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

时间:2019-05-15 09:4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

第一篇: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

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

(2017年6月2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障和促进民族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民族乡的保护和发展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民族乡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

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代表。

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民族乡享受建制镇待遇。

第四条 民族乡保护和发展,应当坚持统一领导、协同推进,保护优先、促进发展,引导与扶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辖有民族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族乡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民族乡保护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辖有民族乡的县级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人民政府)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应当对民族乡给予倾斜照顾,其增长比例应当高于其他乡镇。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负责民族乡保护和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族乡保护和发展相关工作。

第七条 民族乡一般不得撤销或者合并,确需撤销或者合并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评估,听取市、州、县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和民族乡群众的意见,经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乡撤乡设镇或者民族乡与其他乡镇合并后,继续享受民族乡有关政策。

第八条 民族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民族团结、民族法制和政策宣传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九条 民族乡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民族乡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民族乡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 —2—

改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民族乡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应当符合民族乡实际,突出绿色发展、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第十一条 民族乡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本乡的土地、森林、矿藏、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对本乡可以开发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在民族乡范围内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开发、旅游开发、药用植物开发和电力开发等上缴的税收,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其中属于地方收入部分,按照管理权限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适当补助给民族乡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恢复。

县级人民政府在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恢复相关财政预算时,应当优先安排民族乡。

第十二条

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民族乡,可以申请命名为民族文化生态示范乡。

民族文化生态示范乡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乡特色村寨的规划、建设、保护和利用,保留民族乡特色民居建筑原貌,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给予扶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乡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乡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享

—3—

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扶持民族乡传统手工艺发展。在民族乡领办兴办民族工艺企业的,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应当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申请认定为民贸民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对申报认定工作给予支持。

第十六条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设服务网点,优化服务流程,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加大对民族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的金融资金支持。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到民族乡投资兴业,投资者按照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民族乡行政村、自然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支持具有水运条件的民族乡建设符合规划的航运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支持民族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其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畜饮水安全,提升农业用水效率。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建设民族乡的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宽带网络全覆盖,完善宽带服务补偿机制。

第二十条

引导和鼓励民族乡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经营机制,推进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壮大农村集体经 —4—

济。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帮助民族乡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互联网加快发展以生态、山地、精品为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和优势产业。

鼓励和引导民族乡发展民族医药、绿色有机食品、传统体育运动和康体养生等产业。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民族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民族乡群众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租赁场所补助。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有条件的民族乡发展旅游业,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给予优先立项和资金扶持。

在民族乡从事整体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应当与所在地居民依法对利益分配等有关事项作出约定。

第二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民族乡扶贫开发计划,将贫困民族乡整体纳入扶贫规划,从资金安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民族乡给予倾斜。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对民族乡辖区内难以有效改善生存条件的贫困村组实施整体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应当保留其原有民族风格,并建设民族节庆活动场所。

第二十六条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加大民族乡领导干部的培

—5—

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在选拔民族乡领导干部时,应当注重选拔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选派优秀干部到民族乡任职或者挂职,到民族乡的行政村驻村开展工作;选派民族乡的干部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任职或者挂职;组织民族乡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培训。

第二十七条

民族乡人民政府配备工作人员,应当尽量配备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员。

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用语的民族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工作人员时,可以确定一定岗位放宽条件定向招录、招聘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

民族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空编时应当及时配齐。民族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有关工资倾斜政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方面享受倾斜照顾。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民族乡学前教育建设和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及教师培训等项目;支持民族乡保留村小学及必要的教学点。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用语的民族乡,采取措施招聘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学和学前教育教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乡中小学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课堂教学。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应当向民族乡倾 —6—

斜,根据岗位需求,优先聘用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并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岗位补贴。对在民族乡中小学及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职称。鼓励城镇教师、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民族乡任教、支教。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符合条件的高级中学设立民族班,并安排一定比例的民族乡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职业学校招生应当向民族乡倾斜。

对民族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规定给予教育资助。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民族乡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乡村医疗网点建设,优先保障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

民族乡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对到民族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给予生活补贴。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方面向民族乡倾斜。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民族乡保护和发展职责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7年8月1日施行。

—7—

第二篇:贵州省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办法

贵州省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办法

黔林资通[2010]37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9‟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和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公益林是指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区划界定的重点防护林和重点特种用途林;地方公益林是指介于国家级公益林与商品林之间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第四条 公益林的保护和经营管理遵循生态优先、分级管理、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将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纳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区划界定

第五条 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必须现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并签订公益林现场界定书,做到四至清楚、权属明晰、事权落实,以斑块为单位实行地籍化管理。

第六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林业厅会同财政厅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逐级上报省林业厅进行认定。

第七条 公益林经区划界定后批准公布的数据,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逐级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三章 补偿兑现

第八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按《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执行,地方公益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按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印发的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保护管理

第九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公益林实行保护管理责任制,并根据辖区内公益林资源状况,建立和完善公益林管护制度。

公益林管护必须签订管护合同,林权权利人和管护人员应按照管护合同约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根据管护合同履行情况领取管护补助费。

(一)国有公益林,由经营管理单位与专职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

(二)集体经营管理的公益林,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与各乡镇;各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专、兼职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

(三)林农个人经营的公益林,由村集体与个人签订管护合同,并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四)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公益林,由保护区管理局与村集体和林农个人签订管护合同。

公益林的专职护林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职责是:在管护责任区进行日常巡护,监测和预防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制止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协助做好有关森林灾害的处理和毁林案件的查处,以及管护合同规定的其他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和各有关国有森林经营单位负责对管护人员履行管护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在公益林经营区周边明显处,设立永久性标牌,立碑公示。公益林标志牌应当标明公益林类别、面积、责任人等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擅自移动标志牌。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征占用公益林林地,特别是国家级公益林林地。确需征占用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程序逐级上报,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在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林分或宜林地进行补植或封育,对公益林内的宜林荒山荒地、林中空地等实行限期造林,逐步提高公益林的生态功能等级。

法律规定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应重点安排在公益林区域内。

第十三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在公益林分布区和外围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开设林火阻隔道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组建专业扑火队伍,把公益林区域内的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公益林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禁止使用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和苗木进行育苗、造林,提倡营造混交林,积极进行封山育林、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定期对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预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严格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第十五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公益林的安全防范工作,对破坏公益林的违法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把公益林的安全置于整个林区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章 森林经营

第十六条 在公益林区域内开展生态旅游,按照《贵州省实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细则》和《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开展其他不影响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的经营开发,按照《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经批准在公益林区域内的各种经营活动,应体现保护优先原则,不得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已经开展经营活动的,要补办相应手续。违反公益林管理规定的作业活动应立即停止。

第十七条 禁止在公益林内进行活立木移植、挖掘、开垦、采石、采集珍稀植物以及在封山育林区放牧等破坏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功能的活动。因科学研究等非商品性经营需移植、采集国家级公益林内植物的,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省林业厅审批。

第十八条 严格公益林采伐管理。

公益林的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依据《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和《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等相关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 申请公益林采伐,经由具有调查资质的单位调查核实后逐级申报,申报材料需附公益林现场界定书。公益林采伐指标不得跨结转使用。

国家级公益林受灾木的清理,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森林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逐级审核后报省林业厅审批。

地方公益林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在保护公益林中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条件,确保公益林保护、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从严查处破坏公益林森林资源的林业行政案件。

第二十一条 公益林不得转变为商品林经营。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收回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效益监测

第二十二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公益林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公益林的种类、数量、质量、防护效果、经营管理等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监测本辖区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变化趋势。

省林业厅负责组织对全省公益林资源保护、管理、经营、利用及消长等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第二十三条 公益林资源变化动态监测主要以管护核查和定期监测为基础,建立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等技术资料档案和资源档案,准确记载森林区划界定、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林业经营活动、非林业经营活动等情况,客观、科学反映公益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动态。

第七章 档案建立

第二十四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公益林管理档案,档案建设应有必备的办公设备,专人负责。

公益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规范,原始档案(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林权证复印件,管护合同、兑现名册等)和技术档案(核查结果、数据更新相关资料、卫星影像、图片等)齐全,应用“贵州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对公益林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公益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对于公益林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引起的地类、面积、蓄积等因子的变化,必须深入实地调查核实其位置和数量,及时修正档案数据和图面等材料,按规定和程序更新公益林信息系统数据。

第八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每年对所辖行政区域内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

(一)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检查:执行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林木采伐和征占用林地;森林防火与火灾扑救;有害生物监测、检疫与防治;签订领导责任制以及管护合同;建立管理规章、制度;设置永久性碑牌和责任区标牌;建立档案、数据库、图库等情况。

(二)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三)对管护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十六条 检查工作实行分级负责。

(一)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乡(镇)林业工作站和各有关森林经营单位,对辖区内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检查结果报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

(二)各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复查,每个县的复查面积应不少于其检查面积的5%,并于2月底前将复查结果和各县(市、区、特区)检查结果汇兑报省林业主管部门。

(三)省林业厅根据市(州、地)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检查的结果进行重点抽查或随机抽查。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组织、实施公益林保护与管理的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并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厅核减或不安排生态效益补偿公共管护支出。

(一)未按期完成管护核查和定期监测的;

(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

(三)挪用、挤占、截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

(四)对森林火灾、有害生物防治不力,对盗伐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打击不力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公益林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

(五)未按本办法规定执行,造成各项保护管理指标达不到或超过标准的;

(六)在公益林区域内出现其他严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

第十章 其它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未出台公益林经营管理规定之前,在贵州省内从事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活动或其它规定与本管理办法有冲突的,以本管理办法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经营管理办法(暂行)》(黔林资通„2006‟30号)同时废止。

信息来源:公益林中心 发布时间:2011-03-08

第三篇: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 135 号

《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已经2012年2月1日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保护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商标信誉,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及商标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知晓,依照本办法认定的有效注册商标。本省行政区域内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管理和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管理和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贵州省著名商标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并协助做好认定工作。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商务、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遵循自愿申请和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商标所有人争创贵州省著名商标,对成绩显著的,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申请和认定

第六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设立贵州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负责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评审工作。评审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审查贵州省著名商标申请认定材料并承担对初审、复审异议的复审及贵州省著名商标评审的其他工作。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复审、实地复核工作;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初审、实地核查工作。

第七条 评审委由工商、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商务、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及法律、科技、经济等相关行业代表、专家组成。

第八条 评审委委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评审委委员与其申请认定的贵州省著名商标有利害关系的,有权要求其回避。评审委委员的回避由评审委主任决定;评审委主任的回避由评审委集体讨论决定。

第九条 申请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可以由商标所有人提出,也可以由商标所有人和独占许可人共同提出。

第十条 申请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标注册地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

(二)该商标自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两年以上且继续有效,无权属争议;

(三)该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知晓,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优良、稳定;

(四)该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近两年来的年产量、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内同行业中占领先地位;

(五)申请人有商标管理机构和商标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申请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实行一件商标一件申请,但申请人在同一类别的不同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注册了多件相同商标的,可以一并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逾期未办理延续申请或者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重新提出认定申请。

第十三条 申请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

(二)经商标所有人签字、盖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其他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和《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近两年来的年产量、销售量、销售区域、销售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商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广告宣传、投入情况;

(四)商标所有人对该商标专用权的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的材料;

(五)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应当提供生产许可证证书、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能够证明该商标著名的其他材料。《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并在门户网站公布,申请人可以免费下载。

第十四条 申请人在申请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过程中办理企业名称变更、商标注册事项变更的,应当提供变更材料。

第十五条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收到贵州省著名商标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进行初审和实地核查,符合条件的,报送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收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有必要的应当实地复核,符合条件的,报送评审委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申请材料不完整需要补正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5日内进行补正;对不按照要求进行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十六条 评审委办公室自收到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的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报送评审委评审;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申请人对初审、复审退回申请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评审委办公室申请异议复审。评审委办公室自收到异议复审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异议复审决定,申请理由成立的,报送评审委评审;申请理由不成立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不得对评审委办公室的异议复审决定再次申请异议复审。

第十八条 评审委评审贵州省著名商标,每次出席评审会议的委员不少于45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委员不少于出席评审会议委员人数的1/3,并经出席评审会议的2/3以上委员通过。

第十九条 经评审委评审为贵州省著名商标的,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级媒体上发布公示,公示期15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的,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异议内容进行调查,异议成立的,不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异议不成立或者公示期内无异议的,在省级媒体上发布公告并颁发贵州省著名商标证书。未评审为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评审委办公室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申请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6月日,认定工作于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贵州省著名商标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自认定次年1月1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所需评审、公告等费用,纳入省级财政部门预算;不得向申请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

第三章 延续申请

第二十二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有效期届满当年6月30日前,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可以申请延续,每次延续的有效期为4年。逾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贵州省著名商标自动失效,并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级媒体上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 申请延续认定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贵州省著名商标延续认定申请表》;

(二)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三)《商标注册证》及其变更、续展文件的复印件;

(四)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3年来使用该商标商品或者服务的年产量、销售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及商品或者服务质量、安全状况。

第二十四条 申请延续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应当向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申请,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至第十九条的相关

规定办理。

第四章 使用、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五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用于被认定的注册商标和核准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二十六条 在有效期内,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可以在该著名商标认定的商品及包装、装潢、容器、说明书、往来函件、交易文书、电子邮件、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使用贵州省著名商标文字或者标识。贵州省著名商标文字或者标识不得出借、出租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贵州省著名商标文字或者标识:

(一)未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的;

(二)超出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的商品或者服务范围的;

(三)贵州省著名商标有效期届满未办理延续手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获批准的;

(四)贵州省著名商标所适用的注册商标被依法撤销的;

(五)贵州省著名商标被撤销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擅自制造贵州省著名商标文字或者标识。

第二十八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许可他人使用其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自许可使用合同生效之日起60日内报送评审委办公室备案。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变更注册人名称、地址的,应当在核准变更之日起60日内将变更材料报送评审委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销贵州省著名商标,并在省级媒体上予以公告:

(一)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欺骗手段获取贵州省著名商标的;

(二)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三)在有效期内,贵州省著名商标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贵州省著名商标条件的;

(四)擅自超出所核定的使用范围,责令其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贵州省著名商标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第三十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定期发布贵州省著名商标目录,并抄告相关部门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重点保护。

第三十一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受下列保护:

(一)贵州省著名商标自认定之日起,以与贵州省著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属同行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属不同行业,但足以引起公众误认并对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二)网络域名的主要部分以及未注册商标不得复制、摹仿贵州省著名商标,不得暗示其与贵州省著名商标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不得削弱该贵州省著名商标的显著性,使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贵州省著名商标在省外被侵权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出具有关证明,提供咨询、指导,协助查处。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贵州省著名商标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有权举报或者投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管理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商业秘密的,应当予以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评审委组成人员在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管理和保护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评审委组成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的,取消评审资格。

第六章 附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的,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定稿)

附件: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著名商标

认定和保护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提高认定工作质量,保护贵州省著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负责贵州省著名商标(以下简称“著名商标”)的评审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著名商标认定申请和延续申请进行评审;

(二)决定评审委主任的回避;

(三)研究、决定著名商标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第三条

评审委设主任委员一名,常务副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评审委委员在相关职能部门及法律、科技、经济等行业代表、专家中产生。

第四条

评审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著名商标认定申请和延续申请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二)对初审、复审异议申请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三)组织、筹备著名商标评审工作;

(四)其他日常工作。

第五条 著名商标认定申请由商标所有人或者商标所有人和独占许可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共同自愿提出,并对申报材料及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

第六条 《办法》第十条第(一)项“商标注册地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是指该商标注册证上的注册地址在贵州省行政区域内。

第七条 《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该商标自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两年以上且继续有效,无权属争议”,是指:

(一)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商标应当是国内有效的注册商标,该商标核准注册时间及连续使用时间截止申请当年3月31日前届满两年;

(二)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申请人必须与《商标注册证》上的注册人一致;

(三)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商标应当与《商标注册证》核准的商标一致;

(四)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商品应当在《商标注册证》核定使用范围内,并且一致;

(五)申请认定期间有关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认定商标转让的,应当提供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出具的核准转让证明;

(六)商标状态正常,无权属争议。第八条 《办法》第十条第(三)项“该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知晓,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优良、稳定”,是指:

(一)申请人及申请认定商标应当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

(二)申请人注重对申请认定商标的广告宣传,该商标在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申请人应当确保商品质量,近两年使用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商品在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抽查中没有不合格记录、无质量安全事故,且无商标侵权行为。

第九条 《办法》第十条第(四)项“该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近两年来的年产量、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内同行业中占领先地位”,是指使用申请认定著名商标的商品近两年的年产量、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广告投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原则上应当逐年增长,在省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在省内同行业中排名可由行业协会或者相关部门出具意见。

第十条

申请人申请认定一件著名商标,申请材料需提交一式三份;注册在同一类别的不同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的相同商标,可以一并提出申请;同时申请认定多件著名商标,需分别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认定著名商标,除《办法》第十三条第(一)项所规定的《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应当提交原件外,可以提交复印件。

第十二条 《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主体资格证明”,包括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等。

第十三条 《办法》第十三条第(三)项“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近两年来的年产量、销售量、销售区域、销售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商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广告宣传、投入情况”是指:

(一)近两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如果主要经济指标增减幅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须提交书面说明材料;

(二)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两年的销售合同及与销售合同对应的发票,销售商品覆盖市场的证明材料;

(三)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两年的产品检验报告及质量认证的证明材料;

(五)该商标近两年广告发布与宣传及参与公益活动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广告合同及广告发票复印件,报刊、电视、杂志、路牌、车身、网络等广告宣传图样照片。

第十四条 《办法》第十三条第(四)项“商标所有人对该商标专用权的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的材料”,是指申请人的《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商标专(兼)职管理机构及组成人员情况、商标发展情况说明、商标权遭受侵害时的投诉材料、行政处罚决定书、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者和解协议等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办法》第十三条第(六)项“能够证明该商标著名的其他材料”,是指申请人市场信誉、资质、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证明,可以提交近两年由省级以上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包括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国家重点新产品、星火计划项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起草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证书(发明、实用新型)、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以上产品博览会上获奖等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人可以通过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下载《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连同书面证明材料于每年6月30日前报送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十七条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一)申请人提交材料是否齐备。申请材料需要补正的,发出《补正通知书》;

(二)对申请人申报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填写《贵州省著名商标实地核查复核情况表》;

根据初审情况,决定予以受理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将初审意见、申请材料、实地核查情况等报送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不予受理的,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每年7月10日前向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著名商标申请材料。

第十八条 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复审,有必要的应当实地复核,填写《贵州省著名商标实地核查复核情况表》,符合条件的,报送评审委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出具《驳回通知书》。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每年7月20日前向评审委办公室报送著名商标申请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 评审委办公室对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一)符合条件的,制作《贵州省著名商标申请人情况简介》、《贵州省著名商标审查情况表》,并于评审会议前7日送达评审委员;

(二)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出具《驳回通知书》。对申请人的异议复审申请,自收到异议复审申请之日起30内做出异议复审决定,申请理由成立的,报评审委评审;申请理由不成立的,向申请人出具《驳回通知书》。

第二十条 申请延续著名商标的,应当向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应当是著名商标所有人;

(二)申请延续的著名商标在有效期内且申请延续的著名商标和商品应当是原认定的著名商标和商品;

(三)符合《办法》第十条及本实施细则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延续著名商标,应当按照《办法》第二十三条及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提交近三年的证明材料。

逾期未提出延续申请或者提出延续申请不予认定的,著名商标自动失效,并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级媒体上予以公告。第二十二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许可他人使用其著名商标的,应当填写《贵州省著名商标许可备案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著名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二)著名商标所有人(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资格证明,包括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等;

(三)《商标注册证》;

(四)《贵州省著名商标证书》。

第二十三条

著名商标所有人变更注册人名称、地址的,应当填写《贵州省著名商标变更备案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著名商标所有人的资格证明,包括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等;

(二)《商标注册证》及其变更证明;

(三)《贵州省著名商标证书》。

著名商标所有人变更名称的应当交回《贵州省著名商标证书》,换发新证。

第二十四条

根据《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撤销贵州省著名商标的,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级媒体上予以公告,并收回贵州省著名商标证书。

第二十五条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著名商标认定后,编制贵州省著名商标目录,并抄告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市(州)及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重点保护。

第二十六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在省外被侵权的,省、市(州)及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出具有关协查函,提供咨询、指导,重大案件可派员赴外省协助查处。

第二十七条 贵州省著名商标的认定、管理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商业秘密的申请人材料,应当按照保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商品包括商品与服务 第二十九条

《办法》第二条中的“相关公众”,是指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第三十条

《办法》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第三十一条

著名商标证书、牌匾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作。

著名商标标识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设计,著名商标所有人按照《办法》要求规范使用。

第三十二条

著名商标认定所需费用,纳入省级财政部门预算;不向申请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原《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暂行规定》、《贵州省著名商标认定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同时失效。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2014年3月19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合法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适用本条例。本省户籍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抚恤优待和社会保障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抚恤优待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见义勇为工作经费、奖励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

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协助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并依法做好慰问、帮扶和权益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等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支持、帮助见义勇为人员实现其合法权益。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宣传报道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见义勇为社会氛围。

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捐赠或者捐助。

—1—

第二章 确 认

第八条 县级以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为见义勇为的确认机构。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并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二)同侵害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三)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事故灾难时,救人、抢险、救灾的;

(四)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

第十条 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行为发生地的县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申请确认见义勇为;行为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人员可以向行为发生地的县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举荐确认见义勇为。无申请人、举荐人的,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根据掌握的信息到见义勇为发生地调查核实、确认。

公安机关在处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发现见义勇为行为的,应当告知见义勇为行为人享有申报的权利,并通知见义勇为确认机构。

申请、举荐确认见义勇为的,应当提供真实材料,并自行为发生之日起提出,一般情况不超过2年。

第十一条 对事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确认申请、举荐,符合见义勇为条件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受理。

对事实不清、证明材料不齐全的确认申请、举荐,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举荐人补齐证明材料;必要时,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可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收集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对情况复杂、争议较大的申请、举荐,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评审。

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举荐或者自行调查核实情况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至60日。

第十二条 见义勇为发生地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可以作为

—2—

确认见义勇为的依据。下列材料,经查证属实,也可以作为确认见义勇为的依据:

(一)见义勇为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有关人民团体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证明材料;

(二)受益人、见证人的证明材料;

(三)违法犯罪行为人的陈述、供述材料;

(四)其他了解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对拟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和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对公示期届满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确认。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安全或者因其他情况需要保密的,可以不公示。

对不予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作出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举荐人。

第十四条 申请人、举荐人对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该书面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章 奖 励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

(一)通报嘉奖;

(二)颁发奖金;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其他奖励。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对在全省范围内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对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见义勇为英雄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市、州人民政府对在市、州范围内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对事迹较为突出、有一定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县级人民政府对在本行政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

—3—

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所得物质奖励,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四章 保 护

第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立即送医疗机构抢救和治疗,并及时向当地见义勇为确认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抢救和治疗费用。不能及时解决的,由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从见义勇为专项基金中垫付。

医疗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可以适当予以减免。

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交通、护理等费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加害人、责任人的,由加害人、责任人承担。

无加害人、责任人,加害人、责任人无力承担或者暂时无法找到、确认加害人、责任人的,按照下列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一)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并认定为工伤的,其相关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相关费用,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基金支付;

(二)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基金支付。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安排。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治疗期间,其工资、奖金等待遇不变;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每月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第二十四条 凡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见义勇为致残人员,按照

—4—

国家和省的工伤保险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不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评定伤残等级并落实相应待遇。

见义勇为致残人员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并不得降低原薪酬待遇;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因见义勇为致残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给予办理残疾、退休手续,享受相应的残疾、退休待遇。

第二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符合《烈士褒扬条例》相关规定被评定为烈士的,其遗属享受相关待遇;未被评定为烈士的,其遗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失去生活来源的,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优先给予救助。

第二十七条 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低保范围;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二十八条 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牺牲或者致残的见义勇为人员的配偶及子女,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扶持;地方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申请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优先办理证照,有关费用依法给予减免。

第二十九条 被授予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或者先进个人的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加分,应征入伍、报考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被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公办幼儿园应当就近优先接收其子女入园。

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的学生或者因家长见义勇为牺牲、致残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优先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优先解决保障性住房,优先配租配售。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人身、财产安全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对恐吓、侮辱、殴打、诬告、陷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三十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遭受人身伤害、精神伤害或者财

—5—

产损失,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要求保密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保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保密。

第三十四条 受益人应当救助见义勇为人员,保全证据、提供真实情况、配合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三十五条 见义勇为基金来源:

(一)财政拨款;

(二)社会捐赠;

(三)其他合法收入。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的捐赠,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缴纳所得税时税前扣除。

第三十六条 见义勇为基金主要用于:

(一)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慰问和帮扶;

(二)见义勇为人员劳动能力鉴定;

(三)见义勇为牺牲人员遗属的抚恤;

(四)见义勇为人员的补助、救助;

(五)见义勇为工作依法支付的其他费用。

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遗属的抚恤、补助、救助,国家和省已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应当依法筹集、使用和管理见义勇为基金,并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

见义勇为基金应当专款专用,接受民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捐赠人员的监督,每年向社会公布收入、支出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抢救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卫生和计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对见义勇为伤

—6—

残人员予以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诬告、陷害见义勇为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见义勇为证明材料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奖励、救助、捐助和抚恤,尚不构成犯罪的,经见义勇为确认机构核实,由有关人民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依法取消相应待遇,并由相关部门追缴发放的资金、救助和捐助款物、抚恤金、补助金等。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人员确认、奖励和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申请、举荐见义勇为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

(二)对申请、举荐见义勇为不按时作出处理的;

(三)违法筹集、管理、使用见义勇为基金的;

(四)损害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对见义勇为群体的表彰、奖励和保护,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7—

下载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

    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2014年3月19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总 则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介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介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负责研究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综合经济部门,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贵州省发......

    石阡县民族乡教育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石阡县民族乡教育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石阡县民族乡教育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关怀下,通过实施国家和省市教育项目工程建设,我县民族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

    民族乡问题和建议(共5则)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现在的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2008‟黔天函01号 关于上报《贵州省2007年度天然林 保护工程工作总结》的函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现将我省2007年度天然林保......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 分享到: 游啊游旅游网 时间:2011-03-19 09:45: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游啊游 浏览 31次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

    虎丘景点介绍和发展保护

    虎丘的景点介绍和发展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央确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湖北的改革和发展,5月30日至6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