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9: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

第一篇: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

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

虽然葡萄酒产业在中国起步已有百年的历程,但他真正的起步、发展、超越还是近三十年的事情,从政策到体制,从法规到市场,从酿造设备到技术,从文化到教育,从科研到人才,这三十年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辉煌的一段不平坦之路。回望这段路,揭开中国葡萄酒业这三十年的每一页,历史发展的厚重让我们无法完整地勾勒出产业清晰的脉络,但我们愿意站在这历史的交汇点,去探寻、铭记、思考葡萄酒业发展中的每一个光影,为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国葡萄酒业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978年,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对中国的葡萄酒业来说,这一年也是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的基点。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而葡萄酒业在时间跨度上也是遵循这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步阶段

1978年,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相对建国初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产量已高达三万多吨,但我国的葡萄酒业由于长时间闭关锁国,与世界葡萄酒发展相差太远,当时,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局对葡萄酒工业做了八年发展规划及二十三年设想,认为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无论特需,或是出口,均需我国自产大量优质葡萄酒,以换取外汇,支援建设,扩大政治影响。

国家唯一从事酒类研究工作的机构——中国发酵食品工业研究所于是在1978年开始在中国长城葡萄酒公司做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并生产出国际上流行的非氧化型的干白葡萄酒,于1979年开始出口,当年的出口量为7100箱63.87吨。干白葡萄酒的研制成功同时也启动了我国葡萄酒研科工作,并开始全面走上正轨。

随后不久,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与昌黎葡萄酒厂签定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科学研究”合同,主要内容为:干红葡萄酒和扩建平面布置及新设备试用等。在我国葡萄酒老专家郭其昌先生的带领下,我国的第一瓶全汁干红葡萄酒研制成功。主管部门要求,对于生产干酒的工艺和技术要毫不保留的向其他酒厂传授,让葡萄酒生产企业快速掌握干酒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为年轻的葡萄酒产业了培养了技术骨干,开创了我国葡萄酒生产的新局面。在这次科研过程中,广州轻工机械设研究所、广州设计院、上海饮料机械厂、新乡轻机厂、湘潭轻工机械厂共同签定了“新设备研制合同”,从而形成了从工艺到设备设计、机械制造到生产试验、科研协作的一条龙,为葡萄酒产业链的延伸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这一时期,长城(华夏、沙城)、王朝、华东、丰收、威龙、西夏、龙徽等一批企业纷纷成立,但基本上以生产全汁的干酒、半干酒为主。当时的消费者,长期以来一直喝带甜味的半汁酒,对于酸而涩的真正葡萄酒很难接受。所以这些企业生产的葡萄酒在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同时在北京的几个驻外饭店销售,像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麝香半甜白葡萄酒均受到国内外宾客的高度评价。

葡萄酒类型由甜变干,改变国民的饮酒习惯,及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供应市场和出口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作为中国直接负责进出口业务的机构,中粮不仅在引植葡萄名种、沟通国内外葡萄酒技术、为国内提供可靠的葡萄酒信息方面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为中国葡萄酒的出口铺路搭桥。可能也是因为比较早的介入葡萄酒产业,中粮一直在科研、技术、市场、营销方面走在了中国现代葡萄酒业的前面。

“四个转变”引导酿酒行业开创新局面 1987年3月,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等部门在贵阳联合召开“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及“优质、低度、多品种”的方针,并开始全国推广。以果代粮的果类酒,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葡萄酒行业所缔造的喜人局面,干型葡萄酒研制成功,产量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葡萄酒生产量从1980年的7.70万吨增加到1988年的30.85万吨,其中半汁葡萄酒占80%以上。这十年表面上看是我国葡萄酒飞跃发展的时期,但大发展的是低档的半汁葡萄酒,稍成规模的干酒生产企业只有长城和王朝两家。1988年之后的三四年,由于这种低质半汁酒的影响,同时,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产品开始滞销,致使我国葡萄酒产量大幅度回落。这期间,葡萄酒市场一片荒芜,许多酒厂出现亏损。刚刚起步的中国葡萄酒产业迎来发展的首次“寒流”。虽然产业的发展遇到困难,但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产品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1992-2002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阶段

1992年,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召开,同时张裕百年庆典,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视察张裕。这一年,葡萄酒业迎来新的春天,在沉寂几年后又开始迈步向前。我国葡萄酒市场上经历了先白后红的变化。开始干白要比干红受欢迎,消费者普遍认为,只有干白葡萄酒才是真正的葡萄酒,甚至误认为干红葡萄酒的色素是人工加的,干红少人问津。当时市场上两家企业生产的干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家是中法合营天津王朝葡萄酿酒公司,由于引进法国技术,采用新工艺生产干白、半干白葡萄酒,所生产的干白周期短,产品新鲜,果香浓郁。另外一家就是沙城长城葡萄酿酒公司,该公司因为郭其昌教授主持研究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长城公司生产的干白葡萄酒,投入市场后,也是大受欢迎,成为全国最叫响的品牌之一。干白葡萄酒的畅销与干红滞销形成巨大反差,致使大片红葡萄优良品种被砍伐,酿造干白葡萄酒的品种得到大发展。干白葡萄酒消费量一下子占到了干型酒的80%以上。然后,两年后,干红热兴起,干白开始受到冷落。

“干红热”带来新的投资热潮。1994年全汁酒国标“GB/T15037—1994葡萄酒国家标准”出台,取消了半汁酒的生产,市场上以甜型酒、半汁酒为主转向以全汁、干型酒为主。当时,刚刚完成承包市场责任制的张裕公司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了张裕解百纳品牌,使张裕公司一下子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股干红葡萄酒消费热潮成全了张裕公司。这股“干红热”同时引爆了第二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投资浪潮,烟台长城、新天、云南红等许多企业都是这个时期投资兴建的,昌黎、蓬莱等著名葡萄酒产区也在“干红热”之后加大了对葡萄酒行业的投资。

1996年下半年开始,干红引发的巨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也吸引了大批国外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进入中国,成立葡萄酒专营店,大量外国的葡萄酒,以干红葡萄酒为主,来自于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法国、澳大利亚、摩尔多瓦等国的产品源源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国产品牌数量少,产量低,供应上有缺口,为外国品牌填补空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加上有些消费者在心理上就认为葡萄酒还是外国的好,这就使外国品牌的葡萄酒更具有优势。像著名葡萄酒运营商ASC、夏朵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酒商,也成为在华经营很成功的典范。

在这个时期,现代葡萄酒工业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强劲的发展劲头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也带动了葡萄酒科研、教育、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起步和发展。2000年前后,葡萄酒业经过几年的历练,消费逐渐走出低端,开始向高端市场冲击,一批设备先进,品种多样、独特经营的精品酒庄崭露头角,像中法庄园、山西怡园、朗格斯、张裕·卡斯特陆续建立,为中国现代葡萄酒进入高端市场定了标尺。同时,这些优秀酒庄的成立也证明,中国也能生产出与法国媲美的好酒。

第三阶段:2002-至今

中国葡萄酒产业跃升阶段

从2002年开始,中国葡萄酒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葡萄酒年产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生产企业逐年增多。同时,葡萄酒生产企业开始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更加看重葡萄原料产地、品种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形成东西部割据的原料格局。市场开放,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更加严格的手段去规范市场,取消了半汁酒的生产和流通。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如中粮、张裕、王朝、威龙等几大葡萄酒企业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远大的目光关注着行业的发展,纷纷踏上高端酒之路。所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在这个阶段就这样一路凯歌,高唱而来。

2002年11月,国家经贸委以公告形式又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这是一部参照国际酿酒法规并结合我国葡萄酒生产国情制订的行业规范文件。规范对原料、辅料、工艺等都作了明确的技术性规定。这一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规范文件,对引导葡萄酒行业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GB/T15037-1994葡萄酒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新国标的修订几经波折,虽然在2004年就完成了标准草案,但在2008年1月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

从2003年开始葡萄酒市场突然出现了强劲攀升势头,葡萄酒市场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21%,快速的增长让一些投资商眼前一亮,葡萄酒行业很快形成新一轮的葡萄酒投资热潮,一些企业纷纷上马扩建。同时,国外葡萄酒出现大量过剩,纷纷寻求新的出路和销售市场,一冷一热中,中国葡萄酒市场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2004年随着中国葡萄酒进口关税由44.6%下降到24.2%,再降到14%,国外葡萄酒也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除了法国、意大利等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外,一些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像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也大规模开拓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迎来一片繁荣景象。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不合谐的现象,如盲目的投资给葡萄酒行业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许多投资者在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来,却发现市场并不是想像的那样乐观,出现投资失败撤出葡萄酒行业,或者苦苦支撑,这种盲目的投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经过几年的市场磨练,中国的葡萄酒业开始回归,在业内人士的倡导下,生产企业开始重视葡萄原料基地的建设,人们的目光仿佛在同一时间聚焦西部,东部的资金也在原料收购、基地建设、企业兼并、控股等行为中,大规模的流向西部。人们的目光集聚在西部是因为当前西部的原料优势业已形成,产品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均已得到国内国际业界首肯。国内几个酒厂纷纷跑到西部的新疆、宁夏、甘肃等地方建设基地,一时间西部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国内各大产区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昌黎、烟台、贺兰山获得原产地地域保护标志,各地成立了专管葡萄酒产业的协会或商会形式的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当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从品牌到招商,从果农管理到基地规划,从生产到市场,从技术到文化,对葡萄酒产业的推动不遗余力。各大产区正在依据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的葡萄酒产业,但发展中也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就是品种的同质化,品种结构单一,缺少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产区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小范围的试种,而建设规范化、集约型的基地模式成为当前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趋势。

2007年,张裕·爱斐堡和长城的君顶酒庄开业,这种集酿酒、旅游、体闲、投资、商务于一体的酒庄,不仅是中国高端葡萄酒酒庄的代表,也打开了中国商端葡萄酒的新纪元,创新了葡萄酒企业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两所酒庄的成立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做出高端酒的信心和魄力,为进入世界葡萄酒舞台吹响号角。

正当中国的葡萄酒业一路高歌,大步向前时,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来临,这场危机会给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现在也许还没有显现,但面对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式,许多远见卓识的商者都做好应对准备,面对挑战,也许可以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放缓一下脚步,更好地审视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与反思,找到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经历过30年风风雨雨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左”倾(“Left” deviation)(Leftism)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

Right deviation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教条主义 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第三篇:葡萄酒的历史

1.世界葡萄酒的起源

据考古资料记载,最早酿制葡萄酒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开始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罗马人丛希腊很快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并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酒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很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15~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澳洲、美洲和非洲等地。

2.葡萄酒新世界和旧世界

在很多资料中,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的一些酒店,往往会根据产地把葡萄酒细分成两类。旧世界:就是指一些位于欧洲的传统葡萄酒生产国家,像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

新世界:指来自除了欧洲之外的其他一些产葡萄酒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南非、阿根廷、智利、中国、加拿大等国。

新世界的葡萄酒国家酿酒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在“新世界”国家中,葡萄酒的管理没有那么刻板,比如葡萄酒的命名直接选择葡萄品种的名字;在做酒的理念上更加市场化,也就是说,新世界国家是适应消费需求,而摒弃了旧世界国家那种唯我独尊的做法。在生产规模以及产品营销上也有不同。新世界的葡萄酒已经在世界葡萄酒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份额逐年扩大。新世界的葡萄酒企业中,澳洲多伦比酒庄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

第四篇:回顾中国共产党91年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91年辉煌历程告诉我们什么?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去年新增党员逾233万,党员总数8260.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02.7万个,比上年增加13.5万个,增长3.5%。(据2012年07月01日新京报)

如此一个数据说明什么呢?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10个,8260万党员如果组成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是世界第14位。年增233万党员,相当于每年新增党员人数等于半个新加坡人口。中国人口6.2%是党员,平均每1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名是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数量403万个,按照全国近15万村级机构来说,每个村平均有3个党的基层组织。数据表明,2011年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而这一切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是深得人心的,党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不断得到增强和稳固。

成功绝非偶然,面对今天日益强大的祖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了一个真理,对于中国来说,统一、和平、发展是中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珍贵的。从满清的羸弱到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国共战争,中国近现代历史清晰告诉我们,没有统一的国家,国家将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纷争之中,而这样的局面受伤害最大的就是数以亿计的普通中国人。

从1921年建党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1年辉煌历程,坚决抵制腐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建党91年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中国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党领导的中国发展事业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这些是任何一个走向民主富强国家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中国的发展自然不例外,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集思广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必然迎刃而解。

第五篇:德国葡萄酒历史简介

德国葡萄酒历史简介

德国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之一,已有两千年酿酒历史。十九世纪末,一瓶上好的摩泽尔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令人咂舌。而如今,不要说法国、意大利,就是“酿酒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的名气都比德国响亮。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作家Robinson女士形容德国的葡萄酒时说:“令人失望地落后于时代,甜甜的像止疼药一样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德国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已经被无所顾忌的标着Liebfraumilch或者类似字样的糖水不可修复地毁坏了。现在德国正在建立一套新的体制,希望重振中等价位干酒的概念形象。同时,一些顶级酒庄正在把甜得过分的葡萄酒改造成无可比拟的、更加优雅的白葡萄酒。”

悠久的葡萄酒文化

素有“啤酒王国”之称的德国,其葡萄酒虽然没有啤酒那么大的名声,但也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德国种植葡萄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那时,罗马帝国占领了日耳曼领土的一部分,就是现代德国的西南部。罗马殖民者从意大利输入了葡萄树以及葡萄栽培和酿酒工艺。中世纪的时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发展起来的。此后德国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至今有些种植区还在主教的所有权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区的名称。到了19世纪德国的葡萄酒商业比较发达,总种植面积大于今天的几倍。但是后来出于工业革命和战争等各种**的原因,德国的葡萄酒业衰退了许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国已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韵味,从酒杯酒具,酒馆酒吧,到各种葡萄酒节,以及葡萄酒品尝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每一个享用葡萄美酒的场合都充满着浪漫气息。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一年一度丰收季节的德国葡萄酒女王选举和仲夏时节在葡萄酒产酿区举行的音乐会,更是把德国葡萄酒文化渲染到极致,吸引着无数游人酒客流连忘返。

德国共有24万英亩葡萄园,葡萄酒年产量约一亿公升,以白葡萄酒为主,约占总产量的87%。因为德国的葡萄酒产区分布在纬度47—52度之间,是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葡萄酒酿造地区。靠北的地理位置让德国的气候比世界其他地方的葡萄产区要更加寒冷,所以德国的白葡萄酒产量比红葡萄酒的产量要高,而且类型非常丰富。从一般半甜型的清淡甜白酒到浓厚圆润的贵腐甜酒都有,另外还有制法独特的冰酒。德国葡萄酒的种植区以及葡萄的品种与其它国家相比,德国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清新、透明。

前罗马时代

古老的日耳曼人饮用蜂蜜酒,喜欢填字游戏的人爱把这个酒用三个字母Met来表达。葡萄酒则没有任何记载。相反却有一种含酒精的发酵饮料!我们祖先已经了解酒精醉人的功能,只是不知道其所以然。

从公元前50年开始

随着古罗马人对日耳曼人的征服,葡萄植株被带到了摩泽尔河(Mosel),后来又被带到了莱茵河(Rhine)。摩泽尔产区是德国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特里尔(Trier)在当时被称为奥古斯塔特里沃鲁(Augusta Treverorum),是当时的西罗马帝国首都。据在皮斯波特(Piesport),布劳恩贝格(Brauneberg),艾登(Erden)发掘出来的无数榨汁设备证明了摩泽尔河谷当时兴旺的葡萄酒文化。公元800年

卡尔大帝

弗兰肯帝国的通知卡卡尔大帝推动了葡萄业发展,特别是通过修道院的经营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因为在莱茵高(Rheingau)的斜坡上雪比其他地方融化的早,他从自己在英格海姆的行宫观察到莱茵河对岸适合葡萄生长,同时他还是出售自酿葡萄酒酒店的创建者。坐落在黑森山道的帝国和国王修道院-罗池修道院(Lorsch)在公园850年拥有将近500格葡萄园。

公元1100年开始

修士,修女,教会侯爵

修道院的简历,如西妥教团的僧侣在莱茵高建的埃博巴赫修道院(Kloster Eberbach)(公元1136年);通过宾根的圣希尔德加德本笃会的圣希尔德加德修道院(St.Hildegard);或者在阿尔河边玛丽塔尔的奥古斯丁修女院(Augustinerinneklosters Marienthal)(1137年),对于葡萄种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修士们开垦了很多的葡萄园,许多葡萄园的名称至今还能令人想起这些葡萄园曾经属于教会,如普瑞拉特(Praelat),教会地(Kirchenstueck),主教教堂登查内(Domdechaney),阿伯茨贝格(Abtsberg),主教教堂若布斯特(Domprobst)等等。

在三十年战争之前(1618年-1648年),德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此之后,许多葡萄园被荒芜和废弃。尽管如此,统治者仍然有展示其巨大恢宏的偏好。否则,怎么解释海德堡(Heidelberg)的巨型葡萄酒酒桶?1751年生产的酒桶容量达220000升,这个酒桶在历史上只装过3次酒。旅游者到今天还惊叹它的巨型规模。

1775年

晚摘骑士

晚摘级(Spaetlese)葡萄酒产生纯属偶然:因为手持富尔达主教侯爵批准葡萄采摘指令的骑士,返回莱茵高把采摘令送至约翰内斯堡(Johannisberg)修士手中时,晚了14天。葡萄已经沾上贵腐菌菜开始采摘。“这样的葡萄酒我从未尝试过。”酿酒师惊叹着说。信使为什么迟到,至今仍然是个谜。但从此以后,晚摘酒成为德国葡萄酒中一个重要的类型。此外,珍藏酒(Kabinett)又名教会小室酒,该酒最早也起源于教会。因为当时教士们将他们最好的葡萄酒储存在酒窖的一个被命名为小室的地方,这种酒也就由此得名。

1787年

萨克森选帝侯克勒门斯·文策斯劳斯(Clemens Wenzeslaus)

特里尔的选帝侯和大主教克勒门斯·文策斯劳斯(Clemens Wenzeslaus)当初作为葡萄酒专家对于摩泽尔葡萄酒产区留下了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葡萄酒的品质,他在7年“坏收成”中用雷司令取而代之。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雷司令葡萄产区。

1830年

冰酒诞生之时

德国冰葡萄酒的诞生地在多茹斯海姆(Dromersheim),这个地方时莱茵河畔城市宾根(Bingen)的一部分。据传,德国第一批冰果葡萄酒是1830年2月11日从1829年收获的葡萄中酿造的。当时的酒农因为质量不好,没有及时采摘葡萄,直到冬天菜收获,原本打算作为牲口饲料用。然而,酒农发现,冰冻后的葡萄含有很甜,口味想弄,葡萄果糖比重很高的国际。他们把葡萄榨成汁,冰酒由此诞生。

1868年

联合起来变得强大

当“麦耶施罗斯的酒农协会”(Winzer Verein zu Mayschoβ)成立时,阿尔(Ahr)的18户酒农有了德国第一个酒农合作社。如今这样的组织形式遍布德国所有的葡萄酒产区,酒农合作社经营面积占全德国葡萄种植三分之一,特别在符腾堡(Wuerttemberg)和巴登(Baden)地区,当地有很多以葡萄酒作为副业的酒农,这样的形式更加多见。

从1872年开始

歼灭葡萄根瘤蚜

来自北美的虫害给整个欧洲葡萄种植业带来危机。1865年以来,法国大部分的种植面积遭到毁坏,然后葡萄根瘤蚜出现在波恩(Bonn),萨克森(Sachsen),巴登和摩泽尔地区。绝望的酒农们徒劳试图用煤油和其它东西杀死病虫。从1872年开始,人们才开始确信,美国的植杆有抵抗力,从那时候开始,在欧洲,人们将葡萄植株嫁接在美国砧木之上。在德国只有少量的葡萄园才有“真根”葡萄植株。然而葡萄根瘤蚜资金还没有完全战胜。

2003年德国葡萄酒质量达近代最高水平

德国葡萄酒评定协会日前表示,2003年德国出产的葡萄酒质量创下近代以来的最优纪录,只有1540年的葡萄酒可以与之相比。

该协会说,2003年可以说是德国的葡萄酒年,这一年的日照时间比往年日照时间最多的1921年还多出了121个小时,而且由于气温创百年来最高,葡萄酒的糖、酒精含量都很充足,酸度适中。

德国2003年出产的葡萄酒将于4月25日正式向市场推出,其中白葡萄酒占80%,主要是雷斯林白葡萄酒。红葡萄酒中50%是勃艮第葡萄酒。

根据该协会提供的数据,2003年德国葡萄酒销售额为2亿欧元,其中一级葡萄酒共售出3800万瓶,并有15%出口。

红酒学苑:www.xiexiebang.com

下载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葡萄酒发展历史回顾(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播体操历史回顾

    广播体操历史回顾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历史回顾

    探索孵化器建设模式,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一、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历史回顾。 二、积极探索孵化器建设模式,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一)构建“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

    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精选五篇)

    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我所得出来的一些规律 纵观整个劳动关系的历史,从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时代背景到管理时代的时代背景,再到成熟时期的劳动关系的大背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劳......

    关于荆门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5篇)

    关于我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发展阶段及特点 建市之前,荆门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其年提供商品粮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农产品资源富集,农业比较优势明显,在当时的历史......

    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摘要】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

    (葡萄酒的历史传播)流程

    历史文化传播培训流程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品鉴中心,首先向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霍鑫涛,WSET英国葡萄酒与烈酒协会中级品酒师,劳动部企业......

    葡萄酒行业发展概述

    报告 第一章 葡萄酒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行业概述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以往葡萄酒消费人群主要是外国人、海归和在CBD上班的白领。随着消费者养生保健意识增强......

    回顾我党的历史

    从小到大,我都以一名好学生的标准来鞭笞着自己,自从写了入党申请书那刻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中国共产党。随着现在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标准也在心里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