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

时间:2019-05-14 13: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

第一篇: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

特劳特定位经典丛书总序

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马克思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深刻地指出了,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存在的根本柱石,也是历史的第一推动力”——大哲学家李泽厚如是总结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泰勒“科学管理”

从唯物史观看,我们终于明白,赢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历史人物并不是邱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而是弗雷德里克·泰勒。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掀起了现代史上的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二战期间,美国正是全面运用了泰勒“更聪明的工作”方法,使得美国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远超其他国家,美国一国产出的战争物资比所有参战国的总和还要多——这才是二战胜利的坚实基础。

欧洲和日本也正是从二战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泰勒工作方法的极端重要性。两者分别通过“马歇尔计划”和爱德华·戴明,引入了泰勒的作业方法,这才有了后来欧洲的复兴与日本的重新崛起。包括198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以及今日的“中国经济奇迹”,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一次生产力革命,本质上都是将体力工作者(农民)的生产力大幅提升(成为农民工)的结果。2009年1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将中国农民工这个群体形象作为封面人物,其标志意义正在于此。近几年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也揭示,农民工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一直高达60%。

泰勒的贡献不止于此,根据唯物史观,当社会存在的根本柱石——生产力得到发展后,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也将得到相应的改观。在泰勒之前,由于工业革命的结果,造成了社会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峙。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工作者收入大幅增加,工作强度和时间大幅下降,社会地位上升,由无产阶级变成了中产阶级,并且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前者的“哑铃型社会”充满了斗争与仇恨,后者的“橄榄型社会”则相对稳定与和谐——体力工作者生产力的提升,彻底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缔造了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

体力工作者工作强度降低,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相应延长。加上工作时间的大幅缩短,这“多出来”的许多时间,一部分转向了休闲,更多的转向了教育。教育时间的延长,催生了一场更大的“上层建筑”的革命——资本主义的终结与知识社会的出现。1959年美国的人口统计显示,靠知识(而非体力)“谋生”的人口,超过体力劳动者,成为人口的主力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社会。同样地,知识社会的趋势,从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全世界展开。目前,体力工作者在美国恐怕只占10%左右了,剩下的都是知识工作者。德鲁克预计,这个社会转型要到2030年才能彻底完成。

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管理”

知识社会的来临,催生了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核心著作是《管理实践》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大幅提升了组织的生产力,让社会容纳如此巨大的知识群体并让他们创造绩效成为可能。

在彼得·德鲁克开创管理学之前,全世界能吸纳最多“知识工作者”的国家是中国。中国自汉代以来的文官制度,在隋唐经过科举制定型后,为整个社会打通了从最底层通向上层的通道。这不但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人类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国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无论怎么说,中国传统社会能被吸纳的知识分子,毕竟只占人口的很少一部分。至清朝时,中国大概每年还能吸纳两万名左右,而美国以同等的人口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高达百万以上,再加上许多在职的人通过培训与进修,从体力工作者转化为知识工作者的人数,就更为庞大了。特别是二战后实施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几年间将二战后退伍的军人几乎全部转化成了知识工作者。如果没有管理,整个社会将因无法消化这么巨大的知识群体而陷入危机。

通过管理,提升组织的生产力,我们不但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群体,甚至还创造出了大量的新增知识工作的需求。不象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是以个体为单位来研究并予以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知 识本身并不能实现产出,他必须借助组织这个“生产单位(或者说具有特定功能的社会器官)”来利用他的知识,才可能产出成果。正是德鲁克的管理学,让组织这个生产单位创造出应有的成果。

管理学的最大成就,可以将二十世纪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进行审视。二十世纪前半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血腥、最为残暴、最无人道的半个世纪,在这短短的时间段内居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最为专制独裁及大规模高效率的种族灭绝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反观二战后的二十世纪下半叶,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的2008年金融危机为止,人类享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经济繁荣。虽地区摩擦未断,但世界范围内大战毕竟得以幸免(原本,冷战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背后原因,是通过恰当的管理,构成社会并承担了具体功能的各个组织,无论是企业、政府、医院、学校,还是其他非盈利机构,都能高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让知识工作者获得成就和满足感,从而确保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二十世纪上半叶付出的代价,本质上而言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缺乏恰当的组织管理所引发的社会功能紊乱。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人类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为知识社会,虽然其剧变程度更烈,却因为有了管理,平稳得被所有的历史学家忽略了。如果没有管理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很有可能会象上半叶一样令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不寒而栗。不同于之前的两次大战,现在我们已具备了足以多次毁灭整个人类的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基石的改变,照例引发了“上层建筑”的变迁。首先是所有制方面,资本家已无足轻重了,在美国,社会的主要财富通过养老基金的方式被员工所持有。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关键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社会的代表性人物也不再是资本家,而是知识精英或各类专家。整个社会开始转型为“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不再由政府或国家的单一组织治理或统治,而是走向由知识组织实现自治的多元化、多权力中心化。政府只是众多大型组织之一,而且政府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还在不断外包给各个独立自治的社会组织。如此众多的社会组织,几乎为每一个人打开了“从底层向上层”的通道,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获得知识而走向成功。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将空前激烈。

正如泰勒的成就催生了一个知识社会,德鲁克的成就则催生了一个竞争社会。任何一个社会任务或需求,你都可以看到一大群管理良好的组织在全球展开争夺。不同需求之间甚至还可以互相替代,一个产业的革命往往来自另一个产业。这又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社会巨变!毛泽东有《读史》词:“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人类自走出动物界以来,几十上百万年中一直处于“稀缺经济”的生存状态中,这也是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是“阶级斗争”与“计划经济”的根本由来。然而,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管理的巨大成就,人类居然可以象儿童置身于糖果店中一般置身于“过剩经济”的“幸福”状态中。

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特劳特“定位”

选择的暴力

为此,全球的经济学家们使尽浑身解数建议政府如何刺激人们消费。而消费者在眼花缭乱的刺激下更显无所适从。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开篇中描述说:“最近几十年里,商业发生了巨变,几乎每个类别可选择的产品数量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增长。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买小汽车就是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或美国汽车生产的型号中挑选。今天,你要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大众、日产、菲亚特、三菱、雷诺、铃木、宝马、奔驰、现代、大宇、马自达、五十铃、起亚、沃尔沃„„等等共300种车型中挑选。”汽车业的情形,在其他各行各业中都在发生。如何胜出竞争赢得顾客选择,就成了组织生存的前提。

这种“选择的暴力”,只是展示了竞争残酷性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知识社会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得本来极其有限的顾客心智更加拥挤,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米勒的研究,顾客心智中最多也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而特劳特先生进一步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连七个品牌也容纳不下,只能给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这就是定位理论中著名的“二元法则”。(杰克·韦尔奇1981年上任通用电气,就是运用了这一法则,将不属于“数一数二”的业务关停并转,而不管其盈利有多么丰厚。此举使百年通用电气因获得了顾客心智强大的选择力量而再续传奇,也为韦尔奇赢得了“世界第一总裁”的声誉。)任何在顾客心智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品牌的消失,直接意味着品牌背后组织的消失。这才是全球市场中不断掀起购并浪潮的根本力量。尽管迄今为止购并的成功率并不高,带给被购并对象的创伤很深,给当地社区的冲击也很大,但受心智中品牌数量有限的影响,全球性的并购浪潮还将愈发汹涌。特劳特先生预见说,与未来几十年相比,我们今天所处的竞争环境仍像茶话会一般轻松。

选择太多与心智有限,给组织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紧张与危机,因为组织存在的目的,不在组织本身,而在组织之外的社会成果。当组织的成果因未纳入顾客选择而变得没有意义甚至消失时,组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动力。这远不只是黑格尔提出的因“历史终结”带来的精神世界的无意义,而是开篇所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关乎社会存在的根本柱石发生了动摇。德鲁克晚年对此深表忧虑:

我们已经进入组织的社会,所有组织的共通点,这或许多多少少是第一次有共通处,就是组织的成果只限于外部„„可是当你去看现今有关于管理学的著作和思想,包括我所写的一切,其实我们只看得到内部,不管各位举出哪一本早期的作品,例如我写的《管理实践》,或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讨论战略的著作,都是一样。那些都是从外表观察。但实际上讨论的都是组织内部的事情。因此,如果你想要了解管理是怎么回事,管理在做些什么,就必须从外在的成果入手„„何为成果?这听起来好像是非常简单的主题,只是目前我已经对它研究了好一阵子,问题却愈来愈糟糕,愈来愈复杂。所以我希望各位,在我语意不清时能够原谅我,因为我知道有些领域我说不出所以然,我也还没有研究透。(2003年《杜拉克跨世讲堂》283页 重点为本文作者所加)

事实的确如此,走进任何一家超市,你都可以看见货架上躺着的80%以上的商品,因为对成果的定位不当而成为没有获得心智力量的、平庸的、同质化的品牌。由此反推,这些平庸甚至是奄奄一息的品牌背后的组织,及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生存状态有多么的令人担忧——这必将成为下一个社会急剧动荡的根源。

新生产工具:定位

在此背景下,为组织准确定义成果的新生产工具——定位(positioning),在1969年被杰克·特劳特发明出来,掀起了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在谈到为何选择“定位”一词来命名这一新工具时,特劳特曾说:“《韦氏词典》对战略的定义是针对敌人(竞争对手)确立最具优势的位置(position)。这正好是定位要做的工作。”在顾客心智中针对竞争对手确定最具优势的位置(position),从而使品牌胜出竞争赢得优先选择,这就是企业需全力以赴抵达的成果,也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正如德鲁克在评价泰勒“四步工作法”时说:“泰勒的方法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有效的方法常常如此。其实这套方法花了泰勒整整20年的时间去试验,才整理发展出来。”这段话用来描述特劳特与定位同样适用。

定位四步法

为验证与发展定位,特劳特与他的合作伙伴阿尔·里斯也花了二十多年,在具体运用上刚好也是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这与德鲁克在回答管理第一问“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时问的 “我们的顾客是谁,顾客的价值是什么” 相反,因选择的过多,心智的有限,决定了经营方式已从顾客导向,转向了竞争导向。)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详见丛书系列之《与众不同》)。

品牌成主体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是通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第二次革命,是通过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大幅提升了组织的生产力。第三次革命,是通过特劳特发现的定位(核心著作是《定位》和《商战》,读者应该先从这两本著作开始学习定位。),大幅提升了品牌的生产力。第一次生产力革命自1880年开始,至二战后达至最高潮,前后共历70年。第二次生产力革命,从1943年德鲁克着手第一部研究组织的著作《公司概念》算起,也几近70年。从即便是通用汽车的高管(当时最成功的管理者)也不知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管理,到如今管理学院遍布全球,管理革命已大体完成。第三次生产力革命,至今已蕴酿了四十年。从这套系列丛书中,读者可以发现关于定位的系统知识与实践检验都已相当完备,定位也不止是“最具革命性的营销观念”(菲利普·科特勒语),还是战略的核心,“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迈克尔·波特语)。如果历史可信,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人类将迎来一个品牌的时代,品牌的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学会运用定位这一新工具“由外而内”地为自己建立品牌(个人如何创建品牌详见丛书之《个人定位》),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优先选择。并非偶然,德鲁克去世前不久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看法:

“你会讶异于定义成果有多么困难”,“今日各商学院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以为成果很好辨别,另一个缺点是,迄今我们仅是由内而外去看管理,尚未开始从外而内去看待它。我有预感,这将是我们未来三、四十年的工作”(2003年《杜拉克跨世讲堂》284页)

夺取“心智资源”

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也必将因此而大幅改变。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固然不再是土地与资本资源,但也不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了,这些资源没有消失但其决定性的地位都要让位于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没有心智资源的牵引,其它所有资源都只是成本。联想最大的资源并非柳传志先生曾认为的“元庆们”,而是联想这个品牌本身,因为它在顾客心智中占居了电脑的定位,联想成了顾客心智中电脑的代名词。百度最大的资源也不是“李彦宏们”,而是百度这个品牌本身,因为它在顾客心智中占居了“搜索”的定位,百度就是搜索的代名词,百度因此拥有搜索这一心智资源。可口可乐的“元庆们”“李彦宏们”是谁,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不妨碍可口可乐几十年来都是全球第一品牌。股神巴菲特之所以几十年都持有其股票,是因为可口可乐这个品牌本身的价值,可口可乐就是可乐的代名词,这才是巴菲特最看重的内在价值以及“深深的护城河”。

衡量企业经营决定性绩效的方式也从传统的财务赢利与否,转向为占有定位(心智资源)与否。这也解释了为何互联网企业即使不赢利也能不断获得大笔投资,因为心智资源(定位)本身就是成果。历史上,新生产工具的诞生,同时会导致新生产方式的产生,这种直取定位(心智资源)而不顾赢利的生产方式,是由新的生产工具带来的。这不只发生在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实践证明传统行业也完全适用。随着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深入,其它产业与非营利组织将全面沿用这一新的生产方式——第三次“更聪明的工作”。

定位激发品牌生产力

不止是新创企业,即便现有组织的同一个品牌,在其他任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定位的调整,生产力的差距可以惊人之大。最有名的例子,是IBM通过重新定位为“集成电脑服务商”,从而走出连续巨亏的困境,重获辉煌。西南航空通过定位为“单一舱级”,成为美国最赢利的航空公司,单其一家的市值,超出其他三家资产规模大得多却定位不当的航空公司的总和。宝马通过定位为“驾驶”,从而充分利用了奔驰在顾客心中强势(尊贵)中的弱点(移动不方便),结果从濒临破产的品牌变为风行世界的强势品牌。百事可乐,也是利用可口可乐强势(可乐发明者更“正宗”)中的弱点(父祖辈在喝),界定出自己的新一代“年青人可乐”的定位,从破产边缘走出一条光辉大道。云南白药创口贴通过“有药好得更快些”,重新定位强势品牌邦迪的战略性缺点(无药),从而反客为主成为了领导品牌。

定位提升运营绩效

当定位明确后,几乎可以立刻识别出企业投入中哪些20%的运营产生了80%的绩效,从而通过删除大量不产生绩效的运营,及加强有效的运营而大幅提升生产力。王老吉的实践证明(见丛书《2小时品牌素养》——详解王老吉成功之道),无论哪一年针对定位来检索内部运营,总是能发现不少与定位要求不合的运营,也同时存在对定位机会投入不足的运营活动,通过加强后者和删除前者,王老吉在投入并不比竞争者更大的前提下,释放了惊人的生产力,短短七年内,从1个亿突破到了160亿,而且仍在高速成长之中„„ 定位客观存在

事实上,已不存在要不要定位的问题,而是要么你正确、精准地定位,要么你就在错误地定位,从而根据错误的定位配置企业资源。这一点与管理学刚兴起时,管理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管理很类似。所以,企业常常在不自觉中破坏已有的定位。当一个品牌破坏了已有的定位,或者企业运营没有遵循顾客心智中的定位来配置资源,则不但新投入顾客不接受,反而将企业巨大的资产浪费,甚至使企业毁灭。读者可以从本系列之《大品牌·大麻烦》一书中看到诸如AT&T、DEC、通用汽车、米勒啤酒、施乐等等案例,它们曾盛极一时,却因违背顾客心智中的定位而由盛转衰,成为惨痛教训。在中国,从长虹,到春兰,到TCL莫不如此„„

所有组织都需要定位

定位与管理一样,不止适用于企业,还适用于政府、医院、学校等各类组织,以及城市和国家这样的超大型组织。一个岛国——格林纳达,通过从“盛产香料的小岛”重新定位为“加勒比海的原貌”,引来了游客无数,从而使该国原本高达30%以上的失业率消失得无影无踪。目前,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景区都因定位不当而生产力低下,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破坏独特文化价值的事正大面积普遍性地发生„„

结语:伟大的观念

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将会对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产生何种积极的影响,现在谈论显然为时尚早,也远非本文、本人能力所及。但对于正大踏步迈入现代化、全球化的中国而言,则意义非同一般。李泽厚先生在他的《文明的调停者》一文中写道:

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著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到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化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成长之后。——(《杂著集》391页 三联书店 重点为本文作者所加)

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物质力量的强大,中国将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冲突的调停者。李泽厚先生还说:

中国将可能引发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感性存在。第二次文艺复兴将回到以孔子、庄子为核心的中国古典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机器的统治下(物质机器与社会机器)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丰足的人性与温暖的人情。这也需要中国的生产力足够发展,经济力量足够强大才可能。

这正是中国的挑战,大潮奔涌,短短的几十年里,迫使我们要转千弯,翻千浪,去走完西方走了一百五十年才走完的路——从而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同时利用好这三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推动历史前进,为中国继而为人类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奠定基石。

特劳特中国区总经理 邓德隆 2011年7月 上海陆家嘴

第二篇:德隆 案例分析

一、概述——德隆的发展历程及其成败原因分析

德隆是于1984年始创于新疆乌鲁木齐,后经18年的发展,最终成为一家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产业控股与金融控股集团。随着改革开放到中国现代化不断发展,德隆从一开始的一家小型彩色照片扩印店到中国曾经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德隆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在鼎盛时期其产业共跨越14个,控制资产达1200亿元。

二、德隆发展大事记

(一)创建

1992年5月:唐万新在西安法人股交易市场以低价收购了精密合金、西安民生等10余家公司的法人股,转卖至新疆、深圳等地,不到一年即赚得“第一桶金”。

(二)兴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隆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产业的区域市场、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重组和整合能力。

1.涉足金融

1993年5月,新获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筹建,德隆参股,并于次年承包了该公司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开始涉足金融业。

2.金新脱险

1996年年底,德隆骤然面临危机,资产总值3亿余元,负债却高达4亿余元。为渡过危机,唐万新随后以金新信托名义迅速融资近3.6亿元,使德隆安然脱险。

3.坐庄获利

1996年至1997年的中国股市,正是人人眼热的“大牛市”,其间巨大的利润空间使他决定在股市坐庄,通过左右股价来获得巨额利润。

4.涉足零售

2002年5月,德隆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德农超市有限公司,专注于农业生产资料分配领域的投资和经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

5.涉足城市银行

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其关联公司上海创基、上海华岳、上海新启业、北京润智、北京中级6家公司控股云南英贸集团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

6.500强的美梦

2003年9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成立50周年论坛上,德隆表示“再有3-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而此时,各种危机已经萦绕在德隆周围并一发不可收拾。

(三)鼎盛

在2002年,这些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40亿元,上缴利税4.5亿元,德隆国际的总资产也一度超过200亿元。德隆涉足的领域涵盖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十几个行业。公司拥有三个全资公司,并参股20余家公司。

产业整合,通向世界500强的桥梁?

在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网络主页上,唐万里致辞说:“以„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谋求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7年至2002年间,德隆进行了一些堪称“大手笔”的产业整合战役。其中,对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两家公司的整合,堪称经典之作。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受让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总厂的新疆屯河股权后,成为新疆屯河第四大股东,至1998年控

股屯河集团。此时的新疆屯河年产水泥40万吨,在新疆仅次于年产水泥100万吨的天山股份。

另一方面,脱胎于老牌国企新疆水泥厂的天山股份,拥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生产线,但债务负担却十分沉重。1998年11月,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德隆以旗下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其发起人之一,持有其股份16%

同处乌鲁木齐——昌吉地区的两强相争,导致双方成本大幅升高。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后,因与新疆屯河竞争,天山股份每年约要多付出成本3000万元。

德隆利用自己在两家企业的控制影响力,最终完成了对新疆水泥产业的整合:新疆屯河将所有水泥资源转让给天山股份,同时获得天山股份控股权。新疆屯河本身,则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红色产业”番茄酱项目,并在此后成为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厂家之一。而天山股份,也自此奠定了全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正是按照这种整合思路,德隆1996、1997年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之后,恣肆描绘它的产业整合地图。

德隆的愿景是,在战略投资行业成为龙头,3~5年内成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精英俱乐部”,汇集最多领袖级经营人才,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主流的桥梁。

然而,德隆产业整合、做大做强企业的另一面是操纵股价。武汉市人民检察院2005年12月6日的起诉书称,从1997年3月以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先后以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为操作平台,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的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第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过高。2003年底,与净资产相比,四家公司的借款依存度均大幅超过100%,其中新疆屯河的借款依存度高达184%。这表明“德隆系”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度极大,且主要为银行短期借款,支撑结构性资产,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二,“德隆系”企业的银行借款主要有三个用途:借新还旧(包括短期贷款和到期利息)、进行新的扩张(投资)、覆盖新增的应收款和存货,真正用于生产经营部分的贷款很少。

第三,所谓短贷长投,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以银行短期借款支持长期投资现象严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这里首先有诈骗银行贷款的嫌疑,因为贷款投向与用途不符。其次即使在西方银行里,银行提供并购用的过桥贷款,也有严格的条件,其中买家必须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相应的抵押担保。而德隆的并购则完全依赖贷款。

第四,在并购驱动下的资产规模扩张虽然带来了销售收入的明显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与其巨额借款相比相差悬殊。从近三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看,四家上市公司合计净资产增加了54.3%,而长短期借款却上升了75.2%;合计销售收入是2001年底的3.4倍,而净利润却仅增加了 121%。除湘火炬,其余三家上市公司的借款规模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规模;也就是说,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把当期所有的销售收入都用来还债都不够。

相应地,这些上市公司能够用于偿债的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并不明显,主业经营获取利润能力及以自身经营积累还债能力很差。主营业务经营所带来的收益与借款压力相比仍显悬殊,除天山水泥偿债期为6.4年,其他三家公司平均都在20年左右,德隆集团整体则达到了24年,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可接受水平(五年)。

第五,短期借款偿付压力巨大。整个德隆集团的营运资金需求保持在37亿元左右,营运资本却经常捉襟见肘(常常为负数);现金支付能力缺口巨大,且缺口不断扩大(由2001年底的-37.38亿元扩大到2003年9月底的-51.46亿元)。

第六,业绩真实性存在疑点。仅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业绩为例,净利润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净利润0.59亿元,四季度0.6亿元。但分析现金流量表,同时发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为0.62亿元,年报中却又减少至0.13亿元,即回吐了0.49亿元,从而“贡献”0.49亿元净利润。难道四季度的16 亿元销售只产生了0.11亿元的净利润?由此,应怀疑其业绩销售的真实性。

另外,几家上市公司和集团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即大量对外提供资金。德隆集团的其他应收款竟高达20亿元,显示出该集团复杂的关联交易资金往来关系,说明除了屯河集团及四大上市公司,还有巨额的隐性对外投资和资金运作情况。

现在看来很清楚,这些资金暗流实际的方向是二级市场,或者所谓的“海外收购”,等等。

2004年4月-5月间,德隆为了掩盖从多家上市公司挪用的巨额资金,同时也防止各地委托理财客户启用司法程序冻结资产,把所投资的各个项目通过一系列资产转移合同,转回各个上市公司内部。但即使如此,各上市公司因德隆欠下的债务黑洞依然触目惊心(见“德隆系上市公司对外债务表”)。

(四)危机

德隆在实施并购过程中,由于规模过于扩张,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并陷入了财务危机。其股价居高不小,股权盘根错节,资产状况隐秘。德隆的不断参股和扩张,导致在危机前参股达200余家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状况并不良好,有的可以勉强维持,有的资不抵债。

1.郎咸平炮轰事件

2001年4月“郎咸平炮轰德隆”后发生的金信信托挤兑**,唐万新提议挽救金信信托由于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等缘故,德隆开始出现资金链的紧张和全面危机。

2.组建友联

2002年1月-2003年3月友联管理的组建和运营,其在金融领域的全面进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德隆出现的危机进一步恶化。

3.显露危机

2003年7月起,德隆的核心企业——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友谊管理开始裁员,并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这是德隆危机的先兆。

4.挤兑危机

2003年10月5日-2004年1月15日,德隆各金融机构均发生挤兑现象,资金头寸全面告急。

5.无力的“老三股”

2003年12月31日,德隆老三股中的湘火炬、新疆屯河最后一次上涨之后便与大盘反向而行,开始了慢慢下跌的走势。

6.(危机的爆发)2004年4月14日,“老三股”全线下挫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7.锒铛入狱

2004年12月14日,武汉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签发了对德隆核心人物唐万新的逮捕令。毋庸置疑,德隆帝国从此崩溃,从1992年以来在中国金融证券市场上异军突起并盛极一时的“德隆神话”就此破灭。

8.被迫托管

2004年8月26日,德隆国际、新疆德隆、新疆屯河及华融分别作为合同的

甲乙丙丁方签订了一份《资产托管协议》。

9.悄然谢幕

2004年9月18日,分别在三地向作为丁方的华融进行了公章、财务资料的交割。

三、德隆发展的背后

在感叹故事的同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逻辑更有价值。我们从上面的德隆发展大事记可以看出,自2000以来德隆不断壮大、不断涉足新行业,其显露出来的危机一直伴随其旁。例如,2003年7月起,德隆的核心企业——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友谊管理开始裁员,并发生工资拖欠现象(显露危机),这是德隆危机的先兆。

与此同时,2003年9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成立50周年论坛上,德隆表示“再有3-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而此时,各种危机已经萦绕在德隆周围并一发不可收拾。(500强的美梦)德隆在做着“世界500强”的美梦的同时却不知其鼎盛的背后是随时爆发的危机。而随着其扩张程度的加大,它所积攒的危机根源也越深。

(一)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最高峰达206.8亿元VS操纵股票

德隆从1997年5月开始以各种手法全面控制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这3个股票,通过内部交易、市场操纵等方式,绝对控盘并持续推高股价,使得这3个股票的股价在1997年到2003年始终坚挺不倒,高峰时期的总市值竟达到了200多亿元。由此,德隆赢得了“股市第一庄”之名。

(二)官商结合VS暧昧不清

德隆的资本结构、资金结构靠的是短贷长投来实现的,这极易导致其融资手段与方法出现违规现象, 而监管者多次视而不见,助长了德隆系短融长投的思维。德隆与各地政府的关系暧昧, 未能在危机来临时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反,各地政府使用法律程序查封或者保全财产的行动在德隆系出现危机以后急速涌现,这也加速了对德隆系资金链的卡压,使本来紧张的资金链条迅速断裂。

(三)全面进入金融领域VS资金短缺、挤兑风险

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其关联公司上海创基、上海华岳、上海新启业、北京润智、北京中级6家公司控股云南英贸集团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涉足城市银行)在这之前,德隆已经涉足金融领域,在此之后,德隆又对友联管理进行组建和运营,这使得德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组建友联)

友联危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实现银行存贷款、票据金融、信用卡、票据、保险、证券、期货和共同基金等交易活动,效率会大大提高。满足这种现实需求,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由。金融控股公司,正是唐万新和德隆追求的梦想。

然而,在当前政策法规限制之下,德隆的金融控股公司之路注定隐讳而曲折。德隆通过2001年成立的上海友联经济战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为上海友联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海友联),打造出类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

2005年12月27日终审宣判的“德隆系刑事第一案”德恒证券案、2005年9月在乌鲁木齐开审的德隆系金新信托案、11月在银川宣判的伊斯兰信托案,揭出的幕后操控者均是上海友联。

通过上海友联,德隆实现了对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德恒证券、大江信托、伊斯兰信托、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昆明商行、南昌商行、株洲商行等各家金融机构的操控。

在上海友联的操控下,德隆旗下的金融产品,一度推出客户全面金融服务,包括“委托理财”“战略并购”“战略退出”“MBO”“借壳上市”“杠杆收购”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

但这些金融产品在德隆资金链绷紧的压力下逐渐萎缩,最后,各家金融机构开始了疯狂的委托理财敛财活动,承诺12%甚至更高的年回报率。至此,德隆的综合金融服务名存实亡,其金融控股公司的梦想终于落空。

2005年12月27日,重庆高法对德恒案的终审判决对德隆的“金融控股”给出了说法:

德恒证券公司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为名,采取承诺到期后归还委托资产本金并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8亿余元供上海友联公司统一调拨、使用,数额特别巨大,且造成案发后尚有68亿余元资金无法兑付的严重后果,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03年10月5日-2004年1月15日,德隆各金融机构均发生挤兑现象,资金头寸全面告急。(挤兑危机)

(四)产业整合VS业绩疑点

在德隆集团的首页,唐万新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德隆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德隆的所谓德隆的产业整合,并经不起推敲。德隆所谓产业整合,是以连续的并购来实现资产规模、销售规模的迅速膨胀,但企业的还债能力、盈利能力均极其薄弱,根本没有体现出“整合”的价值。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业绩为例,净利润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净利润0.59亿元,四季度0.6亿元。但分析现金流量表,同时发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为0.62亿元,年报中却又减少至0.13亿元,即回吐了0.49亿元,从而“贡献了”0.49亿元净利润。此外,通过财务分析,德隆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过高。这表明“德隆系”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度极大,且主要为银行短期借款,支撑结构性资产,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四、德隆失败的原因

德隆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曾是中国产融混业经营的先锋, 是中国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的典范, 其在资本市场活跃数年, 终因扩张过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引发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 激起了市场深深的反思。按照郎咸平的说法, 德隆系末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但无论如何,德隆系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到的众多德隆相关资料的时候,对一句话印象极深,是唐万龙说过的“德隆是做产业的,而不是做企业的”,这样也让我想从德隆的战略模式着手,并结合上述德隆系发展背景的相关成因进行简单综述。

德隆的总体战略是以“产业整合,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通过产业整合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德隆系的总体战略并不明确。

结合上述德隆系发展背景,我将在1996年-2004年间的德隆大事记鼎盛到危机的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将其几个大动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操纵股票——锒铛入狱

1.2001年6月,作为取代金新信托的融资机构上海友联正式成立,唐万新亲任总裁。成为新的融资平台后,上海友联具体负责德隆对金融机构的收购、整合旗下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业务,通过控制金融机构,挪用其资金,维系德隆“捧高”的股票。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在1997年3月以后的7年中,新弧德隆、德隆国际先后以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为操作平台,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新弧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造成这三个股票的价格异常波动,至2004年4月14日,共非法获利98.61亿元。

2.在德隆德隆赢得了“股市第一庄”之名的同时,也最终使得监管部门对唐万新发出了“逮捕令”,而唐万新等高层的入狱作为危机爆发的顶点,使得德隆不堪一击、不再具备抵抗能力也使公司形象到达最低点,而最终被托管、重组。

(二)官商结合——自身不保

德隆与地方政府关系暧昧,在危机爆发之前,德隆依靠相关势力,在出现大规模操纵股票、操纵财务报表的同时,监管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德隆,确是德隆走向灭亡的催化剂。德隆正是以为适应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却殊不知这是市场规则大法则下的小聪明,正是这种有靠山、有保障的心理使得德隆明知自己在采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险行动,确认为能安然无恙,最终是德隆在不归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当危机爆发,地方政府使用法律程序查封或者保全财产的行动加速了德隆资金链的断裂。

(三)全面进入金融领域——短贷长投

1.德隆大举进入金融行业是想以产业和金融为两大主干,互相配合,共同前进,最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实业与金融性质不同,产业整合产生效益的速度一般慢于金融,因而就会产生结构差异,结构失衡就会引发风险。

2.“德隆系”企业的银行借款主要有三个用途:借新还旧(包括短期贷款和到期利息)、进行新的扩张(投资)、覆盖新增的应收款和存货,真正用于生产经

营部分的贷款很少。此外,以银行短期借款支持长期投资的模式也极其危险,因为德隆实业的牌子响亮,但是实业的利润率远远不能与借款利率相比,短贷长头现象严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

(四)产业整合出现业绩疑点——越整合越失衡

1.企业总体战略应当置于业务发展战略之上,但实际运作中德隆却全部围绕着“融资→并购新的强大融资平台→再融资进行更大的并购”的模式螺旋式进行,致使其过于倚重金融这根支柱来发展,其实业的利润率已经不足以偿还贷款,而德隆实现这一战略的概念链条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此链条看似完整,实则遗漏了“价值创造过程”这一重要环节。价值创造环节的遗漏,使其战略理论从根本上站不住脚。

德隆在实施多元化策略时,目标蜕变为“做大”,一味追求无节制的并购扩张。至于这些行业之间是否具有互补性,德隆则没有进行研究。

2.德隆仅仅抓住了具有诱惑力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却忽视了公司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它单纯地依靠资金进行扩张,忽视了商业本身的运作模式,忽视了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总体战略缺乏动态修正。例如,2003 年德隆面临因政府宏观调控而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危机时,并没有采取放慢扩张速度的策略,反而短融长投,扩大了风险。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将德隆的企业历程分成了创建、兴起、鼎盛、危机四个阶段,在分析整理德隆的一些大事件的同时,我也发现,唐万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家,在1997年,股市前景很好,他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4操纵股票交易,此外,在并购新企业重组时,他还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漏洞并操纵财务报表,虚增利润,在其创造了主营业务增长的表象的同时,其资产规模扩张虽然带来了销售收入的明显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与其巨额借款相比相差悬殊。也正是这种“德隆作风”在我们一面看到德隆的兴起和鼎盛,一面又感受到笼罩在头顶的越聚越厚的乌云,使得德隆在风雨中不堪一击。

违法操作、操纵数据、忽视经济规律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德隆大厦”在2003年宏观经济环境出现变化时危机骤然爆发、不可收拾。它的急速扩张是一种求量不求质的堆砌,“德隆帝国”的两大支柱——看似坚挺的实业与突飞猛进的金融业实际上很脆弱,最终没能低得住帝国的坍塌。

第三篇:德隆防火演练总结

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防火演练总结

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为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及逃生的能力,确保职工生命安全。6月28日,该公司在纺纱车间开展了一场防火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1、企业努力营造防灾减灾的氛围,大力宣传,让全体职工明确防火减灾的重要性,要求各车间、班组为阵地,开展一次防火减灾安全教育动员会。根据汶上镇政府安委会的指导,企业拟定了《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防火演练方案》。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的前一天,进一步明确演练程序、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2、活动中,全体职工都能服从指挥,听从报警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了疏散。16时20分,听到报警命令,“纺纱车间某工序出现火情”!各个班组的职工都迅速蹲下,用毛巾或帽子捂住口鼻,伏身快速有序地沿安全通道疏散出该生产车间,在短短40秒内,全车间90余名职工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紧急而有序地从车间撤离到该公司空旷地带,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演练结束后,县安监局副局长刘侠又给全体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扑灭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课。不仅增强了职工们的防火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广大职工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次防火演练,使全公司职工掌握了防火减灾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防火减灾的重要性,提高了全厂职工防火减灾的科学意识和抗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护生命安全,促进企业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2012年6月28日

第四篇:德隆天主高中

德隆天主高中

建校时间:1940 学校类型:男女混校 住宿方式:住宿家庭 年级设置:9年级-11年级 在校学生:459 中国学生数:0 师生比例:1:12 AP课程:6

课程设置

 

荣誉课程:28

蓝丝带学校:否

春季名额:无(2013)秋季名称:有(2013)是否面试:否

SAT平均成绩:1529 学费:33,500.00 美元

宾州教育局规定的全部基础课程

6门AP课程:微积分AB、英语文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美国政府论、美国史

28门荣誉课程:代数II、三角学、美国文化、解剖学与生理学、建筑绘图IV、生物、微积分、化学II、电子学III、工程制图IV、英语

9、英语

10、英语

11、英语

12、法语III、法语IV、独立艺术、器乐、哲学思想基础、音乐理论II、自然科学、物理I、物理II、微积分基础、西

班牙语III、西班牙语IV、西班牙语V、统计学

 大学学分课程:学校与Alvernia University合作办学,开设21个学分的大学学分课程,包括微积分、刑事司法、英语、法语、微积分基础、西班牙语、统计学

毕业生进入名校  哈佛大学

 

  

布兰戴斯大学 乔治敦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乔治华盛顿大学

  

马里兰大学 美国空军学院

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 康奈尔大学

 

美国海军学院  美国军事学院

 

牛津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 

美国商船学院

匹兹堡大学  华盛顿大学 理海大学  纽约大学

  

普林斯顿大学  波士顿学院

  

罗彻斯特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

波士顿大学

乔治亚理工学院

凯斯西储大学

东北大学

杜克大学

 宾州州立大学

圣母大学  迈阿密大学

美国大学

亚利桑那大学

 密歇根大学 

密歇根州立大学

亚利桑那州立

大学

 俄亥俄州立大

体育活动  棒球  篮球  越野

 橄榄球 

高尔夫

学校社团

 学生会

艺术社  戏剧社

 军乐队 

运动社  音乐社

 啦啦队 

校报社

路易斯安那州

立大学

 美国天主教大

匹兹堡艺术学院

约克艺术学院  足球

游泳  网球

 田径 

摔跤  年刊社

竞赛社  演讲社

 辩论社 

举重社  护旗队

 爵士乐队 

校档案社

史密斯女子学

 圣路易斯大学  玛丽和威廉学

 啦啦队

曲棍球  垒球  排球

 音乐会乐队

文学杂志社  长笛合唱团

 国家荣誉社团 

国家艺术荣誉社团

第五篇:麦德隆开业致辞

麦德龙深圳宝安商场开业庆典致辞

2011年3月17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这个春意盎然,阳亮光媚的好日子里,麦德龙***商场开业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代表*****,向麦德龙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作为全球自助式批发业务的领导者,作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商业集团,麦德龙自进入我国以来的15年间,成绩有目共睹。今天,麦德龙在我国的第49家商场、在宝安的首家商场——麦德龙***商场的盛大开业,为**人民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组合及专业的服务,为我区带来了更先进的营销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填补了我区在自助式批发业态方面的空白,极大的丰富了我区的商业业态,标志着又一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正式落户宝安。为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蔡天乐总裁及麦德龙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麦德龙公司今后的发展,我区将一如既往、胜似以往的给予重视和支持。希望麦德龙公司在宝安这块热土上,面向更高的发展目标,早日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商业零售界的又一旗舰,同时带动更多投资、合作伙伴到我们宝安来,为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祝麦德龙兴旺发达!祝麦德龙宝安商场开业大吉!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下载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邓德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邓德勤方案

    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关于学习邓德勤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用道德良心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促发......

    邓德勤学习记录

    关于学习邓德勤同志的先进事迹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11月11日 地点: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总部大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工 会议主持人:胡春林 记录人: 胡春林组织教工学习《磨盘山上......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英庄一中:刘云秋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的几点反思 尖字沽中学:谷文青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推荐)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我的家庭我 的梦(邓应隆)

    我的家庭我的梦 当前,我国正处于五千年来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我想说的是,大家并不一定比从前快乐、幸福。如今,“中国梦”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可是如何实现中国梦却有......

    拓斯达机器换人 掀起生产力革命

    拓斯达机器换人掀起生产力革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国的制造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粗放型发展,但近几年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产品销售价......