请行政院核定。第86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第二篇:台湾劳动基准法
劳 动 基 准 法
(1984年8月1日生效,1996年12月6日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保障劳工权益,加强劳雇关系,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
雇主与劳工所订劳动条件,不得低于本法所定之最低标准。第二条 本法用辞定义如下:
一、劳工:谓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致工资者。
二、雇主:谓雇用劳工之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
三、工资:谓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予均属之。
四、平均工资:谓计算事由发生之当日前6 个月内所得工资总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资按工作日数、时数或论件计算者,其依上述方式计算之平均工资,如少于该期间内工资总额除以实际工作日数所得金额60%者,以60 %计。
五、事业单位:谓适用本法各业雇用劳工从事工作之机构。
六、劳动契约:谓约定劳雇关系之契约。第三条
本法于下列各业适用之:
一、农、林、渔、牧业。
二、矿业及土石采取业。
三、制造业。
四、营造业。
五、水电、煤气业。
六、运输、仓储及通信业。
七、大众传播业。
八、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事业。依前项第八款指定时,得就事业之部分工作场所或工作者指定适用。本法至迟于1998年底以前,适用于一切劳雇关系,但其适用确有窒疑难行者,不在此限。
前项因窒疑难行而不适用本法者,不得逾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七款以外劳工总数1/5。第四条 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内政部;在省(市)为省(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第五条 雇主不得以强暴、胁迫、拘禁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强制劳工从事劳动。第六条 任何人不得介入他人之劳动契约,抽取不法利益。第七条 雇主应置备劳工名卡,登记劳工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本籍、教育程度、住址、身份证统一号码、到职年月日、工资、劳工保险投保日期、奖惩、伤病及其他必要事项。
前项劳工名卡,应保管至劳工离职后5年。
第八条 雇主对于雇用之劳工,应预防职业上灾害,建立适当之工作环境及福利设施。其有关安全卫生及福利事项,依有关法律之规定。
第二章 劳动契约
第九条 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及不定期契约。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及特定性工作得为定期契约;有继续性工作应为不定期契约:
一、劳工继续工作而雇主不即表示反对意思者。
二、虽经另订新约,惟其前后劳动契约之工作期间超过90日,前后契约间断期间未超过30 日者。
前项规定于特定性或季节性之定期工作不适用之。
第十条 定期契约届满后或不定期契约因故停止履行后,未满3 个月而订定新约或继续履行原约时,劳工前后工作年资,应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 非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雇主不得预告劳工终止劳动契约:
一、歇业或转让时。
二、亏损或业务紧缩时。
三、不可抗力暂停工作在一个月以上时。
四、业务性质变更,有减少劳工之必要,又无适当工作可供安置时。
五、劳工对于所担任之工作确不能胜任时。
第+二条 劳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一、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意思表示,使雇主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对于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确定,而未论知缓刑或未准易科罚金者。
四、违反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情节重大者。
五、故意损耗机器、工具、原料、产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泄漏雇主技术上、营业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损害者。
六、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3 日,或一个月内旷工达6 日者。雇主依前项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30日内为之。
第十三条 劳工在第五十条规定之停止工作期间或第五十九条规定之医疗期间,雇主不得终止契约。但雇主因天灾、事变或其他不可抗力致事业不能继续.经报主管机关核定者,不在此限。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劳工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一、雇主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之意思表示,使劳工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对于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契约所订之工作,对于劳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经通知雇主改善而无效果者。
四、雇主、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劳工患有恶性传染病,有传染之虞者。
五、雇主不依劳动契约给付工作报酬,或对于按件计酬之劳工不供给充分之工作者。
六、雇主违反劳动契约或劳工法令,致有损害劳工权益之虞者。
劳工依前项第一款、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30日内为之。有第一项第二款或第四款情形,雇主已将该代理人解雇或已将患有恶性传染病者送医或解雇,劳工不得终止契约。
第十七条规定于本条终止契约准用之。
第十五条 特定性定期契约期限逾3年者,于届满3年后,劳工得终止契约。但应于30日前预告雇主。
不定期契约,劳工终止契约时,应准用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雇主。第十六条 雇主依第十一条或第十三条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其预告时间依下列各款之规定:
一、继续工作3个月以上一年未满者,于10日前告之。
二、继续工作一年以上3 年未满者,于20日前预告之。
三、继续工作3 年以上者,于30 日前预告之。
劳工于接到前项预告后,为另谋工作得于工作时间请假外出。其请假时数,每星期不得超过2 日之工作时间,请假期间之工资照给。
雇主未依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而终止契约者,应给付预预告期间之工资。第十七条 雇主依前条终止劳动契约者,应依下列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
一、在同一雇主之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平均工资之资遣费。
二、依前款计算之剩余月数,或工作未满一年者,以比例计给之。未满一个月者以一个月计。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劳工不得向雇主请求加发预告期间工资及资遣费:
一、依第十二条或第十五条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
二、定期劳动契约期满离职者。
第十九条 劳动契约终止时,劳工如请求发给服务证明书,雇主或其代理人不得拒绝。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改组或转让时,除新旧雇主商定留用之劳工外,其余劳工应依第十六条规定期间预告终止契约,并应依第十七条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其留用劳工之工作年资,应由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
第三章 工
资
第二十一条 工资由劳雇双方议定之。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前项基本工资,由中央主管机关拟定后,行政院核定之。
第二十二条 工资之给付,应以法定通用货币为之。但基于习惯或业务性质,得于劳动契约内订明一部以实物给付之。工资之一部以实物给付时,共实物之作价应公平合理,并适合劳工及其家属之需要。
工资应全额直接给付劳工。但法令另有规定或劳雇双方另有约定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三条 工资之给付,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按月预付者外,每月至少定期发给2次;按件计酬者亦同。
雇主应置备劳工工资清册,将发放工资、工资计算项目、工资总额等事项记入。工资清册应保存5 年。
第二十四条 雇主延长劳工工作时间者,其延长工作时间之工资依下列标准加给之:
一、延长工作时间在2 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1 / 3以上。
二、再延长工作时间在2 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2 / 3 以上。
三、依第三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延长工作时间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倍发给之。第二十五条 雇主对劳工不得因性别而有差别之待遇。工作相同、效率相同者,给付同等之工资。
第二+六条 雇主不得预扣劳工工资作为违约金或赔偿费用。第二十七条 雇主不按期给付工资者,主管机关得限期令其给付。第二十八条 雇主因歇业、清算或宣告破产,本于劳动契约所积欠之工资未满6个月部分,有最优先受清偿之权。
雇主应按其当月雇用劳工投保薪资总额及规定之费率,缴纳一定数额之积欠工资垫偿基金,作为垫偿前项积欠工资之用。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累积至规定金额后,应降低费率或暂停收缴。
前项费率,由中央主管机关于10‰范围内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雇主积欠之工资,经劳工请求未获清偿者,由积欠工资垫偿基金垫偿之;雇主应于规定期限内,将垫款偿还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设管理委员会管理之。基金之收缴有关业务,得由中央主管机关,委托劳工保险机构办理之。第二项之规定金额、基金垫偿程序、收缴与管理办法及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二+九条 事业单位于营业终了结算,如有盈余,除缴纳税捐、弥补亏损及提列股息、公积金外,对于全年工作并无过失之劳工,应给与奖金或分配红利。
第四章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第三十条 劳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48小时。前项正常工作时间,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半数以上同意,得将其周内一日之正常工作时数,分配于其他工作日。其分配于其他工作日之时数,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每周工作总时数仍以48 小时为度。
雇主应置备劳工签到簿或出勤卡,逐日记载劳工出勤情形。此项簿卡应保存一年。第三十条之一 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行业,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半数以上同意后,其工作时间得依下列原则变更:
一、4 周内正常工作时数分配于其他工作日之时数,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不受第三十条第二项之限制。
二、当日正常工时达10小时者,其延长之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2 周内至少应有2 日之休息,作为例假。不受第三十六条之限制。
四、女性劳工夜间工作,不受第四十九条之限制,但雇主应提供完善安全卫生设施。本法第三条修正前已适用本法之行业,除农、林、渔、牧业外,不适用前项规定。第三十一条 在坑道或遂道内工作之劳工,以入坑口时起至出坑口时止为工作时间。第三十二条 因季节关系或因换班、准备或补充性工作,有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同意,并报当地主管机关核备后,得将第三十条所定之工作时间延长之。
其延长之工作时间,男工一日不得超过3小时,一个月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46小时;女工一日不得超过2小时,一个月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24小时。
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之特殊行业,雇主经工会或劳工同意,前项工作时间每日得延长至4小时。但其工作总时数男工每月不得超过46小时;女工每月不得超过32小时。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必须于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者,雇主得将第三十条所定之工作时间延长之。但应于延长开始后24小时内通知工会;无工会组织者,应报当地主管机关核备。延长之工作时间,雇主应于事后补给劳工以适当之休息。
在坑内工作之劳工,其工作时间不得延长。但以监视为主之工作,或有前项所定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三十三条 第三条所列事业,除制造业及矿业外,因公众之生活便利或其他特殊原因,有调整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所定之正常工作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之必要者,得由当地主管机关会商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及工会,就必要之限度内以命令调整之。
第三十四条 劳工工作采昼夜轮班制者,其工作班次,每周更换一次。但经劳工同意者不在此限。
依前项更换班次时,应给予适当之休息时间。第三十五条 劳工继续工作4小时,至少应有30分钟之休息。但实行轮班制或其工作有连续性或紧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时间内,另行调配其休息时间。
第三十六条 劳工每7日中至少应有一日之休息,作为例假。
第三十七条 纪念日、劳动节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机关规定应放假之日,均应休假。第三十八条 劳工在同一雇主或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每年应依下列规定给予特别休假: 一、一年以上3 年未满者7 日。
二、3 年以上5 年未满者10 日。
三、5 年以上10 年未满者14 日。
四、10 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给一日,加至30 日为止。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六条所定之例假、第三十七条所定之休假及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工资应由雇主照给。雇主经征得劳工同意于休假日工作者,工资应加倍发给。因季节性关系有赶工必要,经劳工或工会同意照常工作者,亦同。
第四十条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雇主认为有继续工作之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所定劳工之假期。但停止假期之工资,应加倍发给,并应于事后补假休息。
前项停止劳工假期,应于事后24 小时内,详述理由,报请当地主管机关核备。第四十一条 公用事业之劳工,当地主管机关认有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假期内之工资应由雇主加倍发给。第四十二条 劳工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强制其工作。
第四十三条 劳工因婚、丧、疾病或其他正当事由得请假;请假应给之假期及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低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五章 童工、女工
第四十四条 15 岁以上未满16 岁之受雇从事工作者,为童工。童工不得从事繁重及危险性之工作。
第四十五条 雇主不得雇用未满15 岁之人从事工作。但国民中学毕业或经主管机关认定其工作性质及环境无碍其身心健康者,不在此限。
前项受雇之人,准用童工保证之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未满16 岁之人受雇从事工作者,雇主应置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书及其年龄证明文件。
第四十七条 童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 小时,例假日不得工作。第四十八条 童工不得于午后8 时至翌晨6 时之时间内工作。第四十九条 女工不得于午后10 时至翌晨6 时之时间内工作。但经取得工会或劳工同意,并实施昼夜三班制,安全卫生设施完善及备有女工宿舍,或有交通工具接送,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主管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一、因不能控制及预见之非循环性紧急事故,干扰该事业之正常工作时间者。
二、生产原料或材料易于败坏,为免于损失必须于夜间工作者。
三、担任管理技术之主管职务者。
四、遇有国家紧急事故或为国家经济重大利益所需要,征得有关劳雇团体之同意,并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者。
五、运输、仓储及通信业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者。
六、卫生福利及公用事业,不需从事体力劳动者。前项但书于妊娠或哺乳期间之女工不适用之。
第一项第一款情形,如因情势紧急,不及报经主管机关核准者,得径先命于午后10 时至翌晨6 时之时间内从事工作,于翌日午前补报。
主管机关对于前项补报,认与规定不合,应责令补给相当之休息,并加倍发给该时间内工作之工资。
第五十条 女工分娩前后,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8 星期;妊娠3 个月以上流产者,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4 星期。前项女工受雇工作在6 个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间工资照给;未满6 个月者减半发给。第五十一条 女工在妊娠期间,如有较为轻易之工作得申请改调,雇主不得拒绝,并不得减少其工资。
第五十二条 子女未满一岁须女工亲自哺乳者,于第三十五条规定之休息时间外,雇主应每日另给哺乳时间二次,每次以30 分钟为度。
前项哺乳时间,视为工作时间。
第六章 退
休
第五十三条 劳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自请退休:
一、工作15 年以上年满55 岁者。
二、工作25 年以上者。
第五十四条 劳工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强制其退休:
一、年满60 岁者。
二、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不堪胜任工作者。
前项第一款所规定之年龄,对于担任具育危险、坚强体力等特殊性质之工作者,得由事业单位报请中央主管机关予以调整。但不得少于55 岁。
第五十五条 劳工退休金之给予标准如下:
一、按其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予两个基数。但超过15 年之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予一个基数,最高总数以45 个基数为限。未满半年者以半年计,满半年者以一年计。
二、依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强制退休之劳工,其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系因执行职务所致者,依前款规定加给20 %。
前项第一款退休金基数之标准,是指核准退休时一个月平均工资。
第一项所定退休金,雇主无法一次性发给时,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定后,分期给付。本法实施前,事业单位原定退休标准优于本法者,从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 本法施行后,雇主应按月提拔劳工退休准备金,专户存储,并不得作为让与、扣押、抵消或担保。其提拔率,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劳工退休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财政部指定金融机构保管运用。最低收益不得低于当地银行2 年定期存款利率之收益;如有亏损由国库补足之。
雇主所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应由劳工与雇主共同组织委员会监督之。委员会中劳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2 / 3。
第五十七条 劳工工作年资以服务同一事业者为限。但受同一雇主调动之工作年资,及依第二十条规定应由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之年资,应予并计。
第五十八条 劳工请领退休金之权利,自退休之次月起,因5 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第七章 职业灾害补偿
第五十九条 劳工因遭遇职业灾害而致死亡、残废、伤害或疾病时,雇主应依下列规定予以补偿。但如同一事故,依劳工保险条例或其他法令规定,已由雇主支付费用补偿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一、劳工受伤或罹患职业病时,雇主应补偿其必需之医疗费用。职业病之种类及其医疗范围,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二、劳工在医疗中不能工作时,雇主应按其原领工资数额予以补偿。但医疗期间届满2 年仍未能痊愈,经指定之医院诊所,审定为丧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三款之残废给付标准者,雇主得一次给付40 个月之平均工资后,免除此项工资补偿责任。
三、劳工经治疗终止后,经指定之医院诊所,审定其身体遗存残废者,雇主应按其平均工资及其残废程度,一次给予残废补偿。残废补偿标准,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四、劳工遭遇职业伤害或罹患职业病而死亡时,雇主除给予5 个月平均工资之丧葬费外并应一次给与其遗属40 个月平均工资之死亡补偿。其遗属受领死亡补偿之顺位如下,(一)配偶及子女。
(二)父母
(三)祖父母
(四)孙子女
(五)兄弟、姐妹
第六十条 雇主依前条规定给付之补偿金额,得抵充就同一事故所生损害之赔偿金额。第六十一条 第五十九条之受领补偿权,自得受领之日起,因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受领补偿之权利,不因劳工之离职而受影响,且不得让与、抵销、扣押或担保。
第六十二条 事业单位以其事业招人承揽,如有再承揽时,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就各该承揽部分所使用之劳工,均应与最后承揽人,连带负本章所定雇主应负职业灾害补偿之责任。
事业单位或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为前项之灾害补偿时,就其所补偿之部分,得向最后承揽人求偿。
第六十三条 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工作场所,在原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范围内,或为原事业单位提供者,原事业单位应督促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对其所雇用劳工之劳动条件应符合有关法令之规定。
事业单位违背劳工安全卫生法有关对于承揽人、再承揽人应负责任之规定,致承揽人或再承揽人所雇用之劳工发生职业灾害时,应与该承揽人、再承揽人员负连带补偿责任。
第八章 技 术 生
第六十四条 雇主不得招收未满15岁之人为技术生。但国民中学毕业者,不在此限。称技术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技术生训练职类中以学习技能为目的,依本章之规定而接受雇主训练之人。
本章规定,于事业单位之养成工、见习生、建教合作班之学生及其他与技术生性质相类之人,准用之。
第六十五条 雇主招收技术生时,须与技术生签订书面训练契约一式3份,订明训练项目、训练期限、膳宿负担、生活津贴、相关教学、劳工保险、结业证明、契约生效与解除之条件及其他有关双万权利、义务事项,由当争人分执,并送主管机关备案。
前项技术生如为未成年人,其训练契约,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第六十六条 雇主不得向技术生收取有关训练费用。第六十七条 技术生训练期满,雇主得留用之,并应与同等工作之劳工享受同等之待遇。雇主如于技术生训练契约内订明留用期间,应不得超过其训练期间。
第六十八条 技术生人数,不得超过劳工人数1 / 4。劳工人数不满4人者,以4人计。第六十九条 本法第四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第五章童工、女工,第七章灾害补偿及其他劳工保险等有关规定,于技术生准用之。
技术生灾害补偿所采薪资计算之标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
第九章 工作规则
第七十条 雇主雇用劳工人数在30 人以上者,应依其事业性质,就下列事项订立工作规则,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后并公开揭示之:
一、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国定纪念日、特别休假及继续性工作之轮班方法。
二、工资之标准、计算方法及发放日期。
三、延长工作时间。
四、津贴及奖金。
五、应遵守之纪律。
六、考勤、请假、奖惩及升迁。
七、受雇、解雇、资遣、离职及退休。
八、灾害伤病补偿及抚恤。
九、福利措施。
十、劳雇双方应遵守劳工安全卫生规定。
十一、劳雇双方沟通意见加强合作之方法。
十二、其他。
第七十一条 工作规则,违反法令之强制或禁止规定或其他有关该事业适用之团体协约规定者,无效。
第十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七十二条 中央主管机关,为贯彻本法及其他劳工法令之执行,设劳工检查机构或授权省市主管机关专设检查机构办理之;地方主管机关于必要时,亦得派员实施检查。
前项劳工检查机构之组织,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七十三条 检查员执行职务,应出示检查证,各事业单位不得拒绝。事业单位拒绝检查时,检查员得会同当地主管机关或警察机关强制检查之。
检查员执行职务,得就本法规定事项,要求事业单位提出必要之报告、记录、账册及有关文件或书面说明。如需抽取物料、样品或资料时,应事先通知雇主或其代理人并制给收据。
第七十四条 劳工发现事业单位违反本法及其他劳工法令规定时,得向雇主、主管机关或检查机构申诉。
雇主不得因劳工为前项申诉而予解雇、调职或其他不利之处分。
第十一章 罚
则
第七十五条 违反第五条规定者,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5万元以下罚金。
第七+六条 违反第六条规定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3万元以下罚金。
第七+七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或第六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者,处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2万元以下罚金。
第七十八条 违反第十三条、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或第五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者,科3 万元以下罚金。
第七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2 千元以上2 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七条、第九条第一项、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六条第一项、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七十条或第七十四条第二项规定者。
二、违反主管机关依第二十七条限期给付工资或第三十三条调整工作时间之命令者。
三、违反中央主管机关依第四十三条所定假期或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低标准者。
第八十条 拒绝、规避或阻挠劳工检查员依法执行职务者,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一条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违反本法规定,除依本章规定处罚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并应处以各该条所定之罚金或罚款。
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对于违反之发生,已尽力为防止行为者,不在此限。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教唆或纵容为违反之行为者,以行为人论。
第八+二条 本法所定之罚款,经主管机关催缴,仍不缴纳时,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八十三条 为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举办劳资会议。其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经济部订定,并报行政院核定。
第八十四条 公务员兼具劳工身份者,其有关任(派)免、薪资、奖惩、退休、抚恤及保险(含职业灾害)等事项,应适用公务员法令之规定。但其他所定劳动条件优于本法规定者,从其规定。
第八十四条之一 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定公告之下列工作者,得由劳雇双方另行约定工作时间、例假、休假、女性夜间工作,并报请当地主管机关核备,不受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九条规定之限制:
一、监督、管理人员,或责任制专业人员.
二、监视性或间歇性之工作。
三、其他性质特殊之工作。
前项约定应以书面为之,并应参考本法所定之基准且不得损及劳工之健康与福祉。第八十四条之二 劳工工作年资自受雇之日起算,适用本法前之工作年资,其资遣费与退休金给予标准,依其当时应适用之法令规定计算。当时无法令可资适用者,依各该事业单位自订之规定或劳雇双方之协商计算之。适用本法后之工作年资,其资遣费与退休金给予标准,依本法第十七条及第五十五条规定计算。
第八十五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拟定,报请行政院核定。第八十六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第三篇:台湾劳动基准法
劳动基准法
第 1 条 为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保障劳工权益,加强劳雇关系,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
雇主与劳工所订劳动条件,不得低于本法所定之最低标准。
第 2 条 本法用辞定义如左:
一 劳工:谓受雇主雇用从事工作获致工资者。
二 雇主:谓雇用劳工之事业主、事业经营之负责人或代表事业主处理有关劳工事务之人。
三 工资:谓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与均属之。
四平均工资:谓计算事由发生之当日前六个月内所得工资总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作未满六个月者,谓工作期间所得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期间之总日数所得之金额。工资按工作日数、时数或论件计算者,其依上述方式计算之平均工资,如少于该期内工资总额除以实际工作日数所得金额百分之六十者,以百分之六十计。
五 事业单位:谓适用本法各业雇用劳工从事工作之机构。
六 劳动契约:谓约定劳雇关系之契约。
第 3 条 本法于左列各业适用之:
一 农、林、渔、牧业。
二 矿业及土石采取业。
三 制造业。
四 营造业。
五 水电、煤气业。
六 运输、仓储及通信业。
七 大众传播业。
八 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事业。
依前项第八款指定时,得就事业之部分工作场所或工作者指定适用。
本法适用于一切劳雇关系。但因经营型态、管理制度及工作特性等因素适用本法确有窒碍难行者,并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之行业或工作者,不适用之。
前项因窒碍难行而不适用本法者,不得逾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七款以外劳工总数五分之一。
第 4 条 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第 5 条 雇主不得以强暴、胁迫、拘禁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强制劳工从事劳动。第 6 条 任何人不得介入他人之劳动契约,抽取不法利益。
第 7 条 雇主应置备劳工名卡,登记劳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本籍、教育程度、身分证统一号码、政府。
到职年月日、工资、劳工保险投保日期、奖惩、伤病及其他必要事项。
前项劳工名卡,应保管至劳工离职后五年。
第 8 条 雇主对于雇用之劳工,应预防职业上灾害,建立适当之工作环境及福利设施。其有关安全卫生及第 9 条 劳动契约,分为定期契约及不定期契约。临时性、短期性、季节性及特定性工作得为定期契约;福利事项,依有关法律之规定。
有继续性工作应为不定期契约。
定期契约届满后,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视为不定期契约:
一 劳工继续工作而雇主不即表示反对意思者。
二 虽经另订新约,惟其前后劳动契约之工作期间超过九十日,前后契约间断期间未超过三十日者。
前项规定于特定性或季节性之定期工作不适用之。第 10 条 定期契约届满后或不定期契约因故停止履行后,未满三个月而订定新约或继续履行原约时,劳第 11 条 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预告劳工终止劳动契约: 工前后工作年资,应合并计算。
一 歇业或转让时。
二 亏损或业务紧缩时。
三 不可抗力暂停工作在一个月以上时。
四 业务性质变更,有减少劳工之必要,又无适当工作可供安置时。
五 劳工对于所担任之工作确不能胜任时。
第 12 条 劳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一 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意思表示,使雇主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 对于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 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确定,而未谕知缓刑或未准易科罚金者。
四 违反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情节重大者。
五 故意损耗机器、工具、原料、产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泄漏雇主技术上、营业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损害者。
六 无正当理由继续旷工三日,或一个月内旷工达六日者。
雇主依前项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内为之。
第 13 条 劳工在第五十条规定之停止工作期间或第五十九条规定之医疗期间,雇主不得终止契约。但雇第 14 条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劳工得不经预告终止契约: 主因天灾、事变或其他不可抗力致事业不能继续,经报主管机关核定者,不在此限。
一 雇主于订立劳动契约时为虚伪之意思表示,使劳工误信而有受损害之虞者。
二 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代理人对于劳工,实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为者。
三 契约所订之工作,对于劳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经通知雇主改善而无效果者。
四 雇主、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劳工患有恶性传染病,有传染之虞者。
五 雇主不依劳动契约给付工作报酬,或对于按件计酬之劳工不供给充分之工作者。
六 雇主违反劳动契约或劳工法令,致有损害劳工权益之虞者。
劳工依前项第一款、第六款规定终止契约者,应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内为之。
有第一项第二款或第四款情形,雇主已将该代理人解雇或已将患有恶性传染病者送医或解雇,劳工不得终止契约。
第十七条规定于本条终止契约准用之。
第 15 条 特定性定期契约期限逾三年者,于届满三年后,劳工得终止契约。但应于三十日前预告雇主。第 16 条 雇主依第十一条或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其预告期间依左列各款之规定:
不定期契约,劳工终止契约时,应准用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雇主。
一 继续工作三个月以上一年未满者,于十日前预告之。
二 继续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满者,于二十日前预告之。
三 继续工作三年以上者,于三十日前预告之。
劳工于接到前项预告后,为另谋工作得于工作时间请假外出。其请假时数,每星期不得超过二日之工作时间,请假期间之工资照给。
雇主未依第一项规定期间预告而终止契约者,应给付预告期间之工资。
第 17 条 雇主依前条终止劳动契约者,应依左列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
一 在同一雇主之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平均工资之资遣费。
二 依前款计算之剩余月数,或工作未满一年者,以比例计给之。未满一个月者以一个月计。
第 18 条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劳工不得向雇主请求加发预告期间工资及资遣费:
一 依第十二条或第十五条规定终止劳动契约者。
二 定期劳动契约期满离职者。第 19 条 劳动契约终止时,劳工如请求发给服务证明书,雇主或其代理人不得拒绝。
第 20 条 事业单位改组或转让时,除新旧雇主商定留用之劳工外,其余劳工应依第十六条规定期间预告第 21 条 工资由劳雇双方议定之。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终止契约,并应依第十七条规定发给劳工资遣费。其留用劳工之工作年资,应由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
前项基本工资,由中央主管机关设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拟订后,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前项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之组织及其审议程序等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另以办法定之。
第 22 条 工资之给付,应以法定通用货币为之。但基于习惯或业务性质,得于劳动契约内订明一部以实物给付之。工资之一部以实物给付时,其实物之作价应公平合理,并适合劳工及其家属之需要。
工资应全额直接给付劳工。但法令另有规定或劳雇双方另有约定者,不在此限。
第 23 条 工资之给付,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按月预付者外,每月至少定期发给二次;按件计酬者亦同。第 24 条 雇主延长劳工工作时间者,其延长工作时间之工资依左列标准加给之:
雇主应置备劳工工资清册,将发放工资、工资计算项目、工资总额等事项记入。工资清册应保存五年。
一 延长工作时间在二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一以上。
二 再延长工作时间在二小时以内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二以上。
三 依第三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延长工作时间者,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倍发给之。
第 25 条 雇主对劳工不得因性别而有差别之待遇。工作相同、效率相同者,给付同等之工资。第 26 条 雇主不得预扣劳工工资作为违约金或赔偿费用。第 27 条 雇主不按期给付工资者,主管机关得限期令其给付。
第 28 条 雇主因歇业、清算或宣告破产,本于劳动契约所积欠之工资未满六个月部分,有最优先受清偿之权。
雇主应按其当月雇用劳工投保薪资总额及规定之费率,缴纳一定数额之积欠工资垫偿基金,作为垫偿前项积欠工资之用。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累积至规定金额后,应降低费率或暂停收缴。
前项费率,由中央主管机关于万分之十范围内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雇主积欠之工资,经劳工请求未获清偿者,由积欠工资垫偿基金垫偿之;雇主应于规定期限内,将垫款偿还积欠工资垫偿基金。
积欠工资垫偿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设管理委员会管理之。基金之收缴有关业务,得由中央主管机关,委讬劳工保险机构办理之。第二项之规定金额、基金垫偿程序、收缴与管理办法及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 29 条 事业单位于营业终了结算,如有盈余,除缴纳税捐、弥补亏损及提列股息、公积金外,对第 30 条 劳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二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八十四小时。于全年工作并无过失之劳工,应给予奖金或分配红利。
前项正常工作时间,雇主经工会同意,如事业单位无工会者,经劳资会议同意后,得将其二周内二日之正常工作时数,分配于其他工作日。其分配于其他工作日之时数,每日不得超过二小时。但每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第一项正常工作时间,雇主经工会同意,如事业单位无工会者,经劳资会议同意后,得将八周内之正常工作时数加以分配。但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第二项及第三项仅适用于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行业。
雇主应置备劳工签到簿或出勤卡,逐日记载劳工出勤情形。此项簿卡应保存一年。
第 31 条 在坑道或隧道内工作之劳工,以入坑口时起至出坑口时止为工作时间。
第 32 条 雇主有使劳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经工会同意,如事业单位无工会者,经劳资会议同意后,得将工作时间延长之。
前项雇主延长劳工之工作时间连同正常工作时间,一日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延长之工作时间,一个月不得超过四十六小时。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雇主有使劳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之必要者,得将工作时间延长之。但应于延长开始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工会;无工会组织者,应报当地主管机关备查。延长之工作时间,雇主应于事后补给劳工以适当之休息。
在坑内工作之劳工,其工作时间不得延长。但以监视为主之工作,或有前项所定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 33 条 第三条所列事业,除制造业及矿业外,因公众之生活便利或其他特殊原因,有调整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所定之正常工作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之必要者,得由当地主管机关会商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及工会,就必要之限度内以命令调整之。
第 34 条 劳工工作采昼夜轮班制者,其工作班次,每周更换一次。但经劳工同意者不在此限。第 35 条 劳工继续工作四小时,至少应有三十分钟之休息。但实行轮班制或其工作有连续性或紧急性者,第 36 条 劳工每七日中至少应有一日之休息,作为例假。
第 37 条 纪念日、劳动节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机关规定应放假之日,均应休假。
第 38 条 劳工在同一雇主或事业单位,继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每年应依左列规定给予特别休假:
依前项更换班次时,应给予适当之休息时间。
雇主得在工作时间内,另行调配其休息时间。
一 一年以上三年未满者七日。
二 三年以上五年未满者十日。
三 五年以上十年未满者十四日。
四 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给一日,加至三十日为止。
第 39 条 第三十六条所定之例假、第三十七条所定之休假及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工资应由雇主照给。雇主经征得劳工同意于休假日工作者,工资应加倍发给。因季节性关系有赶工必要,经劳工或工会同意照常工作者,亦同。
第 40 条 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雇主认有继续工作之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所定劳工之假期。但停止假期之工资,应加倍发给,并应于事后补假休息。
前项停止劳工假期,应于事后二十四小时内,详述理由,报请当地主管机关核备。
第 41 条 公用事业之劳工,当地主管机关认有必要时,得停止第三十八条所定之特别休假。假期内之工第 42 条
第 43 条 劳工因婚、丧、疾病或其他正当事由得请假;请假应给之假期及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第 44 条 十五岁以上未满十六岁之受雇从事工作者,为童工。
第 45 条 雇主不得雇用未满十五岁之人从事工作。但国民中学毕业或经主管机关认定其工作性质及环境资应由雇主加倍发给。
劳工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强制其工作。
低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童工不得从事繁重及危险性之工作。
无碍其身心健康者,不在此限。
前项受雇之人,准用童工保护之规定。
第 46 条 未满十六岁之人受雇从事工作者,雇主应置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书及其年龄证明文件。第 47 条 童工每日之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例假日不得工作。第 48 条 童工不得于午后八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
第 49 条 雇主不得使女工于午后十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但雇主经工会同意,如事业单位无工会者,经劳资会议同意后,且符合下列各款规定者,不在此限:
一 提供必要之安全卫生设施。
二 无大众运输工具可资运用时,提供交通工具或安排女工宿舍。
前项第一款所称必要之安全卫生设施,其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但雇主与劳工约定之安全卫生设施优于本法者,从其约定。
女工因健康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于午后十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者,雇主不得强制其工作。
第一项规定,于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雇主必须使女工于午后十时至翌晨六时之时间内工作时,不适用之。
第一项但书及前项规定,于妊娠或哺乳期间之女工,不适用之。第 50 条 女工分娩前后,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八星期;妊娠三个月以上流产者,应停止工作,给予产假四星期。
前项女工受雇工作在六个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间工资照给;未满六个月者减半发给。
第 51 条 女工在妊娠期间,如有较为轻易之工作,得申请改调,雇主不得拒绝,并不得减少其工资。第 52 条 子女未满一岁须女工亲自哺乳者,于第三十五条规定之休息时间外,雇主应每日另给哺乳时间二次,每次以三十分钟为度。
前项哺乳时间,视为工作时间。
第 53 条 劳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自请退休:
一 工作十五年以上年满五十五岁者。
二 工作二十五年以上者。
第 54 条 劳工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强制其退休:
一 年满六十岁者。
二 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不堪胜任工作者。
前项第一款所规定之年龄,对于担任具有危险、坚强体力等特殊性质之工作者,得由事业单位报请中央主管机关予以调整。但不得少于五十五岁。
第 55 条 劳工退休金之给与标准如左:
一 按其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与两个基数。但超过十五年之工作年资,每满一年给与一个基数,最高总数以四十五个基数为限。未满半年者以半年计;满半年者以一年计。
二 依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强制退休之劳工,其心神丧失或身体残废系因执行职务所致者,依前款规定加给百分之二十。
前项第一款退休金基数之标准,系指核准退休时一个月平均工资。
第一项所定退休金,雇主如无法一次发给时,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定后,分期给付。本法施行前,事业单位原定退休标准优于本法者,从其规定。
第 56 条 雇主应按月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专户存储,并不得作为让与、扣押、抵销或担保之标的;其提拨之比率、程序及管理等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前项雇主按月提拨之劳工退休准备金汇集为劳工退休基金,由中央主管机关设劳工退休基金监理委员会管理之;其组织、会议及其他相关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前项基金之收支、保管及运用,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财政部委讬金融机构办理。最低收益不得低于当地银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之收益;如有亏损,由国库补足之。基金之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雇主所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应由劳工与雇主共同组织劳工退休准备金监督委员会监督之。委员会中劳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其组织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 57 条 劳工工作年资以服务同一事业者为限。但受同一雇主调动之工作年资,及依第二十条规定应由第 58 条 劳工请领退休金之权利,自退休之次月起,因五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第 59 条 劳工因遭遇职业灾害而致死亡、残废、伤害或疾病时,雇主应依左列规定予以补偿。但如同一新雇主继续予以承认之年资,应予并计。
事故,依劳工保险条例或其他法令规定,已由雇主支付费用补偿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一 劳工受伤或罹患职业病时,雇主应补偿其必需之医疗费用。职业病之种类及其医疗范围,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二 劳工在医疗中不能工作时,雇主应按其原领工资数额予以补偿。但医疗期间届满二年仍未能痊愈,经指定之医院诊断,审定为丧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三款之残废给付标准者,雇主得一次给付四十个月之平均工资后,免除此项工资补偿责任。
三 劳工经治疗终止后,经指定之医院诊断,审定其身体遗存残废者,雇主应按其平均工资及其残废程度,一次给予残废补偿。残废补偿标准,依劳工保险条例有关之规定。
四 劳工遭遇职业伤害或罹患职业病而死亡时,雇主除给与五个月平均工资之丧葬费外,并应一次给与其遗属四十个月平均工资之死亡补偿。
其遗属受领死亡补偿之顺位如左:
(一)配偶及子女。
(二)父母。
(三)祖父母。
(四)孙子女。
(五)兄弟姐妹。
第 60 条 雇主依前条规定给付之补偿金额,得抵充就同一事故所生损害之赔偿金额。第 61 条 第五十九条之受领补偿权,自得受领之日起,因二年间不行使而消灭。
第 62 条 事业单位以其事业招人承揽,如有再承揽时,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就各该承揽部分所使用之
受领补偿之权利,不因劳工之离职而受影响,且不得让与、抵销、扣押或担保。
劳工,均应与最后承揽人,连带负本章所定雇主应负职业灾害补偿之责任。
事业单位或承揽人或中间承揽人,为前项之灾害补偿时,就其所补偿之部分,得向最后承揽人求偿。
第 63 条 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工作场所,在原事业单位工作场所范围内,或为原事业单位提供者,原事业单位应督促承揽人或再承揽人,对其所雇用劳工之劳动条件应符合有关法令之规定。
事业单位违背劳工安全卫生法有关对于承揽人、再承揽人应负责任之规定,致承揽人或再承揽人所雇用之劳工发生职业灾害时,应与该承揽人、再承揽人负连带补偿责任。
第 64 条 雇主不得招收未满十五岁之人为技术生。但国民中学毕业者,不在此限。
称技术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技术生训练职类中以学习技能为目的,依本章之规定而接受雇主训练之人。
本章规定,于事业单位之养成工、见习生、建教合作班之学生及其他与技术生性质相类之人,准用之。
第 65 条 雇主招收技术生时,须与技术生签订书面训练契约一式三份,订明训练项目、训练期限、膳宿负担、生活津贴、相关教学、劳工保险、结业证明、契约生效与解除之条件及其他有关双方权利、义务事项,由当事人分执,并送主管机关备案。
前项技术生如为未成年人,其训练契约,应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许。
第 66 条 雇主不得向技术生收取有关训练费用。
第 67 条 技术生训练期满,雇主得留用之,并应与同等工作之劳工享受同等之待遇。雇主如于技术生训第 68 条 技术生人数,不得超过劳工人数四分之一。劳工人数不满四人者,以四人计。
第 69 条 本法第四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第五章童工、女工,第七章灾害补偿及其他劳工保险等有练契约内订明留用期间,应不得超过其训练期间。
关规定,于技术生准用之。
技术生灾害补偿所采薪资计算之标准,不得低于基本工资。
第 70 条 雇主雇用劳工人数在三十人以上者,应依其事业性质,就左列事项订立工作规则,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后并公开揭示之:
一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国定纪念日、特别休假及继续性工作之轮班方法。
二 工资之标准、计算方法及发放日期。
三 延长工作时间。
四 津贴及奖金。
五 应遵守之纪律。
六 考勤、请假、奖惩及升迁。
七 受雇、解雇、资遣、离职及退休。
八 灾害伤病补偿及抚恤。
九 福利措施。
一○ 劳雇双方应遵守劳工安全卫生规定。
一一 其他。
第 71 条 工作规则,违反法令之强制或禁止规定或其他有关该事业适用之团体协约规定者,无效。第 72 条 中央主管机关,为贯彻本法及其他劳工法令之执行,设劳工检查机构或授权直辖市主管机关专设检查机构办理之;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于必要时,亦得派员实施检查。
前项劳工检查机构之组织,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 73 条 检查员执行职务,应出示检查证,各事业单位不得拒绝。事业单位拒绝检查时,检查员得会同当地主管机关或警察机关强制检查之。
检查员执行职务,得就本法规定事项,要求事业单位提出必要之报告、纪录、帐册及有关文件或书面说明。如需抽取物料、样品或资料时,应事先通知雇主或其代理人并掣给收据。
第 74 条 劳工发现事业单位违反本法及其他劳工法令规定时,得向雇主、主管机关或检查机构申诉。第 75 条 违反第五条规定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五万元以下罚金。第 76 条 违反第六条规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三万元以下罚金。
第 77 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第 78 条 违反第十三条、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或第五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者,第 79 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锾:
雇主不得因劳工为前项申诉而予解雇、调职或其他不利之处分。
三项或第六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二万元以下罚金。
处三万元以下罚金。
一 违反第七条、第九条第一项、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九条第一项、第五十六条第一项、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七十条或第七十四条第二项规定者。
二 违反主管机关依第二十七条限期给付工资或第三十三条调整工作时间之命令者。
三 违反中央主管机关依第四十三条所定假期或事假以外期间内工资给付之最低标准者。
违反第四十九条第五项规定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经处罚锾仍不改善者,得连续处罚。
第 80 条 拒绝、规避或阻挠劳工检查员依法执行职务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
第 81 条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因执行业务违反本法规定,除依本章规定处罚行为人外,对该法人或自然人并应处以各该条所定之罚金或罚锾。
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对于违反之发生,已尽力为防止行为者,不在此限。
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教唆或纵容为违反之行为者,以行为人论。
第 82 条 本法所定之罚锾,经主管机关催缴,仍不缴纳时,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第 83 条 为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举办劳资会议。其办法由中央主第 84 条 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者,其有关任(派)免、薪资、奖惩、退休、抚恤及保险(含职业灾害)等第 85 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拟定,报请行政院核定。
第 86 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但中华民国八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修正公布之第三十条第一项及第二项规管机关会同经济部订定,并报行政院核定。
事项,应适用公务员法令之规定。但其他所定劳动条件优于本法规定者,从其规定。
定,自中华民国九十年一月一日施行。
第四篇:台湾考察报告
赴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暑期,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学院派我和张思杨老师,参加了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的,由台湾中华科技大学主办的面向制造大类的骨干教师培训。
一、学习目标
增进两岸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概况
学习时间 2014年8月20日至9月2日。学习地点 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台北市)
参与人员 本次学习培训班由4所高职学院13名教师组成,三、赴台面上的感受
台湾人热情:从到台湾后的接机,后面学校领导的接待讲话,反复强调,这次合作是个开始,是民众间友谊、学术技术上交流合作的种子,希望能继续深入交流合作,反复强调中华一家亲,人不亲土亲,十多天的生活,平时的休息等无处不在传达他们的热情好客。台湾人讲礼仪:排队,购物、候车等公众场合,自觉排队已成为不自觉的习惯;乘自动电梯,只站右侧左侧则留为紧急通道;公车刷卡时,总能听到“谢谢!谢谢!。。”不断;上电梯总是抢先为我们按住电梯开门按钮,让我们先上,出电梯总后出;吃饭中间,交流点什么东西,总是先停下吃饭,说完了吃饭;台湾忠孝路、忠孝楼、忠孝。等较多,确实见到几次,62的老教授和我们一起交流到吃晚饭时,确报欠的说,他不好意思,要回家陪父亲或母亲吃晚饭。我们赴台是在大热天,我们在中华科技大学没有见到过一位教师穿着短裤拖鞋来给我们讲课的。
台湾人还节俭、团结,注重整体利益:总说他们的商店一般没有假货,总说他们市场一般不讲价,但是实际也不尽然,但还是令我感叹,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借鉴。如此之类的事,就不一一赘述。
四、中华科技大学概述
中华科技大学是位于台湾的一所科技大学,创于1967年,前身为私立中华工业专科学校。于2009年更名为中华科技大学,学校现有台北、新竹、云林三个校区。设有:财务金融、电机工程、电子工程、航空电子、航空服务管理、航空机械、化妆品生物科技、机械工
程、资讯管理等学系。另设有7个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机电光工程研究、土木防灾工程研究、飞机系统工程研究、建筑工程与环境设计研究、经营管理研究、航空运输研究。
五、台湾教育体系简介
六、赴中华科大对高职教育相关考察见闻 1.职教师资水平高,大多具有国际视野 2.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企业紧需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台湾地区的当前由于少子化等原因,企业技职人才缺乏,企业需要学校为他们培养实用人才。由政府出台了相应政策,从经济等各方面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定向为企业培育人才。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与工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大学普遍要求师资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相当一部分教师来源于企业,称之为“业师”,直接为学生授课,增强校企接轨。
3.机构与人员设置精简
中华科技大学和其他台湾地区的私立大学一样,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多按大学——学院——系(研究中心)三级,建立了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从学术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中心的地位与学院平行,同样是一级教学单位,这说明了台湾地区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学生毕业证上没有细分专业,想侧重于某方面的学习,只有考相应的专业证照;从人员设置上看,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行政人员人数较少,教师要兼管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室,要坐班一定的时间,计入工作量。总之教师与行管人员的比例优化。4.终身化教育为企业提所需人才
台湾大学承担有服务社区的责任和举办证照考试的功能,所以终身教育机构基本是一对外机构,承担有为学校宣传扩大知名度以及为社会培训更多所需人才的双重任务。
七、对我们发展的启迪
1.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突出的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必然要求有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政行间的合作,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开展共建共育共管合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考核等方面通力合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按计划每年安
排校内教师赴企业锻炼,由企业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评价。并且学校在政策上要给予鼓励支持。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可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分享国际教育资源。国际交流的重点也不止步于单纯的学习,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才是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院校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深化应从单纯的生源基地,向师资培训到学生双向流动到科研合作。比如引进外籍教师、教材、理念、国际标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支持学生校际交流、考察访问、师资海外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3.在实践教学中力求真实细致
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为学生创设现场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真实的设备的结构知识,装调维修技能。并且按真实企业需求和规范严格要求质量。使学生到工作岗位时减小陌生感。2014-9-8篇二:台湾考察报告
衢江区农业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
台湾农业发展迅猛,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更好地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应台湾南投县农会的邀请,经省政府批准,12月23日—12月30日,由区委书记朱建华为团长的衢江区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认真考察了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双方进行广泛的经验和技术交流,拓展了合作领域,增进了友谊。此次台湾之行,收获较大,启发颇多。现报告如下:
一、考察活动概况 2009年12月24日,参观了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看了花莲农产品市场。12月25至此26日,沿花东纵谷考察了有机农业县和原生应用植物园。12月27日来到台南,考察了柑橘生产基地—梅山合作农场。12月28日在南投,参访了南投县农会,参观了台一花卉种苗场。在台考察农业期间,共进行了四次农业公务活动。在宜兰中山农业休闲区,参观了三富花园农场,观看了中山农业休闲区的宣传片,与宜兰县休闲农业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林文龙进行了交流,并互赠了相关资料和礼物。参观梅山合作农场时,在李教授和周煌钧场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柑桔分级包装线、柑桔工厂式育苗大棚,并召开了座谈会,双方就柑桔产、加、贩交流了意见。在南投县,与南投县农会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林科长和食品厂厂长吴连俊的陪同下,参观了食品加工厂和食品冷藏库,并详细了解了农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作用及运作方式。在台一花卉种苗场,与已在我区莲花镇创办台湾宝岛农业的台商陈全雄、白教授进行了洽谈,希望他们在莲花加大投入,拓展领域,做大做强宝岛农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并与另外八位农场主进行了交流,向台商介绍了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农业资源优势,邀请他们到我区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在台北,与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进行了交流,原台北市市长向我们介绍了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及屋顶农业的技术。与台湾旺旺集团总监王仁铨进行了洽谈,向他介绍了我区的投资环境,希望旺旺集团在我市已投资办厂的基础上,能来衢江区投资兴业。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二、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地狭人稠,土地总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虽然现在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农业发展进入停滞期,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经济地位十分低微。80年代之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台湾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提出发展“精致农业”,近年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通过参观考察发现,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
台湾属人多地少地区,尤其是高山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历史上以盛产大米、甘蔗等为主,从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根据不同区域条件,按照当地土质和气候等来确定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积极鼓 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莲雾和淡水水产,台中的红柿又大又甜,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产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
2、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属非营利性的企业,不与农民争利,有半官司方的性质。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农业推广。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加经营。即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
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涉及农业存贷款、农业和农民保险等等。四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是政府与农会各一半。我们考察的南投县有13个乡、镇、市农会并由县农会辅导联系;农业人口18万人,农会会员数9万人,占50%,只要个人有0.1公颂土地就可申请加入正式会员,其它可申请赞助户。南投县农会有一百多年历史,现有资产业革命200多亿,有57个会员代表,15个理事,5个监事,下聘总干事,下设8个部门,共有员工48人。
3、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特征,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随着台湾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篇三:王校长赴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麟游县洪泉中学校长 王林祥 2011年11月18日---11月25日,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本期校长培训班的20多名中学校长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访问。重点参观考察了协志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及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等4所中小学校,并与东海国民中学校长陈瑞雍先生和部分中层骨干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及学校情况介绍。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本次考察学习感悟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
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台湾之所以在近20年迅速掘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这与他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迅速培养各类基础人才是分不开的。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 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1、公办学校办学水平高。相对私立学校来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校园面积大,设备设施先进、师资水平高且收费较低,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全免费。各级学校的学生以考上公办学校为荣,特别是考上公办高中和大学比较难。很多学校都把考入公办高中和大学的多少作为向社会宣传其教育教学成果的重点(就像大陆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一样)。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在设置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个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 许多选修课,如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指派老师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培养,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特长作为推荐升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参访的台东县立东海国民中学,对哪些智障生,我们叫学困生,专门办了一个班,他们称资源班,有专业的老师辅导教育他们。3,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行教育,并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如《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就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两项都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不仅如此,还要求把德行教育的时间前移,认为小学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德行教育,以如何“做人”为起点,围绕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在台东县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几个校长早起出去散步,看到附加一所小学准备举行升旗仪式,征得他们领导的同意,我们观看了他们的升旗仪式,基本和我们一样,升完旗也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现场说法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一点一滴说的很细。学校普遍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诚信、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 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
4、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其内设机构比较齐全,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小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会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一般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学校的重要活动,会长必须参加。家长委员会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提出意见建议,大到学校的决策,如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作业本的采购数量、校服款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 青昧。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方面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我们宝鸡要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篇四: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赵宝平
按照本期培训安排,我们班于四月九日至十六日赴台湾教育考察。
一、台湾概况
1、台湾岛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西面靠台湾海峡,北至东海,南抵巴士海峡,其周围有标识的大小岛屿共有14个,台湾岛的地貌是马鞍型,中高南北低。中南部地区位于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之间,因此这个地区是地震多发带。台湾岛的中部处于北回归线23.5度,因此台湾岛是一个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山高林密,植被较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山高坡陡,河床流程短,易形成山洪暴发和河水干涸,所以台湾的电力主要靠核电能。台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渔业、果业、加工业及旅游业,没有十分突出的经济支柱产业。台湾交通比较发达,除了环岛铁路外,南北向主要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省道,东西向有六条省道,公路通达每个村庄,在台湾岛内有标识的机场八个。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是西部强于东部。
2、台湾是一个长期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省份。日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在台湾整整统治了五十年,期间掠夺台湾大量的矿产资源和木材。如对阿里山的铁木和柳杉进行毁灭性地砍伐,至今都还留下了一些罪恶的证据。由于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因此,日本文化对台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在台湾的边沿地区,还可以看到日本式的房屋建筑和日式商铺等文化痕迹。
3、台湾居民主要由三个阶层组成。一是土著人,这部分
人在台湾生长的历史较长,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这些人比较少,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汉文化,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比较低;二是客家人,这部分人主要是从福建等沿海地区迁移来的人,其人数比例比较大,绝大多数是中产阶级,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三是大陆人,这部分人主要是1949年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时到台湾去的人,这部分人既有一定政治基础,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4、台湾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比较好的省份。当国民政府在1945年收复台湾后,就立即抵制日本文化的奴役,积极推广国文教育和普通话,同时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继承的比较好。
二、台湾教育情况
1、学校概况。台湾的学校主要有这样几种办学模式。一种是政府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教会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政府出钱建设,交由民间管理。目前,台湾有各种各样的大学200多所,全都是本科院校,高中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台湾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投入比较大,办有许职业技术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台湾的高中教育是收费教育,其费用是根据学校的举办性质及其条件而定。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全部是免费教育,学生所需费用一律由政府承担。凡是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学校所收的一切费用都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在台湾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类学校中,政府认为小学是一切学校之本,只有抓好小校教育,才能抓好继续
教育,因此,政府是全力赴抓小学。在小学建设方面投资比较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
2、中学教育管理。台湾政府对各类学校都制定有各项管理规定,其中针对高中教育,出台了《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同时,在校训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对儒家文化的继承),把德、智、体的发展作为育人宗旨,在此基础上,允许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目标要求,但必须体现各自的特色,如台北育成高中的校训是“忠、勤、俭、朴”,而东海大学附中则把“德、智、体、美、艺”作为育人方针。台湾的中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其责权利比较清晰。
3、课程设置与教材。从课程设置来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来说,如:国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品德、社会历史、社会地理、自然生技、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其教材也是实行政府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其中各校的校本教材比较好,富有特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同时,每所学校都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均办有自己的教育刊物、报纸或通讯,其中刊物的质量比较高。
4、学校教学。台湾的课堂教学与国际接轨比较好,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采取小班化和讨论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比较活跃,老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室设有存放各种学习资料的图书架,配有电脑,同时有的学校教室还设有卫生间,在小学或初中的教室,导师(班主任)的办公桌是设在教室内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而且不向学生或学校索取任何报酬,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未学好,老师负有主要的责任。另外,有的学校 利用双休日把实验室、图书室、实习车间、自然史教育馆等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使用时只需签字、备案就行了。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各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许多选修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派专人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张扬,同时给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如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社会活动,使学生毕业后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6、注重养成教育。学校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和文明诚信的礼仪以及审美能力、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所以,学生的养成教育效果比较好,这一点从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7、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而且家长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比较齐全,如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夜辅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在学校的大型活动或接待活动中,会长都必须参加。会长是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的,一般是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家长会成员由学校颁发聘书,一聘三年。
8、教师的工作与待遇。台湾中小学的课程量,一般是每天七节。而教师的工作量,平均为18节,有的教师还要上2门课程或兼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教师管理完全实现了聘用制。政府学校的教师工资由政府统一发放,月工资一般为1 —2万台币,校长的工资在4万台币左右。除了工资以外,老师有一定的超课时津贴,除此以外没有其余的津贴。教职工退休后,由政府一次性发放养老金,大约在100—200万台币。
三、比较与借鉴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台湾把教育当作社会事业,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教师尽责。绝大数教师都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首先是感谢学校为他们工作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其次感谢学生们的配合,然后感谢同行的支持,从不居功自傲,更不向学校、学生讨价还价,不索取经济报酬。学校对于做出成绩的教师主要给予精神激励和表彰,正确引导教师的发展。有的学校非常注重个性化教师的陪养,给这些个性化教师一定的空间和荣誉。从在这些方面来看,与之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领导,我们应当重视教师的发展,要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要注重精神激励;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要多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多一些服务意识,少一点商品意识,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2、重视品德教育。台湾教育非常重视人的德行教育,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不仅如此,政府还把德行教育的重心往下移,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行教育,从如何做人教起,围绕在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培养。比如嘉义县立民和国民中学在学生编班时按一忠班、一孝班、一仁班、一爱班来编。屏东县立恒春国民中学在楼梯口张贴人在做,天在看标语,评选全县孝亲楷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及道德观念教育比较模糊,淡化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重心下移外,要改变对学生成才的评价办法,不能惟文化分数定优劣,更不能用文化成绩代替学生的品德行为。篇五:台湾考察报告
台湾学校考察报告
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万淑兰
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非常有幸走进了台湾花莲县立秀林国民中学、新城国民小学进行访问、考察。
一、弘扬传统,处处彰显
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强化行为熏陶,在理念上更注重古今中外结合,兼容东西方文明。民族文化的弘扬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
陪同的学校领导、师生彬彬有礼,校园各角落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走访的两所学校,课间同学们对我们的问候,学生很自然双脚分立,双手放后,大声叫到:“老师好!”我几次寻得机会与台湾孩子们交谈,孩子们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回家后都会有向父母表示感恩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多为礼貌、大方、热情回答各种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与大陆多数孩子的内敛与拘谨形成对照。曾记得,在新成国民小学,我独自来到三年级教室,正遇见同学们整队到英语室上课,所有学生都是双手伸直向 前,整齐排队,自觉安静行动。学生的礼貌、习惯教育相当到位,对文明的传承不禁令人动怀。
课程设置更是体现弘扬传统:学生在各年级都会规定有经典阅读计划,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等。周一到周五每天 第一节25分钟是读经典书的晨读课。课上班主任组织本年级规定的教材进行阅读、理解指导。(还有学生统一购买的经典阅读练习册,期末进行统一检测。)
因为感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激发了我一探学生平时阅读什么书籍的好奇心,所以我特意留心了他们教室内图书角和阅览室摆放的书籍。所到之处,几乎随处都可以看见《荀子》《孟子》《论语》《吕氏春秋》等传统书籍。
浸润在这种凸现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自然处处都彰显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
二、学校、社区相得益彰,互补双赢
考察中,台湾学校与社区的亲密程度,对社区的开放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当局层面而言,台湾教育理念中所涵定的对象是全民的、内容是生活的、场所是广阔的、方式是多元的、活动是多样的、参与是免费的、服务是志愿的(即“义工”或“志工”),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就学校层面而言,台湾学校的设施都积极向社区和居民开放: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图书馆不时可以看到社区居民锻炼、学习的身影,有的学校甚至还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社区停车困难等。(其实从学校校门和围墙就能一眼看出学校和社会的一体
化。学校前校门是全开放,没有森严的门卫;后门就是一个虚掩的栅栏门。围墙或是绿色植物带,或是石头垒起来的低矮围栏。)就社区层面而言,城区建设统一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绵延几公里的“中央绿廊”和繁星点缀的户外体闲运动场所,在落实人性化理念的同时创造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实效;而在各种文化场所,均设计了适合青少年需求和活动的教育内容和与场境设施,科技含量和人文知识相当高。学校的书画展,同学和社区居民都可以参观;社区阅览室,同学们也随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学校每周有半天时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生不用上课,很多孩子几乎都是呆在社区的阅览室或者活动室,或是社区组织的免费培训班。)有的社区还专门设置专责单位、编制专任员额,规划、推展地方的家庭教育工作,举办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咨询辅导等活动,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问题的咨询、教育与解答在促进与建立社会和谐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据我们与参访学校的老师交谈得知,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如校宣传栏、实验大楼等都是家长会出钱捐建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还组织家长们为学校做义工。如:早上学生上学、下午学生放学时,家长义务在校门周围做安全爸爸、安全妈妈,帮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学校的图书馆内书籍的整理、新书的介绍、出借等都有学生家长来为学校义务完成。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社会完善的德育网络中,有效地得到贯彻与实施。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特别是台湾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得益彰更值得我们借鉴。对比两岸教育,我们有了更深的启示。
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每所学校除开设规定的综合课外,都还根据学校特点和孩子们的需求,开设了各类社团课程。社团课程全部是在正常上课时间安排落实。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活动。而且在每周还特别设置了学校活动弹性课。弹性课就是专门用于学校或者班级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如拉拉操比赛、拔河、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科学周、大课间活动、周会等等,种类繁多。学生从小就培养了积极、大方参加活动的心态习惯。学生和老师每天也几乎都在紧张的忙碌中度过。
四、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我们到过的两所学校,学校的每座楼设计都是通过学校、社区等相关人员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设计,最后建设落成。每个教室的布置各不相同,彰显着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学校会为一些智障或残疾学生专开一个特教班;会为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学习中心”辅导功课;会为台湾的原住民开设原住民班,并开设本土语言教学,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所到之处见不到教师对学生的大声训斥或辱骂,看到是师生间轻声细语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和谐。
五、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台湾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教职工在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晋升一级工资,表现佳、绩效好的年终还可以享受奖励。教师来源多样,不仅
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其它非师范高等院校毕业生,但这部分人要进教师队伍,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经过考核和考察,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新教师聘用门槛高,录用比例为100:1,可见条件之苟刻。一旦取得教师资格并被录用后,将可终身任教,校方不能随意解聘。男女教师退休的年龄都是65岁,但教龄满25年就可提前退休,退休时可以一次性享受退休金,也可以按月享受退休金。
台湾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待遇好,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羡慕,每年教师缺员增补常引得数十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候选人竞聘。原因一是台湾教师属政府公务员系列,待遇略高于财政、银行职员,退休后的待遇优厚;二是教师职业稳定,教育主管部门在维护教师身心健康、倡导正当休闲活动、公开甄选教师等政策上,很受教师和社会认可;三是政府投资教育比例一般占政府预算35%以上,奖励教师的机制得到教师的响应,起到了激励教师专业精神,提升了教师服务热忱。所以,教师自主进修,积极参与,与时俱进的培训都很投入。台湾有比较完善的教师研习进修制度,落实多元研习进修管道,建立教师终身进修制度。教师进修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学校培训,类似我们的校本培训,如大部分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停课为教师专门培训时间;二是参加教师研习中心培训,它是各级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一个永久性的在职研习场所,承担各级学校教师之研究、研习、辅导及咨询服务事宜,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和教学资源之研发工作,并办理期刊、丛书出版、教育专题研究及教师联谊活动。三是参加网络培训,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的平台参加培训。
第五篇:台湾感想
真正的老师 真正的学者 ——与台湾同仁交流有感
前几天,台湾新竹学校一行到我校参观交流,虽然日程紧张,仅在学校几天时间,但是台湾同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善的做事风格却使我如沐春风。
第一天,我接到教导处电话去光明校区听课。去时台湾同仁还没到,不久看到张校长一行人出去迎接,我心里充满了好奇,到底台湾的同行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很快,听课开始了,孟珍珍老师讲了《威尼斯的小艇》。台湾同行很认真地听,一会儿拿手机录一下,一会儿微笑着点头。课后,评课的老师来到会议室,当时校长让我和几个老师坐到了前排,说实在的,当时心里很是紧张。当时李校长和台湾的蔡校长先进行了交流,蔡校长充分肯定了孟老师的成绩,又对我们大陆的课堂教学比较好奇,提出了几点问题。蔡校长风趣的话语,平和的态度,满腹经纶的交谈,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令我既惊讶又佩服,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好敬业的态度!好渊博的知识!好淳朴的风格!我在心里由衷地赞叹道!接下来台湾苏校长和另一位台湾同仁也是给我留下了同样的印象,他们交谈自然,言谈话语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认真的教学态度,一切为了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这些深深打动了我,虽然那次交流时间较长,已经过了中午放学的时间,但与会的老师们还是兴趣盎然,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第一节课听了王华玲老师的《翠鸟》,第三节课听了邱老师的《听 流星雨的故事》,邱老师的课堂从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经验开始,引起动机,再到课堂活动的展开,课堂交流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见,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启发思维,表达观点。
先不说讲课效果怎样,单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一点,邱老师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孩子,可以为了孩子停下来放慢脚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邱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亲切自然朴素的教学风格感染了我。邱老师的课堂用语都非常亲切温和,恰如其分地鼓励并激发学生的自信,营造了一种宽容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从邱老师的教学可以看出,台湾语文教学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舞并激励学生,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与我们的公开课相比,我们的公开课更像是表演给听课老师看,学生是配合老师的附属体。而邱老师的课堂使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台湾老师把权力放给学生,让老师去配合学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多么尊重学生!多么真心的去爱学生!我不由得想给邱老师点个赞!
台湾同仁的此行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学生进行,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并教学生学习,教给他们“带得走的能力”。台湾的教学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的操作方法灵活多样。把全体学生纳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动口,动脑,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学评价多样化,及
时反馈,及时鼓励学生。从课堂教学可以看到,台湾的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思考与回答结果的及时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频率,不管他们说出怎样的答案或结论,教师都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目的是让他们开口,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除了对教学的感动和收获以外,我还学到了他们敬业的态度和自然的处事作风,我想这也许就是台湾开放式教学,尊重学生的教育所塑造出来的结果吧!
总而言之,本次研讨会为我了解两岸教学现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佩服他们,这才是真正的老师!这才是真正的学者!以此为镜,今后多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