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点综述

时间:2019-05-15 09: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测点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测点综述》。

第一篇:观测点综述

生师比观测点综述

正文均用四号仿宋GB2312字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近几年,我校认真分析高层次人才的心理需求及其流动特点,着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能够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学校的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的环境氛围,建立高层次人才快速进入的,绿色通道。学校对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修订,在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住房、津贴等待遇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一、生师比现状

(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数为645人,外聘教师数162人,折合教师总数726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职)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函授生数等在校生折合总数为15003.2人,生师比为20.67: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各专业的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大部分本科专业在教师数量、专业负责人、主干课程教师、主讲教师等方面,基本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三)合理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学校注意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等课程采取小班授课。2013~2014学年,全校课程总门次数为3156门次。其中,30人以下及以下课程门次数561,占17.78%;31~60人课程门次数1770,占56.08%;61~90人课程门次数310,占9.82%;90人以上课程门次数515,占16.32%。重视教学辅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做到课上、课下的专门辅导与随机辅导相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全校生师比基本达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但专兼职教师总数仅726人,其中专任教师仅645人,师资队伍总体数量相对偏小,不同学科之间生师比差别较大。另外,高级职称人数偏少、队伍整体学术水平不高、高层次拔尖人才力量薄弱。

(二)原因分析 1.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师编制数之间存在矛盾。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连年增加,我校生师比的矛盾十分突出,虽好于22:1的限制标准,但距18:1的合格标准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每年招生稳定在5000人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将稳定在15000-16000人的规模,成教招收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尚有一定数量,生师比的压力将逐渐加大,特别是新办专业生师比压力更大。

2.新建院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学校的发展历史较短,办本科时间不长,办学经费紧张,地方学术气氛不浓,整个蚌埠地区人员津贴绩效工资部分与大中城市、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这些原因致使学校引进人才特别是工科类高层在人才比较困难,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定期研究和部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人才工作统筹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新思路和新办法,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努力贯彻实施。

(二)改善生师比,控制并稳定授课班级规模。要努力争取增加人员编制数,同时适当增加人事代理教师数量,将生师比稳定在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合理比值,从而为学校以自然班授课为主、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奠定基础。四、一级标题

(一)二级标题 1.三级标题(1)四级标题

①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

2014年10月

第二篇:沉降观测点设置标准

沉降观测点设置

(摘自《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第三篇: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宁阳第十二中学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本文基于对教师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提出了教师在课堂观察中所应关注的观察点。明确观察点有助于使传统的课堂观察活动能够有据可依,建立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理念,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

观测点的设定

根据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观察;2)对学生的观察;3)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4)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5)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6)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等6个观察点。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课堂观察教师全面地观察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察点的细化

以便为设置具体、实用的课堂观察表提供依据。

一、对教师的观察

1)对学生的关注。语言教学非常注重人际心理、情感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环境条件,才可能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这种良好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关注与关爱。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应建立在性别平等的认识上。

2)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是否具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5)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6)课堂呈现。课堂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语言情景和环境,是教师通过语言传输和演练、演示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讲的语言学习内容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和重要环节。作为观察者,应该观察:a)教师呈现的方式方法是否与其教学内容和对象相得益彰;b)教师话语是否简洁、清晰;c)教师的呈现是否具备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d)教师话语是否以英语为主,母语使用是否恰当、适时(英语教师);e)教师利用已有环境和创造情景是否有机结合;f)教学中合作学习教育教学策略的应用等等。

二、对学生的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与老师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在所有社区相同的人际原则。就课堂这个特定的小社区,观察点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参与程度。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反映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通过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够了解课堂活动安排的得当与否。看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的面有多大;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2)学生的地位。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话语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 1 反应、课堂表现而有针对性做出的;教师课堂情绪是否由学生的情绪所感染而非相反等等。

3)学生的情感。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4)对学习内容感知程度。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5)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观察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否积极,注意力否集中等。

6)水平差异。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水平差异。无论形成差异的原因如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水平差异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教师是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

7)文化差异。在多民族聚居区,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给予所有文化以尊重。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三、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

言语交互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如何相互交流,谁在讲话,讲的是些什么,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答案是什么,课堂上实际使用的语词及语言表达怎样;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课堂活动,指课堂上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有哪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课堂使用的语言。可以观察 :a)教师提问用的语言;b)更正学生错误时使用的语言;c)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的语言。d)用法或词义不明确的语言。

2)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接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而技巧是指具体的行为、程序和活动。在实践中,教学技巧和策略很多,观察者不可能逐一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根据普遍性教学策略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观察:a)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观察中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活动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选择、授课时的声音调控、教师在课堂中的体态及体位、语言材料的展现介质等;b)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且非常有效的交互活动。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问题的种类、目的、回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类型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等;c)对回答的回应。教师的提问可能会得到与预期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就需要采用巧妙的协调手法,在接受答案并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期间应该观察学生的回答是否被接受、教师对回答的评价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做出评价的类型、学生对评价的感受等;d)课堂指令。课堂指令是指在教学诸环节间,教师所使用的命令性语言。课堂指令运用得得当与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流畅、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观察者应分析指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出指令时的声音质量、表情、语气和动作等;e)纠错。课堂上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类型和教学目的,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别对待必须纠正的和可以被忽略或待以后处理的错误。观察者应该注意教师是否对错误区分对待,其他学生对错误的反应,教师是否提供学生自纠的机会,教师纠错时的语言、表情、态度和时机。

四、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情况、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 2 的开展。课堂组织最基本的技巧表现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高效地付诸行动。

根据外语课堂的特点,课堂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堂交互模式。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模式,比如全班集体活动、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课堂中,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交互效果、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来判断教师所设计的交互活动能否合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一对一和小组活动。

教师引导下的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观察教师在活动前的组织(发出指令、制定组长、分组),活动中的监控(监控、语言交流、教师声音和身体站位),活动后积极的评价(发出结束指令、重新召回学生的注意力、评价)三个环节。

3)教学角色。

课堂教学常常分为讲解、练习和产出三个环节,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会依次逐渐减少。在观察中,应注意教师在不同环节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占用时间是否合理,角色转换是否流畅。

4)时间与节奏控制。

对时间和节奏的控制,不仅意味着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更重要地是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使整堂课以均匀的速度和节奏有序地进行。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教师应该视情况做出决断,让其继续或停止,并对随后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调整。

5)课堂中权力的协调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观察者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还是学生抉择的,以便了解教师对课堂中权力的平衡能力。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可以是指令、选择、判断,也可能是行为。具体地说,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提问:是谁选择或干这些的?诸如:教学目的、活动内容、座位安排、分组或配对、提问、回答问题、重复、拼读生词、话题、检查或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

五、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

认知水平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要着重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

六、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

情感水平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情感融洽程度等。学习氛围。轻松、舒适、有趣和投入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任何有助于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细节,诸如: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放、教师的举止与微笑、学生的轻松程度、双方的情感投入等等。

第四篇:政策与措施-观测点综述

观测点综述——政策与措施

为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不断加强学风建设,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好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力争为广大青年学子创建良好文化氛围。三年来,我院紧密围绕评估指标,坚决贯彻学院学生管理学生学风纪律工作要求的十六字方针“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形成氛围,协调促进”,开展学风建设。在我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工作成绩,现将近三年我院学风建设情况综述如下:

一、总结成绩

(一)学风建设工作队伍结构与素质不断优化

建立学生工作专兼职队伍并加强建设,促进学风的好转。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班级为工作单位,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协调联动。选聘热心学生工作、思想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老师充实到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另一方面,除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外,我们还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勇于创新,遵守学习纪律。组织学生参加“青马班学生干部“培训,引导学生干部积极投身学风建设,号召各级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决贯彻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实现学风建设的目标。

(二)加强利用学风建设的措施文件、制度条例规范学生

2011年以来,学院先后出台多份学风建设文件,学院制定了《文明宿舍评比细则》,每都公布了《关于表彰文明宿舍的意见》,力争使学风建设走进宿舍,提高了学风建设的实效性。一个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宿舍中,同学们之间相互勉励,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提高了同学们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在课堂上能认真积极,充分发挥了主动性;课堂上睡觉、开小差的现象已经荡然无存,受到了系领导和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再如《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体系》等,涵盖了促学风建设活动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学风工作都有章可循。

(三)发挥促学风建设的四个常态学生工作模块的优势造就学生

1.加强优秀社团协会建设,通过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进而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如,红网协会。

2.通过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3.学院支持成立的社会实践团,建立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要建立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学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如,捷诚电脑义务小分队。

4.学院对在校学生提供创业见习机会,了解计算机的一些更深入的知识,为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如,我的中国梦创业见习实践团。

(四)大力树立学风建设的典范激励学生

学院通过评选优良学风班、文明宿舍、自强之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表彰先进,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影响学生,推动学风建设。一系列的典型教育和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在全院营造出了一种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足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劲儿。

(五)深入开展学风建设的讨论,集思广益形成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现代教育的新理念,针对当下语境青年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特点,每以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提高其自理自律自制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加大学习投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六)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积极引导良好学风的形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堂课。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专业方向、学籍管理等各方面都不清楚,为了消除同学们的内心顾虑,邀请校院各级领导、资深专业教师以及相应学科的教研室主任等为同学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快速的熟悉学校、学院、专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让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学校以及自身所学专业的现状、优点、发展前景,并成为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风建设进班级、进宿舍的管理队伍还没有发挥最大化优势,服务意识不足。

二是关于学风建设工作制度的内容还不完善,执行还不够到位。

三是班级学风的评价体系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

四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硬性条件和专项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学风建设社会实践运行管理的需要。

三、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学风建设管理人员结构、素质还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虽然学校已采取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人员培训,但是仍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辅导员进宿舍由于除了工作时间,还要占用其它生活时间,投入精力要大,导致执行漏洞较大,对学风建设的加强就会打折扣。

二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虽已基本齐全,但是在执行时缺乏督导。

三是学风建设由于涵盖一些抽象性内容,单纯采用规范性和量化标准就会造成该工作全面评估不够到位。

四是近几年我校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改革力度较大,通过政府采购的商业化教学管理系统不能完全适应学校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软件的固定管理流程与学校教学管理流程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供应商面向客户较多,出现技术支持力度较弱和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改革进程。

四、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学风工作辅导员的建设,以服务助人之风保学风

一是强化班级管理,学风建设进班级。加强辅导员对班级学风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各班建立了班级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到课、自习和早锻炼的考勤和巡查力度。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创建求知上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争优创先的良好班风。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契机,扎扎实实的推进班集体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加强辅导员进宿舍为了扎根学生、服务学生的责任意识。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心理上和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予以疏通指导。如果没有扎根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就无法发现学生的问题;没有服务学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能顺利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辅导员应该以服务为主,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

(二)进一步抓好学风建设进的督导与执行。

抓紧完善、细化有关学风建设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干部对学风建设的绩效考评,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监控执行到位。

(三)不断完善学风建设评价机制

探索建立动态与常态相结合的学生学风评教机制。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研究开发适合于学风建设评价量表,逐步实现对学风建设

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四)加强学风建设项目申请与服务的改革

一方面,积极与学校沟通联系,切实落实“以生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申请经费落实学风建设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院可以借助丰富的学院文化活动,为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如,我院可以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各班团支部举办“一团一品”促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同时开展“辩论赛“、“专业知识讲座”、“科技制作赛”、“征文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五篇: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2009-03-21 00:02 观测点的设定

根据西方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观察;2)对学生的观察;3)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4)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5)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6)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等6个观察点。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课堂观察教师全面地观察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笔者将对观察点加以细化,以便为设置具体、实用的课堂观察表提供依据。2.1 对教师的观察

1)对学生的关注。语言教学非常注重人际心理、情感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环境条件,才可能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这种良好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关注与关爱。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应建立在性别平等的认识上。

2)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是否具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5)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6)课堂呈现。课堂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语言情景和环境(王蔷,2000),是教师通过语言传输和演练、演示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讲的语言学习内容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和重要环节。作为观察者,应该观察:a)教师呈现的方式方法是否与其教学内容和对象相得益彰;b)教师话语是否简洁、清晰;c)教师的呈现是否具备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d)教师话语是否以英语为主,母语使用是否恰当、适时;e)教师利用已有环境和创造情景是否有机结合等等。2.2 对学生的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与老师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在所有社区相同的人际原则。就课堂这个特定的小社区,观察点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参与程度。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反映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通过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够了解课堂活动安排的得当与否。看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的面有多大;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2)学生的地位。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话语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表现而有针对性做出的;教师课堂情绪是否由学生的情绪所感染而非相反等等。3)学生的情感。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4)对学习内容感知程度。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5)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观察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6)水平差异。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水平差异。无论形成差异的原因如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水平差异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教师是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

7)文化差异。在多民族聚居区,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给予所有文化以尊重。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2.3 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

言语交互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如何相互交流,谁在讲话,讲的是些什么,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答案是什么,课堂上实际使用的语词及语言表达怎样;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课堂活动,指课堂上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有哪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课堂使用的语言。外语教学和其它教学一样,都离不开使用语言组织教学。但外语课堂在此又有与其它专业课堂不同之处,即在外语课堂上外语既是媒介又是学生外语学习的目标,是真实情景下的语言输入和运用。这种无意间的输入,正好表现出语言的情景性、目的性和交流性,是一种辅助的目标语输入方式和渠道。这其中可以观察 :a)教师提问用的语言;b)更正学生错误时使用的语言;c)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的语言。d)用法或词义不明确的语言。

2)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接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38)而技巧是指具体的行为、程序和活动。(王笃勤,2002:2)在实践中,教学技巧和策略很多,比如James(1996)就曾列举了150种技巧和策略,观察者不可能逐一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根据普遍性教学策略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观察:a)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王笃勤,2002:11)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Harmer, 1983)观察中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活动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选择、授课时的声音调控、教师在课堂中的体态及体位、语言材料的展现介质等;b)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且非常有效的交互活动。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问题的种类、目的、回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类型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等;c)对回答的回应。教师的提问可能会得到与预期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就需要采用巧妙的协调手法,在接受答案并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期间应该观察学生的回答是否被接受、教师对回答的评价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做出评价的类型、学生对评价的感受等;d)课堂指令。课堂指令是指在教学诸环节间,教师所使用的命令性语言。课堂指令运用得得当与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流畅、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观察者应分析指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出指令时的声音质量、表情、语气和动作等;e)纠错。课堂上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类型和教学目的,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别对待必须纠正的和可以被忽略或待以后处理的错误。观察者应该注意教师是否对错误区分对待,其他学生对错误的反应,教师是否提供学生自纠的机会,教师纠错时的语言、表情、态度和时机。

2.4 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情况、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组织最基本的技巧表现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高效地付诸行动。(王笃勤,2002:14)根据外语课堂的特点,课堂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堂交互模式。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模式,比如全班集体活动、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课堂中,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交互效果、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来判断教师所设计的交互活动能否合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2)一对一和小组活动。

教师引导下的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观察教师在活动前的组织(发出指令、制定组长、分组),活动中的监控(监控、语言交流、教师声音和身体站位),活动后积极的评价(发出结束指令、重新召回学生的注意力、评价)三个环节。3)教学角色。

课堂教学常常分为讲解、练习和产出(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三个环节(Wright, 1987),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会依次逐渐减少。在观察中,应注意教师在不同环节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占用时间是否合理,角色转换是否流畅。4)时间与节奏控制。

对时间和节奏的控制,不仅意味着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更重要地是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使整堂课以均匀的速度和节奏有序地进行。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教师应该视情况做出决断,让其继续或停止,并对随后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调整。5)课堂中权力的协调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Deller, 1990)观察者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还是学生抉择的,以便了解教师对课堂中权力的平衡能力。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可以是指令、选择、判断,也可能是行为。具体地说,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提问:是谁选择或干这些的?诸如:教学目的、活动内容、座位安排、分组或配对、提问、回答问题、重复、拼读生词、话题、检查或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

2.5 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

认知水平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要着重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2.6 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

情感水平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情感融洽程度等。

学习氛围。轻松、舒适、有趣和投入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任何有助于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细节,诸如: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放、教师的举止与微笑、学生的轻松程度、双方的情感投入等等。

3.结语

本文基于对外语教师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外语教师在课堂观察中所应关注的观察点。明确观察点有助于使传统的课堂观察活动能够有据可依,建立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理念,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对外语课堂观测点的探讨,对其它课堂的观察活动也会有借鉴意义。

下载观测点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测点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