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
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
块体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 NM 的多晶体, 其晶粒细小, 晶界原子所占的体积比很大, 具有巨大的颗粒界面, 原子的扩散系数很大等独特的结构特征, 其表现出一系列奇异的力学及理化性能。
1、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成型法
其装置主要由蒸发源、液氮冷却的纳米微粉收集系统、刮落输运系统及原位加压成型系统组成1 这种制备方法是在低压的氩、氦等惰性气体中加热金属, 使其蒸发后形成超微粒(< 1 000 NM)或纳米微粒[ 1] 1 由惰性气体蒸发制备的纳米金属或合金微粒, 在真空中由四氟乙烯刮刀从冷阱上刮下, 经低压压实装置轻度压实后,再在高压下原位加压, 压制成块状试样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 纳米颗粒具有清洁的表面,很少团聚成粗团聚体, 块体纯度高, 相对密度高, 适用范围广[ 2 ],但工艺设备复杂, 生产率低, 特别是制备的纳米材料中存在大量孔隙, 致密度仅为75% ~90%。
2、高能机械研磨法(MA)利用粉末粒子与高能球之间相互碰撞、挤压, 反复熔结、断裂、再熔结使晶粒不断细化,直至达到纳米尺寸1 纳米粉通过热挤压、热等静压等技术加压后, 制得块状纳米材料。该法成本低、产量大、工艺简单, 在难熔金属的合金化、非平衡相的生成及开发特殊使用合金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活力, 可以制备纯金属纳米块体材料、不互溶体系纳米合金、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及纳米尺度的金属-陶瓷粉复合材料等1 但其研磨过程中易产生杂质、污染、氧化, 很难得到洁净的纳米晶体界面。
3、大塑性变形方法(SPD)由于大塑性变形具有将粗晶金属的晶粒细化到纳米量级的巨大潜力, 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块纳米金属和合金最快捷的生产方法之一便是大塑性变形加工。高能球磨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 粉末颗粒被反复地破碎、焊合, 将粗大晶粒细化到微米或纳米量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与高能球磨和非晶晶化法制备纳米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 大塑性变形是通过剧烈的塑性变形, 使粗大晶粒破碎、细化, 从而直接获得块体纳米材料。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大塑性变形方法, 如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高压扭转(High pressure and torsion, HPT)、叠轧合技术(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 ARB)、反复折皱一压直法(Repetitive corrugation and straightening.RCS)等。在发展多种塑性变形方法的基础上, 已成功地制备了晶粒尺寸为20~200nm 的纯Fe、Fe-1.2C 钢、Fe-C-Mn-Si—V 低合金钢、A1-Li—Zr、Mg—Mn-Ce 等合金的块体纳米晶材料。
4、非晶晶化法
该法通过控制非晶态固体的晶化过程, 可以使晶化的产物为纳米尺寸的晶粒。该法主要包括两部分: 获得非晶态固体和将非晶固体晶化。非晶态固体可通过熔体激冷、高速直流溅射、固态反应法等技术制备, 最常用的是单辊或双辊旋淬法。但以上方法只能获得非晶粉末、丝及条带等低维材料, 因而还需采用热压、高压烧结方法合成块状样品。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非常成熟, 可以成功地制备出块状非晶态合金。由于非晶态合金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在受热或辐射等条件下会出现晶化现象, 即非晶态向晶态转变。晶化通常采用等温退火方法,近年来还发展了分级退火、激波诱导等方法。此法在纳米软磁材料的制备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利用该法已制备出Ni、Fe、Co、Pt 基等多种合金系列的纳米晶体, 也可制备出金属间化合物和单质半导体纳米晶材料, 并已发展到实用阶段。
5、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纳米粉压实成实体, 然后放到热压炉中烧结。与常规粉体相比, 由于纳米粉具有高的表面激活能, 因而其烧结温度低得多, 且粒子长大速度也快1 由于纳米粉尺寸小, 表面能高, 压制成块体后, 其高的表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 有利于界面中的空洞收缩, 从而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
6、电解沉积法
电解沉积法是指在溶液中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吸附到带负电的纳米颗粒表面, 然后在电动力的作用下移至阴极, 金属离子还原成原子, 并与所俘获的纳米颗粒一起占据阴极金属或合金表面的位置, 而形成涂层, 逐渐形成薄膜纳米材料1 利用此技术, 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纳米材料[ 3 ]。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研究所采用Sic-l CH-H 系统, 在硅/ 碳比为0~ 2.8 和沉积温度为1 400~ 2 000 K 的条件下,制备出Sic-C 纳米复合材料, 其最佳沉积温度为1 600 K1 该法特点是工艺设备简单, 生产效率高,但沉积厚度薄。
第二篇: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 要 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电、磁、光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纳米薄膜;薄膜制备;微结构;性能 世纪,由于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国防 等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材料性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性能趋于极端化。因此, 新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必然是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基础,其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应用价值, 必将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事实上, 纳米材料并非新奇之物, 早在 1000 多年以前, 我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 可能就是最早的纳米颗粒材料;我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 经验证为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这大概是最早的纳米薄膜材料。人类有意识的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大约 50 年代,西德的 Kanzig 观察到了 BaTiO3 中的极性微区,尺寸在10~ 100纳米之间。苏联的 G.A.Smolensky假设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的介电弥散是由于存Kanzig微区导致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60 年代日本的 Ryogo Kubo在金属超微粒子理论中发现由于金属粒子的电子能级不连续,在低温下, 即当费米 能级附近的平均能级间隔 > kT 时, 金属粒子显示出与块状物质不同的热性质[ 4]。西德的 H.Gleiter 对纳米固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5]。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析测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人类逐渐研制出了纳米碳管, 纳米颗粒,纳米晶体, 纳米薄膜等新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有一般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它的出现使凝聚态物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80 年代末有人利用粒度为 1~ 15nm 的超微颗粒制造了纳米级固体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体积和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与固体材料的差别,达到一定的极限, 使颗粒呈现出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这些因素都决定着颗粒的最终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随着比表面积的显著增大,会使纳米粒子的表面极其活泼,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瞬间就被氧化。此外, 纳米粒子还会出现特殊的电、光、磁学性能和超常的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的分类
纳米薄膜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 目前可以 分为两类:(1)含有纳米颗粒与原子团簇
基质薄 膜;(2)纳米尺寸厚度的薄膜, 其厚度接近电子自由 程和 Denye 长度, 可以利用其显著的量子特性和统 计特性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例如, 镶嵌有原子团 的功能薄膜会在基质中呈现出调制掺杂效应, 该结 构相当于大原子超原子膜材料具有三维特征;纳米厚度的信息存贮薄膜具有超高密度功能, 这类 集成器件具有惊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纳米磁性多层 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 导致磁性材料的饱 和磁化强度的减小或增强。对这 些问题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纳米薄膜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按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 构薄膜。前者主要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光、电、磁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使新材料具有基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后者主要是通过纳米粒子复合, 提 高材料在机械方面的性能。由于纳米粒子的组成、性能、工艺条件等参量的变化都对复合薄膜的特性 有显著影响, 因此可以在较多自由度的情况人为地 控制纳米复合薄膜的特性, 获得满足需要的材料。纳米多层膜指由一种或几种金属或合金交替沉 积而形成的组分或结构交替变化的合金薄膜材料, 且各层金属或合金厚度均为纳米级, 它也属于纳米 复合薄膜材料。多层膜的主要参数为调制波长, 指的是多层膜中相邻两层金属或合金的厚度之和。当调制波长
比各层薄膜单晶的晶格常数大几倍 或更大时, 可称这种多层膜结构为 超晶格 薄膜。组成薄膜的纳米材料可以是金属、半导体、绝缘体、有机高分子等材料, 因此可以有许多种组合方式, 如 金属半导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高分子材料等, 而每一种组合都可衍生出众多类型 的复合薄膜。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按原理可分为物理方法和 化学方法两大类。粒子束溅射沉积和磁空溅射沉 积,以及新近出现的低能团簇束沉积法都属于物理 方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Sol Gel)法 和电沉积法属于化学方法。1 离子束溅射沉积
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薄膜是在多功能离子束 辅助沉积装置上 完成。该装置 的本底真空度 为 0 2MPa, 工作气压为 7MPa。沉积陶瓷材料可以通过 使用 3 2KeV 100mA 的 Ar + 离子束溅射相应的靶材 沉积得到, 而沉积聚四氟乙烯材料需要使用较小的 束流和束压(1 5KeV 30mA)。沉积陶瓷材料时的速 率为 6nm min, 沉积金属和聚四氟乙烯材料时的速率 为 12nm min[ 7]。磁控溅射沉积
磁控溅射沉积法制备薄膜材料是在磁控溅射仪 上实现的, 其真空室中有三个阴极靶(一个直流阴 极, 两个射频阴极), 三个阴极可分别控制。首先将 溅射材料安装在射频阴极上, 通过基片架转动,基片 轮流在两个射频靶前接受溅射原子, 控制基片在各 靶前的时间, 即可控制多层膜的调制波长。同时在 真空室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 可以作为保护气氛, 或与溅射金属原子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沉积到基 片上[ 8-10]。此外在基片高速旋转的条件下, 还可制备近似均匀的复合薄膜[11]。磁控溅射法具有镀膜 速率易于控制, 稳定性好, 溅射材料不受限制等优 点。低能团簇束沉积法
低能团簇束沉积方法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纳米薄 膜制备技术。该技术首先将所沉积材料激发成原子 状态,以 Ar、He作为载气使之形成团簇, 同时采用电 子束使团簇离化,利用质谱仪进行分离, 从而控制一 定质量、一定能量的团簇沉积而形成薄膜。在这种 条件下沉 积的团簇在撞击表面时并不破碎, 而是近乎随机分布;当团簇的平均尺寸足够大, 则其扩展能 力受到限制,沉积薄膜的纳米结构对团簇尺寸具有 很好的记忆特性[12]。电沉积法
电沉积法可以制得用喷射法不能制得的复杂形 状,并且由于沉积温度较低, 可以使组分之间的扩散 程度降到最低[13]。匈牙利的 Eniko TothKadar 利用交流脉冲电源在 阴极镀制纳米晶 Ni 膜, 试样制备与普通电镀相同, 电镀时电流保持不变, idep = 20A dm-2 , 脉冲电流通 电时间 t on ,断电时间 to f f 在 0 001, 0 01, 0 1, 1, 10s 之 间变化[14]。此外用电沉积法在 AISI52100 钢基体上制得铜-镍多层膜, 试样预先淬硬到 HRC62 左右, 然后抛 光清洗, 进行电沉积, 镀铜时电压 u = 1600mV, i = 0 881mA cm-2 , 镀镍时电压 u = 600mA, i = 22 02mA cm-2[15]。胶体化学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薄膜,首先用化学 试剂制备所需的均匀稳定水溶胶, 然后将溶胶滴到 清洁的基体上,在匀胶机上匀胶, 或将溶胶表面的陈 化膜转移到基体上, 再将薄膜放入烘箱内烘烤或在 自然条件下干燥, 制得所需得薄膜。根据制备要求 的不同, 配制不同的溶胶, 即可制得满足要求的薄 膜。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微孔 SiO2 薄膜[16] 和SnO2 纳米粒子膜[17]。此外, 还有用这种方法制 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电容式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系统上, 用高氢稀释硅烷和氮气为反应气氛制备纳 米硅氮(Nc SiNx :H)薄膜。其试验条件为: 电极间距 3 2cm,电极半径 5cm。典型的沉积条件为: 衬底温 度 320 , 反应室压力为 100Pa, 射频功率为 70W SiH4 H2 的气体流量比为 0 03, N2 SiH4 的气体流量 比为 1~ 10[19]。此外,还有用化学沉积法制备 Fe P 膜[20] , 射频 溅射法制备 a Fe Nd2 Fe4 B 多层膜[21] , 热化学气相法 制备 SiC Si N 膜的报道。
纳米粒子膜的结构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研究了用胶体化学法制 备的 SnO2 纳米粒子膜的结构, 然后将胶体表面的陈 化膜转移出来, 发现新鲜的膜体表面均匀,但经过一 段时间以后, 出现小的胶体粒子畴, 并逐渐增多变 大。随着时间的增加, 畴间距缩小,形成大块膜。薄 膜的致密程度以及晶型与转移膜的悬挂状态和干燥 时间有一定的联系[ 17]。
纳米多层膜的结构
纳米多层膜中各成分都有接近化学计量比的成 分构成, 从 X 射线衍射谱中可以看出, 所有金属相 及大多数陶瓷相都为多晶结构, 并且谱峰有一定程 度的宽化, 表明晶粒是相当细小的,粗略的估算在纳 米数量级, 与子层的厚度相当。部分相呈非晶结构, 但在非晶基础上也有局部的晶化特征出现。通过观察, 可以看到多层膜的多层结构,一般多 层膜的结构界面平直清晰, 看不到明显的界面非晶 层, 也没有明显的成分混合区存在。此外,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研人员成功地合 成了以蘑菇形状的高分子聚集体微结构单元, 在自 组 装成纳米结构的超分子多层膜[ 22]。
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由于其组成的特殊性, 因此其性能也 有一些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 尤其是超模量、超 硬度效应成为近年来薄膜研究的热点。对于这些特 殊现象在材料学理论范围内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 解释。其中有 Koehler 早期提出的高强度固体的设 计理论[23] , 以及后来的量子电子效应、界面应变效 应、界面应力效应[24, 25] 等都不同程度的解释了一些 实验现象。现在就纳米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较 多的有多层膜硬度、韧性、耐磨性等。
硬度 纳米多层膜的硬度与材料系统的组 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薄膜的调制波长有着密切的 关系。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对于材料系统的成分有比较 强烈的依赖性,在某些系统中出现了超硬度效应, 如 在TiN Pt 和Ti C Fe中,尤其是在TiC Fe 系统中,当单 层膜厚分别为 tTiC = 8nm 和 tFe= 6nm 时,多层膜的硬 度可达到 42GPa,远远超过其硬质成分 TiC 的硬度;而在某些系统中则没有这一现象出现, 如在 TiC Cu 和TiC Al 中,并且十分明显的是在不同的材料系统 中,其硬度值有很大的差异, 如TiC 聚四氟乙烯的硬 度比TiC 低很多, 大约只有 8GPa左右[7]。影响材料硬度另一个因素是组分材料的相对含 量。机械性能较好的薄膜材料一般由硬质相(如陶 瓷材料)和韧性相(如金属材料)共同构成。因此如 果不考虑纳米效应的影响,如果硬质相含量较高, 则 薄膜材料的硬度较高, 并且与相同材料组成的近似 混合薄膜相比,硬度均有所提高。对于纳米多层膜的强化机理, 多数观 点认为其 硬度值与调制波长的关系近似的遵循 Hall Petch 关系式[26] : = 0 +(a0)n(2)式中
为多层膜的调制波长。按照该关系式, 硬度 值随调制波长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位错机制, 材 料的硬度随晶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在纳米多层膜 中,界面的含量是相当高的, 而界面对位错移动等材 料变形机制有着直接影响, 可以将层间界面的作用 类似于晶界的作用, 因此多层膜的硬度随调制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实验中观察到在TiC Cu、TiC AIN 等系统中硬度值随调制波长的变化类似遵循 Hall Petch关系式[ 27] , 但是在 SiC W[ 11]、TiN Pt [ 7] 中的 情况要复杂一些,硬度与调制波长的关系并非单 调地上升或下降,而是在某一调制波长
存在一个 硬度最高值。
韧性 多层膜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 其 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尖端钝化、裂纹分支、层片拔 出、以及沿界面的界面开裂等, 在纳米多层膜中也存 在类似的增韧机制。影响韧性的因素有组分材料的相对含量及调制 波长。在金属陶瓷组成的多层膜中, 可以把金属作 为韧性相,陶瓷为脆性相, 实验中发现在TiC Fe、TiC Al、TiC W 多层膜系[7] 中, 当金属含量较低时, 韧性 基本上随金属相的增加而上升, 但是在上升到一定 程度时反而下降。对于这种现象可以用界面作用和单层材料的塑 性加以粗略的解释。当调制波长
不是很小时, 多 层膜中的子层材料基本保持其本征的材料特点, 金 属层仍然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减小调制波长
相当于增加界面含量,有助于裂纹分支的扩展, 增 加材料的韧性。当调制波长
很小时,子层材料的 结构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金属层的塑性降低,同时 由于子 层的厚度太薄, 材料的成分变化梯度减小, 裂 纹穿越不同叠层时很难发生转移和分裂,因上韧性 反而降低。4 1 3 耐磨性 对于纳米薄膜的耐磨性, 现在进行 的研究还较少, 但是从现有的研究看来,合理的搭配 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耐磨性。如在 52100 轴承钢基 体上沉积不同调制波长的铜膜和镍膜[15] , 实验证明 多层膜的调制波长越小, 使其磨损明显变大的临界 载荷越大, 即铜-镍多层膜的调制波长越小,其磨损 抗力越大。对于这种现象没有确切的理论解释, 可以用晶 粒内部、晶粒界面和纳米多膜的邻层界面上的位错 滑移障碍比传统材料的多, 滑移阻力比传统材料的 大来解释。从结构上看, 多层膜的晶粒小,原子排列的晶格 缺陷的可能性大, 晶粒内的晶格点阵畸变和晶格缺 陷的增多, 使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障碍增加;晶界长 度也比传统晶粒的晶界长的多, 使晶界上的位错滑 移障碍增加;此外, 多层膜相邻界面结构也非常复 杂, 不同材料的位错能的差异,导致界面上的位错滑 移阻力增大。因此使纳米多层膜发生塑性变形的流 变应力增加, 并且这种作用随着调制波长的减小而 增强。
纳米薄膜在许多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利用新的物理化学性质、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 米结构性器件和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 的突破。功能性的薄膜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 点,例如 H.Matsuda等人制备的 Fe P 纳米薄膜具有 优良的磁性能[ 20];纳米硅薄膜(nc Si: H)是一种新型 低维人工半导体材料[34];Eniko TothKadar 等人用脉 冲电沉积法制备的 Ni 纳米晶薄膜,具有良好的电传 导性[14];杨仕清等人研究了纳米双相交换耦合多层膜 a Fe Nd2 Fe4 B永磁体的磁性能[21];利用巨磁电阻 效应制成的读出磁头可显著提高磁盘的存储密度;利用巨磁电阻效应制作磁阻式传感器可大大提高灵 敏度。
参 考 文 献
1.张立德.纳米材料研究的新进展及在 21 世纪的战略 地位, 中国粉体技术[ J].2000, 6(1): 1~ 5 2.李戈扬, 施晓蓉, 张流强, 等.TiN AIN纳米多层膜的 制备及力学性能.[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9, 33(2): 159 3.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邱成军1, 2 , 曹茂盛2, 3 , 朱 静3 , 杨慧静2(1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系)
第三篇: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1.1 纳米材料的概述
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通俗一点说,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2]。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nm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3]。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4]。
1.2 纳米TiO2的概述
钛的氧化物——二氧化钛,是雪白的粉末,是最好的白色颜料,俗称钛白。以前,人们开采钛矿,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获得二氧化钛。钛白的粘附力强,不易起化学变化,永远是雪白的。特别可贵的是钛白无毒。它的熔点很高,被用来制造耐火玻璃,釉料,珐琅、陶土、耐高温的实验器皿等[5]。
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气敏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 纳米TiO2在光催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制备高光催化性能的纳米TiO2一直也是光催化研究的重点内容。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6]。
1.3.1气相法
气相法是正在开发的一种优良方法,多用于制备纳米级别的粒子或薄膜,该法是使用钛卤化物、钛有机化合物等在加热条件下挥发,经气相反应使生成物沉淀下来。气相法合成纳米Ti02颗粒具有纯度高、粒度细、分散性好、组分易于控制等优点[7]。但是气相法由于受能耗大、设备复杂、产品生产成本高、对设备材质及工艺过程要求高等条件限制,在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还要解决设备材质及一系列制备的工程技术问题。
1.3.2液相法
液相法是选择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钛盐,使其溶解并以粒子或分子状态混合均匀,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或采用蒸发、结晶、升华、水解等过程,将钛离子均匀沉淀后结晶出来,再经脱水或热分解制得粉体。液相法具有合成温度低、设备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化学沉淀法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溶胶——凝胶法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玻璃和陶瓷纤维,尤其是烧结方法难以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材料、高Tc氧化物超导材料等的合成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该法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改性无机玻璃、陶瓷及其它氧化物材料,也可用此方法以无机材料改性有机高聚物及复合膜的制备[8]。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具有化学均匀性好、纯度高、化学计量比易控制、设备简单、易操作等优点,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粉体或薄膜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水解、缩聚反应得到凝胶,凝胶经陈化、干燥、锻烧制得所需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虽然具有化学均匀性好、纯度高、易操作和成本低等优点,但其不足是制样需要的时间周期长;而且由于需要高温锻烧,导致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宽、易团聚和比表面积低等,从而导致其光催化活性低[9]。因此,近几年来,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已经很少见报道,但在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相关的薄膜时也还常用溶胶——凝胶法。(2)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在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当加入沉淀剂(如氢氧根、碳酸根、草酸根等)后,或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经热分解或脱水即得到所需氧化物粉体的方法[10]。沉淀法包括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和金属醇盐水解法。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时,控制成核和核生长速度是获得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大小的关键步骤。
沉淀法在制备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掺杂纳米下氧气方面也常用。虽然沉淀法以工艺条件简单、制样时间较短、成本低等优点一直被应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相关的催化剂,但沉淀法制备的沉淀仍然需要高温锻烧才能得到锐钛矿型或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因此也存在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宽、易团聚和比表面积低等问题[11]。
(3)水热法
水热法(溶剂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高压釜)里,采用某种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容器加热,创造一个高温、高压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然后发生一系列反应合成(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当以水作溶剂时,就叫水热法,以示与有机溶剂作溶剂的溶剂热法区别[12]。
水热法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形貌、晶粒大小、比表面积等受体系pH、水热温度、保温时间、钦醇盐或无机,徐浓度、溶剂组成、矿化剂(外加电解质)等的影响。通常强酸性介质和较高的水热温度有利于形成金红石相,中性及弱酸性介质和较低的水热温度则有利于锐钛矿相的形成。
水热法(溶剂热法)在制备粉体方面具有: 1)产物粉末细、纯度高、分散性好、分布窄、晶型好、无需高温锻烧;2)晶粒物相和形貌易控;
3)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等特点。具体到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光催化应用方面,由于合成的二氧化钛可以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几纳米时通常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带隙边蓝移)和表面效应(高比表面积),所以在紫外光条件下常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4)钛醉盐高温水解法
将金属钦醇盐稀释到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将钦醇盐溶液装入试验管,把试验管放入高压反应釜内,在试验管与高压反应釜内壁间隙之间注入一定量的水或有机溶剂(当在间隙之间注水时叫“钛醇盐高温水解法”,当注入有机溶剂时叫“钛醇盐高温热分解法”。在反应釜升温过程中水逐渐蒸发以气态形式溶入有机溶剂使钛醇盐发生水解,生成的二氧化钛同时在有机溶剂中晶化得到纳米二氧化钛。
钛醇盐高温水解法的特点是:
1)水解、缩聚和晶化都在高温下连续进行;
2)水与钛醇盐可按化学计量比进行水解反应。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高(指晶粒和比表面积在高的锻烧温度下没有显著变化,以及相组成在高的缎烧温度下保持不变等)、结晶度高、表面缺陷低等优点。
1.4 纳米TiO2的应用
纳米TiO2 能处理多种有毒化合物,包括工业有毒溶剂、化学杀虫剂、木材防腐剂、染料及燃料油等,迄今详细研究过的有机物达100种以上。此外,TiO2光催化技术也被用于无机污染物的处理[13]。利用光催化法在柠檬酸根离子存在下,可以使Hg2+被还原成Hg而沉积在TiO2表面;此法同样适用于铅。TiO2光催化可能降解的无机污染物还有氰化物,SO2、H2S、NO和NO2等有害气体也能被吸附在TiO2表面,在光的作用下转化成无毒无害物质。
1.4.1空气净化
当前解决空气污染主要有物理吸附法(活性炭)、臭氧净化法、静电除尘法、负氧离子净化法等,但是这些方法自身都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所以一直难以大范围地推广使用。与其相比,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净化空气则有如下优点:降解有机物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没有其它毒副产物出现,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吸收光谱的吸收边蓝移,促进半导体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提高;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很大,增强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14]。
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治理空气污染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都出现了很多产品,例如纳米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净化模块、光触媒涂料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4.2水处理
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好的解决。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研究表明,纳米TiO2能处理多种有毒化合物,可以将水中的烃类、卤代烃、酸、表面活性剂、染料、含氮有机物、有机磷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和燃料油等很快地完全氧化为CO2、H2O等无害物质[15]。此外,纳米TiO2在降解毛纺染料废水、有机溴(或磷)杀虫剂等到方面也有一定效果。无机物在TiO2表面也具有光化学活性。例如,废水中的Cr6+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在酸性条件下,TiO2对Cr6+具有明显的光催化还原作用。在pH 值为2.5的体系中,光照1h 后,Cr6+被还原为Cr3+。还原效率高达85% [16]。迄今为止,已经发现有3000多种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纳米TiO2或ZnO而迅速降解,特别是当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或用其他方法很难降解时,这种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德国开发出了利用阳光和光催化剂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装置,每小时可净化100-150升水。
虽然利用纳米光催化TiO2进行水处理目前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我们可以看出它未来的应用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1.4.3杀菌消毒
纳米TiO2的杀菌作用是利用光催化产生的空穴和形成于表面的活性氧类与细菌细胞或细胞内的组成成分进行生化反应,使细菌头单元失活而导致细胞死亡,并且能使细菌死亡后产生的内毒素分解[17]。研究表明:将TiO2涂覆在陶瓷、玻璃表面,经室内荧光灯照射1小时后可将其表面99%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死。
目前国外新型无机抗菌剂的开发与抗菌加工技术进展较快,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其中TiO2高催化活性纳米抗菌剂是市场前景最好的品种。日本在TiO2光催化抗菌材料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早,日本东陶等多家公司开发的光催化TiO2抗菌瓷砖和卫生洁具已经大量投放市场[18]。日本将今后发展的目光投向欧美国际抗菌产品市场,预计海外市场将是其国内市场的10倍,他们也极其关注中国抗菌塑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纷纷抢滩中国市场[19]。
在当今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情况下,利用纳米材料进行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中的一个热点[20]。在纳米光催化方面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投入巨资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大力推动其产业化,目前已有多种产品出现,其中所使用的纳米光催化材料绝大多数都是TiO2[21]。
1.5 国内外纳米TiO2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纳米TiO2的研究开发目的主要是作为精细陶瓷原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需求量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80年代以后,开发的纳米TiO2用作透明效应和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TiO2打开了市场。1.5.1 国外纳米TiO2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纳米TiO2的研究开发目的主要是作为精细陶瓷原料、催化剂、传感器等,需求量不大,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80年代以后,开发的纳米TiO2用作透明效应和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TiO2打开了市场,使纳米TiO2的生产和需求大大增加,成为钛白工业和涂料工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2]。
由于纳米TiO2在催化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可用于日用产品、涂料、电子、电力等工业部门,因此,纳米TiO2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对纳米TiO2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实现纳米TiO2的工业化生产[23]。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几家公司生产纳米TiO2,总生产能力估计在(6000~10000)t/a,单线生产能力一般为(400~500)t/a。
近几年,有关纳米TiO2的新建装置已很少报道,主要是已建成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远远超出市场的实际消费量,多数厂家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的状态[24]。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纳米TiO2制备和应用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技术要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上纳米TiO2的价格为(30~40)万元/t,其成本大致是销售价格的2/5,原料和工艺路线的选择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②纳米TiO2的晶型和粒度控制技术[25];③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技术;④纳米TiO2应用分散技术;⑤纳米TiO2应用功能的提升技术:⑥纳米TiO2产业化成套技术[26]。由于以上条件的制约,使得纳米TiO2的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1.5.2 我国纳米TiO2的现状
在国外普遍开展了纳米TiO2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纳米TiO2的研究在“九五”期间形成了高潮,据了解,进行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研究的科学院所和高校几乎都在进行和进行过纳米TiO2的研究[27]。重庆大学应用化学系是国内最早(1989年)研究纳米TiO2的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目前研究技术较全面、报道最多的单位[28]。
第四篇: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纳米ZnO的合成及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合叙述了以纳米ZnO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质以及应用,同时结合纳米ZnO的应用和光催化的优势阐述了后续研究工作的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应用
1.1 ZnO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国内的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比较晚。目前,世界各国对纳米氧化锌的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微观结构、宏观物性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其中制备技术是关键,因为制备工艺过程的研究与控制对其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1]。综合起来,纳米氧化锌的化学制备技术大体分为三大类: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1.1.1固相法
固相法又分为机械粉碎法和固相反应法两大类,前者较少采用,而后者固相反应法,是将金属盐或金属氧化锌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研磨后进行燃烧,通过发生固相反应直接制得超细粉或再次粉碎的超细粉。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在室温或低温下制备可在较低温度分解的固相金属配合物,然后将固相产物在一定温度下热分解,得到氧化物超细粉。运用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具有操作和设备简单安全,工艺流程短等优点,所以工业化生产前景比较乐观,其不足之处是制备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纯度低,颗粒不均匀以及形状难以控制。
王疆瑛等人[2]以酒石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化学反应法在450℃热分解4h得到具有纤锌矿结构的ZnO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结果分析,合成的产物粒径均小于100nm,属于纳米颗粒范围,而且颗粒大小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并采用静态配气法对气敏特性的研究发现,对乙醇气体表现了良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1.1.2气相法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为气体并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超微粉的方法。气相法包括溅射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化学气相凝聚法、等离子体法、激光气相合成法、喷雾热分解法等。运用气相法能制备出纯度高、分散性好的纳米氧化锌粉体,但是其工艺复杂,设备昂贵,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能耗。
赵新宇等[3]利用喷雾热解技术,以二水合醋酸锌为前驱体通过研究各操作参数对粒子形态和组成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得20-30nm粒度均匀的高纯六方晶系ZnO粒子。研究发现,产物粒子分解程度随反应温度的提高、溶液浓度和流量程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力的升高先增大后略有减小,粒子形态与分解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当分解程度高于90%以上,才能获得形态规则、粒度均匀的产物粒子,并且由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推断出喷雾热解过程超细ZnO粒子的形成机理为一次粒子成核-分裂机理。
1.1.3液相法
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是将均相溶液通过各种途径使溶质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热解后得到纳米微粒。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广泛采用的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法具有设备简单,原料容易获得,纯度高,均匀性好,化学组成控制准确等优点,主要用于氧化物超微粉的制备。因此本课题也就是基于此来研究几种液相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锌粉体的机理及其工艺。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解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等。
(1)沉淀法。
沉淀法是液相化学合成高纯纳米粒子采用的最广泛的方法。它是把沉淀剂加入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沉淀处理,再将沉淀物加热分解,得到所需的最终化合物产品的方法。沉淀法可分为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优点是容易制取高纯度的氧化物超微粉,缺点是易于产生局部沉淀不均匀。为避免直接添加沉淀剂产生局部浓度不均匀,可在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使之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缓慢的生成沉淀剂,即均匀沉淀法,此法可获得凝聚少、纯度高的超细粉,其代表性的试剂是尿素。
祖庸等[4]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分别制得了粒径为8-60nm的球形六方晶系ZnO粒子,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并且为了考察小试数据的可靠性和进一步给中试提供数据,进行了28倍和168倍放大试验,产品收率达89%,为进一步工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醇盐(如醋酸锌等)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中,并使醇盐水解,聚合形成溶胶,溶胶陈化转变成凝胶,经过高温锻烧制得ZnO纳米粉体。也可在真空状态下低温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胶,再进行高温锻烧处理。该法制备的氧化物粉末粒度小,且粒度分布窄,可以通过控制其水解产物的缩聚过程来控制聚合产物颗粒的大小。但由于金属醇盐原料有限,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应用无机盐为原料制备溶胶的方法。
丛昱等[5]以草酸锌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对Zn(OH)2凝胶在400℃下锻烧2h获得结晶型圆球状六方晶型纳米级ZnO超细粉,纯度为99.25%(wt),平均粒径为30nm,粒径分布范围窄。曹建明[6]分别以草酸、柠檬酸和柠檬酸为络合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超细粉体。通过实验摸索出制备小粒径Zn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浓度0.3mol/L,乙酸锌浓度0.2mol/L,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为3:1,经分析此时所得ZnO微粉为六方晶型,平均晶粒尺寸在 15.3nm左右,从激光散射测试结果得知,ZnO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存在着软团聚,团聚体最小尺寸为79.4nm,并且对丁烷气体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可用于制备丁烷传感器。
(3)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是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凝结、团聚、热处理后得到纳米微粒。与其他化学法相比,微乳液法具有微粒不易聚结,大小可控且分散性好等优点。
崔若梅等[7]以无水乙醇作辅助表面活性剂,Zn(CH3COO)2·2H2O为原料,添加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苯、水和吐温80、环己烷、水自发生成的两种不同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平均粒径位25nm和30nm的超细ZnO粒子,粒度分布均匀,样品纯度也较高。冯悦兵等[8]也采用不同的微乳体系合成了粒径在10-30nm之间的超细ZnO球形粒子,粒度均匀,分散性好,与普通氧化锌相比,粒径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即在可见光区有良好的透光率,在紫外区表现出强的宽带吸收,特别是长波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杨华等[9]采用双微乳液混合法制备了纳米ZnO粉体,经研究分析,所得产物为球形六方晶系结构,平均粒径27nm,粒径尺寸分布范围较窄,99%的颗粒在纳米级范围。另外,还有人用超声辐射沉淀法、水解加热法、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等液相法也制得了纳米氧化锌粉体。
随着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制备合成工艺被不断的提出并得到利用。国外对纳米氧化锌的研究相对已比较成熟,许多厂家已将先进的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制造出高品质的纳米氧化锌产品。目前,山西丰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纳米氧化锌专业生产企业,现生产能力己达5000 t/a,二期工程正在扩建阶段,完成后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0 t/a。成都汇丰化工厂开发出纯度大于99.7%、平均粒径为20nm的高纯度纳米级氧化锌,并建成500 t/a的生产线。该厂生产的高纯纳米级氧化锌成本仅有进口的1/10,可广泛用于防晒化妆品、抗菌自洁卫生洁具、压敏及其它功能陶瓷、冰箱空调微波炉用抗菌剂、高级船舶用涂料、高级汽车面漆、气体传感器、光催化剂以及航天航空领域 [10]。
1.2 ZnO的结构和性质
ZnO 晶体具有四种结构:纤锌矿相(四配位,六角结构,B4)、闪锌矿相(也是四配位,但和 B4 相原子排列不同)、NaCl 结构(也叫岩盐结构,B1)和 CsCl 结构(B2)。通常情况下,ZnO 以纤锌矿结构存在,当外界压强增大,大约是 9.6GPa 时向岩盐结构转变,当外界压强增大到 200 GPa 时,向 B2 相转变,而闪锌矿是在生长时形成的亚稳态结构。ZnO 的纤锌矿结构如图1.1 所示,有三个结晶面:(0001)、(10-10)和(11-20),其相应表面能量密度分别为 0.99、0.123 和 0.209 eV/A2,(0001)面的表面自由能最小[11]。
ZnO 属于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其禁带宽度为 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ZnO 具有较高的热稳性,无毒、无臭,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不溶于水和乙醇。纳米级的 ZnO 是一种人造粉体材料,由于其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使其在磁性、光吸收与催化等方面具有奇异的性质。
各种形貌的 ZnO 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得,例如棱镜型、椭圆型、笼型、球型、管、空心管、针状、笔状、花状、哑铃型、纳米丝、纳米竿和纳米束等[12]。在这些纳米构型中,一维(1D)ZnO 如纳米丝和纳米杆备受关注,尤其是溶液合成法制得的产品,因为此方法可以在低温下进行,且简单又经济实用。一方面因为一维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电子转移特性,常用于电子器件;另一方面由于 ZnO 独特的六方型晶体特征使其易于生成一维结构。由溶液合成法得到的延长 ZnO 材料同时具有极性和非极性,通常情况下,ZnO 核原子容易沿极性方面聚集而成一维结构(轴向生长),但是,如果加入成核改良物质使极性纯化,轴向生长受到抑制而易得到扁平结构如薄片或平板状 ZnO(横向生长),因此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可以选择性的得到不同结构型貌的 ZnO晶体,以便开发新的用途[13]。
图.1.1 ZnO 的晶体结构-具有三个取向面(0001)、(10-10)和(11-20)的纤维矿结构
晶格常数为a=3.25A , c=5.2A, Z=2.最近,二维(2D)多孔 ZnO 纳米薄片因其同时具有薄层形貌和多孔结构,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在光致发光和气敏元件应用方面的性质而备受瞩目,相对于低维(1D 和 2D)结构,三维(3D)结构更易具有特殊的性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4]。
1.3纳米ZnO粉体的应用
纳米氧化锌是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为纳米数量级(1-100nm)的无机粉体材料,与一般尺寸的氧化锌相比,纳米尺寸的氧化锌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或更优越的性能,如无毒性、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吸收散射紫外能力等[15]。这些特性的存在进一步推广了氧化锌的应用,例如用作气体传感器、变阻器、紫外屏蔽材料、高效光催化剂等。1.3.1气敏材料[16]
环境污染目前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可挥发有机物(VOCs)广泛应用于染料、药物、塑料、橡胶、室内装修等行业,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吸入过量的VOCs,会导致或加重过敏、哮喘、癌症、肺气肿等症状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室内装修空气质量不合格而导致住户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对VOCs的检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效应,使其显示出良好的气敏特性。ZnO是最早使用的气敏材料,与广泛使用的SnO2相比,工作原理相同,检测灵敏度较SnO2低,除此之外,其它性能并不逊色,而且还具有价格便宜,适宜制备等优点。所以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ZnO气敏元件主要有烧结型、厚膜型、薄膜型三种。虽然目前薄膜型ZnO的研究非常活跃,但烧结型和厚膜型元件具有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和检测方便等优点,易于使用化,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这类元件都是以颗粒状ZnO为基础的,所以制备出纳米级ZnO颗粒是制备气敏元件的第一步。
新疆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沈茹娟等人以酒石酸和乙二胺甲基酸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的气敏材料氧化锌,测试了材料在不同工作温度下对乙醇、氨气、液化石油气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氧化锌具有工作温度低、对乙醇气体灵敏度高的特点。1.3.2光催化污水处理材料[17]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洗涤剂厂、食品厂等工厂的有机物废水排放越来越受到环境保护法规的制约,而目前常用的有机物废水处理技术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理。物理吸附法、混凝法等非破坏性的处理技术,只能将有机物从液相转移到固相,不能解决二次污染问题。而化学、生化等处理技术除净度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仍远远高于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许多有机化合物如烃、卤代烃、有机酸类、多环芳烃、取代苯胺、杂环化合物、表面活性剂、酚类、农药、细菌等都能有效地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生成无机小分子。因反应体系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吸收的光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使许多难以实现的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能量消耗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农药废水污染问题极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目前,人们对纳米TiO2催化剂进行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中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中,如降解苯酚、有机磷农药、染料等。由于纳米TiO2成本比较高、设备投资大等缺点,其应用受到限制,而纳米ZnO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由于成本低廉,在光催化领域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纳米ZnO是一种很好的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分解有机物质,能抗菌和除臭。水中的有害有机物质如有机氯化物、农药、界面活性剂、色素等,用目前的水处理技术充分去除是困难的。近年来广泛进行了把这些物质用光催化剂分解处理的尝试,已经召开了几届有关这方面的国际会议。其中重要的光催化剂包括氧化钛和氧化锌等。氧化锌作为光催化剂可以使有机物分解,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锌粒子的反应速度是普通氧化锌粒子100-1000倍,而且与普通粒子相比,它几乎不引起光的散射,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宽的能带,因此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活性光催化剂之一。1.3.3抗菌自洁陶瓷材料[18]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生存环境日益成为人类的追求目标,环境保护问题已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受到重视。抗菌(杀菌)陶瓷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新型功能材料,是抗菌剂、抗菌技术与陶瓷材料结合的产物,也是材料科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高科技抑制和杀灭细菌,使传统的产品增加科技含量的典型例证。它在保持陶瓷制品原有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的同时,增加消毒、杀菌及化学降解的功能,即它具有抗菌、除臭、保健等功能,从而能够广泛用于卫生、医疗、家庭居室、民用或工业建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高技术产品研究的热点之一。现今用于陶瓷制品的抗菌材料主要是无机抗菌材料,按照抗菌材料的不同,抗菌陶瓷主要分为载银抗菌陶瓷和光触媒抗菌陶瓷,纳米光催化抗菌陶瓷具有抗菌持久、杀菌彻底、无毒健康、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传统银系抗菌陶瓷的换代产品。
纳米光催化抗菌陶瓷制品在色釉、形貌及力学性质上与传统的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相同,只需在未烧成的卫生陶瓷釉面上喷涂一定厚度的涂层并与卫生陶瓷上的釉形成混合层,干燥,高温烧结而成。纳米ZnO抗菌陶瓷就是将一定量的ZnO、Ca(OH)
2、AgNO3等制成涂层,由以下三种方法制成:(1)将含纳米ZnO釉涂在陶瓷坯釉面上而后烧成;(2)将含纳米氧化锌抗菌釉与传统釉料混匀后涂在陶瓷坯上烧成;(3)将氧化锌抗菌陶瓷釉直接涂在陶瓷坯面上烧成。但是目前光触媒应用于抗菌陶瓷最多的还是TiO2,关于纳米ZnO抗菌陶瓷的报道还很少。1.3.4半导体材料
作为重要氧化物半导体,纳米ZnO由于良好的光电性能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纳米ZnO存在很强的紫外及蓝光发射,可用于新型发光器件。
目前,人们已研制出ZnO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这些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特异的性质。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等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具有压电效应的半导体纳米带结构,进而又研制出了具有压电效应的纳米环。这种新型结构可用于微、纳米机电系统,是实现纳米尺度上机电藕合的关键材料,在微/纳米机电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这种纳米带(环)的压电效应,可以设计研制各种纳米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共振藕合器、甚至纳米压电马达。利用其优秀的光电性能,纳米ZnO半导体在纳米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纳米尺度的激光二极管、紫外激光探测器等。利用ZnO的紫外发光特性,可以做成超小型的激光光源。杨培东[19]等在只有人类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导线上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这种激光器不仅能发射紫外光,经过调整后还能发射从蓝光到深紫外的光。室温下,纳米导线中的纯氧化锌晶体被另一种激光激活时,纯氧化锌晶体可以发射出波长只有17nm的激光。这种氧化锌纳米激光器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而且是从纳米技术诞生以来的第一项实际的应用,最终可能被用于鉴别化学物质、提高计算机磁盘和光子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量。1.3.5磁性材料[20]
磁性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锰锌铁氧体(Mn1-xZnx)Fe2O4,其化学成分的比例为Fe2O3:MnO:ZnO=(52.6:35.4:12.0)mol=(70.65:1.13:8.22)wt%,这是一种软磁性材料,具有很好的磁性能(如导磁率可达4000等),该磁性材料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需在1300℃下进行烧结。如果采用纳米ZnO作原料,不仅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如不需球磨加工就能达到粒度要求直接配料等),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均一性和导磁率,减少产品在烧制过程中破裂的损失,降低烧结温度,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1.3.6橡胶及涂料材料
在橡胶工业,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活性材料,其不仅可降低普通氧化锌的用量,还可以提高橡胶产品的耐磨性和抗老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加快硫化速度,使反应温度变宽。在不改变原有工艺的条件下,橡胶制品的外观平整度、光洁度、机械强度、耐磨度、耐温性、耐老化程度等性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提高。
纳米氧化锌能大大提高涂料产品的遮盖力和着色力,还可以提高涂料的其它各项指标,并可应用于制备功能性纳米涂料。在涂料应用中,纳米氧化锌的紫外屏蔽性能是其中最大的开发点之一。以往常用的抗紫外剂多为有机化合物,如二甲苯酮类、水杨酸类等,其缺点是屏蔽紫外线的波段较短,有效作用时间不长,易对人体产生化学性过敏,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金属氧化物粉末对光线的遮蔽能力,在其粒径为光波长的1/2时最大。在整个紫外光区(200-400nm),氧化锌对光的吸收能力比氧化钛强。纳米氧化锌的有效作用时间长,对紫外屏蔽的波段长,对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和中波紫外线(UVA,波长280-320nm)均有屏蔽作用,能透过可见光,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锌的导电性也使涂层具有抗静电能力,提高了涂层的自洁功能。因此,充分利用纳米氧化锌的这些特性可以制备各种纳米功能涂料。例如:将一定量的超细ZnO·Ca(OH)2·AgNO3等加入25%(wt)的磷酸盐溶液中,经混合、干燥、粉碎等再制成涂层涂于电话机、微机等表面,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添加纳米ZnO紫外线屏蔽涂层的玻璃可抗紫外线、耐磨、抗菌和除臭,用作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在石膏中掺入纳米ZnO及金属过氧化物粒子后,可制得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的石膏产品,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可用于建筑装饰材料。舰船长期航行、停泊在海洋环境中,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原料,制备舰船专用的涂料,不仅可起到屏蔽紫外线的作用,还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从而提高航行速度并延长检修期限。1.3.7日用化工[21]
纳米氧化锌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分解、不变质、热稳定性好,本身为白色,可以简单的加以着色,价格便宜。而且氧化锌是皮肤的外用药物,对皮肤有收敛、消炎、防腐、防皱和保护等功能。可用于化妆品的防晒剂,以防止紫外线的伤害。纳米ZnO还可以用于生产防臭、抗菌、抗紫外线的纤维。例如,日本帝人公司生产的采用纳米ZnO和SiO2混合消臭剂的除臭纤维,能吸收臭味净化空气,可用于制造长期卧床病人和医院的消臭敷料、绷带、尿布、睡衣、窗帘及厕所用纺织品等。日本仓螺公司将ZnO微粉掺入异形截面的聚醋纤维或长丝中,开发出世界著名的防紫外线纤维,除具有屏蔽紫外线的功能外,还有抗菌、消毒、除臭的奇异功能,除用于制造手术服、护士服外,还可制造内衣、外装、鞋、帽、袜、浴巾、帐篷、日光伞、夏日服装、农用工作服、运动服等。1.3.8其它领域应用[22]
随着人们对纳米氧化锌性能认识的深化,纳米氧化锌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例如利用活性炭、多孔陶瓷、金属网等材料做载体,负载纳米ZnO光催化剂,制成空气净化材料,可以作为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近年来开发的片式叠层纳米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具有响应时间短、电压限制特性好、受温度影响小、通流能力大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IC(集成电路)保护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器件保护及汽车线路保护等方面。此外,纳米氧化锌在电容器、荧光材料、表面波材料、图像记录材料、抗静电复合材料等方面也表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1.4.准备开展工作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制造业、重工业的兴旺是分布开的。然而,这些工厂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废水、废气、废渣,这些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焦化、农药、医药、化工、染料、树脂等行业,范围广,数量多,是环境污染物主要制造者。由于有机类物质具有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潜在毒性,已被各国环保部门列入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也是重点监测和治理的对象之一。因此,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研究中倍受关注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氧化法、溶剂萃取法、液膜法、离子交换法和生化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光催化氧化法属于化学氧化法的一种类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由于其具有高效、价廉、对环境友好、容易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实验以亚甲基蓝为例,研究水中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其中催化的原材料就是氧化锌和二氧化钛。这两种原料都简单易得、价格便宜、无毒无害,且其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所以研究出高催化性能的光催化材料对于水的净化处理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在后续研究工作中主要采用溶剂热法,以醋酸锌为原料,制备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确定最佳的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制备的ZnO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希望可以制备出的形状和尺寸控制的氧化锌微粒。
参考文献
[l]王久亮,刘宽,秦秀娟等.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2): 226-230.[2]沈茹娟,贾殿赠,王疆瑛等.纳米氧化锌的固相合成及其气敏特性.无机化学学报,2000, 16(6):906-910.[3]赵新宇,郑柏存,李春忠等.喷雾热解合成ZnO超细粒子工艺及机理研究.无机材料学报,1996,11(4):611-616.[4]刘超峰,胡行方,祖庸.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无机材料导报,1999,14(3): 391-396 [5]丛昱,宁桂玲,黄新等.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级ZnO超细粉末.仪器仪表学报, 1995,16(1): 309-313.[6]曹建明.溶胶-凝胶法制备ZnO微粉工艺研究.化学工程师,2005,115(4):3-6.[7]崔若梅,庞海龙,张文礼等.微乳液中制备ZnO、CuO超微粒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4):46-49.[8]冯悦兵,卢文庆,曹剑瑜等.纳米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合成和吸收性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2.2(4):23-25.[9]何秋星,杨华,陈权启等.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粉体.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3):72-75.[10]潘家祯.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2,5(2):84-91.[11]丁衡高,朱荣.微纳米科学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启示.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7,5(4):235-241 [12]程敬泉.纳米氧化锌的性质和用途.衡水师专学报, 2001,3(2):42-43.[13]习李明.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化学文摘,2007,(5):53-56.[14]舒武炳,李芸芸.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进展.涂料涂装与电镀,2006,4(6):7-11.[15]郭一萍,董元源.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及其应用前景.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15(3):72-75.[16]杨凤霞,刘其丽,毕磊.纳米氧化锌的应用综述.安徽化工,2006,(139):13-17.[17]王久亮.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2004,(5):58-60.[18]郭伟,詹自立,钟克创等.高灵敏度酒敏元件的研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4):46.[19]杨秀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 347-351 [20]戴护民.桂阳海.氧化锌光气敏性能研究.材料导报,2006,(5):21.[21]沈茹娟,贾殿赠,梁凯等.纳米氧化锌的固相合成及其气敏特性.无机化学学报,2000, 16(6):90-91.[22]杨勇,柏自奎,张顺平等.纳米ZnO基掺杂气敏元件阵列的制备与特性.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26(2):47-51.
第五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
陈维庆
(贵州大学矿物加工工程082班
学号:080801110323)
摘要:二氧化钛俗称钛白,是钛系列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和环境材料。目前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多种制备方法和生产原理,在总结归纳基础上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概述相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生产原理
Titanium dioxide nanomaterials preparation
Chenweiqing
(Guizhou University mineral processing project 082 classes)Abstract: Titanium dioxide, commonly known as titanium dioxide, titanium series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t, is also an important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titanium dioxide at present a number of ways, this overview of the variety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titanium dioxide and production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to compare variou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review of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Keyword: Titanium dioxide Nanometer granule Production principle 1 前言
近20年来,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各领域的广泛关注。是极具挑战性、富有活力的新科技,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人类的进步有着深远影响。纳米材料可以理解为组成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数量级也就纳米粒子。纳米粒子是处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之间(1~100 nm)的介观系统。目前,纳米科技产品的研发已经拓展到力学、化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科学以及建筑、纺织、轻工等领域。
纳米材料及技术是科技领域最具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分支。纳米材料包含纳米超微粒子(1~100 nm)以及由纳米超微粒子所制成的材料。纳米超微粒子以其显著的表明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学材料、电磁材料、催化剂、传感器、医学及生物工程材料等众多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为了提高涂料性能并赋予其特殊功能,将纳米材料用来改性涂料剂或作为助剂添加到涂料材料当中,是涂料产品研发领域的一个热点。改性涂料材料所使用的纳米材料一般为纳米半导体材料,如纳米SiO2、TiO2、ZnO、Fe2O3、CaCO3等。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TiO2)是当前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一种纳米材料,超微细二氧化钛具有屏蔽紫外线功能和产生颜色效应的一种透明物质。2 液相法 2.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湿化学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
第一步:溶胶。Ti(OR)4与水不互溶,但与醇、苯等有机溶剂无限混溶,所以先配制Ti(OR)4的醇溶液(多用无水乙醇)A,再配制水的乙醇溶液B,并向B中添加无机酸(HCl,HNO3等)或有机酸(HAc、H2C2O4或柠檬酸等)作水解抑制剂(负催化剂),也可加一定量NH3将A和B按一定方式混合、搅拌得透明溶液。
第二步:溶胶-凝胶转变制湿凝胶。
第三步:使湿凝胶转变为干凝胶。
工业出版社,2006,1:第四步:热处理。将干凝胶磨细,在氧化性气氛中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便可得到<100 nm 的纳米TiO2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可以很好地掺杂其它元素,粉末粒径小,分布均匀,是非常有价值的制备方法。但由于要以钛醇盐作为原料,又要加入大量的有机试剂,因此成本高,同时由于凝胶的生成,有机试剂不易逸出,干燥、烧结过程易产生碳污染,另外,对于困扰已久的团聚问题,局部表面化学反应、机械化学反应及用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包覆等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2.2 沉淀法
以廉价易得的TiCl4或Ti(SO4)2 等无机盐为原料,向反应体系加入沉淀剂后,形成不溶性的Ti(OH)4,然后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去原溶液中的阴离子,高温煅烧即得到所要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1 直接沉淀法
在含有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将沉淀洗涤、干燥,再经热分解得到氧化物粉体,其反应过程为(以TiOSO4为例):
TiOSO4 + 2NH3·H2O=TiO(OH)2 +(NH4)2SO4
TiO(OH)2 =TiO2(S)+ H2O
该法操作简单,对设备、技术要求不太苛刻,产品成本较低,但沉淀洗涤困难。产品中易引入杂质。2 均匀沉淀法
该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加入的沉淀剂不立刻与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缓慢生成。以尿素做沉淀剂为例,其反应原理如下:
CO(NH2)2 +3H2O = CO2+2NH3·H2O
TiOSO4 + 2NH3·H2O=TiO(OH)2 +(NH4)2SO4
TiO(OH)2 =TiO2(S)+ H2O 水热沉淀法
在内衬耐腐蚀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的密闭高压釜中加入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前驱物如TiCl4、Ti(SO4)2等,按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升至一定温度后,恒温一段时间取出,冷
却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可得TiO2纳米材料粉体。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粉体,第一步是制备钛的氢氧化物凝胶,反应体系有T、氨水或钛醇盐、水等;第二步是将凝胶转入高压釜内,升温(温度一般低于250℃)造成高温、高压的环境,使难溶或不溶得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生成TiO2纳米材料粉体。此法能直接制得结晶良好且纯度高的粉体,不需要作高温灼烧处理,避免了粉体的硬团聚,而且通过改变工业条件,可实现对粉体粒径、晶型等特性的控制。然而水热法是高温、高压下反应,对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能耗较大,因此成本也较高。2.3 TiCl4直接水解法
将TiCl4直接注入水中,先稀释到一定浓度,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再通入NH3或NH3·H2O,则TiCl4发生水解沉淀析出TiO2·n H2O过滤、干燥、煅烧得TiO2亚微粉或超徽粉。反应式为: TiCl4 + 4 NH3 +(n+2)H2O = TiO2·n H2O+4NH4Cl 为了控制粒度和粒度分布及反团聚,也有的向TiCl4稀释液中加醋酸、柠檬酸、草酸或H2O2,使石TiO2+形成络合物,再加NH3中和水解,这样可控制水解速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反应时间短,产品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粒尺寸人为可控.可以制得锐敏型、金红石型及混合晶型,原料易得,生产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工业化。但是此方法需要经过反复洗涤来除去氯离子,所以存在工艺流程长、废液多、产物损失较大的缺点,而且完全洗净无机离子较困难。2.4 钛醇盐水解法
在有分散剂存在并强烈搅拌下,对铁醇盐进行控制性水解,沉析出TiO2·n H2O沉淀,过滤、干燥、热处理,容易得到高纯、微细、单分散的类球形TiO2亚微粉或超微粉。该方法合成的纳米粉体颗粒均匀。纯度高,形状易控制,缺点是成本昂贵,作为原料的金属有机物制备困难,合成周期长。2.5胶溶法
该法可制备各种组分的氧化物陶瓷粉体且制得的产品粒径小,粉体分散性好,粒度可控,但易发生粒子间团聚现象,成本也较高。这种工艺制备凝胶的方法与溶胶-凝胶法相似,但是利用胶溶原理,缩短了制备流程,省去耗能多的高温煅烧过程,从而避免了因烧结而引起的纳米粒子之间的硬团聚。2.6 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指热力学稳定分散的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宏观上均一而微观上不均匀的液体混合物,一般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和水(或电解质溶液)组成。由于微乳液的结构从根本上限制了颗粒的成长,因此使得超细微粒的制备变得容易。通过超速离心,使纳米微粉与微乳液分离。再以有机溶剂除去附着在表面的油和表面活性剂,最后经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纳米微粉的固体颗粒。该法所得产物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易于实现高纯化。该法有两个优点:(1)不需加热、设备简单、操作容易;(2)
可精确控制化学计量比,粒子可控。3 气相法
3.1 低压气体蒸发法
此种制备方法是在低压的氢气、氮气等情性气体中加热普通的TiO2,然后骤冷生成纳米TiO2粉体。其加热源有电限加热法、等离子喷射法、高频感应法、电子束法和激光法,可制备100 nm以下的TiO2粒子。3.2 活性氢-熔融金属反应法
含有氢气的等离子体与金属钛之间产生电弧,使金属熔融,电窝的N2、Ar等气体和H2溶入熔融金属,然后释放出来,在气体中形成了金属的超微粒子,用离心收集器过滤式收集器使微粒与气体分离而获得TiO2纳米材料微粒。3.3 流动页面上真空蒸发法
用电子束在真空下加热蒸发TiO2,蒸发物落到旋转的圆盘下表面油膜上,通过圆盘旋转的离心力在下表面上形成流动的油膜,含有超微粒子的油被甩进了真空室的壁面,然后在真空下进行蒸馏获得TiO2纳米材料超微粒子。3.4钛醇盐气相水解法
该工艺反应式如下:
nTi(OR)4+2nH2O(g)= nTiO2(s)+4nROH 日本的曹达公司等利用氮气、氦气或空气做载气,把钛醇盐和水蒸汽分别导入反分器的反应区,进行瞬间和快速水解反应,通过改变反应区内各种蒸汽的停留时间、摩尔比、流速、浓度以及反应温度来调节纳米TiO2粒径和粒子形状,这种工艺可获得平均原始粒径为10~150nm,比表面积为50~300m2·g-l的非晶形TiO2纳米材料粒子。其工艺特点是操作温度较低,能耗小,对材质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可以连续化生产。3.5 TiCl4高温气相水解法
该法是将TiCl4气体导人高温的氢氧火焰中进行气相水解,其化学反应式为;
TiCl4(g)+2 H2(g)+ O2(g)= TiO2(g)+ 4HCl(g)该工艺制备的纳米粉体产品纯度高,粒径小。表面活性大,分散性好,团聚程度较小。其工艺特点是过程较短,自动化程度高。但因其过程温度较高.腐蚀严重、设备材质要求较严,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准确,因此产品成本较高,一般厂家难以接受。3.6 钛醇盐气相分解法 电阻炉热裂解法
nTi(OC4H9)4(g)= nTiO2(s)+2nH2O(g)+ 4nC4H8(g)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500一800 ℃,所得TiO2粒径<100 nm,此法容易获得锐钛型或混晶型TiO2。
2激光诱导热解法
用聚焦脉冲CO2激光辐照TiCl4 + O2体系,在聚焦辐照的高温条件下(焦点区最高温度
达1000 ℃以上),获得了非晶态TiO2,其微观结构是絮状,内部疏松,是微小颗粒无序堆积的”疏松体”,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反常的是在乙醇中易分散,在水中却不易分散
3.7 TiCl4 气相氧化法
利用氮气携带带TiCl4蒸汽,预热到435℃后经套管喷嘴的内管进人高温管式反应器.O2预热到870℃后经套管喷嘴的外管也进入反应器,二者在900~1400℃下反应生成的TiO2微粒经粒子捕集系统,实现气固分离。该工艺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可制备优质粉体。
TiCl4(g)+O2(g)=TiO2(g)十2Cl2(g)
nTiO2(g)= nTiO2(s)3.8 蒸发-凝聚法制纳米TiO2
将平均粒径为3 μm的工业TiO2轴向注人功率为60 kW的高频等离子炉的Ar-O2混合等离子矩中,在大约10000 K的高温下,粗粒子TiO2汽化蒸发,进人冷凝膨屈长罐中降压、急冷得10~50 nm 的TiO2纳米材料。4 其他方法
4.1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TiO2
主要包括水合TiO2悬浊液的制备和TiO2晶体缎烧成型2个过程:(1)将一定量的TiCl4在冰水浴中缓慢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防止温度过高自发水解,再将溶液倒入带刻度的容器中标定浓度,将配好的溶液倒人到储槽内,启动离心泵将其泵人旋转填充床中,待流速稳定后扩通入氨气开始反应,用调频变运胜导导调节旋转填充床转子的转速,当pH值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通入氨气,中止反应,并从出出口得到产物浆料,此料液便是水合TiO2悬浮液。(2)对悬浮液进行真空抽滤、滤饼洗涤、100℃干燥、锻烧等后续工艺处理,得到纳米TiO2粉体。4.2 超临界相法(SC法)
溶液中合成超细TiO2分别是在3个实验反应器中完成的,这些反应器填充了近临界密度的异丙醇和0.4mol·L-1的醇钛盐溶液。乙醇和异丙醇的临界温度Tc分别为241℃和238.4℃,与醇钛盐气相热解的温度Tc = 265℃相差不远,特别适合作临界相流体,临界相流体有近似液体的密度和高溶剂能,但低的粘度和高扩散率几乎与气体接近,这些性质有利于分子碰撞且能够增加反应动力,能产生高的成核率。此法溶液浓度很低.可以避免粒子间的进一步凝集,低压下超临界溶液作为气体被除去,得到了于燥的粉末,不再需要液固的分离步骤。
将异丙醇-异丙醇钛盐溶液在280℃加热2 h反应即可完全,这与醇钛盐气相热解温度相近,由超临界法所得固体为锐钦型结构。粒径为30~60 nm,热处理后不发生结块。而用气相热分解法制TiO2,最初所得晶粒很好(<20 nm),但最终强烈结块。超临界法同溶胶-凝胶法比较,免除了沉淀与干燥步骤,在缎烧过程之前,不需要进一步热处理。SC法制的锐钛型TiO2较溶胶一凝胶法制的锐钦型稳定,例如,SC,900℃加热4 h,20%为金红型TiO2;
溶胶一凝胶法.600℃加热4 h.,20%为金红型TiO2。4.3其它方法
惰性气体原位加压法(IGC)、喷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高频等离子化学相沉积法(RF-PCVD)等等。5 结束语
综上所述,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大约二十种左右,就目前而言,这些制备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此外,根据TiO2纳米材料的用途的不同。其制备方法也有差异。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开发,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会越来越多,而且在制备工艺上一集能耗上将会越来越优越。在研究制备工艺的同时,改进现有的合成工艺.寻求粉体质量好、操作简便且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廉的合成新工艺,应该是努力的目标。对纳米粉末微观结构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对TiO2纳米材料徽粉特有的化学、物理机械性能,应从理论、徽观结构人手,研究它们产生的机理。总之,随着纳米材料体系和各种超结构体系研究的开展和深人,TiO2超细粒子的制备技术将会得到日益改进。参考文献
[1] 韩跃新,印万忠,王泽红,袁致涛·矿物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王俊尉等·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方法研究·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10:(12~15)[3] Fujishi.Nature,1972,238,37 [4] 范崇政,肖建平,丁延伟.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光催化反应进展.科学通报,2001,4 [5] 邓捷,吴立峰.钛白粉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6] 张玉龙,纳米复合材料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 [7] 翟庆洲,纳米技术.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5 [8] Chen Q,Qian Y,Zhang Y.Mater Sci.Technol,1996,12:211 [9] 姜洪泉,王鹏,线恒泽.低量Yb3+掺杂的TiO2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化学学报,2006,64(2):146 [10] 郭俊怀,沈星灿,郑文君,陈芳.载银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物.应用化学,2003,20(5):420 [11] 陈晓青,杨娟玉,蒋新宇,宋江锋.掺铁TiO2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应用化学,2003,20(1):73~75 [12]沈杰,沃松涛,崔晓莉,蔡臻伟,章壮健.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光电化学行为.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0):1191~1194 [13] 曹茂盛,关长斌,徐甲强.纳米材料导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91 [14] 倪星元,沈军,张志华.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与应用.北京:化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