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
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苏州大学文学院 2009年12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由“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名著名篇及文学思潮流派,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各种文学体裁的传承流变,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义。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创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通过文学史的学习,我们能认识到古代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实际状况,以及与哲学、史学、经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到各体文学的发展走向、源流演变和彼此渗透、影响的表现形态。我们还可以把古代文学史看成是古代散文、诗词、戏曲、小说的分体文学史,从而理清它们各自的演进线索和承继关系。同时,与文学发展史伴生的文学理论,也是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文学理论,包括从中折射出的艺术思潮、文人心态、社会风气、民间习俗,都有助于培养思辨能力,深化人文底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历代不同层次文学家的艺术心力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文本见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跃动着的时代脉搏,观察到千姿百态的社会面貌,体味到曲折细微的物理人情;在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得到“真”的展示、“善”的呼唤、“美”的陶冶,同时强化自己识别劣质文化产品的能力,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趣味。
考生在自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时,要了解古代文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而显现出的共性和个性,要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痛下功夫,大胆想象、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并努力攻下语言文字上的难关。具体而言,我们对于古代文学课程中常见的“情与理”、“论与作”“深与广”、“大与小”、“纵与横”、“雅与俗”、“儒与道”、“中与外”等等错综关系,应该区别对待,详加考察,细心摸索,扎扎实实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概述
1、认知先秦文学的范围和概况;
2、理解先秦历史概貌及先秦文学发展线索与基本特征;
3、领会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散文。
第一节
上古文学
1、识记文学艺术起源有种种说法,如游戏说、模仿说、上天神灵创造赐予说、心灵表现说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2、认知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最早出现的两种文学样式;
3、识记我国古代记载神话传说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文献典籍中保存了一些片段;
4、领会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节
《诗经》
1、识记《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名称、分类及所收的篇目;
2、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认知《诗经·国风》农事诗、征役诗、怨刺诗、爱情诗及《雅》、《颂》的不同题材;
3、阅读《豳风·七月》、《周南·芣苢》、《王风·君子于役》、《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卫风·氓》、《小雅·巷伯》、《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篇目,理解并领会《诗经》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历史散文
1、识记《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汇编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散文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
3、识记《左传》及“春秋三传”的名称,阅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 等篇目,领会《左传》的思想内容、叙事特征和文学价值;
4、识记《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阅读《召公谏弭谤》,认知《国语》 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5、识记《战国策》的基本内容,阅读《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等篇 目,领会《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第四节
诸子散文
1、认知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识记先秦诸子的主要派别及思想特征;
2、识记孔子其人和《论语》的成书,精读《先进》章中“侍坐”一节,领会《论语》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3、识记墨子与《墨子》,认知《墨子》的特点;
4、识记孟子其人和《孟子》的成书,阅读《齐桓晋文之事》、《滕文公上》中有关段落,理解《孟子》与《论语》的异同,领会《孟子》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技巧;
5、识记庄子其人和《庄子》的成书,了解老子与庄子的异同,阅读《逍遥游》、《养生主》中的有关章节,领会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的艺术特色;
6、理解《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7、识记荀子与《荀子》,领会《荀子》的主要特色及在战国后期诸子散文中的地位;
8、识记韩非与《韩非子》,阅读《五蠹》等文,领会《韩非子》的思想内容和对先秦理论文发展的贡献。
第五节
楚辞和屈原
1、识记楚辞的概念及其形成;
2、了解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3、阅读《离骚》,领会《离骚》的政治理想、爱国信念、人格精神,理解并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语言技巧;
4、识记屈原的其他作品,认知《九歌》、《九章》、《天问》等诗篇的内容和风格;
5、理解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领会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6、识记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了解《九辩》的特点。
第二章
秦汉文学
概述
1、了解秦汉文学的时代背景;
2、识记秦代的文学状况;
3、识记汉代文学的主要样式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
秦代文学
1、阅读李斯《谏逐客书》,领会《谏逐客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识记《吕氏春秋》的成书及其特色。
第二节
汉代的赋
1、识记汉赋的文体特征;
2、了解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
3、认知汉赋的三个发展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了解三个阶段 的主要代表;
4、阅读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 《归田赋》等,领会汉赋的思想和美学特征。
第三节
汉代的乐府民歌
1、识记“乐府”的涵义、了解汉乐府的分类;
2、认知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领会汉乐府民 歌对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所其起的作用;
3、阅读《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理解汉代优秀叙事诗的特色。
第四节
汉代的散文
1、阅读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领会汉初政论文总结经验、提供治策的内容和气势充沛的风格特点;
2、了解汉代其它散文,识记桓宽的《盐铁论》、桓谭的《新论》、王充的《论衡》、王符 的《潜夫论》、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第五节
司马迁与《史记》
1、认知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写作,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了解《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识记《史记》的体例;
3、阅读《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目,领会《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
4、认知《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第六节
班固与《汉书》
1、识记班固的生平、思想,了解《史》、《汉》之异同。
2、阅读《苏武传》,认知《汉书》的儒家正统观念及文学风格。
第七节
东汉的文人五言诗
1、了解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阅读《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等篇目,领会《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特征。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述
1、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2、认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阶段及总体特征。
第一节
建安文学
1、识记“三曹”及其代表作;
2、识记并理解建安文学的时代意义,领会“建安风骨”的内涵;
3、阅读曹操《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曹植《赠 白马王彪》等诗,了解“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识记“建安七子”及其代表作。
第三节
西晋文学
1、识记太康时期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2、阅读左思《咏史诗》、郭璞《游仙诗》的相关诗篇,了解其内容和风格特征;
第四节
陶渊明
1、认知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理解社会及学术背景对陶氏的影响和作用;
2、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饮酒》、《咏荆轲》、《读山海
经》、《归去来兮辞》等作品,领会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陶诗平淡自然和“金刚怒目”的不同风格;
3、了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节
南北朝诗人
1、识记“二谢”及其代表作,阅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江中孤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作品,领会“二谢”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2、识记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元嘉三大家”,了解七言歌行体的特征,阅读并领会鲍照组诗《拟行路难》、《拟古》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识记沈约和“永明体”,了解声律音韵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4、识记梁陈的代表诗人及代表作,了解“宫体诗”的概念及特点;
5、识记庾信及其他北朝诗人,领会庾信《拟咏怀》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六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
1、识记南朝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汉乐府民歌后的第三次民歌高潮,了解南 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2、阅读《西洲曲》,认知《西洲曲》是一首集中了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点的长篇佳作;
3、识记北朝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北朝乐府民歌产生情况;
4、阅读《木兰诗》,认知《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第七节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1、认知骈文的美学特征,识记南北朝骈文的代表作品;
2、识记南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品。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批评
1、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认知志怪和志人两大类小说;
2、阅读《世说新语》有关篇章,领会“魏晋风度”及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
3、认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概貌,识记有关的文学批评专论和著作。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概述
1、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主要的文学样式;
2、了解唐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初唐诗歌
1、识记唐诗发展的分期;
2、了解初唐四杰与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等改革齐梁绮靡诗风的作用;
2、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 宾王《在狱咏蝉》等诗,理解初唐四杰的诗歌特色;
4、了解陈子昂及其代表作,认知陈子昂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认知王维、孟浩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识记“王孟”的代表作品;
2、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王维《山居秋暝》、《渭川 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领会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派
1、认知高适、岑参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识记“高岑”的代表作品;
2、阅读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 奉送出师西征》等诗,领会边塞诗派的风格特征;
3、认知王昌龄及其他边塞派诗人,阅读相关代表作,领会各自的风格特征。
第四节
李
白
1、认知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李白的经历、交游、思想、个性。
2、阅读《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丁都护歌》、《秋浦歌》、《夜坐吟》、《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诗,领会李白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并领会李白继承庄骚传统而形成的独特诗歌风格,认知李白在古代诗歌
史上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节
杜
甫
1、认知杜甫是与李白并称的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伟大诗人,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了解杜甫的经历、交游、思想、个性;
2、阅读《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春望》、《月夜》、《春日忆李白》等诗,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3、理解并领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高度及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认知杜甫与李白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长期影响着后世文学。
第六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理论,认知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
2、识记白居易诗的组成部分,阅读《卖炭翁》、《杜陵叟》、《新丰折臂翁》、《长 恨歌》、《琵琶行》、《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领会白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识记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与者元稹、张籍、王建等,了解各自的代表作。
第七节
中唐其他诗人
1、了解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阅读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李贺《天上谣》、《梦天》、《雁门太守行》,领会刘禹锡、李贺诗的内容与风格特征;
3、了解中唐诗歌形式的若干变迁及审美追求。
第八节
晚唐诗人
1、认知晚唐诗人心态与诗歌题材的转变及晚唐诗出现的悲剧色彩;
2、识记杜牧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阅读杜牧《赤壁》、《过华清宫》、《泊 秦淮》、《江南春》、《山行》及《阿房宫赋》,领会杜牧诗、赋的题材和风格特点;
3、读李商隐《有感》、《重有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马 嵬》等诗,理解李商隐“无题”诗的成因,领会李商隐诗的艺术技巧;
4、认知皮日休等唐末诗人直接继承新乐府运动传统而形成现实主义流派,阅读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各自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九节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1、识记“古文”概念,了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兴起及其理论主张;
2、阅读韩愈《原道》、《论佛骨表》、《原毁》、《进学解》、《师说》、《杂说》、《平淮西碑》、《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等文,了解并领会韩愈古文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阅读柳宗元《封建论》、《天对》、《天说》、《非国语》、《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三戒”等文,了解并领会柳宗元古文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第十节
唐代传奇
1、了解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及发展阶段;
2、认知唐传奇的分类,阅读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 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传奇作品,领会各类传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认知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一节
晚唐五代词
1、认知词的起源和发展及词的基本格律特点,了解词产生和兴起的社会和文 化原因;
2、认知温庭筠词作概况及花间派词人的组成,识记《花间集》、“温韦”;
3、识记李煜与南唐其他词人冯延巳等,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领会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宋金文学
概述
1、了解宋金文学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背景;
2、认知宋代各体文学的发展简况。
第一节
北宋诗文革新
1、认知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了解欧阳修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思想;
2、阅读欧阳修诗《食糟民》、《戏答元珍》,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领会欧阳修诗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识记梅尧臣、苏舜钦诗的写实性及艺术性;
4、阅读王安石诗文《河北民》、《感事》、《明妃曲二首》、《泊船瓜洲》、《答司 马谏议书》等,曾巩文《墨池记》,领会王、曾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词
1、识记“二晏”,即晏殊与子晏几道,了解欧阳修及其他词人,认知北宋前期的词的代表作品;
2、认知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作,领会柳词在北宋词题材内容与形式手法上的突破。
第三节
苏
轼
1、了解苏轼政治经历和复杂思想,认知苏轼代表着北宋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2、识记苏轼与黄庭坚诗并称“苏、黄”,与欧阳修文并称“欧、苏”,阅读苏轼《吴中田妇叹》、《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诗文,领会苏诗文的题材和风格特点;
3、认知苏轼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阅读《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词作,领会苏词的艺术特色;
4、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识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
观、张耒)。
第四节
北宋后期的诗词
1、识记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认知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了解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2、识记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与黄庭坚齐名,了解周邦彦及其他词人如“贺梅子”贺铸;
3、阅读秦观词《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等,鉴赏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第五节
南宋前期文学
1、认知李清照经历及其“易安体”,阅读《如梦令》二首(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领会李清照词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词风。
2、认知范成大、杨万里与江西诗派的关系,了解杨万里的“诚斋体”,识记范成大的代表作《州桥》、《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的代表作《闲居初夏午睡起》、《小池》,领会范、杨的诗歌风格。
第六节
陆
游
1、了解陆游生平以及与陆游诗歌的关系,识记陆游与南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称“中兴四大诗人”;
2、阅读《夜读兵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书愤》、《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等诗作,领会陆游诗的爱国主题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第七节
辛弃疾与南宋后期的词
1、识记辛弃疾是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家,阅读《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词,领会辛弃疾词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识记辛派词人著名者“一陈三刘”,即与辛同时代的陈亮、刘过,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了解各自的代表作;
3、识记姜夔与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南宋后期的“才子之词”与“豪杰之词”,识记宋末其他词人吴文英、史达祖、周密、张炎、王沂孙等,阅读并领会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危月)。
第八节
南宋散文
1、认知南宋政论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识记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岳飞的《南京上高宗事略》、《五岳祠盟记》;
2、认知笔记小品文的内容及形式特点,了解洪迈《容斋随笔》、陆游《老学庵笔记》、罗大经《鹤林玉露》、王明清《挥麈录》等南宋笔记小品文。
第九节
宋代的话本
1、了解宋代话本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认知“话本”的概念及特点;
2、认知小说话本的爱情、公案两类题材,了解《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内容,领会宋代话本的艺术成就;
3、认知宋话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艺术手法对明清以来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直接影响。
第十节
辽金文学
1、了解金代文学以诗歌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较高;
2、识记元好问及所编《中州集》,了解元好问诗的现实性和艺术性,阅读《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理解元氏“丧乱诗”的文学地位;
3、识记诸宫调作为一种说唱艺术的体裁特征,了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成书及其思想、艺术特长,认知《西厢记诸宫调》标志着我国古代俗文学的成熟。
第六章
元代文学
概述
1、了解元代的社会概况和文学风貌、特点;
2、认知元代戏曲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基本规律;
3、认知元代诗、词、散文所处的承前启后阶段。
第一节
元杂剧的产生和兴盛
1、认知中国戏曲形成及元杂剧崛起的发展过程,了解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条件;
2、识记元杂剧的形式体制,理解元杂剧形式体制的相关概念:“唱”、“念”、“做”、“舞”,一本四折、“楔子”,“末”、“旦”、“净”、“外”、“杂”,“末本”、“旦本”。
第二节
关汉卿
1、了解关汉卿的生平,识记关汉卿的代表作品,认知关汉卿的元杂剧奠基人作用;
2、阅读《窦娥冤》的第三折,了解《窦娥冤》的主要情节,领会其批判精神、艺术手法,特别认知主人公窦娥的刚烈性格、反抗精神及善良、高洁的美好品质;
3、识记《蝴蝶梦》、《鲁斋郎》、《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西蜀梦》等杂剧作品,领会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关汉卿杂剧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第三节
王实甫
1、了解王实甫的生平,识记王实甫的代表作品;
2、识记《西厢记》的本事及演进过程,阅读“长亭送别”(第四本第三折),了解王实甫《西厢记》的情节特点、思想意义、艺术形象、结构线索及语言感染力,领会《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1、识记白朴和马致远其人其作,了解白、马杂剧代表作的基本情节及其意义;
2、识记杨显之、纪君祥、郑光祖等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及其意义。
第五节
南
戏
1、识记南戏是与北曲杂剧相对的称谓,了解南戏兴盛的社会条件、南戏的形式体例及曲调特色;
2、识记高明的生平,认知《琵琶记》的题材来源及思想缺陷,领会《琵琶记》的双线结构;
3、识记《拜月亭》及其他流行于元末明初作品,了解《拜月亭》与《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四剧合称为“四大传奇”,领会《拜月亭》的故事情节及其典型意义。
第六节
散曲和诗文
1、识记散曲是一种配乐的长短句,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认知散曲的形式特点;
2、了解散曲的主要作家作品,识记关汉卿的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四块玉]《别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双调·夜行船]《秋思》,白朴的 [吕仙·寄生草]《劝饮》,睢景臣的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张养浩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刘时中的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3、了解元代诗文的时代特征,识记刘因和元前期的主要诗文作家;
4、识记刘因代表作诗《白沟》、《观梅有感》、《宋理宗书宫扇》、《饮山亭雨后》,文《孝子田君墓表》、《辋川图记》,认知刘因诗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识记赵孟頫诗代表作《岳鄂王墓》。
5、识记元代中期诗文“元四家”,即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后期诗文代表作家有王冕、萨都剌、杨维桢等;
6、识记王冕诗的代表作《遣兴》、《江南民》、《虾蟆山》、《梅花》等,了解萨都剌以写宫词、艳情乐府著名,杨维桢诗号称“铁崖体”。
第七章 明代文学
概述
1、了解明代的社会环境、学术思想和文学概况;
2、认知传奇、长篇小说发展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色;
3、理解明代诗文领域内复古与创新的冲突和互动。
第一节
明代诗文
1、了解明前期诗文的时代、风格特征,识记“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领会宋濂文《秦士录》、《王冕传》,刘基诗《田家》、《卖马词》,高启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青丘子歌》等代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识记高启与同时人杨基、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三杨”为“台阁体”代表作家;
3、识记明代前后“七子”,即“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了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及创作实绩;
4、识记唐宋派的散文理论,了解唐宋派主要作家为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阅读归有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代表作,认知归有光的唐宋派散文创作成就;
5、识记公安派的代表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竟陵派的代表是钟惺、谭元春,了解公安派的主要文学思想及其成因,阅读袁宏道的游记名作《满井游记》等,领会公安派的作品内容和风格;
6、识记明末复社、几社等爱国政治、文学社团,阅读张溥《五人墓碑记》、陈子龙《易水歌》、《秋日杂感》、夏完淳《别云间》、《狱中上母书》等诗文作品,领会明末爱国诗文的政治激情及雄健风格。
第二节
明代前期小说
1、识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起源于民间说话中的“讲史”,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领会《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戏曲、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
2、认知《水浒传》的作者、题材来源、成书过程,领会《水浒传》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了解《水浒传》对后世戏曲、小说在汲取题材和塑造人物上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而对民众的现实生活及反抗活动起到了借鉴作用;
3、认知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了宋元文言小说反映市井民众生活和感情的创作精神,识记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小说
1、识记《西游记》的作者、题材来源,领会《西游记》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浪漫主义精神。识记其它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四游记》、《三宝太监下西洋》、《四游补》;
2、认知《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了解《金瓶梅》的题材来源、社会意义、艺术特色;
3、认知明中叶后期长篇小说以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为多,识记历史演义余邵鱼《列国志传》、英雄传奇无名氏《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熊大木《北宋志传》等;
第四节
明代拟话本
1、认知“拟话本”产生基于明后期短篇白话小说的兴盛,识记拟话本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领会“三言”的现实性和文学性;
2、识记凌濛初的“二拍”《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了解“二拍”的主要题材、社会意义及消极影响,识记其它拟话本小说《醉醒石》、《石点头》、《西湖二集》等,识记抱翁老人选编的《今古奇观》。
第五节
明代戏曲
1、识记明前期杂剧作品朱有燉的《诚斋乐府》,南戏(“传奇”)作品丘濬的《五 伦全备记》;
2、识记明中期杂剧作品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及无名氏的《鸣凤记》;
3、认知汤显祖临川派和沈璟吴江派的各自特点与主要分歧,了解“汤沈之争”,识记沈璟的传奇有《红蕖记》、《义侠记》、《博笑记》等;
4、了解汤显祖的文学观念与戏剧创作,识记“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5、阅读欣赏《牡丹亭》中《惊梦》一齣,领会《牡丹亭》的启蒙意识、浪漫主义手法及其语言艺术;
6、识记徐渭及其杂剧作品《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识记徐渭同时或稍后的戏曲作家及作品:许潮《兰亭会》、《游赤壁》、汪道昆《远山戏》、《洛水悲》、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真傀儡》等;
7、识记孙仁孺《东郭记》、《醉乡记》、周朝俊《红梅记》、高濂《玉簪记》、孟称舜《娇红记》。
第六节
明代散曲和民歌
1、识记明代散曲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薛论道及其代表作;
2、识记明代可见的最早民歌集子《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识记冯梦龙选辑的《挂枝儿》、《山歌》等,了解民歌的思想意义、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
第八章 清代文学
概述
1、了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社会生活、民族矛盾、学术思想和文学概况;
2、了解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3、认知清代有代表性的小说、戏剧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4、认知清代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社团、流派及其理论观点、创作实绩和发展走向。
第一节
清前、中期小说
1、了解清代前期短篇小说的概况,识记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十二楼》、《无声戏》,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果;
2、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包括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说,题材以恋爱故事为多,阅读《聊斋志异》中的有关重点篇目,领会《聊斋志异》继承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传统并吸收白话小说长处,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认知吴敬梓的生平和著述,领会《儒林外史》表现出的高超讽刺艺术,理解《儒林外史》标志着小说从古典型转向近代型;
4、识记清中期其他长篇小说:李汝珍《镜花缘》、夏敬渠《绿野仙踪》、李绿园《歧路灯》,理解《镜花缘》寄托的包括男女平等在内社会理想。
第二节
《红楼梦》
1、认知《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识记《红楼梦》的作者,阅读《红楼梦》原著,领会《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主要情节、民主精神及其批判意义;
2、领会《红楼梦》塑造艺术典型、巧妙安排结构、提供语言范本的卓越成就,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清代戏曲
1、识记洪昇与与孔尚任是清前期卓有成就的传奇作家,世称“南洪北孔”,洪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孔尚任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2、认知《长生殿》的题材来源及其它同题文学作品,欣赏《长生殿》精彩片段,领会《长生殿》的主题及意义;
3、欣赏《余韵》中[哀江南]套曲,理解《桃花扇》的戏曲语言,认知并领会《桃花扇》的历史剧形式及其市民精神、现实意义;
4、识记明末清初“苏州派”戏曲家,识记李玉所写传奇名著 “
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5、了解李玉《清忠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识记清初著传奇代表作《风筝误》、《比目鱼》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了解李渔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7、识记清中期剧作家唐英、蒋士铨、杨潮观及其代表作。
第四节
清代诗文
1、认知清代诗歌的分期:清初、乾嘉、鸦片战争前后、晚清,识记清初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钱澄之、屈大均及其代表作,了解清初诗坛主盟者钱谦益、吴伟业,领会吴伟业“梅村体”的艺术特色;
2、识记王士禛及“神韵说”,识记“南朱北王”(王士禛与朱彝尊)、“清初六家”(王、朱与施润章、宋琬、赵执信、查慎行),认知乾嘉时期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的理论要,识记 “乾隆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即袁枚、蒋士铨、赵翼)、浙派、岭南派、桐城派等诗派、郑燮、黄景仁等现实主义诗人;
3、了解清词的“中兴”,认知清词的前、中、后三期;
4、识记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为清前期词三大家,了解“三大家”的理论主张及其词作特色,了解清中期厉鹗为代表的“浙派”、浙派后期词人吴锡麒、郭麐,认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及其“常州词派”词学主张、词作特色;
5、识记清后期蒋春霖、文廷式及“清末四大家”(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主要词学主张;
6、认知“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之文、“国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之文;
7、认知“桐城三祖”,了解方苞与 “义法”论;刘大櫆与“神气”、“音节”、“字句”论;姚鼐与“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合一说,“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及“阳刚”、“阴柔”说,识记“阳湖派”(常州文人恽敬、张惠言)、“姚门四大弟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一说刘开为姚莹)、“湘乡派”(曾国藩)、曾门“四大弟子”(吴汝伦、张裕钊、黎
庶昌、薛福成),阅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领会桐城派的散文特色;
第五节
龚自珍
1、识记龚自珍生平,了解龚自珍的家学渊源和社会背景;
2、阅读《己亥杂诗》中重点篇目,领会龚自珍诗社会内容、自由精神、艺术手法、“剑气箫心”的意象,瑰丽奇肆的风格,阅读《病梅馆记》及有关词作,全面了解龚自珍的文学成就;
3、识记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文代表作家,如反映鸦片战争题材的诗歌作者姚燮、鲁一同、朱琦、贝青乔等,主张经世济用、创作大量爱国诗篇的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等,晚清宋诗运动的先驱者程恩泽、祁寯藻及继之宗宋诗人曾国藩、郑珍、莫友芝、何绍基等,散文作家有魏源及姚门弟子、曾国藩等。
第六节
晚清诗文
1、认知晚清代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要求的诗歌运动“诗界革命”及其主要成员黄遵宪、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等,湖湘派诗人的代表王闿运、邓辅纶等,“同光体”诗人也即后起的宋诗派的代表陈衍、陈三立、沈曾植等,唐宋兼采派的代表张之洞、樊增祥、易顺鼎等,西昆派的代表李希圣、曾广均等;
2、了解黄遵宪的外交官经历、民主思想与爱国情操及在“诗界革命”中的地位,阅读黄遵宪代表作《哀旅顺》、《哭威海》、《樱花歌》、《今别离》等,领会黄遵宪诗的内容、风格特色;
3、了解康有为、梁启超是“诗界革命”派阵营重要诗人,识记康有为、梁启超与改良派作家的理论主张和代表作品,认知“新文体运动”、“小说界革命”;
4、识记秋瑾、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作家的代表性诗文作品,领会其内涵和风格;
5、了解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认知其代表作家、作品:陈去病《谒苍水张公墓并吊永历帝》、柳弃疾《吊鉴湖秋女士》、《寄题西湖岳王冢同慧云作》、高旭《武林题壁》、苏曼殊《本事诗十章》。
第七节
晚清小说
1、了解晚清小说的新发展,认知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及其代表作品;
2、认知谴责小说的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识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领会其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课程说明与有关原则
1、教材说明。本课程选用《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主要教材。
2、本课程章节说明。本课程仍以封建王朝的朝代为序划分章节,课程指导书每章节大略由文学概貌的展示、名家名作的论述、各体文学产生的背景及源流演变的评介所组成,并附有精读篇目和思考题。
1史与作品并进,以史带作品,以作品证史;注意文学史纵向的发
3、自学与考试原则。○
2有展线索和横向的交互联系,力求史的线索分明,作品分析紧密联系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关阅读篇目韵文部分大多要求背诵,散文部分要求熟读;重要的文学史知识(包括有关文学术语、社团流派、名家名篇)必须牢记;分析论述类试题不必死记硬背,务求言之有物、言3考试命题要求识记、认知、了解类约占40%,要求理解、领会类约占60%;试题之成理。○题型大致为:填空、解释、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
第二篇: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
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大纲
苏州大学文学院 2009年12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从“五四”时期到九十年代末的中国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及作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当充分体现文学课的性质,正确处理中国历史、文学现象和文艺理论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大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解答疑难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取精用弘的原则,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线索、文学思潮和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努力提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五四文学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了解五四文学经历的三个阶段;
2、掌握五四文学革命的特征。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1、了解《狂人日记》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领会《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
3、掌握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
4、识记《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5、了解《呐喊》和《彷徨》中的几种题材类型;
6、掌握《呐喊》和《彷徨》中的人物形象;
7、了解《故事新编》的文学史地位;
8、识记《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第三节 三种类型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
1、掌握叶绍均小说的艺术特色;
2、识记许地山初期小说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及其代表作品;
3、了解许地山创作现实主义转向的标志性作品;
4、领会冰心小说的个人风格;
5、识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鲜明特征。
第四节 20年代新诗
1、了解初期白话诗创作的主要诗人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3、领会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
4、了解《女神》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5、领会《女神》的主题内涵;
6、理解《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掌握《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8、了解李金发的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领会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色;
10、了解20年代戏剧创作概况;
11、识记田汉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2、识记周作人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3、识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4、了解《野草》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15、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第一节 3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30年代文学思潮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30年代的小说
1、了解30年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掌握丁玲小说的创作特点;
3、掌握张天翼小说的创作特点;
4、识记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5、领会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6、了解《子夜》的基本内容;
7、理解《子夜》中的人物形象;
8、掌握《子夜》的艺术特色;
9、掌握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10、分析《骆驼祥子》中人物形象;
11、领会《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2、识记巴金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13、了解《激流三部曲》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14、掌握《家》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15、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道路及其代表作品;
16、领会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30年代新诗
1、了解3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识记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代表诗人及其主要作品;
3、识记现代派诗歌的创作风格、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4、掌握戴望舒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5、掌握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第四节 30年代戏剧
1、识记30年代主要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识记曹禺第一阶段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3、了解《雷雨》、《日出》和《原野》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意义;
4、掌握《雷雨》、《日出》和《原野》的艺术性。
第五节 30年代散文
1、了解3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概况;
2、识记鲁迅杂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3、领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4、了解3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5、理解30年代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第一节 4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40年代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40年代小说
1、掌握40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沙汀“三记”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
3、了解钱钟书的创作概况;
4、理解《围城》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意义;
5、掌握《围城》的艺术特色;
6、领会《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
7、了解《寒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8、辨识《寒夜》与《家》在主题和艺术上的异同;
9、领会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10、识记张爱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11、了解《金锁记》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2、了解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概况;
13、掌握张恨水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40年代新诗
1、掌握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识记艾青的代表作品;
3、理解艾青诗歌的题材特点;
4、理解艾青诗歌中独特的审美意象;
5、理解艾青诗歌散文化的特点;
6、掌握九叶诗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四节 40年代戏剧
1、了解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概况;
2、识记郭沫若六部历史剧的名称;
3、掌握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4、了解夏衍剧作概况;
5、了解夏衍剧作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五节 解放区文学思潮
1、了解解放区文学发展概况和文学思潮。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1、了解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内容;
3、理解赵树理小说创作基本风格和艺术特色;
4、了解孙犁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况;
5、掌握孙犁小说创作风格;
6、掌握《荷花淀》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7、掌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8、掌握《暴风骤雨》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9、辨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异同。
第四章 50-70年代文学
第一节 1949-1976年文学思潮
1、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
1、了解《创业史》的基本内容;
2、掌握《创业史》的主要艺术特色;
3、理解《创业史》的历史局限性;
4、了解《红旗谱》的基本内容;
5、掌握《红旗谱》的主要艺术特色;
6、理解《红旗谱》的不足之处;
7、了解《青春之歌》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8、掌握《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新诗
1、了解郭小川诗歌创作概况;
2、识记郭小川诗歌代表作品;
3、掌握郭小川诗歌创作风格;
4、了解贺敬之诗歌创作概况;
5、识记贺敬之诗歌代表作品;
6、掌握贺敬之诗歌创作风格;
7、了解闻捷诗歌创作概况;
8、识记闻捷诗歌代表作品;
9、掌握闻捷诗歌创作风格;
第四节 五六十年代戏剧
1、了解《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茶馆》的艺术特色;
3、了解《关汉卿》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4、掌握《关汉卿》艺术特色;
5、理解《关汉卿》的人物形象特点;
第五节 五六十年代的散文
1、掌握杨朔散文代表作品;
2、理解杨朔散文创作风格;
3、掌握刘白羽散文代表作品;
4、理解刘白羽散文创作风格;
5、掌握秦牧散文代表作品;
6、理解秦牧散文创作风格;
7、辨析杨朔、刘白羽和秦牧散文创作的异同。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第一节 1976-1989年文学思潮
1、了解1976-1989年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80年代小说
1、理解“伤痕文学”的内涵;
2、识记“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3、掌握“伤痕文学”的创作风格;
4、理解“反思文学”的内涵;
5、识记“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6、掌握“反思文学”的创作风格;
7、理解“改革文学”的内涵;
8、识记“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9、掌握“改革文学”的创作风格;
10、理解“寻根文学”的内涵;
11、识记“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12、掌握“寻根文学”的创作风格;
13、理解“现代派小说”的内涵;
14、识记“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5、掌握“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风格;
16、理解“先锋小说”的内涵;
17、识记“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8、掌握“先锋小说”的创作风格;
19、理解“新写实小说”的内涵;
20、识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1、掌握“新写实小说”的创作风格;
22、掌握王蒙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3、掌握高晓声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4、掌握张贤亮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5、掌握贾平凹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6、掌握马原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三节 80年代新诗
1、了解8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了解“归来”诗人群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3、掌握朦胧诗代表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4、掌握“后朦胧诗”代表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5、识记北岛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6、识记顾城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7、识记舒婷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8、辨析顾城和舒婷诗歌创作特色的异同。
第四节 80年代戏剧
1、了解80年代戏剧创作概况;
2、掌握沙叶新的代表剧作及其风格特点;
3、掌握高行健的代表剧作及其风格特点。
第五节 80年代散文
1、了解80年代散文创作概况
2、掌握80年代散文创作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六章 90年代文学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90年代文学思潮及创作概况;
第二节 90年代小说
1、认识“王朔现象”;
2、识记王朔的代表作品;
3、掌握王朔小说风格特色;
4、掌握90年代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5、掌握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6、识记女性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7、掌握女性小说的风格特点;
8、理解女性小说作家的几种不同创作倾向;
9、识记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0、掌握新生代小说的风格特点;
11、认识“新生代作家”不同创作倾向;
12、识记王小波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特点;
13、了解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及基本特点;
14、了解张承志创作概况;
15、掌握《心灵史》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6、了解陈忠实创作概况;
17、掌握《白鹿原》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8、了解张炜创作概况;
19、掌握〈九月寓言〉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0、识记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1、理解新潮的主题特点;
22、理解新潮小说的结构特点;
23、掌握新潮小说的总体风格特色;
24、理解90年代长篇小说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90年代新诗散文
1、了解9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掌握90年代新诗创作的代表诗人、诗作;
3、了解90年代散文创作情况;
4、掌握90年代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汉语言文学函授本科毕业生自我鉴
定(精选多篇)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14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文学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
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有人把函授学员读书的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的确,我的本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收获。今后,我会把做老师的路走得更好,更充实!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xx届汉语言文学本科班的学生。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参加了电大学习,现已修完全部课程,就要毕业了。三年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遵守校规,依时上课,按时完成课外作业,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学分。经过电大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
电大业余学习条件艰苦,面对诸多困难与不便,我都一一克服了:一是年龄偏大,记忆力和智力减退。我就用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多几倍的时间去学习;二是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工作时做好工作,学习时努力学习,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家庭的关系。我积极争取家人的支持、帮助和配合,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我完成学业的巨大动力。
经过了三年的电大学习,大大提高了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期间,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
等政治理论课程,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对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有了更深刻理解,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汉语专题》、《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十多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更加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对今后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光阴荏苒,四年的大学时光即将逝去,春华秋实,乃自然之道,四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也该硕果累累了,回顾以往,反思自我,总结如下:
从开始上小学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觉得中国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能使我们说出动听的话语,还能让我们写出漂亮的方块字,于是,我以后的生活就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因为这份不解的缘分,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还曾一度长时间担任语文课代表,是老师眼中 的优秀生,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高考结束,我的语文分数也一如既往的是我所有学科中最高的,因此,我选择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作为我大学学习的专业,而学校则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很幸运的是,最后我被录取了,如愿以偿的进入到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我的学习生涯。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是愉快而充实地度过的。学业上,我不仅深入的学习了本专业所涉及的所有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还副修了英语专业;课余生活上,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邓研会及心理健康协会,同时在校外做些兼职,不仅锻炼了社会生存技能,所得的小小收入也能补贴生活。
对于我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的。听前辈人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四年的专业学习,也让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如杜甫研究、陶渊明研究、港台文学、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化史、外国文化史等等。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由于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我结合兴趣副修了英语专业。副修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周六、周日,因此我就不能像其他不副修的同学一样,在周六、日还可以美美的睡个懒觉,我必须早早睁开
朦胧的睡眼,起床,洗漱,然后去上课。虽然副修过程中有苦有累,但亦有喜有乐。上课时的充实,演presentation的搞笑与欢乐,拿到副修成绩单的喜悦,是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的。非常遗憾的是,我只副修完专科的课程就不能再继续修读了,所以也不能如我先时之愿拿到双学士学位,但我也不能因此就自我否定整个副修过程,结果很重要,过程亦很重要,只要经历过,就值得珍惜。
除了专业课程与副修课程外,我还跟随大家一起修读了学校的校通修课程,加强了日常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常识修养及基本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同时,为了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中学教师的要求,我们还修读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通过了见习、实习,即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为自己将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活除了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外,其次就是课余生活了。我积极地参
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大一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二加入了邓小平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和心理健康协会,其他空余出来的时间用来做做兼职,让自己更早的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我的课余生活虽不轰轰烈烈,但亦过的丰富多彩。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生活迈入社会的最后一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很庆幸在大学里我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它充实了我的大学生生活,让我在大学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它成就了现在的我,让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充满自信,斗志昂扬。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是**大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
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25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
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自我鉴定
我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几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续本两年的时间里,使我收获颇丰。在学校,我本着学好本专业,拓宽知识面,并积极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应用文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马克斯列宁主义文论等课程。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
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它的领导。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有关党的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关心同学,关爱集体,将自己融入到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余生活中,我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在参加“国培计划”的过程中,使我学以致用,以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努力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的各项素质符合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几年中,我在各方面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还要继续吸收各
种文化精粹,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我憧憬这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第四篇: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
汉语言文学函授专升本自我鉴定和班级鉴定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12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
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面授期间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文学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专升本函授毕业班级鉴定班级鉴定: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生自我鉴定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xx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文学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
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有人把函授学员读书的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的确,我的本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收获。今后,我会把做老师的路走得更好,更充实。通过三年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现概括如下:
(一)思想认识: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语言学概论》、《美学》等课程,对各种文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弥补了以往在宏观把握上的不足,拓展了在微观审视上的优势,提升了自身处理语文教材的能力。特别值的一提的是: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学习,认识到语文教材和课文都蕴含审美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更蕴含审美因素,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语文教师,应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课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学生塑造成具有一定美学审判能力的现代合格公民。
(二)业务知识:三年的函授学习,虽然面授时间短,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很多的时间作深入的思考,但觉得还是有较大的收获:特别是通过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儿童文学》等的学习,使本人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完整的框架把握,对以前在专科阶段学篇三:函授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函授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时光走过三个年轮,即将毕业的我回顾过往的足迹,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2004年7月为理工学院成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函授学习中。
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生时代的历来风格,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在单位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也不忘理工大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应付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单位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也不忘理工大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
通过三年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先概括如下:
(一)思想认识: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通过对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本人明白了,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认识:东莞理工大学函授学院的授课老师业务精湛,教学认真、负责,使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使本人的业务大大提升,本人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效果相当不错。
(三)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校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以前自己对文学上不足的地方,对自己以后在事业上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短暂的两年半的学习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重温了快乐的大学生活,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我将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同时,我也热爱自己的班级,我与班级中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亦是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因为我相信,乐于助人乃快乐之本。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副院长把我们这些学员读书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确实,三年寒窗的我亦有所收获。
第五篇: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一)标题: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
姓名:薛庆蕊 学号:
院系:湖南师范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要:本文从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短语分类的原则、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五个方面对汉语短语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关键词:分析、原则、实用方法、自足条件、搭配能力
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
(一)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二)“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
1、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
2、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
3、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
第 1 页
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②这里我们借用下“中间站”这个说法。我们认为,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末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渡,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③“词组本位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学者对“词组本位说”提出质疑,试图把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结构区别开来,进而建立词法、短语法(有的学者叫“下句法结构”)、句法三足鼎立的语法分析体系,④这一步迈得很勇敢,也颇有见地。如果把短语法单列出来,那末短语分类就和句法结构分类有了质的区别。但他们的分类如仍按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来确定,上面提出的问题就仍无法解决。
二、短语分类的原则
(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分析。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基于上述原则,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宾类问题。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事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比如许多学者分过“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动作”格式和“受事—一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我们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二)我们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当然,语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第 2 页
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之间的关系。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实际上也与语义有关),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如并列关系、补充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如偏正关系)纠结在一起了。
(三)有的语法学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语和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语法单位,“其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就只有单纯的语义关系,而不存在其他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十类语义关系,见下:
1、并列:机关学校 阅读 欣赏
2、限定:秀丽景色 大胆设想
3、补充:解释清楚 热得淌汗
4、施动:风吹 人住
动施:吹风 住人
5、动受:展览书画 维修房屋
受动:书画展览 房屋维修
6、评议:应该参加 能够胜任就我们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这种分类大概是第一次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短分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短语与句子的本质不同。我们将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探求一下语义关系的不同是如何影响短语本身的句法功能,如何影响包括短语在内的更大一级句法结构的。需要说明的是“歧义结构”,因为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无法确定“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限定关系还是动受关系。“歧义结构”是短语脱离语境而产生的现象,在具体语境中,短语的内部关系只有一种,因此“歧义结构”对我们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没有影响。
三、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
(一)如前所述,我们所做的语义标准分类是为了揭示短语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句法结构和句法分析产生的影响。就我们观察的结果来看,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结构的变换关系;三是如果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即成为句子时,这些句子所具有的特点。语义标准短语分类的实用性即在于此。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下面具体验证的时候,并不一定在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验
第 3 页
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在三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这里只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验证。验证的方法是比较,比如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相同的,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不同于受动短语,但两者的结构关系;却是相同的类别,用结构标准来划分却是不同的,与此相反,用语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两种相同属于这种情况的如施动短语广义上相同于施动短语(主席团坐着/坐着主席团),但就结构关系看却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择比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动动语和受动短语来比较。倘若把这两种短语区分开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说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那就证明语义标准分类是有实用价值的,因为,如果用结构关系标准来分,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谓短语。我们希望这种比较能起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作用。比较两种事物必须以一个在外的条件为参照点,被比较的事物在这个参照点上呈现出相同或相异之处,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进行比较,也需要参照点。我们找到两个参照点:一是两类短语由静态的语言单位转为动态的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二是两类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下面我们分节讨论。
四、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足条件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在结构类型中都是主谓短语,按照一般语法著作的说法,一个主谓短语具备了一定的语调或加上一定的虚词就可以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一句子。但是,是不是必定转成一个自足的句子呢?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许多语法著述都讲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事主语句,因此给人的印象是施动短语似乎更容易直接转为自足的句子。其实不然,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言语单位进有各自的自足条件,而各自的自足条件又呈现出明显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
(一)丁声树先生在谈到受事主语句的特点时说:“„„从谓语方面看,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动词,动词的前后多半有别的成分”。[⑥]这个概括当然是正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动短语转成的言语单位就是受事主语句,因此,我们谈受事主语句谓语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分析受动短语转为受事主语句(言语单位)时表现在谓语动词方面的自足条件。施事主语句对谓语是否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这一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前后可以没有别的成分,如:
1、明天下午的会李校长发言。
2、我休息,他劳动。以上两例的谓语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动词充当的,而且这几个动词本身又不能带宾语,这和动词本身是不及物动词有关。
第 4 页
但是,汉语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及物动词,多数施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另一方面,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则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转为句子的自足条件完全不同。由施动(及物)短语转化而来的施事主语句,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否则尽管从结构上看主语和谓语俱备,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3、医生们治好了他的病。
4、医生们治好了。例4是不成立的。而由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因主语是它后面的及物动词的受事,因此,动词一般不带受事宾语仍是自足的,如:
5、他的病治好了。
6、这首诗背下来了。
(二)事实上,人们在理解句子时,必然会受到两种短语的不同自足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下面两个例句来证明这一点:
7、敌人打退了。
8、我们打退了。例8无论怎样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们”不会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尽管“敌人”也可以是“打退”的施事,但这个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语句时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们一定会把这个句子的主语理解成受事。受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受事主语句,其主语担负着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任务:从语法上看,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话题,即主语。假如这个话题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出现,它一定被语境承担了。话题可以是施事,可以不是施事,受事主语句的受事就是话题。从语义上看,一个及物动词必须带着它的受事,不管这个受事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说,受事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及物动词的受事若不出现,它在语义上就没有着落,以施事、受事与同它们相联系的及物动词的关系而论,受事似乎更重要一些,这一点还可以通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较中看出来。“把”字引进受事,“把”字后面的受事不能省略,如:
9、我把信写完了(不说“我把写完了”)而“被”字引进施事,在许多情况下施事可以省略,如:
10、小王被人打了(可以说“小王被打了”)我们认为受事主语句可能就是为了满足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要求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例5和例7才是自足的,而例4和例8不成立。又如:
11、罪犯枪毙了。
12、行刑人枪毙了。例11是自足的,因为它是由受动短语转成的句子;例12不自足,因为按通常的理解,它是由施动短语转化而来的,如果它原本是个受动短语,那末当它转化为句子时,动词的前边必须加上表示被动意义的虚词,如“被、给”等才合乎自足的条件。当然它也可以是施动短语,那就必须在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受事“犯人、罪犯”等才能自足。
总之,按结构关系标准分类,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属同一类型,那末这种分类对揭示两类短语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语法特点就没有任何成效,相反,按语义关系标准把它们加以区分,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们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所产生的根源。
第 5 页
五、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句子成分时的搭配能力
按结构类型来说,主谓短语(包括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可以充当六大句子成分(这里仍沿用传统的称谓)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充当某一相同的成分时,由于二者的语义关系不同对句子的另一成分有不同的要求,或者对短语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分别讨论。
(一)作谓语
受动短语作谓语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方面句子的主语必须是受动短语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另一方面短语内部的受事的范围也比较窄,或者由泛指代词“什么、谁”等充当,或者由遍指性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并且动词前有副词“也、都”等与之呼应。如果不是这样,往往是同式句子并列出现,如:
1、他什么都不说。
2、他样样事都会做。
3、大水„„,头也不抬,话也不说。在意念上,以上各句的主语都是受动短语中动作的施事。从变换式上来看,遍指性句式的施事主语可以和短语里的受事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如:
4、什么他都不说。5样样事他都会做。它们可以自由变换的原因大概是这类句子的格式比较固定,以“S-O(遍指性受事)一也(都)-V”这样的格式作标志,不会把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弄混。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条件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受动短语里的受事是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如:
6、我这辆车买贵了。
7、王师傅那套西装做大了。
8、小刘帽子戴歪了。⑦6-8的主语都是施事,受动短语里的受事都是由一般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的,而非周遍性词语充当的。这三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之间具有领属和被领属关系;二是充当谓语的受动短语中的动词后面都有形容词补充成分。我们知道,描写短语作谓语时,主语和描写短语里的被描写成分之间一般情况下是领属和被领属关系,如“他性格坚强”、“李明眼圈红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对短语内部动词的要求是,必须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形容词补充成分的语义指向是短语里的受事,如例8的深层语义关系是“小李戴帽子,帽子歪了”,可以简说成“小李帽子歪了。”后者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与“李明眼圈红了”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动词后面带形容词补充成分是这类受动短语作谓语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形容词补充成分,这个句子就不成立,如“*小刘帽子戴了”,如果把形容词补充成分换成时态或趋向补充成分,句子就觉得不够自然,如“*小刘帽子戴过了”,“*小刘帽子戴出去了”。如果把主语和受动短语里的受事调换过来就成了施动短语作谓语。施动短语作谓语时对上述要求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可有可无的,如:
9、这辆车我买贵了。—一这辆车我买了。
10、那套西装王师傅做大了。—一那套西装王师傅做了。施动短语作谓语,一般不受这么严格的限制,其主语一般是非生命体,在语义上是作谓语的施动短语中动词的受事(这是最常见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生命
第 6 页
体。如:
11、桌子我搬走。
12、这个人我认识。例12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都是生命体,可见施动短语作谓语对句子的主语和短语本身结构的要求都不严格,只要是生命体作施动短语的施事就可以了。又如:
13、谁的孩子妈都爱。当然,这方面没有限制,那方面就要有所“补偿”。从变换式上来看,许多施动短语作谓语,其主语又是非生命体时,二者往往不能自由互换,下面例子中右侧的句子都不成立:
14、汉语我辅导,(英语你辅导。)—一*我汉语辅导,(你英语辅导。)
15、桌子小王搬走了—一*小王桌子搬走了。有的施动短语作谓语,虽然主语是非生命体,但二者仍然互换,如例9和例10句可变换成例6和7那样,这可能和二者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密切相关,例14和例15句的主语和施动短语中的施事之间没有领属关系,因而二者不能互换。还有一种受动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如:
16、姐姐手扎了。
17、我眼睛迷了.这种受动短语作谓语和上文讲过的情况不同,其主语在意念上并不是受动短语中的动作的施事,而是受事,真正的施事是另外一种事物,如“针、木刺”或“沙子、风”等等,在表层结构中它们都没有出现。主语和受动短语中的受事,在意念上不是施受关系,而是领属关系。正因为二者都是受事,它们之间尽管具有领属关系,仍不能像例6和例9,例7和例10那样互换,而且这种“O[,1](受事)—一O[,2](受事)—一V”句式的谓语只能是受动短语,下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
18、*姐姐木刺扎了(手)。
19、*我沙子迷了(眼睛)。
(二)作宾语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都可以作宾语,表示事件或抽象的事物。但它们作宾语时,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和它们作主语时对谓语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很少以动作性很强的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往往由表示心理活动、感觉现象或表示判断的动词来充当。因此,从总体上说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作宾语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些意义类型比较特殊的动词作谓语,对两类短语有不同的选择;反过来说,正因两类短语的内部语义关系不同,才使其一可与此类动词搭配,另一个不可以与之搭配。如“进行”这个动词在意义上表示持续性活动,在语法上它是一个形式动词,本身不表示动作,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它后面的动词,“进行”则在动作动词前承担表达时态的任务,并把后面的动词由谓语改变为宾语。“进行”的宾语一般是动词,而且用作宾语的动词本身下能再带宾语。有时,“进行”的宾语可以由受动短语充当,但不能由施动短语充当。如果我们按结构类型来分析,只能说有时“进行”的宾语可由主谓短语充当,这种说法掩盖了两类短语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语法现象。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是不成立的:
1、进行干部学习(材料)。
2、进行我们交流(思想)。而我们可以这样说:
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进行思想改造。许多语法学者在第 7 页
研究句型时,运用设计框架的办法来验证句型的不同,这里“进行--非名词性宾语”也构成一个框架,它是区别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各自不同的语法功能的一个标志。
(三)作被限定成分
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如果前面没有限定成分都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并对谓语动词有大体一致的要求。如果前面有限定成分,受动短语仍然可以作主语和宾语,施动短语一般不能。下面两句的被限定成分都是由受动短语充当的:
1、1984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2、我们必须做好机构变动中的人员调整。为什么不能换成施动短语呢?原来,施动短语既不是名词性的,也不是动词性的。而作被限定成分的受动短语,其动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兼类词(兼动词名词)的倾向,如1和2句中的“改革”“调整”,又如“这个村的田间管理”,“家庭领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因此,受动短语可以以其整体功能的名词性充当普通名词经常充当的成分,即被限定成分。受动短语的这种名词性使它在被限定成分的位置上的词序比较固定,因而又表现出一定的凝固性。上面两句的受动短语一般不能变换成相应的动受短语:
3、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展开。
4、机构变动中的调整人员。受动短语的凝固性还表现在它可以做许多学科的术语,如“苗木定植”,“地质勘探”等等,许多刊物的名称也是这类学动短语,如“语文建设”、“汉语学习”、“哲学”研究等等⑧,这些学科术语和刊物名称一般不用施动短语或相应的动受短语来称谓。通过对施动短语和受动短语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类短语的不同语义关系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
我们上面分析的语法现象,恐怕是结构分类所不能解释的,反过来却证明了语义标准分类的实用价值。可供比较的短语还很多,如动施短语和动受短语,评议短语和动作性限定短语等等,限于篇幅,只好暂付阙如了。
附注:
①范晓《说句子成分》,载《阜阳师院学报》(社科)1983.1。《关于结构和短语》,载《中国语文》1980.3。
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③参见申小龙《中国语法学方法论研究》,载《语文导报》1986.5。
④参见陆仁昌《关系·平面·成分--汉语词组法试论》,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1984.1-2。
⑤吕冀平《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学》,载《中国语文》1982.1。⑥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
第 8 页
⑦此三例转引自徐枢《从语文、语法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名(施)+动”句式》,载《语法研究和探索》
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