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5 09:5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

第一篇: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清静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经行头痛:通林珍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采金菊 风寒:荆穗四物汤 风热:桑菊饮

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趁痛补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经行浮肿:淤八肾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归营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香橘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石桂英固气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武术天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到柏林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生命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宁化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缺乳:通漏下

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香附黄肾

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五仙活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

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 1)肾虚: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柏地龙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龙阳 热毒:龙胆泻肝汤

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补中元

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

第二篇: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1.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2.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3.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红面赤、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4.产妇分娩后,发生与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产后腹痛”。其中以瘀血引起的,又称“儿枕痛”。(瘀血引起的产后腹痛称“儿枕痛”。)5.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通称为阴挺。西医分别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1.简述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答: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常。2.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对妇人生理作出什麽规律性阐述?答:“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借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这成为后世医家主张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立论根据。3.简述肾虚可导致经、带、胎、产、乳中大部分疾病的原因。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藏精,主生殖,人体的形成、生长发育和生殖均须肾精的化生来实现。精血同源,血是女子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月经、胎孕、分娩和哺乳的物质基础,生理性带下也是由肾精所化。因此肾虚在妇科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可导致经、带、胎、产、乳中大部分疾病。4.带下病常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分型是什么? 主要病因是“湿”邪(包括外湿与内湿),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临床常见的有五种类型:①脾阳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留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②肾阳虚损,气化失常,精关不固,精液滑脱而下;③热毒蕴结,损伤任带,约固无力;④湿热下注,流注下焦,伤及任带;⑤阴虚挟湿,损及任带,约固无力。5.生化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特点是什么?组成是:当归、川芎、炮姜、甘草、桃仁。作用特点是:既能生新补虚,又能化恶露去瘀滞,达到行中有补、化中有生、补虚消瘀,故名生化汤 6.产后身痛的辨证论治是什么?6.(1)血虚证:治则养血益气,活血通络;选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秦艽、鸡血藤。(2)风寒湿证:治则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选方独活寄生汤。(3)血瘀证:治则养血活血,通络止痛;选方:身痛逐瘀汤。(4)肾虚证:治则补肾通络,温经止痛;选方养荣壮骨汤+熟地、秦艽。1.某女,14岁,初中学生,2007年5月21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现病史:14岁处潮后,经乱无期,停闭数月后经来不尽。末次月经1月12日至今4月余不能止血,量多少不一,曾有经来如注,继而淋漓不断,经色鲜红,质略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妇诊及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要求:(1)诊断(中医)(2)辨证(3)病机分析(4)治法(5)方药(主方名及处方)(1)诊断:崩漏(2)辨证:肾阴虚(3)病机分析:肾气未充,天癸未裕。肾阴虚,冲任失守,虚火动血,子宫藏泻无度,“肾虚阳搏谓之甭”(4)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5)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甲胶 川牛膝

2、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官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诊断:带下过多(脾虚型)。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 白术 山药 白芍药 苍术 陈皮黑荆芥柴胡车前子甘草1.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2.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3.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4.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产后身痛”。亦称“产后关节痛”、“产后遍身痛”、“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5.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着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何谓天癸?答:天癸,男女皆有。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 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2.简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答:(1)重在治本以调经,(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简述妊娠病常见的发病机理。答:(1)阴血虚,(2)脾肾虚,(3)冲气上逆,(4)气滞。4.产后恶露不绝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本病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味—来辩寒热虚实。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稠而有臭秽者为血热;量多、色暗、有块者为血瘀。治疗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的原则,分别施治。(1)气虚证:治则益气养血,固摄冲任;选方补中益气汤+阿胶、艾叶等。(2)血热证:治则养阴清热止血; 选方保阴煎+益母草、贯众。(3)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止血;选方生化汤+益母草、炒蒲黄 5.脾虚带下的治则方药及组成是什么?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白术山药白芍药苍术陈皮黑荆芥柴胡车前子甘草 6.简述不孕症的辨证分型及其治疗原则。肾虚型: ①肾阳虚:补肾暖宫,养血温冲。②肾阴虚:滋肾益精,养肝调冲。肝郁型:疏肝解郁,养血理脾。痰湿型:燥湿化痰,理气调冲。血瘀型:温经化瘀,活血调经。1.某女,25岁,职员。2005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行经腹痛3年。现病史: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妇检及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要求:(1)诊断(中医)(2)辨证(3)病机分析(4)治法(5)方药(主方名及处方)(1)诊断:痛经(2)辨证:气血虚弱(3)病机分析: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更虚,子宫、冲任失于濡养,故经期小腹隐痛,喜按;气血两虚血海未满而溢,故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4)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5)方药:圣愈汤人参黄芪熟地当归 川芎白芍2.某女,月经先期,经量少,色红无块,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苔少,脉沉细。结婚4年末孕。要求: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分析、治疗原则、代表方及组成。中医诊断:不孕症(肾阴虚型)。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证候分析:(略)治疗原则:滋肾益精,养肝调冲。代表方:养精种玉汤。组成:当归 白芍 熟地 山芋肉

第三篇: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定义、范围与特点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参考《中国医学通史》相关史料,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两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明国时期、及现代八大历史时期,以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为核心,描绘中医妇科发展的简史。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目的要求】

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熟悉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与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胞宫、阴户、玉门的解剖位置、形态及生理作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二、三、四节

月经、带下、妊娠与产育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的生理现象。

2.掌握月经的产生与天癸、脏腑、血气、经络、胞宫的关系。3了解受孕、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月经的生理现象: 2.月经的产生机理:(1)肾气(2)天癸(3)冲、任

(4)其他脏腑、经络(5)子宫

3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变化

4、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

5、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 6.妊娠的机理: 7.妊娠的生理现象: 8.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9.临产时的特征。10.产后机体的变化。【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熟悉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掌握妇科疾病发生的主要病机 【教学内容】

1.外感因素:寒、湿、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情志因素:怒、思、恐的致病特点。

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4.体质因素:不同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种类、性质、转归,并与预后有密切相关。5.脏腑功能失常 6.气血失调。

7.直接损伤冲任与胞宫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第一节

四诊

【目的要求】

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熟悉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教学内容】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

经、带、孕、产、乳辨证的要点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五章

妇科疾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及代表方药。2.熟悉妇科疾病的用药原则。3.熟悉妇科疾病的主要外治法。【教学内容】

1.补肾滋肾 2.疏肝养肝 3.健脾和胃 4.补益气血 5.活血化瘀 6.理气行滞 7.清热凉血 8.温经散寒 9.利湿除痰 10.解毒杀虫

11外治法

【教学时数】3学时。第六章预防与保健

本章自学。

第七章

月 经 病

总论、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月经后期

第三节

月经先后不定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治疗大法。2.熟悉月经病的病因病机。3.了解月经病的范围。

4.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发病机理。

5.掌握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发病机理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6.熟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发病机理的病因病机。7.了解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月经病的概念。

2.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4.月经病的治疗大法。

5.月经先期的概念 6.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7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的鉴别 8.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9.月经后期的概念

10.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11.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12.辨证论治

13.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概念:

14.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病机 15月经先后无定期与崩漏的鉴 16.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第五节 月经过少 第六节 经期延长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概念、发病机理。

2.掌握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3.熟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4.了解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教学内容】

1.月经过多的概念 2.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 3月经过多与崩漏的鉴别 4.辨证论治

5.月经过少的概念 6.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 7月经过少与激经的鉴别 8.辨证论治

9.经期延长的概念

10.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虚热、气虚或血瘀,导致冲任不固。11经期延长与崩漏的鉴别 12.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

【目的要求】

1.掌握经间期出血、闭经的概念及发病机理。

2.掌握经间期出血、闭经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3.熟悉经间期出血、闭经的病因病机。

4.了解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及赤带的鉴别 5.了解闭经与妊娠、月经后期的鉴别。【教学内容】

1.经间期出血的概念 2.经间期出血的病因病机

3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的鉴别 4.辨证论治: 5.闭经的概念 闭经的病因病机)7闭经诊断

8.闭经与妊娠、月经后期的鉴别 9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节 崩漏

【目的要求】

1.掌握崩漏的概念以及崩中、漏下的不同。

2.掌握崩漏的发病特点及辨证要点,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崩漏有何特点。3.掌握崩漏的治则及治崩三法。

4.了解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5.掌握崩漏的病机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6.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崩漏的概念: 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者,称崩漏。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崩”,来势缓慢,出血量少者称“漏”。

2.崩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3.崩漏的发病特点是月经的周期、血量、持续时间严重紊乱。4崩漏诊断和鉴别诊断 5.崩漏的辨证,应着重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全身症状,并要注意病程的久暂、发病年龄等。更年期或青春期崩漏,多属肾虚证型;生育期崩漏,多属血热或血瘀证型。

6.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的鉴别。

7.崩漏的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8.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节

痛 经

第十一节月经前后诸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概念及发病机理。2.掌握痛经的辨证要点。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4.掌握痛经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5掌握:月经前后诸症的定义和辨证论治。6熟悉了解: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痛经的概念: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多发生于经行第一二天或经前数日,也有发生于月经将净或经净之后。

2.痛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3痛经诊断和鉴别诊断

3.痛经的辨证要点:首辨其“痛”,依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结合月经的色、质及全身证候,进行辨证。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4.辨证论治: 经行乳房胀痛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6经行吐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第十二节绝经前后诸症 第十三节经断复来

【目的要求】

掌握: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预后 熟悉:经断复来的定义、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经断复来的辨证论治。

了解:诊断本病要排除恶性病变。【教学内容】

绝经前后诸症的定义 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

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鉴别诊断 绝经前后诸症辨证论治 经断复来定义

经断复来病因病机 经断复来鉴别诊断 经断复来的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带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带下病的概念及发病机理。2.熟悉带下病的病因病机。3.了解带下病的含义。4.掌握带下病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带下病的辨证、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带下病的概念: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2.带下病的发病机理:脾虚湿盛,损伤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3.带下病的病因病机:(1)脾阳虚,湿邪下注;(2)肾阳虚,闭藏失职;(3)阴虚夹湿,伤及任带;(4)湿热下注,伤及任带;(5)湿毒蕴结,损伤任带。

4带下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5.带下病的治疗原则:健脾升阳,除湿止带。6.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九章

妊娠病 概

第一节

妊娠恶阻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2.掌握妊娠期间机体的生理特点。3.掌握妊娠病的治疗大法。4.掌握妊娠病的用药禁忌。5.熟悉妊娠病的病因病机。6.了解妊娠病的范围。7.掌握妊娠恶阻的概念。8.掌握妊娠恶阻的发病机理。

9.掌握妊娠恶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10.熟悉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妊娠病的概念: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2.妊娠病的病机:

(1)阴血不足,气易偏盛。(2)气机升降失常。

(3)脾肾亏虚,胎失所养所系,从而导致妊娠病的发生。

3.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但治病安胎须分先后。

4.妊娠病的治疗大法:补肾、健脾为主。补肾为固胎之本,健脾乃益血之源,本固血充则胎自可安。

5.妊娠期间用药禁忌: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及一切有毒药物,都应慎用或禁用。

6.妊娠恶阻的概念:强调本病是在妊娠早期的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

7.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妊娠恶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节

妊娠腹痛 第三节 异位妊娠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腹痛、异位妊娠的概念。2.掌握妊娠腹痛的发病机理。3.掌握妊娠腹痛的治疗原则。4.掌握妊娠腹痛的辨证论治。5.熟悉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机。6.熟悉妊娠腹痛的预后与转归。

7.熟悉异位妊娠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8了解异位妊娠的治疗新近展。

【教学内容】

1.妊娠腹痛概念:强调说明在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症者。

2.妊娠腹痛病因病机:讲述引起妊娠腹痛常见的原因,重点说明妊娠腹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3.妊娠腹痛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安胎。

4妊娠腹痛.辨证要点:依据疼痛的性质辨证疼痛的性质(虚、实、寒、热)。5异位妊娠定义: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6异位妊娠病因病机:实—宿有少腹瘀滞,冲任胞脉、胞络不畅,运送孕卵受阻,不能移行至子宫。虚—先天肾气不足 7鉴别诊断

8诊断异位妊娠最容易诊断,异位妊娠最不易诊断 9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第六节

滑胎 第十节 妊娠肿胀 【目的要求】

1.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概念。2.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发病机理。

3.掌握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肿胀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4.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5.掌握滑胎妊娠肿胀治疗原则。6.掌握妊娠肿胀的鉴别诊断。7.熟悉妊娠肿胀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胎漏的概念:强调在妊娠期间,以阴道少量出血,无腰酸腹痛为特点。

胎动不安的概念: 强调说明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

2.胎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3、胎漏、胎动不安诊断与鉴别诊断 4.胎漏、胎动不安辨证论治:。

5.滑胎的概念:强调说明滑胎发生的连续性和自然发生的特点。6.病因病机:讲述滑胎常见的病因,重点说明起其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7.治疗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孕前调治,孕后早治。孕前宜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为主。孕后应及时保胎治疗,服药应超过以往滑胎的月份。8滑胎诊断与鉴别诊断 9滑胎辨证论治:

10.妊娠肿胀概念:强调妊娠肿胀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肿胀者。

11.妊娠肿胀病因病机:讲述妊娠肿胀的常见的病因,重点说明妊娠肿胀的病机是:阳虚,水湿内停;气滞湿停。

12.妊娠肿胀治疗原则:运化水湿为主,佐以安胎。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品。

14.妊娠肿胀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章

产 后 病

第一节 产后血晕 第三节、产后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病的概念及治疗原则。2.掌握产后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3.掌握产后病的治疗大法。

4.熟悉产后三病、三急、三冲的含义。

5.掌握诊断产后病应特别注意“三审”及治疗原则。

6掌握:产后血晕产后发热定义、中西医应急处理和辨证论治。7熟悉:产后血晕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认识产后血晕危及生命。8了解产后发热的预防和预后

【教学内容】

1.产后病的概念:产后病是发生在产褥期内,并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2.产后病的病因病机:重点讲述产后机体的病理特点:多虚多瘀。3.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4.产后三病、三急、三冲的含义。

5.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特别注意“三审”。

6产后血晕定义

7产后血晕的病因病机 8产后血晕诊断 9产后血晕辨证论治

10、产后发热定义: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称之。

11、产后发热病因病机 12产后发热诊断

13、鉴别诊断蒸乳发热

乳痈发热

14、产后发热危重症处理

15、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腹痛、恶露 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四种证型的主要证候、治法、方药。

16、产后发热转归与预后:

血虚、血瘀-----症情较轻;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重; 感染邪毒-----最急最重,危及生命,可致残疾 【教学时数】3学时。

第四节 产后腹痛

第五节、产后恶露不绝 第十节 缺乳

【目的要求】

掌握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缺乳的定义和辨证论治。熟悉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缺乳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产后腹痛定义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2、病因病机 3诊断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5.产后恶露不绝的概念: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恶露不尽”、“血露不尽”、“恶露不止”。

6.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所致。

7.产后恶露不绝本病的辨证,应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以辨别寒、热、虚、实。如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味,多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粘稠而臭秽,多为血热;色紫暗有块,多为血瘀。8.辨证论治:

9.缺乳的概念: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或乳汁有而不下,称为“缺乳”。

10.缺乳的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化源不足和肝气郁结,乳汁排泄不行所致。

11.辨证论治:乳汁不足,证有虚实。如乳房柔软,无胀痛感,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质浓稠者,多为实证。此外还注意有无乳头凹陷和皲裂。治疗应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虚者治宜补益气血,通络增乳;实者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用药时应注意补气养血与增液之品同用,以增乳汁之化源,疏肝应与补血之品同用,以调肝之郁结,无论虚实皆宜佐入通络下乳之品,以助乳汁的运行。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保证产妇摄入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教学时数】3学时。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不孕症、第二节

癥瘕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孕症、癥瘕的概念。2.掌握不孕症癥瘕的发病机理。

3.掌握不孕症癥瘕的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4.熟悉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1.不孕症的概念:强调说明不孕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2.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冲任亏虚,不能摄精受孕或邪气阻滞,不能摄精受孕。

3.诊断要点

4治疗原则:虚证宜温肾填精,养血益冲任;实证宜疏肝解郁,化痰除湿行血 5.辨证论治: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型 6.癥瘕的概念: 说明癥与瘕的不同特点。

7.癥瘕的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8.治疗原则:病在气者,以理气行滞为主,佐以活血;病在血者,以活血破瘀为主,佐以理气。9.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三节 阴挺 第四节 阴 痒 第八节盆腔炎 【目的要求】

1.掌握阴挺阴痒急、慢性盆腔炎的概念。2.掌握的阴挺阴痒急、慢性盆腔炎发病机理。

3.掌握阴挺阴痒急、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治法、方药举例。4.熟悉阴挺阴痒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教学内容】

子宫脱垂的概念: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的病因病机:主要机制是冲任不固,提摄无力所致.临床常见有气虚及肾虚。

子宫脱垂辨证论治:

阴痒的概念:妇女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甚则痒痛难忍,或伴有带下增多者,称之为阴痒。

.阴痒的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肝经湿热下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作痒。.阴痒辨证论治: 急性盆腔炎

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慢性盆腔炎

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四篇:中医妇科学(共)

中医妇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

绪言中医妇科学定义:

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3 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芦茹丸。5.秦汉时期:

《难经》论述了冲、任、督、带脉的循行、功能和病证。

《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 “居经” “避年” “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

《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阴户:

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诸病源候论》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月经产生机理:

肾——天葵——冲任——胞宫相互调节。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

天葵源于先天之肾气,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当肾气盛则蓄极而生; 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

胞宫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是藏泻功能的靶子。

天葵: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葵

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 虚衰而竭止。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 月经期 即行经期,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胞脉通达,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经后期

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神奇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为“重阴”阶段;经间期 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气的推动下,阴阳转化

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侯,乐育之时,的候;经前期

阳长期,经前期后,阳气逐渐增长,达重阳状态,此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

血满盈,已为孕育做好准备。若胎元已结,则肾气封藏,子宫继续藏而不泄;若未孕育,则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泻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

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 狭义的带下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生理性带下:为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

受孕前提:肾气充盛,天葵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子宫藏泻有期,月经正常。其条件为男女

生殖之精适时结合。

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足月临产的特征:胎位下移,腰腹阵痛,下腹坠胀而有便意,隐刀有少量血水排出(见红)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的状态,此期间需要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妇科疾病的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致病。、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第四章妇女疾病的诊断概要 1、月经病 的辨证要点:

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2、带下病 的辨证要点:

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妊娠病 的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 进行辨证。、产后病“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

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2/4、滋肾补肾的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真武汤、内部丸、肾气丸。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调理奇经包括:温补奇经;滋养奇经;通理奇经;镇安奇经;固摄奇经。、周期疗法:结合月经周期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肾阴阳转化、消长节律和气

血盈亏变化的规律,遵循滋肾养血—补肾活血—调补肾阴肾阳—活血化瘀的原则,采取周

期性用药的方法。

《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妇科学外因冲洗、阴道纳药外治法之先河。月经病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

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补肾扶脾。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

辨病之先后,治病求本,先病经者,当先调经;先病病者,当先治病; 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

一、月经先期 定义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总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气虚证

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血热证 阳盛血热

清热养阴、凉血调经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干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肝血热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治疗原则:和血行滞、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 肾虚证

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 血虚证

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灸甘草 血寒 虚寒

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

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证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定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本病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药方月经不调》《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将本病分为“血虚经乱”和“肾虚经乱”《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经水先后无定期为肝肾之郁所致,治法主张“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用定经汤。病因病机:肝肾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不循常道。治则治法:疏肝、补肾、调理。肾虚证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肝郁证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定义:月经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总量超 80ml)、病因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固冲,平时益气、清热、养阴、化瘀。

气虚证

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灸甘草)

血热证

清热凉血、止调经血

保阴煎

血瘀证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中医妇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九、崩漏(月经病第二重点!)1、定义: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称为崩漏。

出血量多,暴下如注,不能自止,为 崩中 ;

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达半月以上,为 漏下。、病因病机: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诊断要点: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闭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生殖内分泌; B 超;诊刮;宫腔镜;基础体温测定。、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延长,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量、经期;崩漏是周期、经量、经期严重失调。6、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根据发病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治疗崩漏尚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1)塞流: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2)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3)复旧:

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治法有补肾、扶脾、舒

肝。

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复旧要求因。

脾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

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 /

滋阴固气汤

血热证

虚热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

实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通瘀止血汤 /

将军斩关汤

十、痛经(月经病第三重点)、定义: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原发性痛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

2、痛经的治疗原则:调理子宫、冲任气血

气滞血瘀证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

/ 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经汤

气血虚弱证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

肾气亏损证

益肾益精、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 /

调肝汤

第五篇:中医儿科学考点复习总结

1。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__参附汤

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

8。鹅口疮谢伯

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

9。口疮银泻六味肉

风热乘脾:银翘散

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

风寒泻:合香正气散

伤食泻:保和丸

脾虚泻: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11。厌食换功增

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异功散

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12。积滞保健

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或保和丸

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疳证资珍肥,防石心

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疳积证:肥儿丸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防已黄芪合五苓散

眼疳:石斛夜光丸

口疳:泻心导赤散

1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六君归左右

脾胃虚弱: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左归丸

脾肾阳虚:右归丸

14。汗证玉皇生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

15。多发性抽搐症清瘟定

气郁化火:清肝达郁汤

脾虚痰滞:十味温胆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6。急惊风银清林连虎缓固定

风热动风:银翘散

气营两燔: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固真汤合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17。癫痫惊痰定通

惊痫:镇惊丸

淡痫:涤痰汤

风痫:定痫丸

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18。急性肾小球肾炎麻五伯生五姣龙温

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

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阴虚邪恋: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9。肾病综合症防真实柏六奇

肺脾气虚: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脾肾阳虚:肾_真武汤合防已黄芪汤显祖,脾_实脾饮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气阴两虚: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0。尿频正缩

脾肾气虚:缩泉丸

温热下注:八正散

21。遗尿兔中泰

肾气不足:菟丝子散

肺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心肾失交:导赤散合交太丸

22。五迟五软六调窍

肝肾亏损: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调元散

痰瘀阻滞:通窍活血合二陈汤

23。麻疹选情深艳玲

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羚角钩藤汤

邪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4。风痧银针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25。丹痧(猩红热)解营生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26。水痘银胃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合六一散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渗湿-清胃解毒汤

27。手足口病甘温

邪犯肺脾:甘露消毒丹

温热壅胜:清瘟败毒饮

28。痄腮柴济温龙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普济消毒饮

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29。乙脑新虎温犀搞五条龙补痉

邪犯卫气:卫_新加香茹饮,气_白虎汤

邪炽气营:清瘟败毒饮

邪入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30。顿咳三生白写

邪犯肺卫:三拗汤

痰火阴肺(痉咳期):泻肺清热、解痉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人参五味子汤

肺阴不足:滋阴润肺、清化痰热-沙参麦冬汤

31。蛔虫乌使

肠虫证:使君子散

蛔厥:乌梅丸

32。夏季热清温

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

上胜下虚:温下清上汤

33。紫癜连弟归阴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风热伤络:连翘败毒散

阴虚火旺:大补阴丸

川畸病:银温杀

下载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妇科学提纲5篇

    [键入文字] 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  总论 1. 《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四乌贼骨—芦茹丸 。 2. 《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 睡忍痛,慢临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 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 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妇科学课》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1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

    中医妇科学教案

    月经后期(共1课时) 主讲人:沈波 教学目标: 应知:1.月经后期的症状; 2. 月经后期肾虚证的辨证及治疗;3. 月经后期血虚证的辨证及治疗; 运用:1. 月经后期肾虚证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2. 月......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总结(汇编)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绪论 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 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

    妇科学

    中医妇科 《列女传》记载最早的胎教,《胎产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素问》出现妇科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治疗血枯经闭。张仲景《金匮要略》最......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交流QQ群 623205792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及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外生殖器 要点: 1.****的位置 2.****的功能 细目二:内生殖器 要点: 1.阴道的位置及功能 2.子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