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隆 案例分析
一、概述——德隆的发展历程及其成败原因分析
德隆是于1984年始创于新疆乌鲁木齐,后经18年的发展,最终成为一家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产业控股与金融控股集团。随着改革开放到中国现代化不断发展,德隆从一开始的一家小型彩色照片扩印店到中国曾经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德隆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在鼎盛时期其产业共跨越14个,控制资产达1200亿元。
二、德隆发展大事记
(一)创建
1992年5月:唐万新在西安法人股交易市场以低价收购了精密合金、西安民生等10余家公司的法人股,转卖至新疆、深圳等地,不到一年即赚得“第一桶金”。
(二)兴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隆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产业的区域市场、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重组和整合能力。
1.涉足金融
1993年5月,新获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筹建,德隆参股,并于次年承包了该公司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开始涉足金融业。
2.金新脱险
1996年年底,德隆骤然面临危机,资产总值3亿余元,负债却高达4亿余元。为渡过危机,唐万新随后以金新信托名义迅速融资近3.6亿元,使德隆安然脱险。
3.坐庄获利
1996年至1997年的中国股市,正是人人眼热的“大牛市”,其间巨大的利润空间使他决定在股市坐庄,通过左右股价来获得巨额利润。
4.涉足零售
2002年5月,德隆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德农超市有限公司,专注于农业生产资料分配领域的投资和经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
5.涉足城市银行
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其关联公司上海创基、上海华岳、上海新启业、北京润智、北京中级6家公司控股云南英贸集团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
6.500强的美梦
2003年9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成立50周年论坛上,德隆表示“再有3-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而此时,各种危机已经萦绕在德隆周围并一发不可收拾。
(三)鼎盛
在2002年,这些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40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德隆国际的总资产也一度超过200亿元。德隆涉足的领域涵盖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十几个行业。公司拥有三个全资公司,并参股20余家公司。
产业整合,通向世界500强的桥梁?
在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网络主页上,唐万里致辞说:“以„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谋求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7年至2002年间,德隆进行了一些堪称“大手笔”的产业整合战役。其中,对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两家公司的整合,堪称经典之作。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受让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总厂的新疆屯河股权后,成为新疆屯河第四大股东,至1998年控
股屯河集团。此时的新疆屯河年产水泥40万吨,在新疆仅次于年产水泥100万吨的天山股份。
另一方面,脱胎于老牌国企新疆水泥厂的天山股份,拥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生产线,但债务负担却十分沉重。1998年11月,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德隆以旗下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其发起人之一,持有其股份16%
同处乌鲁木齐——昌吉地区的两强相争,导致双方成本大幅升高。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后,因与新疆屯河竞争,天山股份每年约要多付出成本3000万元。
德隆利用自己在两家企业的控制影响力,最终完成了对新疆水泥产业的整合:新疆屯河将所有水泥资源转让给天山股份,同时获得天山股份控股权。新疆屯河本身,则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红色产业”番茄酱项目,并在此后成为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厂家之一。而天山股份,也自此奠定了全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正是按照这种整合思路,德隆1996、1997年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之后,恣肆描绘它的产业整合地图。
德隆的愿景是,在战略投资行业成为龙头,3~5年内成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精英俱乐部”,汇集最多领袖级经营人才,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主流的桥梁。
然而,德隆产业整合、做大做强企业的另一面是操纵股价。武汉市人民检察院2005年12月6日的起诉书称,从1997年3月以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先后以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为操作平台,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的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第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过高。2003年底,与净资产相比,四家公司的借款依存度均大幅超过100%,其中新疆屯河的借款依存度高达184%。这表明“德隆系”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度极大,且主要为银行短期借款,支撑结构性资产,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二,“德隆系”企业的银行借款主要有三个用途:借新还旧(包括短期贷款和到期利息)、进行新的扩张(投资)、覆盖新增的应收款和存货,真正用于生产经营部分的贷款很少。
第三,所谓短贷长投,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以银行短期借款支持长期投资现象严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这里首先有诈骗银行贷款的嫌疑,因为贷款投向与用途不符。其次即使在西方银行里,银行提供并购用的过桥贷款,也有严格的条件,其中买家必须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相应的抵押担保。而德隆的并购则完全依赖贷款。
第四,在并购驱动下的资产规模扩张虽然带来了销售收入的明显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与其巨额借款相比相差悬殊。从近三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看,四家上市公司合计净资产增加了54.3%,而长短期借款却上升了75.2%;合计销售收入是2001年底的3.4倍,而净利润却仅增加了 121%。除湘火炬,其余三家上市公司的借款规模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规模;也就是说,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把当期所有的销售收入都用来还债都不够。
相应地,这些上市公司能够用于偿债的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并不明显,主业经营获取利润能力及以自身经营积累还债能力很差。主营业务经营所带来的收益与借款压力相比仍显悬殊,除天山水泥偿债期为6.4年,其他三家公司平均都在20年左右,德隆集团整体则达到了24年,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可接受水平(五年)。
第五,短期借款偿付压力巨大。整个德隆集团的营运资金需求保持在37亿元左右,营运资本却经常捉襟见肘(常常为负数);现金支付能力缺口巨大,且缺口不断扩大(由2001年底的-37.38亿元扩大到2003年9月底的-51.46亿元)。
第六,业绩真实性存在疑点。仅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业绩为例,净利润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净利润0.59亿元,四季度0.6亿元。但分析现金流量表,同时发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为0.62亿元,年报中却又减少至0.13亿元,即回吐了0.49亿元,从而“贡献”0.49亿元净利润。难道四季度的16 亿元销售只产生了0.11亿元的净利润?由此,应怀疑其业绩销售的真实性。
另外,几家上市公司和集团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即大量对外提供资金。德隆集团的其他应收款竟高达20亿元,显示出该集团复杂的关联交易资金往来关系,说明除了屯河集团及四大上市公司,还有巨额的隐性对外投资和资金运作情况。
现在看来很清楚,这些资金暗流实际的方向是二级市场,或者所谓的“海外收购”,等等。
2004年4月-5月间,德隆为了掩盖从多家上市公司挪用的巨额资金,同时也防止各地委托理财客户启用司法程序冻结资产,把所投资的各个项目通过一系列资产转移合同,转回各个上市公司内部。但即使如此,各上市公司因德隆欠下的债务黑洞依然触目惊心(见“德隆系上市公司对外债务表”)。
(四)危机
德隆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由于规模过于扩张,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并陷入了财务危机。其股价居高不小,股权盘根错节,资产状况隐秘。德隆的不断参股和扩张,导致在危机前参股达200余家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状况并不良好,有的可以勉强维持,有的资不抵债。
1.郎咸平炮轰事件
2001年4月“郎咸平炮轰德隆”后发生的金信信托挤兑**,唐万新提议挽救金信信托由于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等缘故,德隆开始出现资金链的紧张和全面危机。
2.组建友联
2002年1月-2003年3月友联管理的组建和运营,其在金融领域的全面进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德隆出现的危机进一步恶化。
3.显露危机
2003年7月起,德隆的核心企业——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友谊管理开始裁员,并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这是德隆危机的先兆。
4.挤兑危机
2003年10月5日-2004年1月15日,德隆各金融机构均发生挤兑现象,资金头寸全面告急。
5.无力的“老三股”
2003年12月31日,德隆老三股中的湘火炬、新疆屯河最后一次上涨之后便与大盘反向而行,开始了慢慢下跌的走势。
6.(危机的爆发)2004年4月14日,“老三股”全线下挫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7.锒铛入狱
2004年12月14日,武汉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签发了对德隆核心人物唐万新的逮捕令。毋庸置疑,德隆帝国从此崩溃,从1992年以来在中国金融证券市场上异军突起并盛极一时的“德隆神话”就此破灭。
8.被迫托管
2004年8月26日,德隆国际、新疆德隆、新疆屯河及华融分别作为合同的
甲乙丙丁方签订了一份《资产托管协议》。
9.悄然谢幕
2004年9月18日,分别在三地向作为丁方的华融进行了公章、财务资料的交割。
三、德隆发展的背后
在感叹故事的同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逻辑更有价值。我们从上面的德隆发展大事记可以看出,自2000以来德隆不断壮大、不断涉足新行业,其显露出来的危机一直伴随其旁。例如,2003年7月起,德隆的核心企业——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友谊管理开始裁员,并发生工资拖欠现象(显露危机),这是德隆危机的先兆。
与此同时,2003年9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成立50周年论坛上,德隆表示“再有3-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而此时,各种危机已经萦绕在德隆周围并一发不可收拾。(500强的美梦)德隆在做着“世界500强”的美梦的同时却不知其鼎盛的背后是随时爆发的危机。而随着其扩张程度的加大,它所积攒的危机根源也越深。
(一)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最高峰达206.8亿元VS操纵股票
德隆从1997年5月开始以各种手法全面控制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这3个股票,通过内部交易、市场操纵等方式,绝对控盘并持续推高股价,使得这3个股票的股价在1997年到2003年始终坚挺不倒,高峰时期的总市值竟达到了200多亿元。由此,德隆赢得了“股市第一庄”之名。
(二)官商结合VS暧昧不清
德隆的资本结构、资金结构靠的是短贷长投来实现的,这极易导致其融资手段与方法出现违规现象, 而监管者多次视而不见,助长了德隆系短融长投的思维。德隆与各地政府的关系暧昧, 未能在危机来临时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反,各地政府使用法律程序查封或者保全财产的行动在德隆系出现危机以后急速涌现,这也加速了对德隆系资金链的卡压,使本来紧张的资金链条迅速断裂。
(三)全面进入金融领域VS资金短缺、挤兑风险
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其关联公司上海创基、上海华岳、上海新启业、北京润智、北京中级6家公司控股云南英贸集团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涉足城市银行)在这之前,德隆已经涉足金融领域,在此之后,德隆又对友联管理进行组建和运营,这使得德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组建友联)
友联危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实现银行存贷款、票据金融、信用卡、票据、保险、证券、期货和共同基金等交易活动,效率会大大提高。满足这种现实需求,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由。金融控股公司,正是唐万新和德隆追求的梦想。
然而,在当前政策法规限制之下,德隆的金融控股公司之路注定隐讳而曲折。德隆通过2001年成立的上海友联经济战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为上海友联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海友联),打造出类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
2005年12月27日终审宣判的“德隆系刑事第一案”德恒证券案、2005年9月在乌鲁木齐开审的德隆系金新信托案、11月在银川宣判的伊斯兰信托案,揭出的幕后操控者均是上海友联。
通过上海友联,德隆实现了对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德恒证券、大江信托、伊斯兰信托、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昆明商行、南昌商行、株洲商行等各家金融机构的操控。
在上海友联的操控下,德隆旗下的金融产品,一度推出客户全面金融服务,包括“委托理财”“战略并购”“战略退出”“MBO”“借壳上市”“杠杆收购”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
但这些金融产品在德隆资金链绷紧的压力下逐渐萎缩,最后,各家金融机构开始了疯狂的委托理财敛财活动,承诺12%甚至更高的年回报率。至此,德隆的综合金融服务名存实亡,其金融控股公司的梦想终于落空。
2005年12月27日,重庆高法对德恒案的终审判决对德隆的“金融控股”给出了说法:
德恒证券公司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为名,采取承诺到期后归还委托资产本金并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8亿余元供上海友联公司统一调拨、使用,数额特别巨大,且造成案发后尚有68亿余元资金无法兑付的严重后果,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03年10月5日-2004年1月15日,德隆各金融机构均发生挤兑现象,资金头寸全面告急。(挤兑危机)
(四)产业整合VS业绩疑点
在德隆集团的首页,唐万新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德隆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德隆的所谓德隆的产业整合,并经不起推敲。德隆所谓产业整合,是以连续的并购来实现资产规模、销售规模的迅速膨胀,但企业的还债能力、盈利能力均极其薄弱,根本没有体现出“整合”的价值。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业绩为例,净利润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净利润0.59亿元,四季度0.6亿元。但分析现金流量表,同时发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为0.62亿元,年报中却又减少至0.13亿元,即回吐了0.49亿元,从而“贡献了”0.49亿元净利润。此外,通过财务分析,德隆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过高。这表明“德隆系”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度极大,且主要为银行短期借款,支撑结构性资产,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四、德隆失败的原因
德隆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曾是中国产融混业经营的先锋, 是中国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的典范, 其在资本市场活跃数年, 终因扩张过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引发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 激起了市场深深的反思。按照郎咸平的说法, 德隆系末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但无论如何,德隆系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到的众多德隆相关资料的时候,对一句话印象极深,是唐万龙说过的“德隆是做产业的,而不是做企业的”,这样也让我想从德隆的战略模式着手,并结合上述德隆系发展背景的相关成因进行简单综述。
德隆的总体战略是以“产业整合,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通过产业整合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德隆系的总体战略并不明确。
结合上述德隆系发展背景,我将在1996年-2004年间的德隆大事记鼎盛到危机的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将其几个大动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操纵股票——锒铛入狱
1.2001年6月,作为取代金新信托的融资机构上海友联正式成立,唐万新亲任总裁。成为新的融资平台后,上海友联具体负责德隆对金融机构的收购、整合旗下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业务,通过控制金融机构,挪用其资金,维系德隆“捧高”的股票。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在1997年3月以后的7年中,新弧德隆、德隆国际先后以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为操作平台,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新弧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造成这三个股票的价格异常波动,至2004年4月14日,共非法获利98.61亿元。
2.在德隆德隆赢得了“股市第一庄”之名的同时,也最终使得监管部门对唐万新发出了“逮捕令”,而唐万新等高层的入狱作为危机爆发的顶点,使得德隆不堪一击、不再具备抵抗能力也使公司形象到达最低点,而最终被托管、重组。
(二)官商结合——自身不保
德隆与地方政府关系暧昧,在危机爆发之前,德隆依靠相关势力,在出现大规模操纵股票、操纵财务报表的同时,监管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德隆,确是德隆走向灭亡的催化剂。德隆正是以为适应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却殊不知这是市场规则大法则下的小聪明,正是这种有靠山、有保障的心理使得德隆明知自己在采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险行动,确认为能安然无恙,最终是德隆在不归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当危机爆发,地方政府使用法律程序查封或者保全财产的行动加速了德隆资金链的断裂。
(三)全面进入金融领域——短贷长投
1.德隆大举进入金融行业是想以产业和金融为两大主干,互相配合,共同前进,最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实业与金融性质不同,产业整合产生效益的速度一般慢于金融,因而就会产生结构差异,结构失衡就会引发风险。
2.“德隆系”企业的银行借款主要有三个用途:借新还旧(包括短期贷款和到期利息)、进行新的扩张(投资)、覆盖新增的应收款和存货,真正用于生产经
营部分的贷款很少。此外,以银行短期借款支持长期投资的模式也极其危险,因为德隆实业的牌子响亮,但是实业的利润率远远不能与借款利率相比,短贷长头现象严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
(四)产业整合出现业绩疑点——越整合越失衡
1.企业总体战略应当置于业务发展战略之上,但实际运作中德隆却全部围绕着“融资→并购新的强大融资平台→再融资进行更大的并购”的模式螺旋式进行,致使其过于倚重金融这根支柱来发展,其实业的利润率已经不足以偿还贷款,而德隆实现这一战略的概念链条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此链条看似完整,实则遗漏了“价值创造过程”这一重要环节。价值创造环节的遗漏,使其战略理论从根本上站不住脚。
德隆在实施多元化策略时,目标蜕变为“做大”,一味追求无节制的并购扩张。至于这些行业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性,德隆则没有进行研究。
2.德隆仅仅抓住了具有诱惑力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却忽视了公司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它单纯地依靠资金进行扩张,忽视了商业本身的运作模式,忽视了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总体战略缺乏动态修正。例如,2003 年德隆面临因政府宏观调控而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危机时,并没有采取放慢扩张速度的策略,反而短融长投,扩大了风险。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将德隆的企业历程分成了创建、兴起、鼎盛、危机四个阶段,在分析整理德隆的一些大事件的同时,我也发现,唐万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家,在1997年,股市前景很好,他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4操纵股票交易,此外,在并购新企业重组时,他还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漏洞并操纵财务报表,虚增利润,在其创造了主营业务增长的表象的同时,其资产规模扩张虽然带来了销售收入的明显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与其巨额借款相比相差悬殊。也正是这种“德隆作风”在我们一面看到德隆的兴起和鼎盛,一面又感受到笼罩在头顶的越聚越厚的乌云,使得德隆在风雨中不堪一击。
违法操作、操纵数据、忽视经济规律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德隆大厦”在2003年宏观经济环境出现变化时危机骤然爆发、不可收拾。它的急速扩张是一种求量不求质的堆砌,“德隆帝国”的两大支柱——看似坚挺的实业与突飞猛进的金融业实际上很脆弱,最终没能低得住帝国的坍塌。
第二篇:麦德隆开业致辞
麦德龙深圳宝安商场开业庆典致辞
2011年3月17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这个春意盎然,阳亮光媚的好日子里,麦德龙***商场开业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向麦德龙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作为全球自助式批发业务的领导者,作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商业集团,麦德龙自进入我国以来的15年间,成绩有目共睹。今天,麦德龙在我国的第49家商场、在宝安的首家商场——麦德龙***商场的盛大开业,为**人民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组合及专业的服务,为我区带来了更先进的营销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填补了我区在自助式批发业态方面的空白,极大的丰富了我区的商业业态,标志着又一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正式落户宝安。为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蔡天乐总裁及麦德龙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麦德龙公司今后的发展,我区将一如既往、胜似以往的给予重视和支持。希望麦德龙公司在宝安这块热土上,面向更高的发展目标,早日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商业零售界的又一旗舰,同时带动更多投资、合作伙伴到我们宝安来,为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祝麦德龙兴旺发达!祝麦德龙宝安商场开业大吉!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德隆防火演练总结
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防火演练总结
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为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及逃生的能力,确保职工生命安全。6月28日,该公司在纺纱车间开展了一场防火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1、企业努力营造防灾减灾的氛围,大力宣传,让全体职工明确防火减灾的重要性,要求各车间、班组为阵地,开展一次防火减灾安全教育动员会。根据汶上镇政府安委会的指导,企业拟定了《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防火演练方案》。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进一步明确演练程序、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2、活动中,全体职工都能服从指挥,听从报警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了疏散。16时20分,听到报警命令,“纺纱车间某工序出现火情”!各个班组的职工都迅速蹲下,用毛巾或帽子捂住口鼻,伏身快速有序地沿安全通道疏散出该生产车间,在短短40秒内,全车间90余名职工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紧急而有序地从车间撤离到该公司空旷地带,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演练结束后,县安监局副局长刘侠又给全体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扑灭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课。不仅增强了职工们的防火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广大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次防火演练,使全公司职工掌握了防火减灾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防火减灾的重要性,提高了全厂职工防火减灾的科学意识和抗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护生命安全,促进企业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2012年6月28日
第四篇:德隆与复星的多元化比较分析
德隆与复星的多元化比较分析
一、德隆的多元化之路
(1.多元化扩张)
1996年德隆涉足的行业有彩扩冲印、食品(卖挂面)、农资(卖化肥)、IT(卖电脑)、农业(建农场)、房地产(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公司)、娱乐(北京JJ迪厅)。其中像卖挂面、卖化肥、房地产这些失败了的项目自不必说,而像冲印、电脑、JJ迪厅等使德隆迅速完成资本积累,或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来源的项目,都没有“长大”。德隆涉足的无论是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还是新疆德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屯河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JJ迪厅等,在生产能力、技术、品牌、渠道、人才、管理等任何一方面,都没有积累到足以对一个行业有所影响的程度。
(2.深陷多元化泥潭)1996年后,德隆相继进入到几十个行业,如水泥、红色产业(其中又包括很多种类)旅游业、种业、农资超市、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金融等等,1996、1997年分别入住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的时候。面对产业的迅速扩张,德隆感受到了实业经验的匮乏。于是请安达信、麦肯锡、罗兰·贝格、科尔尼等来把脉,德隆聘请它们所花的费用已经上亿元。据唐万新说,对中国2700多家种业公司的调查研究历时4年,耗资3亿。做新疆屯河的转型调研报告,不但聘请了国内的专家,还同时聘请了4家国际咨询公司,花费资金800万元。从此,德隆掉进了多元化的深渊。1999 成立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成功举办“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常年赛事。
(3.进军金融业)2000年1月,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
从这个意义上,2004年4月13日成为一个标志,当日合金投资跌停,次日“老三股”全线跌停,一发不可收拾。几周之内,流通市值损失达上百亿元。另外一件事件就是金新信托挤兑**成为德隆发展的重要转折。当时,唐万新不顾大多数人“听任其破产清算”的建议,力主挽救。德隆从所属产业中调动资金以理财、存款等名义支持金新信托,其中旗下上市公司共计支持28亿元,非上市公司支持10亿元,德隆从此走向资金链紧张和全面危机的不归之路。此后,类似挤兑**又发生了3起。
为打通多种融资渠道,德隆全面挺进金融业。德隆将金融企业(信托、证券)以前单一的理财服务改为客户全面金融服务(即混业)。除理财外,推出了“战略并购”、“战略退出”、“MBO”、“借壳上市”、“杠杆收购”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目的是增强客户的信心。接着,又收购了“伊斯兰信托”、“南京国投”、“恒信证券”、“中富证券”、“三江源证券”,控股或参股了“昆明商行”、“南昌商行”、“长沙商行”、“株洲商行”等。
(4.负债高筑)从2004年4月13日起,德隆系股票跌入下降通道,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情况开始暴露,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黑洞也显现出来。风暴迅速席卷了德隆,唐氏兄弟尽管多方奔走努力,但在事实上已无力回天。2004年10月5日,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德隆系总负债额高达570亿元,其中金融领域负债额40亿元,实业负债额230亿元。德隆系控股、参股企业200家左右,其中上市公司5家;德隆系控制和关联的金融机构有7家券商、3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租赁公司、4家城商行、2家保险公司。
(5.德隆大夏坍塌)2004年12月 德隆集团的核心人物唐万新被拘捕。
2006年4月29日武汉市中院公开对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的德隆主案作出一审判决。德隆总裁唐万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因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德隆从创业边城乌鲁木齐,到奔走政治中心北京,再落户金融中心上海,雄起于茫茫戈壁浩瀚大漠,终审于武汉。
二、复星的多元化之路
复星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开始了创业之旅,确定了以生物工程为主要研发方向,开发了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这个产品为复星带来了一个亿的收入(1995年)。从此,复星开始驶上发展的快车道。(1.创业)
复星系的资本运作始于复星实业。复星实业(600196)在1998年8月成功发行上市,共募集了3.575亿元资金,为复星系打开了资本运作的大门。(2.上市)
(3.多元化)
在医药行业,除控股复星实业外,它还是羚锐股份(600285)的第二大股东,通过参股国药集团染指一致药业(000028),参股天津药业集团(该集团控股天药股份(600488)),在医药行业内的触角涉及复星、天药、药友、羚锐、中联、花红、国药、金象、永安多个知名品牌。
在商业行业,控股友谊股份(600827)、豫园商城(600655)。2000年10月,复星集团通过其成员“友谊复星”成为友谊股份(600827)的第一大股东;2001年11月复星集团注册复星投资有限公司,并通过复星投资取得豫园商城(600655)控股权。
在钢铁行业中,通过控股南钢联合间接掌控着南钢股份(600282);参股唐山建龙实业。
在金融业中,控股德邦证券,并参股投资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兴业证券等。
房地产行业,控股香港上市的复地集团。
其他行业:汽车行业参股金龙客车。防雷产品行业参股中光防雷。
………
到目前为止,复星系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公司逾100家,其中8家为上市公司,横跨生物制药、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钢铁和汽车等不同的行业。复星集团及其旗下所有产业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资本帝国。
复星为什么在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稳健经营,淌过一个个凶险滩涂?
(4.成功经验)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总结复星15年来一直坚持多元化运作企业,有三点非常重要:一要准确掌握机会在哪里;二是一定要有和综合企业相配套的文化管理框架和团队;三是还要注重风险类管理,在法律、财务等方方面面,看清楚风险在哪里。
三、对多元化的思考
德隆这两战车轰隆地驶过2004年后就分崩离析了,湘火炬被收购,沈阳合金也转手,德隆老板唐万新被刑拘。德隆在经营过程中拥有了很多的产业,如电动工具产业,汽车产业、番茄产业等。
而复星自1994年开始运作起,在郭广昌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地跑马圈地,从医药产业进入到钢铁产业、金融、商业等多个产业,经营的非常成功。
为什么这样的两个企业,同样是采取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却结出了不同的果呢?德隆收获了失败,而复星却收获了成功呢?
第一,收购对象不同:德隆运用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但整合进来的却是不怎么好的企业,运营效益不高,需要注入现金,才能启动,才能正常运转。而复星收购的一些企业,大都有正常的现金流,能自我造血,如果要输血,则会如虎添翼。复星集团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产业整合者,做到最彻底的多元化和最彻底的专业化,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以投资者的眼光寻找合适的产业,并保证产业是由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管理团队来整合,用更包容的文化、更具张力的管理架构整合之后,由他们来进行最彻底的专业化工作。
第二,战略投资者与战略投机者的区别:复星能够比一般民企看得更远更准,经济过热时不撞线,宏观调控中不违规,识大体顾大局,最终从舆论质疑的风口浪尖上安然通过,复星显示了一个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德隆也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几大咨询公司建议后,但在具体的运作中发生了观念的变化,把许多的产业经营短期化了,成为了一个战略投机者。
第三,资源互补和整合性不同:德隆收购的产业都不太相关,相互间的协同效应较少,资源难以共享,这些资源包括营销资源、技术资源;而复星在整合产业时,如整合医药产业,进入到了整个产业链,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构建了完整的价值链,在每一个价值链环节都有价值。
第四,股权的控制不同:德隆基本上都是全部控股,输入大量的人员,自己担任董事长,导致对被收购企业高层人员激励程度不够,难以形成有利的团队,未能与德隆战车捆绑在一起,从而离心离德;而复星在对被收购的企业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能控股的尽量控股,可参股的坚决参股,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复星一般很少在二级市场上收购,而是直接收购母公司,这样不仅减少了收购资金,降低了收购的风险和成本,也不需要进行公告,也不需要请示相关政府部门,只需要进行股权转让仪式就可以了。复星收购企业后,一般仍然由企业和社会招聘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复星只委派法律和财务总监,在自主权和控制力之间,复星也在努力寻求着平衡。
第五,对现金流的控制迥然不同:对于致力于做投资银行的复星来说,投融资的现金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运行支撑的基础还在于产业,也就是经营活动。从输血的方式来看,德隆期望通过二级市场的坐庄、炒作来赚取大量的现金,大道反哺实业的目的。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运作方式。
第六,从经营团队来看:德隆就是唐万新三兄弟的,他们都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缺乏经营团队和班子。而复星的团队则较为齐全,不仅有高层经营团队,而且有中层经营团队。经营团队通过利益捆绑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复星对经营团队给予了大量的股份。,复星在收购整合一家新的企业时,往往会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郭广昌对媒体称,“集团层面就我们5 个人有股份,但是新来的人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
另外,复星创业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浙江人――“中国犹太人”,而且是出色的浙商:郭广昌,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粱信军,上海台州商会会长。同时他们都在复旦接受了本科教育,并分属不同专业,各有所长:如郭广昌学哲学出身统揽大局,梁信军执掌金融,汪群斌专攻生物医药技术等等。优秀的商业基因加上优秀的本科教育,复星的团队堪称是民营企业创业团队中的绝版组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复星的多元化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由此给我们另外一层的思考,我们国内很多的专家、学者都在批判企业的多元化,不要企业进行多元化,应该采取专业化的道路,毕竟德隆给了我们深刻教训,应该努力在一个行业上进行深入的开拓和发展。我个人认为,企业为了做大做强,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第五篇:尚德案例分析答案
1、尚德在创业阶段财务上的难题是什么?
主要概述:无锡尚德作为中国知名的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它的建立和发展适应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具有科技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各种特点,由于当前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尚德电力在抓住经济转型时,推出建设和开发新兴能源产业,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适应我国政策号召和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的要求。但对于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尚德管理层适当做出具体调整,保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尚德的创立初期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筹资结构单一化、尚德信誉尚未树立。由于尚德处于初期创立阶段,没有上市,加之企业的生产商品的质量不能得到相应的保证,前景不明确,不能充分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其他融资权益工具进行融资,尚德企业由单一个人施正荣和各国有企业出资组建,体现了尚德资金来源不大众化和市场化,只有待企业走入正轨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融资战略。
(2)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对企业的前景和生产销售预期不明。尚德在创立初期,受到外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在国有资产占绝大部分的尚德虽然初期能充分保证资金充足和国有资金支持,但在长远来看,必须充分规划营运资金,对于战略投资者施正荣和各国有企业,都面临远期市场需求量不足的考验,必须协调投资者的意见和资金的主要突破点,抓住光伏产业市场份额,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尚德的可持续经营。
(3)无锡尚德管理者对各种风险控制不明确。作为外资和国有资本合作的无锡尚德,各方的利益相关者都关心自身的利益会不会受到不利于生产经营的因素影响,施正荣作为唯一外资的出资方在前期进行了市场前景和企业扩大生产的展望,为后期“过桥贷款”助力收购做好了前景分析,施正荣这招可谓是“老谋深算”,也实践证明了光伏产业在外商独资企业模式的经营下逐渐在后期走向成功。
(4)无锡尚德初期财务管理的实施是否能得到充分落实。在当前国内市场十分广大的前提下,北方和西部地区光伏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激增的状态下,尚德应充分依托国内市场的现有需求量,合理规划决策生产和销售,全力配合国家新能源实施的战略决策。在海外欧美市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提高对我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的门槛,使其尚德等广大同行在海外市场中严重受阻。在国优外患的状态中,施正荣等广大管理者,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和市场前景的预测,以提升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使尚德产业链呈现系统化运行。避免重经营忽略管理,使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初期发挥资金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指导尚德决策政策得到合理,做短期打算,并推行长远规划,放眼未来,使企业发展壮大。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企业创业初期,做好了财务管理这项工作,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企业的经营者或投资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持续地改进这项工作,从而使财务管理为企业创效益..要抓核心资产的管理企业的资产有多种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特征。现金流动性强,存货经过多种环节流转并转换形态,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这些资产都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必须加强管理
2.风投为什么看中尚德?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紧张,太阳能发电日益受到关注,NBP在项目处于初级阶段就介入了,当时国有股还没有退出,包括小天鹅,施正荣占有的股份相对较小,只有20%左右,公司的毛利率在30%以上,2004年已经有近2000万美元的净利润,行业也是新兴行业,在技术上,国内当时是没有的,独此一家,短期内国内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当时主要是了解一些无锡尚德的市场,尚德的产品以及客户,还有出口情况,包括整个市场的发展前景,整个价格趋势,以及无锡尚德为什么能做这个。用80%时间在做市场调查,拜访了不少于5家德国客户,由此法国NBP成为当时最了解太阳能行业的投资机构。
另外西班牙的普凯敢投,主要看到了三点,首先,尚德的获利能力非常强,而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外,施正荣是从澳洲留学回来,专门研究太阳能,他的团队也很优秀,他们都看好无锡尚德的发展潜力,许多目光敏锐的投资人很早就发现尚德的前景广阔,盈利空间惊人。
尽管太阳能产业有良好的成长空间,但是无锡尚德最初国有股占有大部分,令所有的外资望而生畏,当时众多VC/PE机构迟迟为敢做最终的投资决定,考虑到如果国有股东没有退出,对上的海外上市会有影响。所以由施正荣个人控股的股权结构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最终无锡尚德重组成为一个有海外公司百分百控股的外资企业成为了吸引众多投资者敲门砖。
并且,风险投资协议约定,如果发行A系列优先股满37个月,或者不低于2/3的优先股股东要求公司赎回全部已发行的优先股,则A系列优先股股东可以在任意时间要求赎回,在赎回A系列优先股的时候,公司的赎回价应为初始发行价的115%。最后,当风险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公司有权要求企业清算,并享有优先分配权,A系列优先股享有优先权,优于公司普通股股东接受公司资产或盈余资金的分配,如果资产不足A系列优先股初始发行价115%,则全部资产按比例在A系列优先股东之间分配。从以上条款看来,对风投公司来说是有一定保障的。
3在尚德成长中,风险资本起到什么样作用。
(1)在无锡尚德的发展过程中,风险资本是重要的助推器。尚德公司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在民营高科技企业创立和发展中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2001年1月尚德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800万美元,在尚德资金不充足的时候,风险资本使尚德摆脱了资金困难的问题。无锡尚德成立之初,除了施正荣的十数项专利成果外几乎一无所有,正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当地企业为无锡尚德提供了初创急需的种子资金,这些种子资金最终促成施正荣的专利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而当无锡尚德急需扩张产能规模的时候,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高盛、英联龙科、西班牙普凯等向无锡尚德投入了8 600 万美元的发展资金,将无锡尚德送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五年的发展,尚德公司的资本规模已近10亿元,五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亿元,成为世界重要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之一,这说明民营高科技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爆发力。如果没有科技风险资金当初的投入和以后的退出,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尚德公司。通过尚德公司的发展经验,证明风险投资机制在促进技术创新、培育高科技产业及企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尚德公司上市后,不仅是尚德有了足够的运营资金,利润增加了,风险投资家也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报酬。
(2)风险资本能促进经济增长。
(3)风险资本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成长。风险资本通过扶持新兴企业成长与壮大并推动其上市,给证券市场注入了生机。
7, 国内优质企业的大规模海外上市,使国内资本逐渐被边缘化,国内资本市场应如何应对,以发挥其资源的配置功能?
分析:首先,从总体而言,国内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应该是有利有弊的,造成资本逐渐边缘化固然是其中的弊端之一,但是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可以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海外上市股权分散,相对于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在国内进行并购而言,更有利于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另外,从宏观而言,也有利于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等优势。
第二:要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明白,国内优质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的根源在于,国内资本制度的建设存在严重缺陷,国内机制有意无意地把股市作为拯救国有企业的途径,所以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由此使得上市过渡泛滥。就这而言,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让中国一部分优质企业在国内上市,起带头作用,并且大力整顿中小型企业,让一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负
担职责,防止中国资本市场空心化。
第三:大量优质企业海外上市,并且受到海外投资者追捧,更多的是由于这些国有企业在国内有较好的政府政策支持和相应而来的市场垄断,并非其自身经营能力强,所以可以鼓励一些相关企业的兴起,并提供政策性资助,让市场竞争可以得到平稳健康的发展。
第四:IPO(即首次公开募股)定价过低,由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大多是以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从而导致海外新股认购者或战略投资获得无风险的股票套利,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理论上,海外上市是一种市场化的操作,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不存在低估,所以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以及选择上市的环境进行合理定价。
综上,一些优质国有企业实行海外上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将国内市场建设的更加强大,再有相关的政策性支持,增强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一些海外上市公司还是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