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和要求: 掌握: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出血﹑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气胸的判断﹑预防及相应处理。熟悉:预防气道内灼伤﹑气道壁穿孔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3了解:少见并发症的种类。
目前所开展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及冷冻治疗。其中高频电、氩气刀和激光发挥治疗作用都是以电、氩气及激光所导致的即刻的组织破坏为基础,由此导致的并发症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综合论述。而腔内近距离放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和冷冻治疗,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各有其特点,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高频电、氩气刀(APC)、激光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1.1 出血
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变组织血供丰富,如恶性肿瘤、新生的肉芽组织、及存在血管变异时。(2)对于血供丰富的病变,清理表面坏死组织时,其深部没有完全坏死的组织钳夹后容易出血。(3)支气管壁穿透导致伴行的肺动脉或肺静脉损伤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在进行此类介入治疗前,应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详细评估基础疾病,行胸部增强CT、必要时进行气道三维成像,了解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以及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管腔的走向,并结合镜下表现评估出血的风险。另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出血,具体方法有:(1)应在组织充分坏死后,再进行钳夹、清理,清理时不宜过深,损伤到深部组织。(2)当治疗达到病变基底部时,应慎重,不要损伤气道壁,甚至破坏支气管伴行的血管,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3)对于远端管腔走向不明的病变,应慎之又慎,避免穿透气道壁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局部滴入1:10000肾上腺素、凝血酶、冰盐水等止血。大量出血时应按照以下处理:(1)使患者采取患侧卧位,避免大出血时血液灌入健侧,同时积极吸引出血。(2)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吸氧。(3)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如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氨基乙酸、注射用血凝酶。(4)如无禁忌症,静脉使用垂体后叶素,首先以5-1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注射50-10min,再予10-2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维持静滴。如果不宜使用垂体后叶素或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血管扩张药物,如酚妥拉明,酚妥拉明10-2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500ml缓慢静滴。(5)双腔支气管导管 如经上述治疗无效,有窒息的先兆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插入双腔插管可以保证健侧肺通气。(6)急诊行介入或外科手术 经内科积极治疗出血不能停止,如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治疗。1.2 坏死组织脱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各种治疗方法均可引起组织坏死,理论上脱落组织导致窒息可以发生在治疗的当时或返回病房以后。因此进行此类治疗的患者,参与治疗的医生应根据镜下治疗的情况估组织脱落导致窒息的风险,避免患者返回病房后出现危险。实际工作中常发生于(1)采用高频电圈套治疗位于气管内体积较大的新生物时,脱落的组织阻塞在气管内引起窒息。(2)气管内新生物在初次治疗时管腔狭窄解除不充分,在两次治疗的间歇期,组织坏死脱落或同时合并组织水肿加重狭窄,可能导致窒息。
应采取以下预防及处理措施:(1)高频电圈套后脱落的组织如体积过大,难以用组织钳或异物钳钳夹时,可嘱患者坐起后用力咳嗽,将组织块咳出。(2)在处理气管内新生物时,初次治疗应使气道狭窄充分解除,避免因组织水肿和/或组织脱落加重狭窄导致窒息。(3)如介入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有条件应急诊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了解气道阻塞情况,可在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插管应越过狭窄段)解除阻塞。1.3 气道壁的穿孔
一般来讲,发生气道壁穿孔的风险大小依次为:激光>高频电>APC。无论何种治疗,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组织破坏过深损伤气道壁。具体方法如下:(1)分次治疗,在下次治疗前充分清除坏死组织。因为在治疗后即刻无法精确判断组织变性、凝固坏死的范围,可能造成处理过深、或组织发生延迟坏死后造成气道壁穿孔。(2)治疗时不应偏离支气管走形的方向,如果远端管腔走向不明,应谨慎。术前应进行胸部CT(增强)、气道三维成像判断管腔走向及病变范围。
一旦发生气道壁穿孔将无法补救,而且可能并发大量出血、纵隔气肿、气胸、血胸等,重点应积极预防。1.4 气管软骨破坏
多个软骨破坏后将造成气管管壁支撑结构缺失,管壁局限性软化、塌陷,管腔狭窄。预防的要点在于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气管走形,勿损伤气道壁及软骨结构。理论上来讲多个气管软骨环损伤可造成气道壁塌陷、管腔狭窄形成大气道阻塞,需要积极处理,如置入覆膜支架,但后续处理繁琐,并且会因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仍是重中之重。1.5 气道内灼伤
当患者吸入氧气浓度过高或全麻吸入纯氧时,高频电和激光可引燃氧气而导致气道烧伤,后果十分严重。预防措施主要为使用高频电和激光治疗时务必将吸入氧气浓度降至40%以下。氩气刀不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在需要高浓度供氧的患者可以选择氩气刀治疗。1.6 术中血氧饱和度下降
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十分常见,主要原因(1)持续剧烈的咳嗽;(2)频繁而持续的负压吸引;(3)出血;(4)情绪紧张影响正常的呼吸节律;(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6)坏死或脱落组织阻塞气道;(7)诱发心律失常;(8)气胸及纵隔气肿等。
针对上述原因有以下预防及处理措施:(1)充分麻醉,对于治疗时间长需要更好配合的患者可以进行全麻,避免剧烈咳嗽影响操作的安全性;(2)操作气管镜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频繁而持续的负压吸引;(3)及时充分止血;(4)清醒而情绪紧张的患者要多沟通,缓解紧张清醒,保持平稳呼吸;(5)及时清理坏死及脱落的组织;(6)及时清理气道内分泌物,(7)术前充分评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一旦诱发心律失常应及时停止操作,积极处理心律失常;(8)及时发现气胸及纵隔气肿,积极处理。1.7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且此类并发症较常见,尤其在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导致严重后果,主要在于预防:(1)首先应系统评估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心功能差、近期发作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重检查和治疗;(2)吸氧保证氧合指数正常,避免因缺氧诱发心律失常;(3)适当镇静,避免因情绪过度紧张诱发心律失常;(4)操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剧烈咳嗽等不适诱发。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积极处理。1.8 气胸
气胸为介入治疗早期或直接的并发症。经证实的中-大量气胸应按照内科处理气胸的原则积极穿刺引流,缓解有气胸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少量气胸不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当然也存在发生张力性气胸的可能性,在这种紧急状态下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当遇到短时间内复发的气胸时,可能的原因为气道壁或胸膜破损处未愈合,此时也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严重的气道壁损伤造成气道穿孔,处理参考前节所述。1.9 纵隔气肿
气管、支气管壁损伤后可引起纵隔气肿。少量的纵隔气肿不引起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大量纵隔气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缺氧时应积极处理。1.10 空气栓塞
罕见,报道见于血管与支气管树存在交通的患者,在进行正压机械通气时可能发生。
2.冷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冷冻治疗的机制决定了这项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但冷冻治疗的最终途径仍是细胞损伤坏死,只要涉及到组织破坏,就应该要警惕气道壁穿孔的可能性。另外冷冻治疗所导致的延迟破坏可能引起相关的风险,如(1)组织水肿导致气道狭窄;(2)坏死组织脱落导致气道狭窄。对上述两种状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治疗时可以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高频电,保证气道狭窄的充分解除,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3.支架置入的常见并发症
气道内置入支架可以解决因肿瘤呈管腔内型生长或外来压迫导致的大气道狭窄问题。就目前常用的镍肽合金金属支架来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支架内再狭窄、支架移位、支架损伤断裂和嵌入气道壁。3.1 肉芽组织及肿瘤组织增生导致支架腔内再狭窄
支架腔内再狭窄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1)肉芽组织及肿瘤组织增生;(2)置入支架的气道粘液清除力下降,分泌物引流不充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狭窄。
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置入支架后要定期复查,管理气道,及时处理新生的肿瘤组织,可以采用高频电、激光、APC、冷冻和腔内放疗的方法清除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组织生长。(2)肉芽组织的生长多集中在支架受力较集中的部分,肉芽组织增生程度因患者体质不同有轻有重,对于增生明显导致管腔狭窄的可以采用高频电、激光、APC联合冷冻的方法处理,如果单纯以高频电或激光或APC治疗,反而可能刺激肉芽组织加速生长,冷冻治疗值得提倡。由于支架置入需要规范的气道管理,频繁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尤其在长期置入时,因此良性病变慎重选择此项治疗。3.2 支架移位
目前应用的镍肽合金支架膨胀性好,可塑性高,移位的总体发生率不高,存在以下因素导致支架移位(1)患者咳嗽剧烈。(2)置入覆膜支架时移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支架过短。(4)支架释放位置不佳。
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应用止咳药物减轻咳嗽。(2)如需要置入覆膜支架,在订制支架时可以将支架两端做成裸支架不覆膜,以增加支架与组织之间贴合的稳定性。(3)定制合适长度的支架。(4)制定治疗方案时选择合适的支架释放位置。
3.3 支架损伤断裂
支架置入后发生断裂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见于以下情况(1)咳嗽频繁且剧烈,导致支架疲劳性断裂损伤;(2)由于肿瘤压迫或气道解剖学结构存在的一些角度或弯曲,导致支架受力不均,咳嗽或体位、活动的变化等长期作用使支架疲劳断裂。
预防及处理要点(1)有效控制咳嗽。(2)直筒状支架避免置入后存在角度弯曲,在需要时应根据解剖学要求置入T形或Y形支架。(3)置入支架后定期复查支气管镜,如发现支架断裂应及时取出。断裂后的支架取出是一项风险大,耗时长的工程,主要困难在于(1)支架断裂端的金属丝可能穿透气道壁损伤大血管及比邻的器官,造成大出血、纵隔气肿等并发症。(2)支架解体后,通常需要一根根的取出金属丝,耗时长,对技术要求高,通常选择全麻下进行,必要时分次进行。
3.4 支架嵌入和穿透气道壁
支架置入后由于支架自身向外的膨胀力与气道收缩时的作用力相反,可能发生支架嵌入和穿透气道壁的情况。发生此种并发症的几率不高,但危险性极高,可能并发大出血、支气管瘘等。预防要点为(1)有效控制咳嗽。(2)直筒状支架避免置入后存在角度弯曲,在需要时应根据解剖学要求置入T形或Y形支架。(3)定期复查观察支架位置。4.球囊扩张的常见并发症
球囊扩张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治疗后当时或短期内,以咯血、气胸、纵隔气肿常见。4.1 出血
常见原因为组织撕裂严重,严重时可能发生大咯血。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采用逐步扩张的方法,避免第一次扩张就使用过粗的球囊引起组织撕裂。(2)治疗应选择在病灶的稳定期,如结核后狭窄,急性期不宜进行球囊扩张治疗。(3)出血后积极处理。4.2 纵隔气肿
常见的原因为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多发生在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的膜部。预防及处理的要点仍是由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4.3 气胸
常见的原因有(1)球囊过深,尤其当内置有导丝时,置入过深可能损伤胸膜导致气胸。(2)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和胸膜。
操作时应注意(1)较小的气道如段支气管管腔的狭窄,在球囊扩张时避免球囊及导丝置入过深伤及胸膜。(2)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4.4 支气管瘘 常见原因为(1)组织撕裂严重损伤到气道壁。(2)球囊充盈时间过长,压迫气道壁,影响血液供应,时间过久导致缺血坏死。
预防及处理的要点(1)由小号球囊开始,逐步增加球囊直径,逐步扩张。(2)球囊充盈时间避免过长,通常维持2-3min。4.5 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窒息
球囊扩张时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最为危险的情况是球囊充盈后滑脱至气管,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但临床常见气管狭窄需要球囊扩张治疗的情况,此时不可避免地在治疗时出现充盈的球囊阻塞大气道人为地造成窒息。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全麻下治疗,在充盈球囊前高浓度供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氧储备,球囊充盈后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使球囊减压,通气、供氧。
5.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腔内近距离放疗适用于治疗中央气道的病变,通常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或腔内姑息性治疗。当放射治疗区域存在活动性感染及大咯血时禁忌。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咯血,其他可并发气胸、支气管瘘、放射性食管炎、支气管狭窄、气道痉挛以及窒息等。5.1 咯血
发生咯血的主要原因有(1)肿瘤位于气管、右上叶支气管与肺动脉解剖关系密切。(2)照射剂量过大。(3)凝血功能异常。(4)鳞癌,有报道鳞癌在进行近距离放疗后容易发生大咯血。
预防要点及处理为(1)治疗前检查评估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凝血功障碍能,如有异常不能进行治疗。(2)计划合理的照射剂量。(3)如出现咯血应积极处理。5.2 气胸
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实施过程需应用导丝,导丝置入过深损伤胸膜可以导致气胸,操作时应注意避免。5.3 支气管瘘
放疗后组织破坏过深可能导致气管、支气管瘘,在同时进行外照射时发生的几率更大。预防及处理要点为(1)结合外照射情况,计划合适的内照射剂量。(2)气管、支气管瘘的处理同前节所述。5.4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食管炎在颈、胸部外放射治疗时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粘膜糜烂出血。腔内近距离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与外照射相似。
预防要点及处理为(1)结合外照射情况,计划合适的内照射剂量。(2)预防性应用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3)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后治疗可以应用粘膜保护剂及制酸剂。
5.5 放射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狭窄甚至窒息
常见以下原因(1)放射治疗后组织会发生急性水肿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2)瘢痕形成。(3)组织坏死脱落。(4)照射局部炎症反应伴膜性渗出。
可采取以下预防及治疗措施(1)为预防急性水肿导致的气道狭窄,在治疗前应使用其他方法如高频电、激光、APC治疗保证气管、支气管腔达到一定的通畅程度。(2)治疗前后可局部或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3)紧急时应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4)定期复查支气管镜及时充分清理坏死组织,避免组织脱落引起意外状况。(5)稳定的瘢痕狭窄可应用冷冻、球囊扩张的方法治疗。
第二篇:纤维支气管镜检并发症及其处理
由于纤维支气管镜并发症的统计方法不同和操作人员技术掌握熟练程度不同,所以文献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别很大,现将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介绍如下:
一、麻醉药物过敏
麻醉药物过敏主.蛰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面色苍自、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虚弱无力、视物模糊、麻木、四肢抽搐、肌肉震颤、支气管痉孪等。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是利多卡因。防治方法:药物表面麻醉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向患者鼻腔或咽部用药后观察2-3分钟,如无过敏反应再继续进行局部麻醉。
二、低氧血症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期间可发生低氧血症,引起心、脑血一管并发症。低氧血症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镇静后通气量下降可导致低氧血症。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能由支气管镜阻塞局部支气管和抽吸,加上麻醉药物或灌洗液进入肺泡所致.防治方法:对静息状态F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0mmHg以下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对有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应作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镇静剂,检查期间给予吸氧。
三、出血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但大出血并:不常见,大出血_主要发生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患者。防治方法:有出血危险的患一者,即使不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仅行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查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天,或用小剂量维生素拮抗。对于拟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四、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甚至心脏骤停。防治方‘法:一般应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史,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紊乱,可停止检查观察2-3分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五、气胸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很少发生气胸,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患者可并发气胸,表现为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防治方法:活检次数不要太多,对于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的患者,应在活检1小时后进行胸片检查,以排除气胸。
六、感染/发热
防治方法:每次检查前、后应严格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对有肺部感染的患者,检查前、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发热38℃以上者,最好等体温下降,肺部炎症控制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出现发热,应及时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拍片,并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七、其他特殊情况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哮喘:在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COPD:COPD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重度COPD患者应在术前检查动脉血气,避免镇静剂的使用,要低流量上氧。
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用于咯血的诊断,早期检查可提高发现出血来源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可弯曲支气管镜的吸引能力足以胜任,当然硬质支气管镜可能更安全。
第三篇: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
过高渗或过低渗
刺激性较大
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 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
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
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
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
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静脉炎的例数
静脉炎发生率= × 100%
静脉输液的总数
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INS标准),如果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5%,应寻找原因并予以排除。
5.静脉炎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7.4);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6.静脉炎的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将患肢抬高、制动;
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 搽喜疗妥软膏;
中草药外敷;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渗漏发生原因
(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静脉痉挛;
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
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
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
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5)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阿霉素
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
氮芥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酰胺
长春花碱
去甲长春花碱等
(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
氮烯咪胺
足叶乙苷
鬼臼噻酚苷
链脲霉素等
2.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
(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
3.外渗的严重合并症
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4.渗漏的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穿刺前局部热敷、输注时以缓释型硝酸甘油敷贴局部。(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5.渗漏的处理
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6.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3)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
(4)使用拮抗剂。氮芥,丝裂霉素——5%-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作皮下注射。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外渗——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两周。
柔红霉素外渗——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长春碱类药物——局部封闭+磁疗以缓解症状。
(5)局部冰敷。
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
(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
(8)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9)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1.发生原因
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2.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3.预防及处理
1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2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3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4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5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6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1.发生原因
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
2.症状
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3.预防及处理 避免局部神经受压。
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
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1.发生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2.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
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3.预防和处理
1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2正确判断阳性指征。3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4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
(1)非代谢微粒:如橡胶屑、纤维、玻璃屑、药物结晶等。
(2)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中带有大分子物质、生物制品含有微量蛋白质、还有类胆固醇类药物等。
(3)某些机械刺激:如输入静脉的液体温度与人体体温差异过大,输液速度太快,药物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都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
(4)溶液的质量问题: 瓶盖松动、瓶身破裂,使瓶内液体被污染。
(5)某些药液本身就易致输液反应,如白蛋白、B-内酰胺类药物、细胞色素C、蝮蛇抗栓酶等。
(6)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
(7)联合用药:①加药时被污染或药品变质。②有些液体在加入某种药物后,可导致pH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分解、聚合、沉淀、产生微粒而导致热原反应。
(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9)病人机体自身因素: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②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处理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2)对症处理。3)药物治疗。
3.预防
1)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
4)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七、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 1.原因
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双氧水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
2.机制
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3.临床表现
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4.预防处理
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八、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
1.原因
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预防处理
控制输液速度。
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九、静脉输液危象——超高热危象
1.原因
输液过程中致热原进入静脉系统。
2.机制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
3.临床表现
病人表现为寒战、体温高达40℃以上,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脉搏快、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4.预防处理
严格执行操作前查对,如有效期、密封情况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清洁。
高热病人先降温再进行输液。
输液时,不能食用冰冷食物及冷水,减少因冷刺激引发过敏反应。
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要立即停止输液,适当保温;病人高热时,用药物降温;抽搐时用安定、地塞米松等药物;物理降温时可用酒精擦浴与温水擦浴交替进行。
十、静脉输液危象——晕厥型危象
1.原因
病人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2.机制
该反应平均10分钟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实质是血管性晕厥:精神紧张可造成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管扩张。
3.临床表现
突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呼吸加快,呈迷走神经亢进样反应。
4.预防处理
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细致观察、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体质虚弱者卧床。
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床上,松解衣扣,约10分钟不能自行缓解者,吸氧,必要时药物治疗。
第四篇: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先进方法之一。本项检查/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广泛应用已证实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因 病人健康情况、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在接受检查/治疗时,可能出现意外并发症。在做此项检查/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按医疗操作规则认真准备,仔细观察和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一、麻醉药过敏
行支气管镜前使用粘膜侵润麻醉药。目前一般选用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作喷雾吸入粘膜表面麻醉。这些药物毒性小。在行气管镜准备时,应先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手术麻醉用药史。麻醉用药过敏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特别是利多卡因溶液。选择和使用粘膜侵润麻醉药的目的是减轻受检者的咳嗽和喉、支气管的痉挛。为减轻受检者的恐惧心理,应做好相应解释。麻醉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受检者。若出现麻醉药过敏反应,应按药物过敏处理,如给氧、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的静脉注射,并观察病情取消支气管镜检查。
二、出血
出血系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出血量小,大多都能自行停止。若出血量多,系活动性出血时,应警惕有引起窒息的可能。出血多见于支气管镜下进行病灶组织活检时,特别市肿瘤组织表面有较丰富的血管或伴有炎症时较为明显。此外,支气管镜在检查操作过程中,因操作者动作粗暴,患者不合作等导致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位的粘膜损伤。
出血的防治措施: 1.支气管镜前,患者应做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机制等检查。特别在病史询问中有出血性疾病史者。
2.若系咯血,需行支气管镜检查者,应在咯血控制后7天进行。要求支气管镜操作者动作应轻巧。
3.对病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前 应先通过支气管镜注入1: 1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溶液,使局部病灶血管收缩,取标本时应避开血管。活检时一旦支气管镜下有明显出血应利用支气管镜的抽吸孔向内注入4 ℃的冷生理盐水做局部灌洗与抽吸,最后再次注入肾上腺素溶液多能控制。若再支气管镜下观察到出血量多,则让患者向出血侧卧位,以防血液流向对侧支气管和预防出血性窒息。此时应反复抽吸渗出的积血,同事配合注入4℃的冷生理盐水灌洗,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应予以经脉注入止血药如脑垂体后叶素等并暂留观察。病情平稳后,返回病房。
三、喉头痉挛 常出现在支气管镜局部麻醉不满意,操作粗暴或患者过度恐惧紧张等条件下,为时短暂。患者表现为明显呼吸困难、缺氧。若情况不严重,可通过支气管镜抽吸孔加注侵润麻醉药2%利多卡因,若喉头痉挛,症状明显,应立即将支气管镜拔除让患者休息,并加大给氧量,以改善缺氧状态。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给予地塞米松,患者均能顺利缓解。
四、低氧血症 行气管时,由于支气管镜占据气道一部分空间,加之气道的反应性增高,甚至可引起气管特别是支气管的痉挛,造成动脉血氧气分压下降,出现低氧血症。因此在静息条件下,受检者的动脉血氧分压≤8.00~9.33Kpa(60~70mmHg)时,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前,应予以吸氧,并持续到检查结束,以防缺氧状态下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支气管镜检查时,若遇患者缺氧发绀明显,应立即终止检查并给氧至缺氧状态改善。
五、喘息
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气道的刺激,有可能诱发广泛性的细支气管痉挛。有哮喘病史者,无论有无症状,在行支气管镜前,均宜给氨茶碱药物预防。在行支气管镜中,若出现哮喘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根据病情给予吸氧、静注地塞米松治疗。直至症状消失。
六、窒息
常见于患有肺功能不全伴有因肿瘤或出血导致肺叶完全性不张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时易发生。为此,对这种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时,麻醉应充分、操作应轻巧、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给氧的条件下进行。若系因喉头痉挛所致,参照喉头痉挛处理。若系出血所致,参照出血处理。
七、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窦性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特别严重时,出现心脏骤停。其原因可能与支气管镜检查时麻醉不充分,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缺氧,支气管镜检查操作刺激过于强烈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曾有心律声场病史者。为预防心律失常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出现或加重,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者对受检者术前做好思想工作,使其情绪稳定,要求操作者动作应轻巧,检查时间不宜持续时间过长。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者,最好给予预防心律失常药物,并在给氧的条件下进行。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做心电图检查,并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持续给氧,并且操作时间亦不宜过长。
八、气胸
气胸可见于支气管镜下行肺组织活检时或活检后发生。主要是活检时,损伤脏层胸膜所致。患者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缺氧等。预防的方法除术者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适应症和禁忌症外,在具体钳取肺组织时,若患者诉该部位胸痛时,应立即松开钳子,另行选择部位活检。术者应对患者出现的胸痛高度重视。术后即应常规进行胸片检查,了解有无气胸。隔4小时再透视1次。若出现气胸,应按气胸对症处理
支气管镜检查中发生急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通知临床/门诊医生
术者根据情况镜下处置 建立静脉
通路、吸氧及监护
↓ 术者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处置
↓
遵临床医嘱用药←____________→全员参与急救工作
↓
病情稳定,病人返病房进一步治疗
支气管镜室急救预案
1、检查室护士定期及随时检查急救药品与其他急救设备用品保证其充足有效,保障急诊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医生针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知识技术贮备。
2、检查前护士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医生查看患者相关化验检查结果,排除绝对禁忌症,医生仔细全面交代病情并与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检查中全程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可预先建立静脉通路。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医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即时抢救。当台护士应立即建立1~2条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同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临床主管医生或门诊首诊医生。
5、检查室医生及护士及时全员参加抢救工作。护士根据医嘱用药。口头医嘱应重复对照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6、同事之间在抢救时如有意见分歧或不同建议,注意不要影响患者情绪。
7、急诊急救情况未解除时内镜应保持视野尽量清晰并位于关键位置。
8、抢救结束或病情稳定后应有专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同时由操作医生交代病情。
9、抢救结束后,当台护士清点药品,抢救医生尽早完成检查报告及抢救记录,做到无纰漏,无差错。
10、抢救结束后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及如后随诊,并完成书面个人总结,择日可能讨论,积累经验,完善日后工作。
第五篇: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麻醉药物过敏:药物表面麻醉前应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或其他药物过敏史,向患者鼻腔或咽部用药后观察2-3分钟,如无过敏反应再继续进行局部麻醉。2.出血: 是支气管镜检查最常见的合并症,但是大出血并不常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每个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进行输血检查、血凝分析、血球分析。若一直口服抗凝剂的患者,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天,或用小剂量维生素拮抗。
3.发热:每次检查前、后应严格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对有肺部感染的患者,检查前、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发热38℃以上者,最好等体温下降,肺部炎症控制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出现发热,应及时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拍片,并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4.气胸、纵隔气肿: 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的患者可并发气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预防措施在主要包括:活检次数不要太多,动作轻柔,对疑似气胸的患者术后应立即行胸片检查。
5.低氧血症:应严格控制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对检查前氧饱和度较低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对有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应作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镇静剂,检查期间给予吸氧。
6.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7.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甚至心脏骤停。预防措施:一般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史,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紊乱,可停止检查观察2-3分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8.吸入性肺炎:检查后两个小时内,因为局部麻醉药效未退,应避免进食(包括喝水),以免造成误呛,如两小时后喝水不会呛到才可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