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鸿举市长在中澳职教国际论坛上祝辞
在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重庆市市长 王鸿举
(2005年11月10日)
尊敬的思危副委员长, 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的山城,因诸位的光临而熠熠生辉。“国际职业教育论坛”选择在重庆召开,倍感荣幸。我谨代表重庆市政府向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领导、中外嘉宾和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国因才立,业以才兴,市随才旺。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然也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产业的竞争,是新能力物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所以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发明家,也需要把发明应用于产业、物化为产品与服务的人才,就数量而言,后者的需求量更大。因而,培养有头脑并有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就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庆有实力,有品牌。重庆在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方阵,作为强大的人才支撑。重庆的职业教育已具有较大规模。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387所,在校学生50万人,业已形成品牌。职业教育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95%以上。不仅能基本满足本市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地向兄弟省市输送。重庆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我深信,荟萃海内外职教精英的“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对促进中外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诸位的智慧与经验,定将让重庆、让中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届大受裨益。
祝本次论坛收获丰硕!
愿诸位在活力山城、创业之都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谢谢大家。
第二篇:黄市长在中澳职教论坛上的致辞
在中国—澳大利亚
职业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重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黄奇帆
(2003年11月27日上午8:30)
尊敬的温迪.贾维女士、王湛副部长、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渝”步伐,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历史时刻,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中澳两国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研讨新世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体制和制度创新的策略,对于重庆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和提高机会。此次论坛在重庆举办,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澳两国政府对中澳(重庆)职教合作项目、对重庆职业教育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中澳职教论坛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重庆的中澳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重庆市地处中国的西部,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幅员面积
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7万,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突 1
出特点,肩负着“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历史使命。
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市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直接和紧密,近年来更是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政策和投入保障,使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办学体制不断创新,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布局结构渐趋合理,骨干学校相继涌现,师资队伍日益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经济卓有成效。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共296所,在校生近30万人。2000年以来,全市中职招生连续三年大幅增长,今年招生15万多人,增幅1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全市有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15所,高职校点46个,在校生4万余人。
我市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中深刻感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入世”后更加开放的新形势,充分借鉴和汲取人类文明和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最新成果,为此,我市抓住中澳两国政府共同实施中澳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历史机遇,大写加快重庆职教发展的新篇章。
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自2002年3月在我市正式启动以来,在国家教育部、商务部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澳发署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澳双方认真履行中澳两国政府关于该项目《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和要求,积极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设计了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项目成果形态,创新了职教体制、机制,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推进了职教新师资队伍建设,启动了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开发,增强了重庆职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带动了重庆教育及重庆市的对外开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大力推进中澳职教项目的深入实施,为重庆职教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使职业教育为重庆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庆作为此次论坛的东道主,一定为论坛的顺利举行提供优质服务。
最后,我衷心祝愿:中澳两国在职教领域乃至更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圆满成功!祝中澳职教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中澳嘉宾在渝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黄市长中澳职教国际论坛演讲
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黄奇帆
(2005年 11月10日)
尊敬的成思危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全国职业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有识之士和诸位国际知名教育家、职业教育家,荟聚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交流新经验,探索新办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们就向往和追求小康、大同的和谐社会,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财富的极大富足,需要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这三大要素和三大支撑的基石,是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而在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
职业教育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职业教育一方面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的专门技能,培养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培养,大大地提高全社会的人力素质,将我们庞大的人口压力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促进全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央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要鼓励技术革新的发明创造,要培养大量的高技能、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培养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亿万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约着先进装备设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就业。对进入城市的这一大批新分子、新人口,亟需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具有起码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目前,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进城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一个根本性的举措。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需要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党的 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点和前提。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当前特别需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途径。当前,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水平,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社会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安定和谐的轨道。
第四,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一方面,大量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两者的矛盾迭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尽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岗位的需要。第五,建设学习型社会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当代世界,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升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每一个劳动者都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培训的要求。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终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先进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职业教育条件,满足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需求,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劳动者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
二、职业教育为重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是一个特殊的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中央赋予重庆的任务任务,是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办好“三峡百万移民、老工业基地振兴、农村发展与扶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四件大事。直辖八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中国加入WTO等历史性机遇,负重自强,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改革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其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重要 5 动力之一。
近几年来,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全市职业院校发展到387所,在校生扩大到50.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量自2000以来连续5年大幅度上升,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48.5%;在校生41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47%;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 %以上。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基本适应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4年,全市依托职业院校开展移民技能培训1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万人,培训转移率达到91%;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万人次;完成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36万人。
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后又制订《关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库区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根据重庆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职业教育“以主城为主体,渝西、渝东为两翼”和“以城市带农村”的发展战略。
在渝西地区的永川市,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发展模式,整合区域性职教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目前,重庆职教基地已筹措各方面的建设资金3亿多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在校生规模达到8.2万人,基本形成“城市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以城市建设为依托”的城校发展新模式。
在三峡库区,通过整合库区原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在万州区建设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基地,在涪陵、渝北、江津、长寿等15个区县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初步形成一心多点组团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引导职业院校调整教学结构,积极发展服务库区“特色农业、旅游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库区移民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技能培训。
重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五个创新”和“四个扩大”。
何为“五个创新”?一是创新职教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创新职教机制。举全市之力,走合作之路,集全国之援。借鉴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产业界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建立了电子、商务、建筑、旅游、汽车等一批职业教育行业协会。三是创新职教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教师与学生、市场与就业的结合。四是创新证书制度。推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的“双证制”。五是创新师资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个创新的结果,促进了“四个扩大”。一是扩大投资规模。近三年,全市共投入职教经费20多亿元。二是扩大办学规模。全市职业院校发展到387所,在校生规模扩大到50.6 万人,全市在校生规模和校均规模均比1997年翻了一倍多。三是扩大职教领域。职教对象从在校生扩大到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农村致富骨干、企业经营者等五大类。专业设臵扩大到63个,技能鉴定工种扩大到47个。四是扩大就业途径。职业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就业网络,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推介,鼓励毕业生依靠所学技能自主创业。职业学校与400多家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采取“定单”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2004年就业率达到98%。职业院校还承担了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任务,培训后转移率为91%,再就业率达到70%。
通过这五个创新、四个扩大,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明晰,初步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三个满意”: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设臵,对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满意,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的比例逐年扩大。二是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满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国内十多家知名企业到三峡库区落户,库区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三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满意。国家有关部门高度评价重庆职业教育 发展取得的成绩,重庆各级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全市人民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广泛的认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三天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部署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预示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在重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使职业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目标,到2010年,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要建成40所国家级、65所市级重点学校,建设10所国内一流的示范性学校,每个区县办好1至2所重点学校和培训中心;全市招生规模达到16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相当、比例均衡。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建成独立设臵的学院30所,其中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院达到15所,建设10所示范性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中要达到50%,在校生达到10万人以上。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广泛开展,对城镇职工和农民的培训量要达到500万人次,企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和中级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满足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对劳动者的需要,符合人们终生学习需求,富有时代特色和重庆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系。
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具体工作重点是:
第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原则,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行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职业院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机制、办学格局,形成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政府加强公共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推进企业、行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与协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使职业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以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四,加强就业准入制度建设,大力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情况监察。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积极作用。
第五,建立健全分担机制,加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投入增长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相适应。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完善职业 教育经费由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机制。重点支持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完善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等办法。
女士们、先生们,重庆职业教育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认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是保证重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愿与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祝论坛圆满成功、硕果累累!祝大家在重庆期间健康、愉快!谢谢大家。
第四篇:王市长在2012年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市长在2012年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年伊始,市国税部门就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涌现出来的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2012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认为这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充分体现了国税系统的良好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今天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看望大家,过去一年,我们干部都能围绕大局,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为南安财政冲刺50亿元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过去一年国税部门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国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慰问;二是给大家鼓劲,希望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再创佳绩,为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过去一年,国税部门奋力拼搏,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国税部门在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收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入贡献大。去年经济形势严峻,但国税部门能顶住压力,扎实开展税收分析,合理分配收入任务,强化税源监控,积极挖潜增收,税收收入实 现历史性的新跨越,实属不易。全年共组织地方财政总收入243100万元,增长35.52%,完成计划的105.3%,增长幅度、增长速度等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大局意识强。过去一年,国税部门始终站在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优化税收环境,全年共审批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24018万元,减免各类税收2165万元。审批出口退(免)税50934万元,为全市财政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三是服务举措新。过去的一年,国税部门大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着力优化创新纳税服务,实现了办税服务厅的规范化建设和同城通办,极大方便了纳税人,降低了办税成本。四是队伍建设好。过去一年,国税部门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表率作用突出。国税队伍执法公正、服务规范,获得了“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你们的工作是满意的,在行风评议中,国税部门再次获得免评不免建资格,说明一年来,你们的工作、你们的服务是有为有效的。
二、新的一年,任务艰巨,希望国税部门创新举措,再立新功。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节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而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地方财政预算 收入要确保增长 %,国税收入要增长28.4%,责任重大,国税部门要准确把握经济税收形势,既要充分估计困难,也要坚定信心,围绕发展大局,坚持依法征管,大力组织收入保增长,发挥税收职能保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促和谐,确保税收工作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希望你们继续保持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气势和态势,全力抓紧抓好各项税收工作。
一要科学组织收入,积极挖潜增收。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税源的变化情况,加强税收调研和分析,强化税源管理,积极涵养税源、扩展税基,大力挖潜增收,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这块“蛋糕”。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同时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
二要用好税收政策,服务经济转型。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税,用好、用活现行的各项税收政策,重点落实好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促进我市水暖、阀门、石材、鞋服、光电、机械等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国企、民企、外企等项目对接,特别要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政策辅导,促进企业尽快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为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要完善征管模式,持续优化服务。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简化办税流程,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行政行 3 为,缩短办税时间,提高办税效率。要注重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完善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全市通办等便民措施,减轻纳税人负担,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要继续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着力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推动税收征管走向科学化、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税收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南安发展大局。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国税形象。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保证税收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国税队伍的凝聚力的战斗力。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教育和反腐警示教育,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大力整治庸懒散现象,牢固树立国税部门廉洁从税的良好形象。
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我相信,在国税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在国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打造海西现代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再立新功!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给全市国税系统的干部职工及家属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4
第五篇:王市长在全市行政复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行政复议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顶岐
同志们:
在行政复议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我们今天组织召开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十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复议工作任务非常必要,表彰在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于弘扬正气,振奋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市同志做好新时期行政复议工作作用积极,对推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意义重大。刚才,传达了全国全省行政复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对全市前段行政复议工作做了总结,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我都同意,特别是对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和省长姜大明、副省长李兆前同志的讲话精神要认真领会,做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市行政复议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意义
行政复议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复议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它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能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工作的核心是保护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积极受理公民、法人的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严格审查,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行政复议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一条法制渠道,办理程序少、解决问题快、运作成本低,可以简便快捷地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办理程序中,避免行政争议演化成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三是推进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实施依法行政,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纠错机制。行政复议既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行使权力的重要制约机制,也是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重要监督机制。通过行政复议,不断纠正错误行政行为,提高各级行政机关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公务员队伍监督管理,增强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执行力。
近年来,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了一大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效地化解了行政争议,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 政,为全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就。一是行政复议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将行政复议定位为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定渠道,普遍建立了行政复议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积极开展行政复议综合试点工作和行政复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将全市行政复议工作水平推上了新的台阶。二是行政复议制度得到大力宣传。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机构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行政复议制度,宣传范围由城市向农村扩展,宣传对象由行政执法人员向行政相对人扩展。行政复议制度方便灵活、程序简捷、不收费用等特点,以及行政复议工作流程,越来越多地为广大群众所知晓。三是行政复议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普遍建立了行政复议专家咨询制度、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联系制度、个案分析和案情通报制度、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等多项比较有特色的制度。四是行政复议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据统计,2004至2008年,全市依法办理2183件行政复议案件,其中通过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义务等方式直接纠错的273件,纠错比例约为13%;通过调解、协调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的比例约为12%。行政争议越来越多地通过行政复议途径解决,既切实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又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人民群众对行政复议制度的信赖程度不断增强。五是行政复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复议人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机构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解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充实行政复议办案人员,将行政复议办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改善行政复议办案条件,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供物质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部分领导对行政复议工作重视不够,对通过行政复议手段解决行政争议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善于运用行政复议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对行政复议制度宣传不到位,行政复议渠道不够畅通,形成行政复议案件偏少,而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三是一些地方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机构不健全、队伍素质不够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今后的行政复议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加快调整,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市的发展也正处在一 个关键时期。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要求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市委十届七次会议提出了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而行政复议制度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手段,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行政复议工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行政复议一法两条例,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合理、高效便捷地解决好行政争议,努力把行政复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把握关键环节,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工作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要切实服从服务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大局,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忠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归根结底是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行政复议必须把“以人为本、复议为民”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每一起行政争议,使行政复议的过程,真正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和工作人员要坚决做到依法受案、公正办案,不搞官官相护,不办人情案,不当老好人。
(二)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要把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行政复议机 关要依法受理、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对依法确实不属于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或应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事项,行政机关要告知当事人依法解决的途径。要加大对行政复议权利告知、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的监督力度,对无正当理由不告知行政复议申请权利的,要按照违反法定程序予以处理。
(三)要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申请简易程序、实地调查勘察、质证辩论与协调和解等工作制度,不断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努力提高解决行政争议的效率。创新案件审理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对于重大、复杂、疑难以及群体性案件,可以实行开庭审理。积极探索建立案件审理的实地调查、听证等制度。对于政治敏感性高、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集体讨论机制。对案件审理中遇到的技术性、专业性、法律性的难题,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会商。通过审理方式创新,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公平正义。
(四)要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办案质量是行政复议制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铁面无私、公开公正,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一定要以周到、严谨、专业的态度对 待每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合法性审查与适当性审查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做到依法审查,公正裁决。要进一步加大纠错力度,发现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不当的,要坚决及时予以纠正,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该赔偿的依法赔偿。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群体的、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要做到处理一个案件、平息一片争议。针对行政复议反映出的行政执法中的共性问题,要向本级政府和部门领导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规范行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行政争议的产生。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不断提高我市行政复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各区县、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把行政复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要注意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行政复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督促行政复议工作机构依法开展工作。要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访及行政监察等工作的衔接,密切沟通情况,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共同解决行政争议。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的主要领导,要承担起行政复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 责,积极支持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经常听取工作汇报,认真负责签署有关法律文书。
要高度重视法制机构建设。重视法制机构建设就是重视政府自身的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切实解决对行政复议工作关注不够的问题、编制不到位的问题、机构不稳定的问题、素质不够高的问题。要按照上级要求,借鉴外地好的经验落实好五件事: 第一,“挂个牌”,即“行政复议办公室”;第二,“搞个科”,要成立一个复议科;第三,“配好人”,要充实行政复议机构工作人员,做到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有3人承办;第四,“给点钱”,按照《行政复议法》要求,将行政复议办案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第五“有辆车”,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同时,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要适应新的形势,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一是要政治坚定。行政复议案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处理不好,就会损害政府的威信,败坏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把每起行政复议案件上升到关乎稳定、关乎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对待。二是要精通业务。用全面丰富的办案知识提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要公道正派。公心做事,不搞亲疏贵贱。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四是要开拓创新。从有利于便民、有利于和谐止争的角度,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工作方式。五是要热情服务。我们工作人员的态度即是政府的形象,要用我们的热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六是要廉洁勤政,克己奉公,要洁身自爱,不搞损公肥私。
我相信,在各级负责人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法制战线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日益召唤下,我们的行政复议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