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刊电子编辑讲义
报刊电子编辑讲义
从口语、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传播媒介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新信息技术,不仅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中被广泛应用,也为传统平面印刷的报刊业带来新的革命。激光照排使得印刷业告别铅与火,向光与电的新纪元迈进;图片数字化处理、卫星传版系统的运用,使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网络报纸成为报纸新的发展空间。。。新信息技术被应用到采编的各个环节。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报刊电子编辑的基本流程及其编辑软件
教学重点:掌握电子编辑软件
教学时数:34学时
第一讲
概述
1、与铅印时代相比,电子排版有哪些优势?
人类文明史迄今,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5次变化:
语言——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电脑网络
综观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信息技术尤其是印刷术的发展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印刷术是对精神文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它蕴藏着无比神奇的力量,对新思想传播,堪称启蒙者。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左思 洛阳纸贵)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印刷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我国的雕版印刷出现在隋唐时期。最初主要是用来印佛像和佛经,现存我国最早雕版印刷的书籍是在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佛教盛行,加之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价廉而易得,为印刷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印刷术得以顺利发展。从五代起,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印刷,完成了历时22年的《九经》刻印工程(易 诗 书 三礼 三传)。这一壮举,大大加快了印刷术的发展进程,导致宋朝全社会读书、刻书风气的形成,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兴盛和繁荣。
宋朝庆历年间,杭州平民毕升首创胶泥活字印刷法。这比雕版印刷更为方便和高产。继宋朝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之后,又有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的创制和应用,使印刷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手工刷印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普及与提高。
到了清朝,雕版印刷、各种活字印刷、饾版印刷,技艺精湛,应用广泛,为前数朝所莫及,是我国手工刷印业的繁荣鼎盛期。
公元15世纪,蒙古西征将活字印刷术传给了西方。德国人约翰。谷登堡将木活字改良成各种金属活字,使得活字性能更为完备。
20世纪50年代,当代社会进入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主机。个人电脑、网络先后出现,信息化的影响向全社会扩散,新信息技术不仅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中被广泛使用,也为平面印刷的报刊业带来新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研制与电脑相连的精密照排技术。1976年,英国推出了第一台处理英文的激光照排机。此后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业开始普遍使用激光照排技术。
我国研制激光照排的过程起点是748工程。1979年,第一台样机诞生。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采用华光电子出版系统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章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有一句著名的广告:告别铅与火的时代 迎接光与电
电子排版的优势:
1.大大改善了出版印刷业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将第一线的检字工、排版工从铅污染和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出版效率成倍增长,为扩版的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3.排印质量大大提高。
4.更加直观逼真地将整个版面显示在编辑面前。5.长远来看,使报纸走向了数字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数字化的变革的时代。电子传媒正在迅速发展。施密特(谷歌CEO)放言:“传统报纸必死”
传统报纸真的会消失吗?
2、报刊电子编辑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是什么?
先看非电子
报刊编辑
报刊编辑工作是指报刊编辑在报刊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刊编辑的内容包括策划、组稿和组版三部分。
策划是指报刊的整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编辑指分析和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组版指配置版面的内容和设计报刊版面。
报纸和期刊具有不同的传媒特点,工作流程和内容有区别,但是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我们重点介绍报纸的编辑工作流程。
报纸编辑工作内容和流程:
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
↓
设计报纸的整体结构、规模和风格特色
↓
设计报纸的各个版及专栏
↓
设计和组织目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
↓
分析 选择稿件
↓
修改稿件
↓
制作标题
↓
稿件配置
↓
设计版面
↓
校对 签发
报刊电子编辑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报刊电子编辑工作是指依托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所进行的报刊编辑工作。传统报纸全靠人工操作,速度慢。实行激光照排后,报纸编辑的工作内容虽然没变化,但因为电子的介入,编辑工作的流程已经得到很大简化。
传统报纸的新闻编排一共要经过24道工序,编辑处理稿件就是靠纸和笔,传递稿件、排字和拼版都是人工进行。
记者采写成稿
↓
编辑改稿
↓
排字工人排出小样
↓
初校
↓
排字工人改出清样
副主任审改小样
↓
编辑修改小样
↓
排字工人两次改样
↓
二校
↓
排字工人改出清样
↓
编辑组版画版样
↓
排版工人拼版
↓
出大样
三校
↓
编辑改大样 →
部主任审改大样
↘
总编辑审改大样
↓
排版工人改版
↓
编辑复印
→ 校对复印
↘ 检查大洋
↓
排版工人改清样
↓
打纸型
↓
浇版
↓
印刷
第一读者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机
目前我国大小报社很多,是否全部实行了网络化?可分为非网络化和网络化 非网络化的报纸电子编排流程:
记者 通讯员采写和社外来稿
↓ 编辑选稿 改稿
↓
副主任审稿 改稿
↓
编辑第二次改稿
↓
总编辑审稿 改稿
↓
录入人员录入小样
↓ 打印小样
↓
文字稿初校(由专业校对员负责)
↓ 编辑用版样纸画版样
↓
组版工人在组版机上组版
↓
激光打印机输出大样
↓
编辑 副主任 总编辑审改大样
↓
编辑修改大洋
↓
组版工人电脑改版
↓
再出激光大样校对
↓
组版工人改清样
↓
激光照排机出胶片
↓
核校胶片
↓
制PS版
↓
印刷纸质报纸
归纳一下,非网络化报纸编排具体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文稿输入: 2,版面设计。3,组版
4,印刷
网络化报纸电子编排流程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全数字化的电脑编辑系统构成的新闻电子编排流程。
一个内部的新闻采编管理系统。每个人分别以自己的身份进入这个系统完成各自的任务。告别了纸和笔,减少了人工环节,缩短时间。
网络化报纸电子编排流程:
记者采写录入
新结社稿
社外来稿
↓
编辑终端审稿改稿
扫描图片文件
↓
部主任审改
↓
编辑组版
↓
总编审改
↓
编辑拼版
↓
校队审改
↓
编辑改版
↓
部主任 总编审改
↓
编辑改版
激光照排出胶片 制成PS版
印刷纸质报纸
↓
将ZP等分解成小样文件
用主页制作软件制作成电子版—网上发布
3.新世纪报刊业对编辑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
2005年,联合国重新定义文盲标准,将新世纪文盲分为三类: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的人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地图 曲线图等)
第三类
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的人
后两类是功能性文盲。
报刊编辑需要的电子技术能力:
1.文稿录入
2.电子排版软件组版技术。3.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4.网络及其相关知识
名词:
集合传播和集体传播
办报是一种集体活动,编辑既有明确分工,也要一专多能。
第二篇:报刊编辑流程
报刊编辑流程
召开编辑会议--->分配内容--->采访及约稿--->写稿、审稿--->排版--->编辑审版--->校对--->主编审版--->发版--->印刷
●召开编辑会议(选题会)
主编与编辑、记者以及美编一道讨论当期新闻选题。选题会前记者和编辑根据各自的领域划分收集新闻素材,并根据刊物定位和读者需求进行选择,选题会上所有参会人员各抒己见,最终确定当期的报道选题。
编辑内容分配
根据选题会确定的当期报道和编辑内容,由版面负责人分配记者和编辑相应的采写和稿件编辑工作。
采访、编辑稿件以及约稿
记者和编辑依据选题会确定的内容进行相关采访、收集和编辑新闻素材或进行约稿的工作。
写稿及审稿
记者依据采访内容撰写稿件;编辑根据确定的选题收集新闻素材并进行编辑工作;此外,有时编辑还须阅读所在版面记者所提交的稿件及外部约稿,并做选稿、润稿和删减的工作。
版面编排
美编依据稿件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版面设计和编排,并选择、编辑和放置适当图片。
版面负责人审看版面
版面负责人审读美编编排后的版面,检查是否有多字、缺字、错别字、图片与文字不符等现象。
校对
将版面编辑审读后的版面再次进行检查,包括大标题、文字、图片等。
主编审版
副主编或主编再次审版,重点检查标题是否合适、图片是否应用恰当、文章内容是否贯彻报纸方针等。
发版
将审看完的版面交付印刷厂,并再次检查出版日期是否正确、版面页数是否与印刷说明一致,并注意图片效果是否符合要求,图片的运用是否符合内文等。
印刷
确定无误后,由印刷厂进行制版、印刷的工作。为保证报纸品质,可要求印刷厂输出胶片,检视胶片无误后,即可付印。
第三篇:报刊编辑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讲稿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案例:《北京青年报》2002年对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策划
1.推出《追球》特刊
2.从3月19日至7月5日,报纸发行零售量增长15%,订阅量增长3% 3.投入产出比1:5
4.专为世界杯指定广告收入超过5000万 具体是策划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3月—5月7日)
1.市场调研和策划
第一次策划会确立了世界杯报道的规模和操作方式,确定报道的特色和风格
3月份的三次策划会议,确定报道原则、报道的时间阶段和大体报道内容及细化操作
2.招商活动
以广告形式在报纸上公开世界杯新闻策略
在中国大饭店举行招商会,大力宣传
第二阶段:前期报道阶段(5月8日—31日)
1.对世界杯的报道由4个版增加到8个版
.达到先声夺人、重兵压境的效果
2.赴31国探秘31支世界杯出线队
3.与31国权威媒体交换稿件,第一时间采用全球重要体育评论和报道
第三阶段:全面报道阶段(6月1日—7月1日)
全面出击,突出特点
利用先期高投入带来的效应,乘势而上 1面对面采访历届世界杯金球奖、金靴奖得主
2.买断中外著名足球评论员世界杯评论文章
3.征集世界杯故事,扩大球迷范围 …
一、定义: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
(一)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
1.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庆典、比赛、会议等
优点:
(1)正面信息为主
(2)事前策划
不足:
(1)很容易形成固定的选题和报道模式,突破和创新比较难
(2)在报道中较难出现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3)容易造成受众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受众接受新闻信息
案例:国庆60周年,人民日报与京华时报报道两会
2.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地震、火灾、飞机失事、战争爆发等
特点
(1)以负面新闻居多
(2)具有冲突性,容易引起受众兴趣,有利于新闻报道取得实际策划效果
(3)报道控制较严
(4)时间紧迫,策划难度较大 案例:四川地震
(二)以报道策划运行时态作为分类标准
1.周期性报道策划
优点:制度化、规范化的策划运作有利于保证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案例:38妇女节
2.非周期性新闻报道策划
案例:《羊城晚报》对美国9·11时间的报道策划
(三)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为分类标准
1.独立型报道策划 案例:香港回归 2.非独立型报道策划
案例:贫困大学生公益活动,问题案例
第二节: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决策
一、发现新闻线索与确立报道效果目标
(一)新闻线索的选择标准
1.内容重要
2.意义重大
(二)信息收集
1.报道客体的信息
2.报道接受者的信息
3.报道竞争者的信息
(三)报道效果目标的确定
1.报道效果目标与媒介社会功能的关系
2.效果目标的多元化形态
3.报道效果目标规定了报道策划的方向,决定了报道规模、报道结构与报道方式
4.报道效果目标决定了报道策划方案的设计
二、报道选题决策的共性规律
(一)基于传播主体的可操作规律
1.外部条件:媒介所处的社会环境
2.内部条件:资金、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
(二)基于客观事实的价值规律
(三)基于受众的适宜性规律
1.可以预知的、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
2.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3.新闻媒介自己设立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报道
客观存在 读者需要
报道条件 ——三者共同交汇的部分是选题范围
三、报道选题决策的个性化
(一)根据新闻传播主体的差异性,找到最合适的报道选题及报道角度
(二)根据受众的差异性和受众需求的差异性,寻找最合适的新闻报道选题与报道角度 多个案例
第三节: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一、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
案例:911报道
二、设计报道规模与进程
案例:奥斯卡
三、制定发稿计划
第一,稿件的题材和形式的配合
第二,事先对版面设计进行考虑并据此确定发稿目录
四、报道方式
1.以编辑组织安排稿件的特点分
(1)集中式: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的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
特点:在一定报道空间和时间内,发稿数量多,同类内容的稿件呈密集状态。案例
(2)系列式:指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于一体,使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启迪性。
特点:每篇稿件的角度不同、视野不同,但总体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3)连续式:指紧跟时间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
特点:每篇稿件的报道对象一样,但反映的时间、过程不同;完整性;反复性;深刻性;灵活性。
案例
2.以编辑组织报道活动的行为特点分
(1)组合式:指一批记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大规模的采访,从而采集一组稿件反映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并采用集中式的稿件编排方式,形成较大的报道规模。多用于报道面较宽、报道对象较多的报道。
特点:每篇稿件的主题、规模、形式都基本相同,但报道的具体对象不同。
(2)受众参与式:指吸引并组织受众参与报道活动,受众的活动和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客体,多用于报道社会发展中的心现象、新问题、新观念。
(3)媒介介入式: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4)媒介联动式:指新闻媒介互相合作,联手展开某一报道。我国目前的媒介联动式报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进行联动报道;另一种是不同地区的同类媒介合作进行联动式报道 6.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报道力量配置: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设置。
报道运行机制: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
六、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
1、策划预备阶段:发现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选题到收集与分析相关材料,确定报道效果目标。
2、方案设计阶段: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进程、报道方式、表现形式大胆设想,形成系统的报道方案。
3、方案修正阶段:从报道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
第四篇:制作电子报刊教学设计
《制作电子报刊》初备课
教学目标:1、2、3、知识目标:通过制作电子报刊,让学生综合使用word中的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使用word软件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学校所付出的努力; 种操作。
掌握电子报刊排版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综合使用艺术字、文本框及其格式设置。难点:电子报刊排版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拿出学校最近出版的一期“携手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的报纸的优点。
学生从各方面表达看到报纸后的喜欢和从报纸上学到的知识。
二、问题解答
教师引入学生观察“携手报”的排版设计,让学生发言。教师提问题:
1、报纸一般必须有的几部分?
学生回答。(应该有报头、刊号、主编、主办单位等信息)
2、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word中的知识操作,谁能说出“师生精心 书写礼仪儿歌”的一段文字效果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回答并动手尝试。
3、照片怎样插入的? 学生回答并动手尝试。
4、“勘误”一段文字后面的爆炸效果图是怎样制作的? 学生回答并动手尝试。
5、报头可以用图片,也可以用什么字体代替? 学生回答。
三、任务练习
学生以“携手报”为主题,利用教师分发的资源包进行创意设计,制作一期自己排版设计的携手报。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注意到各小组对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为什么自选图形的颜色不是过渡效果的颜色呢?” “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更改版式?”“怎样给文本设置边框和底纹”等。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
学生积极动手练习,有问题寻求组员帮助,或请求教师帮忙。
四、板报评比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自己组的优秀作品,然后教师在全班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各抒已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一个肯定。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看到同学们都能熟练运用word来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并且在制作板报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课堂外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同学们的团结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我相信今后同学们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的不断学习,将不仅仅能制作出精美的板报,还能制作出精美的网页。
第五篇:《电子报刊文本编排》说课稿
七年级 第十课《电子报刊 文本编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电子报刊 文本编排》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第十课是实践操作课,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输入与编辑文字;第二部分美化与修饰文字;第三部分文件存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操作时间,本课教学内容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部分也就是这节说课的内容。因此本课时的学习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为以后学习版面美化和文档打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本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WORD中文字美化和修饰功能,掌握字体、字号、字符颜色及其它修饰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具体任务制作介绍《葫芦兄弟》的电子报刊为主线,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领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和专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在WORD中文字美化和修饰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合理的使用字体、字号、字符颜色这些功能键对WORD文档进行美化和修饰。
四、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七年级学生自主性已经较强,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WORD中文字的输入与编辑以及文件存盘。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WORD软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
1、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基于学生对本课题认知的特点,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
利用电子课堂软件,展示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任务驱动法
在本课时中,以完成一个任务——制作介绍《葫芦兄弟》的电子报刊,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完成“任务”以及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动性。(3)问题引导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通过学生在观察实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和团结协作的品质。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2、说学法
针对学生实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自主探究法
对于基本问题的处理,采用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动性。(2)发现探索法
信息技术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学习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模仿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模仿学生或老师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会新知识并学着应用的目的。(4)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互相帮助,采用这样的同伴间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有助于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的培养。(5)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操作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持,再好的理念也是没法实现的,此课题的重点也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增强综合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葫芦兄弟》相关知识,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提出任务制作介绍《葫芦兄弟》的电子报刊。
教材上本课时是由科幻影片《机械公敌》导入,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观看过这部电影,所以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葫芦兄弟》为主题,这样的导入即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2、作品欣赏、引出要点
请学生参与小游戏,激发学生进取心,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字体、字号、字符颜色、字符的其他修饰(加粗、倾斜、下划线)概念。
让学生利用小游戏来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避免了学生盲目摸索浪费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处理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了解字体、字号、字符颜色、字符的其他修饰(加粗、倾斜、下划线)的应用。
教师在期间观察学生实际应用情况,掌握学生接受程度。
根据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索是这节课的一大重点,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空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4、生师讲解、知识拓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毕,请学生介绍自主探究成果,知识点由学生分开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可作适当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充分掌握了解以下知识点。
(1)字体
字体指文字的不同形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2)字号
字号指文字的大小,如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等。字号越小、字越大。
(3)字符颜色
(4)其它修饰
加粗
现在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讲解可能不如教师讲解的准确,但是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而言“小老师”的效果有时更加突出。
5、实践练习、巩固升华
教师提供素材(《葫芦兄弟》的图片以及文字介绍),学生自我编辑整理介绍《葫芦兄弟》的电子报刊。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任务驱动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来完成任务以及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动性。
6、小组交流、激励评价
学生制作完成后,相互欣赏其他同学作品评选出最受欢迎作品。
教师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点评以知识点运用、布局设计、审美和文字内容为主。
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了生生互动的理念,生生评价以及生师共同评价体现了全员参与的课改理念,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创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7、总结归纳、布置任务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既功能键的运用方法,同时还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提升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WORD不仅可以运用这些功能键对文档进行美化和修饰,还有更强大的功能,其它功能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与操作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点。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课后反思
倾斜
下划线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信息技术老师努力的方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1、教学设计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他们熟悉的内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当学生乐意学愿意学,能学活学时,就将学会学习。将学习当成乐趣,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指导学生利用知识和经验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