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均数学习单50份
平均数学习单
班级:
姓名:
1、列式计算:第三小组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2、列式计算:语文小组的平均成绩?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有一篮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54g。这篮子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
4、只列式不计算
王芳利用4天假期看完一本故事书,情况如下:第一天用0.8小时,看了20页;第二天用1.5小时,看了55页;第三天用 2 小时,看了70页;第四天用1.7小时,看了65页。
1)王芳平均每小时看多少页?
2)王芳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第二篇:博物馆学习单
感悟京味文化 民俗寻宝之旅
【主题】感悟京味文化 享受民俗乐趣 【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场馆】首都博物馆 【姓名】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展厅)
我最感兴趣的老北京物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件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展厅)
我最感兴趣的老北京物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件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吉祥
它是老北京_______________习俗中的物件儿,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周盘
它是老北京_______________习俗中的物件儿,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尘
它是老北京_______________习俗中的物件儿,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音锣
它是老北京_______________习俗中的物件儿,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戥子
它是老旧时北京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口技学习单
蒲松龄《口技》
姓名:()班级:
1、作者__________曾被郭沫若评价“写_______写_______高人一等,刺_______刺_______入股三分。”。作者字__________,一字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室名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自称__________氏,是__________朝杰出文学家。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曲等,代表作是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__________》就是选自其中。
2、《聊斋志异》简称《_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他的书屋名称,“__________”是指记述,“__________”指奇异的故事,即是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作品中多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4、__________,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表演技艺。这种技艺在清代属“__________”中的一种,俗称“__________”,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进行声音的演绎。
5、文章记叙一名奇__________以__________技艺“__________”的奇事。作者记叙故事情节以__________为序,较多运用__________,对口技者表演的声响进行__________描述。对女子的行骗伎俩稍有__________,但也真心赞扬她精湛的口技技艺。
1、此篇文章的主旨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什么事?文中女子表演口技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写“昔王心逸尝言”这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文章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面试班家长试题(50份)
面试注意事项
1、衣着得体,落落大方。
2、遵守时间,不要迟到。
3、培养孩子要讲文明、有礼貌。
4、进入面试期间,请勿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调整到静音
状态。
5、考试一律在指定时间和考场内进行。
6、家长必须携带号码牌不得遗失,以备查对。非参加考试的家长
不得进入考场。
7、离场后不允许进入一楼考试区域及待考区域,违反者将扣除参
考学生相应的分数。
8、考试中途不得离开考场(提前交卷者除外)。
9、考区内请家长注意言行举止,若发现不文明行为会扣除相应的分数记录面试成绩里。
面试班家长试题
1、孩子回家说不喜欢某位老师,您怎么办?
2、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您怎么办?
3、孩子对于老师处理某件事情的方法不喜欢,您怎么办?
4、孩子回家告诉您上课时我举手了老师不叫我,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了,您应该如何回答?
5、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
6、你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第五篇:平均数教案设计
20.1.1数据的代表——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引入新课
情景:出示我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同课本问题)通过小明的做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得出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出示课题和本节学习目标)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从本节开始,本节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并学习另外两个数据的代表——中位数和众数,体会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引出概念:
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数据的权,进而总结出加权平均数公式: 若n个数x1,x2,„,xn 的权分别是1,2,3,n,,则
x11x22x33xnn
123n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数据的 “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1、应用:
课本例一(数据有改动)师生共同分析
(1)这家公司对两名应试者进行了那几个方面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分别是多少?
(2)招聘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应该侧重于哪几方面的成绩?听、说、读、写的权分别是多少?(3)从成绩看招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时应该录取谁?招笔译较强的翻译应该录取谁?
(教师出示例一后有效组织学生阅读题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小结:能否从中体会“权”的作用?
2、列举生活中用到加权平均数的例子:中考音美地生分数的计算;公务员的考试中笔试和面试的比重;平时班级量化与期末成绩的计算;比赛的计分……
3、加权平均数不止只有例一一种形式,还可以以比例的形式出现。出示课本例二(权是百分数的形式)师生共同分析:
(1)你认为在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时侧重于哪一个方面?三项成绩的权分别是多少?
(2)用你所学知识能决出两人的名次吗?(3)两名选手成绩都是两个95一个85,为什么他们的总后得分不同?从中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教师要让学生反思得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成绩在计入总分时所占的比例不同,从中体会权的作用。)
分析实例:中考中同等分数的问题。再次体会权的作用。(在此也可以简单小结权的三种形式)
三、巩固提高
1、小童在中考中美术90分,音乐95分,生物80分,地理70分,各科是按5%,10%,30%,30%计入总分,则他这几科总分是
分.2、计算什锦糖糖的价格
3、设计计算八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的方案。
四、小结1、2、3、4、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数据的权的意义 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加权平均数的三种形式
5、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