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3: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第一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思想品德课其承担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个性化等因素的变化,作为思想品德教研组的成员,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下是我们研讨的一项教研主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的桎梏下,这些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讨论,多年来没有什么成效,就是因为“为什么教”“教什么”没有做出趋向理性,根本原因是思想品德教学总在外在形式上做文章,没有把握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的效果是不能用单纯的成绩来量化的,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品德教研组成员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种现状:虽然明确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针对每一单元时,总是平均分配力量,面面俱到,从基础知识到能力的提升,到底哪些需要老师亲历亲为,哪些需要学生合作探究,自我感知,心中无数。针对每单元的教学环节,抓不住能力生发点,并且与社会实际教学相脱节。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大框架影响和以分数为单一考评机制的束缚,放不开手脚,又急功近利,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应试的技巧,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感知、感悟。另外,一部分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素养不够深厚,课堂教学中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已有经验:

积极参与校本研修,通过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提高自身素养,加强集体备课,做到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外花时间、下大功夫,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解放教师思想,大胆地信任学生,该学生做的老师坚决不代疱。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采取方法:

1.每周一次进行校本研修和集体备课。2.坚持每周听优质课、示范课不少于三节。

3.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将教学过程当成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桎梏中走出来。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坚持思考问题,做问题整理与探讨,加强积累。

五、需要的帮助: 1.学校应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

2.加强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进行任务分析;①了解行为的主体(分析学生)1.了解行为的主体(分析学生)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⑴了解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日常观察,谈话,课堂上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通过学生了解,通过家长或其他教师了解等。

⑵了解的内容有: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②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基础;③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意见;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精力。

⑶分析学习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设计的起点(学生分析):①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特征。②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A.学生是否已具备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和技能.B.学生是否已具有学习新知识/ 技能的基础知识

【案例】1:以《认清基本国情》为例进行学生分析:十五六岁的初三学生,平时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是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所以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2: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进行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千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②注重教材内容的分析。2.注重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

(1)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读--钻研--概括提炼。①通读,是指首先要通览全课(框)教材1-2遍,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结构体系。②钻研,是指逐框、逐段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理解教材内容。③概括提炼,是指在通读和钻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思考,对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课“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的规定,但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对教材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结构体系。(2)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本课(框)教材在全书(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前后课、节(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弄清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3)教材的结构,由哪些节、框、段构成。(4)教材的特点。弄清教材对观点和道理的阐述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法等。(5)教材内容如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6)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解决方法。(3)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①课程标准/ 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②教材的具体学习内容

③ 内容之间的关系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

【案例】以《认清基本国情》为例进行内容分析:本框主要是从当今国际局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等方面讲述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及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国家的根本任务及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标的呈现。

(二)编订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什么”和“学什么”,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什么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2.目标包括哪些?①知识目标

②能力目标

③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目前,我们目标存在的问题。

(1)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很少关注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和正确。(2)只重视知识目标的确定,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确定。(3)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每一个课时的目标都一样,看不出其所依据的具体教学内容是什么。(4)过高过大,不切实际,不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5)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同一学习阶段前后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缺乏衔接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都是互相孤立,或是处在同一层次的,体现不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变化。(6)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7)语言表述上用词不当,不会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不会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初步树立、增强、运用”等。

4.制定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具有完整性。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应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加以全面考虑,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

②、能力目标

③、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信字),展示(2)其次要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评估。【案例1】《我和父母》:(1)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3)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孝敬父母的良知,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规范学生孝敬父母的言行。【案例2】《情绪是可以调适的》:(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3)体验情绪的作用,体会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案例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知道什么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社会保护、自我保护。(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以上是三个关于教学目标的案例,认真分析会发现,案例2是符合要求的,案例1和案例3则存在一些问题。案例1叙述角度三者所用人称不一致。案例3中“认知目标”过多,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此外,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的陈述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3)教学目标陈述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行为主体。在教学中重要是针对哪一类学生。二是学生的行为。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与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应用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学生的不定性。三是确定行为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四是表现程度。程度是指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最底衡量依据,是阐述学习成就的最低水准。

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是为了陈述的简便,省略了行为的主体或(和)行为的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展示目标四要素)例如(1)通过欣赏诗歌,学生

感受到

生命的韧性和弹性。《珍爱我们的生命》

(条件)

(主体)(行为)

(表现程度)

(2)通过学生自救知识的讲解和演习,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救能力。

(主体)

(条件)

(行为)

(表现程度)(3)认识到 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自我新期待》(行为)

(表现程度)

5.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全课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为:(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2)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整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5)适当参 照教师教学用书(参考书)中对全课教学目标的表述,纠正、充实、完善自己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以上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新授课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除了新授课这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课型外,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本身的需要,还有前言课、复习课等。它们各有侧重点。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师在教案中规定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经常出现,是目前和今后 非常有用的知识,它是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是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如关键性的概念、观点和原理等。教学重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能统帅其他知识,是基础知识中的主要部分,把握它们就能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的基本思路,它在形成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四)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

②活动教学法

③讨论教学法

④探究教学法等

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3)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因为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合于某类教师而不适合于其他教师。(4)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式设计策略 第一讲如何开展讲授式教学 话题一讲授式教学的独特价值

老师们都知道,不管什么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否还把讲授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什么时候要讲,什么时候不讲,讲的时候怎样讲,讲授的时候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些值得我们研究,今天,我们这一教学方式,从三个方面的展开。一是讲授式教学的独特价值:二是如何把握讲授的范围和时机;三是教师在讲授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谈论第一个问题 话题一讲授式教学的独特价值:

讲授式是老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过时了,不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包括我自己,一直在想,教材在学生手上,学生有哪些字不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讲得那么多吗?)事实上新课程虽然提倡探究、体验、学习等这样一些学习方式,但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或者完全避开讲授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市场,大家在大学学习的学习的时候,肯定听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一命题。既然它存在,并被许多老师使用,那么它就应该有它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利于老师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东西,讲授式教学有着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3.如与启发式教学结合得好,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很有帮助的。既然讲授式教学有那么独特的价值,那么 话题二如何把握讲授的范围和时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使讲授法恰当的发挥作用,老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来把握好恰当的时机,显然言之,就是讲在当讲处。当讲处是什么,从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来讲,我觉得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当讲处:1.讲在概念复杂时;在我们思想品德学科中,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观点,这些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这时,就需要讲师的讲解。(如正义)第二个方面就是 2讲在易混易错时;尽管初中思想品德淡化的知识的讲解,但有些内容让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特别是有些相似相近的概念,(如情绪情感情趣情操)也要通过老师采取讲授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理解,第三个方面3.讲在认识模糊时;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事物的理解可能是表面的,片面的,(如初一学生对顺逆境的理解,只局限于以概念的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就可能理解它们之间可以转化。),第四个方面就是

4.讲在认识有误时;(一次,讲到关爱生命,老师提出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关爱自己的生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一个学生就站起来问老师,老师,你说,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关爱生命,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那意思就说,像黄继光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生命。抓碉堡总会炸的,如何不牺牲生命碉堡最终也总会炸的。老师没有作任何评价,就去提问其他同学了。我觉得如何在这里,如何老师不作纠正的话,学生就不能理解英雄与轻重的本质区别了。在这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有模糊、错误的地方,这个时候,也需要老师当堂指出,澄清误区。如有个老师讲到财产继承时,举了个例子,小军父母双从小跟爷爷奶奶住,一天,两老出车祸死死亡„„学生认为有道理„„第五个就是

5.讲在争论不休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观点的分歧,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个时候,它也需要教师控制好度,及时给学生作好解惑,达成共识。如有个老师举了个例子,在教室后面装摄像头,侵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就作解释,教室作为公共场所,无论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都要接受学校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室安装监控器,并不侵犯师生的隐私权。但并不代表学校可以随意在教室安装监控器,首先,应按规定报批,其次要明示;再次,监控仅限于上课时间,第四,如果监控到师生的隐私和有关尊严的,学校负有严格保密的义务。否则,会承担相当的法律责任。

6.讲在情感提升时。对于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来讲,德育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首先关注的目标,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请看教学片断

7.讲在深度分析时。20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学科没有全国著名的老师?一个是我们这学科的相当敏感,很多东西你不能碰,不能作深度的分析,不能作深度分析,我们就不能让别人信服,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这个我们是不能作深度分析的,但是有些我们是可以作深度分析的。比如关于我国法制建设问题„„(北海事件、李天一事件、聂树斌,孩子,2009年,距你离开这个疯狂的世界已经14个年头了,虽然从2005年媒体曝光出那个还算有点良心的王书金供述是他杀的人后,河北省高院始终没有对你的案件立案,称是否立案“还在审查之中”。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好心的人们惦记着你,惦记着这个在中国司法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案件。深圳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左右,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裕元工业区裕成制鞋厂6,000多名员工走上街头大游行,抗议工厂大幅削减奖金,上10月份退房上访)像这种知识,我们还是可以作深度分析的。

8.讲在发散思维培养时。我们培养的孩子为什么服贴,为什么没有个性,课堂上我们的发散思维太少。比如:公有制经济„„,比如如何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把讲授法讲好,在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作为老师,作为骨干教师,我觉得我们的视野要开阔,看这几个网„„文革。

话题三教师在讲授时应注意的问题 1.形式选择上:

师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讲授,不是一言堂)

手段丰富(善于运用教具、文化、粉笔盒,如讲隐私权问题,一个信封,问学生如果是我班的学生,我能不能拆?学生„„,如果我拆呢?引出隐私权。)

2.内容表述上:观点准确(老师在表述概念、观点时,一定要用非常科学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个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层次清楚,(不能直接把抽象的东西给学生,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哪些内容该讲,那么内容不该讲,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要反复强调,必须要清楚。)

情理交融(不能单纯的理论阐述,善于运用教学语言,把自己情感融入到其中)3.不能触碰底线。

第二讲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式教学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起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探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讨论三个问题。

话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情境式教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真实情境教学、虚拟情境教学(如毒品,只能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刚刚发生的事情,编成故事、歌曲,回到教学情境中。

【课例】贵州马岭河缆绳断裂——“消费者权益保护”、“珍爱生命”、“感恩父母”等课中都可以用(韩红天亮)。

1.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例1】《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手势表达不同国家的见面语,从见面语的不同,理解而文化的多样性。

【课例2】《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一组各选旅游景点,设置活动,又如,分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各国的风情„„,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的多样性。2.直观化、形象化,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课例】《主动拒绝不良诱惑》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频,加深学生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以上的情境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3.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

【课例】《避免非法侵害》一课的情境创设——孙悟空给师傅画圈:有趣而又不是低层次的,又能引发学生对三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给唐僧画圈、为什么只给唐僧画,我们生活中有圈,这个圈就是法律),拓展了学生思维。思想品德课中,话题

二、思想品德学科常用的情境模式

【课例】深圳七岁的孩子机智、冷静地救了煤气中毒的父母。(保护自己,用机智冷静对突如其来的空难)【课例】在讲授《避免非法侵害》用漫画《来,抽一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思考如何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

选择情境设置点的重要性:情境设置一定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为达标服务),否则就流于形式。

【课例】《模拟法庭》教学片段——模拟的情境、真实的氛围,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体会到了法律的尊严,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应用,也是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

课程的准备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具有易操作性,重在设计。将学生带入情境。

活动情境:利用身边资源创设情境,如讲竞争、合作、互助时,一张报纸比如一个生存岛,要求每组学生一分钟都站上去。

小结:

思想品德学科常用的情境模式有四种:

音乐和视频情境,如将朋友时用周华健歌曲《朋友》、电视节目《道德观察》等很贴近思品教学; 学生活动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

教师描述情境,如老师讲故事、真人真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有个老师在上课时,就告诉同学们说,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一条短信,说我中奖了,)哲理故事、配乐诗朗诵。

实践活动情境,如课前(到商场调查,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探究、实地考察“我经历、我参与”、将实践的结果带入课堂。

为此,教师要对教材和课标有深入了解,要博览群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就能创设好的情境。

话题

三、设计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生活。

《主动拒绝不良诱惑》中情境:“放学后又学生约你去网吧,你该怎么办?”让学生即兴表演,看学生学会了“拒绝的方法”。

2.要深入理解教材,对观点有深入感悟。教材是创设情境的基点,情境要为教材服务。例如,讲到潜力,大家都用“装满石头的小瓶子还能装什么”:沙子、水,启发学生要挖掘“潜力”。3.要目的性要强,活动要具有启发性。活动要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启发。

能创设高品质的教学情境,是教师高水平的教学技能的展示,情境创设能体现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师要重要这项技能。

第二讲如何开展体验教学

以其说这种方式受老师欢迎莫不如说这各方式受学生欢迎。因为在这种课堂当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积极调动起来。他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能得到满足,课堂效果好,学生欢迎,自然老师也就愿意采取。

从理论层面上说,体验性学习他的价值不但在于让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某种技能或者某种操作方式,关键在于它通过体验性学习,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学生提升认识,并把这认识转化为行为的源动力。

话题一体验学习的独特价值

价值一: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变革学习方式

价值二:强调亲身经历和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发展 话题二体验学习的基本形式

角色扮演 游戏体验 情境体验 现实模拟

游戏设计的要素:(压力的两方面作用,老师作了这个一个游戏,三个同学,在不同的压力下做穿针引线的游戏。第一种轮比赛,规定的三十秒做穿针引线,看谁穿得多,第二轮比赛,在同样的时间内比赛,看谁穿的多,不同的是这轮比赛一开始,同学们倒计时,而且,谁输了罚唱歌。这样在不同的压力下,比赛结果不一样,恰好说明了压力正反方面的作用)

(适合学生特点,紧扣教学目标,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如有的老师讲游戏规则讲了十分钟,)教学的需要 学生的能力 活动组织

学生感受(考虑活动时,与学生心理相匹配,如在初中开展老鹰抓小鸡活动,)

游戏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有些是活动是为了强化体验,还有些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比如,继承遗产,让学生设计遗产分配方案。

角色扮演:案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绝色的内心世界,在反思中达到自我教育。(让学生扮演盲人走路„„又比如,讲到的师生关系,讲责任,可以创设一种情景,学生在某个方面出现错误了,由扮演老师的学生来处理,让他 们了解做老师也不容易,理解老师的苦心。之后,在出现类似问题时,他就不会一味指责老师,而是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角色扮演与游戏活动的区别:角色体验强调角色承担,是社会行为的预演;游戏体验更多强调体验,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体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也采取情景体验方法,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悟、去感受,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目的。如课例

我们知道,象自立这种技能性的东西,如果你在课堂上,问学生,我回答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们真的做到了吗?通过情景体验,我们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还是做不到。像录像中,当老师说来送资料时,学生毫不犹豫就开了门,下面同学说错了错了,重来,这样无论是对当事人或者是观摩的学生,都是一种自立能力的提高,所以,这种师生共同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反思日常行为,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和认同。

现实模拟:(比如讲到我爱我家,感恩教育这一内容,许多老师可能都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事,帮父洗脚,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应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与父母就有更好地沟通。)通过现实体验,帮助学生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现实体验与社会实践的区别:现实体验强调亲身经历,特定身份获得知识技能;社会实践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间接地获得知识技能。

话题三开展体验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设计得当,贴近生活,有真实性;(比如讲诚信这一内容时,有个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甲乙两个同学很要好,但近段时间,甲经常偷偷上网吧,上课迟到、不交作业,在乙知道这一情况后,老师也找到乙,问甲的情况,乙怎么办?像这类情景的设计,非常真实,就很贴切学生的实际)

2.教师要注意引导,不断升华;(我眼中的社区,要学生调查社区,把自己的社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在课堂上交流,后来老师发现有有些组只关注了社区的自然环境,这时,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人文的东西了,这样学生对自己的社区才能更深层次的认识。因为社区毕竟是孩子生活的地方,好对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生长带来深该的影响,于是,老师引导学生说,社区的哪些活动对你产生深刻的影响,孩子们找出了社区有时露天电影,小区有时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甚至还搞过一些很有意义的体育活动,这样到展示的时候,就真实、丰富,与别的组不一样)

3.活动结束后,加强反思,引导领悟;(如何合作,碰到什么困难,什么人帮助过你等)4.尊重学生个人独特感觉,不强求一致。应该明确问题指向性,问题细化 体验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设计得当,贴近学生 2.相机引导,不断深化 3.加强反思,领悟升华 4.尊重差异,引导调控。第三讲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话题一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

原因:1.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所决定(新课程在教材上,比旧教材在知识层面上容易,但是还有一些比较抽象,这抽象的知识,光靠老师讲,是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这就要求开展合作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单调的理论说教变成生动的生活体验。)

2.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渴望(比如,我家两个女儿,基本上不找别的孩子玩,但我家对门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3.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不会合作,很难在社会立足)话题二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设计 合作学习的要素有以下三点:

1.精心选择内容(选择教学内容不复杂,深度有限,角度庞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有些虽然简单,但有交流的需要(如要交什么样的朋友,受到哪些挫折等),有些是具有多元的价值判断内容(如能不能把赚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内容),有些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完成的内容,可以选择合作性学习,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讲辨别是非内容时,有个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抄作业或者借作业给人家抄是不是对的是不是错的,提出完全截然的简单的一个判断,对这样的问题,答案非常简单,指向非常明确,没有条件的限定,一般条件下,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抄作业是不对的。有什么可讨论的,而且导向不好!还有讲到隐私权这一内容时,有个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有哪些隐私权被侵犯。在大众面前,谁都不会说自己哪些隐私权被侵犯。再如,讲到诚信问题时,有一个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哪些不诚信的表现?在课堂的氛围下,即使很坦率的学生,也不可能在这种场合说自己哪些不诚信,这些都不适合讨论,不适合合作来讨论)2恰当选择形式(小组讨论式、操作任务式、游戏竞赛式)3合理搭配人员 要素二恰当选择形式

有三种形式:1小组讨论式 要警惕小组讨论的误用(随意性、把合作作为调节课堂的工具,时间多,就再讨论讨论,时间不多,大家讨论一下,不分向秒钟„„)小组讨论注意事项:1.要选择好讨论内容 2.要把握好讨论时机

3.要组织好讨论过程 4.要控制好讨论次数

2操作任务式(播上合作竞争课的视频,从视频上看,这节合作竞争课,操作任务式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是在规定共同的时间内,共同完成设计调查方案,事实上,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完成某个任务,如有些老师搞实践,手工制作,调查等等,比如,在讲保护人类共同家园这一内容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有个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他课前就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他们深入到社区、街道、医院、工厂等地方,让他们去调查、了解那里的环境状况,学生去了以后,拍回的大量真实的相片,视频,最后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它真实,具有说服力,还有展示学生的真实才华,学生既能达成保护人类共同家园重要性的认识,又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一些新的认识,产生一种紧迫感。)

哪些内容适合采用操作任务式? 与社会联系较密切的

为了学生获得某种实践和感悟

3游戏竞赛式(如同心同足,考验大家的配合程度、默契程度,在大家的配合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地,以体验的方式,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达成教学主题,回到教室后,学生还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合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技能体验,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单纯我们在课堂上讲为什么合作,如何合作的说教方式效果就好得多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多了,因为,为了小组获胜,快的同学必须放慢速度,慢的同学必须加快速度,才能达到默契配合,集体合作的要求。这种游戏竞赛式的合作,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某个体验,或者说使学生完成某个任务有促进的作用。)

要素三合理搭配人员(现在许多老师所谓的小组合作,前后两桌为一组,„„)

原则一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原则二人数4---6人为宜

话题三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合作学习(视频让生命更精彩)

任务开始之前,明确了任务,操作步骤,操作具体模式,有评价环节,有老师点评之外,还增加了老师的互评,那么,如何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至少有五个方面。明确要求任务(如明确内容、时间:2分、分工、管理,我们这里是怎么分工的?)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营造和谐的氛围。常遇到的问题1噪音的控制2 桌椅的摆放)相机引导调控(布置任务,巡视发现新问题即引导,关注合作学习的时间控制)激励调动学生(关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不同表现 1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 2运用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3对部分学生有意地“重点关照”。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提升拓展(如教学片断 如有个老师在讲授诚信这一内容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什么时候最易违背诚信原则?学生会说,一个是碍于情面(朋友),一上是眼前利益,比如交作业,没做好,只好抄,比如考试后,发现老师多给自己的分数,但为了不挨家长批评,没有跟老师说等。这些都是现象的东西,没有上升到理念高度。这时老师就要总结提升了,举例说明)如何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五)设计教学流程 :①教学准备:1)师:

2)生:

②导入新课

③叙述讲解

④新课小结

⑤布置作业

⑥板书设计等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课前教学准备、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即:教学过程设计环节:⑴教学准备: ①师:②生:⑵导入新课 ⑶叙述讲解 ⑷新课小结

⑸布置作业

⑹板书设计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略。

(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共识、共 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

(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

(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途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5)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是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书面语言,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的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提纲挈领,指引目标;突出重点,深化理解;以一当十,启发思维;形象直观,强化记忆;以身示范,熏陶感染。

教师设计板书时,一般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第一、板书的目的要鲜明。任何板书的设计都是为了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板书设计。即使是同一内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板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第二、板书的体系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要用简练的文字、标题式的语言把教学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反映出来。第三、板书的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教学内容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统一体,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板书要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层次,让学生通过板书就可概括地掌握教学内容。第四、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一是要求字体规范,板书最好用规范的行书字,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用正楷字,不要写草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二是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六)开展教学评价:①教学反思(自主性教学评价)

②学生学习评价

(七)、教学反思的方式:

1、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第一、提出问题;

第二、观察分析 ;

第三、重新概括;

2、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第一、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第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第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3、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第一、反思日记法; 第二、对话反思法;

第三、案例研究法;

第四.录像反思法;

第五、行动研究法;

所谓“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所以,写好“教学反思”,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改进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1)、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第一、提出问题。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这里的问题类型,有的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有的来自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还有的来自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

第二、观察分析。反思的问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通过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第三、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理论,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第四、实际验证。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2)、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两个学会”为目标,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以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为实质,它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根据教师常规的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第一、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可对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再写出教案。反思的内容有:(1)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执教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其效果如何?(2)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第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主要指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预料的,但可以列举诸如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②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③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第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反思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学目标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②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③教学方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④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3)、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第一、反思日记法:写教学反思日记能为反思性的教学提供最真实和原始的材料。课后写5-10分钟的教学反思日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教师可以对课堂或学校所发生的事情谈个人感想,记录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第二,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前后对比作更深层次的反思。第三,在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必要的追踪和设计的基础上,写出反思性教学总结。

第二、对话反思法: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其操作程序为:

(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讲课,其他老师带着问题听课。

(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

(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他老师一起写出反思性总结。

第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教学案例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揭示教学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等方式收集教学案例。(第二),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第三),写出反思性总结。

第四.录像反思法: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上课和录像。(第二),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第三),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第四),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第五、行动研究法: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凯米斯指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是使教师学会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批判性反思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问题,形成主题,检查和判断价值。”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发现问题。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制订方案。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实施研究。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总体评价。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或反思性教学总结。

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课改激情,让梦与理想共舞,让我们走出一方小井,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的大海,让我们无怨无悔一路痴迷,永远走下去„„

(八)、学生的学习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说明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客观性、全面性、差异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品德评价方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优点是所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发生。(2)、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3)、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例如,让学生结合教学,自己创作表演小品、即兴演讲、辩论、时事述评等;开展心理测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主题活动;参加献爱心、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4)、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法是一种最经济、最直接、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案例】 陶行知的四块糖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当年他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办公室。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便拿出一块方糖给男生:“这是奖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拿出一块方糖给男生:“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拿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了,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用谈话的方法,以肯定的评价使打人的男生认识到错误,说明了恰当的谈话评价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谈话法是一种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的评价方法,其不足之处是花费时间较长。教师在评价中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1)创设一种宽松、坦诚、信任的良好气氛。(2)针对性要强,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出现的较为典型问题,优先考虑使用此法。(3)教师事先要有一定的准备,明确谈话的目的,提高谈话的效率。(5)、成长记录

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成长记录袋,又称成长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6)、考试

新课程改革是否还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回答是肯定的。在新课程倡导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中,考试依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问题在于改造我们的命题,改造我们的考试,改造我们的考试评定方式。

传统评定成绩的方法单纯以考试结果为依据,只反映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没有反映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以致有的学生片面追求高分,出现“高分低能”、“言行不一”等情况,不能全面完成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于是,在基层任教的实践中,我采取了综合评分法,考试成绩在卷面、实践、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均应有所反映,以全面考核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考核,着重检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作业、测验、考查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中。这一项是传统评定成绩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在综合评分中依旧占有重要地位和很大比例。在知识考核中,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不能简单地运用纸笔测验,而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纸笔测验的作用。要根据评价目的,确定编制哪些类型的题目,以及不同题目量的比例。在思想品德的纸笔测验中,开放性试题可以很好地测量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结果。开放性试题,也叫发散性试题、创新能力评价题等,它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化而不是唯一的试题。设置开放性试题的目的是为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一个学生能力的强弱主要反映在平时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因此对能力的评定一定要注意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能力考核,包括学生理论的运用能力,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书面表达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内外思想品德课中各项比赛反映出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学中查资料、表演节目等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习成绩、纪律较差的学生,在活动中不一定是弱者。因此,对于这些学生表现出的较突出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自尊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表现。课内外表现考核为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一系列活动中,如预习、查资料、表演节目、听课、讨论、回答、练习中所表现的态度。校内外的表现考核,指每学期可以利用家长、班主任提供的成长记录袋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打分。

上面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此外,还有诸如:教学资源链接、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等等

四、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 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5)教学评价

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

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1.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2.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3.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总之,教案作为经验科学的产物仍需进一步理论化,特别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媒体的日渐介入,对教案的编写有巨大的冲击力;

教学设计虽然有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但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充实和完善。由于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区别。而且二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发展,很可能在不久的教育实践中二者会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完全 有理由相信拥有现代教学设计思想的教案会有着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的

设计与教学实践

上海市丰镇中学

周莉

申报学科 政治

联系电话

***

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周 莉

作者单位:丰镇中学

申报学科:政治

联系电话:***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思想品德课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认知性目标,而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于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许多教师是茫然的,只好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如多提问、多讨论、多赞扬,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热热闹闹就达到三维目标。于是就出现游离于教学内容的“贴标签式的”生硬的情感教育。其结果是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时连应当让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出现这种现象根子还是教师缺乏目标意识。笔者结合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就三维目标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方略供同行参考并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功,首先必须提出明确而确实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行动。

1、目标的导向作用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目标导向×教学效率= 教学效果。该公式表明:目标导向如果是正确的,就取得正向教学效果;如果目标导向是错误的,取得负向教学效果。在前者情况下,教学效率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在后者情况下,教育效率越高,则越是帮倒忙。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首先得选对教学目标。

2、目标的激励作用使优化教学得以实现

目标不仅有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它还起着激励的作用。目标的实现就是需求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层次的,知识的增长、技能的习得、情感的满足、观念的形成、个性的发展都是学生的需求。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既要满足学生偏爱的目标需求,又要引导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用目标的全面性来激发学生,目标越明确越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3、目标的评价作用使优化教学得以完善

优化教学的实现只能在动态中实现。这个动态不仅仅是指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包括教师的课本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适用于教学。要真正使优化教学得到实现,还需进行评价反思、调整、完善,这个评价、反思的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实现得怎么样?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因在哪里?这个过程是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前提,是使优化教学在动态中实现的必要环节。

因此,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促进作用。

(二)三维目标设计遵循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设计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体现目标的设计为教学目的的达到服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处理好目标与大纲、教材的关系,要体现课时教学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2、整合性。所谓整合性,就是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统一在一个目标大系统中,发挥目标的整体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它们作为三个环节分别操作。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和理解这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学习,发展智能;这些活动,又同时使他们体验到积极的情 3 感,掌握正确的态度,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

如在讲《关爱父母 学会孝敬》时,单纯靠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换一种思路,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在养育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辛?在工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应如何报答他们”为主题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内容也显得亲切有趣,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适切性。所谓适切性,就是设计教学目标必须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特殊需要,既不要超过一般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其发展,防止过高与不及的两种倾向。设计的思品教学目标必须正确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真实内心以及行为表现,从而使教学目标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学生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教师要使活动目标落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就如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实,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上《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时,结合学生高空抛物等不良习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懂得邻里道德的四个方面及其关系,明白处理好邻里关系是青少年的一种重要品质;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对邻里生活的调查访问,了解自己和同学日常邻里生活的情况,反思自己在对待邻里关系方面的行为表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自觉遵守邻里道德,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防止和克服种种不文明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邻里关系的优良品德。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基本能达成教学目的,改掉自身不良习惯。

4、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设计的教学目标要用简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紧密结合教材,能综合考虑目标的达成措施和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落实。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尽量要精细、精确一些,不要太大、太高,就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使用一些更加精准的行为动词。

如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时,尽量使用“了解、说出、背诵、辨认、描述、揭示、理解„„”等行为动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尽量使用“感兴趣、蔑视、热爱、珍惜、品味、赏析„„”等行为动词。我在上《新的学校 新的向往》一课时,是这样设计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新学校的方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新学校的光荣历史以及新学校的特色;过程和方法要求:在对新学校的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绘制一幅从家通往新学校的线路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认同新学校的校风、校训,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样,通过行为动词的表述,使教学目标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进行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目标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它们各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灵魂。因此,当我们把它们转化成内容目标时,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衔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目标的桥梁,也是实现其他两维目标的手段,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可见,他们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基础、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2、认真分析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脚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由教材内容来决定的,离开了教材,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弄懂教材的特点是什么;教材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原理等;了解教材由几节、几段构成,其内容是如何安排的;弄透教材是怎样阐述一些观点和道理的,怎样来组织、呈现教学内容的;教材是以激发情感、引导行为为主,还是以阐述道理为主;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实际有怎样的联系,联系实际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还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3、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澄清认识误区,为教学找到切入点。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始终是教学目标确立的一个基础。通过学生访谈可以发现,尽管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但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无效。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有什么需求,对新知识内容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认识上、行为上有什么误区,有什么障碍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意见等。努力做到备课摸清学生的思想热点,讲课消除学生的思想疑难点,作业和考试结合学生的思想兴奋点,有的放矢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以知践行,知行统一”。

二、《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那么,《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并重性

所谓并重性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重,不能重知识轻过程虚情态。

6(1)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并重

众所周知,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观点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发展与提高。

如在学习“创建节约型社会”这个知识点时,我在九年级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中心,访谈长辈,了解不同年代人们对节约的态度,并提出了合理节约的主张。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节约在我手中”为课题,结合“国情”这一中心知识点,在课堂内外进行了系列教育。课堂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堂中充分注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从身边生活和国家发展两大角度理解节约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不仅仅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时间,而是把它拉长分布在他所生活的各个时空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摸索到了方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过程学生的能力也提高。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创设各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与充分发展,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并重。

(2)在丰富多采的情景活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并重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创设情景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并重,力争使情感态度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的灵魂。

如在初二思想品德课《关爱父母,学会孝敬》内容讲解时,我是这样实践的:上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开展一次《让我来做一天父母》的活动,当一天妈妈或爸爸,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换位。从早晨准备早餐到准备晚餐,晚上监督孩子写作业并检查孩子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为人父母的辛劳,并 7 让学生写一篇感想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们谈了自己做一天父母的感想,引出课题,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体验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为人子女必须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老师又提出了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在孝敬父母方面做些什么呢?有许多学生提出了帮助父母干家务,父母生病照顾父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最后大家在《常回家看看》歌声中结束了这堂课。用歌声点燃孝敬父母之情,在生活中努力为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成人以后常回家看看,给父母以精神慰藉,使其尽享天伦之乐。这样,通过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不但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历和体验获得了很多的“直接经验”,对学生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更是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要求。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每一知识单元的教学,都应当而且必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三维目标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其结构、主次、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在《实践与探究》课中“过程与方法”便是显性的、主要的教学目标,这类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形成正确价值观。如六年级《实践与探究

(四)夸夸我班好学生》侧重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交流本班好人好事的过程,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争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课型来说,教学目标总是不同的。总之,应当在全面达成目标的策略思想指导下,着眼于整体的课程内容和长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析具体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3、隐蔽性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可检测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例如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椐相关的调查显示,入世后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一是信息、金融、法律和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三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能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四是了解国际惯例、符合时代需要的外语人才;五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某教育专家指出,新世纪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某权威专家提出:入世后,中国教育要努力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为此,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请你利用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校拟一份“优秀中学生评价标准”。(2)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你准备培养自己哪些能力?(3)请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以展示入世后中国中学生的风采(不要超过30个字)。(4)请你参照范例举出两个由于科技进步改变了你家或所在地生产、生活方式的例子。例如,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接受远程教育。上述问题是以时事材料为背景而设计的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正是新课标的体现。

4、开放性

是指预定目标与生成的个性化目标的兼容。教学目标作为一种预期的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通过教学活动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素质和行为的变化。

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涵义的的丰富性,学生凭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对教材解读而产生的多义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碰撞产生出新异性,以及现代课程 9 资源的广袤性,随着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潜能被激发,一些新的目标就会引发和生成出来,而这种非预期目标的产生,应当是更有意义的。如在《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个学习活动:以“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主题,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检索相关资料,讨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讨论过程中,一位同学提出:“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另一位同学立即提出异议:“有些科技发明也会破坏环境,现在不是有白色污染吗?”不久两人由争论变为了争吵。学生的争吵已涉及到科学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争吵,但争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我先告知他们意见不同时该如何进行交流的方法,接着又提出这样的问题:环境污染是不是因为科技本身引起的?我们在讲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不能忘记什么呢?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于是讨论进一步深入„„。全班交流时,他们的精彩发言使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得益匪浅。

预设的目标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的预定的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确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道德践行的教育理念,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以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心理水平为基础,具体、明确地确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设计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要紧扣教学目标,精选教材中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一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鲜活的学习资源,进而完成全部教学设计,提高《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把握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把握

――谈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

襄樊四十二中

邱宜川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品课标)已正式颁布。为了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今年暑假市教育部门不遗余力地组织教师们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大规模地培训活动,从中获益非浅,教育观念上有了大的进步。

下面,我想就《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及如何在教学上把握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思品课标在其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一节里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 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 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 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 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 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

整合。

思品课标用精练的语言、较少的文字全面阐述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虽然文字不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思品课标那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使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我们作为思品课授课教师,不仅体验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与压力。因此,教师们应当正确理解思品课的特点,努力开展适合思品课特点的教育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更新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已经变 成今天教师们自觉的行动。谁的观念落后,思想落伍,谁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潮流所淹没。我们再也不能停留于过去的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代之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的思品课标完全改变了现行课程“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取而代之的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知识的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思品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于某个结论是否掌握或记住多少。2. 构建全新形式

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 定课程内容。而新的思品课标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是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

新的思品课标其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就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

3. 倡导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品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品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的的思考、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品课所遵循的原则。4. 全面把握教材

从上述特点出发,教师们应当全面把握新教材。思品课的思想性是 本课的灵魂,如果说其它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的话,那么思品课的思想性就已经包含了科学性的因素,没有思品课的思想性就不可能有思品课的科学性,反之亦然。

光有思想性、科学性是不够的,思品课的人文性是本课的立足点是根。人文性的特点充分说明,本课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精神、人的身体。总之关注人的生命一切。思品课的实践性是本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思品课的综合性,则是思品课与其它课程的最大区别之所在,应当把本课看成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它的理论来源于其它学科,它的方法存在于一切学科。正因为如此,思品课教师们任重道远。

2004年9月12日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5月19日至20日上午,我和同年级的教师参加了教师转正的培训课,所谓有所学、有所得。此次培训我终有所获。

课程标准之学习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知多少?——老师一开始提出就难倒了课室里大部分教师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但经过了解和记忆,我也把握了其基本的组成部分。包含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内容的前言;分类总分目标的课程目标;函纳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内容标准;最后,则是由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建议组成的实施要求及建议。的确,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体现课标,要注意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有目的性地促进其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摒弃以往的纯粹以教材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做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教学设计之讨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过《世界文化之旅》的讨论学习,我们集合了小组成员的智慧完成了教学设计的课堂作业。此间,对组内优秀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让我更加明白了在此次小组讨论的收获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哪些方向去教导学生。

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集思广益,平时多与

伙伴合作、多学习他人的方法,以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二、把握教材的特点,适当以幽默,易懂的言语来与学生交流,引

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适时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以独特的方式来教学。

录像视频之见解

目前举办公开课已经是每个学校习以为常的活动了,观看完此公开课视频,我不难发现,能够开公开课的老师,他们无疑是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其他老师学习。因此,我可以从中观察到他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效率。

经过此次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我会鼓励自己学无止境,多学习,既要考虑学生生活,也要丰富自我教学经验。

下载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目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写作格式与框架 1、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材分析: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模块中的......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写作格式与框架 1、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材分析: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模块中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活动设计★

    中考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活动设计 2014年,云南省出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16年开始将思想品德课的分值降为10分,为此,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校对这些......

    乡村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方案

    乡村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方案 为使我校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能得到提高,更大限度地激发我校思想品德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特制......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了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

    教学目标的写法

    教学目标的写法 例如:《到白雪公主家作客》的教学目标应为: • • 1.知识目标:懂得作客应文明进门、礼貌问候,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很高兴 见到你)” •2.能力目标:作客时能文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