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质量的对策探析1
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质量的对策探析
摘要:初中阶段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和外界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在复杂、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世界的干扰。为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们身体和心理方面积极、健康地成长,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学 ; 思想品德 ; 教学质量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不少人往往会认为,中学思想品德课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只会出现在贫困的农村地区,然而实际上,即便是在城市的许多中学里,思想品德课程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究其根源,就是校方和学生以及家长都对于思想品德课程重要性认识的不足。许多中学里,担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过去是担任其它学科的教学或者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甚至还有的教师是其它行业临时过来兼职担任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这些教师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照本宣科就是完全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揣测教材的意思,致使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低劣。
2.教学内容与手段单一
首先,思想品德是一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对实际生活资源开发和运用力度不够。受应试教育和教学课时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时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很少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获得知识。其次,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主体单一。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中学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对于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也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其它教职人员的力量以及多媒体音像教学资源等。另外,目前大部分中学思想品德课都没有校本教材,只是单纯地使用统编教材来授课。统编教材固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材,然而,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所以编写和运用反映当地实际环境的校本教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辅助材料,就是十分必要的。
3.考核手段单调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多数中学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核与评价都仅局限在考试成绩上,这样的考核手段单调,而且也很难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最多只能体现出学生对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将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更多地是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表现出来的,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有失偏颇。这样的评定标准必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跌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三、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授课方式与课堂布局上都以“满堂灌”的模式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了,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多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在教学环节上则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例如,教师可先做简单的导学,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和“引”的作用,将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位置留给学生,教师只担当从旁指导和引发的配角。又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巧妙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针对卖盗版书籍、VCD片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或者是购买到伪劣商品,没有产品说明,商场不退货怎么办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多数学生都会感兴趣,讨论时学生就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完善科学的考评体制
首先,作为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规范的评估制度,从多方面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估进行考察。在各地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委应研究制定指导性的《评估办法》,积极开展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论文等评选活动,并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其次,校方应制定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例如,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的项目,客观真实地评价老师的授课效果,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同时,通过培训逐步改善德育老师的授课方法,丰富德育课的教材,以多种形式的德育课方式展授课,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评价和考核要坚持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平常的表现,将平常成绩和表现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例如,教师可以釆用大学考核中的学分制,将对学生的品德评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从而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德育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强调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认识一些社会现象,丰富自己的道德认可,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成果辉煌》时,可事先印发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居民生活大变化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回去走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或亲朋好友,要他们谈论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然后学生把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对记录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如从衣着变化谈、从住房谈、从交通工具谈等。
结语:思想品德课是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中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方和专业课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其次要动用各种资源,丰富教学的手段,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甯显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读写算,2013,(40):13.[2]杜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教学研究.2011年11月8日(上旬刊).[3]何国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之探讨[J].教学反思,2011年第12期.
第二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思想品德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其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冲击下,以及我国社会道德观念的弱化,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偏向,我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变化,和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也给我国现阶段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教育对策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进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采取新的举措,才能适应改革变化的新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国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未成年人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的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怎样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取得切实的成效,这里我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专家认为:“一个学生,智育不好,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有德无才,不能成就事业,但是有才无德,虽然有能力和才干,却因自私自利,缺乏美德的规范,有的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做出祸国殃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环节,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中学班集体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新一轮课改又已启动,到目前已有三个年头。新的课程要求,新的教材法,新的情况的出现,这无疑给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新的要求。而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仍然基本上是沿袭应试教育下的模式,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新的突破,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
1,德育与智育的位置摆得不正。
由于多年来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许多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都这样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和巩固率,特别是近几
年受“普九”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倍受到冷落。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的事。平时,口头上喊德育是首位,实际上是时有时无,有的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有这样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足为奇的,只要不违法犯罪,只要把科学文化学好了,考上高中,大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简单化、求全化的偏向,而缺乏深入、细致、艰苦、持久的方法。
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么板着一张脸,把学生恨恨批评一顿,骂得学生狗血淋头、晕头转向,要么就是召集学生开一、二个会,听听报告、读读报纸,弄得学生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则采取一罚了之:罚写检讨、罚搞卫生、罚跑圈子、罚背书、抄单词,罚得学生怨声四起,逃之夭夭。有的教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则强令“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搞“干一个律”,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层次性、具体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着“三多”、“三少”。
即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大道理讲得多、联系学生实际少,集体训导多,个别耐心辅导少。如个别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毛病,动辄板起验孔,进行“训斥”批评,甚至习惯用“批评教育、警告、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来处分学生,使受批评处分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遗留很多隐患。
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墨守成规,只求稳定、不求创新,“改革、发展、稳定”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而“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就摆到了首要位置。“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心中的“杠杆”。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感觉,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
针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探索新思路,使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智育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德育,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中学班集体工作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建设。新时期的班主任一定要明确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中的主力军作用。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的发展。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特别强调班主任要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自主、自立的人来对待,做到尊重他们的利益,尊重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一定要信任学生,坚信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和集体荣誉感。师生之间强调民主与平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权利是平等的,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和忽视任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主题教育。新时期班主任利用班、团(队)活动,集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一是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以及学生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特殊的日子,举行各种庆祝或纪念活动,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发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二是精心组织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要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行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三是通过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身边的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走访先烈遗迹、参观各种展室等,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4、继续做好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班主任要把班级教育同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家校联系的新渠道来协助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贯彻“新守则”和“新规范”
《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2004年秋季开学之后,全国中小学执行教育部印发的《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同时教育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新守则”、“新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一是把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小学的重点。以小学生守则为例,以前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现在改成“努力学习,勤思好问”,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探索未知领域的素质和能力。又如,新中学生守则第九条规定,“自尊自爱,克服困难和挫折,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针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可能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塑造中小学生的坚强性格、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反映了时代和进步的要求。时代进步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新规范中删去了“敢于斗争”,只保留“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与现代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以及帮助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的思路显然是格格不入的。结合新“守则”、新“规范”的实施,班主任也要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要求,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三)关心特殊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
特殊家庭一般指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和流动人口家庭。特殊家庭中的家长由于没有精力和财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因而他们的孩子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孤独和封闭的心理。据调查,未成年犯罪主要存在于3种家庭,其中有35%的在押犯是由于父母离异,17.7%的在押犯受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26.9%的在押犯的父母曾被拘留、劳教判刑及治安处罚。这些孩子由于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逐渐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最终成为“问题孩子”。对此,一方面国家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惩罚侵犯学生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1、尊重和了解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爱的弥补。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关爱特殊家庭的学生,了解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应慎重、理智地看待其家庭实际,主动和这些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处境要理解和同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籍和友谊,弥补他们缺乏的爱。
2、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发挥特长,尝试成功的体验。特殊家庭的学生一般比其他学生受到的压抑大,班主任要开展一定的集体活动,让特殊家庭儿童参与,发挥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使他们体验成功。班主任对他们的特长、爱好或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信心。
3、宽容、理解他们,循循善诱地消除其身上的缺点和不良影响。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对表现出一定“毛病”的特殊家庭学生不能求全责备,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宽容、理解他们,要捕捉有利时机进行诱导、启发,帮助他们总结教训,树立信心,要循循善诱地以理智的方式指导他们,给他们指明成长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对流动和“留守”家庭学生的教育,一不歧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二要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的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拿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和沟通。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要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坚决杜绝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让学生明确这些坏习惯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摧残人的身体,损害人的寿命,千万不要染上这些恶习,要深入广泛地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入校园。
(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着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发挥班、团(队)组织的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实践活动育人。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精心设计、组织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要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深入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班主任要按着实践育人的要求,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以培养学生诚信为目标,开展“知诚信,讲诚信”、“迈好人生第一步”等主题班会和“成人仪式宣言”、“青年志愿者服务”、“学生小主人”等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要因地制宜,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富有趣味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通过精心组织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参观、瞻仰、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学生看电影、观摩艺术表演、参观教育场馆、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快乐成长。
总之,现在全国上下正在把未成年人德育问题当成一件最大的民心工程来办,我们要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培养和关注下,使他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德,树立起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树立起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李百诊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版。2.吴秋芬著:《班级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黄正平著:《专业化视野中的小学班主任》,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陈瑞瑞著:《德育与班主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郭瞻予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谢世腰,王力著:《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三篇: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在紧张的学习中,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请如实填写以下问题。你的宝贵意见将成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本调查问卷不记名,答案亦无对错之分,所有数据仅作分析之用,希望你放心填写。感谢你的支持与参与。
您是______________年级的一名(男 / 女)生。
下面的是单项选择提,请在A、B、C、D中选择最符合你内心想法的一项:
1、请问思想品德课在你的学习任务中是什么地位?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可有可无D、没有学习的意义
2、在你的心目中,思想品德可老师是一个什么的样的形象?
A、值得信赖的朋友B、让人尊敬的长辈
C、让人避而远之的人D、没有任何印象
3、你认为思想品德课上得内容对你的生活帮助有多大?
A、帮助很大,能够让我更好的生活B、有一些帮助
C、没有什么的大的帮助D、对我的生活是反面作用
4、你认为高中政治课对你来说,最主要的作用是?
A、增加自己的知识B、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C、更好的帮助我理解生活D、没什么作用
5、你觉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上得哪些内容更吸引你?
A、图片很漂亮B、漫画很好看
C、书上的故事很好看D、书上讲的道理很有用
6、在你看来,怎样的课才是让你不仅难忘的还还收获颇多的课
A、老师上课要幽默风趣B、老师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
C、老师要严谨的一字不落的讲清道理D、老师要能够解答同学们的困惑
7、你比较认可哪种考试方式?
A、开卷考试B、闭卷考试C、课堂抽查D、平时考核
8、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你有多少运用到了生活中?
A、基本上都可以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B、有时候能够用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C、有想到课堂上得知识,但是不知道怎么运用到生活来
D、完全不知道课堂的讲的是什么,更别说运用到生活中来
9、为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打分。(满分十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再次对你的支持与配合表示感谢!
第四篇:中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制度
中学体育课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开足开好体育课: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保证各年级开足体育课。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实行选项教学,项目由体育老师确定几项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的项目。
要求每位体育老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认真总结。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有适宜的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密度,有技术技能的教学,有安全教育,有分层教学,有课外作业的布置。教研组长和教学处随时检查老师的教案和随机听各位体育老师的课。要求每学期组内老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2节,每学期结束前教学处对老师的听课笔记进行检查。
二、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
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制订,无须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制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
个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制定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场
地、器材的准备,安全设施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等。
2、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向
教师说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3、规定师生于上课前3分钟到达操场,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铃声响后,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
2、学生上课时的服装、鞋帽等规定。
3、学生上课时,必须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
体育委员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4、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关心全体学生,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完成的任
务。
5、课后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布置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节。
2、教师检查所布置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行政部门规定,学校每周四上午8:10—9:30是教研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是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不应挤占,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教研活动时间,组长要求严格考勤,教师应自觉遵守纪律。
(二)、每位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参加教研组及备课组组织的活动(参加活动要有
记录)。
(三)、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内容、任务要求并做活动记录。
(四)、教研活动以听课评课,学习法规性文件,学习新大纲,集体备课,研讨
教材,教法为主。
(五)、教研活动,也可安排本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集体开展课题研究,写研
究文章,研究如何宣传本校体育工作。
四、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的管理
1、体育教师必须维护运动场的整洁,保证各种器材的完整性,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室内外场地器材勤查、勤看、勤护理。
2、器材必须分类放置在位置,摆放整体。要建立帐目,保证器材的所以率和完好率。
3、任何人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借体育器材。外借器材收回时必须检查器材完好情况,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二)场地器材的所有
1、体育教师在所有场地器材时必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课前做好安排,不得临时抢占场地器材。
2、体育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场地器材,做好计划,确保安全使用,并将场地和器材使用数量写入课时计划。
3、课外体育活动使用器材,由值周教师统筹安排管理,对活动班级使用器材合理分配,尽量满足学生锻炼需要,活动后及时清点入库。
(三)场地器材的维护
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保护场地器材的责任和义务,平时要勤查、勤看、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般损坏及时修理,做到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自己不能维修的要及时请有关部门维修。
第五篇: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思品课程的改革,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方式和策略上得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挖掘教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言艺术 挖掘教材 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中学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启蒙课程,体现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该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使学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而要达到这一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得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塑造教学新形象
常言道:行家一仲手,便知有没有。思品教学活动亦如此理。学校里教学而对的是整个求知群体,受众都有独特的个性。从表现来看,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从年级来看有新生、毕业生;从性别来看有男生和女生。每个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各有差异,产生的需求也不相同,而施教者却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以一敌百,要想取胜,就得要有相当深厚的功力才能技压群芳,才能让人亲其师、信其道。可又怎样才能达到此种境界呢?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最基本的教育艺术,因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验证明,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富有日头言语艺术、体态言语艺术、教育幽默艺术,那么他给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学生便会产生喜欢这位老师的教学而喜欢这门课程。此外,由于时代在进步,经济、社会在发展,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它内容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它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而重于理论的阐述,这就更需要教师上课时言语的艺术美感来淡化人们对课文的枯燥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发挥教学优势
利用教材的方式很多,在新的初中思品课本中每篇课文每框题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趣味盎然,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并没有重视插图的作用,也一直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条件,唯一可以用的道具就一个录音机,并且许多人认为只有英语课、音乐课才可以使用录音机,而其它科目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课文要求使用录音机来教学,或者往往把它们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对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视而不见,未能够充分利用它们作为道具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搞活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中的一大失误。笔者在教学中就如何把插图和寻找到的录音材料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它们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作了一些探索:首先,教材中的插图很具体很直观很吸引学生的眼睛,可以把它在教学中作为激发学生深人学习的好素材。正所谓“任何人认识任何事物,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就要发挥这种“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把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它是关于事物的现象和现象之间外部联系的反映,是以感官直接感触为特征的生动、具休、直观形象的认识。”的作用,充分使它成为我们教与学的帮手,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产生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开发他们的智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奠定理性认识的墓础。其次,精美的插图,除了叮以激发学生产生想象和深刻的思索之外,还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当作艺术作品来欣赏,在这流动的音乐环境里来鉴赏插图的新奇和精致,很有可能使人神思飞扬,茅塞顿开,灵感顿生。例如,在思品(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03年8月第1版)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框题: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一文中就有四幅图片,图1为“万类霜天竞白由”、海陆动植物一片生机勃勃;图2为“干涸的世界”,一片干旱的开很深裂的土地;图3为“呵护”,一只手里托起一棵嫩绿的树苗;图4为“漫天沙尘”,在一些地区,即使春天来了,可沙尘暴依然使得城市的居民和车辆运行困难。面以这样的课程,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实在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图片,提高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主动说出对这些图片的想法,得出结论,我们要保护好家园,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作用于实际生活。新编教材每一节都安排有活动课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传授思想品德课知识和技能时,要注意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对一些与思想品德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收集、整理,保存政治学习的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厂一泛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等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拓宽白己的知识视野,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一厂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训练要有度,评价要有激励性
训练可以使用学生深化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布置练习题,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做到求同存异。同时,在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练习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哪怕只是一小点新意,也应该激励。当然对于过左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兵法之妙,存乎一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不能死搬教条、搞“纸上谈兵”,而要灵活处理,要敢于创新,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