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

时间:2019-05-15 09:2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

第一篇: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

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 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共识,为实施电子政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一直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会展经济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同;许多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以及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在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开始进入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城市社区,成为政府与城市居民进行沟通联系的新桥梁。

其次,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理担任,副组长由中央和国务院其他主要领导组成。如此高规格的领导组成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顺利进行。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召开了3次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作会议。2001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信息化政府要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03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导意见》更是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具体建设任务。

第三,在重点业务系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对“金”字工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且将“金”字工程从原来的 3个增加到12个,但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却未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尽管如此,由于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形象,服务内容包罗万象,面向社会的各个群体,因而特别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得以突破“政府上网工程”的弊端,开始向综合性、服务性、交互性转变,逐步地层现出电子政务的“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一些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将获得法律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作为电子政务基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方面取得了进展。

有望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提供技术规范。

电子政务即将获得法律保障。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在2003年年初出台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这将有助于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培训,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电子政务与IT产业的互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市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3年,中央政府的电子政务采购金额达到350亿,其中硬件支出250亿元,软件支出45亿元,信息服务支出达到55亿元,对IT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IT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仍然比去年增长69%,软件营业收入总额增长 87%。

第六,学术界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些学者应用IT技术与行政管理学理论,结合电子政务的自身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试图为制定适合国情的电子政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姜奇平应用美国学者雷各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研究一国的行政环境对实施电于政务的影响,指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的行政模式。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NextPage]

李广乾通过研究政府门户网站的特点与类型,揭示了政府门户网站对我国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影响。李广乾还应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地构建了“电子政务对象”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分析框架。此外,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和法律等角度分析电子政务问题。这些都从不同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中国电子政务展望

这两年来,尽管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了。恰恰相反,由于“数字鸿沟”以及各种体制的障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在第74位,只在中等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还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问题。

从发展现状来看,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电子政务将继续保持当前这种较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将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由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许多地区势必要加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投资力度。对于那些电子政务已经有所发展的地区和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也将要求它们增加新的业务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投资。总之,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信息化将使 IT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重

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

无论是原先的“三网一库”的政府信息化发展目标还是《指导意见》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都对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第三,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政府门户网站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条主线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将继续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央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以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监管。

第二条主线是,随着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的形成,地方政府在门户网站建设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所谓分久必合,“金”字工程对管理效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短期来看,“金”字工程自然会提高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及其业务特色;但是,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金”字工程也势必会对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业务协调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毫无疑问将提上议事日程,政府门户网站则是实现这种整合的必然选择。

由于地方政府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体,因此这就意味着,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变。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将因此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要求电子政务获得其他方面的法律地位和保障;从而促使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电子签章、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将因此得到改善。

第五,电子政务将成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近期内,这种创新将主要体现为政府行政方式的改变;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电子政务尚难以“表达”为相应的政府职能,因而对当前的政府职能转换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就更为有限。

第二篇:电子政务论文

【摘 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第三篇: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当前政府管理模式的冲突分析 电子政务更多的不是电子问题,而是政务问题。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公众摆脱现有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工作的方式。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现有政务”加“信息技术”,而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政府管理变革的产物,它的运用使其与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发生很多冲突。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首

先,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变化:基础能力的延伸与加强;开阔视野、提高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力;节约时间和精力;思想观念更新,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全面发展。其次,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新要求: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公众回应、领导者专业化等能力的要求

二. 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方面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首先,电子政务更

加要求政府的决策目标要维护公众利益、令公众满意;其次,电子政务削弱甚至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最后,电子政务要求政务人员改善自己的“有限理性”,即要求政府决策者广泛了解所需信息,避免盲目决策,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电子政务要求政府部门改进当前的行政方法。电子政务要求改善现

有的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及信息通信手段,要求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

四.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管理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的应用。要求中间管理层缩减,从而增宽了管理幅度。另外,电子政务还要求政府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绩效。

电子政务运营,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电子政务运营,需要树立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及安全理念等。而这些理念本身就对现有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具体表现在其对现有行政环境、现有行政职能、现有行政组织和现有行政人员的挑战:

首先,对现有行政环境的挑战。行政环境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指的是指的是如各种办公设备、工具的物质条件,软件部分指的是思想观念、制度方法等。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通过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使得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以及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府行为。这时政府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是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的是一种数字程序的工作,无纸化办公成为客观现实。这是与现有行政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现有行政环境的挑战,最大的地方还是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经营方式、政治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工作人员想要很好地运用电子政务,必须先改变现有观念。而从民众角度来看,转变思想观念意味着要从原来政治生活中的狭隘被动

者、顺从者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公民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决策。

其次,对现有行政职能的挑战。电子政务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信息对于政府管理具有决定性意义。政府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信息无疑将成为政府思考、判断、决策的重要参考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及时地将出台的政策、法令、对某一公务的执行情况、对各级人大代表的提案的审核情况等传达给下级和广大公众。这样使得民众与政府可以直接联系,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拉近了,政府的行政职能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发挥。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同时也加快了依法行政的步伐。互联网成为政府机构公开政务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以及依法行政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快捷的途径。政府在网上开辟空间,维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公众的政治参与将不再仅限于投票,公民通过网络就可以更多地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够及时地对政府的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

再次,对现有行政组织的挑战。电子政务是对现有行政组织结构的否定。信息化的发展对旧的政府模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科层制的行政组织结构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当人们进入信息社会,电子政务的出现,就是科层制不适应信息社会政府结构的内在要求。电子政务运用后,现有行政组织中金字塔的权力结构将被扁平的权力结构取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交流使得政府内部的信息传递方式由阶梯形变成了水平形。在未来多元化社会里,权力不可能还集中在一两个人手里,由国家向社会授权、分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政府要通过发扬参与民主的方式将一些服务和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位。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另一挑战,就是政府组织将由繁到简,机构可实现精简、高效。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层的信息传递者会逐渐消失,无需采用现有的层层传递的方式了。节省下来的行政人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充实到政府其他部门中,也可以将他们推向社会,引导他们另找发展机会。

最后是对现有行政人员的挑战。电子政务要求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为迅速,行政人员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表着、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着,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中的行政环境,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电子政务条件下,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善于创造性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行政人员应当努力成为通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的管理呈现出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人本化等特征。这样,电子政务的运用促进和引发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电子政务所依托的是信息技术,同样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发展,必然要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完善等问题。加之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所依赖的主要资源已经革命性地从物质资源转向了信息资源,因此,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因素都要求政府管理模式作出适时的转变,要求政府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从目前发展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服务的政府;

改变政府的职能,建立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做到这些,主要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 政府权力体系的再构建。网络时代的基本政治面貌是这样的,原有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型被打破,平面化的权力结构将取而代之。它将是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力,以往由政府独享的权力将部分甚至全部下放至公民个人或公民结合体,他们的参政基础是拥有知识、信息以及向集权挑战的网络技术,他们的参政方式之一就是上网。总之,未来行政活动必须必须吸收新的角色参与,而司法活动受到全面监督,政治或变成人人可以直接参与的事情,直接民主或自治的程度与范围将加深变广,政治体制将日趋完善。

二. 政府组织结构的更新。电子政务条件下,区别于科层制政府的政府组

织形态能提供最通畅的信息流动渠道,使政府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功能效用,这将引起结构精简与合理化改组的后续效应。

三. 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电子政务下,政府管理将由集中威权方式走向

分权民主方式。集中威权方式信息系统包括许多环节,容易发生错误和失真,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正体现了一种分权与民主的特质,它能捍卫效率与理性,是信息化潮流下有效的政府形态之一。

四. 建立健全行政法制体系。电子政务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需要健全的行政法律体系,使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用实现规范化,如电子签名需要合法化、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等。电子政务法律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五. 加大信息资源的公开力度、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与当前政府集权、部分部门控制信息资源相比,电子政务要求从制度上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并将公众与政府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上升到制度层次。

第四篇: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省管县”体制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改革必然要求对传统的行政方式进行改革,而电子政务正好适时地适应了这一要求,电子政务的高效性、及时性等优势能充分实现“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目的,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等。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政务是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的外在动力,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行政监督手段的相互结合。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便捷工具,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子政务

“省管县”体制改革

远程管理

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目的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基于落后的交通通讯技术状况,而新技术促成了新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出现,“省管县”体制改革正适应了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性要求,这是因为网络突破了传统政府按区域、级别、行业划分相互之间信息的限制,不存在各部门独自一体,各自为政的现象,大量行政管理的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电子政务要求在互联网上实施大量的决策,并将部分权限下放给团体和个人,网络要求政府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管理方面要有新的变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的发展,要

求在行政管理方式上要进行根本性改变,客观上它也增强了现代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扩大了省一级政府的有效管理幅度,为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减少层级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省管县体制的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重点是界定各自权限,加强县级绩效考核,提高省级调控能力。

二、电子政务较之传统政务的优点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显著区别,包括:办公手段不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最显著区别;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传统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 第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第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第四,借助信息技术,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第五,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政府服务。

三、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传统的政府管理,大多采用开会研究、层层上报的工作方式,电子政务可通过电子邮件交换等方式,克服文山会海等现象,节约人力、财力。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电子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经过筛选、分类、整理和归纳,可转换成为

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经过整合的信息,有助于资源共享,便于社会和企业利用,增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电子政务对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提高社会资源的运作效率等方面也不无裨益。

(一)电子政务是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 首先,电子政务促进管理者观念更新,目前,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公众参与的成本大为降低,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沟通更加方便,这诱发了政府组织模式的变化,出现了网络模式的发展趋势。从这一角度看,电子政务要以服务为中心,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改革进程。依据这个,无论是省一级的政府管理人员还是县一级的政府管理人员,都需要更新观念,善于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决策和管理。

其次,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省管县”要求政府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管理方面要有新的变化,并且重要的是放权是“省管县”的直接目的,而促进地方发展才是其最终目的,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

个扩权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的管理方式的尝试接受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具体选用怎样的新方式,无疑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为地方政府,尤其是省和县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互联网,必然会成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省政府对权力的下放持怀疑的态度,担心县一级政府拥有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另外一方面,省一级政府也对县一级政府进行远程监控没有十足的把握,电子政务的优点就在于,及时、快速地监督和指导县一级的政府工作。可以有效地克服省一级政府各方面的顾虑。

再次,电子政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政府的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要做相应的转变,要公开公共信息,尽量公开。“省管县”在地域上不同于传统的市管县,远程是其最大的特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既然是远程,那么服务型政府,尤其是省一级政府如何服务县一级政府,或者服务基层大众的问题则必然浮出水面,在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样可以借助于电子政务解决远程服务的问题。

(二)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的外在动力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强化民主监督机制提供条件,电子政务的

一个重要作用是它的开放性可以有效的抑制在传统政务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徇私现象,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由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权力较之以前会更大,因此有效的监督是必须的。政务公开是强化民主监督机制,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一方面,公众日益要求政府提供更快捷、方便和自主的服务,渴望通过信息的政府获取更多的行政信息,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当代政府致力于行政改革和实现其自身信息化改造的共同作用下,政府只有实行政务公开,调整和转变自身的职能,才能顺应社会的呼唤,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电子政务的方式,也能实现上级政府(省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县一级政府)的有效监督。政务公开的过程实质上是权力的行使接受监督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机关自律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依法行政是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其第一要义就是政府本身要自觉守法。电子政务的开放性和行政流程的“可视”性,使政府行政活动始终置于政府内部及公众的监督之下,促使行政机关必须改变原有的监控模式,进一步强化自律式的管理机制。电子政务状态下,政府行政流程及行政结果都处于可视状态,某一环节出现违规操作,会立即受到政府内外的监督,电子政务系统内部亦会自动警示。这样,不仅减少行政机关在传统公文形式下滋长的衙门作风,而且促使行政机关自觉地实行对其行使权力的制约,限制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随意性,促进其

依法行政。

(三)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便捷工具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而且每个省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差异,省一级政府可能要统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县的发展,如果依然利用传统的政务方式来实现统筹管理的目标,必然影响工作效率,电子政务的快捷性、及时性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利用互联网先进的技术优势,实现快捷的远程管理则成为可能。政策的传递无需模式化的审批过程,有效保证了政令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及时有效地对每一项政策进行反馈,远程管理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不但是现场情况的传达问题,而且存在解决策略的下达问题,采用电子政务,能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的应变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王彦东、刘飞.电子政务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J].党政建设.2006(7)

【3】贺志军.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J].求索.2007(5)【4】包海燕.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互动关系[J].领导理论与实践.2006(4)

【5】北京行政学院编写组.电子政务概论.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操世元、姚莉.“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障碍与对策[J].改革研究.2008(9)

第五篇:经济学论文

07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中经济学应用元素浅析

摘要

根据信息产业部11月发布信息:

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64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

其中累计出口额为3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0.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7.1%,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7.1%,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6.5个百分点中的 9.8个百分点。

累计进口总额为27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36.2%,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7.5%,拉动全国进口增长19.8个百分点中的 7.4个百分点。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增长;消费水平;行业萎缩

我国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市场日趋饱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产业迫切寻找信息技术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信息产业的形势不仅体现在自身行业的发展,更大程度带动了连带产业的发展。就现有信息产业的增速而言,23.9%的增速可以使自身产业发展前景大好,但是增长率却比去年同期低11.2%,这表明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有所变化,其内部原因方方面面,现在就其中的经济学元素作简要分析。

从最新的数据分析看来,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主体的67.2%,这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需求定理中例外,信息产业的主体产品是电子产品,电子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需求弹性一般化的局面,需求量由起先的随价格的降低而上升的规律而转换为随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的形势,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价格上层,这一点首先是由于产品类型转为高档商品,从根本上决定了商品需求趋于价格上升,另外一点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升高,支付能力显著增强,消费者的偏好随之转向了高端产品。

另外,国内生产水品有限,高端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因而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主体。

1.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的配合程度决定了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行业运行的形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07年进一步扩大,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1-10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34997.1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759亿元,同比增长19.7%,产业规模继续在全国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生产商在选择生产要素配合时要将投入要素数量与产出数量之间的等产量曲线趋于直线,形成生产要素的最佳配合,将投入的成本的价值量最大化。

其中,电子计算机、电子器件行业表现较好,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好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行业,1-10月增加值增速超过30%,高出行业平均增速11.3个百分点,是全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反映了电子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形成了最佳状态,生产要素形成了最佳配合。

2.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引起行业产品类型的变化、导致高端产品发展稳中有升,传统产品总量继续萎缩。

今年以来,全行业主要产品保持平稳发展,但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呈现出整体放缓趋势。1-10月全行业共生产手机46574.5万部,同比增长25.6%,比年初下降9.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63.8%)下降38.2%;液晶电视共生产1297.2万台,液晶显示器共生产6567.3万台,同比增长15.4%,同比增长71.3%传真机、电话单机、CRT彩电等传统产品继续呈负增长,总量规模进一步萎缩。高端产品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传统产品的萎缩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生产商生产能力的变化,然而这两点正是引起高端产品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价格分化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各分行业出现不同走势的主要原因。

产业发展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发达地区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市场日趋饱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产业迫切寻找信息技术新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基础行业例如电子器件和原件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主体经济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受价格分化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今年以来,软件业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高出制造业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软件技术服务和嵌入式软件。

3.1计算机行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计算机行业中,个人消费成为主要元素,个人购买能力越来越强,反映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时,大学生以及上班族的消费量最大,但消费对象仅仅局限在中档消费水平。1-10月计算机行业实现收入增速22.7%,比产业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产品中层水平层次的占到52%。

3.2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略有回调。

今年自年初以来,通信设备行业发展速度始终低于全行业发展水平,1-10月实现收入6051.3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通信行业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势异曲同工,发展对象趋向于中层次消费。

3.3家用视听行业继续萎缩。

在电子消费行业中,家用水平呈继续下滑的趋向,家用音响,家用影院等产品越来越高端化,但经济总量却持续低迷,原因在于个人消费能力局限于中层水平,高端产品对消费者的诱惑力远远强于其他层次的产品,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的消费能力会首先取决于他们的经济能力,在高支付水平下,消费者会认为产品的边际效用越高,但是经济能力的局限会打消高消费水平的念头,家用视听消费的萎靡就是最好的例子,消费者追求高质量的视听效果,但是诸如IPOD之类的高价产品是一种天位数字,比中层价格的其他类的视听产品的边际效用要高得多。

4.内外资企业产品类型呈现相反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受人民币不断升值、两税并轨等政策的影响,以往靠外资拉动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外资企业发展呈现出相反态势,相反内资企业今年表现较好,这是因为在产业发展状况中,产业转移效应还不够明显,区域间协作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东中西部采取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虽然有所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协调对话中的地位不平等。二是区域间的竞争多于合作,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垄断与分割现象突出。三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定位不明确,产业优势不突出,忽视自身比较优势,片面把像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之类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而造成地区产业同构的恶果,无法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信息产业是第三产业中发展前景最为乐观的行业之一,服务对象面广,因此发展经济状况呈现很好的局势,其中最能体现经济原理的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最能体现在信息行业中,消费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切实反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经济学原理,这表明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从生产要素到消费需求,层层深入,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在认识经济学原理的同时,结合社会实践能够更好的认识理论,深化理解,对于以后正确处理和掌控经济运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方向,因而在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正确理解消费正的消费倾向,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展的问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从局部发展深化到整体提升,是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碧云主编经济学[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盛来运市场化取向制度改革[R]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7-11-30

[3]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R] 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7-11-30

附录:

2007年1-10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下载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全景展望论文,经济学论文论文,论文(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论文

    知识产权刍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接受焦点访谈中提到知识产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那何为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

    经济学论文

    论双十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连锁经营与管理3班撰写人:陈超 学号:20154701 摘要:....................................................... 3 1.崛起的“双十一......

    电子政务期末论文

    中国人大网分析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中国人大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舆论媒介。自开通以来,中国人大网一直坚持其宗旨,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信息发......

    电子政务论文[最终版]

    电子政务建设的廉政意义 信息分院 11信管2班 1120400239 方秉哲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数据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政府对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电大论文

    目录 提纲 ......................................... 2 内容摘要、关键词 .............................. 3 正文 ....................................... 5 参考......

    生物医学展望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

    服务经济学 论文

    服务经济学课程论文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3—2014第一学期《服务经济学》课程论文 商务英语 1120030120卫佳雯 任课老师:朱向红肯德基vs麦当劳摘要:肯德基、麦当劳作为世界餐......

    工程经济学论文

    朱小铃3008209085管院信管2班江西省鄱阳湖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分析 一、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